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六生物与环境真题分类再回访课堂定时练规范温馨提示:当您做这类题时,掌握不够准确的一定要依题中提示的页码及时翻阅教材,回扣落实教材基础知识,一定会有新发现哟!.种群和群落12020全国卷,6土壤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土壤小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小动物数量常用标志重捕法B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高,则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C土壤小动物的代谢活动会影响土壤肥力,进而影响植物生长D土壤小动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高考VS教材】人教必修3P7522019全国卷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
2、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 h、10 h、23 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B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C在培养到23 h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D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 h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高考VS教材】人教必修3P90人教必修3P66提示:以下题的答案可以照抄教材32019全国卷,31节选某果园中存在A、B两种果树害虫,果园中的鸟(C)可以捕食这两种害虫;使用人工合成的
3、性引诱剂Y诱杀B可减轻B的危害。回答下列问题。(2)A和B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种间竞争通常是指_。(3)性引诱剂Y传递给害虫B的信息属于_。使用性引诱剂Y可以诱杀B的雄性个体,从而破坏B种群的_,导致_降低,从而减轻B的危害。【高考VS教材】人教必修3P73人教必修3P106人教必修3P634全国卷,31节选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年龄0123456个体数9218712170696263年龄789101112个体数7264554239264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回答下列问
4、题:(1) 通常,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_。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_,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_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高考VS教材】人教必修3P63人教必修3P6252019海南卷,节选回答下列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1)大熊猫是我国的珍稀动物。为了保护大熊猫,我国通过建立_来改善它们的栖息环境,提高环境容纳量。(2)恢复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
5、结构有助于群落所在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对植物和动物的作用分别是_。【高考VS教材】人教必修3P67人教必修3P74.生态系统12020全国卷,6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和氮循环等过程。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消费者没有参与碳循环的过程B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C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D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CO2形式循环【高考VS教材】人教必修3P90人教必修3P10122019全国卷,6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底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
6、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高考VS教材】人教必修3P96提示:以下题的答案可以照抄教材32019全国卷,31节选某果园中存在A、B两种果树害虫,果园中的鸟(C)可以捕食这两种害虫;使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Y诱杀B可减轻B的危害。回答下列问题。(1)果园中包含害虫A的一条食物链是_。该食物链的第三营养级是_。【高考VS教材】人教必修3P9142019全国卷,31节选回答
7、下列与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1)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能量来自于_,生产者的能量可以直接流向_(答出2点即可)。【高考VS教材】人教必修3P9452018全国卷,29节选回答下列问题:(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_。分解者通过_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高考VS教材】人教必修3P9462018全国卷,31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这一建立在“威慑”与“恐惧”基础上的种间关系会对群落或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此方面的研究属于“恐惧生态学”范畴。回答下列问题:(1)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到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时,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有可能增加。生态系统中
8、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原因是_。(2)如果将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食物网只有三个营养级的某生态系统中,使得甲、乙两种植食性动物间的竞争结果发生了反转,即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假定该反转不是由顶级肉食性动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那么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是_(答出一点即可)。(3)若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在某地区的森林中重新出现,会减轻该地区野猪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产生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有_(答出两点即可)。【高考VS教材】人教必修3P9672016全国卷,31冻原生态系统因其生物的生存条件十分严酷而独具特色,有人
9、曾将该生态系统所处的地区称为“不毛之地”。回答下列问题:(1)由于温度的限制作用,冻原上物种的丰富度较低。丰富度是指_。(2)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通常冻原生态系统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其原因是_。(3)通常,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会很长,原因是_。【高考VS教材】人教必修3P72人教必修3P9682018全国卷如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蚯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于生活垃圾中的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生活垃圾中的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_。(2)根据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若要采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在确定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案时,通常
10、需要考虑的因素可概括为3个方面,即_。(3)有机肥在土壤中经分解、转化可产生NO。通常植物根系对NO的吸收是通过_运输完成的。【高考VS教材】人教必修3P90人教必修3P9492017海南卷,28回答下列与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关的问题:(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_。(2) 在广袤的非洲草原上,食草动物如同“割草机”一样,通过迁徙在不同的草场上采食,这一现象年复一年地进行着,然而食草动物所处的草原生态系统却表现出了稳定性,这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_。(3) 草蚱蜢青蛙蛇鹰是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次级消费者是_,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作用有_(答出两点即可)。【高考VS教材】人教必修3
11、P109人教必修3P90考点种群和群落12020全国卷,6河水携带泥沙流入大海时,泥沙会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三角洲。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3种植物群落类型:以芦苇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淡水环境中),以赤碱蓬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海水环境中),草甸植物群落(生长在陆地环境中)。该三角洲上的植物群落是通过群落演替形成的,演替的顺序是()A BC D22018全国卷,5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
12、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32017全国卷改编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速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图中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42016全国卷,5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计算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B计算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计算出每个样方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
13、蒲公英的种群密度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5全国卷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组成(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组成C该种群的年龄组成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6全国卷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
14、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7全国卷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82018全国卷,6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考点生态系
15、统12016全国卷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22016全国卷,5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
16、的数量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32015全国卷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的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种群和群落12020山东卷,11为研究甲、乙两种藻的竞争关系,在相同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混合培养和单独培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数量约为1.0106个时种群增长最快B混合培养时,种间竞争是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C单
17、独培养时乙藻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D混合培养对乙藻的影响较大22020山东卷,19(多选)在互花米草入侵地栽种外来植物无瓣海桑,因无瓣海桑生长快,能迅速长成高大植株形成荫蔽环境,使互花米草因缺乏光照而减少。与本地植物幼苗相比,无瓣海桑幼苗在荫蔽环境中成活率低,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促进了本地植物群落的恢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互花米草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方以估算其在入侵地的种群密度B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不属于群落演替C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的过程中,无瓣海桑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D应用外来植物治理入侵植物的过程中,需警惕外来植物潜在的入侵性32020浙江7月,14下列关于某
18、种昆虫种群存活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存活曲线的横坐标表示该昆虫种群的年龄B绘制种群存活曲线至少需要观察记录100个个体C必须从不同年龄组中选取相同比例的观察记录个体D当所有被选取的个体达到平均寿命后停止观察记录42019海南卷将接种在马铃薯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培养一段时间后,充分混匀并随机分成不等的两组后分别进行培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酵母菌种群增长所需的能量全部来自于马铃薯培养液B若要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可借助显微镜进行C培养液被分成上述两组时其中的酵母菌种群密度是不同的D给营养充足的培养液通入O2有利于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加52019浙江4月选考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19、)A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最快B同一群落各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C环境容纳量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D环境容纳量是种群数量在生存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62018江苏卷,13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阶段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C阶段与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D阶段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72019海南卷下列关于外来物种入侵的叙述,错误的是()A外来物种入侵会对当地群落的演替产生严重的影响B淡水湖泊中出现的水华现象都是由外来物种入侵引起的C水葫芦引入我国后对一些淡水生态系统造成
20、严重影响D入侵植物进入适宜其生长的地区可影响当地物种的生存.生态系统12020浙江7月,11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正确的是()A营养级的位置越高,归属于这个营养级的能量通常越多B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绿色植物都属于生产者营养级C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同种生物的总和D食物链中的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是相同的22020江苏卷,1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些诗句描绘了荷塘的生动景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B采用五点取样法能精确调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虫的种类数C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及沉水的水草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
21、构D影响荷塘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和人类活动32020江苏卷,24(多选)蚯蚓分解处理技术可实现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如图为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的蚯蚓和各种微生物均属于分解者B该生态工程设计突出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C农作物、果树等植物获取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来自有机肥D影响蚯蚓分解处理效率的因素有温度、含水量等42019浙江4月选考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A臭氧层能降低太空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B人类活动对大量野生生物的灭绝没有影响C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量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D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二氧化碳的全球平
22、衡受到严重干扰52019江苏卷,15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低的西部沙漠地区生长着一种叶退化的药用植物锁阳,该植物依附在另一种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锁阳与小果白刺的种间关系为捕食B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恢复力稳定性较高C种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锁阳因长期干旱定向产生了适应环境的突变,并被保留下来62019海南卷节选回答下列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3)当受到破坏的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后,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应包括的动物有植食性动物、_(答出2点即可)。题组一正误判断类(高频考查)12020山东省泰安市高三第
23、五次模拟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描述,错误的是()A种群的均匀分布在自然种群中极其罕见,而人工栽培的种群(如农田、人工林)由于人为保持其株距和行距,一般常呈均匀分布B从种群数量特征的角度分析,树林中某种鸟的种群密度增加的直接原因是出生率和迁入率均大于0C在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过程中,通过调查样本地块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估测该区域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D池塘中不同种类的鱼分布在不同的水层中,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22020安徽省高三模拟我国的许多读语、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道理,下列诗词或读语中所涉及的生态学观点,不正确的是()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B“落红不是无情
24、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温度影响生物生长的现象D“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32020四川省高三二模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三大功能都能够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得以实现B三大功能的相对稳定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表现C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将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成一个整体D食物链上相邻物种间物质和能量单向流动而信息传递是双向进行的42020甘肃省兰州市高三诊断土壤内含有松散的颗粒,有利于微生物和小动物的生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5、土壤中微生物的存在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土壤中微生物能将有机物分解,释放的能量供给绿色植物利用C利用土壤小动物的避光趋湿怕高温,可采用带灯罩的日光灯制作诱虫器来进行收集D为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可选用样方法,并随机取样52020湖北省武汉市高三质量检测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过物质多级利用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B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能量输入与输出相对稳定C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流动渠道D通过兔子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能量属于兔子通过同化作用获得的能量的一部分62020广东省汕头市高三第一次模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重要的价值观、发展观。
26、下列有关生态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来的野生动物并加以保护B定期焚烧落叶,有利于促进物质循环,加快土壤中微生物的繁殖C利用性引诱剂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可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D许多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价值题组二生产实践和生活应用类(高频考查)12020湖南省常德市高三二模随着“蚂蚁森林”的推行和广大用户的积极参与,阿拉善、通辽、鄂尔多斯等地已经种上梭梭树等树木,以前的沙漠,现在已是绿油油的一片。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这些地方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增强了B沙漠变绿洲说明了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方向C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
27、网在不同的季节、气候条件下可能发生改变D种植梭梭树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22020陕西省汉中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某科技兴农志愿者在培育害虫天敌青蛙的过程中发现,池塘里小蝌蚪居于水池中央深水处,大蝌蚪活跃在入水口的浅表层,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大、小蝌蚪分布的水层不同属于垂直分层现象B优先发育的大蝌蚪会产生毒素使最幼小的蝌蚪中毒死亡体现了优势竞争C投放加碘的饲料可促进蝌蚪发育成青蛙D蝌蚪和青蛙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巨大差异是遗传物质改变的结果32020福建省泉州市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为治理蝗灾,古代劳动人民想出了很多办法,如唐人的“利用柴火诱杀成蝗”,宋人的“挖卵灭种”等;当代生
28、态学家则提出,采取“改治结合”,即通过垦荒、修坝改变蝗虫的产卵环境,同时结合化学、生物防治等措施,可获得良好的治蝗效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柴火诱杀成蝗是利用行为信息传递的作用B“挖卵灭种”的主要目的是改变蝗虫种群的性别比例C“改治结合”治蝗措施的主要目的是降低蝗虫种群的K值D生物防治的优点之一是导致蝗虫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降低42020安徽省安庆市高三第二次模拟“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该诗句体现了许多生态学原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南山下”所有的豆科植物构成了一个种群B“草盛豆苗稀”说明不同植物间有竞争关系C“晨兴理荒秽”说明人类能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
29、动方向D诗句中的信息能体现出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52020吉林省白山市高三二模由于人类的参与使受到影响的环境得到改善,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措施,如修复盐碱化的草地、植树造林、生态农业的发展、将工厂废弃地改造为公园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农业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B植树造林提高了生物多样性,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修复盐碱化草地的过程中生态系统的结构逐渐变得复杂D工厂废弃地植被重建与维持过程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62020山东省高三二模新型“零废弃生态农业”利用酶催化剂,将鸡粪、猪粪及农田废弃物变为无臭无味溶于水的粉末,随水施撒在土壤里,实现了农田有机垃圾的零废弃、无污
30、染,让农田秸秆和卖不出去的废弃农产品代替化肥改造盐碱地。从生态学角度对“零废弃生态农业”的分析,正确的是()A“零废弃”改变了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B酶催化剂提高了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C废弃物再利用提高了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D促进了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并减少环境污染题组三信息获取类(中频考查)12020山东省高三二模珊瑚裸尾鼠是一种生活在澳大利亚大堡礁上的啮齿动物,近几年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其栖息地不断减少,食物来源短缺,常与海鸟和乌龟争夺海草和甲壳类等食物,最终导致珊瑚裸尾鼠成为首个因全球气候变暖而灭绝的哺乳动物。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珊瑚裸尾鼠与海鸟和乌龟之间存在竞
31、争关系B珊瑚裸尾鼠是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C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使珊瑚裸尾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降低D以上事例体现了人类活动能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22020广东省深圳市高三二模理综种植过草莓的农田闲置多年后,逐渐被木本植物覆盖,成片的草莓不见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农田朝着木本植物方向进行初生演替B光照在该农田的演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C演替就是一种生物替代另一种生物的过程D草莓消失的主要原因是被次级消费者捕食32020河北省名优校联考研究发现:有一种热带灌木,当毛毛虫吃掉它的一片叶之后,就不再吃附近的叶片,而是咬食一定距离之外的叶片。有人推测“深度损伤的叶片可能向附近叶片发出了某
32、种化学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热带灌木的这种防御机制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若此推测成立,接受到该信息的叶片也可能合成了某种化学物质C与此推测类似,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也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D要检验此推测是否成立,可在摘除刚被咬食的叶片后观察毛毛虫是否“舍近求远”42020山西省高三模拟科学家研究发现深海热泉生态系统中,硫细菌通过氧化硫化物可利用CO2制造有机物。管蠕虫吞入硫细菌形成细菌囊,并不断将从海水中吸收的硫化氢等物质输送给囊中硫细菌,同时也从硫细菌获取能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硫细菌与管蠕虫的种间关系为寄生B研究深海热泉生态系统,有助于了解生命的起源C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源
33、头主要是硫化物氧化释放的化学能D硫细菌属于深海热泉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52020河南省新乡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蚜虫的粪便是含有糖分的黏液,称为“蜜露”。蚂蚁非常喜欢吃“蜜露”,常用触角拍打蚜虫背部,通过拍打产生的振动频率促使蚜虫分泌“蜜露”。蚜虫受到其天敌瓢虫袭击时,会从尾部发出报警信息素,将危险信息通知其他蚜虫,同时蚂蚁接收到报警信息素就会赶来驱除蚜虫天敌。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蚂蚁拍打蚜虫背部产生的振动频率属于物理信息B蚂蚁吃“蜜露”,蚜虫同化量的一部分传递到蚂蚁C化学信息可以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D信息能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62020广东省湛江市高三一模湿地被誉为地球的“肾脏”
34、,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净化污水,为多种动植物提供栖息地以及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环境等功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合理搭配植物可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B湿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C湿地微生物的主要作用是作为分解者以加快物质循环D湿地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价值低于农田题组四图示模型类(中频考查)12020辽宁省高三第一次模拟水蚤是一种体型微小的水生动物。右图是某水城中水蚤种群数量的变化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调查水蚤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宜采用标志重捕法Bb时期水蚤种群数量增长最快,bc时期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当水蚤种群数量稳定在K1时,其种群年龄结构为稳定型D若d时期种群出生率升高,
35、则种群数量可大幅度超过K22020湖南省常德市高三一模科学家在新西兰某无鼠的小型岛屿上投放某种家鼠以研究某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一段时间后,调查该家鼠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如下表: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N(估算家鼠数)3143744686869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2月鼠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家鼠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S”型C15月,家鼠种群数量上升说明该岛屿群落的丰富度增加D57月,该小岛所能维持的鼠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32020江西省上饶市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乙两种昆虫和蜘蛛,植物被采食后会释放出挥发性的化学物质X,它们之间的信
36、息传递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质X分别在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植物与乙昆虫之间进行传递信息B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短期内甲昆虫天敌数量减少,乙昆虫天敌数量增加C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所利用的信息种类是物理信息D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分别是无机环境和生物42020河北正定中学高三质量检测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m2的石头。有人在石头的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蜥蜴活动的地点距离石头越近,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小B距离石头的远近是影响该群落的水平结构的重要因素C在该系统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
37、间,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可以循环利用D牧草地石头的存在使禾草植物与非禾草植物之间的竞争减弱52020广东省高三二模下图是某个海岛上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显示了5个生物种群组成的4条食物链B碳在图中生物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循环流动C信息传递在图中生物之间可以双向进行D图中生物的能量可流向分解者,但分解者的能量不能流向这些生物62020南昌市第三中学高三二模下图表示江苏某地区建造的人工湿地(基质层由土壤和各种填料组成),有机物含量高的生活污水通过该湿地可被净化输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污水进入湿地经理化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得到净化B组成该湿地群落的类群包括植物、动物、微
38、生物C该湿地群落中的碳全部来自光合作用固定的CO2D污水进入量过大会破坏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类型一教材长句问答落实类1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其数量一定增加吗?_。2“S”型曲线的开始部分能否看作“J”型曲线?_。3在渔业上,若想持续获得最大收获量,应该怎么办?若想单次获得最大收获量,又该怎么办?_。4高山上植被的垂直分布与群落的垂直结构相同吗?_。5群落的演替是永不休止的吗?_。6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具有什么作用?_。7生态系统的结构就是生态系统的成分吗?_。8能量传递效率与能量利用率是一回事吗?_。9说出大气中CO2的主要来源和去路各有哪些?_。10如果你是一个农场经营者,种植了一些粮食作
39、物,栽培了多种果树,同时还饲养着优质的家禽、家畜等。你将利用哪些与信息传递有关的措施来提高各类农畜产品的产量?(需要至少回答出三项)。_。11所有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均呈负相关吗?_。12如何判断正反馈、负反馈调节?_。13水体富营养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_。14如何辨别“就地保护”与“易地保护”?_。类型二析因判断探究综合类12020广东省深圳市高三二模水族箱中生活着两种原生动物A和B,假设种群A捕食种群B。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用一屏障将A和B隔开,彼此互不干扰,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后,当A和B两个种群各自的_相等时,种群数量都达到最大值,其最大值在生态学上称为_。限制A种群
40、和B种群增长的原因_。(2)当撤掉屏障后,水族缸中存在的食物链是_。假设水族箱中资源充分,其他条件稳定,请你在同一坐标图中表示出A、B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22020广东省深圳外国语学校高三模拟2019年8月,被称为“地球之肺”的亚马逊热带雨林遭遇持续大火,大批森林遭灾难性毁灭。研究者曾调查某雨林生态系统,共有5个营养级(以A、B、C、D、E表示)。经测定,一年中流经这5个营养级的能量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营养级ABCDE能量(Jm2)160.021071001.3710719.891070.371072.5107(1)画出该雨林生态系统的食物链_。据表看出,能量在各营养级之间传递有_特点,
41、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不能全部传给下一营养级的原因_。(2)雨林在物质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请推测大批森林被火烧毁灭后可能带来的影响_(写出两点)。(3)举例说出雨林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如_。(写一个例子即可)专题六生物与环境真题分类再回访课堂定时练规范命题素材源于教材类.种群和群落1A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较强,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其数量,不适合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A错误;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物种数目越多,丰富度越高,B正确;题述土壤小动物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盐和CO2等,无机盐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影响植物生长,C正确;土壤小动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可以被绿色植物等利用从而进入生
42、物群落,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D正确。2D异养生物细菌甲可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A正确;更换培养基可提高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相对含量,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B正确;根据曲线a的变化规律知,在培养到23 h之前,细菌数量以较大的速率增长,说明此阶段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C正确;在刚开始培养时及培养基更换后,细菌的生存环境均较理想,因此在较短时间内,种群增长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D错误。3(2)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相同的资源和空间而表现出来的相互抑制现象(3)化学信息性别比例种群密度解析:(2)种间竞争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
43、相同的资源和空间而表现出来的相互抑制现象。(3)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化学信息,利用其诱杀B种群的雄性个体,可以破坏B种群的性别比例,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产生后代,从而使该种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4(1)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111保持稳定(2)活动能力解析:(1)根据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所占比例,可以把种群分成增长型(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稳定型(各年龄期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老年个体多,幼年个体少)。根据题目所给数据,可知该种群幼年成年老年个体数比例是111,各年龄期个体比例适中,因此其年龄结构为稳定型,数量保持相对稳定。(2)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常用标志重
44、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5(1)自然保护区(2)提高了植物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解析:(1)为了保护大熊猫,我国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即通过就地保护措施来改善它们的栖息环境,提高环境容纳量。(2)群落的空间结构包含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可以提高植物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可以为动物提供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生态系统1A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过程,消费者通过捕食获得上一营养级生物有机物中的碳,再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氧化分解,C元素以CO2的形式被释放到无机环境,所以消费者参与了碳循环,A错误;生产者进行光
45、合作用将无机环境中的CO2合成有机物,此过程是C元素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的最主要途径,同时也为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和分解者提供了直接或间接的有机物来源,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B正确;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动物粪便中有机形式的碳分解成CO2回归无机环境,这是C元素从生物群落流回无机环境的重要一环,C正确;综上分析可知,通过光合作用C元素以CO2的形式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通过各生物成分的呼吸作用又以CO2的形式从生物群落流回无机环境,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循环,D正确。2A夏季草原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羊的数量远少于第一营养级牧草的数量,其数量金字塔为正金字塔
46、;森林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昆虫的数量远多于第一营养级乔木的数量,其数量金字塔为倒金字塔形,故A正确。3(1)果树ACC解析:(1)由题干信息可知,A、B是果树害虫,鸟(C)可以捕食这两种害虫,故果园中包含害虫A的一条食物链是:果树A鸟(C),其中鸟(C)处于第三营养级。4(1)太阳能初级消费者、分解者解析:(1)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能量来自其自身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生产者的能量可直接流向初级消费者和分解者。5(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呼吸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解析:(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途径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
47、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6(1)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大部分都损失了,传递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较少(2)甲对顶级肉食性动物的恐惧程度比乙高,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后甲逃离该生态系统的数量比乙多(3)大型肉食性动物捕食野猪;野猪因恐惧减少了采食解析:(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各个营养级的生物都会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而消耗一部分能量,另一部分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消耗,而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中一部分随着残枝败叶或遗体残骸等流向分解者,另一部分输入到下一营养级,
48、传递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较少,因此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2)由题意可知,该反转不是由顶级肉食性动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是:顶级肉食性动物对甲、乙的驱赶作用而引起的甲、乙的“恐惧”程度有差异,甲对顶级肉食性动物的“恐惧”程度比乙高,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后甲逃离该生态系统的数量比乙多。(3)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在某地区的森林中重新出现,会减轻该地区野猪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其可能的原因有:一是该种大型肉食性动物捕食野猪,二是野猪因“恐惧”减少了采食。7(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低温下,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弱(3)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解析:(1)
49、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由于冻原生态系统中的温度较低,不利于土壤中微生物(分解者)对土壤有机物的分解,所以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通常冻原生态系统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3)由于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因而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不会很长。8(1)有机物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2)待分解垃圾的性质,引进的分解者生物的种类,处理环境的理化条件(3)主动解析:(1)蚯蚓是异养型生物,属于分解者,故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于枯枝败叶中的有机物,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
50、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及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2)若要采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在确定处理生活垃圾方案时,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为以下几个方面:了解生活垃圾的性质以确定能分解该垃圾的分解者、选择能分解垃圾中有机物的分解者、调整处理垃圾的理化条件(温度、湿度、pH等)以便适合分解者生活,快速降解有机物。(3)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离子通常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故对NO的吸收是通过主动运输完成的。9(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2)自我调节的能力(3)青蛙消费者是实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解析:(1)生态系
51、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生态系统自身所具有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次级消费者是青蛙。消费者的作用是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调节种间关系;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维持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重要考点反复考查类考点1A河水携带泥沙进入大海时,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三角洲的过程中,海水逐渐淡化,所以,该三角洲上的植物生长环境的变化为:生长在海水环境中生长在淡水环境中生长在陆地环境中,对应的植物群落演替顺序是,A正确。2D种群S型增长的条件是资源和环境等条件有限,因此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A正确;老鼠
52、的繁殖力强,但是也受到空间大小的限制,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导致个体之间的斗争加剧,因此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种群密度的制约,B正确;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密度大的,种内竞争较大,增长量相对较小,密度小的,种内竞争相对较小,增长量相对较大,导致产量最终可能相同,C正确;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达到最大,个体之间的斗争最强,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也越强,D错误。3D根据题图,种群数量约为最大种群数量的1/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有最大持续产量。与甲、乙、丙点相比,在丁点时捕获,捕获后可使种群处于最大增长速率附近,能达到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的目的。4C估算植物种群密度最常用的
53、方法之一是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分布的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5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各种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据图可知,不同月份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其中4至10月份,个体逐渐发育到性成熟,12月份没有未成熟个体,表明在10月份种群的出生率可能为零,A、C正确;天敌迁入后,会捕食该种群中年幼或弱小的个体,影响种群的年龄组成,B正确;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降低种群的出生率,从而对种群的密度产生影响,D错误。6D灌木阶段中灌木的生长为各种生物起到了遮阴、避风等作用,同时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食物,
54、所以灌木阶段的物种丰富度要大于草本阶段的,A错误;由于灌木比草本植物更为高大,因此无论从垂直结构上还是从水平结构上看,灌木阶段比草本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更复杂,B错误;灌木阶段比草本阶段物种更加多样化,使得群落结构较为稳定,群落自我调节能力更强,C错误;草本阶段在动植物的共同作用下,土壤中的有机物越来越丰富,土壤的通气性越来越好,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D正确。7A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抑制了病毒传播,其原因是青蛙可捕食稻飞虱,青蛙与稻飞虱之间是捕食关系,A正确;水稻和青蛙并不利用共同的资源,两者不是竞争关系,B错误;病毒V和水稻之间是寄生的关系,C、D错误。8B趋光性昆虫以植物为食,
55、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A正确;黑光灯是一种特制的气体放电灯,它可发出330400 nm的紫外光波,故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是通过紫外光传递的,属于物理信息,B错误;黑光灯诱捕的方法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是一种根据昆虫趋光特点检测相对密度的方法,C正确;黑光灯能诱捕多种趋光性昆虫,从而可以统计一定范围内趋光性昆虫的种类,D正确。考点1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前者具有全球性、可以被生物群落循环、反复利用,后者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二者都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A正确、B错误;“退耕还林、还草”是提高并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措施,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
56、一思想的实例,C正确;人类的活动应该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D正确。2C鹰迁入后,可形成如下食物链:植物蝉螳螂黄雀鹰,据此可知,鹰的迁入会使该树林中黄雀的数量减少、螳螂增加、蝉减少等系列变化,A错误;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细菌是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即细菌的能量不能流向生产者,B错误;食物链越长,能量消耗的环节越多,C正确;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鹰的迁入没有改变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D错误。3B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A正确;生态系统相对稳定阶段,能量的输入和散失处于动态平衡,B错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
57、递能调节种间关系,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正确;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稳定,D正确。地方考题共性借鉴类.种群和群落1B由图可知,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为2.0106个,在K/2(1.0106个)时种群增长最快,A正确;混合培养时,在1012天甲藻种群数量接近K值,而乙藻种群数量接近0,此时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增长缓慢的主要因素是种内竞争,B错误;由图中曲线可知,乙藻单独培养时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C正确;图中混合培养时,甲、乙两种藻起始数量相同,到1012天时甲藻数量接近环境容纳量,而乙藻接近灭绝,可知混合培养对乙藻的影响较大,D正确。
58、2AB用样方法调查互花米草的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A错误;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B错误;无瓣海桑种群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该过程中无瓣海桑种群的数量逐渐减少,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C正确;应用外来植物治理入侵植物的过程中,若外来植物的适应性很强,则其可能会取代本地植物,所以需警惕外来植物潜在的入侵性,D正确。3A存活曲线的横坐标是年龄,纵坐标是存活个体数的对数值,A正确;存活曲线的数据收集需要至少观察1 000个个体,B错误;存活曲线的数据收集从新孵化的幼虫或新出生个体开始,跟踪记录每个个体的死亡年龄,C错误;存活曲线的数据收集直到全部个体
59、死亡为止,D错误。4C酵母菌种群增长所需的能量来自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所需的有机物全部来自于马铃薯培养液,A正确;若要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可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法,需要借助显微镜,B正确;培养液与酵母菌充分混匀后由于被分成不等的两份,因而酵母菌数量不同,但由于是充分混匀的,故酵母菌的种群密度相同,C错误;给营养充足的培养液通入O2有利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种群数量会增加,D正确。5B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最快,A正确;环境容纳量(K)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同一群落中不同种群的K值一般不同,B错误;K值的大小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C正确;种群数量高
60、于K时便下降,低于K时便上升,K值(环境容纳量)就是种群数量在生存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D正确。6D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错误;阶段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的垂直结构不明显,B错误;阶段到阶段发生的演替是优势取代,不是完全取代,所以阶段与阶段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不完全相同,C错误;在三个阶段中阶段为森林阶段,其生物种类最多,营养结构也最复杂,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D正确。7B外来物种入侵,如水葫芦疯长,会对当地群落的演替产生严重影响,A正确;淡水湖泊中出现水华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废物的排入,导致水体中氮磷含量过高引起的,B错误;水葫芦引入我国后数
61、量疯长,破坏了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正确;入侵植物进入适宜其生长的地区可能呈J型增长,会影响当地物种的生存,D正确。.生态系统1B由于能量是逐级递减的,因而营养级越高,该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就越少,A错误;绿色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营养级,B正确;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的全部生物的总和,不是同种生物的总和,C错误;各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一定相同,D错误。2C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不能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A错误;调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虫的种类数不能采用五点取样法,原因是昆虫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B错误;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在垂直方向的配置状况,其
62、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及沉水的水草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正确;影响荷塘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栖息空间,D错误。3BD该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蚯蚓、腐生微生物等属于分解者,一些寄生的细菌属于消费者,硝化细菌等自养型微生物属于生产者,A错误;该生态工程设计突出了对畜禽粪便、生活垃圾、蚓粪、残渣等的处理与利用,充分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B正确;土壤中的分解者将有机肥分解,可以为农作物、果树等植物的生长提供二氧化碳和无机盐,但农作物、果树等植物获取的能量主要来自光能,C错误;蚯蚓的分解作用是其代谢活动的一部分,而蚯蚓维持正常的代谢活
63、动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水分等条件,所以其分解处理效率受温度、含水量等影响,D正确。4B臭氧能吸收紫外线,可以降低太空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A正确;人类活动对野生生物的灭绝会产生影响,B错误;防治酸雨最有效的办法是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量,或者从燃料中把这些物质去掉,C正确;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会释放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严重干扰二氧化碳的全球平衡,D正确。5C根据题意可知,锁阳的叶已经退化,说明其光合作用较弱或不进行光合作用,且其需要依附在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并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由此可推知锁阳与小果白刺的种间关系为寄生,A错误;该地区为沙漠地区,物种多样性较低,生物种类少,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
64、单,所以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弱,恢复力稳定性较低,B错误;种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小果白刺对生态系统的重要调节功能,即生态功能,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正确;突变是不定向的,锁阳在繁殖过程中出现了耐旱突变,是干旱的沙漠环境起到了定向选择的作用,D错误。6(3)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解析:(3)当受到破坏的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后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此时食物网复杂,营养结构也复杂。消费者包括的动物有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等。选择题分类高效提速练题组一1B根据分析可知,种群的均匀分布在自然种群中极其罕见,而人工栽培的种群(如农田、人工林)由于人为保持其株距和行距,
65、一般常呈均匀分布,A正确;从种群数量特征的角度分析,树林中某种鸟种群密度增加的直接原因是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迁入率大于迁出率,B错误;在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过程中,通过调查样本地块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估测该区域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C正确;池塘中不同种类的鱼因为食物和栖息空间的不同而分布在不同的水层中,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正确。2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杂草与豆苗间的竞争关系,A正确;“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能量不能循环,B错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
66、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桃花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所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C正确;“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D正确。3D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信息传递也可以借此得以实现,A正确;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结构和功能上的稳定,故三大功能的相对稳定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表现,B正确;生态系统的组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四者实则是通过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联系成一个整体的,C正确;相邻物种间的物质也可以是双向流动的,如羊吃草,草中
67、的物质进入到了羊体内,而羊呼出的二氧化碳也可以再次被植物利用,D错误。4A土壤中既有分解者也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因此,土壤中微生物的存在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正确;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绿色植物利用,但其分解释放的能量除了满足自身生命活动需要,其余均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绿色植物无法利用这部分能量,B错误;利用土壤小动物避光趋湿怕高温的特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制作诱虫器来进行收集,C错误;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进行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D错误。5D通过物质多级利用可以提高
68、能量的利用率,A正确;处于稳态时,生态系统中能量输入与输出相对稳定,保持动态平衡,B正确;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到生态系统之中,C正确;兔子的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兔子同化的能量,而是属于生产者同化的能量,D错误。6C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保护当地的生态系统或物种,A错误;定期焚烧稻秆可促进物质循环,但不能加快土壤中微生物的繁殖,B错误;利用性引诱剂诱捕有害昆虫,可通过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来降低有害昆虫的种群密度,这属于生物防治,C正确;许多野生动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由此说明生物具有潜在的使用价值,D错误。题组二1D由于这些地方的物种丰富度提高,营养结构变得
69、复杂,故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有所增强,A正确;由于人类的活动沙漠变绿洲,说明了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B正确;由于该地气候条件波动性较大,故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在不同的季节、气候条件下可能发生改变,C正确;种植梭梭树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错误。2C垂直分层现象是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不是种群中的不同个体,大、小蝌蚪分布的水层不同不属于垂直分层现象,A错误;优先发育的大蝌蚪会产生毒素使最幼小的蝌蚪中毒死亡属于种内斗争,B错误;投放加碘的饲料,有利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可促进蝌蚪发育成青蛙,C正确;蝌蚪和青蛙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巨大差异属
70、于变态发育,遗传物质并未发生改变,D错误。3C柴火诱杀成蝗主要利用了光这种物理信息,A错误;杀死蝗虫的卵并不能针对雄性或雌性,因而没有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B错误;垦荒、修坝改变蝗虫的产卵环境可以影响蝗虫生存的环境,降低种群的K值,C正确;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的种间关系来治理害虫,不会用到杀虫剂等药物,因此不会对蝗虫的抗药性进行选择,D错误。4A某一区域中,豆科植物种类繁多,并不只是一个物种,A错误;在豆苗和杂草之间存在竞争关系,B正确;在豆苗阶段,豆苗在和杂草的竞争中处于劣势,有必要除草,以利于豆苗生长,让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即人类活动能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关系,这也是研究生态系
71、统能量流动的意义之一,C正确;人类在某一片土地上种庄稼,则该群落向着人类需要的农田群落的方向演替,若弃耕,农田群落可能演替为草原群落或森林群落,所以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的演替方向,D正确。5A构建生态农业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构建农业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环境的污染,该生态系统中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的能量,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实现了良性循环,自我调节能力强弱取决于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结构和营养成分。物质可以循环利用,但能量只能多级利用,不能循环,A错误;植树造林使群落结构更加复杂,提高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正确;改造盐碱化草地的过程中,群落的空
72、间结构也会发生变化,群落结构变得复杂,C正确;工厂废弃地植被重建与维持过程是在保留了土壤条件的基础上发生的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D正确。6D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并没有发生改变,“零废弃”只是加速了物质循环过程,并能有效地利用该生态系统部分废弃物,A错误;酶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加速物质的分解,但并不能提高分解者的作用,B错误;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是无法改变的,废弃物再利用属于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C错误;原来的生态系统中,鸡粪、猪粪及农田废弃物是由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物,进而被植物体重新吸收的;而“零废弃生态农业”利用酶催化剂,将鸡粪、猪粪及农田废弃物变为无臭无味溶于水的粉末,随水施撒在土壤
73、里,不仅加速了物质循环过程,还能减少环境污染,D正确。题组三1B根据题干信息“常与海鸟和乌龟争夺海草和甲壳类等食物”可知,珊瑚裸尾鼠与海鸟和乌龟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且珊瑚裸尾鼠是初级消费者或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或第三营养级,A正确、B错误;根据题干信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其栖息地不断减少,食物来源短缺”可知,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使珊瑚裸尾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降低,C正确;以上事例体现了人类活动能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D正确。2B草莓农田闲置后基本保留了原有的土壤条件,该农田朝着木本植物方向进行次生演替,A错误;木本植物争夺阳光的能力更强,光照在该农田的演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74、B正确;演替是指生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C错误;草莓消失的主要原因是与木本植物在争夺阳光、空间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而逐渐被淘汰,D错误。3C该热带灌木的这种防御机制是一种适应性的表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若此推测成立,接受到该信息的叶片也可能合成了某种化学物质,而且这种化学物质可能对毛毛虫有一定的影响,B正确;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不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属于植物体内的信息分子,C错误;摘除刚被咬食的叶片后观察毛毛虫是否“舍近求远”,可用于检验此推测是否成立,D正确。4A依据题干信息可知硫细菌和管蠕虫之间是互利共生关系,A错误;热泉口的环境与原始地
75、球环境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研究热泉生态系统有助于研究生命的起源,B正确;硫细菌属于化能自养型生物,能利用氧化硫化物释放的化学能将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属于深海热泉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C、D正确。5B蚂蚁用触角拍打蚜虫背部,通过拍打产生了一定的振动频率,属于物理信息,A正确;“蜜露”属于蚜虫的粪便,其中含有的能量不属于蚜虫的同化量,B错误;据题干信息,报警信息素属于化学信息,该信息可以在蚜虫间传递,也可以在蚜虫与蚂蚁间传递,C正确;据题干信息,蚂蚁和蚜虫可以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正确。6D合理搭配植物,形成相对稳定的营养结构,可以提高系统的物种多样性,A正确;生态系统的自
76、动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B正确;微生物作为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有利于加快物质循环,C正确;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高于农田,其价值也高于农田,D错误。题组四1C水蚤活动能力较弱,通常集群分布,不宜采用标志重捕法,A错误;b时期水蚤种群数量曲线的斜率最大,证明此时水蚤的种群数量增长最快,bc时期种群数量仍在增长,证明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错误;稳定型年龄结构的特征是: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比例适中,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当水蚤种群数量稳定在K1时,即de时期,其种群数量相对稳定,满足稳定型年龄结构的特征,C正确;d时期种群数量基本保持稳定,该时期的种群数量接近环境容纳量,受限于环境中的食
77、物等条件,种群数量不可能大幅度提高,D错误。2C由表格分析可知,2月份到3月份,鼠群数量在增加,说明2月鼠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A正确;据数据分析,家鼠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S型,在5月到7月小岛所能维持的鼠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即K值,B、D正确;丰富度是指物种的数目,15月,家鼠种群数量上升,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不属于丰富度,C错误。3B根据题意可知,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因此X分别在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植物与乙昆虫之间进行传递信息,A正确;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故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乙昆虫天敌数量减少,B错误;蜘蛛在蜘蛛网
78、上捕食乙昆虫,是利用乙昆虫在蜘蛛网上产生的振幅,因此所利用的信息种类是物理信息,C正确;据图可知,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分别是无机环境和生物,D正确。4D根据题中信息可知,离石头越近,蜥蜴个体数量增多,原因在于其有了躲避场所,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减小,A正确;通过图中数据可知,石头保护了蜥蜴,蜥蜴捕食蝗虫,蝗虫以植物为食,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B正确;在该系统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物质可以循环利用,C正确;牧草地石头的存在使禾草植物与非禾草植物数量较多,两者之间的竞争增强,D错误。5C图中的植物多种多样,不同种植物属于不同的种群,其他生物也类似于植物,都有多
79、个种群,因此图中的种群数量远远多于5个,A错误;碳在图中生物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不能循环流动,B错误;信息传递在图中生物之间可以双向进行,如鼬根据兔留下的气味捕食兔,而兔根据黄鼬留下的气味躲避鼬的捕食,C正确;当图中的生物以分解者为食时,能量就从分解者流向图中所示的生物,D错误。6C生活污水含有较多的有机物,进入湿地后经理化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可得到净化,A正确;组成该湿地群落的类群包括以植物为主的生产者、以动物为主的消费者和以微生物为主的分解者,B正确;该湿地群落中的碳来自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和光合作用固定的CO2,C错误;污水进入量过大会超过该湿地的自我调节能力,破坏该湿
80、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正确。非选择题分类规范提升练类型一1提示:不一定。年龄组成并不能决定种群的数量,只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由于受气候、食物、天敌等因素的影响,原先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其数量也可能会下降(此外,种群数量还受到迁入率、迁出率的直接影响。)2提示:“J”型曲线自始至终都保持指数式增长,其生存环境应无环境阻力,其增长率不变而增长速率持续增加,而“S”型曲线自始至终具有环境阻力,其增长率持续减小,而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小。因此不能认为“S”型曲线的开始部分是“J”型曲线3提示:持续最大收获:种群数量超过K/2时收获并维持在K/2时,可以获得可持续利用的最大收获量。单次最大收获:
81、种群数量达到K时收获可获得最大收获量4提示:不相同。高山上植被的垂直分布:是由于随海拔高度升高,温度下降明显,从而导致不同海拔高度植被(群落)分布不同。如:阔叶林、针叶林、高原草甸、苔原属于四个不同的群落垂直分布。群落的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是指同一个群落内不同物种的配置情况,包括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因素:阳光)和动物的分层现象(决定因素: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5提示:群落演替具有一定的方向、一般不可逆、漫长但并非无休止的。任何环境下的演替最终都要达到一个“成熟”阶段,此时群落和周围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稳定状态。其物种与环境之间高度协调,能量和物质的利用率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也高6提示:消费者能
82、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7提示:不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8提示:不是一回事。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递减,以“营养级”为单位,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10%20%。能量利用率a通常考虑的是流入人体中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b流入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c考虑分解者的参与,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9提示:来源: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去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10提示: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施用性引诱剂,控制害虫数量;人工控
83、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等11提示:不是。对于诸如荒漠、高寒草甸、北极冻原等自我调节能力极弱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及恢复力稳定性均较弱12提示:依据:从调节后的结果与原状态之间的变化分析。方法:调节后13提示:水体中N、P等矿质元素含量丰富,使得藻类大量繁殖,导致其他浮游生物大量死亡,进而污染水体14提示:在被保护对象“原生存地”进行保护(如建立自然保护区等)就地保护将被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予以保护易地保护类型二1(1)出生率和死亡率环境容纳量空间资源有限、种内斗争加剧(2)生产者BA解析:种群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种群增
84、长的“S”型曲线: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捕食者数量也会增加,种群内个体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时,种群个体数量将不再增加。(1)种群数量达到最大时,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基本相等,此时的种群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K值);此时限制因素是空间资源有限、种内斗争加剧。(2)由于B被A捕食,所以存在食物链:生产者BA;由于A、B之间存在捕食关系,所以二者的数量关系如图所示:2(1)BACED逐级递减的某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流向分解者,还有未利用的部分(2)温室效应加剧,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栖息地减少,生物多
85、样性下降等(3)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解析:(1)由分析可知:该食物链为BACED,表格中五个营养级的能量逐渐减少,说明能量在各营养级之间传递有逐级递减的特点,由于某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在自身呼吸作用过程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一部分暂时未被利用,故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不能全部传给下一营养级。(2)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大批森林被火烧毁,会导致二氧化碳的排放剧增,而进入生物群落的二氧化碳急剧减少,进而使温室效应加剧,气温上升,冰川溶化,动物栖息地减少,生物多样性下降。(3)雨林中的树木可以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