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枣庄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第二学段模块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0370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枣庄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第二学段模块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山东省枣庄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第二学段模块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山东省枣庄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第二学段模块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山东省枣庄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第二学段模块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山东省枣庄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第二学段模块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山东省枣庄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第二学段模块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山东省枣庄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第二学段模块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山东省枣庄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第二学段模块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山东省枣庄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第二学段模块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山东省枣庄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第二学段模块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山东省枣庄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第二学段模块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山东省枣庄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第二学段模块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山东省枣庄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第二学段模块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山东省枣庄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第二学段模块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山东省枣庄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第二学段模块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山东省枣庄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第二学段模块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山东省枣庄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第二学段模块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山东省枣庄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第二学段模块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山东省枣庄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第二学段模块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山东省枣庄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第二学段模块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山东省枣庄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第二学段模块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4页
山东省枣庄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第二学段模块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4页
山东省枣庄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第二学段模块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4页
山东省枣庄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第二学段模块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保密启用前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学段模块考试高二语文2019.1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作答时,将第1-4题和7一8、10-12、14、17-19题答案按要求涂写在答题卡上,其他试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第卷(阅读题,共76分)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既是先贤圣道,亦隐喻家国大义。因此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诗词中的家国,既有“边塞况味”,也有“忧国忧民”。“边塞况味”,莫如

2、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他们开启了中国边塞诗词的巅峰之门。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句句宣誓,字字慷慨,尽显盛唐人保家卫国的决心。王之涣留存于文学史的诗作已不多,但凉州词的余响不绝于耳,尤其是那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与杨柳,春风与玉门关,离家已经平添几分忧思,而更为堪忧的是,面对这茫茫荒漠,连表达思念的杨柳枝都找不到。玉门关,自古就隐喻着边塞情绪,诗人把它放在这里,更显回乡之路漫长悠远。忧愁虽然有,但比忧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有家国荣誉,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边塞将士们的坦荡着实令人叹服。于是,我

3、们不难理解,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何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悲壮却不凄凉了。“忧国忧民”诗词所体现的则是国与民在争战中的苦难。忧国,既有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又有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捐躯赴国难”这面旌旗下,辛弃疾一腔热血奔赴破阵子,陆游逝前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殷切期待。忧民,最深情的则非杜甫莫属了。朱熹论杜甫人格,将他与颜真卿、诸葛亮、韩愈、范仲淹并举为“君子”,意为“品格高尚”的人。朱熹认为他们“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求其心,则皆光明正大,疏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杜甫的“磊磊落落”是他对民众

4、生命的人道关怀。他的“三吏”、“三别”像一部史诗,记录着战争中百姓的艰辛。“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的年轻人,“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的老人,“存者无消息,死者为沉泥”的受难者,这些形象直指人心。杜甫爱民之情丹心耿耿,情义相照。家国情怀,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积淀于文化中的审美基因。它深隐于华夏灵魂深处,昂而不傲,光而不妖。它内敛、融达,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种文化自信与古典诗词偕隐同行,玲珑剔透,流光溢彩,超越了空间,点亮了时代,烛照千秋,辉映未来。(摘自2018年2月12日光明网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5、 家国情怀是中国古典诗词永恒主题之一,在诗词中既体现为“边塞况味”,也体现为“忧国忧民”。B. 文中的“边塞况味”,或表现为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或流露出比乡愁更强烈的家国荣誉。C. 文中引用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句,旨在阐述边塞况味中所体现着的慷慨激昂的家国情怀。D. 朱熹认为“君子”就是“品格高尚”的人,尽管他们遭遇各不相同,但他们“磊磊落落”中都有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第一段引用张载名言,对其解释后,提出了中心论点然后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古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B. 文章二、三两段从边塞况味到忧国忧

6、民,列举例子,对古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进行了层层深入地论述。C. 作者以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例,意在论证即使在不得还乡、悲愁难禁的诗里,卫国戍边的广阔胸怀也未曾缺席。D. 作者以杜甫“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描写的经受战争苦难的老人等形象为例,阐述杜甫爱民之深、忧民之切。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唐代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共同开启了中国诗歌的巅峰之门,他们成就了无与伦比的盛世唐朝。B. 作者引用诗句“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来表明先贤们把家国情怀、勇于担当、不媚世俗作为立身于世的清香美德。C. 古典诗词内敛,融达,昂而不傲,光而不妖,它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D.

7、 文章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挖掘出我国古典诗词的文化价值,让我们在认同中传承,在践行中坚定信心,这恰是对文化自信的具体例释。【答案】1. D 2. B 3. D【解析】【1题详解】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解答本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D项,“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只是杜甫突出特征,不是“他们”的共同特征,偷换概念。故选D【2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B项,二、三段不是层层深

8、入的论述结构,是并列,由第一段最后一句话看出,“既有“边塞况味”,也有“忧国忧民”。故选B【3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A项,“他们成就了无与伦比的盛世唐朝,于文无据,说法绝对;B项无中生有,引用不是“不媚世俗”在原文中没有提及;。 C 项,张冠李戴,“家国情怀,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积淀于文化中的审美基因。它深隐于华夏灵魂深处,昂而不傲,光而不妖。它内敛、融达,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关注指代词,它指代家国情怀,故成就中华文化昂扬自信的是家国情怀而不是古典诗词,内敛、融达、昂而不傲、光而不

9、妖是家国情怀而不是古典诗词。故选D【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砸琴(节选)张炜(1)琴棋书画,琴是摆在第一位的。琴是中国古琴,但延续到后来,各种琴都受人喜爱了。这里的人特别喜欢一种蟒皮制成的琴,因为它的声音仿佛来自海滩深处,听起来格外撩动人心。许多人听了,都觉得这声音有一种说不清的诱惑力。由于专门的乐器店少见这种琴,所以就要倚仗当地的制琴师傅。有名的师傅都是祖传

10、的,他们个个身怀绝技,遵守传儿不传女的老规矩。爱琴的人不一定是弹琴的好手,他们只是爱,只是精于收藏而已。收藏是一种奇怪的嗜好,是一种癖,一旦迷上就很难改掉。(2)那儿有一位有名的制琴师,出自他手的琴在方圆几百里都享有盛名。他会制作好几种琴,然而最有名的还是那种蟒皮琴。城镇的一户收藏世家存有一把上百年的古琴,一切保护良好,唯有蟒皮裂开了。无奈中也只有找这个制琴师傅重新壤造了。内行人都知道,一把琴的高下责贱,最关键的就是这蟒皮的搭配与选择,更有制作功夫的粗精。凡艺术都倚仗灵感,制琴当然是门大艺术,而这门艺术的穴位就在琴体与蟒皮之间。收藏家因为爱琴,心思不用在别处,所以家里的经济营生一般,虽然不算家

11、徒四壁,可也好不了多少。他好大年纪才娶了一个妻子,两年后生子,老年得子疼爱得不得了,平时他和妻子与孩子是须臾不能分离的。(3)他的家住在城镇边缘,靠近一片林子,这里常常有一些野物跑出来玩儿,他与要子从不伤害它们。有一天妻子正在家里灶上忙着,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就出门去了,她一时也没在意。不知过了多久,突然不远处传来了尖叫声,她一听是自己孩子的声音,就不顾一切冲了出去。原来孩子只戴了个红肚兜,这会儿蜷在一个草操旁边,不远处就有两只豺狗模样的东西,它们一纵一纵地围着孩子跳,只是不敢近前。她拿起柴棒驱赶它们到了跟前一看,只见一条不大的蟒蛇用身子国住了孩子,高高探起的头颅四处盯视,身上满是鲜血和伤痕。地

12、下得不敢喘气,定下魂来才知道是这条蟒蛇刚才与两只豺狗搏斗,救下了孩子的一条性命!她呼叫孩子时,那条蟒蛇就用嘴巴摩挲着孩子的腮,孩子很快就不哭了。这时蟒蛇才把身子放开,在一旁看着她把孩子抱起,缓缓地爬回了林子里。她最后一眼记住的,就是这条蠊蛇脖子处有一块金黄色的大斑。(4)男人回来后听过了这场历险,特意去找过那条蟒蛇,但没有找到。这时他的宝贝古岑已经送到那个师傅手中许久了,对方回答说这种事急不得。大约又过去了一个月,制琴师傅终于把修复的古琴拿回来了。这一天算是一个重要日子,男人见了古琴就忘了一切,他洗了脸洗了手,又换了衣服才去接那把琴,就差没有焚香沐浴了。制琴师傅当即拨弄了那把琴,声音韵味真是好

13、得不能再好了。这把价值千金的古琴就算重生了。(5)师傅走后,妻子凑近了正在低头抚琴的丈夫,抬头端量了一下,突然大声喊叫起来。她说她认得这蟒皮上的斑纹,这肯定是那条蟒蛇的皮。她这一叫,男人脸都白了。他赶紧放了琴,然后出门追赶制琴师傅。(6)他拦住那个人,开口就问蟒皮的来历。师傅说:要为这把古琴寻找合适的蟒皮就难了,所以才拖了这么久,家中贮存的所有原料都不合适,而自己又是个追求完美的人,这种琴需要配的是年纪合适的雌性蟒皮,还要有“金环扣”的,就是脖子上长了一种奇怪金斑的,这样的蟒皮会发出一种“金声”。师傅长叹,然后一脸欣慰说,他为了这把古琴不得不四处寻觅那种蟒皮,几次都想作罢,巧的是本城一个老猎人

14、告诉他,说这边林子里就发现过这种蟒,于是他约了好几个猎人,徘徊在林子中数日才得手。(7)男人一声不吭回去了。这时妻子已经把那把古琴归到了专门的屋子里,这里藏有几十把琴。男人脸上一点儿血色都没有,他对妻子点点头,然后抄起一把锤子就进了藏琴的屋子。(8)他一口气砸毁了所有的古琴。4. 下列对小说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介绍古琴制作恪守祖传方式,工艺精益求精,使用的材料也颇有讲究,这些内容不仅丰富了小说的文化内涵,也使小说具有浓厚的超现实主义色彩。B. 从“收藏家”爱琴如痴,以致家徒四壁好大年纪才结婚生子,到最后怒砸古琴,小说表现了他迷途知返,不愿再玩物丧志的心

15、理历程,可谓波澜起伏。C. 小说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蟒蛇善良通灵,为保护孩子与豺狗搏斗以致伤痕累累,蛇的灵性触动了人的人性,虚构的情节不显虚假,正是这篇小说最成功的地方。D. 小说写“制琴师”为找到合适的蟒皮修补古琴,不惜花费大量时间,甚至冒险捕蛇取皮可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传统技艺得以延续下去的关键,这也是作者要突出的主题5. 修琴所用的就是救孩子的那条蟒蛇的蛇皮,文中有多处伏笔,使砸琴之举合乎情理,请找出这些伏笔。6. 小说结尾处,“收藏家”为什么“一口气砸毁了所有的古琴”?请结合文本谈谈原因。【答案】4. C 5. 妻子最后一眼记住了蛇的脖子上有金黄色的斑,与“制琴师”所说的“金环扣”花

16、纹特征吻合。 制琴需要雌性的蟒蛇,与蛇救孩子、哄孩子的行为相吻合。 蛇是在海边的林子里捕得,蛇救孩子也是在海边林子附近,地点吻合。 6. 对蟒蛇被杀的愤怒和痛惜;对自己先前的收藏和爱好厌恶和憎恨;出于知恩图报。他得知蛇为救子而受伤,特意去找蛇,蛇因琴而被杀,他甘愿舍弃对古琴的嗜好;人性的醒悟。他砸掉的不是“那把”古琴,而是“所有的”古琴,因为好的古琴需要蟒皮做材料,而像自己一样的人对古琴的爱好其实驱使了“制琴师”以及猎人捕蛇杀蛇,这种艺术追求是以蛇的生命为代价的,体现了人性的关照。寄寓了作者的反思:真正的艺术能够唤起人们心中纯洁的情感,不能以残害生命为代价。(答对三点即可满分,其他答案可酌情赋

17、分)【解析】【4题详解】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细心和耐心,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A项,对小说具有有浓厚的超现实主义色彩的理由解释错误。小说有一定的超现实主义色彩,主要体现在蛇的灵性上。并非因为“古琴制作恪守祖传方式,工艺精益求精,使用的材料也颇有讲究”。B项,“收藏家”砸琴的原因并非懊悔自己玩物丧志。D项,“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传统技艺得以延续下去的关键,这也是作者要突出的主题”分析有误。选项中所述是小说主题

18、之一,但主要突出的主题是艺术的追求与人性的矛盾。故选C项。【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结构,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小说的内容,理清情节。看看小说围绕什么人,写了什么事,然后按照题目要求,搜寻答题区间,找到相关事情,再加以概括,分条整理。本题要求概括男人砸琴之举合乎情理的几处伏笔。小说中妻子看到蟒蛇救了孩子后爬回去了,“她最后一眼记住的,就是这条蟒蛇脖子处有一块金黄色的大斑。”而琴修好后,制琴师说制这把琴必须要带“金环扣”的蟒蛇,这个特征与救她儿子的蟒蛇特征一样。制琴说修那把琴需要雌性的蟒蛇,而那条蟒蛇救孩子又哄孩子的行为也表现出母性特征。另外,地点也一致。蛇救孩

19、子也是在海边林子附近,制琴师说他是在海边的林子里捉到的蟒蛇。这些都是伏笔。【6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文章内容,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答题前先通读文本,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题目要求回答小说结尾处“收藏家”之所以“一口气砸毁了所有的古琴”的原因。分析时,要从“古琴”开始思考,与之相关的人和事。结合前文内容,是因为那个蟒蛇救了自己的儿子,而它又被杀了,“收藏家”表示愤怒和痛惜;因自己的收藏而使这条救了自己儿子性命的蟒蛇被杀,他开始讨厌自己以前的收藏爱好了。砸毁所有的古琴,表示他甘愿舍弃对古琴的嗜好,以表达对蛇的愧疚和感恩之情。另外,他深知,制作好的古琴需要蟒皮做材料,人们越喜欢古琴,就会

20、有越来越多的蟒蛇被杀,人对艺术爱好是以捕杀生灵为代价的,他砸毁所有的古琴,表现了美好人性的复苏。作者借此来表达主旨,艺术不能以残害生灵为代价。【点睛】解答关于小说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题的方法: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理清线索,理清内容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要认真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才能真正避免在评价中出现以偏概全、主观片面等问题。第二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

21、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程开甲(1918年8月3日2018年11月1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2013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我国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的创建者之一。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9月,程开甲获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4年,荣获201

2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7年7月28日,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命令:授予程开甲同志“八一勋章”。2018年3月27日,程开甲院士获得“世界因你而美丽20172018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终身成就奖。(百度百科程开甲)材料二1948年秋,程开甲获哲学博士学位,任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当看到解放军敢于向英国“紫石英”号军舰开炮时,他感到中国有希望了。程开甲婉谢导师和朋友好意,整理好行装,于1950年8月回到祖国。1960年,一纸命令将程开甲调入北京,加入中国核武器研究队伍。从此,他隐姓埋名,在学术界销声匿迹20多年。从1963年第一次踏进罗布泊到1985年,程开甲一直工作、生活在核试验

23、基地。程开甲在坚守中,展现了为科学奉献的淡定与从容精神。他为中国核武器研究和核试验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程开甲一生获奖无数,但是,对这些崇高荣誉,程开甲有自己的诠释:“我只是代表,功劳是大家的。”“科学技术研究,创新探索未知,坚韧不拔耕耘,勇于攀登高峰,无私奉献精神。”这是程开甲院士曾经写下的几句话,这也正是院士程开甲百岁科学人生的自画像。今年4月,解放军报介绍程开甲事迹。军报文章提到,“这位被誉为中国核司令的老院士迎来了自己的百岁生日。回望百年人生,他说: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摘编白澎湃新闻101岁“中同核司令”、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程

24、开甲逝世)材料三总有一些人,让你相信,这世上真的有英雄!一生为国铸核盾,见证百年中国荣辱。从抱着“科学救国”思想,一腔热血出国求学,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和研究条件坚定回国,到把生命奉献在西北大漠20余年,为开创中国核武器研究和核试验事业倾注全部心血和才智,再到晚年孜孜不倦,继续埋头科研工作程开甲用“心有大我,志诚报国”的一生,生动诠释了何谓“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作为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的创建者之一,程开甲曾隐姓埋名度过20多年的“罗布泊时间”。在钱三强的具体指导下,程开甲设计出中国第一个具有创造性和准确性的核

25、试验方案,确保了首次核试验任务的圆满完成。一生获奖无数的程开甲,对于荣誉,只是淡淡地说“我只是代表,功劳是大家的”。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是程开甲身上的鲜明底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他毅然决定学成报效祖国。回国后,面对一次次改变工作、调整研究领域,一再从零开始创业,程开甲始终心情愉快,服务祖国需要,坚忍不拔耕耘,勇于攀登高峰。正是因为内心激扬家国情怀,程开甲一生忘我燃烧却甘于寂寞,也正是因为把个人理想抱负自觉融入国家发展伟业,程开甲才拥有了堪称传奇、万人敬仰的人生成就。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新时代,呼唤更多像程开甲一样的时代骄子,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熔于一炉、融个人奋

26、斗于时代大潮,把个人梦同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实现党和国家确立的发展目标变成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自觉行动,为国家强盛、民族复兴凝聚磅礴力量。(2018年11月20日中国纪检监察报新时代呼唤更多“程开甲”作者石哲,有删改)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程开甲被誉为“中国核司令”,曾先后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B. 加入中国核武器研究队伍后,程开甲隐姓埋名度过20多年的“罗布泊时间”。C. 程开甲把个人理想抱负自觉融入国家发展事业,才拥有了令人称奇的人生成就。D. 程开甲能设计出中国第一个具有创造性和准确性的核试验方案,首次核试验圆满成功,这离不开

27、钱学森的具体指导。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程开甲用他志诚报国、即使到了晚年依然在西北大漠埋头科研的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B. 从毅然决定学成报效祖国到一再改变工作、调整研究领域,程开甲始终服务祖国需要,无怨无悔,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情怀。C. 程开甲同志一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获得了众多的奖项,成为民族英雄,这与他的优秀品质是分不开的。D. 材料三扣住“英雄”二字,从多个方面高度评价了程开甲的一生,并号召人们共同参与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来。9. 以上三则材料中,各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

28、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7. D 8. A 9. 第一问:百度百科侧重介绍程开甲的生平及所获荣誉;澎湃新闻侧重介绍程开甲一生事迹及其对荣誉的态度;中国纪检监察报以议论抒情为主,侧重评述程开甲的精神,并号召人们学习。第二问:三家媒体的定位和出发点不同,因此对同一事件报道的侧重点不同。【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D项张冠李戴“这离不开钱学森的具体指导”,原文“在钱三强的具体指导下,

29、程开甲设计出中国第一个具有创造性和准确性的核试验方案,确保了首次核试验任务的圆满完成”,是钱三强而不是钱学森。【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A项以偏概全,“程开甲用他志诚报国、即使到了晚年依然在西北大漠埋头科研的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原文是“程开甲用“心有大我,志诚报国”的一生,生动诠释了何谓“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用一生诠释,而非晚年。【9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

30、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次要通过概括每则材料的内容,把握并概括三则材料各自的侧重点;最后结合媒体性质探究分析侧重点异同。这三则材料分别摘自百度百科澎湃新闻中国纪检监察报,分别介绍了生平及所获荣誉,程开甲对荣誉的态度,评述程开甲的精神。最后结合媒体性质探究侧重点。【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

31、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

32、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

33、,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高适传高适,字达夫,沧州渤海人。少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自给。其性傲于权贵,窺察洞明。及冠始留意诗什,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喜为好诗者称诵。宋州剌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适拂袖而去,客游河右。河西节度哥舒翰见而异之,表为左骁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从翰入朝,盛称之于上前,已而

34、又去。禄山乱,召輸讨贼,即拜适左拾遗,转监察御史,佐翰守潼关。翰败,帝问群臣策安出,适请竭中之宝藏募死士抗贼,未为晚。不省。天子西幸,适走间道及帝于河池,因言:“翰忠义有素,而病夺其明,乃至荒踣。监军诸将不恤军务,以倡优蒲篡相娱乐,浑、陇武士饭粝米旦不厌,而责死战,其败固宜。又鱼炅、何履光赵国珍屯南阳,而一二中人监军更用事,是能取胜哉?臣数为杨国忠言之不肯听故陛下今日行未足深耻帝颔之。俄迁侍御史,擢谏议大夫,负气敢言,权近侧目。帝以诸王分镇,适盛言不可。俄而永王叛,肃宗雅闻之,召与计事,因判言王且败,不足忧。帝奇之,除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诏与江东韦陟、淮西来琪率师会安陆。方济师而王败

35、,李辅国悉共才,数毁之,下除太子少詹事。梓屯将段子璋反,适从崔光远讨斩之。而光远兵不戢,遂大略,天子怒,罢光远,以适代为西川节度使。广德元年,吐蕃取陇右,适率兵出南鄙,欲牵制其力,既无功,遂亡松、维二州及云山城。召还,为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永泰元年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忠”。适尚节义,语王霸衮衮不厌。遭时多难,以功名自许,而言浮其术,不为搢绅所推。然政宽简,所莅,人便之。其诒书贺兰进明,使救梁、宋,以亲诸军;未度淮,移檄将校,绝永王,俾各自白。君子以为义而知变。(节选自唐书高适传)10.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臣数为杨国忠言之/不肯听/故陛下有今日行/未足

36、深耻/帝颔之。B. 臣数为杨国忠言之/不肯听/故陛下有今日/行未足深耻/帝颔之。C. 臣数为杨国忠/言之不肯听/故陛下有今日/行未足深耻/帝颔之。D. 臣数为杨国忠/言之不肯听/故陛下有今日行/未足深耻/帝颔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倡优,古代指从事歌舞杂戏的艺人。倡,乐人也。优,谐戏者也。先秦时,已叫艺人为倡。汉司马迁报任安书等史书有相关记载。B. 江东,指长江以东地区,又称江左。长江在自九江往南京一段为西南往东北走向,于是将长江以东的地区称为“江东”。C. 节度使官名。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节是当时一种全权印信,

37、有此全权印信者,便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D. 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平事迹所给予的褒奖的称号。高适谥曰“忠”,是褒奖他为人忠诚。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高适小时候家境贫寒靠乞讨为生,二十岁才关注诗歌创作,所写诗歌为时人传诵,后被人推荐,但当时专权者李林甫不重视文才高适愤然离开。B. 安禄山叛乱,皇帝让哥舒翰率兵讨伐,高适辅佐哥舒翰镇守潼关。哥舒翰兵败。高适向皇帝进言,要求拿出宫中的珍宝招募敢死之士抗击敌人,皇帝却未采纳C. 高适担任谏议大夫时,率性敢言,那些权贵近臣都很看不起他。再加上他经常夸夸其谈论国事,言过其实,所以那些官员们更看不起他D. 高适生于多难

38、的时代,他认为自己能建立功业。永王谋反,他曾移檄将校让他们与永王断绝联系,以澄清自己。所以当时有些人认为他明白道义,了解时局。13. 请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浑、陇武士饭粝米日不厌,而责死战,其败固宜。方济师而王败。李辅国恶其才,数短毁之,下除大子少詹事。【答案】10. A 11. D 12. C 13. 浑州、陇州两地的士兵每天吃粗糙的饭食,而且不能吃饱,要求这样的军队去拼死作战,失败当然就是很自然的事。军队正在渡黄河时,永王就已经失败了。李辅国嫉妒高适的才能,在皇上面前多次诋毁高适,(于是皇上)下令授予高适太子少詹事。【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

39、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臣数为杨国忠言之/不肯听/故陛下有今日行/未足深耻/帝颔之”,这段话是说“我多次向杨国忠说到这些事,他不肯听。所以陛下有今天的西行逃难,不值得深以为耻。”玄宗非常赞同他的说法。”,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之”“行”“帝”“杨国忠”等,然后根据句意和语法关系进行排除,“为言之”,向说起这些事, “言”之前不应断开,排除CD两项,再比较AB两项,语境是“天子西幸”, 意思是玄宗向西逃难, “故陛下有今日行”,合乎语境。而“

40、行未足深耻”则解释不通,排除B项,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根据课内所学和课外积累辨析正误。本题中,D项,“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平事迹所给予的褒奖的称号”错误,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

41、较分析。本题中,C项 “那些权贵近臣都很看不起他”理解不当,原文是“权近侧目”意思是权贵近臣都害怕他。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饭”,吃;“厌”,满足;“责”,要求; “固宜”,原本应该;“而”,递进关系连词,“而且”; “其”,满足。第二句中, “济”, 渡河; “恶”, 嫉妒; “其”, 代词,代高适; “数”, 多次;“短毁”, 诋毁;“除”, 授予。【文言参考译文】高适,字

42、达夫,沧州渤海人。他年轻时候潦倒失意,不置办家产。后来客居在梁州、宋州一带。宋州刺史张九皋认为他是个奇才,推举他参加有道科考试,他考中了。调任封丘尉,他不满意,便离开了。后客居河西,河西节度使哥舒翰上表举荐他为左骁卫兵曹参军,掌书记。安禄山叛乱,玄宗征召哥舒翰讨伐叛贼,任命高适为左拾遗,后转任监察御史,辅佐哥舒翰守潼关。哥舒翰兵败,玄宗问群臣有什么好办法,高适请求用尽宫中收藏的珍宝招募勇士抗击贼寇,为时还不晚。皇帝未加考虑。(安禄山兵逼西安)玄宗向西逃难,高适从小路追赶,在河池追上他,于是进言:“哥舒翰平素忠义,因为生病使他不能明断,才导致失败。督率军队的各位将领不关心军务大事,(每天)以歌舞

43、赌博相娱乐,浑州、陇州两地的士兵每天吃粗糙的饭食,而且不能吃饱,要求这样的军队去拚死作战,失败当然就是很自然的事。另外,鱼炅、何履光、赵国珍屯军南阳,而一两个太监在监督军队时又大权独揽,这样怎能取胜?我多次向杨国忠说到这些事,他不肯听。所以陛下有今天的西行逃难,不值得深以为耻。”玄宗非常赞同他的说法。高适不久迁任侍御史,后来又提拔为谏议大夫,他率性敢言,权贵近臣都害怕他。玄宗打算用诸位王子分别镇守各地,高适极力反对。不久永王叛乱,肃宗早就听说高适有才能,于是召见他一起商议大事,高适就断言永王将要失败,不值得忧虑。肃宗觉得他是一个奇才,任命他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命令他和江东的韦陟、淮

44、西的来瑱率领军队在安陆会师。军队正在渡黄河时,永王就已经失败了。李辅国嫉妒高适的才能,在皇上面前多次诋毁高适,于是皇上下令授予高适太子少詹事。梓屯守将段子璋反叛,高适跟随崔光远去征讨并斩杀了段子璋。然而崔光远没有约束好士兵,士兵大肆抢掠百姓,皇帝非常生气,把崔光远撤了,用高适取代他做西川节度使。广德元年,吐蕃夺取了陇右,高适率兵到南鄙,想牵制吐蕃的兵力,(但最后)没有立功,还把松州、维州和云山城丢掉了。皇帝召他回来,让他做了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封他为渤海县侯。高适在永泰元年去世,朝廷追赠他为礼部尚书,谥号“忠”。高适崇尚气节道义,喜欢滔滔不绝地谈论王霸大业。他生逢乱世,一生以建功立业作为理想

45、追求,但实际能力不足以实现理想,因此,不被官员们所推重。但是他为政宽容简明,每到一地任职,大家都觉得很方便。他五十才开始写诗,一开始就写得好,他也很满意自己的诗有气质。他每写完一篇,当时的人就将其作品传播开来。他写信给贺兰进明,建议急速援久梁州、宋州,以亲近各军;写信给许叔冀,告知要消除对他人的怨恨,共同援救梁州、宋州;渡淮河前,他在给各将校的公文中,告诉他们同永王断绝关系,以表明自己清白无辜。当时上层社会都认为他是合乎道义并且是了解时局变化的。【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

46、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临江仙李清照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叩树,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注】此词作于建炎三年初春

47、,是宋室南渡的第三个年头。秣废:与下文“建康城”是同一地方,即今江苏南京。试灯: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张灯,以祈丰稔,未到元宵节而张灯预赏谓之试灯。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句与欧阳修蝶恋花词一样,连用三个“深”字,前两个“深”字为形容词,重在形容庭院的幽深,后一个“深”字为动词,加强语气、强化情感。B. 次句“云窗雾阁常扃”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门虽设而常关”,同一机杼,都表现了孤傲高洁、恬然自适之情。C. 下片紧承上片,触景而伤怀,进而追忆往昔,对比眼前,感到一切心灰意冷。“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今昔对比,无限感喟。D. “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与上片情境遥

48、相呼应,进一步表露了词人落寞无奈的心绪读者仿佛看到了年老憔悴、神情倦怠的女词人的形象。15. 前人评李清照临江仙“春归秫陵树,人老建康城”“人皆以为巧”,请分析此二句巧在何处。【答案】14. B 15. “春归”与“人老”形成对比,写出春天又回到了建康而我却只能在建康终老,再也难以回到北地家乡,运用对比手法创设出令人悲痛欲绝的意境。上句写春归,下句写人老,从初春来临联想起人的青春逝去把空间的感受转化为时间的感受,情致更为丰富,意蕴深长。形式上两句对偶,词句音韵和谐,抒发情感充分。【解析】【14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

49、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B项“恬然自适之情”理解不当。本词表现“孤寂之心,忧愤之情”,本词中,云雾缭绕着楼阁,门窗常常紧闭,虽不深而似深,这是对庭院之深的具体描写,而门窗“常扃”,则是词人自己关闭的了。这表明词人自我幽闭阁中,不愿步出门外,甚至不仅闭门,而且关窗

50、,可知不是恬然自适之情;“人老建康城”表达出悲痛欲绝的情感。【15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及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作答时先指出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手法的运用,最后点明效果及情感。这两句的意思是“春天又回到了建康,而我却只能在建康终老,再也难以回到北地家乡”,从内容上看,“春归”和“人老”构成对比,从结构上看,构成对偶,“人老建康城”表达出悲痛欲绝的情感。【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

51、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抓情感的关键词,比如本题中的“多事”“尽情”“喜”“惊”,可以体会作者的心境。首先,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比如题中“岛烟湖雾”。然后,把握诗中的显性信息,古典诗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性信息,也有一些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这些

52、显性信息,一般出现在诗歌的标题或由命题者提供的注释中。第三,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成关联比照。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所用典故的联想比照意义着手。第四,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运用,是为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服务的。不仅是在解答“表达技巧”类题目时,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类题目时,也需要对诗歌中所采用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通过对表达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意诗情。五,捕捉蕴含的情感理趣。古诗词大都采用两种表达方式,一为描写,一为抒情。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描

53、写的升华。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分析诗人的心境与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这些诗句。(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2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一句写的是与“五岳”相比,天姥山的超拔之势;_”一句则表明了诗人不事权贵的高贵品质。(2)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表明军民收复失地决心坚定的句子是_,_。(3)姜夔的扬州慢中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的诗句是:“_”,实写现在扬州的凄凉情形的诗句是“_”。(4)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_ ”一句写出了车如流水马如龙,人潮拥挤的观灯盛况,“ _”一句则点出了所寻之人所处的位置。(5)周邦彦的苏幕遮(燎沉

54、香)中“ _。水面清圆,_ ”,被王国维誉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6)客至中描写迎接客人到来,诗人喜出望外的句子是:“_,_。”【答案】 (1). (1)势拔五岳掩赤城 (2).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3). (2)青山遮不住 (4). 毕竟东流去 (5). (3)过春风十里 (6). 尽荠麦青青 (7). (4)宝马雕车香满路 (8). 灯火阑珊处 (9). (5)叶上初阳干宿雨 (10). 一一风荷举 (11). (6)花径不曾缘客扫 (12). 蓬门今始为君开【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

55、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掩”“折”“竟”“荠”“雕”“阑”“缘”“蓬”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第卷(表达题共74分)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睿智豁达的苏轼认为,贾谊“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不懂_,不能自用其才。而历经宦海沉浮的王安石比苏轼更为洞明,在贾生诗中他提出了自用其才的标准。他写道:“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意在表明,君王待臣厚薄,臣子是否自用其才,评价的标准不在于官爵高低,关键要看臣子的谋议是否得到采纳和施行。这是很有见地的经

56、验之谈。所以,政治家们要比诗人们眼光更为深邃,王安石的这一标准值得后人借鉴和深思。透视贾谊的人生际遇和苏轼、王安石等人的诗作情怀,我们可从中受到启迪,那就是要学会自用其才,方能成才。刘禹锡在学阮公体诗中曾言:“(甲)”,可谓一语道破了古代有才华的读书人或知识分子,即贾谊们的痼疾。他们往往多愁善感,情绪多变。遇有顺境,就激情满怀,_“(乙)”;而遇到逆境,就心怀愤懑,_且自感怀才不遇,“(丙)”。有的甚至意气用事,_,于事无补,于已有害。今天我们生正逢时,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以“入世”情怀,自用其才。因为古人早就告诉我们:“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17. 依次填入文中

57、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深藏若虚 意气风发 听天由命 自暴自弃B. 韬光养晦 意气用事 一筹莫展 妄自菲薄C. 韬光养晦 意气风发 一筹莫展 自暴自弃D. 深藏若虚 意气用事 听天由命 妄自菲薄18. 依次填人第三段甲、乙、丙三处的语句,句意连贯、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A. 甲: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乙:昔贤多使气,忧国不谋身丙: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B. 甲:昔贤多使气,忧国不谋身乙: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丙: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C. 甲:昔贤多使气,忧国不谋身乙: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丙: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D. 甲: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乙:春风得意马

58、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丙:昔贤多使气,忧国不谋身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所以,政治家们要比诗人们眼光更为深邃,王安石的这一标准值得后人深思和借鉴。B. 所以,政治家们要比诗人们眼光更为深刻,王安石的这一标准值得后人借鉴和深思。C. 显然,政治家们要比诗人们眼光更为深刻,王安石的这一标准值得后人借鉴和深思。D. 显然,政治家们要比诗人们眼光更为深邃,王安石的这一标准值得后人深思和借鉴。【答案】17. C 18. B 19. D【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深

59、藏若虚,比喻人有真才实学,但不爱在人前卖弄。韬光养晦,意为隐藏才能,不使外露。语境是“贾谊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应选择“韬光养晦”,排除AD项。意气风发, 形容俊伟豪迈。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意气用事,指缺乏理智,只凭一时的想法和情绪办事。“遇有顺境,就激情满怀,精神振奋” 应选择“意气风发”,排除B项。听天由命,通常意义上指听任事态自然发展变化,不做主观努力的意思。一筹莫展,形容遇事拿不出一点办法,没有任何进展。自暴自弃,意思是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妄自菲薄,本意是自暴自弃,后来也引申为过分看轻自己。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本题,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

60、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句式的对称性、前后内容的照应。根据“古代有才华的读书人或知识分子,即贾谊们的痼疾。他们往往多愁善感,情绪多变”可知,甲处应选“昔贤多使气,忧国不谋身”;乙处“遇有顺境,就激情满怀,意气风发”对应“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丙处“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正是“心怀愤懑,一筹莫展且自感怀才不遇”的表现。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语境中,前后没有因果关系,故排除AB;“ 眼光更为深刻”,搭配不当;排除C;故选D项。20.在下面

61、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港珠澳大桥是我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于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车。这座桥集桥梁、隧道和人工岛于一体,建设难度极大,运用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技术层出不穷,仅专利就达400多项,(1)_创下了“最长的跨海大桥”等8个“世界之最”,标志着我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一桥飞架东西,从此再远的距离也不再遥不可及。以前,从珠海、澳门到香港,陆路车程需要3个小时,而如今只需45分钟。人们可以上午在广州喝早茶,下午刷卡过关去澳门吃个葡挞,晚上去维多利亚港欣赏香港夜景(2)_。大桥的开通

62、,势必促进城市互融互通、协同发展,世界级大湾区已呼之欲出。港珠澳大桥的成功通车,(3)_。【答案】 (1). (1)在多个领域填补了空白 (2). (2)往来于粤港澳三地如同走街串巷般方便 (3). (3)是我国实力的又一次极好证明【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几句话让考生进行填补,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1)处前面语境“运用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技术层出不穷,仅专利就达400多项”故应该写珠港澳大桥在多领域方面的贡献;(2)“人们可以上午在广州喝早茶,下午

63、刷卡过关去澳门吃个葡挞,晚上去维多利亚港欣赏香港夜景”“吃早茶”吃葡挞“都是日常生活场景,”总结比喻成成走家串巷;(3)处写价值意义。四、写作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做自己喜欢的事、不怕失败、知足常乐、高薪工作、健康、家庭、美好感情、父母、改变世界。针对中学生的调查中关于“成功人生”的关键词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能幸运地成功,就是因为在别人放弃的时候,我们还在坚持努力。每一个人的运气,都藏在他的努力里。只管努力,把结果交给时间,从没有一份坚持会被辜负。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明王阳明);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北宋潘阆):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唐刘

64、禹锡)。习近平总书记总书记在讲话中引用、点评的经典名句读过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根据你的理解写一篇议论文。要求:立意自定,标题自拟,议论文文体鲜明;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传说中,女娲娘娘创造了人类,但她对人类没有信心,她认为人类世界中充满了太多的丑恶,决心重创人类。但一个人改变了她的想法,那个人就是伏羲,他一直在为人类奋斗。他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是:“人的命运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并不是神所能左右的。”这则简短的神话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没有人能够左右。是成功,是失败,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别人那里。亿万富翁比尔盖茨,用他

65、的行动向我们揭示了这一道理。他很有设计天赋,十五岁就考入了哈佛大学,在第三年时毅然退学,和朋友一起去开创微软事业。他的父亲十分生气,恨不得用鞋子打他。但父亲的愤怒并没有改变他的意志。假若他当时听从了他父亲的意见,继续上大学,那么这个世界上不就少了一个亿万富翁,而多了一个书呆子吗?正因为他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才成就了他的微软事业。是生,是死,掌握在自己手里。汶川大地震中,有多少人悄悄地离开了这人世,而又有多少人创造了奇迹。22岁的乐刘会,地震时不幸被埋在废墟中。在暗无天日的日子里,她心中怀着光明。有人时她就大声呼叫,无人时她就保存着体力。在艰苦的环境里,她从来没有放弃过活下去的信念。靠着这信念,她

66、终于获救了。如若她放弃了活下去的信念,她就不可能获救。说到底,是她自己救了她自己。是幸福,是悲伤,掌握在自己手里。运动名将桑兰,在一次训练中,不慎摔伤,致使双腿瘫痪。但是她没有放弃自己心中的梦想,十年如一日地锻炼,从拄杖走路到能自己行走再到能跑,渐渐地,她的腿好了,奇迹就这样发生了。她的脸上又出现了笑容,并且后来也获得了一个美好的家庭。是她自己,给了她自己幸福。说到底,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自己掌握命运,你就会和鲜花拥抱,和成功擦肩,和痛苦说再见。我们不能预知生活的各种情况,但我们能够适应它,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能够改变你,只有你自己才能真正地改变自己,也没有人能够打败你,也只有你自己。风雨

67、之后方能见到美丽彩虹,命运理应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在未来的人生之路上由我们自己掌舵,一往无前,开创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人生。让我们掌握自己的命运,放飞自己的梦想。我的青春,我做主!【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是材料作文。写作前,运用分层归纳层意法,先确定各个段落的意思。归纳时抓关键句子和词语,要仔细阅读提示内容,从中受到思路的启发。根据材料中“针对中学生的调查中关于“成功人生”的关键词”“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能幸运地成功,就是因为在别人放弃的时候,我们还在坚持努力”“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可知,三处都有“成功人生”。总而言之,围绕关键词阐述“成功人生”即可。立意:健康是前提;

68、乐观精神是必备;做自己喜欢的事就是成功;坚持是前提; 勇于进取是前提。素材:1司马迁,遵从父亲遗嘱,立志要写成一部能够“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史书。就在他着手写这部史书的第七年,发生了李陵案。贰师将军李陵同匈奴一次战争中,因寡不敌众,战败投降。司马迁为李陵辩白,触怒汉武帝,被捕入狱,遭受残酷的“腐刑”。受刑之后,曾因屈辱痛苦打算自杀,可想到自己写史书的理想尚未完成。于是忍辱奋起,前后共历时18年,终于写成史记。这部伟大著作共526500字。开创我国纪传体通史的先河,史料丰富而翔实,历来受人们推崇。鲁迅曾以极概括的语言高度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张海迪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她身患高

69、位截瘫,而她在病床上,用镜子反射来看书,最后张海迪以惊人的毅力学会了4国外语,并成功的翻译了16本海外著作。3我国明代画家王冕,少年放牛时,立志要把荷花佳景惟妙惟肖地画出来。他不分昼夜地绘画,立志不移,后来成为当时著名的画家。 4贝多芬,他双耳失聪后,不是一味的怨天尤人,而是坚持他的音乐创作,耳朵聋了又听不见,就用筷子插进钢琴的发声器,以震动来辨别音调,最终创作出了著名的第九交响曲。5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房间里,不论是窗帘上、衣架上、橱柜上、床头上、镜子上,到处都挂着一串串小纸片,走近一看,原来纸片上都写着美妙的词语、生动的比喻,有用的资料。他把纸片挂在房间的各个部位。是为了在睡觉、穿衣、刮脸、

70、踱步时,随时随地都能看到,都能记诵。外出时他也在衣袋里装着不少纸片。他这样刻苦学习,积累资料,终于写出了热爱生命、铁蹄、海浪等引人入胜的作品。6诺贝尔决心把这种烈性炸药改造成安全炸药。1862年夏天,他开始了对硝化甘油的研究。这是一个充满危险和牺牲的艰苦历程。死亡时刻都在陪伴着他。在一次进行炸药实验时发生了爆炸事件,实验室被炸的无影无踪,5个助手全部牺牲,连他最小的弟弟也未能幸免。但是,诺贝尔百折不挠,他把实验室搬到市郊湖中的一艘船上继续实验。经过长期的研究,他终于发现了一种非常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质雷酸汞,他用雷酸汞做成炸药的引爆物,成功地解决了炸药的引爆问题,这就是雷管的发明。它是诺贝尔科学道

71、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77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力图雪耻,激励自己,在屋内悬一苦胆出人、坐卧都要尝尝,使不忘受辱之苦。睡觉时不用床铺和被褥,睡在木柴上面,使不忘亡国之痛。经过这样多年的磨砺,终于使越国强盛起来,打败了吴王8文天祥少年正气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陈平忍辱苦读书9立志多在少年,但宋朝文学家苏洵27岁开始发愤,立志就读,昼夜不息,结果大器晚成,终于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层次:开头段:引用名人名言增强说服力和文化底蕴。主体段:正反对比论证,突出并深化观点。列举名人事例提高可信度。古今中外相结合丰富文本内容。结尾段与题目、开头要相照应,使得结构严谨要紧扣材料含义作文,不能中途易辙更不能游离或跑偏。行文结构要有逻辑性,比如层层递进关系,可以由浅入深,符合人的认知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