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泰安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07518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泰安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3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3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I卷(选择题共48分)第I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学者杨宁一认为:“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这表明西周政治A.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 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C. 实现了家国一体D.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答案】B【解析】西周实行分封制,地方诸侯国独立性较大,从材料中的“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来看,说明西周政治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也是西周政治的特点,但材料不能反映,排除A、C、D项。点睛:分

2、封制的实行,使得西周国家政权逐渐趋向严密,克服了夏商时期的松散状态,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局域。但是,分封制本身存在缺陷,诸侯利用在自己的领地封国内享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权利,不断壮大自己的势力,从而到西周后期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时期逐渐瓦解。2.历史学家钱穆说:“学术环境不普遍,限于少数私家,而有所谓累世经学。天下仕途渐渐走入一个特殊阶层的手里去”。上述现象得以改变始于A. 秦汉时期B. 魏晋时期C. 隋唐时期D. 明清时期【答案】C【解析】隋唐时期的科举制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改变了材料中的

3、“天下仕途渐渐走入一个特殊阶层的手里去”的局面。故答案为C项。秦汉时期和魏晋时期还没有实行科举制,排除A、B项;明清时期实行科举制,但不符合题干中的“始于”的要求,排除D项。3.有学者指出:“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由此可见,罗马法A. 具有很强的社会适应性B. 维护法官的权威C. 是随意性较强的法律D. 对后世影响较远【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中“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4、可以看出罗马法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高度的灵活性,故答案为A项。材料所述为罗马法发展过程的特点,排除B项;法律不是一成不变的,发展完善不等同于随意性,排除C项;D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4.二战时期,不论首相丘吉尔的演说如何出色,似仍然需要那位口吃的乔治六世,只有这位国王出现,才能使整个国家不分党派,不分种族,团结在一起。这反映了当时英国A. 国王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B. 君主立宪制削弱了首相权力C. 战时状态赋予国王行政大权D. 国王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答案】D【解析】在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下国王尽管“临朝不理政”“统而不治”,但国王作为国家元首,是国家统一的象征,国王游离于党派政治纷争之外,能够起

5、到特殊的作用。因此国王的地位不可替代,故答案为D项。首相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排除A项;君主立宪制下首相实际上掌握了国家大权,排除B项;在责任内阁制形成后,国王不再具有行政权,排除C项。点睛:根据与议会、内阁的关系以及实际掌握权力的大小,国家元首可分为虚位元首与实位元首。无行政权力即没有实权,只是作为国家象征的国家元首,通常称之为虚位元首。在拥有虚位元首的政体中,掌握最高行政权的内阁对议会负责不对国家元首负责。在英国,议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政府的产生与存废以议会为基础,国家的行政权力掌握在内阁手中,内阁对议会负责而不是对君主负责,君主只做一些礼仪性、程序性的工作,具有“虚位元首”的性质。5

6、.1875年,清政府制定了“海防”和“塞防”并重的国防战略。十年后,将海防建设作为重点,并最终形成了“三洋设防,北洋为重”的海防格局。这一变化是基于A.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深刻教训B. 海疆与京畿地区的安全考虑C. 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建与发展D. 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反应【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中变化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深刻教训,而不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深刻教训,故A项错误;1875年重视海防和塞防是基于海疆和京畿地区的安全考虑,故B项正确;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建和发展与清政府的海防和塞防无关,故C项错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甲午战后,与此题时间不符,故

7、D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二次鸦片战争6. 辛亥革命后,一些有志于民主推广的人士常到田间“与农夫田父谈于树林之下,语以代议制之善,及国会选举之不宜草率投票,则皆瞠目而不解。叩其故,则曰:吾人困土匪军队之不暇,何暇及其他。”这反映了民国初年A.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 传统习俗根深蒂固C. 军阀混战已是社会痼疾D. 民主政治基础薄弱【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从材料中的内容反映出辛亥革命的弊端,百姓们认为“吾人困土匪军队之不暇,何暇及其他。”也就是说自己的生活都难以保障,怎么顾得上革命呢?这就是民

8、主政治薄弱的体现,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有与此现象相反;B选项与传统习俗无关;C选项与题意无关。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弊端7.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下图“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变化原因的理解准确的是A. 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发展B. “工农武装割据”的开展C. 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答案】B【解析】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到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大批农民加入中国共产党,导致党员构成发生变化。故答案为B项。A、D项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创建人民军队与材料信息反映的农民党员的增多没有必然联系,排

9、除C项。点睛: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开展土地革命。广大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8.下表为民国时期各类报纸的部分纪事,根据该纪事无法得出的结论是年份纪事申报1918年该报社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报三万余份中央日报1932年多次发表“赤化祸害论”的社论新民日报民国27年,社址所在的县城沦陷,不得不宣布停刊救亡情报其发刊词说:“抗战救亡”是全国人民的呼声A. 近代科技的进步为报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B. 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摧残了中国的新闻事业C. 民国时期的报纸都以客观公允作为报道原则D. 民国时期的各类

10、报纸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答案】C【解析】中国近代报刊事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以政论性的报刊占据主导地位,而政治争论和攻伐也大多见诸报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报刊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信息,如表格信息中国民党机关报中央日报对共产党采用了大量的诬蔑之词,说明报道有失公允。C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符合材料信息,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点睛:本题属于否定选择题。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或材料不符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

11、先找出与史实或材料信息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9. 1954年10月5日,董必武向中共中央递交的专题报告中提出:应加紧在中科院设立法学研究机构,建议由中国政治法律学会担负具体筹备责任。此报告的背景是A. 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建立B. 国家正在准备制定新的宪法C.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急需法律保障D. 中央提出了发展科学文化的“双百方针”【答案】C【解析】1954年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社会主义建设开始起步阶段。故答案为C项。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排除A项;1954年宪法刚刚通过,不存在准备制定新宪法的问题,排除B项;1956年中央提出“双百

12、方针”,排除D项。10.下图为1950年2月中国出版的世界新闻年鉴的部分摘录,据此可推测当时A. 杜鲁门主义扩展到亚洲B. 亚洲局势已然处于战争边缘C. 亚洲是美苏冷战的中心所在D. 两大集团对峙已经形成【答案】A【解析】杜鲁门主义是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从材料反映的美国为了遏制新中国和苏联所采取的措施来看,可推测当时杜鲁门主义已扩展到亚洲。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欧洲是美苏冷战的中心,排除C项;1955年“华约”的成立标志着两大集团对峙局面形成,排除D项。11.有学者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美关系划分为“意识形态主导”、“均势因素主导”、“共同利益

13、主导”三个时期。其中,第三个时期反映的国际背景是A. 美苏冷战政策B. 西欧和日本的崛起C. 中美建交D. 冷战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答案】D【解析】“意识形态主导”应当是指新中国成立到1972年中美关系改善前;“均势因素主导”应当是指中美关系改善到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共同利益主导”是指冷战后随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中国作为重要的国际力量在处理与美国的关系中,围绕着国家利益所进行的政策调整。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B、C项。12.唐朝史书记载:“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到了宋代,一些相当繁盛的草市广泛分布在乡村中,成为政府最基层的税收单位。材料表明A. 宋朝广大乡村开始出现

14、很多草市B. 宋代商品经济已经渗透到广大农村C. 市的发展是政府精心管理的结果D. 草市的税收满足了政府开支需要【答案】B【解析】宋朝时期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从材料中的“一些相当繁盛的草市广泛分布在乡村中”来看,说明宋代商品经济已经渗透到广大农村。故答案为B项。隋唐时期已经出现草市,排除A项;市的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排除C项;D项说法夸张,不符合史实,排除。13.下图是根据付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整理而成的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根据此图分析可知A. 耕作工具的变革推动经济发展B. 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经济的繁荣C. 社会的稳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D. 土地兼并影响了经济的发展【答

15、案】C【解析】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可以看出,隋唐和两宋时期政治稳定,经济呈上升趋势。故影响古代经济宏观变动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形势的稳定情况,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A、B、D项。 14.下表反映了19世纪英国的社会经济状况,据此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时间社会经济状况17601830年水渠长度增加了3倍1850年英国修建了大约9654千米的铁路1852年英国生产的铁总量约为300万吨18001850年伦敦的人口增长了235%A. 英国工业化水平大幅度提高B. 伦敦贫富差距日益扩大C. 交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D.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答案】A【解析】根据表格信息

16、1800-1850年伦敦的人口增长了235%,可知工业革命导致了城市规模的扩大,再联系材料反映的铁路修建里程数和铁产量数,说明这一时期英国工业化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涉及收入情况,不能推断出贫富差距扩大,排除B项;材料虽提到修建铁路,但只能说影响人们的出行方式,无法直接得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英国对外殖民扩张的信息,排除D项。15.李鸿章在对开平煤矿招商章程所作的批示中指出:“摒除官场陋习,悉照买卖常规,最为扼要。”这反映了洋务运动A. 意识到政治变革的必要性B. 重视经营管理的市场运作C. 摒除官商合办的经营模式D. 注重民间资本的大量引入【答案】

17、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中“摒除官场习气,悉照买卖常规”的信息可以看出洋务派强调以市场规则经营管理企业,故B项正确;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并不主张变革封建制度,A项错误;C、D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名师点睛】在高考复习中,关于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一要掌握一条主线、两个重点。一条主线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和曲折发展轨迹:产生初步发展短暂的春天曲折发展萎缩。注意分析每一阶段的背景、特点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两个重点:一是近代民族工业的

18、兴起;二是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二要掌握重点概念,如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三要注意洋务派的主观目的和客观结果是不一致的。四要注意活学巧记:如民族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一个根源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二种压迫:一是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外国资本主义利用其雄厚的资本、强大的技术优势和在华特权,压制民族工业的发展,二是受封建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三个不足: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16.1940年9月7日、蒋介石下令“各战区应以十八集团军此次在正太、同蒲、平汉各路之游击破坏动作为法则加强敌后游击战,专以铁路、公路、水路各交

19、通线与兵站、仓库、飞机场等实施有计划、组织之长期破坏。”材料反映出A. 防御阶段中的敌后战场抗战策略B. 国民党对中共敌后战场游击战的认可C. 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全面开展游击战D. 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逐渐趋向一致【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各战区应以十八集团军此次在正太、同蒲、平汉各路之游击破坏动作为法则加强敌后游击战”,说明国民党认可了中共敌后战场的游击战术,故答案为B项。1940年抗战已进入相持阶段,排除A项;从材料信息来看,是在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排除C项;D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17.1921年12月,苏俄政府做出决定:凡雇佣工人20名以下的小企业,不论是否已被国家接管,一律归还业主

20、或者出租。 到了1922年底,私营企业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88.5%。据此可知苏俄()A. 修正了十月革命的奋斗目标 B. 彻底否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 资本家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 D. 致力于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答案】D【解析】 十月革命后,苏俄成为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排除AC。新经济政策没有根本上否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是调整其不合理部分,以便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探索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路径,排除B。材料辨明苏俄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实行国家资本主义,部分国有企业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这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 ,故选D。18.在1949年至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罗斯福新

21、政一度消失。如:1955年的初中世界历史教科书侧重讲述经济危机,至于罗斯福政府如何应对危机,并无任何文字表述。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影响B. 主要受意识形态的影响C. 闭关锁国,社会发展缓慢D. 中国对世界历史的研究落后【答案】B【解析】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暂时摆脱经济危机,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资产阶级统治得以维护。由于受意识形态的影响,新中国的历史教科书没有给予肯定和认可。故答案为B项。A项说法片面,“一边倒”只是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排除;当时中国并没有闭关锁国,排除C项;D项说法与题干所示现象没有直接关联性,不符合题意,排除。19.有学者认为:“他的悲剧

22、在于他没能建立一个新的制度去代替他所破坏了的制度。他刮起了他最终难以控制、不可驾驭的强大的改革狂风。他大大改变了原来的体制,而又拒绝承认必须让整个体制解体。最后,他成了旧秩序的危险,新秩序的障碍。”该学者评价的是A. 斯大林B. 赫鲁晓夫C. 勃列日涅夫D. 戈尔巴乔夫【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反映的通过改革破坏了旧制度,改变了原来的体制,但是对改革没有能够有效把控,所以改革使国家陷入了混乱,导致国家解体,由此判断应当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故答案为D项。斯大林时期没有进行改革,排除A项;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没有导致材料反映的严重后果,排除B、C项。20.1992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

23、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允许股票进入社会主义经济领域,并在上海、深圳进行股票上市试点,试行外汇期货交易。这一决定A. 反映出产业机构亟待调整B. 旨在发展外向型经济C. 有助于加快经济体制改革D. 标志着改革开放进入了新阶段【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允许股票进入社会主义经济领域,并在上海、深圳进行股票上市试点,试行外汇期货交易”,说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正在向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向迈进,有助于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反映产业结构状况,排除A项;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标志着改革开放进入了新阶段,排除D项。21.下列为

24、美国部分年代国际收支逆差情况统计表。据此得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年代19501954年1955-1959年19601964年1965-1969年年平均逆差(单位:亿美元)17252834A. 美国逐步失去了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控制B. 关贸总协定不利于美国海外贸易的持续增长C. 美元地位不断下降,固定汇率体制日益动摇D. 美国经济增长日趋缓慢,出现“滞涨”现象【答案】C【解析】材料中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不断扩大,会导致美国大量印发纸币,从而美元不断贬值、地位不断下降,固定汇率体制日益动摇,故答案为C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部设在华盛顿,由美国人担任关键职务,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获得最大的投票权

25、,取得绝对的控制权,排除A项;关贸总协定有利于美国海外贸易的持续增长,排除B项;美国经济增长日趋缓慢,出现“滞涨”现象是在20世纪70年代,排除D项。22.下列漫画表明,经济全球化A. 不利于全球经济的发展B. 使国家间经济联系更加密切C. 对发展中国家伤害更大D. 是发达国家对全球的掠夺【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美国债务危机乌云压顶,中国或牵连受害”,说明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一国经济动荡可能就会波及他国。故答案为B项。A、D项说法绝对,排除;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利有弊,排除C项。点睛:历史漫画题主要考查信息解读、分析理解、比较辨别、归纳推理等能力。准确

26、判定主题喻意,是解答历史漫画题的关键。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注意的问题有:(1)读懂历史漫画的内涵,清晰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人文等方面的历史信息。(2)深刻领会其通过造型夸张手段和丰富想象力反映出的事件内在本质特征。漫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其寓意深邃、针砭时弊、催人思考而成为近年历史和文科综合试题的取材内容,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23.考古数据显示,春秋战国时期各地工艺虽有地方性的特色,但基本上差别不大;从出土的简牍与铭辞看,各国文字也出现大同小异的现象。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 文化统一为政治统一准备了条件B. 百家争鸣促进了文化的统一C. 文化具有稳定性和封闭性D. 文化发展呈现出趋

27、同的特点【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各地工艺虽有地方性的特色,基本上差别不大;从出土的简牍与铭辞看,也出现大同小异的现象”,体现的是手工工艺和各国文字的趋同性,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发展呈现出趋同的特点。故答案为D项。此时文化并未统一,排除A、B项;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24.从儒学自身发展来看,理学作为一种哲学思潮或者儒学复兴运动,它所强调的义理之学,是对于汉唐儒学的一种反动。理学的“反动”表现为A. 用“理”“天理”规范伦理道德B. 摈弃了儒佛道三教的合理成分C. 注重强化封建神学思想D. 强调三纲五常教化作用【答案】A【解析】理学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也是天

28、理,表现出一种想要摈弃汉唐训诂之学而直接面向经典、回复圣人之道的气势,因此是对于汉唐儒学的一种反动。故答案为A项。理学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排除B项;理学强调道德规范,排除C项;D项不是对汉唐儒学的“反动”,排除。25.秦始皇采纳韩非子“集权”学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宋代思想家提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明末清初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这些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A. 促进了自然经济的发展B. 使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C. 推动了封建专制的发展D. 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答案】D【解析】材料中韩非子“集权”学说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

29、政,宋代理学家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要求统治者提高自身的修为,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要求对君主专制进行一定的改革,都体现了对君主制的改进,有利于提高君主的执政水平,从而维护封建统治,故答案为D项。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体现的是明末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排除A项;材料中韩非子的“集权”思想体现的是法家的思想,不是儒家,排除B项;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统治,排除C项。26.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时认为:“苏格拉底自以为负有神圣的使命,以觉醒其国人为己任,孔子亦然。”由此可见,两位先哲有相似的A. 民主精神B. 自由观念C. 批判精神D. 公民意识【答案】C【解析】苏格

30、拉底批判雅典直接民主的弊端以及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现象,孔子对当时“礼崩乐坏”的现象也给予批判。从材料中的“苏格拉底自以为负有神圣的使命,以觉醒其国人为己任,孔子亦然”来看,两位先哲有相似的批判精神,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A、B、D项。27. 著名史学家钱乘旦对欧洲近代某一思想解放运动有过这样的评价: “它促成了西方现代文明的兴起和西方支配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格局的形成。几个世纪以来,它被誉为西方文化世俗化的决定性阶段和世界现代文明各种特征发展的起点。”下列有关这一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特征B. 强调人的价值,是人文精神的起源

31、C. 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D. 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政治构想【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西方现代文明的兴起”、“西方支配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格局的形成”、“西方文化的世俗化决定性阶段和世界现代文明各种特征的发展的起点”,可以判断出这次思想解放运动指的是文艺复兴,这是西方近代文明的开始,之前都是笼罩在宗教神学的阴影当中。B项指古希腊的智者运动和苏格拉底的思想;C项指宗教改革的影响;D项是启蒙运动的作用。故选A项。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神权下的自我文艺复兴28.西方文明史写道:“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认识自然界的方法去认识,这已

32、成为一种共识。”形成这一“共识”主要得益于A. 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B. 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C. 宗教改革对天主教会的打击D. 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认识自然界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说明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促成了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认为可以运用人的理性,用认识自然世界的办法把握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故答案为D项。材料反映的是认识自然与认识社会之间的关系,其他三项没有涉及,排除A、B、C项。29.梁启超在1896年给严复的信中写道:“实则启超生平最恶人引中国古事以证西政,谓彼之所长,皆我所有。此实吾国虚骄之结习,初

33、不欲蹈之,然在报中为中等人说法,又往往自不免。”梁启超的这一观点旨在A. 批判严复“中体西用”观点B. 说明宣传维新思想采取的策略C. 深刻认识到西方政治的片面性D. 证明中国传统文化是西学源头【答案】B【解析】戊戌变法时期,康梁等人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为推动中国的进步与发展,打着传统文化的旗号鼓吹改制。梁启超承认“谓彼之所长,皆我所有”“又往往自不免”,说明梁启超在宣传维新思想时采取这样的措施只是一种宣传策略。故答案为B项。A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材料所述是梁启超认为如何宣传西方政治制度,不是对西方政治的评价,排除C项;从材料中的“此实吾国虚骄之结习”,说明D项观点错误,排除。点睛:康

34、梁以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学相结合,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的理论外衣;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制造历史根据。30.1921年6月,孙中山说:“因中国积弱,主权丧失已久,宜先求富强,使世界各强国皆不敢轻视中国,贱待汉族。实行积极的民族主义,不惜用革命的手段反对外侮。”这说明孙中山A. 意识到民生主义比民族主义更为重要B. 首倡以革命的手段实现民族主义C. 认为发展民生有助于实现民族独立D. 吸收了中共革命纲领的合理成分【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宜先求富强,使世界各强国皆不敢轻视中国,贱待汉族”,说明孙中山是想通过发展民生实现国家富强来实

35、现民族独立。故答案为C项。材料是探讨实现民族独立的手段,不能反映民生主义比民族主义更为重要,排除A项;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来看,“首倡”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1921年6月中共尚未成立,排除D项。31.1940年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全面阐述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代表作,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被直接吸收、借鉴进来。这是因为A. 新三民主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方向B.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C. 全面评价孙中山历史地位的需要D. 新三民主义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答案】D【解析】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因此毛

36、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直接吸收、借鉴。故答案为D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方向是社会主义道路,与新三民主义不同,排除A项;1940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建立,排除B项;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32.1952-1966年,北京钢铁学院共培养学生约14400人,其中担任副部级以上领导职务的至少有32人;一大批学生的考试分数都超过了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但他们的第一志愿都是钢铁学院冶金系。材料反映了A. 教育受国家经济方针的影响B. 科教兴国战略取得重大成就C. 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尚未确立D. 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建立【答案】A【解析】1953年新中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优先

37、发展重工业,此后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针变化不大,导致教育受其影响,大量培养重工业战线的技术人员。故答案为A项。科教兴国战略是在改革开放后确立,排除B项;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确立,排除C项;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在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排除D项。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时期,在汹涌的“打倒孔家店”的舆论氛围里,粱漱溟重新举起“仁”的大旗,诠释儒学,大力赞扬儒家的“直觉人生”,批评西方的“理智人生”和“功利人生”。同时,他以一种开放的视野对待西方文化,充分肯定了西方的民主和科学,做出科学和民主是有绝对价值、普遍价值的判断,对于

38、这两种精神不但要无批评无条件的承认,而且应该加以引进。梁漱溟反对全盘西化,对国故保守不屑一顾,也不同意梁启超为代表的中西调和。他试图从儒学中发掘出具有普遍意义和永恒价值的精神资源?来弥补在新文化运动中被遗弃的传统儒学所包含的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因素。摘编自聂慧丽梁漱溟“五四”时期儒学思想的现代价值材料二 作为启蒙精神的儿子,卢梭无疑属于启蒙运动的行列,但他批判的深刻性远远超出了启蒙运动的主流思想:卢梭承认理性对于人的意义,肯定文明的进步与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但反对启蒙主义者把道德的进步植基于理性与知识的进步之上,并对理性的扩张、知识的增长和文明的进步怀有深切的忧虑。他忧虑理性的批判在成

39、功地摧毁教会的信条与权威之后进而破坏对人类生活来说必不可少的信仰与德行。在他看来,启蒙运动所欢呼的理性的胜利和文明的进步是以人性的异化和精神的败坏为代价的,它们破坏了作为人类社会之精神基础的虔诚、信仰和道德的直觉。摘编自刘莘卢梭与启蒙理性批判(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漱溟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漱溟和卢梭思想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说明二者不同之处分别产生的影响。【答案】(1)特点:为核心重新诠释儒学;反对全盘西;原因:中国知识分子的特点;社会民族危机深重。(2)相同点:文明进步,理性思维。不同点:启蒙运动所欢呼的理性的胜利和文明的进步

40、是以人性的异化和精神的败坏为代价的,它们破坏了作为人类社会之精神基础的虔诚、信仰和道德的直觉;影响:梁漱溟的思想有助于树立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卢梭的思想有利于理性主义思想的正确发展。【解析】本题考查梁漱溟思想的特点和形成原因、梁漱溟和卢梭思想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以及二者不同之处分别产生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归纳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梁漱溟思想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梁漱溟以仁为核心重新诠释儒学”“他以一种开放的视野对待西方文化,充分肯定了西方的民主和科学”“梁漱溟反对全盘西化,对国故保守不屑一顾,也不同意梁启超为代表的中西调和”等信息概括归纳得出。其形

41、成的原因应当联系所学,从中国知识分子的特点和当时的社会状况来回答。(2)梁漱溟和卢梭思想的相同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卢梭承认理性对于人的意义,肯定文明的进步与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他忧虑理性的批判在成功地摧毁教会的信条与权威之后进而破坏对人类生活来说必不可少的信仰与德行”等信息分析得出。梁漱溟和卢梭思想的不同点,可以根据“他(梁漱溟)试图从儒学中发掘出具有普遍意义和永恒价值的精神资源,来弥补在新文化运动中被遗弃的传统儒学所包含的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因素”和“在他(卢梭)看来,启蒙运动所欢呼的理性的胜利和文明的进步是以人性的异化和精神的败坏为代价的,它们破坏了作为人类社会之精神基础的虔诚

42、、信仰和道德的直觉”等信息分析得出。二者不同之处分别产生的影响,应当联系所学,从梁漱溟的思想有助于树立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卢梭的思想有利于理性主义思想的正确发展等方面来回答。34.材料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不仅是确定工作重点的根据,而且是划分社会实践发展阶段的根据。中国共产党就是通过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揭示社会主要矛盾、分析和把握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制定党在各个阶段的纲领和路线。十九大报告宣讲团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某一阶

43、段的相关知识,围绕“社会主要矛盾与中共工作重心”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一:论题: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与国共合作的国民大革命。阐述:大革命时期,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以及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共的工作重心是反帝反封建;中共成立后,积极领导工人运动,先后发动了香港海员大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与国民党合作北伐,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领导上海三次工人武装起义;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示例二:论题:国内阶级矛盾与工农武装制据。阐述

44、: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社会主要矛盾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共的工作重心是武装反对国民党的统治;中共召开八七会议,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建立人民军队,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探索出工农武装制据,武装夺取政权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粉碎国民党的反革命“围剿”;进行长征,实现战略转移。示例三:论题:中日民族矛盾与国共合作抗日。阐述;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及时调整工作重心,与国民党合作抗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改编军队,向国民党提交国共合作宣言;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积极配合正面战场作战。示例四:论题:阶级

45、矛盾与中共进行解放战争。阐述: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为代表的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的工作重心是团结全国人民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为争取和平民主,中共参加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促使国民党召开政协会议;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进行战略反攻,组织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解放全中国;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和新政治协商会议,建立新中国。示例五:论题: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阐述:中共八大确立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现状之间的矛盾,中共的工作重心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并取得巨大成就;十一

46、届三中全会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改革开放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中共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共十九大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领导全国人民致力于经济建设,并取得了辉煌成就。【解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且不同时期的主次地位不一样。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人民开展斗争的主题是反

47、侵略求独立、反封建求民主;不同时期两类矛盾的主次地位不一样,决定了中共不同时期的工作重心不一样。如在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开展土地革命,确立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在民族矛盾尖锐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抗日。新中国成立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了中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任务。因此可以确定“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与国共合作的国民大革命”、“国内阶级矛盾与工农武装制据”、“中日民族矛盾与国共合作抗日”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论题,然后联系史实来论证,阐述过程一定要有史实作为依据,来证明论题的成立。点睛: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确定两个以上的观点,

48、考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对相应观点进行分析说明。对于此类试题,选取所要阐述的观点对答好题特别重要。从高考得分的角度讲,应遵循以下原则:(1)选择与教材观点相近的论点为阐述对象,这样论证起来可以从教材中获取较多的相关历史资料,以说明相应的观点。(2)选择历史材料与理论依据最多的论点为阐述对象,可以看一下哪一种观点可以从材料中获得更多的资料支持。另外,有些问题除了需要材料论述外,还需要一定的理论说明,论点的理论依据是否充分,也是选取观点的重要依据。3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元狩四年,汉武帝下令将盐铁经营完全收归官府,实行专卖,由官府直接组织食盐生产、运输和销售,禁止私人经营。对于盐业

49、,由公家供应煮盐器物,由私人自费煮制,产品全部收归官有,按盆付给煮制者工价。对于冶铁业,由官吏指挥徒卒从事铁矿开采、矿石冶炼、铁器铸造,铁器全归官有。汉武帝元狩五年规定:“敢私铸铁器卖盐,钛左趾”。有敢私铸铁煮盐者,处以刑罚,并没收其器物。为管理盐铁的生产、转运、专卖,政府在各地设置了盐官三十七处,铁官四十八处,盐铁官多由过去的盐铁商人充任。 盐铁专卖有效地解决了当时严重的财政经济困难,为汉武帝“外事四夷,内事兴作”提供了可靠的经济保证,对汉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但是,巨大的财政收入,是以对从事盐、铁生产的劳动人民和刑徒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为基础的。财政的富裕,也助长

50、了汉武帝时期皇室的奢侈浪费。(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盐铁专卖政策的主要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盐铁专卖政策的影响。【答案】(1)措施:政府将盐铁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专卖,垄断生产、运输和销售,禁止私营;用严厉的刑罚打击私营行为;设立专门的机构和官吏管理。(2)影响: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有效缓解了西汉的财政困难;为反击匈奴和加强中央集权奠定经济基础;有利于汉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助长了西汉王朝的奢侈浪费。【解析】本题考查汉代盐铁专卖政策的主要措施和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概括归纳能力。(1)汉代盐铁专卖政策的主要措施,可

51、以根据材料中的“汉武帝下令将盐铁经营完全收归官府,实行专卖,由官府直接组织食盐生产、运输和销售,禁止私人经营”“有敢私铸铁煮盐者,处以刑罚,并没收其器物”“为管理盐铁的生产、转运、专卖,政府在各地设置了盐官三十七处,铁官四十八处”等信息概括归纳得出。(2)汉代盐铁专卖政策的影响,可以根据材料中的“盐铁专卖有效地解决了当时严重的财政经济困难”“为汉武帝外事四夷,内事兴作提供了可靠的经济保证”“对汉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以及“是以对从事盐、铁生产的劳动人民和刑徒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为基础的。财政的富裕,也助长了汉武帝时期皇室的奢侈浪费”等信息概括归纳得出。点睛:本大题基本上属于概括类材料解析题。此类试题在解答时要根据材料,对材料内容划分层次,如对“概括汉代盐铁专卖政策的主要措施”的回答,可以将有关的材料信息划分为三个层次,然后逐层分析,特别是一些关键词,把握每一层次的要点。最后对要点进行归纳总结,确定哪些是题目要求回答的,再根据所问来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