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单元1捕捉生活细节,体味情感力量 演讲辞可能是气势磅礴的议论文体,也可能是催人泪下的叙述文体。但是,不管选择什么文体,一定少不了对生活细节的描述。唯有生活细节,才可能让议论更有感染力、说服力,才可能让叙述更有感召力,更让人动情。莫言的讲故事的人,其中的打开水、拣麦穗、吃饺子、卖白菜这些小事,就是生活的细节,娓娓道来,令人动容。2抓住说理词句,感受情感力量演讲辞应该具有很强的鼓动性,这样才能让听众接受自己的观点,达到演讲者演讲的目的。所以演讲辞在鲜明的主题下,应该有最关键的说理词句。这些说理词句,是情感力量的核心所在。这些说理词句,内容上要有针对性,要有明确的对象和强烈的现场感。说理要弄清听
2、众的身份,分清演讲的场合,研究听众的心理,要讲大家最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单刀直入,高度凝练,做到有的放矢。蔡元培先生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开门见山,在简单地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之后,就以校长的身份直截了当地对青年学子提出了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这几点要求绝非泛泛而谈,而是直接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北大的沉疴提出的,可以说每一点都极富针对性,每一点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这三点,即最关键的说理词句,就是此篇的情感力量之所在。3揣摩表现手法,体会情感力量演讲既要冷静地分析,即晓之以理,又要动之以情,这样才能使讲话既有说服力,又有鼓动性。演讲中,情感力量的迸发,必须借助语言
3、的力量和多种表现手法去触动听众的心灵,去鼓舞听众的情绪,唤起听众的共鸣。 可以运用对比手法。闻一多先生在最后一次讲演中说,“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把反动派与李公朴置于迥异的两个立场,以反动派的“耻”衬托李先生的“荣”,又以李先生的“荣”反衬反动派的“耻”,两者互相作用。在强烈的对比中,表现对反动派的愤恨与蔑视和对李先生的赞扬,充分表达出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爱憎分明的爱国主义感情。还可以运用感叹、反问等句式。感叹语句,短促而有力,表达效果强烈;反问句,加强了肯定的语气,使感情表达得更强烈,更震撼人心。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他是晚清翰林,未满28岁就已经达到了当时读书人羡慕
4、不已的巅峰。他是“北大之父”,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倡导教授治校,学生自治,改“学年制”为“学分制”,实行选科制,奠定了中国现代大学的制度基础;他提倡自由民主,“学术自由,科学民主,珍惜光阴,为国图强”成了北大学子的传统;他让1917年以后的北大焕然一新,步入了一个新纪元!他,就是蔡元培。一百年后的今天,让我们再次聆听他振聋发聩的演说!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现代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毛泽东称之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1917年起他担任北大校长,前后共11年。他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提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并锐意改革,使北大面貌焕然一新。
5、他在教育中首倡德智体美四育,以“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并积极推行义务教育和社会教育。他积极倡导并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允许和鼓励不同学派发展的办学方针,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口号,发表了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美育与人生等文章和演说。1916年底,在法国游学的蔡元培接到教育部来电,请他回国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但这并非美差,因为当时的北大因学风败坏、腐败盛行而声名狼藉,所以蔡元培一到上海就有许多友人劝他不可就职,说北大太腐败,恐整顿不了,反把自己的名誉毁掉了;但也有少数友人劝他,说腐败总要有人整顿。蔡元培最终听取的是这少数人的建议,担任了北大校长的职务。1917年1月9日,蔡元培到校主持开学典礼
6、,发表了这篇著名的演说。1演讲辞演讲辞又叫讲演稿,它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在内容上,演讲辞应视有关集会或活动的要求而定,力求中心明确,言之有物;在表达上,偏重于议论、说明,同时兼用必要的记叙、抒情,力求条理清晰,要言不烦。能够“征服”听众的演讲辞要具备以下特点:第一,针对性。演讲是一种社会活动,是用于公众场合的宣传形式。它是用思想、感情、事例和理论来打动听众、“征服”听众的,所以必须要有现实的针对性。第二,可讲性。演讲的本质在于“讲”,而不在于“演”,它以“讲”为主,以“演”为辅。由于演讲要诉诸口头,拟稿时必须以易说可讲为前提。第三,鼓动性。演讲是一门艺术。好的演讲自有一种激发听众情绪、赢得听众好
7、感的鼓动性。2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求功名利禄或求仕进。干,追求;禄,古代官吏的俸禄。如论语为政“子张学干禄”。又如宋时石介寄沛县梁子高中“明时直道难干禄,白首躬耕力养亲”。3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指高僧、儒师讲经讲学的席位,亦用作对师长、学者的尊称。如唐朝戴叔伦寄禅师寺华上人次韵之三“近闻离讲席,听雨半山眠”。4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喻官居要职或当权者。如新唐书李石传“石器雄远,当轴秉权亡所挠”。1识记字音,理解词义为下面各句中加点的字注音,为画横线的字词作注释。(1)予今长斯校。()(2)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3)然弭谤莫如自修。()(4)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
8、,则其造诣,容有底止。()(5)平时则放荡冶游。()(6)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7)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8)不惟开诚布公,更宜道义相勖。()(9)为社会所訾詈。()(10)将来典籍满架,自可旁稽博采,无虞缺乏矣。()(11)以期学有心得,能裨实用。()(12)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答案(1)zhn,执掌(2)y,修业,学习;(学生)没有达到毕业年限或程度而离校停学。文中指第一义(3)m,消除,平息(4)或许能相当深。底止,深的意思(5)y,四处游玩(6)越来越苟且敷衍,只顾眼前。偷,苟且(7)xin,少(8)x,相互勉励(9)z l,指责,诋毁,谩骂(10)j,考查
9、,考证;y,忧虑(11)b,增益,有益(12)y,耽误;错误遗留下去,使受坏的影响2近义词辨析(1)商榷商量相同点两个词都有“讨论,希望征求大家的意见”的意思。不同点商榷:商讨,是就解决较大的、较复杂的问题而言的,使用频率较低,含有尊敬、客气色彩,常用于书面语体,多指学术问题,一般不带宾语。商量:指交换意见。常用于口头语体,多指一般问题,使用频率较高,可以带宾语。语境运用如果仅仅因老师普通话不够标准,便鼓动孩子采取激烈的方式“弹劾”教师,这种做法有待。其实,要想科学合理地处理此事,可由家长委员会出面与学校共同解决办法。(2)会晤会面相同点两个词都有“与别人见面”的意思。不同点会晤:会面,会见。
10、用于庄重场合。多用于有较高地位和一定身份的人。会面:见面。适用范围广,亲朋好友的一般见面均可用。语境运用国家主席习近平6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中美元首。随着数字化养老院的推行,一些养老院的老人可通过网络与子女“”,闲话家常。答案(1)商榷商量(2)会晤会面3成语辨析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的正误。(1)阅读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间可以找到终南捷径的,这就必然涉及阅读基本功的训练。()解释: (2)就是他们偶然有点转不过弯,我也不和他们争执,他们接下来就规行矩步了。()解释: (3)遇事推诿,怕负责任;对人民的不满无动于衷,失掉警惕:这是不负责任的官僚主义。()解释:
11、(4)教育事业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教书育人是人民教师责无旁贷的天职。()解释: (5)若无商界的积极参与,再好的经济规划都可能束之高阁,成为一纸空文。()解释: 答案(1)终南捷径:借指求官的最近便的门路,也泛指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使用正确。(2)规行矩步:形容举动合乎规矩,毫不苟且。也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使用正确。(3)应该用含贬义的“麻木不仁”。无动于衷:心里一点儿不受感动,一点儿也不动心。指对令人感动或应该关注的事情毫无反应或漠不关心。“无动于衷”为中性成语,可以形容意志坚决。不合语境。(4)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贷,推卸。与“天职”相搭配,应用“义不容辞”。(5
12、)束之高阁: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高的架子上面,指扔在一边,不去用它或管它。也比喻把某种意见、建议等搁置起来,不予理采。使用正确。孤独的蔡元培(节选)文/余杰在北大未名湖畔一个幽暗的角落里,有一尊半身的铜像屹立在青松之间。这里是北大的一方净土。他守护着这方净土,一如他生前。他注视着这些孩子,一如他生前。他勉励着这群老师,一如他生前。而他孤独的身影,在历史发黄的书页里,拖得很长很长。他就是北大的老校长蔡元培。在他之前之后,北大的校长走马灯似的轮转了多少人,个个是英才俊杰,但是只要一提起北大校长,让人首先想起的就是蔡元培校长,也只有蔡元培校长。正如编辑追忆蔡元培一书的北大学子郑勇所说:“未名湖畔丛树
13、幽林间,蔡元培塑像谦和地独守一片净土,引领着每次瞻拜每次肃然起敬的目光;而在北大昔日的历史传统和今日的格局气象中,蔡元培更内化为一种象征与启示。无论岁月的尘埃如何起落飞扬,黯淡了多少偶像的色彩,无论时间的流水如何一去不返,动摇了多少权威的根基,既非权威、亦非偶像的蔡先生却风神依旧,因为有后来者以口为碑,以心为碑,以文为碑(林语堂想念蔡元培先生)。”耐人寻味的是,北大校庆期间,几乎所有的纪念蔡元培的活动都由民间发起:北大纽约校友会郑重通过决议,建议将蔡元培先生暂居香港的陵墓迁回北大;也有校友建议将北大红楼的孑民纪念馆定为国家文物重点保护;有北大毕业生创办的北京国林风图书中心举办蔡元培专题讲座而最
14、隆重的则是北大师生自编自演的话剧蔡元培。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民间的活动。由几位退休的老教授发起,无数的同学汇聚起来。从一年以前他们就开始了艰辛的奔波,几经周折,终于上演了。最后一场表演,由于种种原因,礼堂的灯光道具都被迫撤除,本来演出就此终止,但是同学们还是坚持着演完了最后一场。那一场是所有演出中最成功的一场。而话剧中有一幕打动无数人的心弦,那一幕是惊心动魄的一幕在那最艰难的时刻,蔡元培先生身心交瘁,独自坐在黑暗中,自言自语说道:“谁又理解我呢?”是的,谁理解他呢?一九一七年一月四日,隆冬的北京,大雪纷飞,黄沙扑面。一辆四轮马车驶进北京大学的校门,徐徐穿过校园内的马路。这时,早有两排工友恭恭敬敬地
15、站在两侧,向这位刚刚被任命为北大校长的传奇人物鞠躬致敬。新校长缓缓地走下马车,他摘下了礼帽,向这些杂工们鞠躬回礼。在场的许多人都惊呆了:这在北大是从所未有过的事情。北大是一所等级森严的官办大学,校长是内阁大臣的待遇,从来就不把工友放在眼里。今天的新校长怎么了?像蔡元培这样地位崇高的人向身份卑微的工友行礼,在当时的北大乃至中国都是罕见的现象。这不是一件小事,北大的新生由此细节开始。蔡元培希望通过这一行为开风气之先,使得这所声名狼藉的国立大学焕发生机。此后,他每天进学校时,都要向站在大门旁边的工友们鞠躬致敬。久而久之,这成了他的习惯。他的这一行为,是对北大官气的一个反拨,是一面如何做人的旗帜。他首
16、先从自己做起。蔡元培办北大,将北大作为自己的孩子来看待,北大是他生命的一部分,北大是他的一个辉煌的文化理想。从此,北大与蔡元培如同血肉般联系在一起。大学的灵魂是“兼容并包”。蔡元培执掌北大的时代,差不多实现了“和而不同”。“兼容并包”的前提是自身的独立,而独立的支撑点则是人格的完整。所以,蔡元培特别关注大学教育对人格的培养。一九一七年一月九日,他在北大的就职演说中谈到:“诸君为大学生,地位甚高,肩次重任,责无旁贷,故诸君不唯思所以感己,更必有以励人。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己且为人轻辱,更何足以感人。”大学是精英的圣地,是孜孜不倦地探求真理的人们的一个栖居所在。当时还是一名普
17、通学生的罗家伦,后来回忆听到蔡元培先生讲话时的感觉说:“那深邃、无畏而又强烈震撼人们心灵深处的声音驱散了北京上空密布的乌云,它不仅赋予了北京大学一个新的灵魂,而且激励了全国的青年。”蔡元培既是一个理想主义气质很浓重的人,又是一个实干家。他采取了种种措施,让自己的理念在北大得以贯彻下去。美国学者魏定熙特别注意到蔡元培支持创办北京大学日刊的意义。北京大学日刊定期报道关于评议会和教职工会议的情况,使校方负责的内部事务公开化,从而取得了学生的信任。顾颉刚回忆说:“如果学生们的建议有助于学校的进步,而且这些建议又是可行的话,那么它们将登载在北京大学日刊上,这将是促成校方把这些建议付诸实施。这样,学生与学
18、校之间就不再有距离感,而且,长期以来他们所深恶痛绝的校方的官僚习气将不复存在。”这是一个利用舆论的力量进行监督的典型例子。这样的做法,对于一般的领导人来说,无疑是自掘坟墓。而对于蔡元培先生而言,则是“泰山不让寸土,乃成其大”。蔡元培先生在北大的作为,真正能够领会其实质的,罕有人在。即使是陈独秀、胡适、沈兼士这些他的亲密朋友,也未能全面理解他的大学理念。他是孤独的,他的思想与时代相差太远,时代所给予他施展的余地只有方寸之大。他执掌北大期间,北大获得了崇高的地位,但是这只是昙花一现,随着他的离去,北大很快沉寂下来,正如鲁迅先生叹惜的那样,二十年代中期以后的北大,“射一支响箭也没有一点回音”。蔡元培
19、先生依然是孤独的。鉴赏点评这就是北大人心目中的蔡元培,一个北大人心中永远崇拜的校长,一个象征着北大精神的伟人,一个将“兼容并包”彻底贯彻的智者,在余杰深情的阐释下,这伟岸的身形再次浮现于每个人的眼前。蔡元培和他所提倡的大学精神依旧让人为之感慨,受之鼓舞。在这信息爆炸的时代,让我们仔细聆听一位北大学子心中的蔡元培,感受蔡元培身上那份依然存在的孤独。一、思维建构请把方框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答案砥砺德行旁稽博采二、内容把握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上任演说。蔡元培先生在演讲中以改良社会、改造教育的满腔热情,向当年的北大学子提出了、的殷切期望,提出了今后工作的方向添置书籍和改良讲义,表
20、现了鲜明的办学思想和扎实的工作作风,以及他对国家民族的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答案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1从演讲内容来看,当时的北京大学主要存在哪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蔡先生相应地采取了哪些措施?请尽量提取原文语句进行概括。我的答案: 答案(1)存在的问题:学生不为求学,专为做官发财而来,平时敷衍塞责,放荡冶游,考试熟读讲义;学生败德毁行,不能束身自爱;学生不敬爱师友;学生学习太依赖老师,不注重一己潜修;学校图书陈旧,新书太少。(2)改造措施:劝学生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劝学生砥砺德行,束身自爱;劝学生敬爱师友;改良讲义,只列纲要,迫使学生潜修;筹集款项,添购书籍,多购新书。2正确理解下列语句
21、。(1)“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这句话表达了蔡元培怎样的品质?(2)“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意?我的答案: 答案(1)这句话指出对待别人指摘的正确态度。此反问句体现了蔡元培不畏惧流言蜚语、身正不怕影斜、清者自清的品质。(2)这句话是蔡元培对青年学子的恳切勉励之辞。他认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学生在校应努力钻研学问,增长见识。3在三点要求当中,蔡先生将“抱定宗旨”放在首位。这是为何?我的答案: 答案蔡先生的三点要求,绝非泛泛而谈,而是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北大的沉疴而提
22、出的。首先他高屋建瓴地匡正了大学的性质,明确求学的目的。他指出,大学不是做官发财的跳板,而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这一观点在当时可以说是振聋发聩,直指北大多年弊端。这种弊端产生的深层原因在于学校办学宗旨不明,大学日渐功利化和庸俗化。因此,在批判种种腐败现象的基础上,蔡先生首先明确提出:来北大求学的青年学子,一定要有正大的宗旨。4蔡元培先生在提出三点要求后,各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试作分析。我的答案: 答案5这篇演讲辞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我的答案: 答案在结构上,围绕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展开,简短的开场白引出话题,正文从三个方面(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逐一阐述,结尾提出当前两项具体措施
23、。层次分明,脉络清楚。蔡元培当年提出的三点要求至今仍有现实意义。他的三点要求中最触动你心灵的是哪一点?请谈谈你的感想。我的观点: 答案观点一:我感触最深的是第二点“砥砺德行”。蔡元培说当时社会风俗败坏,道德沦丧,“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我觉得现在也是物欲横流,拜金主义思潮盛行,败德毁行的事情,随处可见。现在有些中学生都有早恋、抽烟酗酒、沉迷游戏、打架斗殴等现象。所以,蔡元培的“砥砺德行”,对我们仍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希望我们都能像蔡元培所说的,砥砺德行,以正当之娱乐,代替不正当之娱乐,追求无亏于道德,而又有益于身体的娱乐方式和业余爱好,做一个健康正派、品行端正的中学生。观点二:我觉得最重要
24、的还是要“抱定宗旨”。当年北大有无心向学,只为升官发财而读书,在学校混文凭的学生,现在也有这样的学生。功利至上,只为升官发财而读书。在学校混日子的就更不用说了,平时无所事事,放荡冶游,考试则开夜车,临时抱佛脚,不问学问之有无,唯争分数之多寡,甚至作弊、抄袭,样样都来。所以无论大学还是中学,所有的学生只要进了学校,都必须首先“抱定宗旨”,认真学习。观点三:我觉得“敬爱师友”这一条很重要。我们这一代人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小公主”“小皇帝”,自小养尊处优惯了,唯我独尊的优越感很强,比较自私,也比较自大,很多人不懂得尊重人,连最基本的礼貌也不会。在学校不懂得尊重老师,也不懂得与人相处,学生之间不
25、要说互相勉励、互相促进,连平等交往、友好相处也不容易。所以“敬爱师友”,是做一个好学生的最基本要求。读写能力三段论式结构“三段论式结构”是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文章由“引出话题”“正文展开”“结尾总结”三个部分组成。在结构上,这篇演讲辞思路非常清晰。演讲,由于是一听而过,时间有限,一篇演讲只能安排一个中心思想,而且要求中心突出。本文就是围绕着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而展开的,而且通篇都围绕着这一中心选择材料和组织结构。简短的开场白引出话题,正文展开话题,结尾总结话题,层次分明,脉络清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在写作中运用“三段论式结构”,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开头的引出话题部分一定要简短。可
26、以采用开门见山的手法,直接点题;可以用相关材料引出话题;可以用名言警句点题。(2)正文部分展开话题。这一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在论证方法上可以理论论证,事例论证;在结构上可以采用并列式、递进式等结构方式。(3)结尾部分,要短而有力。或总结上文,或提出号召,或提出希望,或设想未来。针对练笔请你运用“三段论式结构”写一个文段。200字左右。答: 答案(示例)我们要选择真理。还记得布鲁诺殉难的故事吗?布鲁诺是16世纪一位著名的唯物主义者,他阐述和捍卫哥白尼的日心说,还提出宇宙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他的坚持引起了当时教会的强烈不满,而在生命和真理二者中,布鲁诺毅然选择了真理。1600年,布鲁诺在罗马鲜
27、花广场上被宗教教徒放火烧死。布鲁诺为真理殉身,清醒的人们深深知道他的选择是正确的,他使唯物主义在后世得到推崇和继承,为捍卫科学真理作出了贡献!直击高考(2016江苏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成人不自在郭英德西游记记录了孙悟空从出生、成长、奋斗,直到成为“斗战胜佛”的曲折过程,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成人不自在。孙悟空的出生,和普通人大不一样,他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摆脱了人与生俱有的社会关系。用小说的话,就是“不服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拘束”。那么,作为一个原生态的人,他是不是就获得了真正的“自在”呢?这还不行。他发现自己生活的环境太狭隘了,来来回回就在花果山上,交往的就是
28、些个猴兄猴弟。他想要拥有更大的空间和世界,所以去寻仙问道,有了种种法力。一个筋斗云翻出十万八千里,生活空间如此之大,可以为所欲为,来去自如。有了这么广阔的生存空间,就获得真正的“自在”了吗?还是不行。孙悟空有一天突然悲叹起来,他看到老猴死去,想到自己迟早也要死去,于是到阎罗殿去把自己的名字从生死簿中勾掉,从而拥有了绝对意义上的“自在”。但是对社会人来说,这却触犯了规范,社会不允许没有经过任何修炼就得到这种绝对自由。孙悟空扰乱了正常的秩序,这必定要受到惩罚。社会要么剿灭他,要么改造他。小说采取了寓意性的写法,用“如来佛的掌心”代表一种无所不能的社会规范,个人有再大的能耐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
29、个体人”一旦步入社会,就不可能再有绝对的自由自在了。孙悟空遇到唐僧,投身西天取经的事业,这是偶然的事情吗?不完全是。小说有一个寓意性的写法“紧箍儿”。紧箍儿是有形的东西,但却有无形的含义。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儿是怎么戴上的?是他自己戴上的。他看到藏着紧箍儿的花帽子漂亮,就自己给自己戴上了。这说明孙悟空是心甘情愿地接受社会规范,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紧箍咒”有一个很雅的名字,叫“定心真言”。只有把孙悟空的心“定”住,他才能真正地长大成人。于是,西天取经,是孙悟空充分发挥个人能力的过程,更是他收心敛性的过程。西天取经赋予孙悟空的任务,就是保护唐僧一步一步走到西天去,跋山涉水,不能偷懒。这是一种人生的命
30、题,人生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人生最大的价值不在于目的,而在于过程。西天取经的八十一难,并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那些周而复始、形形色色的险阻与妖魔,都不过是孙悟空修心过程中所遇障碍的象征。任何社会中的人都面临着“自在”和“成人”的两难处境。你生活在社会当中,一方面希望有更多自由,另一方面又发现面临着种种约束。这是两难的,人的一生就是在这种两难处境当中找到最佳位置。在这个意义上,孙悟空是成功的。(节选自中国四大名著的文化价值,有删改)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答: 答案第一层(第1段):提出全文观点,成人不自在。第二层(第2、3段):揭示人一旦踏入社会,就没有绝对自由。第三层(第4、5段):说明人的
31、成长是一个接受各种规范、不断修行的过程。第四层(第6段):收束全文,强调成功的人生就是在约束与自由的两难处境中找到最佳位置。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分析文章的论述层次,首先应结合文本内容划分段落层次,然后概括出各层次的大意,最后根据大意整合出答案。本文第1段是第一层,直接提出中心论点:成人不自在。第2、3段是第二层,用社会对“拥有了绝对意义上的自在”的孙悟空的约束,揭示“个体人一旦步入社会,就不可能再有绝对的自由自在”的道理。第4、5段为第三层,讲述孙悟空收心敛性、成长的过程,说明人的成长是一个接受各种规范、不断修行的过程。最后一段为第四层,点明现代人面临着“自在”和“成
32、人”的两难处境,强调在这两难处境中找到最佳位置对成功人生的重要性。素材迁移蔡元培被毛泽东称为“民族伟人”“学术领袖”。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出的“影响世界历史百人名单”中,蔡元培排在孔子、孟子、孙中山、毛泽东之后,是中国第五人。蔡元培在教育上的贡献就在于,他把陈腐的北大变成了学术至上的真正的大学。蔡元培的演说告知当时的学生以“三事”:一曰抱定宗旨,即研究学问而非做官、致富;二曰砥砺德行,即学生要束身自爱,以身作则,不同乎流俗,不合乎污世;三曰敬爱师友,以诚相待,礼敬有加。以上“三事”,构成了蔡元培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他一生躬行的办学理念。运用方向“精神独立”“学术自由”“立德与求学”“革新与
33、成功”“砥砺德行与自我约束”等。运用示例蔡元培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对青年学子提出了三点要求,其一是砥砺德行。砥砺德行,离不开自我约束。在这一点上,蔡元培堪称楷模。他从德国留学回来,为自己立下了三个原则:一不做官,二不纳妾,三不打麻将。时称“三不主义”。从一定意义上说,蔡元培的道德风范和人格力量,与他的“三不主义”是密不可分的。这也正是他深得北大师生爱戴,被誉为“善良的社会和庄严的人生的模范”所在。要将自我道德约束落到实处,离不开自己良知的监督。有一位木匠善制桌子,他不仅把桌子面刨得平整光滑,而且连抽屉的背板、底板都刨得平整光滑。有人问:“抽屉背板与底板别人看不见,何必刨得那么光滑?”他答:“别人看不见,我却看得见。”这位木匠认为,做事要问心无愧,无愧于心才能无愧于人。无愧于心,就是时时刻刻以良知把控自己,不逾越道德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