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知能提升训练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0650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知能提升训练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知能提升训练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知能提升训练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知能提升训练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知能提升训练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知能提升训练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知能提升训练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知能提升训练1一、(2011西安高考冲刺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散文中的闲话笔调吴永福散文写作中,最有兴味的或许就是笔调了。笔调,是一个作家成熟的标志。现代散文中,有一种甚为风行的笔调,就是闲话笔调。胡适曾说:“白话散文很进步了。散文方面最可注意的发展,乃是周作人等提倡的小品散文。这一类小品,用平淡的谈话,包含着深刻的意味;有时很像笨拙,其实却是滑稽。这一类作品的成功,就可彻底打破那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了。”可见所谓闲话笔调就是谈话风格的,或者说用谈话方式来作文。此种笔调经周作人、林语堂等人的提倡,便有了以性灵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之说。此种谈话风格的小品文笔调,

2、林语堂甚为醉心,并在许多文章中反复申说。林语堂因甚为欣赏谈话风格的行文,还力主扩充散文的篇幅,但要以此来挑战古文的简洁,就不足为训了。用谈话方式来作文自然是很好的,但作文毕竟不完全等同于谈话。若是真将那种谈话过程记录下来,也够得拉杂,更不用说话题的游移了。梁实秋先生力主行文的简练,就要明智得多。呼应于周作人的说法,林语堂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但又格外地张扬了幽默。幽默可为行文增添风趣,但若过分大张旗鼓地提倡,则本身可能成为一个幽默。闲话笔调是散文中较为自然的言说方式。此种笔调是用说话来交流的,心中存有一个交谈的对象,如此即可展开交流。至于所谈的题目并未限制,照林语堂的说法,正是宇宙之

3、大、苍蝇之微无所不谈。不过,作家的言说仍不离心灵或性情,因而所谈的题目也是有喜恶的。但不妨假定读者那方面也有同好,如此即可达成沟通。此种笔调虽说有一种涵盖作用,但并不碍于各人的谈论,并非千人一面,可各有面目。比如周作人的创作以闲适为主,从而讲求所谓生活的艺术。但在退隐的心态下,也不无书斋生活的苦闷,于是于闲适中渗出一股苦味来。林语堂虽说倾心幽默,倒也率意而谈,不无名士作风。至于以幽默见长的,或许要算梁实秋。但梁实秋也是心存雅致,幽默只不过是用来抵斥种种不雅的,所谓相反相成是也。而老舍,为幽默而幽默,则并不见佳。他显然是过于注重幽默了,并以之作为作文的主旨,却有可能落入油滑。其实,幽默表现于文中

4、,多是一种点缀,可为行文增添谐趣,但若要从头到尾地幽默下来,就往往出力不讨好。因而即便同是闲话笔调,也可各有不同的,这才是真正的个人笔调。但个人应当以自我说话,而自我又处于大我与小我之间,这就得把握其中的分寸。比如周作人将载道与言志对立起来,从而将写作完全地由载道转为言志,却又囿于个人的性情,所得就小了,因此小品文也就沦为小摆设。其实,言志与载道并非简单的对立关系。社会生活的特点就是形成了各种观念,也可谓各有其道。文中若尽是载道口吻,实则就是充当了各种观念的传声筒,这就在文中丧失了自我。但若想将自我完全游离于各种观念之外,恐怕也不现实,正如人都生活在社会中一样,各种观念或道对人也有一种约束作用

5、。郁达夫曾说:“现代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的强。”换言之,重个性,这才是现代意义上的散文。若抹去个性,从而充当某种观念的传声筒,仍又是载道之文了。在散文中,笔调确乎是个人的。而所谓的个人笔调,就是要在散文中形成独具个性的言说方式。(选自阅读与写作,有删改)1下列关于“闲话笔调”的叙述,正确的一项()A闲话笔调深受林语堂的喜爱,但他的文章过于拉杂,有话题游移的缺点,不及梁实秋先生的行文简练。B闲话笔调以性灵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采用谈话的方式和读者进行心灵或性情等方面的交流。C闲话笔调是现代散文创作中非常流行的,是由周作人、林语堂、胡适等作家

6、提倡的一种创作风格。D闲话笔调散文的言说方式中比较自然的,所写的都是身边平凡的小事,却包含着丰富的意蕴。2以下关于各个作家创作风格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作人以闲适为主,但在闲适中也带有书斋的苦闷。B林语堂追求幽默,但是率意而谈,体现出名士作风。 C老舍为幽默而幽默,刻意为之,适得其反,有一股油滑之风。 D梁实秋行文简练,文章雅致,用幽默来抵斥种种不雅。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用平淡的谈话方式来包藏深刻的意味是我国现代散文的一大特点,这是白话散文最重要的进步。B一个作家是否成熟,关键是看他是否形成了真正的个人笔调,这种笔调的表现各有不同。C因为用谈话的方式来写,

7、便没有古文那样简洁,所以闲话笔调的散文篇幅往往都很长。D文中如果都是载道口吻,就在文中丧失了自我,所以写作应该由载道转为言志,表现作者个性。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包括各种民俗活动、表演艺术、知识技能、手工制作,以及所赖以生存的空间场所。作为积存下来的活态的文化遗产,它既是历史的产物,又体现着历史与当下的结合。就其内容与属性而言,不总如西语中folklore这一词汇所指,是一种“落后”的“遗留物”。相反,较之以物质或文字形式保存的经典文化,其内容自然圆融的哲学智慧与道德魅力,从某种程度上更具人性涵养的功能,更能牵动普通人的情思,从而达成不令而行、化成天下的目的。我国近年

8、来在民族民俗民间文化的保护方面投入了很大的力量,但由于全球化背景下市场力量的强势作用,对这部分文化的保护与发扬仍存在许多未尽如人意的地方,其根植底层照射日常的固有特性还未得到更充分的张大与发扬。那种滤干具体的环境与氛围,一味对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做提纯式的孤立处置,掩盖了这种文化与普通人实有的日常经验的相关性。结果,许多民族民俗民间文化走不进今人的生活,今人也无从成为其自觉地传播者与践行者。因此,如何以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为原则,最大程度地保留其原生态的自然样貌,并将其融入今人的生活,实在是当务之急。在科学认识价值、艺术审美价值方面,需要专家通过认真的研究,提供给人具体可操作的知识。

9、一个人社会化过程的完成,通常借助于对这种文化的习熟与遵守。在古代,是通过祭祀、祈禳和节庆等活动的温习,获得气性的濡染与知识的熏陶,然后养成对家国的认同,对礼仪的归服。今天,这种价值还在,只不过在与当下的互动中,它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奥运会祥云小屋中的传统技艺演示,北京寻常街巷里人们所体现的礼貌与亲善,正根基于这种文化。所以,只要我们完整认识与准确把握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因地制宜,切境入情,坚持不懈地做传承与推展的工作,就一定能让更多的人自觉地乐意照以实行,从而延续民族民俗民间文化的生命。当然,还需要从其他方面努力。如有必要探究将原来的行政管理,转向依托公共政策的社会管理与行业管理的有效途径;进一

10、步探究从原来静态的保护与研究,转向最大程度地吸引公众参与,使之既有传播热心,又有从理念到方法的创新热情,并从中发展出对人生合理的知识、对生命优雅的态度;制定出可操作的行动计划与规程,然后将之上升到国家文化战略的高度。(摘自文汇报,有删改)1下列对“民族民俗民间文化”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民族民俗民间文化是各种民俗活动、表演艺术、知识技能、手工制作,以及所赖以生存的空间场所的总称。B民族民俗民间文化既是历史的产物又是历史与当下的结合,是一种积存下来的文化遗产。C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在内容与属性方面并非是一种“落后”的“遗留物”。D自然圆融的哲学智慧与道德魅力是民族民俗民间文化独具的特性。2本文认

11、为保护与推展民族民俗民间文化要进行研究与努力,下列中不属于此方面的一项是()A专家要通过认真研究,提供给人具体可操作的知识与方法。B探究将原来的行政管理转向依托公共政策的社会管理与行业管理的有效途径。C在习俗与遵守民族民俗民间文化的前提下,使其与现代生活相结合。D从原来静态的保护与研究,转向最大程度地吸引公众参与。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与经典文化相比,民族民俗民间文化更具有人性涵养的功能,更能牵动普通人的情思。B民族民俗民间文化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那种提纯式孤立处置的研究方法是不科学的。C由于今人无法成为传播者和践行者,民族民俗民间文化也就无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D只要我们充分认识

12、与准确把握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就能做好传承工作,并延续其生命。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南宋时,金国的作者就嫌宋诗“衰于前古遂鄙薄而不道”,连他们里面都有人觉得“不已甚乎!”从此以后,宋诗也颇尝过世态炎凉或者市价涨落的滋味。在明代,苏平认为宋人的近体诗只有一首可取,而那一首还有毛病,李攀龙甚至在一部从商周直到本朝诗歌的选本里,把明诗直接唐诗,宋诗半个字也插不进。在晚清,“同光体”提倡宋诗,尤其推尊江西派,宋代诗人就此身价十倍,黄庭坚的诗集卖过十两银子一部的辣价钱。这些旧事不必多提,不过它们包含一个教训,使我们明白:批评应该有分寸,不要失掉了适当的比例感。假如宋诗不好,就不用选它,但是选了宋

13、诗并不等于有义务或者权利来把它说成顶好、顶顶好、无双第一,模仿旧社会里商店登广告的方法,害得文学批评里数得清的几个赞美字眼儿加班兼职、力竭声嘶的赶任务。整个说来,宋诗的成就在元诗、明诗之上,也超过了清诗。我们可以夸奖这个成就,但是无须夸张、夸大它。据说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宫的时候,每听到他父王在外国打胜仗的消息,就要发愁,生怕全世界都给他老子征服了,自己这样一位英雄将来没有用武之地。紧跟着伟大的诗歌创作时代而起来的诗人准有类似的感想。当然,诗歌的世界是无边无际的,不过,前人占领的疆域愈广,继承者要开拓版图,就得配备更大的人力物力,出征得愈加辽远,否则他至多是个守城之主,不能算光大前业之君。

14、所以,前代诗歌的造诣不但是传给后人的产业,而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向后人挑衅,挑他们来比赛,试试他们能不能后来居上、打破纪录,或者异曲同工、别开生面。假如后人没出息,接受不了这种挑衅,那么这笔遗产很容易贻祸子孙,养成了贪吃懒做的膏粱纨绔。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看了这个好榜样,宋代诗人就学了乖,会在技巧和语言方面精益求精;同时,有了这个好榜样,他们也偷起懒来,放纵了摹仿和依赖的惰性。瞧不起宋诗的明人说它学唐诗而不像唐诗,这句话并不错,只是他们不懂这一点不像之处恰恰就是宋诗的创造性和价值所在。明人学唐诗是学得来惟肖而不惟妙,像唐诗而又不是唐诗,缺乏个性,没有新意,因此博得“瞎盛

15、唐诗”“赝古”“优孟衣冠”等等绰号。宋人能够把唐人修筑的道路延长了,疏凿的河流加深了,可是不曾冒险开荒,没有去发现新天地。用宋代文学批评的术语来说,凭借了唐诗,宋代作者在诗歌的“小结里”方面有了很多发明和成功的尝试,譬如某一个意思写得比唐人透彻,某一个字眼或句法从唐人那里来而比他们工稳,然而在“大判断”或者艺术的整个方向上没有什么特别的转变,风格和意境虽不寄生在杜甫、韩愈、白居易或贾岛、姚合等人的身上,总多多少少落在他们的势力圈里。(节选自钱钟书宋诗选注序)1文中所举事例,不属于宋诗也颇尝过“市价涨落的滋味”的一项是()A金国的作者嫌宋诗“衰于前古”。B明代人苏平对宋人近体诗的看法。C李攀龙选

16、上古至明代诗歌时的做法。D晚清“同光体”诗人对宋诗的态度。2对文中画线句子中的“大幸”“大不幸”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大幸”指的是唐代诗人给宋代诗人开拓了宽广的创作领域,“大不幸”指的是宋代诗人无法在唐代诗人的基础上再去开拓。B宋代诗人有接受挑战的机会是“大幸”,而在挑战中难以打破唐代诗人创造的纪录,又是宋代诗人的“大不幸”。C“大幸”指的是宋代诗人以唐代诗人为榜样并在此基础上可以有更好的发展,“大不幸”是唐诗的超越之难和宋人因模仿和依赖产生了惰性。D能够模仿唐代诗人创作的作品是宋代诗人的“大幸”,而唐代诗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使宋人难以超越又是宋人的“大不幸”。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

17、思的一项是()A在选宋诗的问题上,作者认为不好的诗歌就不选,选上的也无须过分夸大。B从整体创作成就上看,作者认为宋诗虽不及唐诗,却在元、明、清诗之上。C明诗之所以不如宋诗,是因为它在学唐诗时学得外表十分相像却缺乏个性。D与明诗比,宋诗的创造性和价值就在于它的那一点学唐诗又不像唐诗之处。 答案及解析一、1【解析】A缺点无中生有;C.胡适提倡无依据;D.题材并没有限定。【答案】B2【解析】原文中是说有可能落入油滑。【答案】C 3【解析】A不是所有的现代散文;C.“篇幅往往都很长”无中生有;D.不能完全转为言志。【答案】B二、1【解析】A“民族民俗民间文化是的总称”,对概念的解说是封闭性的,而原文是

18、“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包括”,解说是开放性的,显然不正确。C.“在内容与属性方面并非是一种落后的遗留物”, 原文是“不总如西语中folklore这一词汇所指,是一种落后的遗留物”,选择项的表述语意绝对化了。D.对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特性的判断不准确,原文“较之以物质或文字形式保存的经典文化,其内容自然圆融的哲学智慧与道德魅力,从某种程度上更具人性涵养的功能”,“自然圆融的哲学智慧与道德魅力”也并非“独具的”。B.与原文相比较,语序发生了变化,但是意思没有改变。理解概念,必须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加以廓清。内涵上看清主要特点,外延上分清适用范围。【答案】B2【解析】C“使其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是保

19、护与推展民族民俗民间文化的内容,不属于保护与推展工作中的“研究与努力”,并且根据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使其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表述也不准确。第二自然段第二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借助于对这种文化的习俗与遵守来完成社会化过程。A.阐述的是研究具体可操作的知识与方法,在第三自然段。B.阐述的是探究管理的有效途径。D.阐述的是保护与研究的状态,原话都在第四自然段,均符合题意。解答这类题首先要确认与题目要求有关的信息区间,然后把所给选项的信息与原文中的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最后紧扣语境,结合题干的相关要求准确筛选。【答案】C3【解析】A原文的表述为“较之以物质或文字形式保存的经典文化,其内容自然圆融的哲学

20、智慧与道德魅力,从某种程度上更具人性涵养的功能,更能牵动普通人的情思”。C.的两个分句都是上文的结果,是并列关系,不是因果关系。D.“充分认识与准确把握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只是做好传承工作并延续其生命的条件之一,并不是全部条件。这类题目命题者一般以偷换概念、扩大范围、强加因果、程度差异等方式设置干扰项,做题时要多加注意。B.根据第二自然段“一味对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做提纯式的孤立处置,掩盖了这种文化与普通人实有的日常经验的相关性”,推论出这种研究方法是不科学的,符合文意。【答案】B三、1【解析】从题干要求和文意上看,是说元明清人对宋诗的看法,金人不在其内。【答案】A2【解析】从文中看,“大幸”是指唐诗在风格意境等方面为宋人提供了榜样,“大不幸”是指唐诗的疆域广阔,后人再开拓就很艰难以及给宋人创作上提供了模仿和依赖的可能。A、B、D三项都存在着内容概括过于狭窄的问题。【答案】C3【解析】原文的“假如宋诗不好,就不用选它”,是就整个宋代的诗歌来说的,不能理解为宋诗中有好有坏的问题。【答案】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