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泰安市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有文化历史学者说:“文化虽然永远在不断变动之中,但是事实上却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可以一旦尽弃其文化传统而重新开始。”中国共产党作
2、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在指导民法典编纂过程中,注重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使民法典在价值理念、一般条款、具体制度、倡导性规定等方面,均体现了对中华法系“有典有则”传统的传承与发展。当代立法者深入挖掘中华法系的价值内涵,在民法典中传承和发展了中华法系“善”的基本价值理念,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民法典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载体。民法典第1条规定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整部法典的价值统领。民法典第6条规定的公平原则,第7条规定的诚信原则,第8条规定的公序良俗原则,都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民法典设定的诸多有关“善意”的规定,
3、都是以传统法中“善”的价值理念来填充现代的一般“善意”条款(包括善意相对人、善意第三人、善意受让人、善意取得、善意占有等)。民法典第10条规定,“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将习惯作为法律的辅助性渊源,可以把符合善良风俗的习惯纳入民法体系之中。民法典物权编专设第十一章“土地承包经营权”,规定了与土地所有权并立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这可以在中国传统法的“一田二主”“业主与典权并立”中找到依据和制度原型,超越了大陆法系主要国家民法通常采用的德国物权法理论。民法典第五编以“婚姻家庭”命名,重视家庭在杜会生活中的作用,第1043条规定“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
4、文明建设”,这原自中国传统法以“户婚”为枢纽的制度理念,有别于大陆法系民法只规定婚姻、亲子关系、监扩权。“优良家风”“家庭美德”“家庭文明”虽然是提倡性规定,但超越了个人主义民法而体现了传统法精神,把个人、家庭、社会连接为一体。我国民法典有1260个条文,与2281条的法国民法典、2385条的德国民法典相比,是一郝精简的民法典,体现了中华法系“有典有则”的结构设计。民法典作为民事基本法主要规定民事法律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并不追求为所有民事法律行为提供具体规则。民法典是民事法律体系的核心,在其基本原则、体系框架的统摄之下,还会有民事特别法、民事司法解释、民事指导性案例等,提供具体的民事法律规则
5、。“典”与“则”共构形成一个既具有统一性、稳定性,又具有灵活性、适应性的民法体系,诠释了法典和谐、良善的秩序理想。(摘编自张生民法典:传统“典则”理念与体系的传承发展)材料二:民法典是我国民事法律制度走向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迈上新台阶的重要标志。我国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2001年4次启动制定和编纂民法典相关工作,但由于条件所限没有完成。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编暴民法典这一重大立法任务,经过5年多的努力,民法典终于颁布实施,实现了几代人的夙愿。民法典颁布实施有着深刻的历史必然性。它适应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不断走深走实的客观需要,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
6、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坚强决心,是新时代厉行法治的权威宣言。民法典调整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则,安善处理民法典个性与共性、继承与创新、中国特色与国际视野之间的关系,加强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的平等保护,对于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适应民事立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民法典在编纂时保持一定前瞻性和开放性。比如,为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将绿色原则确立为民法基本原则;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对知识产权作出概括性规定,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作出可依照其他立法进行保护的援引性
7、规定;增加“居住权”这一新型用益物权;人格权单独成编;强化对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的保护;增加规定生态环境损害的惩罚性赔偿、完善网络侵权责任制度等。这些制度创新无疑将进一步增强我国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著优势。民法典对公权力行使进行了更加严密的规范。各级党和国家机关开展工作时,不能侵犯人民群众享有的合法民事权利。这些规范对促进公权力依法履行职能、保护民事权利不受侵犯,对法治政府建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民法典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权利保护法,必将更好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增进人民福祉。(摘编自冯军民法典为法治建设注入新动力)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
8、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民法典在编纂过程中除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外,还多方面传承和发展了中华法系“有典有则”的传统。B. 当代立法者对中华法系“善”的基本价值理念的传承和发展,使民法典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载体。C. 民法典中诸多有关“善意”的规定,大部分是以传统法中“善”的价值理念来填充现代的一般“善意”条款。D. 民法典重视家庭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把“个人、家庭、社会”连接为一体,这充分体现了传统法精神。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民法典是民事法律体系的核心,所有的民事法律行为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相应的具体法律规则。B. 我国曾经先后4次启动制定和
9、编纂民法典相关工作,均以失败告终,主要原因是各种条件不具备、不成熟。C. 民法典颁布实施是新时代厉行法治的权威宣言,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D. 民法典严密地规范了公权力的行使,促其依法履职、保护民事权利,这必将推动法治政府的建设。3. 下列各项言论中不符合材料内涵的一项是( )A. 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睛里,每一个人都应该受到保护。B. 民法典是民族文化、时代精神的立法表达。C. 民法典也包含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理念D.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部孟子得世间。4. 关于民法典,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述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5.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运用的对比论证方法。【
10、答案】1. D 2. A 3. D 4. 材料一侧重论述民法典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特别是对中华法系有典有则传统的继承与发展,突出其传统文化底蕴。材料二侧重论述民法典颁布实施的意义,以及民法典的前瞻性和开放性,凸显其时代特色。 5. 物权法方面,依据中国传统法的“一田二主”,专设“土地承包经营权”一项,这与德国物权法理论不同。在“婚姻家庭”方面,重视家庭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这源自中国传统法以“户婚”为枢纽的制度理念,与大陆法系民法只规定婚姻、亲子关系,监护权的情形不同。(或“优良家风家庭美德家庭文明虽然是提倡性规定,但体现了传统法精神,与个人主义民法不同”)我国民法典“有典有则”
11、,结构精简,与条目繁多的法国、德国民法典不同。【解析】【1题详解】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项,“民法典在编纂过程中除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外”理解有误,依据原文“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在指导民法典编纂过程中,注重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选项漏掉“中国共产党”这一关键信息;此外,“还多方面传承和发展了中华法系”表述和原文不符,原文是“均体现了对中华法系有典有则传统的传承与发展”,并无“多方面”这样的信息,故曲解原文信息了。B项,“当代立法者对中华法系善的基本价值理念的传承和发展,使民法典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载体”理解有误,依据材料一第二段“
12、当代立法者深入挖掘中华法系的价值内涵,在民法典中传承和发展了中华法系善的基本价值理念,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民法典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载体”分析可知,“当代立法者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使民法典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载体”,选项内容漏掉这一关键信息,故此项筛选信息不全。C项,“,大部分是以传统法中善的价值理念来填充现代的一般善意条款”理解有误。依据原文“都是以传统法中“善”的价值理念来填充现代的一般善意条款”分析可知,原文是“都是”,选项是“大部分”,故此项混淆了原文的表述范围。故选D。【2题详解】此题考查考生筛选并辨析信息
13、的能力。A项,“民法典是民事法律体系的核心,所有的民事法律行为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相应的具体法律规则”理解有误。依据材料一原文最后文段文句“民法典作为民事基本法主要规定民事法律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并不追求为所有民事法律行为提供具体规则,民法典是民事法律体系的核心,还会有民事特别法”分析可知,并不是“所有的民事法律行为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相应的具体法律规则”。故此项曲解原文文意了。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文中观点的能力。A项,依据原文“民法典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权利保护法,必将更好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增进人民福祉”分析可知,符合材料内涵。B项,依据原文“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
14、创新性发展,使民法典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载体”分析可知,符合材料内涵。C项,依据原文“为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将绿色原则确立为民法基本原则”分析可知,此项符合材料内涵。D项,“半部论语治天下,”是此语是北宋开国宰相赵普对北宋第二任君主赵光义说的。意思是论语既是打天下的法宝,也是治国的法宝,此项内容和如何治国有关, 和民法典的内涵无关。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比较分析能力。具体分析,(1)材料一摘编自民法典:传统“典则”理念与体系的传承发展,材料二摘编自民法典为法治建设注入新动力,从标题看,材料一侧重于谈民法典和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的关联;材料二侧重于民法典的现实性;(2
15、)从内容上看,材料一主要内容侧重于民法典在编纂过程中除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外,还多方面传承和发展了中华法系“有典有则”的传统。民法典中诸多有关“善意”的规定,都是是以传统法中“善”的价值理念来填充现代的一般“善意”条款。可知材料一侧重论述民法典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特别是对中华法系有典有则传统的继承与发展,突出其传统文化底蕴。材料二则是从现实的角度,侧重于我国曾经先后4次启动制定和编纂民法典相关工作的经过,以及民法典严密地规范了公权力的行使,促其依法履职、保护民事权利,推动法治政府的建设等,这些都在凸显民法典实施的时代性, 民法典颁布的意义和价值,符合中国的国情和人民的需要
16、,具有前瞻性和开放性的。【5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的能力。题干要求“请简要梳理材料一运用的对比论证方法”,首先,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作用:全面地突出论证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让人印象深刻)。具体分析,(1)依据材料一第二段“民法典物权编专设第十一章土地承包经营权,规定了与土地所有权并立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这可以在中国传统法的一田二主业主与典权并立中找到依据和制度原型,超越了大陆法系主要国家民法通常采用的德国物权法理论”分析可知,在论述物权法时,作者是拿德国物权法作比较,突出中国物权法与德国物权法理论不同;(2)依据原文“民法典第五编以婚姻
17、家庭命名,重视家庭在杜会生活中的作用,第1043条规定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这原自中国传统法以户婚为枢纽的制度理念,有别于大陆法系民法只规定婚姻、亲子关系、监扩权”分析可知,在论述民法典第五编以“婚姻家庭”为名的内容,是拿中国传统法以户婚为枢纽的制度理念和与大陆法系民法作比较,体现了传统法精神;(3)依据原文“我国民法典有1260个条文,与2281条的法国民法典、2385条的德国民法典相比,是一郝精简的民法典,体现了中华法系有典有则的结构设计”分析可知,在论述我国民法典“有典有则”的结构设计时,作者运用列数字和法国、德国作对比,主要突出我国民法典结构的简明扼要,
18、这与与条目繁多的法国、德国民法典形成巨大的反差,从而突出我国民法典“有典有则”的合理性;(4)依据原文“民法典设定的诸多有关善意的规定,都是以传统法中善的价值理念来填充现代的一般善意条款(包括善意相对人、善意第三人、善意受让人、善意取得、善意占有等)”分析可知,作者在论述民法典设定的诸多有关善意的规定时,是将其和传统将传统法中“善作为法律的辅助性渊源,从而突出民法典是民族文化、时代精神的立法表达之观点。(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放电影胡永标太阳热烘烘地照亮了放映员家的小院子。从客厅出来,放映员看见一个汉子在院门口怯怯地探了探头,想进来又不敢进来。放映
19、员问:“你找哪个?”汉子说:“你是放映员吧。”放映员点点头。汉子说:“我是高云山人,想请你去我们那里放场电影。”高云山是乡里最偏僻最贫困的一个小村庄,放映员没去过,一般的人都不会去那穷山沟。放映员看了汉子一眼,发现他黝黑的脸上爬满了汗珠,身上的红背心也湿嗒嗒的。放映员说:“那地方太远了,又没电,我不想去。”汉子眼里的光暗淡了一下,急急地从裤兜里掏出一盒压扁了的“大前门”香烟,笨拙地抽出一根递给放映员,脸上带着笑,说“你就去一趟吧,求你了。”放映员沉吟了一会儿说:“山高路远的,还要扛柴油发电机去,多麻烦。”汉子的眼睛亮了,说:“我来扛!”放映员又说:“要去可以,不过要多加钱。”汉子低头咬咬牙,说
20、:“你开个价吧。”放映员就说了一个数。汉子点了点头,说可以。放映员的腿脚不方便,是多年以前跌下山崖弄伤的,走路一瘸一拐,所以他几乎不去偏远山区放电影。现在见汉子从大老远来了而且态度诚恳,不去就有点对不住人家了。于是叫来读高中放暑假在家的儿子一同去。放映员走路不方便,柴油发电机由儿子和汉子抬着,他挑着银幕、电线和影片。一路上蹚水过桥上山下坡,走了四个多小时才到汉子所说的高云山。太阳西沉百鸟归巢,高云山四面环山,是个十来户人家的小村庄,站在山上看,整个村子像一口锅一样被云雾罩着。听说放电影的来了,村里人像过年一样高兴,老老少少呼啦一声围拢上来,似乎他们从来就没看过电影。一般村里放免费电影都在晒谷场
21、,可这回却在祠堂门口的一小块空地上。挂好银幕收拾妥当,天就黑了下来。汉子始终在放映员身边,随时等着放映员的吩咐,倒茶递烟忙个不停。祠堂门口亮堂堂一片,夏夜的飞虫围着灯泡打圈圈,银幕面前坐满了闹哄哄的村民。开映之前,放映员播放了一首军港之夜,歌声响彻山谷,给这个闭塞的山村带来光明和欢乐。电影正式开映了,第一个片子是血战台儿庄,闹哄哄的村民安静了下来。放映员发现,始终半开着的祠堂大门这时打开了,里面隐隐约约有点燃的蜡烛,同时还有淡淡的香火味飘了出来。放映员看见汉子进了祠堂。放映员的儿子悄声问放映员,他说这个村子是不是死人了呢?放映员说,看祠堂里的香火应该是。放映员的儿子就打了个寒噤,说我有点害怕,
22、他们怎么选择在祠堂门口放电影呢?放映员说是有点怪。放映员在各个村里放了不少电影,红白事都有人请他放电影,红事表示庆祝,白事表示哀悼,可在死人面前放电影的他还是头一回。放映员坐在放映机旁边嘀咕着说,早知这样我就不来了,晦气。第一个片子放完了,换第二个高山下的花环的时候,几个穿着白色孝服的人进了祠堂,他们在烧纸焚香。汉子在祠堂门口高声喊:惠惠,大家请你看电影了,你好好看个够吧!这一声喊,放映员感到浑身毛骨悚然,仿佛死者就站在周围的某个角落,脸色惨白两眼死死地盯着银幕。放映员环顾四周,也真是奇怪了,发现没一个人感到害怕。明月悬挂中天的时候,两个片子也放完了,村民们搬着凳子渐渐散去。不一会儿,祠堂门口
23、冷清了下来,汉子和村里的两个小伙子帮放映员收拾家当。放映员有点不快地问今夜放电影是怎么回事。汉子给放映员递根烟,放映员没接。汉子告诉放映员,昨天村里发生了一场火灾,两个小男孩不小心点燃了一家柴房被困在里面,这个叫惠惠的女孩救出了两个小男孩,可是她自己十三岁的惠惠从未离开过村子,她最大的愿望是去山外好好看场电影。出事后,村里人商量给惠惠请场电影汉子哽咽着说。听完汉子的叙述,放映员低头不语。汉子等着歉意说,对不起,如果一开始对你说了是为了死人,你肯定就不会来了良久,放映员抬起头,灯光下眼里有了泪水。他想到了二十多年前自己跌下山崖被人救起的那一幕,如果不是那个猎人救他,他在二十多年前就没命了。放映员
24、对汉子说:“谁说我不来了?等惠惠头七那天我还来给她放电影,免费的,这次也是免费的。”(有删改)6.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中“汉子的眼光暗淡了一下”“汉子的眼睛亮了”的神态描写,写出了“汉子”由失望到看到一些希望的心理变化过程。B. 语句“一路上蹚水过桥上山下坡,走了四个多小时”写出了高云山的偏僻,暗示了惠惠最大的愿望是看场电影的合理性。C. 小说写放电影时,“银幕面前坐满了闹哄哄的村民”,村民们“没一个人感到害怕”意在表现村民们对惠惠离世的漠视。D. 第段“汉子给放映员递根烟,放映员没接”的细节,既表明放映员对本次放映活动的不快,也显示他更关心被邀放映
25、的原因。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段“放映员多年前跌落山崖弄伤腿”的情节,既交代了他不愿意去偏远山区放电影的原因,也是下文情节发展的伏笔。B. “高云山四面环山”“像一口锅一样被云雾罩着”,借环境描写侧面说明高云山是个偏僻闭塞、难以与外界来往的小山村。C. 小说的第段,汉子“倒茶递烟忙个不停”的动作描写,既写出了汉子当时热情周到的服务,也表现了他内心感激、歉疚之情。D. 小说第段,在写放映员听到“这一声喊”后的反应时,使用了比喻、对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他内心的恐惧。8. 小说在情节上安排了明暗两条线,请分别加以简述。9. “谁说我不来了?等
26、惠惠头七那天我还来给雄放电影,免费的,这次也是免费的”,小说以“放映员”的这句话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6. C 7. D 8. 明线:请电影放电影放映之后;暗线:惠惠生前想看一场电影惠惠救人牺牲看电影的愿望实现。 9. 与放映员先前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惠惠舍已救人精神的感染作用,深化了主题;使小说的情节更加完整,也让放映员的形象更加丰满;以此结尾既出人意料。情理之中,让人回味无穷。【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C项,“意在表现村民们对惠惠离世的漠视”错误,村民们没有感到害怕是因为他们知道这次放电影的目的是为了惠惠,也知道惠惠的英勇行为。故选C。
27、【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小说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D项,“使用了比喻、对比的修辞手法”错误,此处并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仿佛死者就站在周围的某个角落,脸色惨白两眼死死地盯着银幕”这一句中,虽然有比喻词“仿佛”,但并不是比喻句。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情节线索的把握能力。文学作品的双线索是指一明一暗双线索,明暗线索是同时展开的。明线往往是表面的时间、人物、事件等,一般是作者直接描写的、着墨比较多的事件,本文中表面上主要是围绕放电影事件来展开的,文章的一至三自然段主要记叙一个汉子哀求放映员去高云山放映一场电影的情节;四至七自然段交代的放映电影的过程;八至十自然段是交代放映之后汉子与放映员
28、之间的对话,解开了放映员的疑惑。所以文章的明线就是请电影放电影放映之后。而文章的暗线也是贯穿小说始终的,往往是作者要揭示的主题事件、精神等,暗线一般是和明线有着密切的关联的事件,文中虽然是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才交代了惠惠英勇救人的事件和请人放电影的原因,但是从文章一开篇便和明显交织在了一起:千辛万苦请求放映员来放电影的原因是因为惠惠最大的愿望是去山外好好看场电影,但惠惠因为救人在火灾中英勇牺牲了,所以村民才花钱请人来为惠惠来放映一场电影 ,满足惠惠的的愿望。所以小说的暗线是惠惠生前想看一场电影惠惠救人牺牲看电影的愿望实现。【9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作品情节作用的能力。本题涉及的是小说中尾段的作用,分
29、析小说结尾的作用,要从结构、人物、主题、艺术手法和读者感受等角度分析。从艺术手法来看,由文章的开头部分“那地方太远了,又没电我不想去”“山高路远的,还要扛柴油发电机去,多麻烦”“要去可以,不过要多加钱”等放映员的语言描写可知,他一开始是拒绝和抵触去放映这场电影的,结尾中放映员的话,表明他被惠惠舍己救人的精神感动了,这与文章开头形成巨大的对比,深化了主题。从人物角度来看,“谁说我不来了?等惠惠头七那天我还来给雄放电影,免费的,这次也是免费的”是对放映员的语言描写,通过这句话可以看出他不仅被惠惠的精神感动,同时也愿意为惠惠出自己的一份力,不惜长途跋涉、免费为惠惠放映电影,这体现了他的善良的品质,这
30、使放映员的形象更加丰满,凸显了人物善良的可贵品质。从读者的角度来看,这样的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出人意料的是,开头时还心不甘情不愿、抬高价格的放映员居然愿意免费放映电影,前后反差巨大;但从主题上这又是符合情理的,这样才能体现人性的善良与美好,更符合小说的主题,也能让读者回味无穷。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苑君璋,马邑豪也,以矫雄自奋。刘武周以兵入寇,君璋曰:“唐以一州兵掇取三辅,所向风靡,此殆天命,非人谋,不可争也。太原而南多岩阻今束甲深入无踵军有失不可偿不如连突厥与唐合从南面称孤上策也。”武周不听,使君璋守朔州,引
31、众内侵,未几败,泣曰:“废君言,乃至此!”即与共趋突厥。武周死,突厥以君璋为大行台,统武周部曲,使郁射设监兵,与旧将高满政夜袭代州,不克。高祖遣使招之,赐铁券,约不死。君璋拒命,再进寇代州,刺史王孝德拒却之。满政劝君璋曰:“夷狄无礼,岂可北面臣之?请尽杀其众以归唐。”君璋不从。而马邑困于兵,人厌乱,满政因众不忍,夜胁君璋,君璋奔突厥。满政以城归,诏拜朔州总管,封荣国公。君璋引突厥攻陷马邑,杀满政,夷其党,乃去,退保恒安。其部皆中国人,多叛去,君璋穷,乃降,自请鄣虏赎罪。高祖遣雁门人元普赐金券,会颉利亦召之,意犹豫。子孝政谏曰:“大人许唐降,又贰颉利,自取亡也。今粮尽众携,不即决,恐衿肘变生,孝
32、政不忍见祸之酷也!”即单骑南奔,君璋喻返之,召众与议。恒安人郭子威曰:“恒安故王者都,山川足以自固,突厥方强,我援之,可观天下变,何遽降?”君璋然之,执元普送突厥,颉利德之,遣以锦裘羊马。其下怨,投书于门曰:“不早附唐,父子诛。”孝政惧,欲自归,为君璋所拘。与突厥寇马邑,犯太原,边人苦之。见颉利政乱,知将亡,遂率所部降,颉利追,击走其兵。入朝,拜安州都督,封芮国公,食五百户,赐帛四千匹。君璋不晓书,然天资习事,历职有惠称。贞观中,卒。(新唐书列传卷十七苑君障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原而南多岩/阻今束甲/深入无踵军/有失不可偿/不如连突厥/与
33、唐合从/南面称孤/上策也B. 太原而南多岩阻/今束甲深入无踵/军有失/不可偿/不如连突厥与唐合从/南面称孤/上策也C. 太原而南/多岩阻今/束甲深入/无踵军/有失不可偿/不如连突鱖与唐合从/南面称孤/上策也D. 太原而南多岩阻/今束甲深入/无踵军/有失不可偿/不如连突厥与唐合从/南面称孤/上策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辅,汉代治理京能地区的三个职官,即京兆尹,左冯渊、右扶风。后亦指京师附近之地。如,张衡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B. 部曲,在古代常借指军队常带有人身依附性质的豪门大族的私人军队,也指部属、部下、门客。文中指的是门客。C. 铁
34、券,即铁契,古代帝王颁赐功臣的一种契据,以铁制成,形如瓦,为其记功免的依据。功臣或子孙犯罪,可以铁券抵减。D. 北面,面向北,古代臣下朝拜君主,卑幼拜尊长,皆面向北行礼,因而居臣下、晚辈之位曰“北面”,也称臣服于人。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苑君璋为马邑豪杰,以矫健勇武自我勉励。他能洞悉天下争霸形势,曾劝阻刘武周进犯中原,但未被采纳。B. 苑君璋刚愎自用,他曾拒绝高祖的招抚与铁券承诺,率部再次进犯代州,但被王孝德击退。C. 尽管苑君璋与突厥联手,杀死了归顺大唐的高满政,但其心存大义,最终幡然醒悟,主动选择了归顺大唐。D. 苑君璋虽然不能识文断字,但在熟
35、悉政事方面颇有天资,在治理安州方面有很好名声。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璋穷,乃降,自请鄣虏赎罪。(2)君璋然之,执元普送突厥,颌利德之,遣以锦裘羊马。14. 简要回答大唐是如何对待苑君璋的?【答案】10. D 11. B 12. C 13. (1)苑君璋走投无路,才向大唐朝廷请降,主动请求抵御北方的敌人用来抵消自己的罪过。(2)苑君璋赞同他的提议,逮捕元普送到突厥,颉利感激他,派人送给他用锦缝制的皮衣、羊、马。 14. 唐高相派使者招降,赐铁券,约不死;唐高祖派雁门人元普赐金券招降;君璋归降后,任命他为安州都督,封芮国公,食五百户,赐帛四千匹。【解析】【10题详解】本题
36、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多岩阻”意思是有很多险阻,“太原而南”是其主语,影子啊“阻”后断开,排除AC项;“束甲”意思是卷起甲衣,轻装疾进,作“入”的状语,省略了宾语,“无踵军”意思是没有后续部队,“入”后应断开,排除B项。句意:太原以南地多险阻,如今轻装疾进,深入(唐朝)腹地,没有后续部队,万一有失后果难以补偿,不如联合突厥、唐朝,南面称王,方为上策。”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知识的能力。B项,“文中指的是门客”错误,“统武周部曲”意思是统率刘武周的部下,文中指部下。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但其心存大义,最终幡然醒悟,主
37、动选择了归顺大唐”错误,文中说“其部皆中国人,多叛去,君璋穷,乃降”,说的是苑君璋部下都是中原人士,大多叛离他,苑君璋陷于困厄,于是投降。最终归顺大唐是因为“见颉利政乱,知将亡”,即看见颉利政局混乱,知道颉利将要灭亡,所以归顺大唐并非因为心存大义。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翻译的能力。(1)“穷”,走投无路;“乃”,才;“鄣”,同“障”,阻塞,阻隔。(2)“然”,认为对;“执”,抓捕,捉拿;“德”,感恩;“遣”,送。【1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题意,需要再原文中查找“大唐”对待“苑君璋”的相关内容。苑君璋突袭代州之后,“高祖遣使招之,赐铁券,
38、约不死”,唐高祖派人招抚他,赐予铁券,约定不杀他,可他没有同意。接着,在他因走投无路自请投降之后,“高祖遣雁门人元普赐金券”,高祖派遣雁门人元普赐予他金券,恰遇颉利也遣使来招降他,苑君璋心怀犹豫。最后,在他“遂率所部降”之后,唐朝“拜安州都督,封芮国公,食五百户,赐帛四千匹”,任命他为安州都督,封芮国公,食五百户,赐帛四千匹。【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
39、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参考译文:苑君璋,是马邑郡的豪杰,以矫捷勇武自我激励。刘武周率兵进犯唐朝,苑君璋说:“唐主凭借一州之地的军队,收取三辅之地,所向披靡,这大概是天命所归,不是人谋所致,不能与他争锋。太原以南地多险阻,如今轻
40、装疾进,深入(唐朝)腹地,没有后续部队,万一有失后果难以补偿,不如联合突厥、唐朝,南面称王,方为上策。”刘武周没有采纳(苑君璋的建议),派遣苑君璋留守朔州,率领军队侵犯唐朝,不久战败,(刘武周)哭着说:“不听您的话就落到这个地步!”随即(和苑君璋)共同前往突厥。刘武周死后,突厥任命苑君璋为大行台,统率刘武周的部下,派郁射设监视他的军队,(苑君璋)与旧将高满政在夜间突袭代州,未能攻下。唐高祖派遣使者招抚他,赐予铁券,约定不杀他。苑君璋不接受朝命,进犯代州,刺史王孝德将其击退。高满政劝告苑君璋说:“夷狄没有礼节怎能臣服于他们?请杀尽突厥的士兵来归附唐朝。”苑君璋不听从。马邑困于兵祸,人心厌乱,高满
41、政因众人不满,夜里逼迫苑君璋,苑君璋逃奔到突厥。高满政以城归朝,(高祖)下诏任命他为朔州总管,封为荣国公。苑君璋带领突厥兵马攻陷马邑,杀害高满政,诛灭了高满政的党羽才离开,退兵把守恒安。苑君璋部下都是中原人士,大多叛离他,苑君璋陷于困厄,于是投降,自请抵御北方的敌人来赎罪。高祖派遣雁门人元普赐予他金券,恰遇颉利也遣使来招降他,(苑君璋)心怀犹豫。他的儿子苑孝政劝谏说:“您答应降于唐朝的同时又依附颉利,这是自取灭亡。如今粮食殆尽人心背离,不及时决断,恐怕发生意外变故,我不忍心见此惨祸!”随即独自向南逃跑,苑君璋叫他返回,(然后)召集众人商议。恒安人郭子威说:“恒安从前是王者之都,山川地势足以确保
42、自己的安全突厥正强势,可为我援,据此可观天下之变,何必急着投降?”苑君璋赞同他的提议,逮捕元普送到突厥,颉利感激他,派人送给他用锦缝制的皮衣、羊、马。他的部下心怀不满,投书信到门内说:“不早日归附唐朝,父子都会被诛灭。”苑孝政害怕,想自归朝廷,被苑君璋拘禁。(苑君璋)与突厥进犯马邑,侵犯太原,使边民吃尽苦头。看见颉利政局混乱,知道颉利将要灭亡,于是率领部下归降唐朝,颉利追击他,(苑君璋)击退颉利的军队。入朝后,任职安州都督,封为芮国公,享受食邑五百户,赐予丝帛四千匹。苑君璋不通晓文字,但天资熟悉政事,任职期间有贤能之称。贞观年间,去世。(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43、完成下面小题。八月十五夜月(其一) 杜甫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注:此诗是诗人避乱蜀中、流浪到夔州时所作。折大刀与吴刚在月宫被罚砍桂花树的传说相关。直:通“特”,“简直”的意思。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的首联借象征团圆的月亮和吴刚的传说,抒发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B. 诗人想象吴刚攀上柱树望到天高地迥,以此来表达自己对故土的思念之情。C. 诗人远望,水路尽是茫茫的霜雪,阻断了他回乡的路,内心又增添了愁怨。D. “见羽毛”“数秋毫”极写圆月之明亮,以此寄托了诗人对亲人的深切思念。16
44、. 请赏析“转蓬行地远”这句诗。【答案】15. C 16. 这句诗意为诗人像“转蓬”一样避乱流浪到偏远的要州;“转蓬”使用比喻的修辞格,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飘泊不定的生活,抒发了羁旅漂泊的愁苦;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反对战乱的思想。【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C项,“水路尽是茫茫的霜雪,阻断了他回乡的路,内心又增添了愁怨”错误,“水路疑霜雪”大意是:路上的霜露像雪一样洁白,这是在月光照耀下才有的景象,意在写月亮之亮,反衬自己思念远征的亲人的感情。 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这句诗意为诗人像
45、“转蓬”一样避乱流浪到偏远的要州。“蓬”,蓬草,遇风飞转,故叫“飞蓬”,这里诗人用“转蓬”遇风飞转的形象,比喻自己飘泊不定的生活,隐示自己羁旅漂泊的苦味。由景入情,转蓬象征漂泊无依的情感,杜甫空有归心只可惜无处还乡的凄凉。“行地远”指诗人自己当时处在偏远的夔州。诗人借此表达了反对战乱的思想。(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在劝学中以”雕刻打磨”为例说雕刻一下放弃了就会出现“_”。如果雕刻个不停,就会“_”,从而说明了坚持学习的重要性。(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意气风发、“羽扇纶巾”的周郎能在说笑间建立“_”的功绩;而词人凭吊英雄追思过往,
46、却只能“_”来寄托自己的情感。(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两句用极简练的文字描摩了一幅意境优美的江月图:波光荡漾,月光闪耀,茫茫春江都是澄明一片。【答案】 (1). 朽木不折 (2). 金石可镂 (3). 樯橹灰飞烟灭 (4). 一尊还酹江月 (5). 滟滟随波千万里 (6). 何处春江无月明【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言名句的能力。考生要注意如下字词:朽、镂、樯橹、尊、酹、滟。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眼下万亩水稻田正值一年中最丰饶的季节,无边的稻浪翻滚起伏,充满自然的律动。一位白发老人站在田头,在田埂边走来走去,轻轻抚弄着稻穗,细细端详,他告诉我们
47、,早年收稻,都要举行隆重的开镰仪式,那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开镰前夜,月华如水,在秋虫的鸣叫中,家家传来磨刀声。“唰唰唰”的磨刀声,正与秋声合辙,为每家每户的小院平添了几分喜庆。开镰第一日,碧空如洗,秋阳高照,在金色的稻田里,村子里几十个精壮汉子,手持镰刀依次排开。一声锣响,“开镰了”!汉子们挥舞银镰,镰刀起处,成片成片的水稻应声倒地,而后农人们又开始了另外的作业,将收割的水稻一一捆扎,井然有序地搬运到晒场,均匀摊开晾晒,风干后等待脱粒。开镰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刻,也是一年里最醉人的时刻。正是夕阳映照的下午,流连在田头,原本金黄的稻田被余辉染得愈加燿眼,熠熠生辉,这该是今秋最切题也最醉人的“魔幻一
48、刻”。看到有人从市区远道驾车而来,他们为观美景,携相机手机纷纷跳下车来,奔向金色的田野:有人以金色的稻海为背景,举着剪刀手,迫不及待地留下自己的风采;有人亲吻着稻穗拍照;有人高举相机指向稻田中行驶的收割机18. 下面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 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一定是认错了。(莫泊桑项链)B. 人们不会忘记,山东大葱、辽宁白菜、陕西苹果、内蒙古土豆“搬家式”支援,武汉需要什么就给什么。C. “我,我早就吃过了,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不,我全知道了。”(王愿坚金色的鱼钩)D. 连续战斗数十天,每天都忙到深夜的河北省柏乡县城阳村村干部李增运,突发疾病,不
49、幸离世19. 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20.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可以改写成:“原本金黄的稻田如金子一般,在夕阳的照射下闪闪发亮。”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答案】18. B 19. “月华”即月光,本句把月光比作水,月光与水都能给人以空明澄澈的感觉,它无处不在,又充满凉意;该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夜月下的美感。 20. 原句为被动句,突出夕阳对稻田的着色,描摹出丰收时稻田的厚重色彩,既细腻又富有动感,意境优美;改句虽然使用了比喻,但只是陈述稻田的亮色,缺乏感染力。原句上下文贯通、一致;改句读来有停顿感,语气上不够连贯,与下文“魔幻一刻
50、”也不相吻合。【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原文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A项,表示说话断断续续。B项,表述列举的省略。C项,表示话语被打断。D项,表示情感复杂,难以言说。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修辞手法的能力。“月华如水”是比喻句,本体是“月华”,即“月光”,喻体是“水”。把月光比喻成水首先是因为二者在颜色上都很皎洁,给人一种空明澄澈的感觉。其次,结合语境“开镰前夜”,秋天的月光正如“水”一般,会给人一种凉意。再次,月光如水般“洒”向人间,更能体现月光普照、无处不在的特点。所以这一修辞是使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夜月下的美感。【20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句子的能力。首
51、先,两句话的句式不一致,原句是被动句,更富有动感,能够引发读者的想象,意境更加优美。其次,改句虽然使用了比喻的修辞,但“如金子一般”实际是与“金黄”重复。第三,原句强调“生辉”,改句强调“发亮”,显然“生辉”更具感染力,与下文“魔幻一刻”更相吻合。最后是从语言的连贯角度,原句上下文贯通、一致;改句读来有停顿感,语气上不够连贯。21.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日前,“互联网+中华文明”数字体验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幕。展览以“文物的时空漫游”为主题展示,围绕约百余件经典文物,打造全新的数字文博空间,将观众带入互动式的中华文明探索之旅。展览构建了5个“时空舱”,观众可
52、以从全新的角度了解青铜礼器的特点、领略秦兵马俑的风采、体验曲水流觞的意境,感悟古代工艺的智慧、感受丝绸之路的魅力。本次展览融合了多项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摸索了全新的文化创意形式。(人民网有节选)(1)语句: ;修改为 ;(2)语句: ;修改为 ;(3)语句: ;修改为 ;(4)语句: ;修改为 。【答案】(1)语句:;修改为:展览以“文物的时空漫游”为主题(或:展览以“文物的时空漫游”为展示主题);(2)语句:;修改为:围绕约百件经典文物(或:围绕百余件经典文物);(3)语句:;修改为:本次展览融合了人工智能等多项前沿技术;(4)语句:;修改为:探索了全新的文化创意形式。【解析】【详解】本题考
53、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句,句式杂糅,可修改为:展览以“文物的时空漫游”为主题,或:展览以“文物的时空漫游”为展示主题;句,成分赘余,“约”和“余”赘余,可删掉“约”或“余”; 句,语序不当,可把“人工智能等”和“多项”交换顺序;句,搭配不当,“摸索”和“形式”不搭配,可将“摸索”改为“探索”。22. 请对下面文字进行压缩,用一句话概括主要信息,不超过30个字。 从2014年起,中国政府每年从全国各地评选出10位新型职业农民带头人,并予以奖励。目的是激发亿万农民的创新创业热情,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进一步带动农业农村的发展。在今年的获奖农民中,有发展集体经济和特色产业的带头人,有打造物流溯源
54、系统的种菜大户,也有放弃城市生活返乡种地的大学生。近年来,中国有大量科技人员、大学毕业生、企业家等加入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投身现代农业建设。他们兴办专业合作社,着眼高品质,借助现代化管理方式,依托互联网营销平台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全国返乡创业人员已超过800万,带动就业人数约3000万。如今,越来越多“新农民”通过发展集体经济,为农业转型发展、农民脱贫致富注入新活力。【答案】示例:众多中国“新农民”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概括的能力。题干要求用一句话概括主要信息,这就要求考生浏览材料,找到何人、何事、何价值,按照主谓句的方式进行概括。材料共有三段文字,第
55、一段是说评选新型职业农民带头人,第二段是介绍获奖农民的身份以及返乡创业人员的具体情况,第三段是总括上文,介绍“新农民”的价值,由此可知,材料的主要对象是“中国新农民”,所做的事情是“投身现代农业发展”,事情的价值是“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另外,选文采用的是分总的结构模式,所以考生可以抓住第三段文字进行概括,根据“越来越多新农民通过发展集体经济,为农业转型发展、农民脱贫致富注入新活力”可以概括为“众多中国新农民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四、写作(60分)23. 按要求写作。请以“风景这边独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不得抄袭、套作。【答
56、案】例文:风景这边独好成长的过程是一段难得的记忆,也是一路美丽的风景。人生的旅行很长,只能靠脚下的鞋子一步步地走,不能跳过哪里而直接到达下一站,成长的过程则是漫长旅途中必要的一段。我们总爱留恋,留恋少年时的美好时光;有时也爱向往,向往成年后的独立自由。或许,我们应该时而环顾四周,看看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中到底是怎样的风景。站在学校,吸氧式地接受素质培养而完善自我;直面生活,用“舶来”与时尚装点自己的高傲。这听上去或许令人难过,但却是少年们真实的想法,叛逆而怪异。当然,我们也有自己的骄傲,比如能吟上一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来抒发内心的郁闷与不满,或者把一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划在桌上来激励自
57、己要始终抱有积极和热情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那时我们总以为有这么一片天地,能让我们沉迷其中而乐不思蜀,也执着地认为那种快乐在其他年龄的人永远无法领会。生活的碎片装点着沿途的风景,我们快乐于当下的学习,从第一次走进陶渊明起,从第一次掌握简单的微积分开始,我们善于满足,容易为又掌握了一点曾经自以为神秘的东西感到骄傲。我们面对老师,面对这些能够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的人,虽然偶尔会心生恶魔而暗地诅咒,但也终究明白是他们才能使我们在今天变强。我们快乐于当下的生活,虽然也有懒惰,找出各种借口当家里的“皇帝”,但也不愿依偎在父母的臂腕下没有尽头。我们有梦想,我们也爱冲动,我们总想跑,却总是不知怎么在平坦的
58、道路上跌倒。我们经常觉得,前面的路很宽,树很高,花很艳,风景很美丽,但更经常的是,我们忽略了前方的一草一木实际上都是曾经在成长过程中种下的种子,在另一个地方发了芽。直到有一天,我们在迈出那段没有被定义的日子的时候,会偶然发现其实它确实存在。在经历少年又经历成年的时候,才发现那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是多么的重要。如果你正值成长的年龄,请停下脚步,时而看看路旁的花草。因为在人生的路上,成长的季节,风景这边独好。【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风景”一般指风光、景色,包括自然的与人文的,也可以引申为一定社会范围内的形势、面貌、状态等;“这边”是近指,与“那边”相对
59、;“独”有两种理解,只有,独特。明白了这些,“风景这边独好”就有了多元理解,写作的开放性是很大的。考生可以介绍你所生活或与你有密切关系的某个地方独特的“风景”,站在自己的视角,写成有自我特色的风物志类的散文。如可介绍天津的“独特”的风貌,甚至可以具体到某一条街道,既要写出客观的街市风貌,又要写出内在的文化内涵(包括人的精神状态)。可以学会“追问”,“风景这边独好”只是表象,要挖掘这种表象背后的实质、根由。如金融海啸对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冲击很大,而对我国冲击很小,国家经济形势、人民生活水平等等都有些波澜不惊,可以说是“风景这边独好”,你可以从一个中学生的角度,分析背后的原因及启示。再如汶川地震一
60、年后,自地震废墟上,一个新的汶川正在崛起,“风景这边独好”的背后是信念的支撑,是奋斗的凝铸。再具体一点,也可以谈如何让自己人生的“风景”“这边独好”。可以将“风景这边独好”理解为人的心理现象。有两种情况:一是自我感觉“过度”良好,看人、看事、看物,除了“这边独好”外,别处统统“不好”。这种心理很容易使人闭关自守,拒绝新的元素,最终被时代所淘汰。二是乐观自信,不管处境如何,总是相信只要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创作“风景这边独好”的奇迹。【立意】(1)家乡风景独好,底蕴深厚,文化内涵丰富;(2)信念和奋斗共同筑就“好风景”;(3)善于发现并珍惜自己身边的“风景”,让人生充满快乐。【素材】1. 尼可洛帕格
61、尼尼是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被人称为“独弦琴上练出来的小提琴家”。他的艺术道路坎坷不平。他生于一小商人家庭,据说,曾因为政治犯罪坐了20年牢。但即使是身陷囹圄,他也不曾灰心,而是坚持狱中学习。他在狱窗边,用一把只剩下一根弦的提琴,坚持苦练,几十年如一日,终于在演奏技巧方面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他的创作和演奏,奔放不羁,富于激情,对同时代的浪漫派作曲家有较大的影响。(信念和奋斗筑就美好风景)2. 朱自清匆匆: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边
62、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善于发现身边的“美”)3.春风唤醒了山川,温暖的阳光,轻轻抚摸着大地的每一寸肌肤。 那些有名的,无名的小草,储存了一冬的能量,开始在小山全身肆意蔓延。到处都能闻到淡淡的,幽幽的青草清香。待到春色正浓,那些迎春花,一朵朵,一簇簇,尽情地舒展花枝,绽放着如纸片般干瘪的花瓣,高傲、倔强地开着,尽现芳华。彩色的蝴蝶也翩翩起舞,随处可见。小蜜蜂忙碌的身影,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品尝着花儿那诱人的馨香。 就连燕子也成群结队,一会落在电线杆上,一会儿在屋檐上跳来跳去,好像美丽的五线谱,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亮丽的弧线。(故乡风景独好)【结构分析】这篇作文开篇即点明作者的观点,即成长的过程是一段难得的记忆,也是一路美丽的风景,揭示了题目所说的“风景”的内涵。接着,以学习为例,说明了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于我们而言的重要性,只是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中忽略周边的风景。最后,发出号召并重申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