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变早年的苏轼,官运亨通,在饮食上也非常讲究,写过不少有关烹调方面的文章,且以老馋嘴自居,“东坡肉”在当时就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元符末年,苏轼因诗致祸下了大狱,嘱咐长子苏迈送饭,父子约定,只送菜与肉,如有不测,即送鱼预先告之。苏迈谨守父言,送了一个月以后,因有事托亲戚代送。哪想到,亲戚对此并不知情,一天,给苏轼送上了一条咸鱼,苏轼见鱼大惊,想到自己难免一死,便赋诗一首以遣怀,其中有“魂飞汤火命如鸡”的句子,好在神宗皇帝闻而怜之,便饶他一命,从轻发落。死里逃生的苏轼有了这次惊吓的经历,对生命有了新的体悟,由年轻时的那个爱吃“东坡肉”的老馋嘴转变为一个动物主义保护者,成了食素的“居士”,由不杀猪、
2、羊等大型动物,进而连鸡、鸭、蟹、蛤等都在禁杀之列,有人送他螃蟹蛤蜊等水产,他都投放江中,虽然明知有些鱼蛤已没有复活的可能,但总比放在锅里被煎烹的好。他不忍因自己的口腹之欲,令生灵受到无量惊怖的痛苦,自责于自己饮食“不能忘”,虽不能全素,但“勉励”自己只吃“自死物”,不再操刀杀害生命。有一次他到朋友陈季常家做客,陈家打算杀鸡捉鸭来招待他。苏轼想起上次牢狱里的情形,不禁感到为口腹之欲而杀戮生命的残忍,所以一见面就事先声明,千万不要张罗酒食为他杀生,并做了这首我哀篮中蛤,劝陈季常戒杀。不但陈慥读后接受了劝告,甚至连陈慥的邻里读了此诗都受到感化,说“未死神已泣”,太可悲了。人是会改变的,特别是经历了各种磨难之后,对人生的看法,对生命的看法也会随之改变,这,也许就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