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文字传达生活的生动姜鸿老师 2016.05.10在这个芬芳的五月的美好的夜晚,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学习机会,很高兴在此和老师们谈谈文字,谈谈写作。感谢语文周报QQ群提供的平台,感谢郭老师的信任,感谢梁编辑的推荐,使我有机会在这里和老师们交流一下我的一点儿写作心得,粗陋之处还请海涵。我交流的题目是用文字传达生活的生动,谈谈学习描写的问题。一、由一个故事开篇。讲一个故事,一个真实的故事。蔷薇盛开的五月来临了,高考在即,女教师在巡视教室的时候,悄声对一个女生说:“雪儿呀,你身上怎么这么烫!”被叫做“雪儿”的女生,是一个微胖的女孩,由于天气的原因,她心中正感到燥热,听了老师的话,心中暗自诧异:“老师怎
2、么会知道我身上正发热呢!”这个故事由女孩的母亲淡淡地讲出,母亲是充满了感动的,而作为听者的我心中也是一阵颤动:这位女教师,是用自己的心在感应着自己的学生,是用自己的爱和真诚在触摸着自己的工作。这是一个头上笼罩着各种荣誉光环的成功的老师,她成功的秘诀就是她的爱与真诚。大爱之下,天地至诚,这是一个无边无垠的广袤世界,任由我们驰骋,任由我们徜徉。怀揣着这样的大爱,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做好呢?为人、为文都如此。二、心中充满热爱,随处皆是作文素材。1、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以一颗清净谦虚的心去对待天地万物和人生,万事万物皆有情,人间万千皆可入于心而流淌于笔端。花草树木,四
3、季风物,皆以它们从容的风范和美丽的容颜给我们以人生的启示。在起伏流转的四季中,素淡秀丽的杏花,红艳娇娆的桃花,粉红清雅的樱花,喜庆吉祥的蔷薇,迎霜傲雪的菊花,凌寒卧冰的梅花从春天盛开到秋天,从秋天盛开到冬天,一年四季的每一个日子,哪一天没有怒放,哪一天没有凋零呢?繁花不惊,荣凋从容,都是生活的博大与深沉之处,都是引发思想的契机和酵母,当你以一颗包容热爱之心去涵纳孕育时,对生活的深情和诚挚就会如汩汩的清泉涓涓而来“一切景语皆情语”,发乎心,止乎笔端,那是情,那是爱,是散文的神,是文章的精髓所在。其实也就是对自然的关注,对生命的敬重,对生活的热爱。这是真性情的自然流露,而非矫揉造作的故意为文。2、
4、还有一个故事,也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小孩子,三岁,上幼儿园小班,是一个虎头虎脑的壮实的孩子。孩子的父母都是中学教师,双休日的时候,妈妈送他去兴趣班学习,生性好静的爸爸就拿起钓鱼竿去钓鱼。山清水秀的岸边,一坐就是半天。工作了一周了,在山光水色中让身心得到放松,这是主要的,钓鱼还在其次。也会钓上一些寸把长的小鱼,爸爸就将它们放到水桶里带回家,向妻儿炫耀一下战功,表示自己没有虚度光阴。妈妈是一个善良的女人,看着那些小鱼欢快地在水里游,不忍心将它们烹饪了,就领着孩子去城东的河里放生。妈妈将孩子带到河边,孩子就拢起双手将小鱼捧到水里,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庄严而神圣的时刻,稚嫩的小脸严肃而庄重。到河边
5、放生,已成为母子俩每周必做的事情。孩子很喜欢做这件事情,小小的心灵已察觉到这件事是有意义的,充满了乐趣。眨眼,孩子四周岁的生日到了,妈妈照例给孩子买回了一个精致的小蛋糕,爸爸和妈妈准备像以往一样,给孩子过一个简单而隆重的生日。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将彩色的小蜡烛插上蛋糕,妈妈微笑着对孩子说:“许个愿吧,儿子。”孩子对着闪闪跳动的烛光闭上眼睛,郑重其事地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睁开眼睛说:“许好了。”于是孩子吹熄蜡烛,爸爸妈妈为他唱起了生日歌,一家三口度过了这愉快的一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妈妈忍不住俯在儿子的耳边,小声问他:“儿子,今天许了一个什么愿?”孩子一脸神秘地悄声告诉她:“让所有的鱼儿都在水里。”
6、听了儿子的话,妈妈震惊了,继而又感到了幸福:儿子的心是多么的纯洁而善良啊!面对如此的童真,我们大人应该怎么做呢?妈妈陷入了深思。妈妈将儿子的话告诉了爸爸,爸爸从此不再钓鱼。就让那些鱼儿欢快地在水里畅游吧,让儿子美好的心愿得以实现。“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我们的祖先早已给我们留下了这样的治家格言,而今由小孩子重新教给我们,看来,生活之中处处有学问,只要有心,哪怕小孩子也可以带给我们教益。在一日日看似庸常的平淡和亲情中,也有使人顿悟的澄澈。放下贪执之心、停下追逐物欲名利的脚步,静下心来,怀揣着爱和真诚,好好观察生活,好好品味生活,到处都是感动我们的美好和生活的箴言,到处都是作文
7、的素材。3、读书,是获取作文素材的又一途径。书中所读所感皆可成文。作为语文教师,所教授的教材和阅读与写作练习材料,皆可成文。只要有心,写作素材可信手拈来。我的文章谦退成就的温暖人生发表于思维与智慧6月上,这一篇文章,就是我在教授一篇文言文的时候,有所感受,遂查阅了相关资料写成的,是关于古人阴丽华的。三、把爱传递给学生,带领学生学会热爱。知识不仅存在于书本,更存在于自然与生活,教师要把自己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传达给学生,一个人精神的明亮和内心的愉悦,周围的人是能感觉到的,这种精神的感染力会渗透在人的一言一行中,给人无声的启发。除了言传身教的默默渗透,教师还要在教学中刻意引导学生发现自然和生活的美
8、,从而去热爱自然和生活,从中发现做人、作文的道理。有意识地设计一些作文题目,慢慢引导这些涉世未深的孩子品尝自然和生活的味道,发现自然和生活的美。我着意设计了这样过一些作文题目关于自然方面的作文训练:自然的语言1、 一朵花开的启示2、 草的诉说3、 落叶的大4、 雪的静默5、 风的歌声6、 土地的深情7、 阳光的脚步8、 雨的旋律9、 雾的面纱10、 绿叶的思想11、 四季风情通过这些作文训练,引导学生观察自然,品味自然,发现自然的美,接受美的熏陶,并从中体悟生活的箴言。关于生活方面的作文训练:生活的箴言1、 一个生动的眼神2、 难忘的瞬间3、 痛苦的时刻4、 幸福的感觉5、 一缕白发6、 眼泪
9、的滋味7、 微笑8、 皱纹如花9、 长满老茧的大手10、 分别11、 相聚的温暖12、 一句话的分量通过这些作文训练,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生活,体味生活,思考人生,领悟生活的道理。学生认真练习这些题目,根据时间情况,可以有目的地进行选择。教师通过批阅修改作文,整理资料,组织讲评,将每一次作文训练都组织成系统的专题讲座。“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师要做好扎实细致而又艰苦的“领进门”的工作。我们要满怀热爱之情,去观察自然和生活,从自然和生活中获得美的享受和生命的哲理,再将其表现于笔端,成就文学的华章。不同的作者对于自然和生活的描写也不尽相同,这就形成千姿百态、各有特色的文章,而不是千篇一律,面目
10、雷同。我们在观察、思考自然和生活的时候,要遵从自我生命的需求和情感,使自然和生活成为“我”心目中的自然和生活,这样“我”笔下的自然才会带着“我”的特点,成为独特的风景和感受。四、 找到一个恰当的切入口,为自己情感与思想的表达寻找合适的载体。描写要具体,具体的描写才容易抓住人心,才容易写生动。要做到具体描写,要善于化虚为实,化大为小。以著名作家丁立梅的我想养一座山为例:我想养一座山 丁立梅 去南京参加一个会,有幸入住山中。山的名头很响,叫紫金山,又名钟山。它三峰相连,绵延三十余公里,形似巨龙腾飞,因而自古就有“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之称。会议结束得早,我有大把时间,可以把山看个究竟。为此,我特地跑
11、去宾馆前台买一双布鞋,换掉脚上的高跟鞋。 我向着紫金山的纵深处去,也无目的地,也不担心迷路。我只管跟着一枚绿走。跟着一朵花走。跟着一只虫子走。跟着大山的气息走,那种清新、幽静又迷人的。春末夏初,满山的绿,深深浅浅,搭配合宜。你仿佛看到,哪里有只手,正擎着一支巨大的狼毫,蘸着颜料在画,一笔下去,是浅绿加翠绿。再一笔下去,是葱绿加豆绿。间或再来一笔青绿和碧绿。人走进山里去,人立即被众绿们淹没。哎呀,你一声惊叫尚未出口,你的心已被绿沦陷。这个时候,你愿意俯身就俯身,愿意张嘴就张嘴,愿意深嗅就深嗅。眼里嘴里鼻子里,无一处不是青嫩甜蜜的。浊气尽去,身体轻盈,自我感觉就倍儿奇异起来,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朵花,
12、一棵草,一只小粉蝶,一枚背面好似敷着珍珠粉的绿叶子。倒伏的已枯朽的树木,居然也披上了绿衣裳。我看到它的枝头有新芽爆出,亦有小草们在它身上,兀自茂密成片。我想起曾在某个古镇看到的一奇观,一棵遭雷劈火烧的银杏树,经年之后,在它枯死之处,竟又长出一棵蓊郁的银杏来。生命的奇迹处处皆有。有时候,你以为你已走到山穷水尽了,其实不然,奇迹就等在下一秒。我弯腰跟一些小野花打招呼。半坡上,它们在杂草丛中蹦蹦跳跳,浅白的一朵朵,像萝卜花,又形似七里香。真是惭愧,我叫不出它们的名。那也没关系的,我就叫它们山花吧。 有虫子劈面撞我一下,跑到我的眼睛里。是山风调皮了,还是虫子自个儿调皮了?我轻轻拂去那只小虫子,我不生气
13、。这是它们的家和乐园,我才是个入侵者。 鸟的叫声,跟细碎的阳光似的,在树叶间跳跃,晶亮得很。小溪边,迎春花还残留着些许的黄,青枝绿叶之上,那些黄,像闪烁的眼睛。更像心,不肯轻易撤离这春天。一座木桥,很轻巧地搭在小溪上。桥的这边是流水,桥的那边也是流水。水边迎春花们手臂相缠。一只黑色镶紫边的蝴蝶,翩然飞来,它停歇在木桥的栏杆上,它不走了。它伏在栏杆上,认真地嗅和吮吸。我看着它,“扑哧”笑了。想这蝴蝶真是傻,这硬邦邦的木头,有什么好吮吸的!可我看着看着,就有了冲动,我想学它的样子,把脸也凑到栏杆上去闻一闻,深深的。山里的哪根木头上,不浸染着花草的香气,还有水的清冽甜美?蝴蝶才不傻呢,它知道哪里的味
14、道最地道最纯真。早蛙的叫声,在一丛青青的菖蒲下面。也就那么断续的一两声,像试嗓子似的。满山的绿,因这活泼的一两声,轻轻地抖了抖。天空倾下半个身子来倾听。没有谁知道,天空已偷偷用这大山的绿,洗了一把脸,望上去,又洁净又碧青。一老人从山上下来,稳步如飞。想来他常年在这山上走着,脚上的功夫了得。他走过我身边,笑笑地看我一眼,矍铄的眼神,跟粒蚕豆花似的。尔后,远走,身影很快没到一堆绿后头,清风拂波一般。日头还早,我倚着山,坐下来,幸福地发呆。突然的,我想养一座山,一座小小的山。有树木环绕。有溪水奔流。花草满山随意溜达,它们喜欢哪儿,就在哪儿扎根。还有数不清的虫子,自由出没,互相串门儿玩。有蝴蝶翩翩然。
15、当然,不能离了鸟叫和蛙鸣。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可以养上这样的一座山吧,适时地避开车马喧闹世事纷争,还自己些许清宁明澈。以上是文章的全文“一座山”是巍峨的,可在丁立梅的笔下,是一朵花,一棵草,一只蝴蝶,一只虫子,一座桥,一个老人,一两声蛙鸣,细碎的鸟叫声。作家要表达的是干净清澈而安宁的内心世界,这一个虚化的内心世界被作者实化为一座山,而这一座高大的山又被作者细化为山中的花草虫鸟的世界。化虚为实,化大为小,给自己的笔找一个切入点,降低写作的难度。五、 入景生情 因情化景人的精神活动总是要有所附丽的,或者对于一件事情有看法,或者对于一个人有品鉴,或者对于一处风景有感触,或者对于一种物品有感悟,或者就
16、对于一句话哪怕是一朵花有思索。而抛却身外所有的琐屑繁杂,抛却红尘种种嘈杂冗烦,静静地面对一朵美丽的鲜花,感受她的芬芳,分享她的绽放,思考它的前世今生,这是一种多么纯净的心理活动,是一种多么高雅的精神享受,是一种多么难得的人生境界。现代散文名篇荷塘月色就给我们展示了这样一种入景生情、因情化景物我交相辉映的安静优雅的境界。作者笔下的这一池月下荷塘是在夜的背景之中的,一如作者的内心当时是在时代的风云中沉入暗夜中的苦闷和彷徨的。1、入景而生情。当“我”面对着这一池荷花的时候,“我”不由得被这一池荷花的美所吸引,“我”的“颇不宁静”的心亦渐渐沉入这一池荷花中了。“田田”的叶子,“袅娜”的花,入于眼动于心
17、,这时候的叶子和荷花别有风姿。特别是那缕缕花香,微微的而又是沁入心脾的,“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花香随风起伏,时断时续,似有若无,虚无缥缈,这是何等静谧的时刻,何等微细的感触。“我”的心渐渐安静下来了。环境的安恬静谧,其实是一颗心的宁静。唯有一颗宁静的心才看得到这样的叶子与花,才闻得到这样美妙的花香。此时无他,唯一池荷花。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朵花里有生的禅机。一丝淡淡的喜悦慢慢在心中产生。这一池洗尽铅华的荷花恰恰又是月光下的荷花。流水泻银,月华如水,这样的月光笼罩中的荷塘,在这样一位善感的文人的心中,分明就是一个梦境,一方世外桃源,“我”且迷醉于这
18、一池花香,一池月光。“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陷入梦境的不只是叶子和花,还有深深陶醉的“我”。“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彼时的荷塘,是有光有声有色的丰富而灵动的世界,它包容了“我”所有的情思,整个儿的心灵。彼时的“我”眼中心中唯有这个荷塘,它就是“我”的整个宇宙。2、因情化景此时此刻,这月下荷塘其实是作者心中的荷塘,这荷塘已经脱离喧嚣红尘而笼罩上作者浓郁的主观情思。荷塘月色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一颗心灵的徘徊与苦闷、挣扎与彷徨和欲求轻松自由而不得的无奈。我们似乎听到了那颗心的疲惫的喘息声
19、,感受到了它滴血的苦痛。而这一切是作者借助对一池月下荷塘的充满诗情画意的描绘完成的。不由得由衷赞叹作者对于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的纯熟运用。入景生情 因情化景,物我交融,他把自己的泪与痛都融化于这月光下的荷塘了。六、绘形绘色绘声一篇好的散文,总是兼有诗的韵律和画的具象的特质的,中国现代作家郁达夫的名篇故都的秋即是这样的美文佳作。作者笔下的秋有色有形有声,是生动的秋,带着秋的特质和鲜活。(一)秋天是有色有形的,是可视可感的。早晨啜着浓茶,看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心情也便如那天色一般高远和晴朗。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静静地面对着蓝色的喇叭花,便也是静静地面对了自己美好的心。那牵牛
20、花底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更是秋的鬓边极好的点缀,渲染了极浓的秋意。凋落是秋天不可避免的告别,使秋别有了一番寂寞和悲凉的意味,更有着一番难以言说的唯美和悲剧的色彩。面对着散落一地的落蕊,“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与其说作者是用身体在感觉落蕊,毋宁说作者是在用心在感知,那样“极微细极柔软”的落蕊,也只有一颗极柔软极敏感的心才能感知吧?有欣喜,也有落寞。作者认为这是秋的“深沉”之处,其中包含着深深的人生的感触而高远的蓝天、盛开的喇叭花、衰落的秋草、满地的落蕊又何尝不是能代表秋天的典型物象呢?就连那扫街的在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都触
21、动了作者那颗恋秋的心,让作者感受到“细腻”“清闲”和“落寞”。在满是秋意的心中,天涯何处不秋风?看来,古人“一叶落而天下知秋”的情怀与郁达夫此时的心境是相通的。而高远的蓝天、盛开的喇叭花、衰落的秋草、满地的落蕊又何尝不是能代表秋天的典型物象呢?就连那扫街的在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都触动了作者那颗恋秋的心,让作者感受到“细腻”“清闲”和“落寞”。在满是秋意的心中,天涯何处不秋风?看来,古人“一叶落而天下知秋”的情怀与郁达夫此时的心境是相通的。(二)秋天是有着自己独特的声音的。清晨那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是秋天偶尔跳动的音符,带着明朗的色彩。那“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树是蝉的伴
22、侣,有树的地方即有蝉声。这“秋蝉的嘶叫”似乎是秋的背景音乐,这生命的鸣唱中有着深深的落寞,带着告别和死亡的意味,让人感觉到一种忧伤。还有秋雨。“息列索罗”的秋雨下起来,洗去了夏天的狂热和躁动,人们的心便也沉静下来,蕴蓄着岁月的沉淀。“唉,天可真凉了”“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啦!”人们说话的语调都缓慢悠长起来,平平仄仄的,像诵诗,又像吟唱。这是秋天独特的韵律,秋天的清肃和凉意落进了人们的心里,渗透进生命里,那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秋天的意味,安静而又落寞。这些自然与生活中极其平常的事物与景象在作者的笔下都获得了灵性与生命,带着北平独有的特点,又带着秋天共有的气息,它们表达出作者细腻而独特的感受、忧
23、郁而优美的情怀。作者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对故都之秋的向往、眷恋之情,并流露出忧郁、孤独的意绪。“一切景语皆情语”,此篇在写景状物方面很成功,是作者对北平的秋天的深挚的眷恋之情使然。作者是在用自己的心灵触摸秋从而吟唱秋的。作者融情于景,将自己的主观感情灌注于客观外物,赋予它们性情与灵性,绘形绘声绘色,从而为我们描摹了一幅富有立体感和音响效果的“北平秋景图”。这由主观感受和客观描绘相统一而构筑的色彩美、画面美和音乐美,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独特个性和美学价值。故都的秋创作于1934年。“故都的秋”这个写作对象本身就为文章提供了一种深沉厚重的文化底蕴与时代精神。社会风云和个
24、人遭际在作者心里投下阴影,以致对故都清秋的品味不免也夹杂着苦涩的意味。对于一个善感而多思的作家来讲,自然、人生与社会的种种美丑、悲喜与善恶都会沉淀于作者灵魂深处,成就文学的华章七、综合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力求使描写生动形象。生动形象是描写要达到的艺术效果,生动形象的描写可表现自然的美丽和生活的美好。要做到这一点,可综合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比如摹声摹状,动静结合、以静衬动,对比,点面结合等。而各种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也是使描写生动形象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手法。我们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拟人、排比等,在描写中要善于利用它们。以比喻、拟人为例1、比喻。用比喻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25、以此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还可使语言生动形象、文采斐然,富有感染力。丁立梅在我想养一座山中的比喻运用很多,也很成功,使文章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小溪边,迎春花还残留着些许的黄,青枝绿叶之上,那些黄,像闪烁的眼睛。”把迎春花的“黄”比作了“闪烁的眼睛”,把迎春花的明艳和灵动传达得非常传神。“他走过我身边,笑笑地看我一眼,矍铄的眼神,跟粒蚕豆花似的。”把“眼神”比作“蚕豆花”,这个比喻很新颖,很独特,表现出老人朴实而又温和的特点。通感比喻的运用,更是增强了文字的张力,扩张了文字内涵的容量。“鸟的叫声,跟细碎的阳光似的,在树叶间跳跃,晶亮得很。”把“鸟”叫声的清脆欢悦写得很有
26、感染力。2、拟人。把物比拟为人来写,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使描写富有情趣,表达丰富的情感。鸟的叫声句是不是运用了通感?是的,通感比喻。“ 有虫子劈面撞我一下,跑到我的眼睛里。是山风调皮了,还是虫子自个儿调皮了?我轻轻拂去那只小虫子,我不生气。这是它们的家和乐园,我才是个入侵者。”在这里,作者把“小虫子”和“山风”拟人化,突出表现了“小虫子”和“山风”的调皮可爱,一下子把“小虫子”和“山风”写活了,使它们富有生命的动感和活力,表达了作者深深的喜爱之情。四、巧用动词,使描写生动形象。动词在文章中的表现力非同一般,恰当的动词的运用可使语言表达生动传神。“它们在杂草丛中蹦蹦跳跳,浅白的一朵朵,像萝卜花,
27、又形似七里香。”“蹦蹦跳跳”一词,化静为动,写出了野花散开在草丛中生机盎然的样子。“有虫子劈面撞我一下,跑到我的眼睛里。”动词“撞”将小虫子拟人化,写出了小虫子飞翔中的莽撞。“一座木桥,很轻巧地搭在小溪上。”一个“搭”字的运用,写出了木桥的灵巧。丁立梅老师的散文所用都是一些很平常的汉字,可是这些汉字组合起来,却是那么形象可感,富有感染力,我想,这是她的散文拥有广大读者的原因之一吧。丁老师是出身于教师的作家,至今还是江苏东台一中的老师,著作等身了,她是我们的骄傲。八、表达思想,深化内涵,升华主旨。思想,是我们珍视的另一种存在。当我们以饱满的感情投身于我们的文字和生活的时候,思想就是主宰我们情感的
28、灵魂。它使我们的生命在富有广度的同时也富有深度,使我们的生命在茫茫人海中具有别样的风采和气度。当我们从历史、社会、国家、民族、人类的视角出发,具有悲天悯人的广博胸怀,我们的思想就是有深度的,我们的文章也是有深度的。思想,同样也是一篇散文的灵魂。无病呻吟、庸俗琐碎的文章是人们不喜欢的。散文的突出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一篇散文所独有的思想就是散文的“神”,是散文的灵魂,是散文把各种素材串联起来的一根红丝线。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写过一篇散文母亲。这原本是一个常见的题材,但是莫言却赋予了这个常见题材深刻的思想,从而使其具有了高度和深度而震撼人心。在文章的开篇作者这样写道:“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
29、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紫红色的洗衣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作者以充满抒情的笔调叙写这生活中酸辛的一幕,沉重而又不乏美感。莫言说这一个画面成为作者文学道路的起点。作者在后文中又写到:“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忘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母亲这种面对生活困境的时候坚强乐观的精神成为作者文学的灵魂,成为作者“面临重大事件时做出判断的价值标准”。作者在最后这样写道:“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
30、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作者从一个平凡的农村劳动妇女写起,经由物质到精神的层层提升,使这篇作品的内涵上升到民族的高度,彰显了作品思想的深度和力量,使它在众多写母亲的文章中独树一帜,给人心灵的震撼和感动。我们在捕捉自然和生活中的素材进行描写的同时,要善于挖掘素材的深层内涵,把握其深刻的思想意义,从而在写作中达到升华主旨、引领思想的目的。来自于人生与生活,而又服务于人生与生活,这是文学的神圣使命,也是文学的意义所在。九、结语: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当我们怀揣一颗悲悯之心跳出一己的喜怒哀乐的狭小圈子,去关注天地人生的时候
31、,我们的胸怀气质就会上升到一个层次,我们的生命就会达到一种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从容优雅中体会这个世界的博大和慈悲。我们笔端流露的文字也就具有了某种性灵和生命,养成一种跳脱于生死之外的恢弘气度。这是作为热爱文学的我们企望达到的高度。文字,是一副翅膀,它能带领我们飞翔于心灵内外的无限神奇的世界。但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得到这副自由的翅膀。而散文,是这副翅膀上最漂亮的那根羽毛,它在一阵微风吹起的时候,就会带领我们飞翔于天空,去寻觅心灵的故乡,就像一颗流浪的蒲公英的种子,阳光下,微雨中,有天空和土地的地方,都是它的故乡。散文是写作的基础,许多作家都是从写散文起步的,散文这种文学体裁中包容着从事文学创作的诸多营养,把散文练习好了,拥有驾驭语言的过硬本领,这也对从事其他文体的写作非常有利。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儿粗浅感受。我个人觉得写作的功夫在技巧之外,多体察多思考多阅读多积累是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