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届高三历史总复习(人民版)讲与练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8-18 知能巩固.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0675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三历史总复习(人民版)讲与练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8-18 知能巩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6届高三历史总复习(人民版)讲与练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8-18 知能巩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6届高三历史总复习(人民版)讲与练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8-18 知能巩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6届高三历史总复习(人民版)讲与练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8-18 知能巩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6届高三历史总复习(人民版)讲与练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8-18 知能巩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16届高三历史总复习(人民版)讲与练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8-18 知能巩固.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16届高三历史总复习(人民版)讲与练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8-18 知能巩固.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16届高三历史总复习(人民版)讲与练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8-18 知能巩固.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16届高三历史总复习(人民版)讲与练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8-18 知能巩固.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16届高三历史总复习(人民版)讲与练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8-18 知能巩固.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考纲考点一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1(2014浙江文综)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学者敏锐地看到“公社体制改革后,农工分了手,农业经营承包到户”;企业家感慨“现在不同了,我得考虑如何增强企业活力”。这表明()人民公社体制逐步废除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现代企业制度开始试点非公有制经济开始起主导作用A BC D解析:本题考查新时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改革以1992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材料反映了前一阶段的情况,“工农兵学商”一体的公社体制废除,故有“农工分了手”,企业家的感慨则是因为计划经济开始改变,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增强了企业活力。故符合题意,正确答案为A

2、项。所述现象开始于1992年,所述不符合中国国情,因为在我国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公有制经济,故均不符合题意。答案:A2(2014江苏单科)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 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 B“大跃进”运动的掀起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 D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农民不是一直对现有的制度进行被动地接受而是有着改变与创新能力。A、B、C三项都是由国家发动或组织的,不是农民的创新。故

3、D项符合题意。答案:D3(2013江苏单科)下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 “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A. 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B. 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C.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D. 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解析:“甲线段”是从19901995年。这一时期,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邓小平指出,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两者都是经济手段。这一论断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基础。受此理论的影响,我国经济出现了快速增长。故选C项。答案:C4(2013天津文综)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至今已有百年历史。20世纪50年代纳

4、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在20 世纪90 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A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B企业产品质量下滑C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D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解析:从材料信息看,20世纪50年代,达仁堂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即达仁堂的生产与市场销售脱节。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不能较好地把握市场,出现了材料中的“茫然”情况,故D项符合题意。达仁堂对市场的“茫然”,并非是企业失去活力所致,故排除A项;B项与史实不符;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答案:D5(2013山东基本能力

5、)1993年,作为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第二货币”粮票,在完成自己38年的神圣使命后“光荣退休”。这不仅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更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人民公社化时代C计划经济时代 D市场经济时代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粮票”是计划经济体制的突出表现,它退出历史舞台意味着计划经济体制终结。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D6(2012安徽文综)下表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平均增长率收入农村(家庭收入)

6、17.6%城镇(职工货币工资)8.0%消费水平农村8.9%城镇4.5%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解析:本题考查对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解,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解答此题主要是要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并结合19791984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概况分析判断备选项。据19791984年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的数据,可以判断农村高于城镇,反映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取得了显著成效,B项符合题意。A项不符合史实;C项说法错误;D项片面地理解了材料。答案:B考纲考点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7(

7、2014天津文综)1981年中共中央27号文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主要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它主要包括()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独立的管理体制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市场调节为主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对经济特区特殊经济政策的准确理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在经济特区实行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主要是指打破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给予地方较大的自主权,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并以市场调节为主导,但是经济特区仍受中央政府的管辖和调控,并没有实行独立的管理体制,故排除,正确答案为C项。答案:C8(2014四川文综)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

8、海,“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A BC D解析:本题考查新时期的改革开放。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没有经验可以借鉴,一切还处于摸索阶段,加上当时国人思想还相对保守,故中共中央在设立经济特区时未加上上海,表述正确;国内改革与国际阻力关系不密切且材料并未体现,排除;上海自身经济基础并不薄弱,不符合史实,故本题选D项。答案:D9(2012课标全国卷)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 000万人

9、,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建设,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下海潮”的背景,分析选项中史实的发生时间。从材料信息看,1992年,下海经商人员迅速增加,许多人员甚至辞去公职“下海”,这反映了商品经济大潮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冲击。联系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知A项符合题意。B项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C项出现于1984年,故排除B、C两项。仅凭“下海潮”并不能说明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故

10、排除D项。答案:A10(2011福建文综)据下图判断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件是()1980198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走势图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C开发上海浦东地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解析:从材料信息看,1984年以后我国进出口开始出现较快增长,这与1984年我国开放14个沿海城市有关,故选B项。四个经济特区成立于1980年,上海浦东开发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故其他三项不正确。答案:B切入点2015年是邓小平南方谈话23周年1下图是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岁首在深圳考查的情景。1992年1月18日至2月2

11、1日邓小平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等地,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南方谈话”为中国的经济改革指明了方向。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这一时期“好路”的“路标”是()A加入亚太经合组织B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建立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解析: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从材料中“南方谈话”等信息可知,这一时期“好路”的“路标”是在1992年提出的,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成为

12、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指导思想,故选C项。答案:C切入点主干知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1978年安徽遇到特大旱灾,省委书记万里说:“我们不能眼看着农村大片土地撂荒与其抛荒倒不如让农民个人耕种,充分发挥各自潜力,尽量多种保命麦,渡过灾荒。”于是省委决定“借地渡荒”,即供给每一个农民三分地用于种麦,对超产部分不计征购,归自己所有,利用荒山湖滩种植的粮油作物谁种谁收。安徽省委的做法()A公开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B实际上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C完全满足了群众的要求D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材料中显示大量土地撂荒,结合时间1978年可知这是人民公社的不利影响,故安徽省委要借地给农民,但要注意用的是借地,而不是改

13、革,因此D项不正确。这项政策明显是对人民公社体制的否定,故B正确。安徽省只是借地给农民,并未改变所有制,故A错误,但这种方式还不足以完全满足群众的要求,故C错误。答案:B3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实行时,人们议论纷纷,一些人感叹说“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不但是资本主义要复辟了,地主富农也要回来啦”。产生这种想法主要是因为()A当时大多数农民衷心拥护人民公社的管理体制B担心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C没有认识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是土地属于集体D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仍旧根深蒂固,束缚人们的思想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当时人们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持否定态度,没有认

14、识到该制度的实质。仍然坚持单一公有制的思想,说明人们思想还未解放,教条主义根深蒂固,故D正确。答案:D切入点主干知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解析: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分析了市场经济既不姓“资”也不姓“社”,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

15、目标,将改革开放推进了一步,故B项符合题意。A项是发生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C项是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作出的;D项只是对外开放的特点,故排除A、C、D,答案为B。答案:B切入点核心概念:比较19世纪末的门户开放和当今的改革开放519世纪末的对外开放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对外开放最本质的区别是()A开放的对象不同 B开放的方式不同C开放的地区不同 D开放的前提不同解析:旧中国的开放是在列强的侵略下,被迫开放的,而新时期的开放,是在平等交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在坚持国家的主权前提下进行的。答案:D切入点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6邓小平指出:“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80%,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为此党和国家采取的重大举措是()A实施土改 B建立农业合作社C建立人民公社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分析材料“邓小平指出”“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等信息,重大举措应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D项符合题意。A项土改在新中国成立前后;B项是1953年三大改造中的重要做法;C项是在1958年建立的,A、B、C三项都没有材料中所述的意义和作用。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