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单项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吾人今日所依据之材料,仅为当时所遗存最小之一部,欲藉此以窥测其全部结构,必须具备艺术家之眼光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对这段话的理解最恰当的是A历史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尽可能占有史料 B.历史学家研究历史时必须像艺术家一样C.历史研究和认识应建立在想象和推理上 D.研究者应在适当的历史情境中进行评价【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研究。分析材料可知,作者认为研究历史应该“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即设身处地,将历史人物及其学说放在特定的
2、历史环境中评价。分析选项,D符合题意,所以应选D。A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历史学家研究历史时要史论结合,尊重历史,具有严谨性,排除B;历史研究和认识应建立在史实和推理上,排除C。考点:史学理论和常识史学研究研究方法 2中国大百科全书对某一制度解释道:“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该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中“凭借血缘关系”符合宗法制特点,而“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反映出宗法制度把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在一起,来强化统治,是强
3、调宗法制的作用,故选A。分封制、郡县制和行省制是中国古代三大地方管理制度,和题意无关,从而排除BC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3秦汉时,九卿分管宗庙礼仪、皇室费用等,其中很多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家事。唐代的六部管的都是国家事务,将皇帝的私事、家事与国家政事分开。这说明A“家国同构”被彻底颠覆 B皇帝的权力空前强化C公天下逐渐向家天下过渡 D古代政治制度渐趋完善【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家国同构”是中国古代政治的特点, “被彻底颠覆”与史实不符,排除A;皇帝的权力空前强化是明清时期,故排除
4、B;公天下逐渐向家天下过渡是在在三代时期,故排除C;材料表明古代政治制度渐趋完善,所以选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4贞观初,唐太宗下敕征兵年十八以下之体壮者,但门下给事中(掌驳正政令之事)魏征拒之,遂无果。此事说明A兵部隶属门下省 B君权受相权制约C唐太宗大权旁落 D门下省独掌大权【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三省六部制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兵部隶属尚书省,排除A;三省分工合作,相互牵制,避免了任何一省大权独掌,排除D;三省六部制最后定夺于皇帝,有利于保证君权独尊,排除C。材料中唐太宗的决定受
5、到门下给事中魏征的阻拒而没有如愿,说明君权受相权制约,故选B。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政治体制的演变三省六部制KS5U 5. 朱元璋在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精心设置了一套四辅官制度,以春夏秋冬四季分名其官,春官在春季任事。夏官在夏季任事,同时每季官又设立两到三人分别在上旬、中旬和下旬视事,以此类推。四辅官制度出现的背景最有可能是A撤销中书省,永废丞相职任 B胡惟庸“内外诸司封事人奏,惟庸先视之”C票拟制度化 D司礼太监成为事实上的宰相【答案】 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演变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谓四辅官,是仿效古代设立三公四辅的
6、传说设立的。据说周文王就设置过四辅官。朱元璋在宣布永远废除丞相制度后,便从古代的官制、官名中找依据,企图建立一种符合自己需要,有用而无害的辅政制度。故选A;胡惟庸“内外诸司封事人奏,惟庸先视之”是朱元璋废除丞相的直接原因,排除B;票拟是在送呈皇帝批示以前,由内阁学士“用小票墨书”,即把批阅建议写在纸上并贴在各奏疏的对面上以进呈。票拟制度化是在万历皇帝,排除C;司礼太监没有法定权力,不可能成为事实上的宰相,排除D。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内阁制度KS5U 6. 如果将“名正言顺”当做立国之宪的话,中国古代以下机构设置明显“违宪”的是 A汉代的外朝 B唐朝的中书省 C宋代的枢密院
7、 D清朝的军机处【答案】 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认知历史事物的能力。由材料关键信息“立国之宪”,材料主旨即在强调“对权力的制约”,而清朝的军机处不属于中央正式官制,体现不出“对权力的制约”,D项符合题干要求。汉代的外朝由三公九卿制演变而言,受外朝制约,排除A;唐朝的中书省将相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体现了“对权力的制约”,排除B;宋代的枢密院分割了宰相的军权,体现了“对权力的制约”,排除C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军机处的设立 7近代中国有许多进步思想家主张进行政治制度的改革。其中,第一次提出“设投票箱,由公众选举官吏”的思想家及其论著是A魏源的海国图志 B洪仁
8、玕的资政新篇C梁启超的变法通议 D孙中山的民报发刊词【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资政新篇的内容。“设投票箱,由公众选举官史。”属于资政新篇政治方面的内容。故选B;魏源的海国图志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排除A;梁启超的变法通议主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排除C;孙中山的民报发刊词提出了三民主义,排除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8西方列强在近代史上通过不平等条约从中国割占了大量的领土,下列四幅地图显示被割占地区是在马关条约签订后得以实现的是【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是割让香
9、港岛,出自1842年南京条约 ;B出自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排除;C出自1895年马关条约,但三国干涉,日本没有得逞,排除;D是割让台湾,出自1895年马关条约,故选D。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侵略与民族危机马关条约 9. 张之洞在1901年说:“西法最善者,上下议院相互维持之法也。中国民智未开下议院此时断不可设,若上议院则可仿行。”该言论A实质是主张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 B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的矛盾C说明张之洞主张实行民主政治 D对西方议会制度持否定态度【答案】 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末新政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张之洞认为西方上下议院的架构是
10、完善的,但中国民众素养较低,所以可以仿形上院,不可施行下院。A不符合才来的主旨,排除;材料反映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既要学习西方,又要顾忌国家实情,所以选B;张之洞赞赏西方的议会制度,但没有主张实行民主政治,而是以上院点缀,排除CD。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的潮流清末新政KS5U 10. 1907年,浙江巡抚张曾敭以革命党罪名捕杀秋瑾,舆论大哗,认为官府未按“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张声名狼藉,后虽调离浙江仍难平民愤。张忧惧成疾,辞官回籍。材料说明A清末时民权意识渐醒 B清末舆论界支持革命C巡抚张曾敭徇私枉法 D西方国家同情革命党【答案
11、】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末时期民权意识逐渐觉醒,A项符合题意;清末舆论界是认为秋瑾案“无供无证”,并非同情革命,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巡抚张曾徇私枉法的信息,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西方国家同情革命党的信息,排除D。故选A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革命思想的传播 11蔡元培曾撰写过这样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他悼念的是A孙中山 B宋教仁 C陈独秀 D鲁迅【答案】A
12、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的能力和对基本历史事件特征的再认能力。材料提到“三民五权”,应指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五权”主张;推翻数千年专制,应指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应出自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遗嘱。故选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12郭廷以的近代中国史纲记载:“香港罢工工人组织运输队随军服务,沿途农民踊跃协助。蒋(介石)曾谓,进入湖南后,一路民众欢迎农民协会组织最为整齐,将来革命成功,湖南当推第一。”这段文字记载了下列哪一事件A近代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KS5UKS5U.KS5UC国民党围剿
13、红军 D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国民革命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中提到省港罢工和湖南农民运动,这些民群众的斗争是配合1926年到1927年的北伐战争,故选B;A发生在1921年到1923年,时间不符,排除;国民党围剿红军是在中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后,时间不符,排除C;D是在1937年起的抗日战争期间,时间不符,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北伐战争 KS5U 13. 下图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撰写的一本著作的目录,这本著作的名称是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井冈山的斗争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新民主主义革
14、命论【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写于1927年,当时处于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排除A; 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带领工农革命军到达湘赣边界,创建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发表井冈山的斗争,故选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发表于抗日战争时期,当时国共合作抗日,不可能出现“割据地区”,排除C; 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发表于抗日战争时期,当时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活动地区无涉“湘赣边界”,排除D。考点:20世纪中国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14. 吉林省档案馆收藏了日本昭和12年(1937年)12 月23日出版的大
15、阪每日新闻(奈良版)。其标题有:南京总攻击观战记、情思远飞故里 举杯共忆苦战、 悼念战友 誓死杀敌、在夷为废墟的敌都迎接新年等。这些报道:KS5UKS5U.KS5U美化侵略行为 颠倒战争是非 否认屠杀暴行 助长侵略气焰A BC D【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提到南京大屠杀期间日本报刊的标题,从中可以看出日本的报道是在美化侵略行为,否认屠杀暴行,颠倒战争是非,这些报道必然会助长侵略气焰,故选,排除ABC,选D。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抗日战争日军侵华罪行 15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记载;“一九四三年一月十一日,中美、
16、中英新约签字,一百年来的不平等条约正式终止。治外法权、租界、内河航行权、军舰驶入中国领海权、北平使馆区及北平至海口交通线外围驻兵权,一一取消。”下列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这些主权最早都是在南京条约及附件中丧失的B随着不平等条约的废除,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C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在反法西斯战场上所做的贡献D该材料的记载反映了近代中国从屈辱到最终独立的历史【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不平等条约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北平使馆区及北平至海口交通线外围驻兵权”出自辛丑条约,排除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于新中国成立,排除B;近代中国从屈辱到最终独立的的标注是
17、1949年新中国成立,排除D;由于中国的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重大的民族牺牲,国际地位提高,所以能够收回部分民族权益,故选C。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抗日战争中华民族的抗战 16国民党编写的战史对于某阶段战略失误做出如下检讨:“当时的战略观念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此为战略构想上的最大之失误”。这次“战略失误”后,国民党A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B撕毁政协会议协议挑起内战C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D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是在抗日战争之后解放战争爆发之前,不存在所谓“战略失误”,故A项错误;撕毁协议挑起内战
18、标志着解放战争刚刚开始,不存在“某阶段战略失误”的问题,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扩大占领地域、平均使用兵力、多方面发展”可知解放战争初期,蒋介石对解放区全面进攻导致重大失败,而题干问的是这次“战略失误”后,故C项错误;在全面进攻失败后,国民党由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故D项正确。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KS5U 17. “他的改革将族群制单位改造为选区制单位,从而将部落民改造为民主社会的公民,很多人都获得了公民权,而旧的部落只限于其宗教功能。”“他的改革”A奠定了雅典民主制度的基础 B标志着雅典民主制度的形成 C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D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答案】B
19、 【解析】试题分析:从题干材料信息“将部族群制单位改造为选区制单位”可知这次改革发生在奴隶制国家形成时期,从信息“改造为民主社会的公民”,结合前面信息,这是一场奴隶制民主化改革,具体要结合选项才能做出最终判断。梭伦改革奠定雅典民主制基础,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而他的改革实行的部族群制,所以A、D项错误;标志雅典民主制形成的是克里斯提尼改革,他的改革将原来的部落的地盘加以改造,以地域为基础划分为十个行政选区,雅典国家由此形成,奴隶制民主制度形成。故选B;C为伯利克里时期。考点: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雅典的民主政治克里斯提尼改革 18. 某西方学者这样评论罗马法:“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
20、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下列对“理性”的最准确理解是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以前的习惯法B罗马法能及时适应新的发展要求C罗马法形成了较完备的法律体系D罗马法主要保护了统治阶级利益【答案】B 【解析】考点: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罗马法罗马法的认识 19. 在审判国王查理一世时,代表议会的审判长布拉德肖说:“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服从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段话主要体现的是A君主立宪的主张 B自由平等的学说C社会契约的理念 D议会至上的特点【答案】 C【解析】试题分析:君主立宪,与
21、材料中“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不符,故A项错误;没有涉及自由,与材料中“这就好像一条纽带”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服从义务”表明是社会契约,故C项正确;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的议会获得胜利,国王查理一世被押上断头台,与材料中“在审判国王查理一世时,代表议会的审判长布拉德肖”相符,但直到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这样,封建时代的君权神授遭到否定,议会权力确立,故D项错误。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启蒙运动社会契约论 20178
22、7年,美国制宪会议期间,罗德岛州始终拒绝参加,其余12个州任命的73名代表中只有55名参加了会议,42名代表坚持始终,39名代表在宪法上签字。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A罗德岛州意在分裂国家 B制宪会议不得人心C部分州对强化中央权力心存疑虑 D1787年宪法仅代表个别州的利益【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罗德岛州始终拒绝参加”不能说明罗德岛州意在分裂国家,排除A;材料反映的现象不能说明制宪会议不得人心,排除B;1787年宪法符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排除D;材料中“罗德岛州始终拒绝参加,其余12个州任命的73名代表中只有55名
23、参加了会议,42名代表坚持始终,39名代表在宪法上签字。” 说明部分州对强 化中央 权力心存疑虑,故选C。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美国1787年宪法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 21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的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这表明在当时的法国A政府力图借助工人阶级确立共和制 B君主派重新获得对共和派的政治优势C政府欲通过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 D左右两股政治力量严重危及共和制【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国1875年宪法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法国
24、1875年宪法使法国最终确立了共和制政体。法国共和制确立艰难曲折,民主派和君主派势均力敌,共和派确立政权后,为了巩固政权,采取了政治宽容的政策,故选C。巴黎公社失败后,工人运动卷入低潮,所以政府不可能借助工人阶级确立共和制,排除A;B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B;法国宪法制定时,共和派和君主派已经过了长期反复的斗争,在各方相互妥协的基础上,最终通过宪法,所以排除D。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民主政治的扩展 22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以下关于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 B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C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D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
25、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英国和德国都实行君主立宪制,英国国王和德国皇帝都是国家的最高元首,A项是两国政治制度的相同点;B、D项仅符合德国;C项单指英国,德国国家权力的中心是皇帝。故选A。考点:近代以来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君主立宪制23列宁称马克思和恩格斯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同家中重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这里“三个最先进国家”指的是A英.法.美 B英.法.德 C法.美.德 D英.美.德【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26、学;科学社会主义。考查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三个来源是: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故排除ACD ,选B。考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条件 24“我认为自己的良心和责任是团结人民的全部力量以加快取得胜利。我同意国家杜马的请求,由我的兄弟米哈伊尔大公继位,并祝福他登上俄罗斯国家皇位。希望他遵守立法机构确立的原则,就此宣誓绝不违背。”1917年,这段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诏书说明A二月革命成功完成了俄国社会转型 B俄国革命类似于英国的“光荣革命”C沙皇专制体制未发生丝毫本质变化 D沙皇试图通过妥协方式维护君主制 【答案】D 【解析
27、】考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的背景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2分)25. (25分)在中国近代历程中,先进的中国人一直充满了对独立、富强和民主的热血追求,付出了一代又一代牺牲的巨大代价,终于换来了当代的民主、富强、文明的新局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这五十年来中国具体的政治,诚然可以说只有退化并无进化;但从国民自觉的方面看来,那意识确是一日比一日鲜明,而且一日比一日大。自觉,觉些什么呢?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一种是民族建国的精神;第二种是民主的精神。这两种精神,从前并不是没有,但那意识常在睡眠状态
28、之中,朦朦胧胧的。到近五十年实则是三十年却很鲜明的表现出来了在最近三十年间我们国民所做的事业,第一件,是将外族统治的政治根本铲除。第二件,是将君主专制的政治永远消灭。而且这两宗事业,并非无意识的偶然凑合。的确是由人民一种根本觉悟经了很大的努力,方才做成。就这一点看来,真配得上进化这两个字了。梁启超于1922年为申报五十周年报庆而撰写材料二 京津冀一体化大事年表时间历史资料1876年清政府在唐山创办开平煤矿1878年朱其昂在天津创办贻来牟机器磨坊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在北京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1895年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1897年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1912年清帝颁布退位诏书1917年
29、范旭东在天津创办永利碱厂1917年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1919年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1924年孙中山北上京津,宣传新三民主义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1)梁启超对资料所指期间中国的政治发展持什么观点?结合“近三十年”的具体史实,说明“这两宗事业并非无意识的偶然凑合”。(12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京津冀地区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13分)【答案】(1)观点:他认为中国具体的政治退化,但国民的民族、民主精神在进步,应予肯定。(4分)说明:民族精神方面:随着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加深以及清政府对各族压迫的加深,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发动了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推翻了满
30、洲贵族的统治,打击了列强势力,民族精神逐渐成长。民主精神方面:随着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发动了许多追求民主政治的运动,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使民主思想逐渐深入人心。(8分)(2)说明:京津冀地区见证了中国的经济近代化历程:清政府在唐山创办开平煤矿;朱其昂在天津创办贻来牟机器磨坊;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范旭东在天津创办永利碱厂。这些事件见证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初步发展和黄金时代。京津冀地区见证了中国的政治近代化历程: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在北京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清帝颁布退位诏书;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这些事件见证了中国人
31、进行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以及新中国成立的日趋民主的时代潮流。京津冀地区见证了中国的思想近代化历程: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孙中山北上京津,宣传新三民主义。这些事件见证了君主立宪思想、民主与科学思想、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推动了革命发展。总之,京津冀地区在中国的近代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KS5UKS5U【解析】试题分析:(1)据材料一“可以说只有退化并无进化;但从国民自觉的方面看来,那意识确是一日比一日鲜明,而且一日比一日大”即可概括梁启超对中国的政治发展的观点。据材料一“将外族统治的政治根本铲除。将君主专制的政治永远消灭”可知这两宗事业是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近三十
32、年”指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结合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知识即可概括说明“这两宗事业并非无意识的偶然凑合”。(2)据材料二“开平煤矿、天津创办贻来牟机器磨坊、永利碱厂”、“公车上书、清帝退位、五四运动、新政协”、“国闻报、新青年、新三民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科学化三方面来论证中国近代化历程,概括说明京津冀地区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影响;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五四运动;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影响;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33、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维新变法;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 26.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在人们的传统思维中,妥协常当作贬义词,常与“懦弱”、“屈服”甚至与“背叛”、“投降”等联系在一起,在政治中妥协“往往被视为不彻底,不革命到底的表现”。然而在政治生活中,妥协并非是或者并非只是消极的。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现代汉语词典中将“妥协”解释为:用让步的方式避免冲突或争执。以近代中国和欧美国家的民主政治实践为例,谈谈你对政治妥协的认识。(要求:以中国和一个欧美国家为例,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
34、实准确)【答案】观点层面:政治妥协会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但它也会造成革命不彻底(2分,观点明确,清晰)史实和论证层面:能用中国和一个欧美国家的史实进行论证,史实正确并有适当提升(10分)答案示例:政治妥协会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但它也会造成革命不彻底。(2分)在中国的辛亥革命中,革命派和掌握实权的袁世凯妥协,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并颁布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但这种妥协也造成辛亥革命不彻底,专制的政治和传统的儒家思想仍然统治中国,而且,中国并没有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5分) 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进行妥
35、协,完成了光荣革命,颁布了权利法案,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推动了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但光荣革命也造成革命不彻底,保存了君主制和贵族组成的上议院,实际了保留了部分贵族特权。(5分)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对政治妥协的认识,可从妥协对民主政治的推动作用,也可从妥协的原因等角度来谈认识,如妥协有利于政治民主平稳转型;妥协是双方力量对比结果;体现的平等对话有助于民主政治的巩固发展等。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君主立宪制 27.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
36、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材料二 近者设立海军、使馆、招商局、同文馆、水师堂洋操、船厂,而根本不净,百事皆非。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 材料三 (康)有为以好博好异之故,往往不惜抹杀证据或曲解证据,以犯科学家之大忌,此其所短也。有为之为人也,万事纯任主观,自信力极强,而持之极毅;其对于客观的事实,或竟蔑视,或必欲强之以从我。 请回答:(1)指出在改革问题上,光绪帝和康有为认识的异同(8分)(2)指出材料三中梁启超观点的史实依据。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7分)【答
37、案】 (1)相同: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2分) 不同:光绪帝主张学习西方器物,以维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康有为要求进行制度变革,发展资本主义。(6分) (2)依据:康有为著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2分) 原因:封建顽固势力强大;缺乏群众基础;领导者的策略和人品;计划轻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够充分;改革派(康有为、光绪帝)并未掌握实权。(5分)【解析】试题分析:(1)从“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以及“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非变法也”等信息去概括共同点。不同点从“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和“变事而已,非变法也。”,可见光绪帝主张学习西方器物,以维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康有为要求进行制度变革,发展资本主义。KS5UKS5U(2)本题考查维新变法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康有为有两部宣传维新变法的著作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而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结合所学,可以从政治生态、经济发展和个人因素等方面作答。KS5UKS5U.KS5U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维新变法维新变法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