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试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传统中国对如何读书有过很多讨论,其中,朱熹的朱子读书法流传甚广,成为近世士子的读书指南,元代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即以此为基础,后又演化出徐与乔五经读法、周永年先正读书诀等等。与前现代社会的诸种事情一样,读书之法也存在古今之变,这其中我们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在儒学主导下的传统中国,古人读书不完全如现代社会那般是为了获取新的知识,如果仅仅从知识体量角度而言,那时候总量并不算大。论语首章讲“学而时习之”,这里的“学”是自己体悟觉醒的
2、意思,所以古人说“古之学者为己”,而不仅仅是获取外在知识。所以,古人特别反对把读书只是当成“辞章记诵”来猎取功名,认为那样背离了读书的本意。朱子反复提倡读书要“涵泳”,读书应该做到使人“存心复性”“学以成人”并能“经世致用”。所以,在传统中国的儒学政教体系里,特别重视如何读书也就不奇怪了。南宋陈善在扪虱新话中曾对读书法有个精辟总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读书要“求所以入”,就是要孟子所说的能够“知人论世”,熟悉作者的语境和个人品性,这样才能“见得亲切”,真实把握原作者的意图,知道古人用心之处,以古人为师,矫正自己的言行,进行
3、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自我治理,这样才能把书读进去。若只是读进去,而不知运用,成为词句的奴隶,那只能落得个“两脚书橱”的称号,这不是善于读书的人。要“用得透脱”,就是要能够立足于自己的时代和语境,把所读之书消化透彻,对自己所处的当下之世有仔细的考辨,认清时势,消化所读之书,这样读书才能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王国维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王国维是从美学角度立言,意思其实是一样的。在这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里,读书人的主体角色值得认真思考,他不是一个被动的接
4、受者,更不是游谈无根的夸夸其谈者,而是虚心涵泳,然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而躬践之”。读书的过程,是读书人在所读之书与现实之间进行不断对话和诠释的过程,读书人“入乎其内”,体会原书的精神,吸收书的营养,同时要能“出乎其外”,用之于天下国家。在这过程里,读书人自己的狭隘生命体验得到了扩充,即孟子所谓“养浩然之气”;同时,为改变现实,又必须对书进行创造性诠释和转化,使自己当下的生命和文化灌注到古书之中,使古书具有了生机活力,成为改造现实、规划未来的参考。这个读书法有着鲜明的儒学特色,贯彻了儒学所强调的“学以成人”和“经世致用”思想,这也是与孟子提倡的士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存在方
5、式相对应的。到了明代,从小学(明代叫社学)开始,到科举求官,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教科书,读书的过程是“证诸先觉,考诸古训,尊所闻,行所知”的历程,从小就开始这样反复训练,“日以义理浸灌其心”,长大了自然就可以达到使“心术归于正”的目标了。(选自2018年11月26日光明日报)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程端礼、徐与乔、周承年的读书方法是在朱熹的朱子读书法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演化而来的。B. 孔子的“学而时习之”、孟子的“养浩然之气”、朱子的“涵泳”都是前人留下来的读书方法。C. 王国维认为,读书是“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要求读书人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D.
6、 文章所述的各种读书法都有着鲜明的儒学烙印,并与孟子提倡的士人的社会存在方式一一对应。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段列举朱熹等人著述,分析古今读书的不同,得出传统中国儒学政教体系重视读书方法的结论。B. 南宋人陈善在谈论读书方法时将“见得亲切”和“用得透脱”两者有机联系在一起,具有思辨色彩。C. 文章的每一段都采用了引用的论证手法,起到了强化作者的观点、增强论证说服力和权威性的作用。D. 文章在围绕“读书的方法和意义”进行论证时,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进行了阐释和探讨,有理有据。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获取新知识、取得功名、矫正自我言行
7、、改变现实、规划未来皆属传统中国士子读书的意义。B. 读书之法是存在古今之变的,但是用所读之书对所处的当下之世有考辨、有诠释仍值得倡导。C. 文章阐释了读书使人“学以成人”经世致用的必要性,并由此批判了“两脚书橱”的读书人。D. 文章所论传统读书法,在现代社会看来有积极参考、指导价值,但仍应以扬弃的态度来对待。【答案】1. A 2. D 3. C【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B项,“都
8、是前人留下来的读书方法”错误。结合“在这过程里,读书人自己的狭隘生命体验得到了扩充使古书具有了生机活力,成为改造现实、规划未来的参考”分析可知,孟子的“养浩然之气”是读书的意义。C项,“读书是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错误。结合“就是要能够立足于自己的时代和语境,把所读之书消化透彻,对自己所处的当下之世有仔细的考辨,认清时势,消化所读之书,这样读书才能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分析,王国维“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这个说法是针对“诗人的创作”,并不直指读书法。D项,“并与孟子提倡的士人的社会存在方式一一对应”以偏概全。结合文本内容“首章讲学而时习之,这里的学是自己体悟觉醒的意思,所以古人说古之学者为己
9、,而不仅仅是获取外在知识”分析可知,“学而时习之”这一读书法与孟子提出的士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存在方式不一致。故选A。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
10、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D项,“按照历史发展顺序”有误。结合“朱熹的朱子读书法流传甚广那时候总量并不算大”“南宋陈善在扪虱新话中曾对读书法有个精辟总结熟悉作者的语境和个人品性”“王国维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等分析可知,没有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阐述。故选D。【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
11、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C项,“文章阐释了读书使人学以成人经世致用的必要性,并由此批判了两脚书橱的读书人”错误。结合文本内容“朱子反复提倡读书要涵泳,读书应该做到使人存心复性学以成人并能经世致用。所以,在传统中国的儒学政教体系里,特别重视如何读书也就不奇怪了”分析可知,“文章只是反复阐释了读书应使人“学以成人”并“经世致用”思想,未阐释必要性,且前后因果关系不成立。故选C。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横岭苍茫李御故乡门前有座山,名横岭。一道横亘于眼前
12、且耸入云天的屏障矗立在你面前,犹如一位彪形大汉,既护住你的村庄田园,又阻隔你投向远处的目光。开门相见,横岭就像与你相生相伴的一部分,显得格外熟络。清晨,你可以看到雾幔缭绕;午间,你会感到热烈张扬;而夜晚,你会体味到峰峦如磐,如同巨人的臂膀,环绕于你,呵护于你。我第一次爬上横岭的记忆已很模糊,但绝对是上山斫柴。那是寒暑假的“必修课”。从村里上山,要走很久蜿蜒曲折、山石嶙峋的山路,才能到达山顶。也是在横岭,我认识了山枣、山楂、山胡椒,认识了野猪、野鸡和野兔。一双草鞋,一副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山里人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艰辛与快乐。一个寒暑假,天天走在山道上,我几乎熟悉了其间的每一道弯,每一块巨石,路旁的
13、每一棵大树和路边的每一孔泉眼。饿了,摘一串野果充饥;渴了,掬一捧山泉,沁人心脾。上山斫柴,汗流浃背,不饿不渴之后,就一个劲唤风,当山风从胸前背后徐徐掠过,人就会觉得风是最贴心的伙伴。山中精灵莫过于风,有声响,但不声张,把爽适给你,又悄然走过,你若再唤,又会飘然而至。人在山里,有时想笑,有时想哭,有时想唱,有时想喊。站在山顶,吼几句刚学会的山歌,无人聆听,无人喝彩,但自己很快活,很惬意。山的阻隔,虽不同于锁链,但形同于门,总想推门而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当我怀揣一份渴求离开小山村,走入不一样的世界,多少年后,回首顾盼,故乡与横岭却依然在我的梦中。一个人骨子里的情结也许永远牵绊于生你养你的那山、那
14、水、那片热土。横岭早已修通了穿山隧道,昔日的羊肠山道已被水泥公路所覆盖。前些年,我曾陪父亲一起开车穿过隧道,去了山那边的横岭水库。一泓碧水,既可调洪,又可发电。这也算是生养我的那片土地上沧桑巨变的一帧缩影吧。在山上,拜访过我所熟悉的一位家乡“父母官”,他在仕途正旺时,毅然辞职上了横岭,带领乡亲们种植油茶树。其中的酸甜苦辣,他知道,山民们也知道。在山寨的火塘边,他对我说了这样一席话:“现在不缺想当官的,也不缺能当好官的。但还是缺能真心实意与百姓摸爬滚打,一起做点事的。我从山里出去,又回山里,也算是返璞归真吧。”几经风雨霜雪,如今油茶林已经硕果满园,而他却长眠在了其人生所拼力冲刺的油茶林。在横岭,
15、山民朋友争相给我介绍一位来自大都市的姑娘,一位名校毕业的女生,自愿来到横岭深山的学校当教师。亲友不理解,水土不服,被毒蛇咬伤,她也没有退却。我特意去学校造访,可惜正赶上女教师去山外为孩子们购买课外读物,未能谋面,却在橱窗里读到了孩子们创作的儿歌:“山有形,山有道。你喊他答应,你走他不跑,冬去春来就不老。”“山儿高,山儿陡,山儿就像个乡巴佬。一坐几千年,高高低低都知道。”我在橱窗前徜徉吟叹,一点点走近山区老师与可爱的孩子们。横岭就是如此。她是沉寂的,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看天观云的老人。但在沉寂中孕育与滋养着万千生物,给你根,给你直指云天的一片天空。面对横岭苍茫,我似乎读到了很多,却又心静如水,或许
16、这就是生活中的另一种神示吧。(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4. 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 散文第二段的景物描写抓住不同时段横岭景物的特点,运用排比、白描、比喻手法,表现了横岭昼夜变化的自然之美,表达了对横岭的喜爱和感激之情。B. “我”怀揣着梦想和渴望离开小山村,在另一个不同的世界里打拼。而骨子里的情结永远牵绊于淳朴美丽的小山村,因为外面的世界真的太嘈杂太肮脏了。C. 横岭山民为“我”介绍一位来自大都市的姑娘作对象,因为山民们热爱她,那位姑娘把自己的青春和知识全部奉献给了贫瘠的横岭,而“我”也被她深深感动了。D. 横岭历练了“我”的人生,增长了“我”的见识,解除了“我”
17、的饥渴,给了“我”精神慰藉和心灵自由,使“我”永远挂怀于那片热土。5. 作者为什么要写家乡的“父母官”和都市来的大学生?6.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中既矛盾对立又和谐统一的几点意蕴。【答案】4. D 5. “父母官”和大学生的宽广的胸怀、无私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壮举,体现了横岭孕育滋养万物的大爱性格;揭示了横岭巨变的原因,预示着横岭的未来会更加美好;丰富了题目的内涵,使“苍茫”厚重的人文意蕴具体可感。 6. 看淡功名利禄而造福社会;抛却喧嚣浮华而返璞归真;追求内心宁静而大有作为;历经人生磨难而绝不退却;尽力奉献而不事张扬。【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
18、内容涉及理解散文作品的内容,语言,表现手法,散文主旨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首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作品内容及主旨。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A项,没有白描,有比拟手法;B项,不能说外面的世界是“肮脏的”;C项,文中并没有明显看出山民要把姑娘介绍给“我”作对象。【5题详解】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首先应到文中找到所写的题干中涉及的内容,然后再看这一内容与上下文的关系,与主题的关系。文章倒数第三段写到“家乡的父母官”,倒数第二段写到“都市来的大学生”,这两者有个共同点,都是具有宽广的胸怀、无私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壮举,这是横岭巨变
19、的原因,有厚重的人文意蕴也预示了横岭的未来会更加美好。【6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主要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解答本题时应抓住前一句话“她是沉寂的,就像一位饱经风霜、却又心静如水”这一句进行分析。这另一种神示是通过横岭看世间来表达的,文中横岭看过那位家乡“父母官”,他在仕途正旺时,毅然辞职上了横岭,带领乡亲们种植油茶树;看过自大都市的姑娘,一位名校毕业的女生,自愿来到横岭深山的学校当教师。表达了抛却喧嚣浮华而返璞归真;追求内心宁静而大有作为;历经人生磨难而绝不退却;尽力奉献而不事张扬。二、古诗文阅读(26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吴
20、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
21、。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
22、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史记孙子吴起列传)7. 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B.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C.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D.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8.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殷
23、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殓酷刑,是有名的暴君。B. 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C. 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期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D. 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吴起怜恤士卒,带兵屡建奇功。他本是卫国人,先是率鲁军抗齐得胜,后又率魏军攻陷秦国五城;这些战功都和他善于为将、与士卒同甘共苦密不可分。B. 吴起劝告魏侯,修德重于据险。魏武侯沿西河而下时,指出江河之固是魏国之宝;吴起表示,治国依据山河
24、险固不如推行德政,修德才能免于国家灭亡。C. 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D. 吴起为楚建功,反而受到祸害。他到楚国后虽然屡建奇功,而原本的楚国贵戚却想加害与他,施暴者乱箭射击吴起;太子继位之后,这才诛杀作乱之人。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2)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答案】7. B 8. C 9. C 10. (1)田文说:“这就是我的职位比您高的原因啊。”吴起这才明白在这方面不如田文
25、。(2)等悼王一死,王室大臣发动骚乱,攻打吴起,吴起逃到楚王停尸地方,附伏在悼王的尸体上。【解析】【7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划线句子的大意是:鲁国就有人诋毁吴起说:“鲁国虽然是个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鲁君怀疑吴起,疏远了吴起。句中,“而有战胜之名”中的“名”(名声)与“之”(的)是不可分割的。排除D项
26、。“而君用起则是弃卫”中“而则是”这是一个固定结构,在“则是”前面要停顿,与“弃卫”不能断开。排除C项。“疑之”的主语是“鲁君”不是“君”。排除A项。分析可知,B项断句正确。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C项解说错误,三晋指春秋末韩、赵、魏三家分晋。故选C。【9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C项,“
27、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分析错误。文中并未提到吴起对公叔继任相位的不满。故选C。【10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与特殊句式的翻译:(1)“所以”,的原因。第一处“乃”,就是。第二处“乃”,才。“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是判断句式。(2)“及”,等到。“作乱”,发生骚乱。“走”,逃跑。“之”,到。【点睛】参考译文:吴起是卫国人,善于用兵,奉事鲁国国君。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君任命他做了
28、将军,率领军队攻打齐国,把齐军打得大败。鲁国就有人诋毁吴起说:“鲁国虽然是个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鲁君怀疑吴起,疏远了吴起。这时,吴起听说魏国文侯贤明,想去奉事他。魏文侯就任用他为主将,攻打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有个士兵生了恶性毒疮,吴起替他吸吮浓液。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就放声大哭。说:“往年吴将军替他父亲吸吮毒疮,他父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就死在敌人手里。如今吴将军又给他儿子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又会在什么时候死在什么地方。”魏
29、文侯因为吴起善于用兵打仗,廉洁不贪,待人公平,能取得所有将士的欢心,就任命他担任西河地区的长官,来抗拒秦国和韩国。魏文侯死后,吴起奉事他的儿子魏武侯。武侯泛舟黄河顺流而下,船到半途,回过头来对吴起说:“山川是如此的险要、壮美哟,这是魏国的瑰宝啊!”吴起回答说:“殷纣的领土,左边有孟门山,右边有太行山,常山在它的北边,黄河流经它的南面,因为他不施仁德,武王把他杀了。由此看来,政权稳固在于给百姓施以恩德,不在于地理形势的险要。”武侯回答说:“讲的好。”吴起做西河守,取得了很高的声望。魏国设置了相位,任命田文做国相。吴起很不高兴,对田文说:“请让我与您比一比功劳,可以吗?”田文说:“国君还年轻,国人
30、疑虑不安,大臣不亲附,百姓不信任,正当处在这个时候,是把政事托付给您呢,还是应当托付给我?”吴起沉默了许久,然后说:“应该托付给您啊。”田文说:“这就是我的职位比您高的原因啊。”吴起这才明白在这方面不如田文。田文死后,公叔出任国相,娶了魏君的女儿,却畏忌吴起。吴起怕招来灾祸,于是离开魏国,随即就到楚国去了。楚悼王一向就听说吴起贤能,刚到楚国就任命他为国相。于是向南平定了百越;向北吞并了陈国和蔡国,打退韩、赵、魏三国的进攻;向西又讨伐了秦国。诸侯各国对楚国的强大感到忧虑。以往被吴起停止供给的疏远王族都想谋害吴起。等悼公一死,王室大臣发动骚乱,攻打吴起,吴起逃到楚王停尸的地方,附伏在悼王的尸体上。
31、攻打吴起的那帮人趁机用箭射吴起,同时也射中了悼王的尸体。等把悼王安葬停当后,太子即位。就让令尹把射杀吴起同时射中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由于射杀吴起而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吴城览古陈羽吴王旧国水烟空,香径无人兰叶红。春色似怜歌舞地,年年先发馆娃宫【注】。馆娃宫怀古五绝(其一)皮日休绮阁飘香下太湖,乱兵侵晓上姑苏。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注】馆娃宫,故址在今苏州西南灵岩山。春秋时吴王夫差在砚石山建造宫殿以馆西施,吴人谓美女为娃,故曰馆娃。1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陈诗首句点名“旧国”,照应诗题“览古”,并营造了冷清空寂的氛围。B.
32、 陈诗第二句承上启下,承上文“水烟空”,又引出“年年先发”的感概。C. 皮诗首句虽从侧面着笔,却让一个罗縠轻飘、芳香四溢的倩影跃然纸上。D. 皮诗后两句嘲讽了勾践靠送去一个美女西施便赚来一个国家的无耻做法。12. 结合标题,说说两首怀古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答案】11. D 12. 陈诗扣“览”展开,借景抒情。诗人览吴城、香径、歌舞地、馆娃宫而生发昔盛今衰之感,表达对西施的怜悯之情。皮诗扣“怀”展开,叙事议论。叙述吴王享乐而越国大兵入境之事,表明吴亡不是由于西施,而是因为统治者荒淫,为西施翻案,立意新奇,不落窠臼。【解析】【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33、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D项,“勾践靠送去一个美女西施便赚来一个国家的无耻做法”有误,此处运用曲笔,有意造成错觉,明嘲勾践,暗讽夫差,表达吴越的兴亡并非由西施一个女子决定,使诗歌委婉含蓄,发人深思,余味不尽。故选D。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
34、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结合标题,说说两首怀古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需要分别分析两首诗的写法,然后比较不同之处。分析写法时候,需要指出运用了哪种写法,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写法,简析这种写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结合标题“吴城览古”分析,一个“览”字,说明诗歌中要借览景来抒情,诗中句句写景,在景象的对比中抒发昔盛今衰之感。如写览“吴城旧国水烟空”“香径无人”造冷清空寂
35、的氛围,“春色似怜歌舞地”以景之盛来反衬人事之衰,陈诗由景及情,借景抒情。而“馆娃宫怀古五绝”,一个“怀”字说明诗句要借事抒情,表达自己的看法。诗歌前两句叙事前二句对起,揭示了吴越的不同表现:一个通宵享乐,一个摸黑行军;一边轻歌曼舞,一边短兵长戟,在鲜明对比中,蕴含着对吴王夫差荒淫误国的不满。后两句议论,三、四句就勾践亡吴一事,批评勾践只送去一个美女,便赚来一个吴国。大有“堪羞之处”,吴越兴亡的史实,诸如越王十年生聚,卧薪尝胆;吴王沉湎酒色,杀伍子胥,用太宰嚭,凡此种种,诗人哪得不知。难道吴越的兴亡真就是由西施一个女子来决定的么?作者运用曲笔明嘲勾践,暗刺夫差,使全诗荡漾着委婉含蓄的弦外之音,
36、发人深思。所以皮诗,由事引发议论,叙议结合。(三)名篇名句默写(共6分)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表达的感慨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类似。(2)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表现廉颇忠于国事勇于改错的动作描写的句子是:_,_。(3)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心情很愉快的句子是:_,_。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异曲同工。【答案】 (1). 舞榭歌台 (2).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3). 肉袒负荆 (4).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5). 引壶觞以自酌 (6). 眄庭柯以怡颜【
37、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榭”“袒”“觞”“怡”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三、语言文字运用(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俨然已是纪录片行业的“网红爆款”。让国宝开口说话的新颖角度、适应网络传播的“微纪录”样式、贴近年轻人日常的“萌言萌语”、各路高科技齐上阵的视觉奇效都是助力如果国宝会说话成功的要素。但真实记录,才是纪录片的生命,一
38、切的创新和包装都是为“真实”服务的,如果 ,单纯地去追求视觉冲击、画面质感等表现元素而让内容失真,反而会 ,丢掉了纪录片的本位。( )。不可否认,该系列纪录片在视觉呈现上 ,但为了追求这种好看却让内容失了真,在镜头前用戏剧化的手段来演绎历史,其根本目的是迎合后现代文化中的消费主义。反观如果国宝会说话,观众虽然很容易被它每集不重样的表现风格和多元化的视觉效果所吸引,但真正抓住眼球的还是每集 5分钟里真实生动的精华内容。“一集5分钟,能打磨大半年。”这句话道出该片制作的关键在于 。第二季创作扩大了文物选取范围,更为全面地反映了战国至秦汉时期生产力的发展轨迹。另外,来自全国的50多家博物馆参与支持拍
39、摄,使作品更加贴近学术前沿。而在制作层面,进一步采用新技术,呈现出精彩的动画演示。14.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舍本逐末 生搬硬套 美轮美奂 精雕细琢B. 本末倒置 生搬硬套 光彩夺目 如琢如磨C. 舍本逐末 削足适履 光彩夺目 精雕细琢D. 本末倒置 削足适履 美轮美奂 如琢如磨15.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前段时间“了不起”系列纪录片,在这一点上,就争议不断B. 在这一点上,前段时间的“了不起”系列纪录片就争议不断C. 前段时间的“了不起”系列纪录片,在这一点上,就有争议D. 在这一点上,前段时间的“了不起”系列纪录片就存在争议16. 文
40、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虽然观众很容易被它每集不重样的表现风格和多元化的视觉效果吸引,但真正抓住人心的还是每集5分钟里真实生动的精华内容。B. 观众虽然很容易被它每集不重样的表现风格和多元化的视觉效果所吸引,但真正抓住人心的还是每集5分钟里真实生动的精华内容。C. 观众虽然很容易被它每集不重样的表现风格和多元化的视觉效果吸引,但真正抓住眼球的还是每集5分钟里真实生动的精华内容。D. 虽然观众很容易被它每集不重样的表现风格和多元化的视觉效果所吸引,但真正抓住眼球的还是每集5分钟里真实生动的精华内容。【答案】14. C 15. D 16. A【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
4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舍本逐末”“本末倒置”程度不同,前者指求末弃本,程度较重;后者指重末轻本,程度较轻;根据“单纯地去追求视觉冲击、画面质感等表现元素”的语境应选“舍本逐末”。“削足适履 ”,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适应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地牵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 ,生搬硬套;“削足适履”和“生搬硬套”相比,前者更形象、更贴切;根据“单纯地去追求视觉冲击、画面质感等表现元素丢掉了纪录片的本位”的语境宜选“削足适履”。“光彩夺目”,形容鲜艳耀眼;“美轮美奂”,原本多形
42、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现在也用来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以上按第 7 版现代汉语词典所释)词义范围扩大,但形容电视节目的视觉呈现不妥。“精雕细琢”,对玉器仔细地雕琢,后来比喻做事情精益求精,认真细致;“如琢如磨”,本来指把骨头、象牙、玉石、石头等加工制成器物,也形容文采好、有修养,后引申为学问上的研究、探讨,指共同研究学习,互相取长补短;根据“一集钟,能打磨大半年”的语境,选“精雕细琢”。故选C。【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本句上文讲述的是“单纯
43、地去追求视觉冲击、画面质感等表现元素而让内容失真,反而会削足适履,丢掉了纪录片的本位”这是谈论的关于纪录片的一些不正确的做法,下面谈论的争议就是围绕这一点的,所以用“在这一点上”承接上文较合适,用“前段时间的了不起系列纪录片”与上文衔接不紧凑,排除 A、C 项;比较BD两项,“争议不断”强调的是争议的时间长,与下文的内容衔接不紧凑,排除B项。故选D。【1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此题中“观众虽然但”语序不当,分句主语不同,第一
44、主语应放在第一关联词的后面,排除B、C项;“被所吸引”结构混乱,应为“被吸引”,排除B、D项;“抓住眼球”搭配不当,可改为“抓住人心”,排除 C、D项。故选A。【点睛】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
45、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17.阅读下面文字,为“唐三彩”下一个定义。要求:语言简明,内容完整,不超过50个字。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繁荣兴盛,文化艺术群芳争艳。这一时期,有种盛行的陶器,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它在中国陶瓷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因为在唐以前,只有单色釉,最多就是两色釉的,而“唐三彩”出现,才有了多彩的釉色在陶瓷器物上同时运用的实例。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图案线条粗犷有力。造型一般可以分为动物、生活用具和人物三大类,形态自然、线条流畅,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多变,
46、有原色、复色、兼色。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人们对唐三彩的关注增多,以及唐三彩复原工艺的发展,唐三彩成为馈赠亲友的良品。【答案】唐三彩是一种在唐代盛行的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以动物、生活用具和人物为主要造型的多彩陶瓷。【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压缩语段中的整合材料下定义的能力。下定义一般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找“大”,即找到被定义概念的邻近大概念。第二步,找“特”,即找到被定义概念的本质特点。第三步,连接“小”与“特加大”,用“被定义概念被定义概念的本质特点邻近大概念”这一“公式”来表述。先找句子主干,即“唐三彩是陶瓷。”其次,确定“唐三彩”的特点,作为定语来修饰“陶瓷”,通过分析这个特点
47、应该包括什么样的釉色和什么样的造型两个方面。最后把这些信息组织到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点睛】所谓下定义,就是用简短的语句揭示概念的内涵,即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点或本质的一种逻辑方法。下定义时,所下定义的外延必须和被定义概念的外延相等;定义概念不能直接或间接包含被定义的概念,也就是说下定义不能同语重复;定义不能用否定形式,不能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的语意完整通顺,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划线句子不超过15个字。年味越来越淡,越来越没意思这是很多人过年的感受。其实,_,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也在日益淡化。对此,很多专家都归咎于物质的发展、城乡
48、的转变和洋节的挤兑。实际上,真正的原因是文化在“异化”和“物化”。节日是有灵魂的,当灵魂越来越缺乏依附的载体,节日就会越来越淡,自然就会式微。越是如此,对于国人来说,_,而且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地予以传承。【答案】 (1). 不只是春节在淡化 (2). 越需要传承节日【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的表达能力。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第处,结合前文语境分析,谈论对象“过年”(春节)以及后文的关联词“也”推断出所填的内容应该是“不只是春节在淡化”之类的内容;第处,根据前文“越是如此”以及后文“而且
49、予以传承”,意思更进一层,进一步说明传承的方式,表明应该填“越需要传承节日”等内容。【点睛】本题与排序题有点小小的区别,那就是要用文字将上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大一些。考生在解答此类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话题要统一。首尾谈的是同一话题,中间也不应有所偏离,没有岔开或暗换话题之处。注意照应、过渡。首尾要照应,过渡应有过渡性语句作为桥梁。顺序要合理。句间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在安排上是合理的。逻辑顺序还体现在关联词语的合理使用上。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要反复研读横线前后的句子,辨明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借助这种关系以及前后句的内容和形式来确定横线句子的内容和形式。四、写作(40分)19.根
50、据下面的漫画材料,按照要求写作。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答案】拒绝盲从“人云亦云”这个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也常常被人用来训斥那些没有主见,只会随声附和的人。他们没有自己的想法,或是不敢表达出自己独到的见解。随波逐流,别人说什么,也就跟着说什么。有的甚至不去思考,不去判断,盲目信从别人,而失去了自我。盲从是一种悲哀,是一种无知的表现。没有人喜欢它,但它却总是活在人们的生活中。拒绝盲从,找回自我,应该活在每个人的心中。盲目从众,就像被人牵着鼻子走。没有了自己的思考,失去了独特的自己,跟随着别人的见解,度过了一生,又有何意义呢?日本发生
51、核辐射没几天,中国的大地上就掀起来一阵“抢盐风”,都说核泄漏之后,盐就受到了污染,海里的盐就不能吃了。还有的说核辐射能污染中国。而盐,却能防辐射。于是,家家户户争先恐后,开始了“抢盐大行动”。没几个小时,超市里,店铺中,根本找不到一粒盐。有的人可能还没弄清楚怎么回事,就一呼隆加入了抢盐的队伍中去。可是他们哪知道,日本的核泄漏跟本不会污染中国。况且,我们所食用的盐都取自地下井,绝不会受到危害。那些盲目从众,跟着大伙去抢盐的男女老少其实并没有得到所谓的“利益”,而现实却是,抢盐越疯狂的人,最后吃的亏越大。疯狂的抢盐,向我们揭示了拒绝盲从的真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现在好多人为了让自己更加美丽,选
52、择了“追随时尚潮流”的做法。只要知道今年流行什么,就会马上开始“大采购”,刷爆卡因为抢时髦而变成了家常便饭。在从众心理的趋导下,他们认为别人都买,就一定是好东西。但等到买到了手,用了几天,好多人就会发现,所谓的“好东西”并不适合自己。类似的事情,对于身边的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这种行为给购买者带来的危害,好多人也都亲身经历过。盲从,一个简单的词汇,却对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盲从的人很多,盲从的事例也很多。它们有力的说明,盲从,会给生活带来危害,拒绝盲从,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格外的重要。其实,不盲从并不是一件难事。面对人生,多想想,不要盲目抛弃自我。对于别人的见解,经过大脑的过滤,再作出判断,就会
53、拥有一个真正的自己。不恭维,不奉承,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在别人说“左”时,也要常想想“右”对不对。;在别人的想法和自己的见解不相符时,也别盲目放弃自己的思考;在面对眼中的“权威”时,不轻易的信从;在面对别人都在做的事情时,不要“顺大流”?只要心中时时铭记“拒绝盲从”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让它成为一种精神,一种信念,盲从,就会悄悄的溜走。憎恨盲从,斥骂盲从,鄙视盲从,对于盲从,这个世界,整个宇宙都无比排斥。拒绝盲从,也是好多人的心声。让盲从离我们而去,生活会更有意义;让盲从在社会上消失,更多的人就会获得成功。让我们的心向着盲从告别,我们的灵魂就会焕发出更美丽的光彩。朋友们,拒绝盲从吧,让生活更
54、精彩!【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道漫画材料作文。需要看漫画的标题、画面及细节、文字、夸张之处等。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与同龄人共勉。漫画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并思考盲从与孤独,坚持自我等。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审题】漫画比较简单,一个人独自走在楼梯上,空荡荡的楼梯;一群人在挤电梯,电梯在缓慢运行中。漫画为了说明某种观点,常常对人物行为或场景描绘进行变形夸张,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夸张之处往往就是漫画的弦外之音,是漫画所要表达的
55、寓意所在。应该从楼梯上的独行状和电梯上的蜂拥状对比分析,确定作答文章的主题,及其所要表达的观点。可以从从独行与从众的角度,选择不同道路的角度,主动与被动角度,思维与行为方式角度立意等角度分析立意。参考立意:从独行与从众的角度:1、不盲从众,做理智选择。2、另辟蹊径,赢得海阔天空。3、独辟蹊径,远离盲从。选择不同道路的角度:1、择佳径,成大事。2、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3、换条路,或许海阔天空。4、别挤入平庸的窄路。从冷热两种情景角度:莫要追逐热闹,冷静处自有风景。从思维与行为方式角度立意:1、突破定向思维。2、思维岂能定势。3、拒绝等待便利,坚持自我奋斗。行文结构:先确定标题孤独者,自远方。结
56、合材料内容分析,引出观点“什么是孤独”。然后通过时代先驱梵高、爱因斯坦、司马迁、哥白尼等不被人理解的孤独以及他们取得的成就,得出了“疯子是孤独的,天才也是孤独的”的观点。又用居里夫人、钱钟书的事例说明孤独者“抵得住诱惑,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并且用爱迪生来说明什么是正真的孤独者等。最后,可以写自己的感悟或做法,如孤独者“高处不胜寒”,少而珍贵,受到世人的敬仰或是不解;成就大业的人总得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孤独,苦心孤诣,不迷失于众等。【素材】阿拉伯有句谚语:为了玫瑰,我们要给刺浇水。与其坐等奇星,不如伴月起舞。与其坐等机会的到来,不如自己伸手创造机会。与其坐等天下雨,不如自己挖水渠。开拓者独辟
57、蹊径,保守者因循守旧,探索者勇攀高峰,执着者勇往直前。人生的所有胜景,只会留给善于独辟蹊径的人。卢梭:最盲目的服从乃是奴隶们所仅存的唯一“美德”。托尔斯泰:理性,使人看得更远,站得更高!孔子: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马云:盲目从众,将引你走向深渊。席慕蓉说,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悲的,盲从众人的人是可笑的。(网上查不到)英国著名剧作家肖伯纳:“人们总是把自己现况归咎于运气。我不相信运气。出人头地的人,都是主动寻找自己所企求的运气的,如果找不到,他们就去创造运气。”丁肇中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他在测电子的半径得到的实验结果与理论和物理学家所推导出的结论并不符合,因为其他物
58、理学家所推出的结论是电子没有体积,他得出不同结果后反复思考,重做实验后证明之前的科学家实验结果都错了,后来丁肇中得出了一个启示:做物理实验,不要盲从专家的结论。武亦姝惊艳“中国诗词大会”在当下在“功利教育”背景下,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武亦姝独辟蹊径,热爱古诗词,惊艳“中国诗词大会”全场。面对2000首的诗词量,她答题时气定神闲,有网友感叹武亦姝“满足了自己对古代才女的所有想象。”武亦姝对古诗文的爱好则是受到了父母的影响,她父母喜欢阅读,藏书甚多,尤爱古镇。武亦姝说,自己从小喜爱读诗词,只要是一聊到古诗词她就会抑制不住地兴奋:“我觉得古诗词里面有很多现代人给不了我的感觉。比赛结果都无所谓,只要我
59、还喜欢诗词,只要我还享受诗词带给我的快乐,就够了。”“如果不是自己喜欢的,哪怕学奥数,心里也会有抵触。”【点睛】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画家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表现为幽默、诙谐、辛辣的画面,借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或事。以漫画作话题的写作训练,要注意以下四个步骤:(1)读懂画意画旨。拿到题后,首先就要仔细的读图,细心审阅,包括标题文字。(2)抓住形象特征。抓住特征,把握本质,就能找到写作材料,顺利地谋篇布局。(3)联系生活实际,揣摩漫画的画中之话,话外之音。展开联想和想像。联想和想像不但可以获得大量写作材料,而且可以加深对画旨的理解。(4)最后根据题目要求,议论画面,综合构思成文。写作者必须确定适合自己阅历和写作能力的内容和文体,要扬长避短,一般适合写成观点鲜明的议论文,做到内容集中,注重辩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