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吉林油田高中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 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 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会留下特殊印记,并成为历史见证。下列信息按先秦、汉、唐、宋朝排列正确的是 竹简 隶书 一牛挽犁 水排 文人画 萍洲可谈 商业街 柳词 雕版印刷 春望 海上丝绸之路 坊市 刀形币 小雅 淬火工艺 青铜鼎 A. B. C. D. 2.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这一主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2、A. 曲辕犁的发明是我国古代耕作技术的进步B. 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成长C. 宋朝的市彻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D.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灌溉工具水排3.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A. 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B. 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C. 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D. 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4. 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以后历朝都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A. 小农经济的发展B. 租佃关系的盛行C. 农业生产水平提高D. 土地的高度集中5. 欧洲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
3、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对外扩张方式各有侧重,以下对应殖民侵略主要方式变化的是A. 早期殖民商品输出资本输出B. 早期殖民资本输出商品输出C. 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早期殖民D. 商品输出早期殖民资本输出6. 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A. 中国人缺久探险、创新的精神B. 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强大的武装力量C. 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D. 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7.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
4、英国“一花独放”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各先进国家“竞相开放”的局面,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前提是A. 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和日本的普遍确立 B. 美、德等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后来居上C. 自然科学研究有重大进展 D. 英国经济实力的急剧衰落8. 如图呈现了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新航路开辟揭开资本原始积累序幕 B. 早期殖民扩张促进被殖民地区发展C. 工业革命确立了英国对世界的统治 D. 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9. 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屈辱极大地激发了中国文明中蕴含着的深厚的爱国思想。也正是从这种可贵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忧患意识之中,中华文明与现代西方文明开始融合。
5、这种融合首先发生于A. 政治领域B. 经济领域 C. 军事技术领域D. 思想文化领域10. 天津机器制造局和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这两个企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天津的近代企业,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二者为性质相同的近代企业B. 前者为近代私人重工业,后者为近代私人轻工业C. 都是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工业D. 都是有外国资本入股的近代企业11. 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当时,秦二爷投资近代工业的有利条件不包括A. 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B. 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C. 社
6、会上出现实业救国思潮D. 自然经济受到进一步破坏12. 钱理群天地玄黄记载某民国杂志刊登了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谁曰不宜!”小品所反映的“路不拾遗” 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A.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B. 抗日战争时期C.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D. 解放战争时期13. 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改革的实践中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这条道路就是A. 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B. 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C. 确立土地承包关系D.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14.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与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共同点是A. 指明了社会主义的
7、本质B. 深化了体制改革C. 冲破了“个人崇拜”D. 促进了思想大解放15. 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这则材料为例证,可用于说明A. 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B.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 D. 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16. 将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开放进行比较,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都是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 B. 都是在一定限度内对资本主义的恢复C. 都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 都注重调整生产关系,符合实际
8、需要17. 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第三产业的崛起、“新经济”的出现,其共同而根本的原因是A.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断出现困难 B. 工人阶级不断斗争迫使国家改革C. 科技进步,社会生产力发展 D. 经济方面的学术思想成果不断更新18. 罗斯福政府在实行“以工代赈”时规定,所招募的青年工人必须保证将每天工薪的一半寄给家中。此规定意在A. 培养青年人勤俭节约精神B. 增强青年人的社会责任感C. 扩大社会消费群体的数量D. 大幅减少政府的财政支出19. 列宁有言:“所有一切压迫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都需要一种牧师的职能。牧师的使命是安慰被压
9、迫者,给他们描绘一幅在保存阶级统治的条件下减少痛苦和牺牲的前景。”下列罗斯福新政措施中最能佐证“牧师”职能的是A. 调整工业产销,防止恶性竞争B. 实施美元贬值,扩大外销C. 整饬财政金融,重建公信 D. 制定工资工时,维护劳工权益20. 从一定意义上说,以下结论是基于对苏联历史的回顾得出的,其中不合理的应该是A. 斯大林模式是造成苏联日后分裂的重要原因B. 戈尔巴乔夫改革应对苏联解体承担重要责任C. 无论如何改革都不应放弃党对国家的领导权D. 苏联解体证明社会主义道路不适用于俄罗斯21. 从内容上看,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最大不同是A. 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了彻底的改
10、革 B. 极力促进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独立C. 注意经济方法在改革中的应用 D. 导致了苏联的解体22. 20世纪20年代,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些反映出的共同问题是A.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B.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C. 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 “实事求是”是世界性的人类智慧23. 关于“斯大林模式”,历史上众说纷纭。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出现,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
11、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你要母鸡多下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美国人“看到的未来”是指社会主义发展道路B. “斯大林模式”的一些成功经验对罗斯福新政有一定的借鉴意义C.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论述是对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反对D. 鉴于苏联的教训,毛泽东时代的工业化模式很好的避免了农轻重比列失调24. 1912年9月,上海申报载文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A. 服装种类繁多,追求时尚成主流 B. 东西文明碰撞,中西服饰难以共存
12、C. 尊孔复古盛行,服饰改革艰难 D. 社会发生巨变,服饰呈现多样化25. 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日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此段材料中康有为要表达的思想是A. 建立君主立宪政体B. 大力发展机器生产C. 变革风俗以适应近代化D. “断发易服”以推行汉装第卷(非选择题 共50分)二、材料解析题(26题10分;27题13分;28题 14分;29题13分)26(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国铸造铁器大约开始于西周末年或春秋初年。至春秋中期以后,使用铁器的情况已很多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江西九江、江苏
13、六合、河南洛阳等地,都发现了春秋中晩期的铁农具。孔子的弟子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 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材料二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 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陨落材料三 材料三 (嘉定县南翔镇)“四方商贾辐辏,廛市蝉联”,但自明至清,“多徽商侨寓,百货填集,甲于诸镇”。摘编自南翔镇志材料四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
14、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耕作技术上出现的新现象及其对土地制度的影响。(3分)(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2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出现的新现象。(2分)(4)试从经济政策的视角说明当时“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原因。(3分)27(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公元 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遑论全球统一。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以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科学
15、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我们迄今所提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工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科技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们作出的,相反,它们多半是由非凡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引自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材料三 现如今,科学技术越来越像人类手中挥舞的一柄“双刃剑”。它既是人类扫除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之利器:又会给人类自身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核技术就是一个例子。核能是20世纪人葵获取的一项新能源,可拉制的核裂变
16、反应可以作为发电站、核动力的能源,不可控制的核裂变反应则用来制造原子弹。核技术自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成为了人类的潜在的威胁。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件惨痛的教训至今让人心有余悸。科技滥用的沉痛教训远不止这些,酸雨、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以及大气奥氧层空洞,水污染,海洋污染等由于科技的发展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发展。人类正面临着环境恶化的挑战。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这一“重要转折点”相关的历史事件。并从全球化的角度指出其历史意义。(5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4分)(3)根据
17、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科学技术产生的负面效应带给我们的启示。(2分)28(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毛泽东统一了中国,给予人民一套新的道德观,提高了工农的地位,并在中国建立了一个廉洁的政府。无论人们将毛泽东时代作何种评价,正是这个中国现代工业革命时期为中国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根本的基础,使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农业国家变成了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国家。其实毛泽东的那个时代远非是现在普遍传闻中所谓的经济停滞时代,而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现代化时代之一,与德国、日本和俄国等几个现代工业舞台上的主要的后起之秀的工业化过程中最剧烈时期相比毫不逊色。如果没有毛泽东时代发生的工业革命,80年代将找不到要改革的
18、对象。加拿大记者马克盖恩材料二1956年底,第一个到“红色中国”的北美记者、美联社的兰卡什尔在游历8000公里后,发表了关于中国的预见性报道:“中国就像一部由6亿个零件组装的超级机器,以最快的速度运转着。”兰卡什尔写道,“6亿中国人忘我地埋头苦干,要把他们落后贫穷的祖国建成一个现代化国家”。“蚂蚁山”上的理想与奋斗材料三 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时代发
19、生的工业革命是怎样起步的?(2分)(2)材料一中作者反驳普遍传闻评价的主要理由是什么?(3分)(3)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说明,50年代末,中国这部“超级机器”高速运转中出现了哪些严重失误?(3分)(4)根据材料三结合史实说明,近三十年来,中国是怎样踩着这三个历史节奏,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6分)29(13分)20世纪以来,苏联、美国、中国在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中进行了各自的实践,开创了不同社会制度下社会改革、经济发展的模式。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
20、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摘自苏联兴亡史材料二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材料三“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三次重要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请回答:(1)材料一说明了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政策变化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5分)(2)据材料二回答美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列举罗斯福新政的
21、三项措施。(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俄、美、中三国改革背景的相似之处,并指出三国改革所坚持的前提条件有何不同?(4分)答案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CDADADADCCADDDC16171819202122232425BCCDDADCDC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题10分;27题13分;28题 14分;29题13分)26.(10分)【答案】(1)新现象:出现铁犁牛耕 影响: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3分)(2)新变化: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出现资本主义萌芽。(2分)(3)新现象:商业市镇繁荣;出现商帮或区域性的
22、商人群体。(2分)(4)清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严重阻碍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 成长,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3分)27.(13分)【答案】(1)事件:新航路开辟。(1分)意义: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开始交汇融合,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4分)(2)特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多半是由技工完成的,技术含量少(科学与技术尚未结合),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发挥了重要作用。(2分)影响: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和交流,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人类进入”电
23、气时代”(4分)(3)启示: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应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2分)28. (14分)【答案】(1)起步: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2分)(2)理由:毛泽东时代的工业建设为中国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根本的基础,使中 国从一个完全的农业国家变成了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国家;毛泽东时代中国的工业化成就毫不逊色于德、日、俄等国家;毛泽东时代的工业化成就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3分)(3)失误: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3分)(4)节奏: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92年,中共十四大作出建立社会
24、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6分)29.(13分) 【答案】(1)变化:新经济政策取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分)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经济、政治危机。(2分)影响:经济得到恢复,政权得到巩固。(2分)(2)转变:由提倡自由放任转变为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1分)措施:整顿金融;调整农业;工业复兴法(中心措施);以工代赈;完善福利制度等。(任意3点,3分)(3)同:三国改革前都面临着经济发展的严重困境。(1分)不同的前提条件:新经济政策是在无产阶级(掌握经济命脉)专政条件下的改革;罗斯福新政是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改革;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