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离 子 反 应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学生能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知道离子反应的本质 学会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中的离子反应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分析、探究化学反应的本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德育目标 培养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含义 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教学难点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区分 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三、教学模式 引导掌握四、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引入在前面,我们学习的有关电解质的内容,什么是电解质?提问电解质溶液为什么能导电呢?动画演示 Ba(OH)2溶液和H2SO4溶液反应的动画演
2、示(见课件)设问为什么动画中的灯泡光线由亮变暗,再由暗变亮?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揭示它的答案。学生回答定义学生回答自由移动的离子倾听使学生进入课题引出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探究演示实验1 40 mL 0.001mol/LNaCl溶液和40 mL 0.1mol/L NaCl溶液的导电能力实验提问 40 mL 0.001mol/LNaCl溶液和40 mL 0.1mol/L NaCl溶液的导电能力相同吗?为什么?演示实验2体积、浓度都为40mL 0.1mol/L盐酸、 醋酸溶液、NaOH溶液、氨水、NaCl溶液的导电能力实验观察实验灯泡光线的明亮程度学生回答电
3、解质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不同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探究提问 体积、浓度都为40mL 0.1mol/L盐酸、 醋酸溶液、NaOH溶液、氨水、NaCl溶液的导电能力相同吗?为什么?讨论从这两个实验说明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和什么有关?板书一、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探究动画演示 盐酸、 醋酸溶液、NaOH溶液、氨水、NaCl溶液的微观的电离程度过渡如果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我们称该电解质为强电解质板书1、强电解质2、弱电解质练习 写出H2SO4、HClO、 NaHCO3 、NH3.H2O 、 AgCl、H2O的电离方程式学生回答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不同引导学生回答溶液的导电
4、性决定溶液的离子浓度决定电解质的电离程度观看倾听记笔记练习通过层层递进的追问,解决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决定因素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强、弱电解质的区分引出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强化电解质的概念离子间反应的探究过渡如果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的相混合会有什么现象?从离子的角度分析,碳酸钠溶液中有什么离子?澄清石灰水中有什么离子?追问1这四种离子能共存吗?追问2 CO32-、Ca2+为什么不能大量共存?追问3 CO32-、Ca2+的离子浓度如何变化?追问4 Na+、OH-为什么能大量共存?离子浓度如何变化?板书二、离子间反应的探究1、离子反应(定义、实质)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学生回答白色沉淀;Na+、CO3
5、2-;Ca2+、OH-学生回答 不能学生回答产生沉淀学生回答 离子浓度会减少学生回答学生分析表格使学生建立起离子间反应的概念在追问中使学生不知不觉解决离子反应的实质、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等问题离子方程式的探究过渡我们以前所学的化学方程式已经不能揭示离子间的反应,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化学用语离子方程式板书3、离子方程式定义以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为例书写四步“曲”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拆:把溶于水且完全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 式,难溶于水或难电离的物质仍用化学式表示。删:删去两边未反应的离子。查: 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练习2: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下列溶液间的反应(1)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反应(2
6、)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3)碳酸钠溶液与醋酸溶液反应(4)大理石与盐酸反应提问H+OH-=H2O还能表示哪些化学方程式?提问 离子方程式的意义?倾听倾听练习学生回答学生回答表示同一类化学反应自然过渡到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及时反馈,进行调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使学生了解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的区别,引出离子方程式的意义小结1 点意义2 点探究3 个概念4 个步骤倾听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问题解决问题1观察Ba(OH)2溶液和H2SO4溶液反应动画演示,并请解释其原因。问题2 :如果把实验2中的醋酸溶液和氨水混合,灯泡的亮暗会如何变化?作业课本P56-5、6(2)
7、学生回答Ba(OH)2=Ba2+2OH-Ba2+2OH-+2H+SO42-=BaSO4+2H2OH2SO4=2H+SO42-学生回答NH3.H2O+CH3COOH=CH3COO-+NH4+H2O应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前后呼应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巩固所学知识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2006-12-5,乐清中学,高一13班,上午第五节,40分钟),本人有以下几点反思:1、教学设计合理,问题环环相扣,在思维上能吸引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得出结论;2、教学中通过实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应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3、本节课的小结比较有特色;4、本人在教学过程中讲述过多,学生讨论的问题设置较少,学生参与时间不多;5、板书设计不太合理,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