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宁三中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月考(一)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He-4 Ne-20 C12 N14 O16 Na23 Mg24 P31 S32 Cl35.5 K39 Ca40 Cu-64 Ba-137注:请在答题卡上作答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计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给分)1. 下列各组混合物中,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 )A. 碘和四氯化碳B. 水和四氯化碳C. 酒精和水D. 汽油和植物油【答案】B【解析】【分析】互不相溶的液体可以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详解】A. 碘易溶于四氯化碳,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A项不符合
2、题意;B. 水和四氯化碳不互溶,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B项符合题意;C. 酒精和水可以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C项不符合题意;D. 汽油和植物油可以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选B。【点睛】分液漏斗用于互不相溶且密度不同的两种液体的分离或萃取分液,分离液体时,需注意下层液体由下口放出,上层液体由上口倒出。2. 下列选项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一组仪器是( )A. 试管、锥形瓶B. 烧瓶、蒸发皿C. 坩埚、蒸发皿D. 燃烧匙、烧杯【答案】C【解析】【分析】玻璃材质仪器受热面积较大时,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如烧杯、锥形瓶、烧瓶,一般要垫上石棉网或水浴方式加热;玻璃材质仪器受
3、热面积较小时,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如试管;陶瓷或铁质材料可直接加热,如蒸发皿、燃烧匙和坩埚。【详解】A. 锥形瓶加热时受热面积较大,为均匀受热,防止炸裂,要垫上石棉网,A项错误;B. 烧瓶加热时受热面积较大,为均匀受热,防止炸裂,要垫上石棉网,B项错误;C. 坩埚、蒸发皿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C项正确;D. 烧杯加热时受热面积较大,为均匀受热,防止炸裂,要垫上石棉网,D项错误;答案选C。【点睛】实验室用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烧杯、锥形瓶、烧瓶等,其中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可直接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烧杯、锥形瓶、烧瓶加热时必须垫上石棉网,量筒不能用来加热。3. 下列叙述中正
4、确的是( )A. 1mol OH-的质量为17B. 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为44gC. 铁原子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D. 一个钠原子的质量等于g【答案】D【解析】【详解】A1mol OH-的质量是17g/mol1mol=17g,故A错误;B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是44g/mol,故B错误;C、铁原子的摩尔质量数值上等于相对原子质量,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相对原子质量单位1,故C错误;D一个钠原子质量=,故D正确;故选D。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 L水中溶解1 mol NaCl所形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B. 标准状况下,22.4 L HCl溶于1 L水中形成的溶液的体
5、积为1 LC. 常温常压下,将1.2041023个HCl溶于水形成1L溶液,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是0.2 molL1D. 1.5 mol/L氯化钠溶液中含有的钠离子数为1.5 mol【答案】C【解析】【详解】A1 L水中溶解1 mol NaCl所形成溶液的体积不一定是1L,所以其物质的量浓度也不一定是1mol/L,A错误;B物质溶于水中形成溶液一般体积不等于溶剂的体积,要发生变化,所以标准状况下,22.4 L HCl溶于1 L水中形成的溶液体积不一定为1 L,B错误;C常温常压下,1.2041023个HCl的物质的量为,溶于水形成1L溶液,得到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 molL1,C正确;D
6、1.5 mol/L氯化钠溶液中,由于没有溶液的体积,所以无法计算物质的量, D错误;答案选C。5.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是从人身安全因素考虑的是()A. 酒精灯不使用时,必须盖上灯帽B. 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外壁干燥后再加热C.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上倾斜(约45),外壁干燥后再加热D. 用H2还原CuO时,应先通一会儿H2,再加热CuO【答案】A【解析】【详解】A、酒精灯不用时必须盖上灯帽防止酒精挥发,不是从安全因素考虑,A正确;B、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外壁干燥后再预热,防止试管炸裂,是出于安全考虑,B错误;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
7、口应略向上倾斜(约45),外壁干燥后再预热,防止试管炸裂,是出于安全考虑,C错误;D、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应先通一会氢气,排出空气,防止因氢气不纯加热时发生爆炸,是出于安全考虑,故D错误;故选A。6. 下列各组离子混合,最终一定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A. Cu2、Na、NO、OHB. Ca2、H、CO、NOC. NH、K、CO 、OHD. Mg2、Ba2、SO、H【答案】D【解析】【详解】A. Cu2与OH反应生成Cu(OH)2蓝色沉淀,A不符合题意;B. Ca2与CO反应能生成CaCO3白色沉淀,但H能将沉淀溶解,B不符合题意;C. NH与OH反应生成NH3H2O,没有白色沉淀生成,C不符合题意
8、;D. Ba2与SO反应生成BaSO4白色沉淀,D符合题意;答案选D。7. 下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A. 200 mL 0.25 mol/L MgCl2溶液B. 100 mL 0.5 mol/L AlCl3溶液C. 50 mL 1.0 mol/L NaCl溶液D. 250 mL 0.5 mol/L HCl溶液【答案】B【解析】【分析】溶液中c(Cl-)=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化学式中氯离子个数。【详解】A. 200 mL 0.25 mol/L MgCl2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5mol/L2=0.5mol/L;B. 100 mL 0.5 mol/L AlCl3溶液中
9、,Cl-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3=1.5mol/L;C. 50 mL 1.0 mol/L NaCl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mol/L1=1.0mol/L;D. 250 mL 0.5 mol/L HCl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1=0.5mol/L;所以Cl-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B。答案选B。【点睛】氯离子的浓度大小与溶液的体积无关,只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化学式中氯离子个数有关。8. 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标准状况下,6.72 L O2和NH3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0.9NAB. 常温常压下,22.4 L CO气体的分子
10、数小于NAC. 新型分子O4中含有2NA个氧分子D. 18 g NH所含的质子数目为10 NA【答案】B【解析】【详解】A. 标准状况下,6.72 L O2和NH3的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为,每个O2和NH3中含有的原子个数不等,则原子数无法计算,故A错误;B. 常温常压时温度高于标准状况下的温度,则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 L/mol,所以22.4 L CO气体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则分子数小于NA,故B正确;C. 新型分子O4中不含有氧分子,故C错误;D. 18 g NH物质的量为,每个NH所含的质子数目为7+41=11,则18 g NH所含的质子数目为11NA,故D错误;答案选B。
11、9. 现有He、CO、H2S三种气体,它们分别都含有1mol原子,则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 111B. 123C. 321D. 632【答案】D【解析】【详解】设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y、z,根据都含有1mol原子,则x=2y=3z=1mol,所以x:y:z=6:3:2,故选D。答案选D。10. 图中的实验设计不能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A. 测定空气中O2含量B. 检验氢气的纯度C. 探究燃烧的条件D. 证明密度:CO2空气【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者一氧化碳气体甚至是两者的混合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
12、氧气含量,A错误;B.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听到很小的响声,才表明氢气已经纯净,B正确;C.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薄铜片上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温度能达到着火点,水中的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可得出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C正确;D.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了CO2密度比空气的大,D正确;答案选A。【点睛】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
13、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注意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分析。11. 下列关于溶液中离子鉴别的说法正确的是()A. 加入稀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可确定有Cl-存在B. 深黄色溶液,加入CCl4溶液后分层且下层为紫色,可确定有I-存在C. 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沉淀消失,一定有Ba2+D. 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后沉淀不溶解时,可确定有SO存在【答案】A【解析】【详解】A. 加入稀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为AgCl,可确定有Cl-存在,故A正确;B. 深黄色溶液,加入CCl4溶液后
14、分层,下层为紫色,则为I2溶于CCl4的颜色,可确定有I2存在,故B错误;C. 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沉淀消失,沉淀可为碳酸钡或碳酸钙等,则不一定有Ba2+,故C错误;D. 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后沉淀不溶解时,沉淀可为硫酸钡或氯化银,则不能确定有SO存在,故D错误;答案选A。【点睛】SO的检验方法为:先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12. 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氖气、氢气、氮气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的顺序是()A. p(Ne)p(H2)p(N2)B. p(N2)p(Ne)p(H2)C.
15、 p(H2)p(N2)p(Ne)D. p(H2)p(Ne)p(N2)【答案】D【解析】【详解】温度相同时气体摩尔体积Vm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Vm越小;根据气体的密度=,气体密度相同时M(气体)越大、Vm越大;则气体在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压强与气体的摩尔质量成反比,摩尔质量H2NeN2,压强(p)从大到小的顺序为p(H2)p(Ne)p(N2);答案选D。13. 标准状况下,将VLNH3溶于1L的水,得到密度为的溶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溶质的物质的量为molB. 溶液的质量为()gC. 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D. 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molL-1【答案】D【解析】【详解】A
16、. 溶质的物质的量为,故A正确;B.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故B正确;C.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故C正确;D.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故D错误;答案选D。【点睛】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为molL-1,密度单位为,注意体积单位的换算。14. 为了除去KNO3固体中的少量MgSO4和Ca(NO3)2杂质,须进行下列操作:加水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加入过量Ba(OH)2溶液;加入过量硝酸;加入过量K2CO3;过滤。正确的操作次序是()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MgSO4和Ca(NO3)2都溶于水,杂质实际为Mg2+、Ca2+、,要想将杂质除去可将Mg2+、Ca2+、杂
17、质转化为沉淀,然后过滤除去,因此先加入水将固体溶解,然后加过量的Ba(OH)2溶液将Mg2+、转化BaSO4和Mg(OH)2沉淀,再加入过量K2CO3溶液将Ca2+、过量的Ba2+转化为CaCO3、BaCO3沉淀,过滤除去沉淀,加入过量硝酸除去过量、OH-,蒸发浓缩除去过量的硝酸,冷却结晶析出KNO3晶体,过滤得KNO3固体,正确的操作次序为,B满足题意。答案选B。15. 下列各组中两种气体的原子数一定相同的是()A. 温度相同、体积相同的CH4和NH3B. 压强相同、体积相同的O3和SO2C. 质量相同、密度不同的CO和N2D. 体积相同、密度相同的CO和H2【答案】C【解析】【详解】A两者
18、压强不一定相同,其原子数是否相同无法确定,A不满足题意;B两者温度不一定相同,其原子数是否相同无法确定,B不满足题意;CCO和N2摩尔质量相同,质量相同的一氧化碳和氮气,物质的量相同,则其原子数一定相同,C满足题意;D体积相同、密度相同的CO和H2,质量相等,但CO和H2摩尔质量相同,所以其物质的量不等,那么两种气体的原子数一定不同,D不满足题意。答案选C。16. 一个密闭容器,中间有一可自由滑动的隔板(厚度不计)将容器分成两部分,当左边充入12molCO,右边充入O2和H2的混合气体共60g时,隔板处于如图位置(保持温度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右边O2和H2分子数之比为2:3B.
19、左侧CO的体积为268.8LC. 向右边再充入18gH2可使隔板处于中间D. 右侧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是20【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图示,两边的体积比为4:1,则右边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则有 ,解得。【详解】A. 右边O2和H2分子数之比为1.8mol:1.2mol=3:2,故A错误;B. 左侧CO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268.8L,故B错误;C. 向右边再充入18gH2,则右边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左右两边物质的量相同,所以可使隔板处于中间,故C正确;D. 右侧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对氢气的相对密度是,故D错误;答案选C。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分离或提纯下列各组混合
20、物,把有关的试剂和操作的序号写在相应的括号内。a 蒸馏 b 加稀盐酸,蒸发 c 加适量水,过滤 d加热(或灼烧) e 萃取分液 f 分液 (1)氯化钠晶体中含有碳酸钠_(2)氧化钙中含有碳酸钙_(3)分离互溶液体:乙酸(沸点118) 乙醇(沸点78.5) _(4)分离植物油与水的混合物_(5)除去氧化铜中的碳粉_(6)从碘水中提取碘_【答案】 (1). b (2). d (3). a (4). f (5). d (6). e【解析】【详解】(1)氯化钠晶体中含有碳酸钠,先加稀盐酸除去碳酸钠,再蒸发得到氯化钠,选择b;(2)氧化钙中含有碳酸钙,利用碳酸钙高温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选择d;(
21、3)乙酸和乙醇的沸点不同,利用蒸馏法进行分离,选择a;(4)植物油与水是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利用分液法进行分离,选择f;(5)除去氧化铜中的碳粉,由于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利用加热法进行分离,选择d;(6)从碘水中提取碘,先加四氯化碳等萃取剂,再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选择e。18. (1)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甲烷(CH4)和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之比为_,原子总数之比为_,密度之比为_。(2)在标准状况下,4 g H2、11.2 L O2、1 mol H2O中,9.031023个HCl分子,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_(填序号,下同),含原子数最多的是_,质量最大的是_,体积最小的是_。(3)“人造
22、空气”(氧气与氦气的混合气体)可用于减轻某些病痛或供深水潜水员使用。在标准状况下,22.4L“人造空气”的质量是9.6g,其中氧气与氦气的体积比为_。 (4)常温下,欲配制密度为1.1 gcm3、浓度为6 molL1的稀盐酸,在体积为100 mL、密度为1.19 gcm3、浓度为12 molL1的浓盐酸中需加蒸馏水_mL【答案】 (1). 11 (2). 53 (3). 411 (4). (5). (6). (7). (8). 1:4 (9). 101 mL【解析】【详解】(1)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甲烷(CH4)和二氧化碳,根据V=nVm,则甲烷和二氧化碳物质的量相同,即物质的量之比为11;每
23、个甲烷含有5个原子,每个二氧化碳含有3个原子,则原子总数之比为53;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即密度比为1644=411;(2)4 g H2物质的量为,原子数为2mol2=4mol;11.2 L O2物质的量为,原子数为0.5mol2=1mol,质量为0.5mol32g/mol=16g;1 mol H2O中,原子数为1mol3=3mol,质量为1mol18g/mol=18g;9.031023个HCl分子物质的量为,原子数为1.5mol2=3mol,质量为1.5mol36.5g/mol=54.75g;,根据上面数据可知,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含原子数最多的是;质量最大的是;标准状况下水为液体,体积
24、小于其它任何气体,所以体积最小的是;(3) 22.4L“人造空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根据 ,解得,所以氧气与氦气的体积比为0.2mol:0.8mol=1:4; (4) 设需要加入水的体积为VmL,依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得:,解得V=101,所以需加蒸馏水101 mL 。19. 过滤在实验、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室测定某含硫酸钠和碳酸钠杂质的氯化钠样品中硫酸钠的含量,其实验步骤如下:将100 g样品溶于水得到溶液A。向A中加入稀盐酸酸化后,再加入沉淀剂B,使SO完全沉淀下来。进行如图所示操作,得到固体C,洗涤,干燥。称量得固体C的质量为
25、23.3g。(1)沉淀剂B为_(填化学式)。(2)向A中加入稀盐酸酸化的目的是_。(3)如何洗涤固体C:_。如何检验沉淀已经洗涤干净:_。如果得到固体C后直接干燥、称量,会使样品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4)该样品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答案】 (1). BaCl2(合理答案即可) (2). 除去溶液中的CO (3). 沿玻璃棒向过滤器中注入少量蒸馏水,使水刚好浸没沉淀,让水自然流下,重复23次 (4). 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如不产生白色沉淀,则沉淀已经洗涤干净 (5). 偏大 (6). 14.2%【解析】【分析】测定某含硫酸钠和碳酸钠杂质
26、的氯化钠样品中硫酸钠的含量,固体溶于水后,用盐酸除去碳酸钠,再加BaCl2,得到BaSO4沉淀,通过BaSO4沉淀的质量计算硫酸钠质量,得到硫酸钠的质量分数。【详解】(1) 要生成BaSO4沉淀,则沉淀剂B为BaCl2;(2) 碳酸钠也能与BaCl2反应生成沉淀,所以向A中加入稀盐酸酸化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CO;(3)沉淀为BaSO4沉淀,洗涤的方法为:沿玻璃棒向过滤器中注入少量蒸馏水,使水刚好浸没沉淀,让水自然流下,重复23次;BaSO4沉淀表面可能有Cl-,所以检验沉淀已经洗涤干净的方法为: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如不产生白色沉淀,则沉淀已经洗涤干净;如果得到固体C后直接
27、干燥、称量,由于沉淀表面有氯化钠等杂质,会使BaSO4沉淀的质量增大,计算后样品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偏大;(4)根据 可得,解得m(Na2SO4)=14.2g,则该样品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4.2%。20. 实验室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10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500 mL。(1)请补充完整实验的简要步骤:称量氢氧化钠固体_g;溶解;_;洗涤并转移;_;摇匀。(2)本实验用到的基本仪器已有天平(带砝码)、镊子、量筒和玻璃棒、药匙,还缺少的仪器是_、_、_。(3)实验操作中用_盛装氢氧化钠固体(4)下图是该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意图:请写出该图中的两处错误: _;_。(5)在配制过程中,其他操作都是正确
28、的,下列操作会引起浓度偏高的是_(填字母)。A 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液体洒到容量瓶外面B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C 未冷却到室温就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并定容D 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E.称量氢氧化钠时使用的砝码生锈【答案】 (1). 20.0 (2). 冷却并移液 (3). 定容 (4). 500 mL容量瓶 (5). 胶头滴管 (6). 烧杯 (7). 烧杯 (8). 没有用玻璃棒引流 (9). 应选用500 mL的容量瓶 (10). BCE【解析】【详解】(1)请补充完整实验的简要步骤:称量氢氧化钠固体质量为10 molL1 0.5L 40g/mol=2
29、0.0g;溶解;冷却并移液;洗涤并转移;定容;摇匀;(2)本实验用到的基本仪器已有天平(带砝码)、镊子、量筒和玻璃棒、药匙,还缺少的仪器是50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烧杯;(3)氢氧化钠具有易潮解和强腐蚀性,所以实验操作中称量时用烧杯盛装氢氧化钠固体;(4)根据图示转移溶液时需要用玻璃棒进行引流,本实验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500 mL,图上为1000ml,所以两处错误为:没有用玻璃棒引流;应选用500 mL的容量瓶;(5) A.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液体洒到容量瓶外面,导致溶质减少,浓度偏低,A不符合题意;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高,B符合题意;C.未冷却到室温就将溶
30、液转移到容量瓶并定容,温度高时体积膨胀,定容冷却后体积减小,导致浓度偏高,C符合题意;D.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偏低,D不符合题意;E.称量氢氧化钠时使用的砝码生锈,导致称量时溶质增多,浓度偏高,E符合题意;所以浓度偏高的是BCE。【点睛】误差分析根据,根据题意得到溶质的物质的量或溶液体积的变化来判断浓度的变化。21. (1)在0.2 L NaCl、MgCl2的混合溶液中,部分离子浓度大小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该混合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为_ mol,MgCl2的物质的量为_ mol将该混合溶液加水稀释至体积为1 L,稀释后
31、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 molL1。(2)向某1L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密度为1.2g/mL),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a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填化学式)。bd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根据图中数据可计算出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_。【答案】 (1). 0.2 (2). 0.3 (3). 0.8 (4). H2SO4 、CuSO4、Na2SO4 (5). CuSO4 +2 NaOH=Na2SO4 + Cu(OH)2 (6). 5mol/L【解析】【详解】(1)根据图示,c(Na)=1.0mol/L,c(Cl-)=4.0mol/L,
32、根据电荷守恒关系:c(Na)+2c(Mg2+)=c(Cl-),1.0mol/L +2c(Mg2+)=4.0mol/L,解得c(Mg2+)=1.5mol/L,则c(MgCl2)= 1.5mol/L;n(Na)= 1.0mol/L0.2 L=0.2mol; n(MgCl2)= 1.5mol/L0.2 L=0.3mol;n(Cl-)=4.0mol/L0.2 L=0.8mol,加水稀释至体积为1L,c(Cl-)=0.8molL1;(2)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硫酸与氢氧化钠先反应生成Na2SO4,硫酸完全反应后,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a点时,硫酸与氢氧化钠未完
33、全反应,则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H2SO4、CuSO4、Na2SO4;bd段生成沉淀,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uSO4 +2 NaOH=Na2SO4 + Cu(OH)2;根据图中数据可得,Cu(OH)2质量为24.5g,根据可得:,解得m(NaOH)=20g,则240g-120g=120g氢氧化钠溶液中n(NaOH)=0.5mol,120g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100mL,所以c(NaOH)=5mol/L。22. 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定某氨基酸(CxHyOzNp)的分子组成,取w g该氨基酸放在纯氧中充分燃烧,生成CO2、H2O和N2。现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铁架台、铁夹、酒精灯等未画出),请回答有关
34、问题:(1)该装置的合理连接顺序是_(填序号)。(2)实验中止水夹a是关闭,b是开启的。但实验开始时,首先要打开夹a,关闭夹b,通一段时间的纯氧,这样做的目的是_。(3)以上装置中需要加热的有_(填装置代号)。操作时应先点燃_处的酒精灯。(4)实验中测得N2的体积为Vm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为确定此氨基酸的分子式,还需要得到的数据有_(填字母)。A 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 B 生成水的质量C 通入氧气的体积 D 该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答案】 (1). AEBDC (2). 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净 (3). A和D (4). D (5). AB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用燃烧法测定某种氨基
35、酸(CxHyOzNp)的分子组成,用纯氧气将CxHyOzNp氧化成二氧化碳、水和氮气,用浓硫酸吸收水,用烧碱吸收二氧化碳,用铜网吸收未反应的氧气,用排水量气法测得氮气的体积,为了准确测得各成分的质量,实验开始先用氧气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同时应按先吸收水,再吸收二氧化碳,再除氧气,最后测氮气的体积,根据元素守恒可计算出CxHyOzNp的组成,以此解答该题。【详解】(1) 根据分析,先用A纯氧气将CxHyOzNp氧化,同时用E应吸收水,再用B吸收二氧化碳,再用D除氧气,最后用C测氮气的体积,所以该装置的合理连接顺序是AEBDC;(2)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氮气等会产生干扰,实验开始时,首先要打开夹a,关闭夹b,通一段时间的纯氧,可以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净,避免它对实验造成干扰,之后,则需关闭止水夹a,打开b,所以目的是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净;(3) 氨基酸和氧气反应,以及铜网和氧气的反应都需要加热,因此需要加热的装置有AD;操作时应先点燃D处的酒精灯,吸收未反应的氧气,保证最终收集的气体为N2; (4)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为了确定此氨基酸的分子式,除了准确测量N2的体积外,还需得到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生成水的质量,故合理选项是A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