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东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0666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东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东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东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东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东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东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东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东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东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东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东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东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东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枣庄八中东校高二历史组五月份月考试题选择题40题,每题1.5分,共60分,材料题共两大题,共40分,满分100分1“光荣革命”后,内阁大臣由国王任命并对其负责。后来,国王意识到政务方针必须得到议会的认可,于是逐渐过渡到在议会多数派别中遴选大臣。到安妮女王时期(17021714年),大臣们有事先在自己中间协商,协商好了再向女王报告,取得女王认可。这表明英国()A国王仍旧拥有行政权力B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C议会多数派领袖组阁成为惯例D责任内阁制在当时已基本形成2(2017雅安调研)下图是英国农民、工人和资产阶级人口结构变化示意图(a、b、c分别代表农民、工人和资产阶级),这反映了()A议会改革的必

2、要性B农村经济的衰败C商业资产阶级迅速崛起D无产阶级革命条件成熟3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政府可以征税、征兵、发行纸币、决定军事及外交政策;总统享有行政大权,可以否决国会的立法,还是军队的最高统帅;国会有权调整国际及州际贸易;最高法院可以行使最高审判权。这些规定的主要意图是()A限制地方自治 B加强国家权力C避免专制独裁 D建立世界霸权4(2017临沂调研)1791年至1870年,法国宪法更替频繁,共颁布过13部成文宪法,1875年宪法颁布以后,尽管多党制下的内阁变换不断,但宪法频繁变更的现象已经改变。这是由于()A1875年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B1875年宪法保障了人权C国际工人运动暂时处

3、于低潮D资产阶级民主力量发展5有学者认为,从宪法角度看,德意志帝国是个“怪胎”。下列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有关内容,符合这一观点的是()A皇帝担任国家元首B联邦议会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C宰相只对皇帝负责D帝国议会议员由普选产生6有个国家权力的尾巴是逐渐收起来的,制度笼子的形成也是渐进的;有个国家设计了完美的制度笼子,将权力彻底驯服;有个国家的制度笼子藏着阴谋,有种权力随时想跳出来;有个国家的权力公然站在制度的笼子上,驯服了人民。以上关于“权力与笼子”的表述分别对应的是()A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君主立宪制、英国君主立宪、美国三权分立B英国君主立宪、美国三权分立、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君主立宪制C法国共和制、德

4、意志君主立宪制、美国三权分立、英国君主立宪D英国君主立宪、美国三权分立、德意志君主立宪制、法国共和制7(2017德州联考)英国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由两院联合组成的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内阁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皇帝在军事、财政问题上享有否决权。”这说明英、法、德三国()A议会都居于国家权力中心 B法律地位至高无上C资产阶级完全掌握了国家权力 D政体都体现了权力制衡的原则8(2017南昌调研)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凸显

5、了中国古代“天下观”的价值判断的表述是()A中英战争B鸦片战争C通商战争D夷匪战争9(2015梅州一模)关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有多种观点。丁一平在对甲午海战的再认识中认为:纵观世界海战史,在一场海战中,一支海军舰队战死或以身殉国、尽节以终的将领占到高级指挥军官半数以上,是极为罕见的。这有力地驳斥了()A“清政府昏庸腐败”的观点 B“李鸿章避战求和”的观点C“中国战略战术落后”的观点 D“北洋海军腐朽无能”的观点10据史载,戊戌变法后慈禧欲以光绪病重为由将其废黜,各国公使便推荐一法国名医进宫诊治,认为并无大碍,慈禧只得暂时作罢。这反映出当时()A西方列强全力支持戊戌变法 B清廷决策受到列

6、强态度影响C列强的侵华方式发生了变化 D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11(2016宜宾三模A卷)1900年,慈禧发布要与八国联军“一决雌雄”的上谕,要求各省“北上勤王”,张之洞、刘坤一等汉族东南大员先是“拒不奉诏”,随后与列强签订了“东南互保”协议,约定所辖区域内保证各自利益“两不相扰”。这一事件()A加剧中央集权崩溃和地方势力膨胀 B地方的自保避战最终导致中国战败C激化了汉族地主与满洲贵族的矛盾 D地方实权派开始介入国家外交事务12辛丑条约规定:“诸国人民被戕害、凌虐之城镇,五年内概不得举行文武各等考试。”这一规定反映了西方列强意图对中国进行()A武力震慑B文化侵略C严刑惩凶D心理征服13第二次

7、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交涉的焦点是“公使驻京”这被清政府列为谈判中的“第一要事”,而开放外贸口岸等很快达成了协议。这反映出当时的清政府A. 认为英法违背国家平等原则 B. 认为公使驻京违背国际法C. 担忧公使驻京破坏司法主权 D. 维护天朝上国的传统规制14有资料表明:“英国输华货值,鸦片战争前为数十万英镑,战后增至二百多万英镑,但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以后开始下降,到咸丰四年(1854年)为一百万英镑多一点,仅略超过战前的水平。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 鸦片战争极大地促进了中英贸易 B. 咸丰比道光更加反对中英贸易C. 中国自然经济的抵抗力相当顽强 D. 英国工业革命扩展到了大清国1

8、5(2016桂林一模)1864年,上海成立混合法院,主审涉外并兼理中国案件。法院由上海知县担任主审,一名外国领事担任副审列席审判,审判程序一如西方。这一现象()A标志着近代中国领事裁判权开始丧失 B反映了近代中国司法的殖民地性质C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司法知识与精神 D终结于南京临16(2016黑龙江哈三中一模)太平天国控制南京之时,居民抱怨太平天国对经济生活的改变,建立圣库制度,管理市场,将人们按照性别和职业分离,以及强化严格管束人们行为的法令。人们通过逃离、为朝廷做奸细,或叛投清朝等方式消极地反抗太平天国。这说明太平天国()A对民众的管理过于严苛 B缺乏科学的政权建设纲领C失败是历史的必然结果

9、D未能关注农民阶级的利益17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巨大的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由此可见,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终结了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C开启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D使民族国家取代王朝国家18(2016北京东城一模)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系列新闻报道和人物专访。下列报道中对中国的预测,符合民国初年历史的是()A“各国列强直在等待寻找借口进行干涉,瓜分中国”B“革命的结果必然是一个永久性代议制政府的诞生”C“采取君主宪政,实行渐进性民主或许能够成功”D“以民主选举的方

10、式,将行政权力集中于一位强权人物身上”19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在袁世凯即将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临时约法变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对总统的权力作了诸多限制,以防袁世凯专权。这一做法A. 体现了强烈的法制意识 B. 有效维护了辛亥革命成果C. 因人设法有违宪政精神 D. 直接目的是完善民主体制20在对外交往中,“天朝”和“中国”的使用频率:道光最初10年,“天朝”50余次,“中国”不满10次;道光十六年(1836年)四月至十七年四月“天朝”6次,“中国”5次;道光十八年一月至五月,“天朝”6次,“中国”14次,“中国”首次超过了“天朝”这表明A. 中国国际地位持续下降 B. 洋务思想与

11、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C. 中华民族主权意识增强 D. 清政府逐渐形成对等外交的理念211921年底至1922年初,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回到上海后,建议中共加入到国民党之中,该建议立即遭到陈独秀的反对,但在1923年的中共三大上还是通过了中共党员加入国民党的方式来实现国共合作。当时的中共中央认为合作A. 可以弱化国民党在中国国内的影响力 B. 是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选择C. 将扩大中共在南方的群众、军事基础 D. 有利于改造和纯洁国民党的阶级成分22民国某年,胡汉民曾说:“倘若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没有在南京行使职权,从4月起大家就要完全受其支配,可以说不但大江南北的各省不得了,就连珠江流域也通通要受

12、两湖以往所受的赤祸了。”胡汉民所说的“行使职权”导致A. 抗日统一战线面临危机 B.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C. 国共两党合作走向破裂 D. 解放战争的全面爆发23八七会议通过的最近职工运动议决案指出:“工人阶级应该时刻准备能领导并参加武装暴动。以乡村农民之胜利为依据,推翻反革命政权,而建立革命平民的民权的城市政府”。材料表明当时中共中央A. 确定了土地革命的方针 B. 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 摆脱了共产国际的影响 D. 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241939年,国民政府战时新闻局明令:表示全国团体时绝对禁用“国共合作”“组织国防政府”“阵线”等字眼,“抗日联军”“统一战线”“联合战线”

13、等词语应统一替换为“团结抗战”。这样做的主要意图是A. 防止虚假信息动摇民心 B. 削弱中共的政治影响C. 建立起高效的新闻体系 D. 维护国共合作的局面25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由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主要内容是提出抗日的三项主张;争取中华民族之独立自由与解放;实现民权政治,召开国民大会,以制定宪法与规定救国方针;实现中国人民之幸福与愉快的生活。该材料表明A. 反对帝国主义的国民革命运动开始 B. 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C. 中华民族自草心、自信心极大提高 D. “和平民主团结”建国方针实现26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通过了提议以洛阳为行都以长安为西京案,

14、内中称“陪都之设定,在历史地理及国家将来需要上,终以长安为宜,请定名为西京”由此可知,国民政府意在A. 力图防范西北地区的反蒋运动 B. 为其“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辩护C. 借此掩盖其围剿共产党的行径 D. 准备以西北作为长期抗日的后方271945年10月9日,在回答英国记者甘贝尔的提问“中共对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及解说如何”时,毛泽东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下列制度设计中,集中体现毛泽东的论述的是A.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B. 村民委员会制度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8毛泽东指出:“我们的这个宪法,是社会主义

15、类型的宪法,但还不是完全社会主义的宪法”导致“宪法”具有这个特点的主要原因是A. 人民代表大会制尚未建立 B.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尚未完成C.社会主义工业化尚未结束 D. 新民主主义的过渡尚未结束291871年8月31日,保皇派梯也尔就任法国总统,在与君主派和共和派进行辩论时,他说:“共和制存在着,它是国家的合法政体。要求别的东西,将引起一场新的革命,并且是最可怕的革命。”“要么是保守的共和国,要么就不要共和国。”对此合理解读是A. 法国共和政体最终得以确立 B. 无产阶级革命影响法国政治进程C. 梯也尔时代的法国政局混乱 D. 资产阶级各派力量最终达成妥协30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化建设

16、打开了新局面,下列事件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修订宪法“依法治国”写入宪法“一国两制”确定为基本国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提出A. B. C. D. 31有学者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观点,下列组合时应正确的是A. 发昌机器厂-农工商总局-新开年-中国共产党建立B. 京师同文馆-轮船招商局-新学伪经考-同盟会成立C. 金田起义-总理衡门-钦定宪法大纲-国民党一大召开D. 大生纱厂-京张铁路局-新民主主义论-一届人大召开321980年8月,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强

17、调:“公民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党员在党章和党纪面前人人平等。人人有依法规定的平等权利和义务,谁也不能占便宜,谁也不能犯法。”这表明了中国A. 新时期法制不断完善 B. 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心C. 以法律作为反腐的工具 D. 坚持立法为民的原则33.1919年,尚未成为职业革命家的毛泽东在民众的大联合中指出,“辛亥革命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无关系然而我们却有一层觉悟,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 毛泽东认为辛亥革命?()A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结束了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C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理念D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34.“竹枪一支,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炮声震

18、地;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外敌的武力入侵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B说明中国人民惧怕竹枪火炮C因为吸烟中国人民内部互相仇杀D揭示了鸦片输入的危害35.下列毛泽东诗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注:东瓜和棠吉是缅甸城镇名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ABCD36. “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这份誓词出现在()A国民革命运

19、动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37. “身在长沙乡下的王王凯运革命到来之际,他很镇定,安静地待在家里,看见报上报道武昌起义的事,只是淡淡地记上一笔。”对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A反映了时人看待辛亥革命的心态B辛亥革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辛亥革命对农村的影响有限D辛亥革命存在局限性38下列有关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会议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会议内容A中共一大明确党的任务是打到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B中共三大明确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针,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C瓦窑堡会议明确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D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AABBCC

20、DD39. 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商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用来描述近代中国的()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40“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不在于“运动“本身“革命“,而在于引发了“生死竞争“,迫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该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A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B不能承担民主革命重任C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趋势D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统治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甲午战争前,日本以“文野战争”号召国民同心协力、支持战争。战前,天皇每年从皇室费

21、用中拿出30万元补充军费。实业界领袖组织“报国会”募捐,为战争效劳,不计个人得失。21个运输社,自愿在战争期间无偿为政府运送军事物资。日本贫民有的将一天劳动所得的一半捐献出来,许多人志愿做后勤供应的军夫。清政府每年从海军军费中挪用30万两建造颐和园,为西太后庆祝60大寿而耗费的大约14002000万两白银,可购买10艘“定远”型铁甲舰、20艘“致远”型战舰。海军军官都在基地附近兴建私宅,军官生活普遍奢侈,嫖赌乃常事。中国下层民众大多不关心战事,战争期间,各地仍发生多起乱事。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材料二、大事纪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后全国人民掀起抗日救亡高潮1935年12月9日一

22、二。九学生运动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后淞沪会战开始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43年11月开罗会议召开1944年春敌后抗日军民发起局部反攻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发表波斯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1945年8月8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根据材料一,概括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人民最终能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重要原因有哪些?(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05年,孙中山在为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所写的发刊词中,将“驱除鞑

23、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具体解释为: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材料二、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第十二条 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三、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适宜于关税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力侵犯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重要条约。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材料一中,孙中山的解释蕴含什么思

24、想?依据这种思想,孙中山在领导辛亥革命时,取得的最突出成果是什么?(6分)(2)材料二中强调“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具有什么进步意义?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力图在中国实行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6分) (3)据材料一和材料三,指出孙中山对列强态度的变化。孙中山在1924年为推动民主革命发展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8分)历史参考答案 1-5 AABDC 6-10 BDDDB11-15 ADDCC 16-20 BADCD21-25 BCBBB 26-30 DDBBC31-35 ABDDA 36-40 ABDBA41. 故答案为:(1)原因:日本战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举国上下,整体动员对中国作战中国

25、封建制度腐败落后;政府未做好充分准备,缺乏危机感;民族意识淡薄(6分)(2)原因:全民族的团结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战略上相互配合);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援助(6分)(3)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洗雪民族耻辱,捍卫民族尊严,为民主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坚实基础;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中国人民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8分) 42. (1)民族主义。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4分)(2)否定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制、三权分立制、责任内阁制。(8分)(3)变化:由不明确反帝到明确反帝。举措:改组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8分)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