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9月开学收心考试试题(含解析)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 王国维在评述古代中国某朝代一制度时说:“古人非不知官天下之名美于家天下,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敝将不可胜穷,而民将无时或息也。”由此推论,这一朝代最终还是确定A. 嫡长子继承制B. 分封诸侯制C. 道家无为而治D. 科举取仕制【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终不以此易彼者”可知该朝代在现实中没有用“官天下”取代“家天下”,没有用“立贤”取代“立嫡”,没有用“人才”取代“资格”,逆向思考,该朝代实行的是“家天下”
2、管理模式和注重资格的立嫡制度,故A正确;分封诸侯虽然能体现家天下,但是不一定是立嫡,故B 错误;道家无为而治与题干主旨无关,故C 错误;科举制是按照才能选拔人才,与材料中“家天下”管理模式不符合,故D 错误。【点睛】2. 下列关于分封制和宗法制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都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它们共同构成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由于大宗和小宗的地位是相对的,所以小宗不必服从大宗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宗法分封制下,大小宗的地位虽然是相对的,但是小宗要严格服从大宗,错误,BCD排除;均是关于宗法制和分封制关系的正确描述,A符
3、合题意。故选A。3. 公元前482年黄池之会,吴王说吴国开国者在周室中辈份最高,所以“为长”,晋定公说从晋文公开始,晋国尊王攘夷,成为周王室认定的霸主,所以自己才是“长”。这反映出A. 宗法分封制蕴含着大一统的因子B. 诸侯争霸导致周天子的威信扫地C. 嫡长子继承制因诸侯争霸受到冲击D. 周王室与诸侯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的黄池之会和晋国尊王攘夷的行为,说明吴王和晋定公都认为自己在周王室中有一定的地位,而当时周王室是统一国家的象征,因此反映的是宗法分封制蕴含着大一统的因子,A正确;BD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嫡长子继承制对封建社会影响深远,C排除。故选A。4. 史学家
4、钱穆认为:“秦灭六国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渐崩溃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促使封建势力崩溃到平民政权创立转变的关键是A. 三公九卿制的建立B. 郡县制的推行C. 刺史制的建立D. 科举制的确立【答案】B【解析】郡县制的长官是由皇帝任命,不得世袭,这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与材料中问“封建势力”崩溃到平民政权创立转变相符,故B正确;三公九卿制的建立是中央官职,刺史制是西汉的监察制度,科举制是隋唐开始实行的选官制度,与材料中封建势力崩溃是指地方上的分封制不符,故ACD错误。5. 秦朝郡县制与西周分封最大的不同是A. 郡县与封国的权力不同B. 军队指挥权的归属不同C. 地方
5、对中央的义务不同D. 管辖地域的大小不同【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郡县制下地方长官由中央任命,对中央负责;分封制下的诸侯具有较强的独立性,除了对周天子承担一定的义务外,中央不干涉封国内的事务,所以二者最大的不同就是权力不同,故选A;BC都是二者差异的具体内容,归属于A项,排除;管辖地域的大小不同不能作为二者的主要差别,排除D。故选A。6. “六王毕,四海一”。此句追记的历史是A. 秦朝一统B. 西汉初建C. 蒙古兴起D. 清军入关【答案】A【解析】【详解】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中国,建立秦朝,故选择A;秦末农民起义,刘邦在推翻
6、秦朝后被封为汉王。公元前206年,楚汉之争获胜后,刘邦称帝建立汉朝,排除B;13世纪初,蒙古族兴起于塞北,1279年灭南宋,统一中国,排除C;1644年满洲贵族的军队在明朝将领吴三桂的带引下大举进入山海关内,击败李自成、攻占京师,开始成为统治中国的中央政府,排除D。7. 下列关于清朝设置的军机处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A. 纵论军务,谋划战事B. 跪受笔录,上传下达C. 陪读陪写,赋诗作画D. 辅佐皇帝,参与决策【答案】B【解析】【详解】军机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其主要职能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B正确;清朝军事权力掌握在皇帝手中,军机处并不能直接参与战事谋划,排除A;C更接近于南书房的原本职能,军
7、机处是政治机构,排除;D是宰相职能,排除。8. 下表为我国古代县级政区的分等标准(节选)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 经济实力是分等的重要依据B. 县域越大等级越高C. 疆域大小决定等级数量多少D. 人口越少等级越低【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秦汉到宋代,以户数多少作为划分标准,户数多少一定程度上体现县市的繁荣程度,明代是以税收的多少作为划分标准,可知经济实力是县级行政区分等的重要依据,故选A项;从材料中秦汉到明代划分县级行政区等级的标准,可知没有涉及县的面积大小,排除B项;材料只体现了从秦汉到明代划分县级行政区等级的标准,没有涉及划分的等级的数量,故体现不出国家疆域大小对等级数量的影响,
8、排除C项;从材料中古代各朝代划分县级行政区划等级的标准,可知是从县的户籍数量、繁荣程度、纳税总额等多方面来衡量的,不是简单的人口越少等级越低,排除D项。9. 在中国古代封建政权下,宰相谋略失误,君主可通过顾问,根据秘书咨询官员的意见决策;秘书咨询官员谋略失误,宰相可通过议政、谏争,促使君主予以摈弃。这一做法有利于A. 形成稳固的制衡机制B. 降低错误决策的影响C. 让渎职官员无处遁形D. 提高决策的执行效率【答案】A【解析】【详解】制衡机制,简单地说,就是一种权利的制约和平衡的制度,材料反映的正是君主、宰相和秘书咨询官员三者之间的的制衡,因此这一做法有利于形成稳固的制衡机制,故选择A项;这一做
9、法有利于减少决策的失误,排除B项;渎职是指玩忽职守,不尽职,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执行”情况,这一做法还处于决策阶段,排除D项。10. 元大德十年“陕民饥,省台议,请于朝然后赈之。(安西路总管)赵世延曰:救荒如救火,愿(先)发廪以赈之;朝廷不允,世延当倾家财若身以偿!省台从之,所活者众。”这表明该行省()A. 专管地方赈灾B. 隶属于安西路C. 有应急处置权D. 行集体负责制【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反映当灾荒发生时,在未征得中央批准的前提下,行省率先救荒,反映了该行省有应急处置权,故选C;专管地方赈灾不符合材料事实也不符合史实,排除A;行省不隶属于路,排除B;行集体负责制
10、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D。故选C。11. 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汉武帝此举的意图是A. 施恩于诸侯子弟B. 削弱诸侯王的力量C. 满足诸侯子弟获得爵位的要求D. 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答案】B【解析】“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不是说明施恩于诸侯,而是削弱诸侯,故A错误,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汉武帝削弱诸侯,不是体现满足诸侯子弟获得爵位的要求,故C错误;“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反映梁王与其弟分割土地,这样诸侯国的实
11、力逐渐削弱,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不属于皇权与相权的矛盾,D错误。12. 汉唐宰相大多出自世家大族,朝堂之上可以坐着与皇帝议论国家大事,谓之“坐而论道”。宋朝时,大臣多出自科举,已无“坐而论道”的资格,在皇帝面前必须直立奏对。这表明A. 贵族执政退出历史舞台B. 官僚政治体制基本确立C 君主专制统治登峰造极D. 选官制度发生重大变化【答案】B【解析】【详解】从汉唐宰相多出自世家大族到宋朝大臣多出自科举,体现了官僚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故B项正确;宋朝时选官依然存在恩荫制,故A项错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是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唐、宋时期选官制度均是科举制度,并未发生重大变化,故D
12、项错误。13. 伯利克里执政时期,无论是在比雷埃夫斯港的造船场工作的员工,在偏远的乡下耕种狭小土地的农民,还是在雅具海军的战船上的划桨手,都有机会通过抽签拥有参政权,并能得到津贴。这说明。当时的雅典A. 注重激励公民参政B. 公民等级不复存在C. 民主权利的广泛性D. 公民素养得以提高【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古雅点的民主政治。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将抽签与工资结合能够激励公民参政的积极性,有利于保障民主政治的实施,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取消公民等级,排除B项;雅典民主政治是少数人的民主,排除C项;材料中的措施并不能提高公职人员的素养,排除D项。14. 伯利克里在一次演讲中说:“让一个人负
13、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 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不会因为贫穷而 在政治上湮没无闻。”这反映出当时雅典A. 动摇了旧贵族的世袭特权B. 实现了人人参与政权的愿望C. 进一步扩大了民主的范围D. 彻底废除了财产资格的限制【答案】C【解析】【详解】不考虑阶级,不考虑财产,只要有才能,就可以参政,这说明进一步扩大了民主的范围,故C正确;在梭伦改革时,通过实行财产等级制、恢复公民大会的地位,开始动摇了世袭贵族专权的统治,而材料涉及的是伯利克里的改革,故A错误;“实现了人人参政的愿望”这个说法不正确,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是没有参政的机会
14、,故B错误;D中的“彻底”过于绝对化,故D排除15. 罗马法学家将罗马法区分为公法和私法,但其最发达完备的是私法,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也是私法。这表明罗马法A. 忽视了对国家事务的管理B. 有利于尊重个人的权利C. 对罗马帝国统治产生阻碍D. 表达资产阶级利益诉求【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私法的实质是保障合法的权利问题。罗马法最发达完备的是私法,说明其对个人权利的规范与尊重程度较高,B正确;罗马法私法发达,并不代表忽视公法,故A项错误;罗马法有利于维护罗马帝国的统治,排除C;当时没有资产阶级,排除D。16. 俄国的伊凡四世向各地派遣许多出身低微的特使,他们拥有审判职能,监督职能以及为特别
15、的开支进行征税的权力。这些“特使”的出现A. 破坏了“特辖领地制”B. 加强了沙皇对地方的控制C. 使基辅罗斯陷入分裂D. 抵御了蒙古远征军的侵扰【答案】B【解析】【详解】伊凡四世派遣易于操控的“特使”到各地进行监督、审判和征税,加强了沙皇对地方的控制,B项正确;特使和“特辖领地制”均为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双方并不矛盾,A项错误;伊凡四世即位时,基辅罗斯时代已经结束了近三百年,C项错误;特使不是军事力量,与抵御蒙古远征军的侵扰无关,D项错误。17. 俄国的伊凡四世向各地派遣许多出身低微的特使,他们拥有审判职能,监督职能以及为特别的开支进行征税的权力。这些“特使”的出现A. 破坏了“特辖领地制”
16、B. 加强了沙皇对地方的控制C. 使基辅罗斯陷入分裂D. 抵御了蒙古远征军的侵扰【答案】B【解析】【详解】伊凡四世派遣易于操控的“特使”到各地进行监督、审判和征税,加强了沙皇对地方的控制,B项正确;特使和“特辖领地制”均为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双方并不矛盾,A项错误;伊凡四世即位时,基辅罗斯时代已经结束了近三百年,C项错误;特使不是军事力量,与抵御蒙古远征军的侵扰无关,D项错误。18. 俄国的伊凡四世向各地派遣许多出身低微的特使,他们拥有审判职能,监督职能以及为特别的开支进行征税的权力。这些“特使”的出现A. 破坏了“特辖领地制”B. 加强了沙皇对地方的控制C. 使基辅罗斯陷入分裂D. 抵御了蒙
17、古远征军的侵扰【答案】B【解析】【详解】伊凡四世派遣易于操控的“特使”到各地进行监督、审判和征税,加强了沙皇对地方的控制,B项正确;特使和“特辖领地制”均为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双方并不矛盾,A项错误;伊凡四世即位时,基辅罗斯时代已经结束了近三百年,C项错误;特使不是军事力量,与抵御蒙古远征军的侵扰无关,D项错误。19. 法国总统与美国总统的不同在于A. 必须对议会负责B. 是武装部队最高统帅C. 提名组成内阁政府D. 是国家元首并拥有行政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法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总统应对议会负责;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不对国会负责。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是法国总统
18、和美国总统共同拥有职权,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和法国的民主共和政体不同点【名师点睛】美国、法国的国家元首都是以选举方式产生,两国都属于民主共和政体。从总统与议会的关系来看,根据法国1875年宪法,国民议会行使立法权,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总统的权力受到议会的许多制约,难以实行完全独立的政策。如果参议院反对,总统无权解散众议院;如果众议院反对,总统难以通过内阁的任命。而实行总统制的美国,总统是由选民选举产生的。总统对宪法和选民负责,不对国会负责,甚至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从而形成对国会的制衡。在美国,总统与国会是相互制约的关系,而不是
19、像法国那样是总统对议会负责的关系。20. 据统计,1805年德国出版各种图书4181种,1843年达到14039种,到1913年,图书种类上涨到了34871种。图书种类的大幅度增加A. 推动了德国社会各阶层的融合B. 主要得益于政府开明的舆论环境C. 使民众整体理论水平得到提升D. 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知识技术基础【答案】A【解析】【详解】书籍是交流、理解、认同的前提,结合19世纪至20世纪初期德国的历史特征,特别是德国的崛起,民族主义的高涨,可知,图书种类的大幅度增加,推动了德国社会各阶层的融合,故选A;B不是主要原因,排除;图书种类的增加,不等于民众整体理论水平得到提升,排除C;1765年工业
20、革命开始,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21. 下图漫画拿手好菜形象地反映了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竞争、对峙的格局。下列有关美国两党的正确表述是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实质都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在内外政策和治国方略上有所不同 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以两党制为主的政党政治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其实质都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在内外政策和治国方略上有所不同,但代表的阶级利益是相同的,都是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故正确,错误,故A正确,排除BCD。22. 以下关于美国 1787 年宪法 说法不正确的有: 是近代第一部成文宪法 实行
21、联邦制政体和三权分立原则 总统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总统需要对选民和国会负责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美国总统由全国选民投票选举,但并非选民直选产生,而是实行选举人团制。选民投票产生的是代表50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538名选举人。总统候选人获得超过半数选举人票(至少270张)即可获胜,错误;美国总统对选民和宪法负责,不对国会负责,错误,C符合题意;、的描述符合1787年宪法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A、B、D。23. 有文章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做到了“宁肯方案复杂一点,事情麻烦一点,办事效率低一点,也绝不让大权在握的人狼狈为奸,为非作歹”。这反映美国1787年宪法A.
22、治国理念落后B. 实现了权力制衡C. 完善了民主制度D. 反对中央集权【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不让大权在握的人狼狈为奸,为非作歹”可知美国的1787年宪法中注重对权力的制约,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通过对权力的制约以实现平衡,故选B;1787年宪法中对权力进行制约的治国理念并不落后,排除A;题意内容主要反映了对权力的制约,和完善民主制度与反对中央集权无关,排除CD。故选B。24. 英国和美国的代议制是资本主义世界最具代表性的政治制度,下列对其表述和评价正确的是A. 它们都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B. 美国的代议制优于英国代议制C. 美国的政府首脑是民选的,而英国的政府首脑是世袭的D. 美国贯彻
23、“分权制衡”原则,而英国不是【答案】A【解析】【详解】美英两国的政体虽然在具体形式上有所差异,但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都是在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形成的,二者并没有优劣之分,故选A,排除B;英国的政府首脑是首相,也是选举产生的,排除C;英国的政体中贯彻的也是分权制衡,排除D。故选A。25. 下列示意图描述的是A. 陆路丝绸之路B. 佛教传播路线C. 海上丝绸之路D. 哥伦布航海路线【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陆上丝绸之路是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即到欧洲的陆上通道,因此材料内容体现的是陆上丝绸之路,故A选项正确;根据材料“长安-西域
24、-西亚-欧洲”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现的是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而不是佛教传播路线,故B选项错误;中国海上丝路分为东海航线和南海航线两条线路,其中主要以南海为中心。南海航线,又称南海丝绸之路,起点主要是广州和泉州,东海航线是直通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等地区的路线,因此材料内容体现的不是海上丝绸之路,故C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航海路线是从欧洲出发,与“长安”无关,故D选项错误。26. 汉武帝在位期间,先后在各地组织新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如漕渠、六辅渠、白渠等。掀起了我国历史上又一次水利建设高潮。下列各项与这些工程的完成无关的是A. 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B. 九章算术等科技成果出现C
25、. 专制中央集权的强化D. “天人感应”等理论的流行【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九章算术全书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与汉武帝时期的水利工程建设修建没有直接联系,故B项符合题意;汉武帝时期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推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独尊儒术,水利工程的修建体现了中央集权体制下中央政府的实力与行政效率,旨在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环境,也体现了“天人感应”理论下顺应民生需要,遵从天意治国,故ACD均与题干有关,不符合 题意,排除。27. 下图是唐朝初年三省六部制的运作程序图,据此可知三省六部制( )A. 加强了相权削弱了皇权B. 强化了尚书省的决策权C. 扩大了中书省的封
26、驳权D. 有利于减少决策的失误【答案】D【解析】【详解】示意图反映了中书省草拟诏书后需要门下省审核通过后方能执行,这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减少失误,选项D正确;最高决策者是皇帝,而且把行政程序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选项A排除;尚书省负责执行,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书,选项B、C排除。28. 宋真宗景德年间,“上每得边奏,必先送中书,谓毕士安、寇准曰:军旅之事 ,虽属 , 然中书主文武大政, 号令所从出。”材料中“ ”应该是A. 参知政事B. 三司使C. 枢密院D. 军机处【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军旅之事归枢密院管理,为了牵制枢密院,“每得边奏,必先送中书”,故C正确;参知政事分割
27、了宰相的行政权,故A错误;三司使分割了宰相的财政权,故B错误;军机处是清代的辅政机构,故D错误。29. “昔之贫者举息之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之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评价的是A. 商鞅变法B. 文景之治C. 贞观之治D. 王安石变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材料反映的是王安石对青苗法的设计意图。结合所学,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是在每年青黄不接时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每半年取利息二分或三分,青苗法增加了政府收入,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故排除ABC,D符合题意。30. 嘉靖、万历年间,内阁制度发展到了鼎盛阶段。此时,阁臣不仅朝位班
28、次居六部之上,而且非才望出众的尚书、都御史,无资格推补入阁。其五大主要职掌为票拟章奏、书写诏旨、奏议朝政、封驳帝命、保荐人才。结合所学知识,下列选项中对明代内阁的认识正确的是A. 内阁大臣成为国家最高行政长官B. 内阁名义上可以节制六部C. 内阁职权变化取决于皇权的需要D. 明代的政治因此日益清明【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嘉靖、万历年间,皇帝长期不上朝,内阁制度发展到了鼎盛阶段,阁臣不仅地位而且才望出众。由此可知,明代内阁职权的变化取决于皇权的需要,故C正确;内阁不是国家正式行政机构,故A错误;内阁不能统帅六部百司,故B错误;此时,明代的政治日益昏暗,故D错误。31. 为加强
29、对西藏的管辖,1727年清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 设置宣政院B. 设立驻藏大臣C. 册封达赖D. 册封班禅【答案】B【解析】【详解】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1727年清政府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故B正确;元朝设置宣政院,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排除A;1653年清朝顺治皇帝正式册封五世达赖,1713年清朝康熙帝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C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1727年”,联系所学清朝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分析解答。32. “中世纪西欧城市向封建领主纳税,封建主放弃对城市的统治权和司法权城市管理人员由市民选举产
30、生。”材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城市A. 封建社会等级森严B. 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C. 完全摆脱了封建统治D. 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中世纪西欧城市向封建领主纳税,封建主放弃对城市的统治权和司法权城市管理人员由市民选举产生。”可知,此内容反映了中世纪西欧城市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D正确;题干没有涉及西欧城市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完全摆脱了封建统治等信息,ABC排除。故选D。33. 符合“一起革命当中最温和又最成功的”这一评价的事件是A. 英国革命B. 法国大革命C. 美国南北战争D. 德意志统一【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一起
31、革命当中最温和又最成功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指英国的光荣革命,没有发生流血冲突,,使英国政体实现了和平过渡,故A选项正确;法国大革命是暴力革命,流血,冲突不断,不符合材料,故B选项错误;美国南北战争,是暴力革命,不是温和的,与材料内容不符,故C选项错误;德意志帝国统一是通过王朝战争的形式来完成,与材料内容不符合,故D选项错误。34. 某论著的目录为:“议会之母”、“驴象之争”、“一票共和”、“君主是实,立宪是虚”。据此判断该论著的名称可能是A. 东西方政治制度比较研究B. 古代西方政治制度透视C. 近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论析D. 现代西方经济制度考量【答案】C【解析】【详解】该论著目录中的“
32、议会之母”即英国确立的近代议会制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驴象之争”即美国的两党政治的象征;“一票共和”即法国共和制的艰难确立;“君主是实,立宪是虚”即德国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可见该论著研究的主题是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制度的分析,其名称可能是西方国家政治制度论析,故选C;材料中没有涉及东方的政治制度问题,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近代西方代议制,而非古代,B错误;材料并未涉及经济制度,故D错误。35.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既遵循了西方现代化的普世道路,又保留了俄罗斯的特殊性。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A. 强化了农奴制B. 赋予农奴自由民身份C. 保留沙皇专制D. 允许农民从事工商业【答案】C【解析】【详解】亚历
33、山大二世改革是自上而下进行,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保留了沙皇专制,故选C;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排除A;BD无法体现“俄罗斯的特殊性”,排除。36. 19世纪末,某一同盟条约规定:“如意大利遭到法国进攻,德、奥匈两国应全力援助,如德国遭受法国侵略,意大利也担负同样的义务。”该同盟是A. 三国协约B. 轴心国集团C. 三国同盟D. 反法西斯同盟【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给出的“意大利”“德、奥匈”这三个政权及它们的主要敌人“法国”可知,该同盟是三国同盟,故选C项;ABD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37.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法国逐渐形成了十多个党派。党派之间在许多重大问题上意见不一
34、致,因此很难形成多数意见,这使得法国政党经常面临分裂与重组。这种局面导致A. 政权更迭频繁B. 阶级矛盾尖锐C. 共和道路艰难D. 总统权力受制【答案】A【解析】【详解】法国政党林立,对许多重大问题意见不一,这使得法国政党经常面临分裂与重组,导致政权不稳,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无关,政党林立不能导致阶级矛盾激化;第三共和国时期已经建立起共和制度,故C项错误;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有较大的权力,故D项错误。38. 1694年,威廉三世任命辉格党人组成第一个一党内阁时,议会中的多数派是托利党人及其支持者。直到次年大选时,辉格党人才成为议会中席位较多的党派。据此可知,当时英国A 议会选举决定内阁组成
35、B. 责任内阁制初步形成C. 首相由多数党领袖担任D. 国王仍拥有行政大权【答案】D【解析】【详解】威廉三世可以任命内阁,而且之后辉格党成为议会席位中席位较多的党派,说明这一时期国王仍然有一定的行政权力,D正确;题干显示当时是国王任命内阁,排除A;责任内阁制形成时间是1721年,排除B;题干与首相无关,排除C。39. 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的条件是:西欧必须集体制定复兴计划,并且要互相协调生产与流通。由此可见,马歇尔计划A. 导致欧洲出现了两极对峙格局B. 真实目的是控制西欧遏制苏联C. 有利于西欧经济一体化的出现D. 促成欧美平等伙伴关系的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西欧必须集体制定
36、复兴计划,并且要互相协调生产与流通”可知马歇尔计划以西欧建立联合复兴计划为实行条件,有利于推动西欧一体化进程,故C项正确;A项,两极对峙格局建立源于美苏均势及争霸意图,排除;B项,题干不能反映马歇尔计划的真实意图,排除;D项,题干未涉及欧美合作,排除。40. 仔细观察下图,从中可以直接推论出,中世纪西欧庄园A. 在采邑改革后才开始发展B. 主要实行农耕的生产方式C. 加速了农业产品的商品化D. 实行农奴劳动和地租剥削【答案】B【解析】【分析】试题分析:庄园是中世纪西欧社会经济的一个显著特色,是构成中世纪西欧社会的一个最基本单元。在经济上,庄园完全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庄园的主要工作是农业,同
37、时也有手工业。庄园生产了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绝大部分产品。庄园的土地除了可耕地之外,有林地和草地,土地分为庄园主的土地和村民的份地,每个庄园一般都有一个城堡,庄园主的土地在城堡周围,比较肥沃,村民的份地一般都比较远。当时的耕作方法实行三圃制,即把耕地分为三块,一块为春耕地,一块为秋耕地,一块为抛荒地,三块土地交替种植。结合该图可以看出 ,主要实行农耕的生产方式,选B。ACD图片中没有直接体现。考点:中世纪西欧庄园 【详解】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41. 行政区划是国家为分级管理而对地方的划分。自先秦至隋代,中国行政区划制度曾进行过多次改革,唐到元中央集权不断加强。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38、春秋时代,郡县制开始萌芽。楚、秦、晋等国出现了县,最初设在边地,带有边防性质。郡的出现比县稍晚,也多在边地。到战国时代,在边地的郡下分设若干县,产生了郡县两级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将郡县制推向全国。郡县制为汉代沿用。汉武帝分境内为十三刺史部,简称“十三部”或“十三州”。这时的州还只是一种监察区,各州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巡查郡县吏治。到东汉时,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并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对所部郡县官吏实行管理,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州郡县三级制历两晋南北朝不变。摘编自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材料二 隋初沿用州郡县三级制。但南北朝以来,行政区划变化纷繁,反映出地方分权的特点。开皇三年,兵部尚书
39、杨尚希上表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隋文帝采用此建议,罢去郡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了一些州县,清除了过去层次、机构过多的弊端,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三 为加强边防,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安史之乱后,藩镇“相望于内地”,“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喜则连衡(横)而叛上,怒则以力相并”。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
40、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从此“无复领支郡者”。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以前中国行政区划制度的演变。(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隋文帝行政区划制度改革的原因及措施。(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隋行政区划制度改革共同积极作用。(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并总结从唐朝至元朝中
41、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规律和发展趋势。【答案】(1)演变:周朝实行分封制;战国时在边地出现郡县制(春秋战同时期在边地设置郡县);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东汉至南北朝实行州郡县制。(2)原因:地方出脱分权倾向;机构设置混乱(郡县过多)。措施:改州郡县制为州县制,合并州县。(3)作用:有利于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国家统一;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了管理层次);确立了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基本模式。(4)唐朝:设置节度使,加强边防力量;赋予节度使较大权力,但最终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削弱中央集权。宋朝:宋初实行改革,削夺节度使权力,弱化地方军力;监督地方行政,文臣执掌地方,加强对地
42、方财政掌控。吸取前朝教训,多措并举,削弱地方权力,维护了中央集权;但也形成“三冗”“两积”局面。元朝:开创了行省制度,执掌地方经济、军事大权;对地方权力管理宽严并举;巩固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规律:中央和地方之间权力之争长期存在,相互影响;双方权力此消彼长,在动态平衡中变化发展。趋势:通过变革与创新,中央对地方权力的分配趋于合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解析】【详解】(1)演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朝实行分封制;根据材料“到战国时代,在边地的郡下分设若干县,产生了郡县两级制”可知;战国时在边地出现郡县制;根据材料“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将郡县制推向全国”可归纳出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结合所
43、学知识可知,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根据材料“到东汉时,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并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对所部郡县官吏实行管理,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可归纳出东汉至南北朝实行州郡县制。(2)原因:根据材料“但南北朝以来,行政区划变化纷繁,反映出地方分权的特点”可归纳出地方出脱分权倾向;根据材料“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可归纳出机构设置混乱。措施:根据材料“罢去郡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了一些州县”可归纳出改州郡县制为州县制,合并州县。(4)作用:可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提高行政效率、确立了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基本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5)措施:从唐朝时期的节度使制度、宋
44、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元朝的行省制进行作答即可。规律:结合上述分析的措施可归纳出中央和地方之间权力之争长期存在,相互影响;双方权力此消彼长,在动态平衡中变化发展。趋势: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可归纳出通过变革与创新,中央对地方权力的分配趋于合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4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2.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4.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9.国会内之演说自由、
45、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国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摘自英国权利法案材料二 杰斐逊等美国思想家们指出,在美国可以实行“双重分权”机制的“复合的民主制”,概括性的说,就是把联邦的国家权力系统之间的横向分权,与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纵向分权的有机结合所形成的上中下,左中右的“分权网络”称之为“双重保障”。摘编自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权利法案体现的宪政原则。并分析其成功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实行“双重分权”机制的“复合民主制”的主要内容,并简要评述“双重分权”机制。【答案】(1)原则:议会主权(或议会至上,议会高于王权);限
46、制王权;法律至上;君主立宪;议会自由。英国成功:资本主义发展较充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较强大);英国固有的议会历史传统;民众对君主有着强烈的感情;渐进性的改革。(2)内容: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政府的权力构建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最高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只答三权分立);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但各州在行政上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只答联邦制)。以此实现“双重分权”的“复合民主制”。评述:确保联邦政府享有国家主权及最高国家权力,有效地防止政治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各州保留了一定的自主权,有利于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协调了中央和地方间的关系;有效防止了专制,
47、维护了政治稳定,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解析】【详解】(1)原则:根据权利法案中屡次出现的“凡未经议会同意皆为非法”可知,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根据材料“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可得出,法案限制王权;法案中多次出现“皆为非法”,如“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可知,法案强调法律至上;法案限制了王权,但是保留了国王,体现了君主立宪特征;根据材料“国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国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可得出议会自由。英国成功:根据
48、所学知识可知,英国之所以能够确立君主立宪制,从经济角度看出,英国在新航路开辟后,资本主义发展较充分,其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较强大;从历史原因分析,英国固有的议会历史传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之所以保留国王,原因在于英国民众对君主有着强烈的感情;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到完善是一个渐进性的改革。(2)内容:根据材料“把联邦的国家权力系统之间的横向分权,与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纵向分权的有机结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宪法中关于联邦政府权力的分割采取了三权分立的原则,即,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最高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宪法中,对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间的关系采取的原则是实行联邦制,即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但各州在行政上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以此实现“双重分权”的“复合民主制”。评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通过实行联邦制,确保联邦政府享有国家主权及最高国家权力,有效地防止政治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同时在联邦制下各州保留了一定的自主权,有利于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协调了中央和地方间的关系;美国在联邦政府中实行三权分立,有效防止了专制,维护了政治稳定,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