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最后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04963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最后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最后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最后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最后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最后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最后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最后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最后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最后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最后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最后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最后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第卷(选择题)1.在先秦的地名来历中,因方国、部族对口有地名的沿袭而出现过“异地同名”的现象。如西周懿王曾一度都于犬丘(今甘肃天水境内),后来的卫国和宋国均有地名犬丘。秦先祖非子居地远在陇西,却也把其居住地命名为火丘。这些史实表明,探寻“异地同名”现象有助于了解A. 自然环境的演变B. 朝代更迭的状况C. 疆土扩展的情形D. 移民迁徙的过程【答案】D【解析】【详解】据“方国、部族对口有地名的沿袭”可知,根据“异地同名”能够探寻方国、部族的迁移和沿袭,故D项符合题意;地名的变化并不一定能够了解自然环境演变、朝代更迭和疆土的扩展,

2、排除ABC项。故选D。2.“引经决狱”开始于汉武帝时期一种审判方式,司法官引用春秋等儒家经典作为裁判案件的主要依据,这反映出“引经决狱”A. 保证了审判公正性B. 审判完全依据儒家经典C. 利于加强君主专制D. 是儒学官方化重要体现【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司法官引用春秋等儒家经典作为裁判案件的主要依据”并结合所学可知,“引经决狱”是儒学官方化重要体现。D正确;引用儒家经典作为裁判案件的依据不能保证审判公正,A排除;材料反映了儒家经典是主要依据,完全依据的说法过于绝对,B排除;引用儒家经典,与加强君主专制无关,C排除。故选D。3.唐朝时,唐高宗、武则天修氏族志:“使军功入五品者, 皆

3、入士流”。这改变A. 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B. 强化了门阀士族政治C. 引发了选官制度变革D. 确立了官僚政治体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使军功入五品者,皆入士流”可以看出,这些措施有利于扩大土族范围,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起到了削弱旧门阀士族地位的作用,故选A;唐朝时期“使军功入五品者,皆入士流”的规定削弱了旧门阀士族的地位,B错误;题干信息和选官制度无关,C错误;官僚政治体系确立于秦朝,D错误。4.明宣德二年(1427年)的会试首次实行南北卷制度。会试录取100人,其中南方60人,北方40人。后来,南北卷演变为南北中卷,录取比例为55、35和10%。这一做法A. 保证了科举制公

4、平公正选拔人才B. 有利于科举人才来源的相对平衡C. 推动了明代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D. 促进了全国范围内尚学风气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明代科举实行分地区录取的措施,主要是由于当时地区经济文化水平发展不平衡,这一做法有利于科举人才来源的相对平衡,故选B项;材料中的做法主要是为了保证人才人员相对平衡,并不是为了保证公平公正选拔人才,排除A;南宋时我国经济重心已经完成了南移,排除C;D项内容无从体现,不符合题意主旨,排除。故选B。5.1861年,清政府建立了总揽外交事务的总理衙门。当其时,君臣朝野之间往往视之为不祥之物,“士大夫顾清议者多耻预其选”。同时,当时对于这一机构的说法是“俟军务肃清

5、,外国事务较简,仍归军机处办理,以符旧制”。上述材料突出反映了A. 理衙门在当时被视为临时性机构B. 传统外交观念仍有极大的历史惯性C. 清政府重视政治体制的传承与完善D. 对外战争的失败导致士大夫普遍排外【答案】B【解析】【详解】总理衙门作为中国近代的外交机构,它的设立引发了社会舆论的非议,体现了传统的外交观念历史惯性的巨大,B正确;A片面解读材料,排除;题干主旨是时人对总理衙门这一新生机构的排斥,与政治体制传承无关,排斥C;D项中“普遍”表述过于绝对,排除。6.戊戌变法前后,无锡人裘廷梁创办了白话报,提出“论白话为维新之本”的主张。梁启超在宣传变法时,常常把俚语、韵语、外国语融为一体,不受

6、古来章法限制,常能动人心弦,这反映了当时A. 文学革命的兴起推动了文字的变革B. 白话文为变法赢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C. 改革古汉语是戊戌变法的重要措施D. 维新变法运动涉及到语言文化的嬗变【答案】D【解析】【详解】维新人士为宣传变法使用白话文,体现出了维新变法运动涉及到了语言文化变革,D正确;文学革命开始于新文化运动时期,排除A;维新变法运动期间,群众基础很薄弱,排除B;戊戌变法的主要措施集中在政治领域,未对古汉语进行改革,排除C。7.下表是某学生学习毛泽东思想的笔记提纲。这主要反映出这一时期毛泽东A. 解决了革命领导权、同盟军等问题B. 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C. 将新民主主义理论发展到新的

7、阶段D. 发展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提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开创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奠定中国特色民族制度的基础”等信息可知,该内容出自共同纲领,将新民主主义理论发展到新的阶段,为新中国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故C项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论解决了革命领导权、同盟军等问题,与材料不符,排除A。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排除B。D项是属于建国后的毛泽东思想,与材料不符,排除。8.1978年9月,邓小平在东北、天津等地发如表系列谈话,史称“北方谈话”,强调“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

8、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这一论述表明邓小平A. 主张政治上实行系统的拨乱反正B. 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理性反思C. 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D. 明确了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刻揭示,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的理性反思,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经济建设,无法体现出政治上实行系统的拨乱反正的主张;C选项错误,1987年

9、召开的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D选项错误,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9.柏拉图认为,闲暇乃是智慧的主要条件;因此智慧就不能求之于那些为了生活不得不从事劳动的人们,而只能求之于那些享有独立的生活资料的人们,或者是那些由国家来负担而不必为生活担忧的人们。这一观点A. 旨在论证奴隶制存在的合理性B. 蕴含着对于希腊民主制的思考C. 体现了人自我意识初步觉醒D. 强调出身对于人的决定性作用【答案】B【解析】【详解】柏拉图认为智慧不能求之于那些为了生活从事劳动的人,体现出其政治主张各司其职,城邦的生产者阶层不应该参与政治决策。因此这段

10、话蕴含着对于雅典民主政治的思考,B正确;在雅典,奴隶被排除“人”的范围,排除A;人的自我意识的初步觉醒是智者学派,排除C;柏拉图强调的是智慧的重要而并非出身,排除D。10.“为了正确地组织国民经济,为了根除银行投机决定:国家垄断银行事业;现有的一切私人股份银行和银行办事处同国家银行合并;国家银行接收被取消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充分保障小额存户的利益。”此法令颁布于A. 统一之后的德意志帝国B. 拿破仑统治时代的法国C. 十月革命胜利后的苏俄D. 罗斯福新政时期的美国【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信息可以看出,这是十月革命后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银行收归国有,企业收归国有,故C项正确。11.

11、罗斯福总统鼓励大家“有个因素要比货币更重要,比黄金更重要。这就是人民的信心你们大家一定要有信念,你们不要听信谣言和妄加猜测而惊慌失措。我们要团结起来消除恐惧”。罗斯福这做法A. 拉近了与美国社会各阶层的距离B. 消除了人们的恐慌情绪C. 有利于凝聚民心走出困境D. 保证了新政各项措施顺利实施【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有个因素要比货币更重要,比黄金更重要。这就是人民的信心”并结合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可知,罗斯福此举凝聚了民心,有助于应对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C正确;罗斯福的谈话主要是凝聚人心,并非是为了拉近与各阶层的距离,A排除;经济危机尚未解决,人们的恐慌不会消除,B排除;材料中罗斯福的做

12、法有利于凝聚人心,但并不一定能保证新政的顺利推行,D排除。故选C。12.1975年英国就是否保留欧共体成员国资格进行全民公投,结果2/3以上的选民投了肯定票,而这种公民投票的做法在英国历史上是破天荒的,它为英国的代议制民主增添了直接民主的内容,也为未来英国举行公民投票开创了一个先例。英国用公民投票的做法A. 开启了历史上直接民主的先河B. 大大降低了英国议会的地位C. 直接推动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D. 对其国内政治产生深远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为英国的代议制民主增添了直接民主的内容,也为未来英国举行公民投票开创了一个先例”来看,这种投票方式对英国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D正确;在

13、英国之前,古代雅典已经实行了直接民主的政治,A排除;英国议会主要是掌管立法权,公民投票不涉及对议会立法作用的冲击,B排除;公民投票结果中大多数肯定了英国脱离欧共体,阻碍了欧共体的一体化,C排除。故选D。第卷(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英国1825年修筑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后,美国联邦政府就给予了充分重视,在1824年到1838年间联邦政府就出黃并派遣技术人员勘探铁线路,美国一方面从英国购买机车,一方面加紧国产火车头的研制工作由于运河在地理上有较大的局限性,只能连接已有的河流形成水路交通网,在河流稀少的地区就不能够发挥作用,而铁路长年可用,是不受地理条件限制的晨强大的交通设施,

14、铁路建设如雨后舂笋迅達发展。到19世纪40年代,美国的铁路总长度已经在世界上排名第二,达到2818英里。19世纪美国交通运輸革命研究以铁路建设为中心材料二 摘编自杨勇刚中国近代铁路史材料三 改革开放40年,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中国铁路是这种沧桑巨变的缩影10年,中国铁路由小到大、由弱变强,从内燃机车到电力机车,再到高铁动车,中国铁路变迁史就是一部世界铁路革命史。铁路运营里程大幅延伸,时速大幅提高。40年前,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只有5。17万公里平均时速不到40公里。截至2017年底,铁路营业里程达12。7万公里,较1978年增长145。6%。其中,高铁2。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66。

15、3%,居世界第一位。40年中国铁路变得越来越强大(1)根据材料一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世纪美国铁路建设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中国铁路建设发展的意义。【答案】(1)美国政府重视铁路建设和科技研发;运河运输的局限性;铁路运输摆脱了时间和地理的限制;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民主共和制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影响(2)起步时间晚、数量少、发展缓慢;铁路发展区域分布不平衡;铁路多为列强修筑并被他们直接或间接控制,呈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点;从引进技术到自主设计建设;推动了新兴社会力量壮大和近代化发展。(3)加强了各地之间的

16、联系,建成了四通八达的铁路网,开启交通强国的新篇章;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有利于国防安全和祖国统一;让人民的出行更加便捷和舒适;适应了改革开放的要求;加快推进“一带一路”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中“英国1825年修筑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该时期铁路的发展受工业革命的影响,是基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民主共和制的确立;据“美国联邦政府给予研制工作”可知美国政府重视铁路建设和科研开发;据“运河局限性”可知运河运输存在局限;据“铁路长年可用,是不受地理条件限制的交通设施”可知铁路运输摆脱了时间和地理的限制。(2)由表格第一、二列可得出中国铁路起步时间晚、数量

17、少、发展缓慢;铁路多为列强修筑并被他们直接或间接控制,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点;由表格第三列可得出铁路发展区域分布不平衡;由表格第四列可得出中国铁路发展从引进技术到自主设计建设;推动了近代化发展和新兴社会力量的壮大。(3)从铁路发展对中国交通、国民经济、国防力量、人们的日常生活、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回答可以得出,各地联系加强,促进了经济发展,方便了人民生活等。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材料提供了一些科学家的案例,蕴含了科学探索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世界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简要写出启示。史论结合,之成理,不得照抄材料。)【答案】【示例】人类不

18、懈探索的精神。科学家在探索中体现的精神品质。科学探索的艰难性。科学发展与技术进步的互动关系。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国界。科学探索与时代发展(社会发展)的关系。【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标准答案。解答本题首先应该根据题意内容总结论点,再联系相关史实展开论述。根据表格内容可知,从布鲁诺到法拉第再到钱学森,一代代的科学家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体现了人类不懈探索的精神,挑选表格中的若干科学家,结合他们的相关事迹和成就展开论述即可。从其他角度展开论述,言之有理也可。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政变以后,下诏废各省学校,然民间私立者,尚纷纷可见,亦由民智已开,不可遏制。

19、”梁启超将教育制度改革提到变法的根本高度,也不能不说是维新派的远见卓识。早期革命派通过集合演讲、文字宣传等“社会教育”的形式向属于“下等社会”和“中等社会”的广大人民宣传其革命思想。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教育部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民国教育部官职令等一系列教育法令对清末旧教育进行改革,并从7月开始重新规划学校系统。教育总长蔡元培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中指出:清末的教育宗旨中,“忠君”与共和不符,“尊孔”与信仰自由相违,应予以废除,代之以“培养公民道德”为中心的资产阶级教育宗旨。9月2日,教育部正式公布新的教育宗旨:“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

20、完成其道德。”至此,近代资产阶级教育体系初步确立。摘编自李韧青中国近代文化变迁与教育变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民初教育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民初教育改革的意义。【答案】(1)背景:民族危机加重,应对危机的需要;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希望革新体制;中外交流频繁,民主自由思想传播。(2)意义:对教育性质进行重新定位,力图建立国民教育;有利于近代资产阶级教育体系的确立;有利于学校教育的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否定了清末“忠君”“尊孔”的封建教育宗旨,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梁启超将教育制度改革提到变法的根本高度早期

21、革命派宣传其革命思想代之以“培养公民道德”为中心的资产阶级教育宗旨”结合所学从清末民族危机影响、资产阶级需要及西方思想传播角度进行概括阐述。(2)根据材料“集合演讲、文字宣传等“社会教育”的形式“忠君”与共和不符,“尊孔”与信仰自由相违,应予以废除“培养公民道德”近代资产阶级教育体系初步确立。”结合所学从教育性质转变、教育体系、人才培养、教育近代化等角度进行分析阐述即可。16.材料 1989年7月,在华沙条约组织首脑会议上,戈尔巴乔夫提出要用“新思维”来改革华约,使华约从“军事政治组织转变为政治军事组织”。承认“各国有权独立地制定自己的政治路线,不受任何外来干步”。以此为契机,捷克、匈牙利、波

22、兰等国要求苏联从本国撤走驻军。经过谈判,苏联与上述国家达成了分阶段撤军协议,随着德国走向统一,驻德苏军的撤离也明确了时间表。这样原本苏联控制东欧军事工具的华约,其实际功能已严重丧失。1991年4月1日,华约组织宣布解散其军事机构。7月1日,华约6个成员国领导人在布拉格签署议定书,宣布华沙条约组织至此正式解体。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沙条约组织解体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沙条约组织解体的影响。【答案】(1)原因:戈尔巴乔夫提出新思维概念;东欧国家发生了剧变;苏联内忧外患;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2)影响:使东欧国家摆脱了苏联的长期控制;导致苏

23、联国际影响力下降;结束了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有利于欧洲一体化的发展,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和发展。【解析】【详解】(1)根据“戈尔巴乔夫提出要用新思维来改革华约”得出戈尔巴乔夫提出新思维概念;根据“以此为契机,捷克、匈牙利、波兰等国要求苏联从本国撤走驻军”得出东欧国家发生了剧变;根据所学,还可从苏联内忧外患、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分析总结。(2)根据“捷克、匈牙利、波兰等国要求苏联从本国撤走驻军”得出使东欧国家摆脱了苏联的长期控制;根据“原本苏联控制东欧军事工具的华约,其实际功能已严重丧失”得出导致苏联国际影响力下降;根据“华约组织宣布解散其军事机构”得出结束了两大军事集

24、团对峙的局面;根据所学,还可从有利于欧洲一体化的发展,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和发展等角度分子总结。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瞿鸿禨湖南善化(今长沙)人。字子玖,号止庵,1871年(同治十年)进士,授编修。先后出任福建、广西乡试考官及河南、浙江、四川、江苏四省学政。20余年的精忠为国,其清正廉洁的官风终于被天下所称颂。中日甲午战争时,上四路进兵之策,未被采纳。瞿鸿禨对改革始终持支持态度,在戊戌变法和晚清新政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他认为“拳乱不可纵”,主张进行镇压。八国联军进攻北京,随慈禧太后西逃。为慈禧太后撰旨,向帝国主义妥协求和,深得慈禧赏

25、识,任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政务处大臣等职。1905年参与日俄战争后的对日交涉,坚持原则,维护国家利益。1906年作为总司核定大臣参与过清末官制改革;1907年丁未政潮中,面对势力庞大且腐败的奕劻、袁世凯集团,悍然发起挑战,最终被慈禧开缺回籍。瞿鸿禨为官清廉,忠于清廷,同时,瞿鸿禨的行事风格比较稳健,他坚持认为改革应“行之以渐”、“循序渐进”,要实事求是,不能急于求成。据清史稿等(1)根据材料,概括瞿鸿禨成为晚清名臣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瞿鸿禨的功过。【答案】(1)忠君爱国思想的影响,深得朝廷重用;清正廉洁、务实的工作作风;忠于朝廷,以国家利益为重;不畏

26、权贵,敢于和腐败势力斗争;与时俱进,积极改革的精神。(2)维护了清王朝的统治;为抗击外国侵略和维护主权做出过贡献;支持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等改革运动;主张镇压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入侵时对帝国主义妥协。【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20余年的精忠为国,其清正廉洁的官风终于被天下所称颂”可归纳出忠君爱国思想的影响和清正廉洁、务实的工作作风;根据材料“1905年参与日俄战争后的对日交涉,坚持原则,维护国家利益”可归纳出忠于朝廷,以国家利益为重;根据材料“1907年丁未政潮中,面对势力庞大且腐败的奕劻、袁世凯集团,悍然发起挑战”可归纳出不畏权贵,敢于和腐败势力斗争;根据材料“他坚持认为改革应行之以渐、循序渐进,要实事求是,不能急于求成”可归纳出与时俱进,积极改革的精神。(2)评述:根据材料“瞿鸿禨对改革始终持支持态度,在戊戌变法和晚清新政都表现出极大热情”可归纳出支持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等改革运动;根据材料“他认为“拳乱不可纵”,主张进行镇压为慈禧太后撰旨,向帝国主义妥协求和,深得慈禧赏识”可归纳出主张镇压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入侵时对帝国主义妥协;根据材料“1905年参与日俄战争后的对日交涉,坚持原则,维护国家利益”可归纳出为抗击外国侵略和维护主权做出过贡献;结合上述分析可知,瞿鸿禨一生都在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服务,这是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导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