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春市十一高中2020-2021学年度高一下学期第一学程考试语文试题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一)课内知识(1-7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馈遗(wi) 细斟北斗(zhn) 祸起箫墙(xio)天崩地坼(ch)B心扉(fi) 尽挹西江(y) 归帆去棹(zho) 戎马倥偬(kngzng)C韶光(sho) 奢糜繁华(shm)澄江似练 (chng)涕泗滂沱(png)D覆辙(zh) 姹紫嫣红(ch)断井颓垣(yun)玉槛琼田(jin)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唯君图之(考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等待)B批大郤,导大窾(引导,这里指引
2、刀进入) 沛公则置车骑(放弃,丢下)C籍吏民,封府库(登记) 朝济而夕设版焉(成功)D素善留侯张良(友善、交好) 又欲肆其西封(延伸、扩张)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尝为晋军赐矣(恩惠) 失其所与(结交、同盟)B善刀而藏(揩拭) 进乎技矣(超过)C大礼不辞小让(责备) 道芷阳间行(秘密的)D如土委地(散落、卸落) 如五六十(至于)4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A三子者出,曾皙后B视为止,行为迟C越国以鄙远D项伯杀人,臣活之5.下列句中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B.因其固然C.秋毫不敢有所犯 D.技经肯綮
3、之未尝6.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文化知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一个大国。乘,车辆。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一乘。)B. 如会同,端章甫(端,古代用整幅布做的礼服。章甫,古代礼帽,用布做。)C. 愿为小相焉(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小相指最低的士这一级。)D. 冠者五六人(指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先秦散文分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两大部分,左传属历史散文。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司马迁的史记在体例、叙事、史论等方面对左传都有继承和发展。C解释
4、春秋的著作代表性的有三部,分别是左传公羊传谷梁传。D本纪是纪传体史书中帝王传记的专用名词。项羽没做皇帝,但司马迁认为他实际上有着和天子等同的地位和作用,故将其列入本纪。(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小题。 中国印章文化源远流长。印章在古代主要用作身份凭证和行使职权的工具。说文解字言“印,执政所持信也”,揭示了印章功能的核心信。“示信”,是印章文化功能最本质之点。秦以前,官、私印都称“玺”,起初作为商业交流货物时的凭证。秦以后,印章范围扩大为证明当权者权益的法物。印章和政治仪礼结下了不解之缘,汉初名臣张良_,解印绶辞归,意味着权力的卸除。 印章的发展史出现过两次高潮,一次在秦汉时期,另一次在
5、明清时期。秦印注重实用,即使是印文、章法,还是外形,都蕴含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明清是印章热的时代,期间名家竞起,流派争衡,印学理论更是_,促成印章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高潮。印章在发展中,出现了丰富的品类,如表字印、室名印、别号印、收藏印、鉴赏印、考订印等等,_。印章可分为实用的、非艺术性的印章和艺术性的印章。_,这两部分不是截然分开、互不包容的,而是变动不居、互为转换的。 今天,印章的示信功能已明显削弱,但它的美学系统正在加强甚至扩展。( ),已显露其“出蓝”之势。印章艺术,正以一种中国的语言方式,向世界讲述着文明古国的历史和文化。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功成身退 层
6、出不穷 俯拾皆是 因而B韬光隐晦 应接不暇 不一而足 然而C功成身退 层出不穷 不一而足 然而D韬光隐晦 应接不暇 俯拾皆是 因而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秦印注重实用,即使是印文、章法,还是外形,都呈现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B秦印注重实用,不管是外形,还是印文、章法,都蕴含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C秦印注重实用,无论是外形,还是印文、章法,都呈现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D秦印注重实用,无论是印文、章法,还是外形,都蕴含着一种质朴、自然的美。1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对秦汉范型来
7、说B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对秦汉范型来说,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C对秦汉范型来说,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D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对秦汉范型来说二、实用论述类文本阅读(共4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材料一: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
8、于此,未或不亡。”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摘编自魏家俊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材料二:在高歌民族复兴的今天,怎样认识中国文化传统,是我们的重大课题。因为体大,自然思纷;为求其真,仁智之见,我们都应该研究。历览前贤著述,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精
9、神的特质。和而不同,厚德载物。重视人与自然之间,族群、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所谓“天人合一”是经过区分天人、物我之后,重新肯定的人与自然的统一,强调的是顺应自然而不是片面征服自然。在观念上形成了“协和万邦”“天下一家”的文化理想。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善于化解对立,主张仁爱、和为贵。刚健自强,生生不息。人要向天地学习,以“刚毅”的精神,生生不息,奋斗不止。中国人因此而创造了世界上独特的文明,而且是世界上唯一未中断的文明。仁义至上,人格独立。我们以仁义为最高价值,崇尚君子人格,肯定大丈夫精神,弘扬至大至刚的正气,强调人人都有内在的价值与不随波逐流的独立意志,守正不阿,气节凛然,甚至杀身成仁
10、,舍生取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中国文化强调“民贵君轻”:民本主义肯定人民是主体;人君之居位,必须得到人民的拥戴;保民、养民是人君的最大职责。整体把握,辩证思维。中国思维有两大特征,一是整体观,二是阴阳观。前者从整体上把握世界或对象的全体及内在诸因素的联系性、系统性,反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后者重视事物内在矛盾中阴阳等关系的对立与平衡。经世务实,戒奢以俭。我国有现世与实务精神,强调知行合一,经国济民,兼重文事武备,明理致用,反对空谈高调。尊重劳动,倡导勤俭节约,力戒骄奢淫逸,鄙视不劳而获。中国文化精神的这些特质可以成为中国梦的文化底蕴,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文化基础。实际上,中国古代文化可以
11、作创造性的现代转化。例如中国古代的社会理想,或者说中国梦,代表话语应是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这是儒家所设想的远古时期“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也可以说是古代中国人“天下一家”的社会理想。两千多年来,平民子弟通过宗族祠堂与家庭教育世代传承的精神信念,其主流价值仍然是仁爱、孝慈、正直、忠信。百姓接受并影响他人的生活哲学,是带有儒家文化密码的忠臣义士的故事和蒙学读物、族谱家训、民谚民谣中的廉洁勤俭、与人为善等观念,如三字经千字文以及“四书”中的一些内容。这些价值通过唱戏的、说书的,通过家人乡亲口耳相传,逐渐在民间扎根。 (摘编自郭齐勇中国文化精神的特质)材料三
12、:“中华有声历史资料数字化工程”对珍贵的音像档案进行抢救整理,这一举措意义深远。但关键问题在于:这些音像历史资料,在通过数字化方式获得永久性保存之后,如何才能避免成为缺乏生命力的“木乃伊”而复兴为活的文化?在全球化、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里,传统文化传承面临着双重的悖论,危机与机遇并存。在全球化时代,大众流行文化成为传统文化的掘墓人。以电影、电视、流行音乐等为代表的大众流行文化,用“全球通用”的审美标准席卷全球社会,蚕食各地区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迅速消弭多样性的地方文化。但与此同时,全球化时代又特别呼唤传统文化的复兴。全球趋同化的大众流行文化浪潮,使很多人,尤其是非西方社会的民族和人群,愈益面临
13、失去独特文化身份的危险。只有接续传统文化的根脉,复兴传统文化资源,我们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站稳脚跟,获得文化身份和价值情感认同。信息化、数字化既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来威胁,也为其重焕生机提供契机。为什么从前人们喜欢看戏,现在不喜欢呢?这变化的背后就是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在信息、交通都不发达,文化娱乐活动匮乏时,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得以较好地传承发展。随着信息和交通的便捷,尤其是进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后,地域色彩浓厚的传统文化面临巨大冲击,当人们打开智能手机,就可以观看电影、电视、视频时,很多人就不愿意走进剧院看那些古老的地方剧种了。传统戏剧如此,其他领域和门类的传统文化亦然。
14、但是,信息化、数字化是一种技术力量。它们打破了传统文化的传播限制,使其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获取知音。如3D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从2014年登陆好莱坞杜比剧院后热度一直不减。这种蕴藏着强烈独特的民族文化基因密码、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文化语境里被认同、被赞叹,真正走向了世界。全球范围内的传统文化爱好者,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毫无障碍地聚集,形成独特的文化群落,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因此,对于传统文化的抢教、保护和传承,一定要跳出“死文化”的陈旧观念,不能把传统文化变成因脱离大众而失去了活力的“木乃伊”。要充分借助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借助大众流行文化巨大的承载力
15、和传播力,使传统文化以鲜活的形态,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大众文化趣味、艺术审美的一部分。唯有如此,传统文化才能再度获得复兴和繁荣。 (摘编自封寿炎数字时代,传统文化如何保护传承)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人们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B.中国传统文化体大思纷,我们应当充分研究诸多前人观点,较为完整地总结出其精神特质。C.“天人合一”是区分天人、物我之后的人与自然的统一,强调顺其自然而非完全征服自然。D.中国思维有整体观与阴阳观两大特征,其内涵都主张内在的联系性、系统性与平衡性。1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
16、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传统美学观就将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B.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民为邦本,强调“民为贵、君为轻”,民与君的关系恰如荀子所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C.中国梦是以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种种特质为文化底蕴的,古人所设想的“天下为公”“天下一家”为其提供了社会基础。D.三字经千字文这些经过口头传唱扎根民间的蒙学读物,带有儒家文化密码,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核心载体。1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A.文化本身也是一种信息,信息越发达,文化传播也就可能越广泛。B.传统文化要在网络文化时代持续发展壮大,就应改
17、变其原有文化基因。C.在数字化、信息化背景下,不同文化会彼此冲击,形成干扰。D.一个民族对自己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态度将决定本民族的未来。14.在数字化、信息化时代,我们应该如何保护传承传统文化?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三、古诗文阅读(32分)(一)文言文阅读(共3小题,共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 刘遂清,字得一,青州北海人,梁开封尹鄩之犹子也。父琪,以鸿胪卿致仕。遂清少敏惠,初仕梁为保銮军使,历内诸司使,庄宗入汴,不改其职。明宗即位,加检校尚书仆射,委以西都监守。逾岁,以中山王都有不臣之迹,除遂清为易州刺史,俾遏其寇冲。既至郡,大有御侮之略,境内赖焉。王都平,加检校司
18、空,迁棣州刺史。天成长兴中,历典淄兴登三郡,咸有善政。通鉴潞王纪:帝之起凤翔也,召兴州刺史刘遂清,迟疑不至。闻帝入洛,乃悉集三泉西县全牛桑林戍兵以归,自散关以南,城镇悉弃之,皆为蜀人所有。入朝,帝欲治罪,以其能自归,乃赦之。高祖即位之二年,授凤州防御使,加检校司徒,会丁母忧,起复,授内客省使右监门卫大将军。六年,驾幸邺都,转宣徽北院使兼判三司,加检校太保。七年,少帝嗣位,加右领军卫上将军,仍赐竭诚翊戴保节功臣。八年,出领郑州,加检校太傅。开运二年,迁安州防御使。未几,上表称疾,诏许就便,回至上蔡,终于邮舍,时三年四月也。遂清性至孝,牧淄川日,自北海迎其母赴郡,母既及境,遂清奔驰路侧,控辔行数十
19、里,父老观者如堵,当时荣之。遂清素不知书但多计画判三司每给百官俸禄与判官议曰斯辈非尽有才能多世禄之家宜澄其污而留其清者或对曰:昔唐朝浑、郭、颜、段,每一赦出,以一子出身,率为常制,且延赏垂裕,为国美谈,未有因月给而欲沙汰,恐未当也。”群论由此减之。 (选自旧五代史晋书传十一)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旬,正确的一项是( )A遂清素不知书但多计画判三司每给百官俸禄与判官议曰斯辈非尽有才能多世禄之家宜澄其污而留其清者B遂清素不知书但多计画判三司每给百官俸禄与判官议曰斯辈非尽有才能多世禄之家宜澄其污而留其清者C遂清素不知书但多计画判三司每给百官俸禄与判官议曰斯辈非尽有才能多世禄之家宜澄其污而留其
20、清者D遂清素不知书但多计画判三司每给百官俸禄与判官议曰斯辈非尽有才能多世禄之家宜澄其污/而留其清者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鸿胪:古代掌管学校的学问渊博之士。汉武帝时设大鸿胪。B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C仆射:仆是“主管”的意思,古代重武,主射者掌事,故诸官之长称“仆射”。D邮舍:又名驿舍或传舍,古代供驿长、驿夫以及往来官吏休息食宿之地。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遂清少时聪慧,出身官宦之家。他的父亲和叔叔,在梁都曾位居显赫的职位。他自己在梁也被授予保銮军使等职。B刘遂清学识渊博,
21、多有计策谋略。平定王都叛乱时,谋划了很多抵御侵犯的谋略,因此易州的百姓都依赖他。C刘遂清生性至孝,且为时人称赏。他任淄川郡守时,他的母亲到淄川来看他,他亲自到北海迎接。D刘遂清指摘时弊,敢于大胆直言。主管三司时,他认为很多官员出自世袭俸禄之家,不一定都有才能,应该淘汰。18把文中画横线的旬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以中山王都有不臣之迹,除遂清为易州刺史,俾遏其寇冲。(2)遂清奔驰路侧,控辔行数十里,父老观者如堵,当时荣之。(二)古代诗歌阅读(共2小题,共8分)江城子前瞻马耳九仙山苏轼前瞻马耳九仙山,碧连天,晚云间。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小溪鸥鹭静联拳,去翩
22、翩,点轻烟。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莫忘使君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注)这首词作于苏轼在密州已生活了两年之后离官别任之时,此时作者已近四十岁。密州有马耳山、九仙山、超然台。小溪鸥鹭静联拳:联拳,群聚的样子。杜甫漫成一绝中有“沙头宿鹭联拳静”一句。19.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前三句写词人远眺马耳山九仙山,欣赏着碧山与天相连、晚云悠闲飘荡的美好风光。B上片中间两句写词人站在城上高高的超然台上,有超然之感,是由景所生之情。C“今夜里,月婵娟”二句写眼前之景,描写月入中天的画面,借美景抒发作者情感。D下片开头化用杜甫诗句,描写了小溪上鸥鹭静静地蜷缩的情态,典雅而有诗意。20这首
23、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共5个小题,每个空1分,共10分)21.(1)“不阔则狭处不苦,能狭则阔境愈空”,登岳阳楼中 句与 句对比,阔大者更为浩渺,吞吐日月,渺小者更显落寞,孤苦无依。(2)念奴娇.过洞庭中,描写词人“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词句是“ , ”。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表现词人登高望远,所看到的深秋时节金陵最具典型特征的景物的句子: , 。(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先从自己谈起,把师生摆在同等的地位。“ , _”的说法,又充分表现了他平易近人、谦逊和蔼地对待学生的态度。(5)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关于拥有封地的诸
24、侯和士大夫所担心的问题的阐述在今天依然有现实指导意义,这两句话是:_,_。四、语言文字运用(共1小题,共6分)22压缩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不超过40个字。在古丝绸之路上,常常可以看到沿线国家或地区的商人自发组织的庞大商队进行长途贩运,也常常可以看到他们进入沿线城镇,或单独经营,或与当地商人合伙经营。除了民间自发进行交流互鉴这一基础力量,沿线国家的政府在古丝绸之路的交流互鉴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或者为古丝绸之路的畅通提供修筑道路、设立驿站、建设贸易场馆、建立口岸等物质便利条件,或者提供设置观察所、巡查站、治安亭等安全保障措施,或者提供制订交流规则、组织交流力量、设置管理机构以及派遣使者、官员
25、协调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事务和化解纠纷矛盾等政治指导机制。五、作文(5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孔子曾自述心志:“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他又称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与颜回乐在何处,所乐何事,周敦颐也曾要求程颐、程颢好好参悟。作为儒家思想重要内容的“孔颜之乐”,千百年来,一直启迪与引导着无数人积极探索人生真谛,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它对生活在新时代、担当新使命的青年人,仍然有着重要意义。语文老师计划在课堂上举行“品孔颜之乐,做幸福青年”主题交流会。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发言稿,
26、谈谈你的感受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语文答案1.B 2.C 3.D 4.D 5.C6. A【解析】A项,“是一个大国”错误,千乘之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7.B【解析】左传为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8C9C10A【解析】8.第一组:“功成身退”,大功告成后自行隐退,不再做官或复出。“韬光养晦”,意为隐藏才能,不使外露。第一处的语境是张良“解印绶辞归,意味着权力的卸除”,正是大功告成后自行隐退,不再做官或复出,故此处应选“功成身退”,从而排除BD两项。第二组:“应接不暇”,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
27、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语境是明清是印章热的时代,期间名家竞起,流派争衡,印学理论更是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故此处应选“层出不穷”。第三组:“俯拾皆是”,意思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不一而足”,同类的事物不止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此处的语境是列举印章丰富的品类之后,故应选“不一而足”,从而排除A项。第四组:“因而”,表示因果关系;“然而”,指从另一方面来说,表示转折关系。从语境来看,最后一空的后面说“这两部分不是截然分开、互不包容的,而是变动不居、互为转换的”,据此可以判断前后分句是转折关系,故此处应选“
28、然而”。故选C。【解析】9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要做好这类题,应该熟记病句六大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同时,要掌握一些常见病句类型的特殊标志。修改病句的时候,善于从语言层面、语法层面、逻辑层面去思考。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原画线句:秦印注重实用,即使是印文、章法,还是外形,都蕴含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其主要病因是搭配不当。应将关联词“即使”改为“无论”,与后面的“都”搭配;“蕴含”改为“呈现”。从语序的角度看,应先“外形”,然后深入到“印文、章法”。故选C。【解析】10本题考查衔接能力。做语言连贯题
29、,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还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括号前的语境是“今天,印章的示信功能已明显削弱,但它的美学系统正在加强甚至扩展”。语境后文是:已显露其“出蓝”之势,显然“出蓝”之势是相对于“秦汉范型来说”,所以最后一个地方应是“对秦汉范型来说”。而“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之间是有逻辑先后的,先有一系列的创作、展评活动,才能有在比赛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之作。11.B 【解析】A项,扩大范围,原文说的是
30、“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C项,说法错误,材料二第2段说的是“强调的是顺应自然而不是片面征服自然”,而非选项所言“顺其自然而非完全征服自然”。D项,张冠李戴,由材料二第6段可知,整体观与阴阳观的内涵不同。前者强调联系性、系统性,后者重视事物内在矛盾中阴阳等关系的对立与平衡。12.B 【解析】A项,变“已然”为“未然”,材料一原文关键词为“成为”,选项将其变为“将成为”。C项,偷换概念,“天下为公天下一家为其提供了社会基础”错,材料二原文说的是“历史文化基础”。D项,“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核心载体”无中生有。13.A【解析】材料三观点是“信息化、数字化既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来威
31、胁,也为其重焕生机提供契机”,只有A项是从信息化、数字化与文化传播的角度出发的。14.提炼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通过故事、蒙学读物、族谱家训、民谚民谣的形式加以固化,以民间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对蕴藏着强烈独特的民族文化基因密码、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作品进行数字化、信息化处理,使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做好传统文化的数字化整理工作,借助大众流行文化之力,使其以鲜活形态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每点2分)15A16A17B18(1)因中山王都有谋反的迹象,(明宗)任命刘遂清为易州刺史,使他控制王都入侵的要道。(2)刘遂清在路旁奔跑,拉着马缰陪着母亲走了几十里,前来观看的父老乡亲密得像围墙一样,当时的人
32、为有这样的好官感到荣耀。【解析】16 A项,“古代掌管古代学校的学问渊搏之士”错。鸿胪是古代的官署名,也指该官署的官员。汉武帝时设大鸿胪,主掌接待宾客之事,东汉时职掌朝祭礼仪之事。故选A。【解析】17 B项,“学识渊搏”错,原文是“遂清素不知书”。故选B。【解析】18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关键词有:(1)以,因为;不臣,谋反;除,任命;俾,让、使;冲,要道。(2)控辔
33、,拉着马缰;堵,墙;父老观者,定语后置;荣,意动用法,感到荣耀。参考译文:刘遂清,字得一,青州北海人,后梁开封尹刘鄩 的侄子。 父亲刘琪,以鸿胪卿身份退休。 刘遂清小时聪颖仁惠,开始时事奉后梁担任保銮军使,历任内廷各司使,唐庄宗进入汴州,没有改任他的职务。明宗继承皇位,加封检校尚书仆射,任为西都监守。过了一年,因中山王都有谋反的迹象,(明宗)任命刘遂清为易州刺史,使他控制王都入寇的要道,到了州郡之后,很有抵御侵犯的谋略,境内百姓依赖他。平定王都叛乱,加封检校司空,调任棣州刺史。天成长兴年间,先后主管淄 、兴 、登三个州郡,都有好的政绩。通鉴潞王纪记载,帝在凤翔起兵时,召延兴州刺史刘遂清,但刘遂
34、清迟疑未至。后来听说帝进入洛阳,于是召集三泉西县全牛桑林戍兵归附,自散关以南的城镇全部丢弃,都为蜀人占有。入朝后,帝想治他的罪,因为能归附自己,于是赦免了他。晋高祖即位的第二年,任命他为凤州防御史,加封检校司徒,碰上母亲去世守丧,丧期满后起用,任内客省使右监门卫大将军。天福六年(941),高祖幸临邺都,调任宣徽北院使兼判三司,加封检校太保。七年,少帝即位,任右领军卫上将军,赐与竭诚翊戴保节功臣名号。八年,出镇郑州, 加检校太傅。开运二年(945),调任安州防御使。不久,上表称说有病,下诏准允随其自便,他回到上蔡,在驿馆去世,当时是开运三年四月。刘遂清生性特别孝顺,任淄川郡守时,从北海迎接他的母
35、亲到淄川来,他母亲到了郡境之后,刘遂清在路旁奔跑, 拉着马缰陪着母亲走了几十里,前来观看的父老乡亲密得像围墙一样,当时的人为有这样的好官感到荣耀。刘遂清一向不曾读过诗书,但多计策谋略,主管三司时,每次发给百官俸禄,都与判官商议说 这些人不一定都有才能,很多是世袭俸禄的人家,应该汰除那些污浊的人,留下那些清廉的人。”有人回答说 从前唐朝浑、郭、颜 、段四家,每一次赦免令下来,都以一个儿子任官,已成为常制;并且继续奖赏施与恩泽,成为国人的美谈,没有因按月领取俸禄而想淘汰他们的,这恐怕不妥当。”舆论因此责怪他。19C20对密州的留恋之情。借写密州风光、超然台美景和登临之际的超然之感,表达对密州的留恋
36、之情。人世沧桑之感。“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一句饱含了词人对前半生的凄凉感慨,又有时光飞逝之感。希望故友不忘旧情之意。下片最后三句在虚拟之景中添入对故人的嘱托,希望故友不忘旧人。【解析】19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本提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今夜里,月婵娟”二句是虚拟之景,想象月入中天的美景。故选C。【解析
37、】20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涉及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题目明确要求简要分析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注解一和密州的美景“碧连天,晚云间。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表达作者对密州的留恋之情。借写密州风光、超然台美景和登临之际的超然之感,表达对密州的留恋之情。从“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一句饱含了词人对前半生的凄
38、凉感慨,又有时光飞逝之感,抒发作者的人世沧桑之感。“莫忘使君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三句,“莫忘”一词,在虚拟之景中添入对故人的嘱托,希望故友不忘旧人。21.(1)乾坤日夜浮 老病有孤舟(2)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 (3)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 (4)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5)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22.【答案】古丝绸之路是以民间力量为基础、由政府指导和监管的交流互鉴之路。(或者:古丝绸之路的交流互鉴是以民间力量为基础,由政府指导和保障的。 或者:在古丝绸之路的交流互鉴中,民间自发力量是基础,沿线国家的政府也起了重要作用。)【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在作答时,首先要
39、通读段落,了解文段的内容。其次,要根据文章内容划分层次,把每个层次的关键信息,勾画出来。最后,按要求组织答案。语段的中心话题是“古代丝绸之路”,共有三句话,分析三句话的关系可知,第一句和第三句分别从民间和政府的角度谈古丝绸之路在交流互鉴方面的作用,第二句“除了民间自发进行交流互鉴这一基础力量,沿线国家的政府在古丝绸之路的交流互鉴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过渡句,也是一个具有总括性的句子,关键信息有“古丝绸之路”“民间自发”“沿线国家的政府”“交流互鉴”。据此概括出语段的主要意思即可。23.写作指导:题目蕴含了哪些写作层次和写作方式(一)概念的提炼、阐释与关联虽然题目以“孔颜之乐”为核心标识,但是,
40、这一概念只是居于“冰山”中的八分之一,支撑其“庄严宏伟”的是材料中关于孔子与颜回的相关表述,这些表述中,又可以概括出更为丰富的内容。另外,“幸福青年”的内涵的确定,则需要考生结合对材料的理解和自己的生活体验,加以具体化,并和“孔颜之乐”建立起紧密的关联。(二)“孔颜之乐”核心概念下的分层分析材料中“孔子与颜回乐在何处,所乐何事”的表述非常关键,它把“孔颜之乐”的思维路径具体分解为两个,即“何处”与“何事”。这是题目给考生提供的一个最为重要的阐释与分析的思维支架,它犹如两个总分之下的路,为思考与分析而定,甚至也定下了文章的局部的框架与结构。(三)正向与反向的对比与反驳材料中“孔子之乐”与“颜回之
41、乐”的语段,都明确有对比思维的运用。“孔子之乐”中的“不义”与孔子思想中的“仁、义”,“富且贵”与“贫且贱”,甚至“浮云”,也可以由考生联想到它的反义词。“颜回之乐”中的“人不堪其忧”,有“人”自然有“己”,有“不改其乐”,就有“改其乐”。有对比,就也可以有反驳。(四)青年身份的自我确认材料中把写作者定位于“生活在新时代、担当新使命的青年人”,这是对写作者所处的大背景的一种提醒,新时代,新使命,是考生必然的身份体认,也正是在这种体认之下,才会有对“孔颜之乐”这个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有新的理解和践行。而交流会主题“品孔颜之乐,做幸福青年”的确定,又影响了写作的主体方向。这就需要写作者强化打通古
42、今时空的意识,以当代青年人的眼光和立场,以今观古,以古观今,理解传统,产生新知与真知,并引导自己追求美好的幸福人生。(五)发言稿的格式与言语要求在语文课堂上进行主题交流的发言,不是班会上的发言,应该有语文课堂上关于孔子言说的理解与表达,也应该有对周敦颐等对于“孔颜之乐”的故事阐发,这是内容上的要求。同时,发言稿的写作,除了基本文体格式外,更要注意这一情境下对文章语言风格的要求,要有对话感,交流感;语言也应该以口语化的色彩来体现文体写作要求。范文修身养德 幸福圆满 “品孔颜之乐,做幸福青年”主题交流会发言稿尊敬的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看到今天的交流会主题,我内心很温暖。我想和大家分享的
43、主题是“修身养德,幸福圆满”。 生活在21世纪,理应是幸福的。但是,我们耳边却时常听到抱怨与哀泣,看到冷漠与仇恨。到底幸福是什么,它的模样是哪般?不妨先让我们穿越到五千年前,品品孔颜之乐,也许答案会浮出水面。 孔颜之乐,乐在淡泊忘利,好学忘忧,修身养德,追求自由。调皮可爱的孔子即使“饭疏食饮水”,却还能枕着手臂,乐在其中地治学传道,视富贵如浮云,追求淡泊名利的君子人格;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却能不改其乐,保持安贫乐道的心灵状态;周敦颐“以道充为贵,身安为富”,程颐“吟风弄月而归,有吾与点也之意”,悟透了“富贵乃小,心灵的安身立命乃大”的人生道理。 可是,“孔颜之乐”却成为当下的难求之
44、福。外在物质的丰富,科技的发达似乎并不能让幸福成正比增长。多少人为一套高价学区房奔走忙碌,脊背压弯;多少人为孩子不输在起跑线,身心疲惫;多少人为提职加薪起早贪黑,无暇其他;多少人为情感纠葛生无可恋,一跳“绝尘”?多少青少年不知为谁而学沉迷网络,不可自拨心灵的负重和德行的缺失,让现代人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看不清幸福的样子。那么,如何才能乐而忘忧,走向幸福?这值得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深思。我觉得,从孔颜二圣,从程颐、程颢两位大师身上,去探寻“孔颜之乐”,会更容易明白幸福是什么。 首先是青年不失向学之心。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颜回“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周敦颐好学善思,创太极图;程颐一生钻研
45、周易,阐释易学要旨。可见,不乐学,不解惑,不安身,不幸福。新时代的青年,不孜孜以求,乐学善思,无以安身立命,自然不能得到幸福。 其次,注重精神提升,追求精神幸福。箪食瓢饮,只为一缕花香。放下物欲,只为一朵水仙。青年人少重视名利,多追求初心,才能精神自由,创造更多可能。广东小伙黄枫杰潜心学技术,24岁便成为国家级技能大师,用工匠精神走出一条幸福人生路。青年人坚守初心,追求精神自由,才能获得幸福人生。 再有,青年人勇于担当,牢记使命。00后陈祥榕为国捐躯,含笑而去,日记中“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成为他一生使命的宣言。个体幸福是圆满,社会幸福是至善。至善圆满的和谐景象才是我们追求的幸福愿景。 同学们,
46、未来的你会幸福吗?请参悟“孔颜之乐”,秉承初心,修身养德,幸福圆满,做一个新时代的幸福青年! 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题目具体解析:材料、引导语和写作要求等写作要素分解“孔颜之乐”作文题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材料、引导语和写作要求。(一)对于材料的理解1.孔子曾自述心志:“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解读:语出论语述而。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也就在这中间了。如果用缺乏道义的方式获得富与贵,那这富与贵对于我来讲,就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段孔子自述为“孔颜之乐”的“孔之乐”。这句话侧重“外物与内心”的对比,即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的对比。言语中
47、涉及清贫与富贵、快乐与道义、取与舍,清贫之中也有“乐”在,有“义”在,从中可见孔子的价值追求。2.他又称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解读:语出论语雍也。孔子赞赏颜回说:“一箪饭,一瓢水,住在陋巷,别人都无法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真是高尚的君子啊!”此为“孔颜之乐”的“颜之乐”。这句话侧重“他人与自我”的对比,即他人所忧与自我所乐的对比,也是关联物质与精神。这段话中,有比较,有赞誉,有感叹。在孔子的“食”“饮”之外,又加“居”(在陋巷),物质生活条件是清贫的,“人不堪其忧”,是常人、众人的心态与表现,而颜回“不改其乐”,
48、更见颜回的意志和品德和生命态度。前句说孔子疏水曲肱,后段说颜回箪食瓢饮在陋巷,他们所乐何在?他们能明白自己的处境和真实所需,不因物欲杂念所左右,不论顺境还是逆境,都能沉得住气,静得下心,来感悟人生的乐趣。材料中的两句话为“孔颜之乐”这一“精神标识”本源所自。两句话均在部编本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一课论语十二章可查,高中语文教材也有论语专题单元,考生对此不应该感到陌生。不过,从阅读材料到写作材料,需要写作者思想的深化,思维的细化。这也正见出写作水平的梯度和表达素养的层次。3.孔子与颜回乐在何处,所乐何事,周敦颐也曾要求程颐、程颢好好参悟。此句中的“乐在何处,所乐何事”,点明思考“孔颜之乐”的具体指向
49、:孔子与颜回乐处,所乐之事。联系下一段内容,“所乐何事”就是“积极探索人生真谛,努力实现人生价值”,而对于“乐在何处”,则应该联系孔子和颜回的两段话,进行阐释落实;也需要联系当代青年人自己的现实生活,从学习与成长中去寻找探寻。同时,这里也引出试题中古文阅读宋史周敦颐传。题目中记述了周敦颐与程颐、程颢等人关于“孔颜之乐”的故事。从中可见,周敦颐深得“孔颜之乐”之精髓,也育人明理得法。周敦颐对“孔颜之乐”有深刻的领悟与思考,他让二程从“所乐何处”“所乐何事”两端参悟,最终使二人成为一代理学大师,这种育人方式,可谓深得其理,独辟蹊径。二程也师道悟理,终成佳境,具体体现为程颢的“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
50、也之意”,这已然达到孔子所追求的生命中的最高境界。由此,考生需要思考理解“孔颜之乐”的内涵:抛却世俗烦忧,摒弃物质羁绊,自由驰骋于精神世界中的快乐。这自然让考生想到初中必背篇目爱莲说,这篇文章是周敦颐精神世界和生命价值的形象表达。爱莲说借“说”这一文体,托物言志,表明了自己爱莲的一种生活情趣,实际上更深的道出了他对力行君子之道的政治情怀的倾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这句名言表达出周敦颐的政治宣言和处世之道,他把那些追求名利显贵的世俗官吏比作“淤泥”,自己做一朵圣洁的白莲,我虽“入世”为官,身在“淤泥”,却正直做人,清白为官。所以,他既不如爱菊的陶前辈,退隐以求洁身自好;也不像国花牡丹
51、那样让世人羡慕;更不会去牵扯攀附,结党营私,他就是一支“出淤泥而不染”的傲世莲花!“莲”是周敦颐精神世界的圣物,成为君子人格的精神图腾。从古文题目中的周敦颐传的阅读中也可以看出,周敦颐几十年的宦海经历,证明他是一个“志于道”的庙堂君子。同时,“二程”也是理解“孔颜之乐”另一重要参照。为通判军事之子,“二程”庶几可以“官二代”视之,其物质生活环境应该不会“箪食瓢饮居陋巷”,但是,他们远离清贫,却“乐道”不止,在周敦颐的点拨与启发下,以“孔颜之乐”为参悟圣理的起点,不断接近圣哲之境,千载之下,与孔圣同有“吾与点也”的体验与感受,“孔颜之乐”有了跨越时空的回声与共鸣。由此,“乐在何处,所乐何事”有了
52、更为广阔的视域:可以安贫乐道,也可以为富而仁;“孔颜之乐”是儒家乐境,它是抛却世俗烦忧,摒弃物质羁绊,自由驰骋于精神世界中的快乐。4.作为儒家思想重要内容的“孔颜之乐”,千百年来,一直启迪与引导着无数人积极探索人生真谛,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它对生活在新时代、担当新使命的青年人,仍然有着重要意义。这一段两句两个层次。第一句阐释“孔颜之乐”的思想地位与作用。“作为儒家思想重要内容的孔颜之乐”,承上启下,明确“孔颜之乐”的儒家体系归属;“启迪”深思,为认知层面,“引导”有为,是实践层面;“积极探索人生真谛,努力实现人生价值”,明确其作用的方向,指向人生价值的思考与实现;“千百年来”“一直”,讲出“孔颜
53、之乐”穿透时空的普遍意义与价值。第二句由古及今,点明“孔颜之乐”的当下现实意义与价值。“生活在新时代、担当新使命的青年人”,点明写作者所处时代及其身份特征,“重要意义”,可以回应上一句的“积极探索人生真谛,努力实现人生价值”,也可以产生新的拓展;“仍然”回应上一句中的“一直”,明确“孔颜之乐”贯穿古今的价值力量,这也是其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的本质特征。本段古今勾连,引导青年学生思考和践行“孔颜之乐”对于自身和时代的意义与价值。(二)对引导语的理解导语:语文老师计划在课堂上举行“品孔颜之乐,做幸福青年”主题交流会。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的感受和思考。1.写作情境:语文老师计划
54、在课堂上举行交流会。高考评价体系中所谓的“情境”即“问题情境”,指的是真实的问题背景,是以问题或任务为中心构成的活动场域。“情境活动”是指人们在情境中所进行的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活动。本题导语部分设置了一个虚拟的情境“语文课上的主题交流会”,这是一个青年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境,需要考虑的情境要素,包括交流主题、目的、群体(对象)和文体以及相应的言语特征。这类情境,对于青年学生来说,是语文学习的寻常学习生活情境,而“孔颜之乐”的内容,又与语文学习的学科情境密切相关。总的来说,考生需要将自己代入熟悉的各类情境中,进行真实的写作。2.交流主题“品孔颜之乐,做幸福青年”正如周敦颐要求二程参悟“孔颜乐处”一
55、样,“孔颜之乐”在先秦圣哲那里,已经是一种精神高标,一种圣人境界,因此,孔颜之下,周敦颐需要去品悟,“二程”需要在老师的指引下参寻,我们这些后来者,自然也需要或更需要品悟其中的深刻内涵,从我们当下的生活中,发现满足于通达古贤又发自我们内心的“快乐与幸福”。“品孔颜之乐”,我们能获得怎样关于“乐”的理解与认知?“孔颜之乐”代表着先秦儒家的生命理想,是儒家“修身”的境界追求,它是人生境界中的精神层面的内心安宁,由内而外,体现出的“乐感生命”。这种“乐感生命”不是由于某个感性对象所引起的感性愉悦,而是一种超越了人生利害而达到的内心幸福,是一种圆融通达的境界。对于孔子而言,他的“一以贯之”之道,他的“
56、仁”与“乐”以及“天人合一”思想,这都形成其“圣人”的精神本质;对于颜回而言,他的安贫乐道,他是向学安仁,这都是其成为“复圣”的重要原因。总的来说,“孔颜之乐”是一种注重精神、超越物质欲望、超越功名利禄的道德层次,所表达的是对人与社会和谐的希冀,追求的是人在社会中的安身立命,实现自我价值。关照新时代,我们又如何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幸福青年呢?我们所处的新时代,在物质生活条件上,自然可能超过孔颜、周程所处时代的贫乏,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精神会自动达到或越过孔颜时代。甚至可能在物质生活条件相对优越今天,有些人的精神世界反而更需要向孔子、颜回、周敦颐、二程们看齐。正如明代陈继儒在小窗幽记中的一个对
57、子所言: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跟!千百年来,读书人所追求的“孔颜之乐”,便是儒家生命哲学,它让人不论贫困还是富贵,都保持警醒,积极乐观,体味不同处境中的人生快乐。这也构成了中国读书人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修养,潜移默化,影响至今。难怪中国士子会那么推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儒家典义,以此来加强人的主观意志力的培养,磨砺心志、淬炼风骨!要想达到“孔颜”的理想境界,获得精神上的幸福,我们可以从提升公民个人品德修养方面入手,思考探讨“我们应该成为怎样的人?”这
58、一核心问题,培养理想的幸福人格。比如,勤奋好学,求仁向善,做一个幸福的探寻者。再如,纯洁高尚,淡泊明志。孔颜之乐中强调安贫乐道,清贫自守,说明物质并不会限制人的精神自由和快乐,当代物质生活丰富之后,如何获得精神上的幸福就显得尤为重要。正确处理幸福途径与幸福目标的辩证关系,实现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的协调统一。再如,修身养德,形成正确的幸福观与价值观。孔子一生推行仁政和德政,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形同“丧家之犬”,依然为家为国奔波,不改其乐;颜回向善好学,生活清贫,不改其乐。习近平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的讲话(2017年5月3日):“广大青年人人都是一块玉,要时常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努力使自己成为高尚的人。”因此,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如何才能幸福?除了奋斗好学之外,还必须拥有高尚的品德修养,脚踏实地,忠于内心,正义乐观,淡泊名利,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实现人生价值。3.材料阅读与文章写作:请结合上述材料首先看“上述材料”。即题目中两段材料(楷体字部分)的全部内容(古今时空、贫富、取舍等,详见前面材料解析)。再就是“结合”(不是“综合”),就是说,在写作这篇发言稿时,必需充分实现对材料的分析,所谓充分分析,应该在文章写作中体现出题目中的内在层次,叙述脉络,提炼出核心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