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限时综合小练11语言基础知识名句名篇默写论述类文章阅读(用时:40分钟)一、语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自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和提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要求后,过去那些胡吃海喝、酒桌拍板、浪费严重的风气,凭心而论的确有所收敛。B安徽省著名的丫山风景区座落于南陵县境内,每到春季,山花烂漫,景色就更加怡人,常常会吸引来自省内外的大批游客前来踏春赏景。C政府机构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在简政放权、减少微观事务管理、更好发挥市场和社会作用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重要举措。D奇瑞汽车公司近期开发的新型产品在外观设计、动力配置和内饰部置上充分考虑了与国际知名品牌的接轨,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
2、应。答案C解析A项凭平。B项座坐。D项部布。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习近平说过,“打铁还需自身硬”,在谈到作风建设时;他又说过,“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B对于“瘦肉精”事件,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改平教授说:“就像马克思所说的,如果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于去践踏人间的一切法律。”C中央政府关于农村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改革方案受到社会高度关注,不尽准确的“提高十倍补偿”之说不胫而走,导致民间热议。D受“限购令”传闻影响,北京新车销售异常火爆,甚至出现恐慌性购车现象,因库存不足造成的不正常的加价现象更是信手拈来。答案D解析信手拈来:随手拿来
3、。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你幸福吗?”过去,人民追求的“幸福”就是吃饱、穿暖,现在提出的民生幸福的内涵已不仅仅是丰富的文化生活,而且还包括丰盛的物质生活。B生态道德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道德教育活动,其实质就是要求受教育者以道德观念去自觉保护环境、维系生态平衡以及促进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C在中部崛起的国家战略推动下,安徽在探索自己的崛起之路:开发皖江城市带、主动融入长三角一系列发展战略的推进,安徽的面貌发生了变化。D中国多年一直没有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原因:一是“重术轻学”的传统对我国科技政策的制定产生了不利影响导致的,二
4、是对基础研究投入过低。答案B解析A项语序不当,“不仅仅是丰富的文化生活,而且还包括丰盛的物质生活”改为“不仅仅是丰盛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包括丰富的文化生活”。C项成分残缺,应在“安徽的面貌”前加“使”。D项句式杂糅,“原因导致的”。二、名句名篇默写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甲:云销雨霁,彩彻区明。_,_。_,_;_,_。(王勃滕王阁序)乙:扪参历井仰胁息,_。(李白蜀道难)_,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其一)_,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女娲炼石补天处,_。(李贺李凭箜篌引)_,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_?
5、(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答案甲: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乙:以手抚膺坐长叹玉露凋伤枫树林故不积跬步石破天惊逗秋雨山河破碎风飘絮揾英雄泪三、论述类文章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乐音在基本确定了音高的范围之后,有规律的声音节奏或声音组合就成了让人产生美感的第一要素。如果声音仅仅含有节奏和有序性,还不能成为“好声音”,钟表的“滴答”声、音乐节拍器的摇摆是最精准的节奏声音,然而它却无法给人以美感,甚至会带来厌烦。所以,为了使美好的声音成为艺术,还必须具备下一个条件:声音变化的丰富性。人类听觉上的自然属性的种种局限,决定了音乐主要由那些优美、悦耳的音
6、色和有序的节奏组成,比如意大利美声唱法圆润、通透、饱满的声音,满足了人们追求平稳、安宁的心理需求。但人类的心理需求又是复杂多样的,在中国京剧的老生唱段中,在日本民族的能乐里,我们又发现一种苍劲、沙哑甚至带有紧张感的声音同样有着巨大的艺术感染力,给人内心以冲击。在“中国好声音”节目里,像袁娅维等一些摇滚歌手独特甚至超乎常态的声音也一样感动着评委和每一位听众,我们为他们变化多样的音色和节奏慨叹叫绝;而平安用通俗唱法重新演绎了我爱你,中国这首美声歌曲,用新一代年轻人的理解与个性赋予了这首歌曲新的色彩和形象。所以,关键不在于用了什么样的声音,而在于如何运用某种声音恰当地表达音乐的内在情感。然而,人们还
7、是对和谐、安宁(或者叫“给人以安全感”)的声音情有独钟。像“中国好声音”节目里,当两个歌手PK同一支歌时,往往都是先每个人唱几句,到了最后结束段落时,两个人的声音通过演唱不同的音高融合在一起,从而结束全曲。这种有序的不同音高带给人协和感,它们有的纯净,有的丰满,这种丰富的声音变化效果被称为“和声色彩”。协和的声音使人产生悦耳的体验,这也是由听觉的自然属性决定的,在欧洲古老的宗教音乐中,早已使用两音之间相差四度、五度以至八度的和声,以显示宗教纯净、崇高及神圣的意境。所以,人类对于乐音,存在着听觉上的自然属性需要,也存在着心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它们共同在人类听觉本能这个层面上制约着音乐声响的结构状态
8、。比如,当人们听到一个声音的刺激时,会下意识地对后面的声音产生期待感;当出现一个紧张急促的节奏时,会使人焦虑不安,从而对平稳和缓的节奏产生期待;当出现一个不和谐音时,会使人产生紧张或压抑,从而产生对和谐音程的期待。如果后面的声音符合期待,就会使人产生满足感,紧张的心理便会得到缓解或释放,人们有时又期待这种带有紧张感、不安感的体验,但过度紧张又使人产生不快,于是必须在适当的时候使紧张心理缓解,得到释放,重新达到心理平衡。再比如,无论一首歌曲或一首乐曲,在即将结束时,必须要给听众一个完成感,通常采用的手法或是旋律节奏逐步增强,在音乐的高潮部分以强收尾;或是逐步减弱,在一种渐行渐远的状态中结束全曲,
9、总之,要让听众得到一种对完整作品的判断和把握,否则听众在心理上就会有缺失感,没有获得一种满足的体验。美好的声音就是在这种紧张与缓解、期待与满足、动态与平衡之中不断完成的,并给人带来丰富、美好的审美体验。音乐家欣德米特说过:“音乐无他,张弛而已。”5与“乐音”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乐音要有基本的音高范围,声音除具有节奏性、有序性外,还要有丰富的变化。否则,就不具有美感。B优美、悦耳的音色和有序的节奏固然很重要,但乐音还要能运用某种声音恰当地表达出人的内在情感。C人听觉上的自然属性需要和心理活动基本规律共同在人类听觉本能层面上制约着音乐声响的结构状态。D美好的声音能给人丰富
10、、美好的审美体验,它主要是在紧张与缓解、期待与满足、动态与平衡中完成的。答案B解析说“还要能运用某种声音恰当地表达人的内在情感”错,原文说“而在于如何运用某种声音恰当地表达音乐的内在情感”。6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从乐音的节奏入手,说明了乐音为何能让人产生美感,而有节奏的声音没有美感,还会给人带来厌烦感。B第二段以“中国好声音”袁娅维、平安的声音为例,说明正由于人的心理需求的复杂性,才决定了声音的多样性。C第三段以“中国好声音”和宗教音乐为例,说明有序的不同音高使人产生悦耳的体验,这是人的听觉自然属性决定的。D这篇文章从声音的形成、乐音的特点、听觉的自然属性、人的心理
11、规律等角度,说明了什么样的声音是好声音。答案C解析A项中“有节奏的声音没有美感,还会给人带来厌烦感”错,原文的意思是如果声音仅仅含有节奏,“甚至会带来厌烦”,选项绝对化了。B项“由于人的心理需求的复杂性,才决定了声音的多样性”在原文中找不到根据,二者之间不是“决定关系”。D项文章中没有涉及“声音的形成”。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好声音”节目里的袁娅维和平安分别用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唱法赢得好评,说明人们对乐音的心理需求是不同的。B欧洲古老的宗教音乐用相差四度、五度以至八度的和声显示宗教纯净、崇高及神圣的意境,说明协和的声音能产生美感。C歌曲或乐曲要给听众一个完成感,通常采用旋律节奏逐步增强和逐步减弱的手法,这样听众在心理上就不会有缺失感了。D音乐家欣德米特的“音乐无他,张弛而已”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紧张急促的节奏和平稳、和缓的节奏在音乐中的作用。答案C解析说“通常采用旋律节奏逐步增强和逐步减弱的手法”有误,原文是“或”,表明两种方法只能选择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