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九】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命题趋向】本专题集中讲述唯物辩证法相关知识,包括联系、发展、矛盾和创新四个方面的内容。本专题不仅在教材知识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其中重点考查的知识点有: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系统优化方法、发展的普遍性、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辩证统一、量变与质变、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否定和创新意识等。从近几年新课标高考考查形式看,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这就要求在2012年高考备考复习中,要做好两个方面工作:一是立足教材基础知识,形成框架体系。本专题要抓住三大观点,一个意识。即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
2、点和创新意识。二是关注年度重大热点问题,结合建党90周年、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西南大旱等热点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点透视】重点内容1、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辩证关系:区别:a含义不同:整体是全局、全过程;部分是局部、各阶段。b地位、作用、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处于被支配地位,服从和服务于整体。联系:a相互依存:整体是部分构成的,离开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b相互影响: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部分;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方法论:树
3、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2、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辩证关系:区别:含义不同。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联系:a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b事物的发展总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循环往复,不断前进。方法论:要重视量的积累,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要坚持适度原则。3、辩证否定观世界观: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发展、联系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
4、生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其实质是扬弃。方法论:树立创新意识,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难点内容1、正确理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要明确两者是辩证统一的。首先,二者是相互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再特殊的事物,总是与它同类的事物有某种共同点,总是具人同类事物的一般规律,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其次,二者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是由客观世界范围的极其广大和事物发展的无限性决定的。要走出两种认识上的误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的关系
5、、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从事物的性质上来讲的,二者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是从范围上来讲的,可见有根本的区别。不能说“普遍性包含特殊性”。因为各种特殊性、个性是千差万别的、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而普遍性、共性是抛开了事物各自特殊的东西,是抛开了许多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个性、特殊性,只是概括、抽象出了它们的共同的本质。2、正确理解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关系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区别外延不同主要矛盾就是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诸多矛盾”相互比较而言的。主要矛盾一般只有一个,而次要矛盾则可以多个矛盾的主要方面则是就“同一矛盾”的双方比较而言的
6、。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一个,而次要方面也只有一个内涵不同主次矛盾讲的是“矛盾体”,可以称为“一个”或“一种”。正因为主次矛盾都是“矛盾体”,其内部都包含着矛盾的双方,所以主次矛盾都有各自的矛盾的主次方面矛盾的主次方面讲的是“矛盾侧面”,所以,只能叫“一方”或“方面”作用不同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其原因是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其原因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力量上超过矛盾的次要方面,在地位上又支配着矛盾的次要方面方法论意义不同主次矛盾关系的原理,要求做工作要抓住重点、抓关键、抓中心,但又不能忽视一般矛盾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要求看问题要把握本质和主流,但又不能
7、忽视支流实践方面的不同做题时判断主要矛盾可注意以下字眼,如“重点”“中心”“关键”“多数”等做题时判断矛盾的主要方面可注意以下字眼,如“主流”“方向”“大局”“性质”“主体”“优劣”等联系 都是讲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都是矛盾特殊性的两种情形 都是重点论所要把握的重点 主要矛盾当中也存在着矛盾的主要方面,两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3、全面理解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人们认识世界,就是认识事物的矛盾;人们改
8、造世界,就是解决事物的矛盾。所以,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掌握矛盾分析法,就是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矛盾分析方法的精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易混点1、人们建立具体的联系是对联系客观性的否定。()辨析:人们建立具体的联系是从联系的客观内容和客观条件出发的,并不是主观地臆造一些联系;而且新的联系一旦建立,同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只有质变才对事物的发展具有实际意义。()辨析: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9、,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对于事物的发展来说,量变、质变同样有意义,我们不能强调一点而否定另一点。3、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辨析: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如果不在同一个统一体中,就不能构成矛盾,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同处于同一个统一体中时,才能构成矛盾关系。【真题研析】真题12011课标全国卷 我国每年生成的8亿多吨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不高,绝大部分被废弃。某公司深入研究秸秆的特性,另辟蹊径,利用秸秆制造生态环保、结实耐用的板材,产品在国内外广受欢迎,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该公司之所以能够捕捉到他人通常视而不见的商机,是因为()善于突破事物表面的联系,把握其本质的联系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建立
10、新的联系尊重联系的多样性,重视发挥偶然联系的作用尊重客观联系,发挥创新观念改造世界的作用A B C D 【解析】 A. 该公司在尊重联系客观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研究秸秆的材质特性,制造出了生态环保、结实耐用的板材,突破了事物表面的联系,把握住了事物的本质联系,故的观点符合意;公司人员深入研究秸秆的特性,制造出新型的板材,这体现了事物之间的一种必然联系,而非偶然联系,故的说法错误;意识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会转化为物质力量,故的说法错误。真题22011安徽卷 茶叶因生长环境的差异而带有不同的味道,一些品茶专家根据多年的经验品一品便知茶叶的产区在哪里。这表明()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就在于
11、矛盾的特殊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自觉反映的特性人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地深化和发展的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后不在人的意识之外A B C D【解析】A 本题考查矛盾的特殊性、认识的发展、意识的本质和联系的客观性,考查调动运用知识解读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茶叶带有不同的味道表明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有所区别的原因,当选;品茶专家能够根据多年的经验判知茶叶的产区,这表明认识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当选,答案为A;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而非“反映”特性,“反映”是人特有的,具有能动性,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在形成后亦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错误。真题32011广东卷 某研究机构发表报告说,他们将14种酶、1种辅酶、
12、纤维素原料和加热到32摄氏度左右的水“一锅烩”,制造出纯度足以驱动燃料电池的氢气。据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科技创新揭示了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B研究过程表明没有世界观指导的科研活动是可能的C该实验是一种无意识活动到有意识活动的辩证发展过程D实验材料之间的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解析】D 本题考查的是哲学的研究对象、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和联系的客观性。哲学揭示了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故A项错误。任何科学实践都有意识、世界观的指导,故B、C两项错误。联系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故D项正确。真题42011浙江卷 考古学好比望远镜,可以让我们远望人类的起点和整个历史,考古
13、遗物则如同显微镜,可以让我们透视具体的历史事件。这意味着()没有对个体的透视,整体就难以把握没有对整体的理解,个体就无法认识没有实践认识就没有来源没有认识的指导,实践就不能深入A B C D【解析】C 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考查调动运用知识解读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考古属实践活动,通过考古可以认识人类的起点和历史,这表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当选;借助考古遗物,通过透视历史事件把握历史,这是透过对个体的透视把握整体的体现,当选,答案为C;与材料中心不符。【模拟演练】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的里氏9.0级大
14、地震引发了特大海啸,特大海啸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危机。日本的核危机又使得世界各国更加重视核安全问题,反思本国的核电发展战略。这表明()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客观的联系联系具有客观性,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联系具有条件性,要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A B C D2.漫画同途异归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联系是普遍的,存在于任何事物之间C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D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3分隔两岸60余年的国画名作富春山居图于2011年6月1日在
15、宝岛台湾合璧首展。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在构图上注重近、中、远景的处理,留有大片空白,形成生动又不乏严谨的结构,使山水布局疏密有致、层次分明、简约利落。这告诉我们()A成功的艺术创作必须完整如实地反映客观对象B实现创作主体的意图,需要摆脱艺术创作规律的束缚C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否定是实现艺术创新的关键因素D恰当把握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才能实现艺术的整体优化4.下边漫画刚出壳的鸡的哲学寓意是()A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B敢于破除落后思想观念的束缚C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D要看到事物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5下列选项与下图漫画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A“从长时间看,改革会使人人受益,但它不
16、是一首田园诗,它常伴随眼泪和痛苦。”B“只有一次次前仆后继,才能铺就从不可能到无限可能的路基。”C“人生譬如滑雪,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D“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多的梦想面对未来。”6在义乌,靠做只赚1分钱生意起家的老板不计其数,人称“蚂蚁商人”。“蚂蚁商人”践行的“以利小而有为,以小博大,以小创大,以小创强,以小创精”的理念对创业的启示是()A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B矛盾双方具有斗争性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D部分决定整体7如果要给下图漫画加一个哲学标题,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C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D部分不能取代整体8传统耗能产品面
17、对挑战,新能源产品将迎来新生,但是老百姓对它的推广使用有一个渐进性的认识过程,所以要从试点示范到全面推广。这说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和上升的新事物成长都有一个从被拒绝到接纳的过程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人化”联系无法真正独立于人的意志之外A BC D9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提高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调结构”仍然是今后的工作重心所在。把“调结构”作为重心的哲学依据是()A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抓重点,集中力量
18、解决主要矛盾C系统与要素的关系D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10每小时486.1公里!是中国新一代高速动车组跑出的世界新时速;每秒2 570万亿次!是我国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的世界新记录。速度记录被不断刷新,技术不断进步,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事物的发展是()A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B不断否定自身的过程C借助外力实现的变化D实现持续量变的过程二、非选择题11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指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必须以海洋产业为重点,坚持海陆统筹,把海洋和陆地作为一个整体谋划,把海洋产业与临海产业、涉海产业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推进,统筹海域、海岸带、内陆腹地开发建设实行海陆产业统筹规划、
19、资源要素统筹配置、基础设施统筹建设、生态环境统筹整治,通过海洋经济大发展,带动内陆腹地大开发、大开放。分析材料中发展蓝色经济的思路所遵循的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原则。122010年1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工作。会议强调,做好西藏工作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事关国家安全,事关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和长远发展,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发展和稳定两件大事,努力建设团结、民主、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请运用所学生活与哲学知识,简要分析上述材料所体现的方
20、法论原则。【参考答案】1 C2D3.D 4A5C6C 7C8D 9B10B11(1)遵循联系的方法论原则,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着眼整体,实现系统优化,“坚持海陆统筹,把海洋和陆地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2)遵循发展的方法论原则,着眼可持续发展,统筹规划和整治,“通过海洋经济大发展,带动内陆腹地大开发、大开放”。(3)遵循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方法论原则,“以海洋产业为重点,坚持海陆统筹”。12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做好西藏工作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事关国家安全。要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要善于把握主要矛盾,抓住重点,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发展和稳定两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