收藏 分享(赏)

2008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1):封建大一统时期.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5676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1):封建大一统时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08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1):封建大一统时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08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1):封建大一统时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08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1):封建大一统时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08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1):封建大一统时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2008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1):封建大一统时期.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2008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1):封建大一统时期.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2008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1):封建大一统时期.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2008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1):封建大一统时期.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2008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1):封建大一统时期.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2008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1):封建大一统时期.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2008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1):封建大一统时期.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2008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1):封建大一统时期.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2008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1):封建大一统时期.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2008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1):封建大一统时期.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2008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1):封建大一统时期.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2008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1):封建大一统时期.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 祖国历史的开篇一阶段特征本单元从距今约170万年至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前,主要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三个历史时期。(1)奴隶社会:约公元前2070前476年。夏(约公元前2070约前1600年)由禹建立,至桀亡。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我国历史上奴隶制的确立时期。商(约公元前1600前1046年)由汤建立,至纣亡。初屡迁都,后定都于殷。商具有高度的奴隶制文明,是奴隶制的发展时期。西周(约公元前1046前771年)由周武王建立,至周幽王亡。都城是镐京。西周创立了完备的政治经济制度,是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生产力发展,

2、周王室衰微,大国争霸,战争频繁,民族融合加强,思想文化领域活跃。这是封建生产关系萌芽,奴隶制瓦解时期。(2)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兼并战争激烈,形成了局部统一。新兴地主阶级运用政治力量,推行广泛的变法运动,使各国政治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封建生产关系确立,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民族融合加强,思想文化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高峰。这是封建制度确立,封建社会形成时期。政治由奴隶社会到统一的封建社会夏商周是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鼎盛时期,井田制和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基本制度。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各民族的融合,封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统一趋势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土地关系的变革

3、,春秋时期的改革,战国时期的变法,百家争鸣理论促使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经济奴隶经济到封建经济夏商周奴隶社会的农工商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井田和贡赋制度是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使用和推广,井田向私田过渡,齐国的“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推动土地私有化;战国时期的变法,尤其是商鞅变法彻底废除了奴隶制生产关系,建立了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民族关系华夏族为核心的民族融合中原华夏族,周边的匈奴,东胡,戎,羌等,通过战争和交流,加速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文化封建文化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孔子和老子分别创立了儒家和道家学派,反映了春秋时期奴隶制度瓦解的状况。战国时期,形成了“百家争

4、鸣”的局面,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分别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发表对社会变革的看法,提供不同的哲学,伦理和治国思想,对后代影响十分深远。春秋战国时期,天文历法,物理和中医有了相当发展,许多成就位居世界前列。二考纲导图三知识探微大事年表时间事件及概况约前2070-约前1600年约前1600-前1046年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公元前770-前476年公元前475-前221年公元前841年公元前7世纪前期公元前7世纪后期公元前6世纪初公元前403年公元前356年公元前260年重要人物人物事迹及简评 人物事迹及简评 禹夫差启田忌桀孙膑汤庞涓盘庚孙叔敖纣李冰周文王郑国姜尚李悝周公旦吴起周武王商鞅周历王秦

5、孝公召公老子周幽王孔子周平王墨子齐桓公孟子管仲荀子晋文公庄子楚庄王韩非子阖闾屈原勾践扁鹊名词概念王位世袭制 禅让制 炮烙之刑 人祭人殉 国人犬戎井田制分封制贡赋五谷甲骨文青铜时代红漆碗商人邮驿传递制度春秋战国王畿之地朝觐纳贡尊王攘夷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华夏族匈奴东胡越民族融合铁器时代牛耕桔槔芍陂都江堰铸铁柔化处理技术莲鹤方壶金银错技术雕铸技术夹纻技术麻布残片考工记公田私田初税亩相地而衰征连坐法重农抑商燔诗书而明法令度量衡开阡陌废井田严刑峻法文化高压无为道德经道家儒家墨家法家仁礼有教无类学在官府尚书春秋百家争鸣兼爱非攻尚贤民贵君轻政在得民制天命而用之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以法为本法不阿贵诗经风雅颂楚辞

6、离骚舍生取义秋水逍遥游五蠹守株待兔妇女凤鸟图御龙图嵌错尚功宴乐铜壶随州曾侯乙墓编钟哈雷彗星甘石星经墨经光学八条脉学之宗望闻问切地图解读重要地图获取信息汤灭夏后建立商朝,都城在亳,今河南郑州,前期屡次迁都,盘庚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商人活动范围很广,包括四川、东北辽宁、江南的大部地区商朝时期生活的少数民族很多,北方有鬼方、犬戎、西方有羌、氐,南方有濮,东方有淮夷等周在陕西岐山西周的都城在镐(镐京,今陕西西安),渭水沿岸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的主要诸侯国有齐、鲁、燕、卫、晋、宋等,都在黄河流域。都城北部有西方民族犬戎,再西边民族为羌,东边为淮夷,东北为肃慎长江流域的诸侯国主要有蜀、巴、楚和吴。牧野在商都

7、郊外,牧野之战。周王室都城在今河南洛阳,当时称洛邑,从图中的重要战场城濮、葵丘和大国争霸等可知,当时周王室势力衰微,分封制崩溃。从图中的齐、葵丘可知: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国齐桓公在葵丘会盟,首先成为中原霸主。从图中重要战场城濮可知,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国在城濮大败楚军,大会诸侯,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图中吴、越位于长江下游和钱塘江流域,越王勾践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周王室都城在洛阳,当时的诸侯国已减至7个,即齐、楚、燕、韩、赵、魏、秦。“桂陵”有齐国“围魏救赵”;“马陵”有齐魏马陵之战,齐军大败魏军;“长平”有秦赵长平之战,战国时期规模最大、杀伤最多的一次战役。为防止匈奴进攻,巩固北部边防,秦

8、;赵、燕在北方分别修筑长城两幅图的变化:政治局势,宋、鲁、越等国消失,晋国分裂为韩、赵、魏;民族关系:北方的戎、狄等被匈奴取代。这一时期修筑的水利工程主要有春秋时期的芍陂在今安徽寿县,灌溉面积一万多顷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了连接长江和淮河的邗沟。战国时期的都江堰在今四川都江堰市,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战国时期的郑国渠由韩国水工郑国在秦国的泾渭水系所建,灌溉面积达四万顷,使关中平原成为沃野。四重难突破典题例证1为什么说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A夏朝建立了奴隶制的国家机器:设置了军队,制订了刑法,修造了监狱,建筑了城墙,所以说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B从阶级关系上看,夏朝的主要阶级

9、有奴隶主阶级、奴隶阶级和平民。奴隶阶级是统治阶级,夏王是最高的统治者,所以夏王朝的政权的性质是奴隶制的。夏朝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根本原因是A奴隶主维护其统治的需要 B禅让制的腐朽C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D社会历史的倒退【解析】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变革,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是由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的,因此本题的答案应选C 2如何看待商汤灭夏、武王伐纣和国人暴动的性质商汤灭夏、武王伐纣,都是由于奴隶制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夏桀和商纣的暴虐无道引起的,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的斗争都是反抗奴隶制国家暴虐统治的正义斗争。同时也是奴隶主阶级争夺统治权的斗争。“国人”是平民,举行暴动的是平民和奴隶

10、,所以国人暴动是平民和奴隶的反抗斗争。(注意:课本上只讲了平民,没有奴隶。)从夏、商两朝的灭亡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教训是( )A.发展经济 B.增强国力 C.重视教育 D.勤政爱民剖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夏、商两朝灭亡的根本原因统治者的暴政。与之相对应的,应是爱惜民力、祛除暴政。答案:D3分封制、井田制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l)井田制:含义: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内容:a一切土地属于周王所有;国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世代享用,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b诸侯要向国王交纳一定的贡赋。c由奴隶主贵族强迫奴隶集体耕种。d那时耕地阡陌纵横,如同井字,称为井田。瓦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器、

11、牛耕的使用私田增多出现新的封建剥削方式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这种生产方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2)分封制:含义: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内容:a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的后裔,让他们建立诸侯国,以巩固边疆、捍卫王室。b诸侯要服从周王命令,按期向周王贡献财物,并随从周王作战。c周初分封的重要诸侯有鲁、齐、燕、卫、晋、宋等。意义:分封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崩溃的原因:周王室日益衰微;大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及对其它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葵丘会盟,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得到正式承认,标志着分

12、封制崩溃。秦朝统一后,建立郡县制,分封制结束。(3)分封制和井田制的关系: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井田制是其经济制度;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没有井田制就没有分封制。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两种制度都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使西周走向强盛。使西周成为空前强大的奴隶制国家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和井田制的实行 B.广大奴隶创造出大量财富C.农作物品种增多和手工业的发展 D.周文王整顿政治和军事【剖析】西周之所以成为强大的奴隶制国家,主要在于西周形成了较为成熟且先进的统治制度,即政治上的分封制和经济上的井田制,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井田制是分

13、封制的经济基础,而分封制又维护了井田制。【答案】A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解析】B、C两个选项与分封制的内容明显不相符合,周初分封的对象不仅有同姓王族,还有异姓功臣和先代贵族,这些受封的诸侯控制着各地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A选项是周初实行分封制后,诸侯与周王关系的一个直接结果,是诸侯国的义务,是“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的具体化,它不是分封制的目的,此为一干扰项。下列各项,作为中国奴隶制开始瓦解的标志的是 ( )A使用铁器和牛耕B鲁国实行按亩收税C商业繁荣,城市兴起D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

14、解析】答案B。本题考查的是对春秋时期奴隶制度瓦解的标志。奴隶制瓦解的经济上的表现是井田制瓦解。A是原因,B是标志,C是经济发展表现,D是封建制确立。4对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的比较原因相似:从经济上看,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井田制的逐步瓦解,旧的经济秩序被破坏,一些诸侯国顺应历史潮流,进行改革和变法,增强了国力,这就使各诸侯国的实力对比出现了不平衡。从政治上看,王室衰微,周天子无力维护分封制的统治秩序。从直接动因上看,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争夺土地和人民,不断发动兼并战争,春秋战国纷争不已,战火难熄。性质不同:前者是奴隶主贵族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后者是新兴地主阶级之间为完成统一而进行的兼并战争。 影响相

15、同: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他们厌恶割据混战渴望统一。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加速了全国统一的步伐。促进了民族融合,为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促进了社会进步,为在争霸或兼并战争中取胜,各大国都进行了富国强兵的改革或变法。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壮大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加速了分封制和井田制的瓦解,使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史记记载:一位诸侯国国君“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这一诸侯国在今A.长江中游 B.珠江三角洲 C.长江三角洲 D.钱塘江三角洲剖析:本题考查学生从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材料分析,这位诸侯国君应是越王勾践。

16、越国位于钱塘江流域,吴国属于长江三角洲。答案:D春秋战国战争频繁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奴隶社会的经济制度瓦解B民族融合加强 C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瓦解 D各诸侯国大肆掠夺人口 【解析】答案C。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特点,既春秋争霸战争是为了掠夺人口土地和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而战国争霸战争是强国战胜弱国,大国吞并小国的统一战争,它意味着周初的分封等级制度的崩溃。“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比较,最确切表述了二者区别的是( )A 战争目的不同 B 对周王室态度不同 C 称霸形式不同 D 社会性质内容不同【解析】答案D 。 “春秋五霸”奴隶制,“战国七雄”封建制。5春秋战国历史发展的三种趋

17、势由分裂走向统一。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大国兼并小国,诸侯数目逐渐减少;战国时,较大的诸侯国只剩下齐楚等七国,七国继续进行兼并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人民渴望统一。秦国经商鞅变法逐渐富强,秦王赢政经过大规模兼并战争,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由奴隶制瓦解到封建制确立。春秋时期,由于铁器、牛耕的使用,私田增多,鲁国首先采取按亩收税的方法,承认土地私有。一些贵族将土地出租,收取地租转化为地主,奴隶转化为农民,井田制瓦解,意味着奴隶制的瓦解。战国时期,在新兴地主阶级推动下,各诸侯国经过100多年的变法,废除了旧制度,封建制度最终确立。春秋战国时期,中原王朝同周边地区各少数民族的关系都有了发

18、展,在前代的基础上,在频繁的战争和频繁的经济文化交往中,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快,经济文化联系加强。这些为后来秦朝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打下了基础,成为我国民族融合的重要历史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对促进民族融合起直接作用的是A兼并战争 B铁器的使用 C各国变法 D商业兴盛剖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要注意“直接作用”是指不经中间环节而直接对历史现象发挥作用的因素。B、C、D三项都是间接的,只有A符合题意。元人陈采正诗曰:“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它所反映的是A.诸侯争霸使分封制遭到破坏B.“初税亩”的实行使井田制瓦解C.管仲改革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 D.商鞅变法动摇了奴隶制的基

19、础剖析:本题主要考查结合历史诗句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从诗句中的“乱井田”不难看出,废除井田制,动摇了奴隶制经济基础的,只有商鞅变法。答案:D6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1)旧的生产关系瓦解,解除了生产力发展的枷锁,而新的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更是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生产关系的变革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2)在诸侯国内部大都维持着局部的安定,这就为经济发展创造了基本的社会条件。(3)各诸侯国统治者为了争霸战争的需要,特别重视发展经济,尤其是农业生产。(4)当时冶铁业发展、水利工程的兴修、生产经验的积累等因素,都对农业、手工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春秋时期铸造的牛尊,许多历史学家

20、以它来证明春秋时期我国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持这一观点的学者,在观察此器时,必然要把注意力集中在( )A.牛尊的制作材料上 B.牛尊的腿上C.牛尊的鼻子上 D.牛尊的背部剖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能力。牛尊的鼻子上有鼻环,这说明人们对牛的驾驭及使用,背上驮有东西,结合教材叙述,“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用牛犁耕并逐渐推广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判断正确答案应为C项。7战国商业发展的特征及社会原因特征: (1)商品种类繁多,但主要是人民最基本的生活用品和统治者的奢侈消费品。(2)商品流通地域更广,超出一个诸侯国的范围,并形成了以中原为中心的广大市场。(3)商业中心一般为政治中

21、心,是政治中心的附庸;(4)拥有雄厚资本的大商人占有土地,成为新兴地主。原因: (1)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的建立,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商业作为封建经济的一部分和必要补充;也必定得到发展。(2)“重农抑商”政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必然带动了为农业服务的手工业、商业发展。这是不以统治者的意志为转移的。战国时期,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因素有诸侯割据混乱 封建城市的兴起 商鞅变法中的农本政策 度量衡混乱A. B. C. D.剖析: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有充足的“商品”、统一的市场,也需要有统一的度量衡,故都对,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应排除。8春秋改革和战国变法的不同及原因春秋改革:齐国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

22、产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的“初税亩”。 二者实质上承认土地私有制。战国变法:主要由魏国的李悝、楚国的吴起和秦国的商鞅变法等。(1)不同之处:目的:春秋时期,诸侯国的改革是为了建立霸业;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是新兴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制、建立和巩固地主所级专政,进而实现统一。内容:春秋时期,诸侯国的改革都注意重用人才,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整顿军队;战国时期变法的主要内容是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买卖;废除奴隶主贵族在政治上的持权。奖励农耕和军功;实行县制。建立集权政治,削弱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权力。特点:春秋时期诸侯国的改革都没有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旧的生产关系,改革维护的都是奴隶主专政的

23、旧制度:战国时的变法废除了旧的奴隶制;确立了新兴地主的统治地位。(2)根本原因:春秋时期诸侯国的改革与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之所以如此不同,根本原因在于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春秋时期特别是大国争霸的前期,奴隶制经济基础还比较巩固。到了春秋末年和战国初年,随着井田制的瓦解,伴随而来的是新的剥削方式的产生,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和发展。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正是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强大之后的必然要求。封建制度的确立;也是顺应这一历史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下列表述最能揭示下图本质的是( )废井田 开阡陌A.铁器的使用,使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B.随着社会人口的增加,人们迫切需要扩大耕地面积C.为提高生产效率,秦

24、国以大规模的集体耕作取代以往的个体劳动D.反映了秦国奴隶制经济基础的崩溃剖析:认真读图,正确理解图中的有效信息,“废井田,开阡陌”实际上是秦国商鞅变法中破坏井田制,摧毁奴隶制经济基础,奠定封建经济基础的最有效措施。答案:D春秋后期,鲁国实行“初税亩”和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的结果有( )增加了国家收入 承认了土地私有 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化 加速了井田制的 瓦解A. B.C. D.剖析:此题考查“初税亩”和“相地而衰征”的作用,作为赋税制度,符合题意,按实有土地或土质好坏征税,在井田制的奴隶社会,起了的作用,而从理论上讲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证明正确。答案:A9百家争鸣(1)概念:指战国时期各种政

25、治、学术派别互相辩争的风气所呈现出来的思想解放、人才辈出的局面。其中主要有儒、道、墨、法、名、阴阳五行等诸家。以儒、墨两家最有实力,其次是道家。(2)出现原因: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思想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阶级关系的变革、奴隶制的崩溃、封建制度的建立等一系列社会变革,为思想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政治前提。激烈动荡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变革,使得思想异常活跃,迫使人们去思索,众多思想家从不同角度发表见解,从而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各国统治者基于争霸战争的需要和政治要求,纷纷网络人才,优待知识分子,让其为争霸战争和社会变革出谋划策。这种宽松的环境和优裕的地位,有利于文化繁荣。私学的兴起和讲

26、学之风的出现,造就了一批有知识有才干和敢于表达自己政治观点的思想家。民族融合的加强,各民族文化交流的扩大,丰富了华夏文化,有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自然科学处于世界领先,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提高,为古代唯物论和朴素的辩证法提供思想素材。(3)主要学派主张的本质性内涵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和“尚贤”,反映的是小生产者渴望安定生活的愿望,也体现了人民要求废除奴隶制、建立封建制的进步要求。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政治上主张“仁政”,强调“民贵君轻”,反对统治者“虐民”、“暴民”,要求宽刑薄税。这在当时是很有积极意义的,客观上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得民心者得天下的要求。荀子的“人定胜天”思想既反映了战

27、国时期人们对自然斗争力量的加强,又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作为新的生产关系代表的虎虎生气和无所畏惧的气魄。韩非子继承了商鞅的“法治”思想,也吸收了荀子“人定胜天”的思想。他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这给当时的政治改革提供了理论武器;他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主张“以法为本”,用严刑峻法统治人民,表现出战国晚期新兴地主阶级强大之后的专制意识,对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有积极的意义。庄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4)“百家争鸣”局面结束的必然性:秦王羸政统一中国后,采纳韩非子的学说,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28、法家思想成为主要的统治思想。随着统一封建王朝的建立和封建生产关系的完全确立,适应诸侯纷争局面的“百家争鸣”已经失去了存在的土壤;而儒家学派的一些人面对刚刚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还要对它进行指责攻击,就更无法避免遭到被禁的厄运。所以,这种争鸣局面的结束,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百家争鸣局面最终结束的标志,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仁者,爱人”贵贱有“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教无类 A B C D 剖析:孔子的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当代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的主要意义是维护奴隶制度,可以否定,是孔子的教育

29、思想,也可以否定,正确的答案为B 答案:B在治理人民的方法上,下列两位思想家的主张、观点相反的是A老子和墨子 B孟子和韩非子 C老子和孔子 D墨子和庄子剖析:孟子主张仁政,反对对人民“暴政”,而韩非子主张用严酷的法律约束人民。答案:B墨子、韩非子、商鞅思想的相似之处是A.反对兼并战争 B.主张互爱互利 C.反对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 D.主张中央集权剖析:墨子代表小生产者利益,韩非子和商鞅代表新兴封建主的利益,他们在反对奴隶主的特权方面有着相同的主张。答案:C韩非子“法治”思想的实质是( )A.把法律作为至高无上的准则 B.用法律来约束每个人的行为C.让法作为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 D.用法制代替君主

30、个人专制剖析:韩非子处于战国时期,政治上主张建立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国家集大权于君主一人手里,其法治把君主排除在外,就其实质来说是“君主的法治”。答案:C“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段文字反映出作者的文章风格是( )A.具有深沉的情感、丰富的想象和抽象的哲理B.以刚柔相济的辩论见长,游扬雄肆,令人钦服C.文字优美,想象丰富,才华横溢D.善于用寓言比喻现实剖析:一、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二、这是语文课本的名言名句,属语文、历史结合。答案:B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对推动我

31、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 )A.“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C.“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D.“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剖析:“有教无类”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打破了官府垄断教育,这是孔子对教育发展事业的最大贡献,而其他三项仅是在“教与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方法。答案:A10从商到周朝存在的社会矛盾,表现,影响。 (1)奴隶主贵族之间的矛盾,如商汤伐纣,推翻了暴政,有利于社会发展历史进步;(2)奴隶和奴隶主之间的矛盾,奴隶主以“人祭”“人殉”杀死大量奴隶,奴隶反抗奴隶主暴政;(3)平民和奴隶主矛盾,如国人暴动,推翻暴政,西周衰落;(4)周王室和诸侯之间,王室衰微,诸侯不来

32、朝贡,加速了分封瓦解;(5)诸侯国之间的矛盾,为争夺土地人口,诸侯之间争霸战争,加速了奴隶社会的瓦解,推动社会进步;(6)新兴地主阶级对奴隶主的夺权斗争,如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推动了封建制度的确立;(7)华夏族和周边少数民族,如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也加速了民族融合;有网友说:张艺谋在电影英雄中宣扬赵国放弃对秦王的反抗就等于抗日战争时期宣扬对日本投降,秦始皇的天下观就是“大东亚共荣圈”。这种观点根本错在( )A.战国诸雄都是华夏族的一员,彼此的征战是内战而不是侵略B.日本人同中国人一样都属于蒙古人种,是一个民族的成员C.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没有历史的可比性D.睦邻友好、和平交往是中

33、日两国的历史主流剖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历史概念的能力。中华民族内部兄弟民族之间的战争属于内战,它与中华民族和外国之间的战争有本质的区别。答案:A11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的大变革时期,也是中华文明奠基的重要时期大变革的表现:(1)经济方面:由于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迅速提高,井田制瓦解,出现了封建制的生产方式,形成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出现了独立经营的手工业者和商人。(2)政治方面:周王室衰微,“征伐自诸侯”,世卿世禄制被军功制取代,以分封制、宗法制为主要内容的奴隶社会政治制度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取代。(3)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旧的思想观念受到冲击,对人的重

34、视在社会上普及开来,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人讲学开始,个人著书立说成为风气。适应各种政治派别的需要,出现了各种学派,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4)民族关系方面:“华夷”观念削弱,华夏族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在征伐和生产中逐渐开始了融合。(5)军事方面:诸侯国在争霸称雄的战争中,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推行改革,富国强兵,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成长,促进了新旧体制的更替过程;大国在争霸战争中相互兼并,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加快了全国统一的步伐;打破了列国旧的分野,各民族频繁迁徙和交往,推进了民族融合的进程。总体上讲,春秋战国时期最本质的特征就是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奠基”主要表现可以从民族、农

35、业、工商业、文化、国家等方面来理解:(1)第一次民族融合形成。(2)农业技术基本定型。(3)手工业分工细致、商业兴盛、封建城市兴起。(4)以黄河流域为主体、中原地区长期领先的经济格局形成。(5)重农抑商政策形成。(6)政治上创立了一系列制度。(7)中华传统文化日趋成熟。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得以确立的直接原因是A 铁农具与牛耕的推广 B 各国新兴地主阶级开展变法C 私田出现和井田制的瓦解D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剖析:铁农具与牛耕的推广是封建社会确立的根本原因,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私田出现和井田制的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新兴地主阶级力量不断壮大,要求确立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促使各国进行改革,

36、最后确立封建制度,所以D是最直接的原因。 答案:B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体现这一历史特征的有 公作则迟,分地则速 公室将卑,大夫皆富 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往 天不变,道亦不变 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的了解。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是社会的进步。项反映了私田的出现,有利于社会发展;项反映了周天子的衰微,诸侯实力的增强;项反映了周天子与诸侯之间关系疏远;均符合当时的时代特征,所以都应选。项不主张变革,不符合当时的时代特征,所以排除,故正确答案选项A 【答案】A五思维拓展专题联线1儒家思想在各

37、个时期地位的演变及其历史原因。地位历史原因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被冷落孟子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提倡放宽刑罚,减轻赋税。这些主张虽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在战国纷争的时代,其主张无助于实现统一,距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秦朝时期:儒家思想遭压制秦朝时期,儒生依然遵循旧的思想主张,非议郡县制,以古非今,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仅不能为封建统治者服务,而且落后于形势的发展,遭到压制在情理之中。西汉时期:儒家思想享“独尊”汉武帝时,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增添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等思想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政治的需要,不仅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了理

38、论依据,而且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而获得“独尊”地位。维新变法时期:儒家思想出“新意”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他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其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根据,减少变法的阻力。新文化运动历史时期:儒家思想受抨击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文化领域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把斗争矛头指向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宣扬资产阶级的新文化、新道德,目的是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宣扬民主与科学,解放

39、人们的思想。认识儒家学说地位变化所反映的中国封建社会在思想文化方面的特征:思想文化必须为专制主义服务,才能生存发展;思想文化的发展,反映了当时社会由割据到统一的历史趋势。2韩非子的法治思想与现代法治比较韩非子思想现代法治定义让君主利用刑律强化集权,性质是专制主义依照人民意志和国家意志制定的国家根本大法及其他法律规定来治理国家,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不因领导人的更换而改变目的完全是为了君主一人的利益实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特权对专制统治者有利,法律是用来镇压人民的否定任何特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结论韩非子的思想是专制王权统治的手段,其中并不含有现代法治的积极因素。3百家争鸣与欧洲文艺复兴

40、的比较比较点百家争鸣文艺复兴不同点发生的时间和空间范围不同公元前5-公元前3世纪,东亚公元14世纪-16世纪,西欧发生在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封建社会初步形成的铁器时代封建社会瓦解的工场手工业时期主要打击的对象不同斗争矛头是奴隶制残余斗争矛头主要指向天主教会新思想的阶级性质不同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和小生产者;代表新兴的资产阶级相同点都发生在社会转型时期,都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革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中产生巨大反响的产物.如中国的封建生产力发展和封建生产制度确立;西欧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与发展都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如中国的封建生产方式,和西欧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都属于当时的思想解放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科技进步,生产发展和历史进步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新思想成就中,都突出了现实社会中人的巨大的作用.中国以人为本的思想倾向突出;西欧形成了人文主义的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