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第卷(阅读题共 分)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离地球最远的星系天文学家发现了迄今为止宇宙中离地球最远的星系。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这个星系名叫8cL433+63,距地球大约150亿光年,是天文学家利用设置在夏威夷群岛莫拉克亚天文台的凯克望远镜发现的。这个星系的光信号要经历150亿年才能到达地球,所需时间是地球年龄的3倍。这一发现表明,宇宙本身至少有150亿年的历史,从而否定了最近根据宇宙膨胀情况对宇宙年龄做出的估算:宇宙只有120亿年或更小的年龄。在此之前,天文
2、学家发现的最远的星系距地球有130亿光年,是1991年发现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新发现的星系似乎含有一些恒星,这些恒星在其光信号到达地球时,就已经年迈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海隆斯客拉德教授目前对英国每日电讯报的记者说,这个新发现的星系已经充分形成这一事实表明,宇宙的年龄有可能还要大于150亿年。这一结论与对靠近地球的一些恒星的年龄的估计相符。天文学家估计离地球最近的一些恒星的年龄至少有160亿年。1. 文中“年迈”一词的意思是( )A. 年龄至少有150亿年B. 年龄大于150亿年C. 年龄至少有160亿年D. 年龄大于160亿年2. 不能作为“宇宙本身至少有150亿年的历史”这一推断的依据
3、的一项是( )A. 最近根据宇宙膨胀情况对宇宙年龄作出的估算是错误的B. 8cL433+63星系的光信号要历经150亿光年才能到达地球C. 凯克望远镜发现“8cL433+63”星系距离地球大约150亿光年D. 天文学家估计离地球最近的一些恒星的年龄至少有160亿年3.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 )A. 天文学家估计离地球最近的一些恒星的年龄至少有160亿年,这一估计纠正了海隆斯客拉德教授的推测。B. 凯克望远镜发现的“8cL433+63”星系是离地球最远的星系。C. 海隆斯客拉德教授是根据“8cL433+63”星系似乎含有一些恒星而作出“宇宙的年龄有可能大于150亿年”这一推测的。D.
4、1991年,天文学家发现的星系距地球130亿光年,而1991年之后则发现最远的星系距地球只有120亿光年或更少。【答案】1. B 2. A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B项,“年迈”一词在文中属于临时意义。为此,我们必须明确词语所在语句的句意,甚至是所在段落的含意。“年迈”在文中与星系有关。结合“这个星系的光信号要经历150亿年才能到达地球”分析,应该指“年龄大于150亿年”。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与原文对照,结合题干的要求“不能作为宇宙本身至少有150亿年的历史这一推断的依据”。A项,“估算是错误的”,描述的内容既
5、然已经被否定,也就不能作为推断的依据。B项,结合“要历经150亿光年才能到达”分析,可以作为依据。C项,结合“大约150亿光年”分析,可以作为依据。D项,结合“至少有160亿年”分析,可以作为依据。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估计纠正”错误。涉及的原文是海隆的推测与一些天文学家的估计不是一回事,而该项却说成“纠正”。B项,“是离地球最远的星系”错误。涉及的原文是“目前发现的是离地球最远的星系”。D项,“1991年之后则发现最远的星系距地球只有120亿光年或更少”无中生有。结合“这一发现表明,宇宙本身至少有在此之前,天文学家发现的最远的星系距地球有13
6、0亿光年,是1991年发现的”分析,选项后半部分无法推断出,属于无中生有。故选C。(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清刘建超基德老汉病了,病得不轻。村里人来看望他,说,叫你清风娃回来看看吧!基德老汉轻轻地摇着头,不用了,娃要招呼好多事,忙呐。村里人从基德老汉屋里出来也连连摇头,这个老倔头,硬说自己的娃在省城做大官呢。都这劲儿了,还嘴硬哩。“俺清风娃在省城做大官呢”这句话不知被基德老汉唠叨过多少回了。街坊邻居遇到个啥作难的事,这句话就会从基德老汉皱巴巴缺了牙的嘴里轻溜溜地滑出来。谁都知道,基德的娃是在外地,可从没有听说他的娃当啥大官。这个穷乡僻壤的村里,当官的只有一个,就是
7、东街的狗毛在县城啥子公司当科长。村里人都知道狗毛的官大,因为狗毛每次回村都开个铁壳子车,给村里人发长长的带把儿的烟。基德老汉的话不是没人信过。那年县里化肥脱销,村里人眼瞅着田里的苗施不上肥,急得牙根子上火。基德老汉一句“俺清风娃在省城做大官呢”的话,惹恼了村委主任,老爹,你就别添乱子了,你娃真当的是大官就让他给批点儿化肥来。看看人家狗毛家的地,早上了肥了。基德老汉就背了个包,搭车去了省里,三五天过去还真拉回一车尿素。价钱高了,可田不等人。肥用了,闲话也有了。还说娃在省里当啥官呢,连平价化肥都搞不到。基德老汉解释说,俺娃说,尿素上着比化肥好呢。庄稼人不愿意听,庄稼人图的是实惠。基德老汉每年地里活
8、闲的时候,就背着杂粮去省城娃家里住些天。回村里也给大家带些各种各样的吃食。村里人就问,你娃清风就不给你带点儿高级烟?基德老汉说,俺娃不吸烟,说吸烟不健康。村里人又问,你娃也不捎点儿好酒?基德老汉说,俺娃也不喝酒。娃媳妇说了,喝酒也不健康。村里人就撇嘴了,那烟酒都不健康,国家卖它做啥?基德老汉也答不上来。纳着鞋底子的媳妇们就问,城里住得好好的,急着回来做啥?基德老汉说,城里,咱乡下人住不来。上楼下楼都关在个铁壳子里,忽悠得人头晕。地上铺着实木块,油光光的直想打跟头。进屋还要换鞋。七老八十的人喽,娃媳妇还逼着喝酸奶。年轻人逗趣地说:吹牛吧,你娃清风要是个大官,肯定也坐那铁壳子车。叫你娃开铁壳子车送
9、你回来。基德老汉再进城还真是坐着铁壳子小车回村的。基德老汉说,在城里两天就待腻了,对清风娃说俺要回村呢。娃说去打火车票,俺说火车坐着头老晕。娃说那就打汽车票。俺说汽车开不到村里。爹老了,腿脚不利索了呢。你就用你成天坐的那种小车把俺送回去,村里人都惦记着呐。娃没说二话,打个电话就要来车。瞧瞧,排场不?红颜色,娃说吉利。基德老汉脸上堆满了欣慰。一青年围着车转了一圈,认出了车上印的字,老爹,你坐的是出租车,要花大价钱雇呢。基德老汉说,俺一个子儿也没掏。那是你娃给掏的呗。问问师傅从省城到咱村得多少钱。开车师傅伸出手指头比画了个八字。恁贵,八十块钱?基德老汉瞪圆了眼睛。八十块钱?哈哈,八十块钱只能摸摸,
10、给了八百我还不愿跑呢,回去得赶夜路呢。基德老汉张大了嘴巴,像一下子矮了许多,见到大人小孩都低着头,从此不再说娃在省城做大官的话了。村里遇上了干旱,地里的庄稼都蔫了。村主任急得满嘴起泡。村主任来找基德老汉,老爹,你娃不管当啥官,能不能找找人帮咱村里打几眼井啊?主任交代的事就是天大的事。基德老汉就进城找清风娃,没待两天就回来了。村主任问,打井的人来了没有?基德老汉说,清风娃说了,这旱是全省旱,要那啥,统筹解决。村主任说,屁,等统筹到咱村,全村人都喝西北风了。基德老汉从布袋子里拿出一摞子钱,娃说了,让咱自己先打井干着。这是娃自己的五万块钱。你干不干?干,全村人砸锅卖铁也得打井抗旱。基德老汉病了,病得
11、不轻。迷糊中的基德老汉嘴里念叨着:“井水”基德老汉去了。清风娃从省里回了村。第二天村里来了一排溜大车小车,有省里、市里、县上的。村里人这才相信基德老汉的娃真是在省里当大官呢,管着全省人的吃喝拉撒。清风娃挨家挨户感谢乡亲对老爹的照顾,然后带着媳妇女儿在基德老汉的坟前跪了很久很久。基德老汉的坟前摆放着几个大碗,碗里盛的是刚刚从机井里打出来的清凉凉的水。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村民们从来没有人相信过基德老汉的话,是清风娃回来给父亲办丧事时才知道基德老汉平时所说的话并没撒谎。B. 村里人来看望病得不轻的基德老汉,并向老汉提出叫清风娃回来看看,因为大家看到基德老汉
12、的病很严重了。C. 基德老汉之所以坐小汽车回来,是因为大家不相信他说的“儿子在城里做大官”的话,想以此来证明他没有吹牛。D. “俺清风娃在省城做大官呢”这话惹恼了村委主任,是因为他怪清风娃没有给乡亲们解决平价化肥问题。E. 基德老汉每次在城里清风娃家住的时间都不长,主要原因就是基德老汉的生活习惯和城里人的生活不同。5. 基德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和分析其性格特点。6. 小说主要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其效果如何?请简要分析。【答案】4. BE 5. 临危受命,办事利落:在化肥紧缺的情况下,接受村主任让他弄化肥的任务,他立即搭车进城,三五天拉回一车尿素;在遭遇干旱时接受村主任让他找人帮村里打
13、井的任务,他立即进城不到两天就带回儿子的五万块钱。热情大方,关心村里:每次从城里回来都给乡亲们带各种吃食,热心帮助村里人买化肥、打机井,弥留之际还念叨着井水。有虚荣心,胸无城府:经常说自己儿子当大官,要坐儿子坐的小车回家;在回答村里人及媳妇们的问话等情节中显示出他的坦率真诚,没有心计。 6. 插叙。小说插叙了清风娃给乡亲们买化肥,不给父亲送烟酒、派公车。捐钱给乡里打井抗旱等事情,突出了清风娃这个人物形象,使主题更鲜明、深刻。侧面烘托。如写基德老汉没搞到儿子批的平价化肥,没得到儿子送的好烟好酒,没坐到儿子坐的小车等,烘托出清风娃的公正廉明;写基德老汉带回儿子的五万元钱给村里打井抗旱,即烘托出清风
14、娃的奉献精神,情系乡亲,更折射出他对民生关切的人文情怀。对比。将“狗毛”每次回村开铁壳子车、给村里人发带把烟的情形与“清风娃”不给父亲送烟酒、派公车进行对比,反衬出清风娃的清正廉洁。【解析】【4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A项,“村民们从来没有人相信过基德老汉的话”说法错误,村委主任就信过一回。C项,“想以此来证明他没有吹牛”概括不够全面,除了证明自己没有吹牛外,还有虚荣的原因。D项,“是因为他怪清风娃没有给乡亲们解决平价化肥问题”原因解释有误,是因为村委主任怪基德及其儿子没有帮助他解决化肥问题。故选BE。【5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鉴赏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基德老汉的性格特
15、点,可以根据文章中别人对基德老汉评论以及基德老汉的言行举止进行分析概括,比如“这个老倔头,硬说自己的娃在省城做大官呢。都这劲儿了,还嘴硬哩”“俺清风娃在省城做大官呢这句话不知被基德老汉唠叨过多少回了”,分别从侧面和正面表现了基德老汉有虚荣心。结合“基德老汉就背了个包,搭车去了省里,三五天过去还真拉回一车尿素”“主任交代的事就是天大的事。基德老汉就进城找清风娃,没待两天就回来了”“基德老汉从布袋子里拿出一摞子钱,娃说了,让咱自己先打井干着。这是娃自己的五万块钱”等分析,表现了基德老汉临危授命,办事利落的性格。结合“基德老汉每年地里活闲的时候,就背着杂粮去省城娃家里住些天。回村里也给大家带些各种各
16、样的吃食”“基德老汉病了,病得不轻。迷糊中的基德老汉嘴里念叨着:井水”及热心帮助村里人买化肥、打机井,表现了基德老汉热情大方,关心村里。结合“纳着鞋底子的媳妇们就问,城里住得好好的,急着回来做啥?基德老汉说,城里,咱乡下人住不来。上楼下楼都关在个铁壳子里,忽悠得人头晕。地上铺着实木块,油光光的直想打跟头。进屋还要换鞋。七老八十的人喽,娃媳妇还逼着喝酸奶”“俺娃不吸烟,说吸烟不健康。村里人又问,你娃也不捎点儿好酒?基德老汉说,俺娃也不喝酒。娃媳妇说了,喝酒也不健康”分析,可以看出他的坦率真诚,没有心计。【6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例如,如结合“还说娃在省里
17、当啥官呢,连平价化肥都搞不到”“村里人就问,你娃清风就不给你带点儿高级烟”“村里人又问,你娃也不捎点儿好酒”“你就用你成天坐的那种小车把俺送回去,村里人都惦记着呐。娃没说二话,打个电话就要来车”“老爹,你坐的是出租车,要花大价钱雇呢”等分析,写基德老汉没搞到儿子批的平价化肥,没得到儿子送的好烟好酒,没坐到儿子坐的小车等,烘托出清风娃的公正廉明,故采用的是侧面衬托的手法。结合“基德老汉从布袋子里拿出一摞子钱,娃说了,让咱自己先打井干着。这是娃自己的五万块钱”分析,写基德老汉带回儿子的五万元钱给村里打井抗旱,即烘托出清风娃的奉献精神。结合“这个穷乡僻壤的村里,当官的只有一个,就是东街的狗毛在县城啥
18、子公司当科长。村里人都知道狗毛的官大,因为狗毛每次回村都开个铁壳子车,给村里人发长长的带把儿的烟”分析,给村里人发带把烟的情形与“清风娃”不给父亲送烟酒、派公车进行对比,反衬出清风娃的清正廉洁。故采用的是对比的手法。结合“基德老汉就背了个包,搭车去了省里,三五天过去还真拉回一车尿素”“俺娃不吸烟,说吸烟不健康”“俺娃也不喝酒”“这是娃自己的五万块钱”等分析,插叙了清风娃给乡亲们买化肥,不给父亲送烟酒、派公车。捐钱给乡里打井抗旱等事情,突出了清风娃这个人物形象,是采用了插叙的手法。综合起来概括作答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陶潜,字元亮,
19、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顷之,征著作郎,不就。既绝州郡觐谒,其乡亲张野及周旋人羊松龄、宠遵等或有酒要之,或要之共至酒
20、坐,虽不识主人,亦欣然无忤,酣醉便反。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所有文集并行于世。注释:秫谷:可酿酒。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堪:忍受,禁得起B. 素简贵,不私事上官 私:暗地里C. 既绝州郡觐谒 觐:拜见D. 未尝有所造
21、诣 造诣:学问技艺达到的程度8. 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陶潜不受世俗羁绊的一组是( )征著作郎,不就 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素简贵,不私事上官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A. B. C. D. 9.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陶潜为了有隐居之资,应对年老家贫的尴尬局面,做了州祭酒,但不堪吏职,不久便自解归,躬耕自资,又得了病,执事者便让他当了彭泽县令。B. 陶潜担任彭泽县令时,郡里派遣督邮到县里来,别人告诉他应当束好腰带去拜见督邮,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便解印而去。C. 文中“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
22、谓羲皇上”句与我们学过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都表现了陶渊明悠闲自得陶醉于自然的情态。D. 陶渊明深谙音乐,他自己备有一张琴,每逢朋友在一起喝酒,就抚琴作乐。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2)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答案】7. D 8. B 9. C 10. (1)他少年时心怀高尚,知识渊博善于做文章,洒脱大方不拘谨,自得于真性情,被乡里邻居所看重。(2)陶潜不懂音乐,但却备有一张琴,琴没有五音,每逢朋友在一起喝酒,就抚琴和着琴音。【解析】【7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言实
23、词意思的能力。D项,“造诣”,“学问技艺达到的程度”错误。应该译为:去(的地方)。故选D。【8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题干要求“全部表现陶潜不受世俗羁绊的”,说明清贫病弱;写他做什么样的官。这两项需要排除。故选B。【9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为了有隐居之资”错误。结合“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分析,因为他父母年迈家里贫穷,任用他为州祭酒。B项,“解印而去”是在“义熙元年”,不是在这件事之后立即发生的。D项,“陶渊明深谙音乐”错误。结合“性不解音”分析,陶渊明不懂乐韵。故选C。【10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
24、译的能力。(1)“善”,善于,擅长;“属”,撰写;“颖脱”,超脱世俗的拘束;“羁”,拘谨;“为”,表被动,被;“为乡邻之所贵”(被动句)。(2)“解”,懂得,理解;“畜”,备有;“弦徽”,琴弦与琴徽,借指丝弦乐器;“和”,应和,跟着唱,跟着吹奏。【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
25、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参考译文:陶潜(陶渊明),字元亮,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他少年时心怀高尚,知识渊博善于做文章,洒脱大方不拘谨,自得于真性情,被乡里邻居所看重。曾经作五柳先生传来形容自己:“先生不知道是哪里人,不知道姓名,房子旁边有五棵柳树,所以就用它作为自己的号(或所以就以此为号)。清闲安静少说话,不爱慕虚荣实利。喜欢读书,却不去穷根究底的解释,一旦对书的内容有所感悟,就高兴得忘了吃饭。本性爱喝酒,可是家里穷不能一直得到。亲朋故旧知道这样,有时就置办酒招他过来,他去饮酒一定会喝完,目
26、的是一定要醉。醉以后回去,一点也不收敛情绪。家里四壁空空,不能遮阳挡雨,旧衣衫十分破烂,盛饭的容器经常空着,也不在意。经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很能显示自己的志向,不计较得失,用这来结束自己一生。”他的自序是这样,当世人说是实录。因为他父母年迈家里贫穷,任用他为州祭酒。他不能忍受官吏这个职务,没几天就自己辞职回家了。州里聘用他为主簿,不去,自己种田来养活自己,于是得了瘦弱的病。又做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在县里,公田全部命令种秫谷,说:“让我一直醉酒就够了。”向来简朴自爱,不谄媚长官。郡里派遣督邮到他的县,他的下属说应该束上带子(穿正装)见督邮,陶潜叹息说:“我不能为五斗米弯腰,小心谨慎的为乡下的
27、小人做事啊!”义熙二年,将印绶交还离开了彭泽县,于是作了归去来。不久,被征召做著作郎,他没有去任职。既拒绝了州里和郡里的人前来拜见,也就从未去拜访过这些人,所去过的地方只是田里和家里,以及到庐山游览观光而已。刺史王弘很钦佩仰慕他,至于(陶潜的)酒啊米啊,用光的时候,(王弘)也会经常供给他他的亲朋好友,有时带着酒菜前往陶潜住处,他也从不推辞,每喝醉一次,就感觉很舒适。他不经营生意,家务事都委托给儿子仆人。从没有生气的时候。只是每次逢酒必喝,即使有时不喝酒,也不停止写诗咏叹。他曾经说,在夏天的月夜,得空闲时,高卧在北窗之下,清风突然扑面而来,感觉自己象羲皇。陶潜不懂音乐,但却存有一张琴,琴没有五音
28、,每逢朋友在一起喝酒,就抚琴和着琴音说:“只要懂得琴中的真意所在,何必要劳烦音乐。”陶潜宋元嘉年中去世,享年63岁,文集流传于世上。(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咏怀古迹其一杜甫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注:咏怀古迹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在夔州写成的。五溪衣服:这里指居住在五溪的少数民族。11. 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概括了杜甫自安史之乱以来的生活状况。战乱之际,诗人在东北一带流离失所,后辗转入蜀,又居无定所,四处漂泊。B. 颔联写出了
29、三峡一带特有的风景,山势高峻,房屋依山而建,耸入云霄,似乎把日月都遮蔽了。而当地的少数民族都居住在云雾缭绕的山中。C. 颈联追究诗人“支离”“漂泊”的起因,在咏怀之中兼含咏史之意,既是怀念古人,又是借古人庾信来咏怀。D. 尾联引入了庚信的典故,是说庾信一生中最“萧瑟”的事是命途多舛,没能少年成名,到年老了才赢得诗名。12.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1. D 12. 抒发了作者漂泊流离的身世之感。暗寓自己的乡国之思,表现了作者对对国家政事的强烈关心。对庾信的凄凉身世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并以庾信自比,抒发自己人生失意之感。【解析】【11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
30、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D项,“是说庾信一生中最萧瑟的事是命途多舛,没能少年成名,到年老了才赢得诗名”错误,对尾联理解有误。尾联庾信的典故是说他长期羁留北朝,常有萧条凄凉之感,到了暮年一改诗风,由原来的绮靡变为沉郁苍劲,常发乡关之思,其忧愤之情感动“江关”,为人们所称赞。而非因“没能少年成名”而“最萧瑟”。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核评价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题可根据“飘泊西南天地间”分析,躲避战乱漂泊流浪来到西南。抒发漂泊流离的身世之感。根据“事主终无赖”分析,羯胡人狡诈事主终究不可靠。抒发心怀故国的情思。结合“支离东北风尘际”分析
31、,关中兵荒马乱百姓流离失所。抒发对国家政治的强烈关心。通过与庾信“诗赋动江关”的对比分析,说庾信长期羁留北朝,常有萧条凄凉之感,到了暮年一改诗风,由原来的绮靡变为沉郁苍劲,常发乡关之思,其忧愤之情感动“江关”,为人们所称赞。抒发自己人生失意之感。(三)名篇名句默写(12分)13. 默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有两个表示情愿相爱永不变心的诗句,这两个诗句是:_,_。(2)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 _,_。(3)陆游蜀相写诗人岁月不居、壮岁已逝、志未酬而鬓先斑的两句是_,_。(4)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_,_。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
32、把握。(5)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不奢求富贵与仙境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_,_。(6)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描写自然万物欣欣向荣生长的名句,_,_。【答案】 (1). 在天愿作比翼鸟 (2). 在地愿为连理枝 (3). 三顾频烦天下计 (4). 两朝开济老臣心 (5). 塞上长城空自许 (6). 镜中衰鬓已先斑 (7). 悟已往之不谏 (8). 知来者之可追 (9). 富贵非吾愿 (10). 帝乡不可期 (11). 木欣欣以向荣 (12). 泉涓涓而始流【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
33、写法。如“频”“济”“鬓”“斑”“谏”“涓”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三、课内文言知识(15分)14. 对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数罟不入洿池 数:细密B. 或百步而后止 或:或许C.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制止,约束D.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能力。B项,“或”,“或许”错误,应该译为有的人,代词。句意:有的人跑了上百步才停下。故选B。15. 下列句子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合从缔交约从离衡威振四海 却匈奴七百余里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百有余年矣制其弊自以为关中之固A. B.
34、C. D.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用法的能力。“从”同“纵”,合纵是指战国时六国诸侯联合拒秦; “从”同“纵”,合纵是指战国时六国诸侯联合拒秦,“衡”同“横”,连横是六国分别与秦国结盟为东西向的联合;“振”同“震”,震动;“何”同“呵”,缉察盘问,呵斥;“有”同“又”。故选C。16. 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B.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C.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D.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
35、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不同的一项”,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语的词性辨析活用类型。本题中,“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是形容词意动,以为耻;C项,“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中“归”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回去,让回去。ABD三项都是意动用作,“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中“羞”意思是“以为羞”;“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中“是”意思是“把看作正确”;“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中“师”意思是“把当作老师”。故选C项。17.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子博
36、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答案】(1)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2)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到达,)它的功效来源于走个不停。【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日”,名词用作状语,每天;“参”,检验;“知”,通“智”,见识。(2)“骐骥”,骏马;“驽马”,劣马;“驾”,一天的行程;“舍”,停止、止息。四、语言文字运用。(17分)18. 下面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水浒传描述
37、北宋末年宋江起义和失败的经过,塑造了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如武松、李逵、鲁智深、林冲等。B. 契诃夫,19世纪末美国伟大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他的许多作品猛烈挟击沙皇专制暴政,再现“小人物”的不幸和软弱。他的名言“简洁是天才的姊妹”成为后世作家孜孜追求的座右铭。C. 沈从文,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他的小说取材广泛,描写了从乡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D.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
38、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 B项,“美国”错误,契诃夫是俄国作家。故选B。19.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卫生筷并不卫生,多为黑作坊经过简单浸泡漂白后即投放市场的产品,近日银川市警方和工商等部门上下其手,摧毁了多个制脏窝点。B. 今年,随着国庆旅游黄金周的临近,宁夏著名景点沙坡头将迎来旅游的高峰,有关人士说,中卫市该旅游景点严阵以待,已经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C. 父母对子女总是抱着很大的希望,教育子女也总是苦口婆心,做子女的,应该多多体谅,多多理解,不要让父母枉费心机。D. 孩子自小生活在农
39、村,未出过远门儿,此次远离家乡去西安读书,多蒙王老师悉心照顾,作为孩子的父亲,我感同身受。【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A项,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结合“银川市警方和工商等部门”分析,适用对象不当,感情色彩错误。B项,严阵以待: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待着敌人。语境主要讲“中卫市该旅游景点”做好准备,不合语境。C项,枉费心机:白白地费了一番心思。贬义词。语境主要讲子女不要让父母白操心,贬词褒用,不恰当。D项,感同身受: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结合“多蒙王老师悉心照顾”“作为孩子的父亲”等分析,
40、使用正确。故选D。20.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宁浩虽然曾表示“抖鸡贼”的时代已经过去,他希望以情动人,让观众哭出来,但黄金大劫案仍然显示了他娴熟的搞笑能力。B. 载人航天技术的突破,是我国高新科技水平显著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高的重要体现。C. 人大会上,许多有识之士认为,安全、诚信以及防止传统文化不受污染等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制约互联网行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D. 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如果万一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语序不当,两个分句主语不
41、同,“虽然”应该放在主语“宁浩”之前;C项,不合逻辑,“防止传统文化不受污染”多重否定失当,应该删掉“不”;D项,成分赘余,“如果”与“万一”重复,删掉“如果”或“万一”。故选B。21.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内心里拥有善,_,_,_。积淀在我们血液里的和融化在我们脚步中的,都是这样一点一滴播撒和积累下的善。_,从而形成一泓循环的水流,_,_。看见贫穷而情不自禁地产生同情看见寒冷而愿意去雪中送炭才会看见弱小而自觉前去扶助我们在感动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感动着滋润着我们哪怕苦涩而艰难的日子帮助我们度过相濡以沫的人生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本
42、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性。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浏览语段,把握语段的中心话题,然后根据横线前后的句子确定首句或尾句,再浏览所给的六个小句子,借助关联词、代词等确定句子之间的关联。这段文字的中心是“善”,句首说“内心里拥有善”,后面应是拥有善的结果,即“看见弱小”“看见贫穷”“看见寒冷”,而句中“才会”表明前面是产生后面结果的条件,且“才会”领起的不但是句,还包括两句,所以句应接在句首后,排除AD两项;根据逻辑关系,“同情”与“雪中送炭”形成递进关系,所以应接在后,这就排除B项;“我们在感动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感动着”与“循环”相对应,故放在第四处,排除ABD三项;句是递进关系,应排在句末,排除A
43、B两项。故选C。22. 以下是某高校应届毕业生李凤同学给某公司的求职信,从语言使用得体的要求上看,存在5处不当,请按要求修改。尊敬的领导:您好!您能在百忙之中拜读我的求职信,我感到很荣幸。谢谢!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热爱建筑设计,曾经获得第二届“中联杯”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方案竞赛二等奖。我偶然在有关材料上,看到你们公司的情况介绍,十分羡慕公司的优良环境和优厚待遇,钦佩公司在经营、管理上的超前意识,十分愿意为公司贡献我的学识和能力,拒绝我会是你们的损失!此致敬礼XX大学李凤2013年6月28日【答案】应删的两处是:(1)偶然 (2)和优厚待遇应修改的三处是(1)“拜读”改为“阅读
44、”;(2)“你们公司”改为“贵公司”;(3)“拒绝我会是你们的损失”改为“希望给我一个机会”。【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拜读”,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词,句中说的是“您能在百忙中拜读我的求职信”,用在对方身上显然不对,此处可以改为“翻阅”。尊称别人的公司应该用“贵公司”,可以把“你们公司”改为“贵公司”。“您可不能拒绝我哟”,口语化,不符合“求职信”的要求,可以改为“静候佳音”“希望能给我一个机会”等。“偶然”,不经常,不是必然的。用于“求职信”中,不正式,可以删去。“十分羡慕公司的优良环境和优厚待遇”中的“和优厚待遇”表述不合“求职信”要求,过于直接,目的性太强,给领导的感
45、觉不好,应该删去。五、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位参加歌手大赛的选手终于进入决赛,但他在决赛的第一轮比赛后就被淘汰了。离开舞台前,他请求能有最后一次机会,把准备在第二轮比赛用的歌曲献给大家。他的演唱非常成功,赢得了全场观众不断的掌声和叫好声。当他准备离开舞台的时候,一位评委对他说:“如果你把刚才演唱的歌曲放在第一轮来参赛,被淘汰出局的不会有你。下次再参加这样的比赛,应该利用好最适合自己的歌曲。”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参考例文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在那个寒冷冬日早
46、晨,为将某套画册最新发行的一期纳入囊中,我踏上了去南京方向的地铁。去程如往常一样平淡无奇。广播里喋喋不休地播报。观光者们大声讨论着前面摊开的地图上五颜六色的地铁线路,一些乘客身上还残留着昨夜的气息。而我与那位修鞋匠的相遇则发生在返程途中。就是那个人。他饱经风霜的面孔一大半被埋在蓬乱如草、长度及胸的胡须下面。一头长发看起来久未沾水,纠结成毡,垂将下来。一只鞋子已经破旧不堪,后跟竟有块硬纸冒失地钻了出来。他坐在那里,将一些小物件归类,并不时地将一对一对的东西放入一个小袋里。他嘴里嘟哝着,这个和这个要配在一起才合适,才最好!合适,最好?那也不定吧!我麻木的心情被想笑的冲动所取代,肚子里一阵纠结。这时
47、候有乘客问他:“做生意做到地铁上来了?”嘿,这老头。他腼腆地笑了笑,小声说:“每星期这天都要回去的。我给老伴买了几片面包。当初结婚都是别人介绍认识的。管他适不适合呢,现在挺好的,她喜欢这种面包”说着,他掏出用锡纸包着的几片面包,碎屑撒了一地。适不适合,都好?我更加困惑。当我沉浸在画册独特的封面时,低头一看,一只鞋的前部已经张开了大嘴。我的脸不自觉涨得通红。我拖着一只脚走到他那边,不好意思地说:“师傅,帮我修一下鞋。”他没有说话,麻利地从包中掏出刚放好在小袋里的东西。我便问他:为什么要放在这样的小袋子里?他愣了一下,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说:“放在一起,它们在功能上是互补的,可以互相配合。适合的才是
48、最好的。不适合的胶水就不能使鞋子恢复原样了。”他拨了拨那翘起的鞋底,打趣道。他一边帮我修补着鞋底,一边对我说:“我很庆幸我和我的老伴的这段婚姻,因为我遇见了适合我的人,所以觉得生活很幸福。”爱情就是几片面包,一粥一饭,平平淡淡才过得最为长久、幸福。夕阳透过清水一样的窗户,斜射进来,浸在夕阳余晖里的这位修鞋人就像一枚熟透了的柿子。尽管这枚表面起皱、黑斑丛生的柿子已经不再新鲜,但是他那种敬业、乐业、寻求爱情真谛的精神,却将这枚行将腐化的柿子,在这狭小的车厢里焕发出绚丽的亮光。在生活中,总有前路,如果认为前路迷惘,不妨偷偷撕开一个小缝,告诫自己: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那么我们的选择终将像蝴蝶那样,在
49、变成空气里微不足道的一粒尘埃前就完美的结局。【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审题】材料主要讲一位参加歌手大赛的选手终于进入决赛,但他在决赛的第一轮比赛后就被淘汰了。离开舞台前,把准备在第二轮比赛用的歌曲献给大家,他的演唱非常成功。一位评委说的“应该利用好最适合自己的歌曲”等。首先认真阅读材料,抓住关键词句,或分析其中的人物活动和情节发展,从中提炼出一个中心来,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如此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
50、针对题中材料内容,可选取两个中心点:选手虽然被淘汰,但他却精心准备了下一轮比赛的内容;评委的说法“应该利用好最适合自己的歌曲”。参考立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精心而周密的准备很重要;清醒地认识和利用自身条件;把握和利用好外在条件;即使失败也要自信和积极;任何开始都要全力以赴;生活没有预演等。素材:1.上帝给了每个人一次重新选择人生的机会,愚蠢者选择前人成功的道路,睿智者选择自己开创的道路。千万个考子坐在考场中,拥有同样的机会去选择,属于自己不一样的人生,也许正如四大家雨水中各自长大,互不侵犯,正因为他们选择了自己合适的位置,这不正是“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的原因吗?适合自己的才是最
51、好的。2.泰山雄,华山险,黄山奇,峨眉秀,因选择只属于自己的特色。虽黄山不如泰山那样自古便是诗人叹咏的对象,但那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壮美,因为选择了适合自己的秀美奇幻,才成就了“黄山归来不看岳”的佳话。3. 上帝是公平的,机会是均等的。人生的道路要靠自己去选择,只有适合自己,努力拼搏才能实现双赢要正确对待自己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是菱,就不要渴望是浅水,深水才是成就梦想的天堂。是荷花,就不深不浅,适合自己的才能成功生长。人生亦如此,让我们扬帆起航,想着只属于自己的海域进发吧!4. 这个世界上没有对所有人都相同的、最好的东西。只有那些真正适合自己的,才能说是最好的!锦衣
52、玉食不一定能装饰出最美的自己,学会量体裁衣方能展现风采。人生之途尽管漫长,但我们总要找到捷径扬长避短,走适合自己的路。5. 最近听说这样一句话:“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笔者感到此言既新鲜,又精彩,既简单形象,又富有哲理,很值得琢磨,颇耐人寻味。是啊,人在降临人世之前,既来不及,没能力,也不可能在娘胎里就对今生今世的日月时光编出剧本,进行增删,也不肯能练好招式,背好台词,然后再从容上台;更不可能进行预演,进行彩排,只能是先上台后演出,基本上是现编现演,靠临场、现场和即席发挥。人们说,人生如同一场戏,人人都是演员。又有人说,上帝为每个人都提供了一个适当的舞台,关键看你怎么去利用这个舞台
53、,以怎么样的态度和演技演好人生着场戏。行文结构:开头可以用一些名人名言,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引出论点“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只有适合自己,才会为此努力,做得更好。如鲁迅,在发现旧中国人们思想的麻木后,毅然决定弃医从文,走上了作家的道路;霍金,虽然他只有几个手指能活动,可是他的大脑是健全的,于是他选择了一条充满坎坷而又富有挑战的物理学之路等。最后可以写做法或感悟,如“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只有适合自己的路,我们走起来才会轻松,才会心情愉悦”“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并为之去努力和奋斗,这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超越”等。【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
54、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