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十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考点考试内容及要求命题规律美苏争锋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b);“德国分裂”“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b);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c)(1)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时代感、现实感非常强烈,热点问题密集,新高考除了以选择题形式考查两极格局外,也往往作为时代背景在非选择题中出现(2)经济全球化这一专题与现实联系密切,在深化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国直接面临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要予以重视,尤其是中国加入的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新兴力量的崛起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基本过程(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b)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两极格
2、局瓦解的标志(b);“一超多强”世界格局的形成及其具体表现(b);欧盟成立的标志及其影响(b);中国综合国力增长和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表现(b);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c)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与关贸总协定(b)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欧元的诞生(b);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标志和影响(b);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和发展(b);欧盟成立的原因和影响(c)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b);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其对策(c)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1背景(1)雅尔塔体制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
3、的雅尔塔体制,它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对峙格局的基本轮廓。(2)美苏同盟关系破裂:二战后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昔日盟友反目成仇。(3)美苏实力均衡:战后初期,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而苏联是唯一能够与其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4)对外政策:美国力图“领导世界”,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2表现(1)序幕: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铁幕”演说。(2)政治上1947年3月,杜鲁门提出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杜鲁门主义”,是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1947年9月,苏联、波兰等九国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3)经济上1947年6月,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
4、欧。1949年1月,苏联、保加利亚等六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旨在建立一个社会主义世界市场。(4)军事上1949年,美国、加拿大等12国建立了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苏联和东欧七国建立了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华沙条约组织。影响: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3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1)德国分裂:1949年,德国分裂,先后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2)朝鲜分裂与朝鲜战争:1948年,朝鲜半岛分成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继而爆发朝鲜战争。(3)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美苏发生导弹危机,结果苏联最
5、先做出让步,从古巴撤走导弹。(4)越南战争:19611975年,美国对越南先后发动特种战争和局部战争,最终美国被迫撤出越南,越南实现统一。4冷战的影响(1)消极影响:冷战局面形成后,美苏争霸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交织,造成国际局势一次又一次的紧张。(2)积极影响在冷战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相互借鉴经验,吸取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兴起不结盟运动,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两极格局对峙局面的特点1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2主
6、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3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4体现矛盾: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每个阵营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5对峙地区: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区。1. 美国当局认为,共产主义“成为世界上一切邪恶的根源。在任何地方发生的每一次变动中像章鱼那样身在莫斯科,触角则伸到世界最远的各个角落”。美国当局如此考虑从本质上看是因为()A社会主义制度影响国际安全B整个世界都被苏联操控C维护世界和平,大国担当责任
7、D国家利益的冲突,社会制度的对立解析:选D。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对苏联持敌对态度,本质上反映了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上的对立,D项正确。2. (2019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三测试)某哲学家说:“战争不只包括战斗,或者作战行动,还包括大家清楚地知道战斗这种想法的很长一段时间。”下列属于后一种类型的战争是()A亚非拉民族解放战争B经济大危机C二战D冷战解析:选D。亚非拉民族解放战争属于“战斗”“作战行动”,故A项错误;经济大危机属于经济领域,故B项错误;二战属于“战斗”“作战行动”,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清楚地知道战斗这种想法”,不是直接的“热战”,而是意识中的对抗即冷战,故D项正确。
8、3. (20164月浙江选考,T23)二战后,欧洲国家普遍出现了经济困难,美国提出应对措施,援助西欧复兴经济,并意图控制。这一举措是()A建立北约组织B实施马歇尔计划C提出“杜鲁门主义”D推行凯恩斯主义解析:选B。1947年6月,针对欧洲国家普遍出现的经济困难,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即马歇尔计划,故选B。新兴力量的崛起1欧洲共同体的基本形成过程(1)背景二战后,西欧各国实力下降,不得不依附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西欧各国生产力发展较快,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西欧各国强烈意识到只有联合才能保障自身安全与发展。(2)形成: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19
9、58年六国又组成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3)目标: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2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原因:不愿介入美苏之间的斗争,保持和平中立。(2)标志:1961年,召开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3)主要内容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等。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4)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和第三世界崛起的意义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有力地冲击了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比较西欧、日本与不结盟运动冲击两极格局的不同1性质
10、上不同(1)西欧国家和日本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它们与美国在政治制度、生产方式、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等领域有高度的一致性,虽然反对美国控制,但主要是一种经济上的竞争和外交上的争夺,中间随时会有妥协。反对苏联也主要是出于意识形态上的冲突。(2)第三世界国家历史上受过殖民压迫,它们的斗争是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是反对旧的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斗争是坚决彻底的。2宗旨上不同(1)西欧与日本是为了取得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并为此参加北约组织,对社会主义阵营进行冷战。(2)不结盟运动从一开始就确立了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的基本原则和宗旨,主张以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反对加
11、入任何军事集团。3形式上不同:从对霸权主义的冲击过程来看,西欧与日本是从经济上的竞争到外交上的斗争;不结盟运动是从政治上的斗争到经济上的斗争。1. (20194月浙江选考,T25)有学者认为,二战后某条约的达成“是一种实用的而非意识形态的事业,它寻求加速经济恢复的新路径。它是把德国融入欧洲各国阵营里的第一步。”这个条约旨在()A推行马歇尔计划B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C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D建立双重性区域合作组织解析:选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联合的第一步是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标志着法德和解。根据材料“它是把德国融入欧洲各国阵营里的第一步”可判断出是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C项符合题意。2. 欧洲共同
12、体形成、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中国振兴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充分体现了世界多极化的趋势。 因为它们()A壮大了世界和平的力量B打破了以西欧为中心的旧格局C改变了两极格局下的力量对比 D形成了美国独霸下的多极结构解析:选C。本题考查新兴力量的崛起。题干材料反映出在两极格局下,欧洲、日本、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壮大。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世界格局表现出多极化趋势,C项正确。3. “与会国深信,新解放的国家的出现将有助于缩小集团对立的地区,从而鼓舞旨在加强和平以及促进独立与平等的国家之间和平合作的趋势。”该会议的召开()A标志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强B预示着冷战期间国际力量的失衡C反映了两极格局下政治力量
13、的变化D消除了亚非国家之间的政治分歧解析:选C。题干材料“新解放的国家”“有助于缩小集团对立的地区”与不结盟运动有关。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在美苏两极之外出现了新的政治力量,冲击了两极格局,故C项正确。不结盟运动不涉及经济区域集团化,故A项排除。不结盟运动并没有使国际力量失衡,也不可能消除亚非国家之间的政治分歧,B、D两项与史实不符。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1991年,阿拉木图宣言签署,苏联完全解体,两极格局崩溃。(苏联解体的两层含义:一是国家分裂;二是社会制度根本改变)2“一超多强”世界格局的形成及其具体表现(1)形成:两极格局解体,目前世界政治格局中存在着几个主要的力量中心
14、,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正在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2)具体表现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成立。俄罗斯国际地位改善。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中国综合国力增长和国际地位提高。3欧盟成立的标志及其影响(1)标志: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2)影响:欧盟的综合实力大大增强,对国际事务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史实:1999年欧元正式启用;努力建立欧洲独立的防务体系)4中国综合国力增长和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表现(1)政治地位1992年成为不结盟运动观察员国。挫败西方人权问题的反华提案。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政治大国。(2)经济地位加入国际经济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世界贸
15、易组织)。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时稳定人民币汇率。5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1)有利于国际关系民主化。(2)有利于发挥联合国的作用。(3)有利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世界多极化趋势的特点及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影响1世界多极化趋势的特点(1)多极化是指当今世界存在多个力量中心,处于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2)多极化是指一种趋势,一个动态发展过程。迄今为止,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某一基本的固定的世界新格局。(3)世界多极化中的任何一“极”或者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者具有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4)多极化趋势主要包括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实力的相
16、对衰落趋势,欧洲、日本的迅速崛起态势和中国、第三世界国家兴起的上升趋势。2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影响(1)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有利于体现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抑制或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符合国际民主化的潮流,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3)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既是经济多极化、全球化的结果,又进一步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4)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提供了机遇,又提出了挑战。1. “自由世界”和“西方”两个词汇的使用情况统计表提到的次数百分比的变化198
17、81993纽约时报自由世界714438西方46144213华盛顿邮报自由世界1126740西方3687142国会记录自由世界35611468西方71043表格表明()A自由世界逐渐丧失影响B西方阵营瓦解C苏联解体,冷战结束D西方全球霸权逐渐收缩解析:选D。自由世界是相对于苏联“极权世界”而言的,表格反映出使用“自由世界”词汇在减少,“西方”词汇使用频率提高,表明因为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西方的全球霸权逐渐收缩,转而单独强调“西方”的概念,故选D项。2. 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A根本利益的趋同B军事冲突的加剧C国家实力的消长D敌对意识的淡
18、化解析:选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根本利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对立,美苏的战时同盟关系瓦解。美国当时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企图称霸世界,苏联综合国力也空前提高,并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双方势均力敌,出现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在美苏对峙中,双方实力此消彼长,故C项正确。3. (201811月浙江选考,T25)下图是一幅描绘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的漫画。结合所学,推断当时的日本()A经济上开始超越美国B凯恩斯主义左右了产业变革C形成了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D谋求与周边国家建立密切的经济关系解析:选D。漫画表明日本重视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往来,故D项符合题意。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
19、形成1布雷顿森林体系(1)背景: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持;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企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2)过程:1944年7月,美、苏、中、法等44个国家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布雷顿森林协议;其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根据布雷顿森林协议的要求,1945年,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又称世界银行)。美国拥有这两个机构的绝对控制权。(3)影响确立美元在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中心地位,使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
20、支配地位。使国际货币金融关系有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为世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创造了条件。2关贸总协定(1)原因: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及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时期,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造成国际贸易进一步萎缩,这使各国认识到国际贸易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2)过程:1947年10月在日内瓦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1948年1月1日开始实施。其宗旨是缔约方通过相互削减关税和消除贸易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以促进自由贸易。(3)影响:客观上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3意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构成了战后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
21、三大支柱,它标志着战后世界经济已经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二战后初期,美国在金融、国际贸易领域的世界霸权1金融领域:美国凭借布雷顿森林协议确立了美元的主导地位,建立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新的世界货币体系。2国际贸易领域:美国积极推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以扩大自己的商品输出,实际上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1. 1942年5月,面临经济窘境的中国政府拟定了战后国际经济合作办法,认为要实现战后自由贸易,特别是经济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等目标,金融上必须稳定各国货币价值和汇率,赋予国际银行管理国际金融事务的权力。这说明()A中国积极参与主导战后国际经济
22、体系 B抗日战争的胜利使得中国国际地位提高C二战后国际经济秩序的重建有其必然性D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解析:选C。二战期间,中国经济遭受战争破坏,国民政府出于为中国创造良好国际环境以及战后经济重建的考虑,拟定了战后国际经济合作办法。这说明二战后国际经济秩序的重建是人类经历战争洗礼后的必然选择。2. 货币变局一书中提道:“伴随英镑衰落的是美元的崛起,一个新的时代被开启了。或许,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对“时代”理解正确的是()A造成了美苏冷战局面出现B加强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合作C推动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D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最终确立解析:选B。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局
23、面出现,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由材料“伴随英镑衰落的是美元的崛起,一个新的时代被开启了”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金融秩序,加强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合作,故B项正确;推动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与材料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确立了美国在二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对经济全球化的进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不能体现“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故D项错误。3. (201610月浙江选考,T25)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决定,人民币从2016年10月1日起成为“可自由使用货币”。这是该组织“历史上首次”扩大作为特别提款权基础的货币篮子。下列宗旨或使命,与此举相
24、吻合的是()A消除关税壁垒B稳定国际汇兑C促进自由贸易D与贫困作斗争解析:选B。由所学可知A、C、D三项均不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职责,只有B项“稳定国际汇兑”是其职责。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与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一、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背景(1)西欧国家有相似的文化传统(2)近代以来欧洲国家间持续的冲突、战争从反面激起了欧洲人对欧洲一体化的强烈愿望(3)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使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重要性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欧洲一体化迅猛发展,日本的实力急剧增强,亚洲的经济区域化开始起步。为了应对来自西欧和日本的挑战
25、,美国加强了与加拿大、墨西哥的合作20世纪80年代,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影响下,亚洲太平洋地区开始谋求建立经济合作组织成立(1)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2)1991年,欧共体首脑签署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3)1999年,欧洲统一货币欧元问世1992年,美国与加拿大、墨西哥签订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诞生1989年,澳大利亚等12国举行首届“亚太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正式成立,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中国台北、中国香港以地区经济
26、体名义加入宗旨或目标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以自由贸易区的形式逐步取消关税及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劳务、资本等的自由流通,促进合作,增加就业机会,以带动整个北美地区的经济贸易发展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贸易壁垒影响提高了欧洲的地位,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中的重要力量加强了三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交往,有利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优势互补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及经济技术合作三个方面取得了成就。但成员间文化和历史的差异,对其经济集团化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特点属于区域性经济政治组织,合作程度较高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当今世界上
27、最大的区域性经济集团,属于论坛性质的经济组织,合作程度较低二、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世界贸易组织背景二战后,各国和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依赖程度日益加深,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关贸总协定仅是一个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定,难以适应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建立1994年4月,“乌拉圭回合”达成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规定在关贸总协定及其达成的各项协议的基础上建立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式建立,其总部设在日内瓦宗旨通过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等原则的实施,达到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作用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产物,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和发展推动着经济全球化。它的诞生
28、标志着世界贸易进一步走向规范化,表明一个以自由贸易为中心的多边贸易体制的大框架基本构建起来,标志着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新时期已经开始三、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背景:加入WTO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2过程: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缔约国,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中国经过与世界贸易组织所有成员的艰苦谈判,于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3机遇: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将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4挑战: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关税的大幅度减让,使国
29、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有些产业会受到冲击。5对策(1)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2)主动熟悉经济全球化规则,加强国家经济安全防范。(3)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国际竞争力,打造民族企业,扶持民族品牌。(4)加大科教投入,培养各方面人才。四、世界经济全球化1经济全球化:“全球化”就是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在世界性生产、消费和投资领域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流动,实现优化配置。由此使各国家、各地区在经济上相互联系和依存、相互竞争和制约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使全球经济更具整体性。2进程(1)起步阶段(15世纪至18世纪中期):从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世界各民族、各地
30、区的经济联系开始增多。(2)发展阶段(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两次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世界市场迅速扩大。(3)加速发展阶段(20世纪中期以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3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原因二战后,交通通信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的推动者两极格局的瓦解也为经济全球化扫清了障碍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表现贸易全球化:从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的发展
31、,国际贸易和投资发展迅速资本全球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成立;资本在全球扩张;金融活动全球化生产全球化:跨国公司不断发展,成为活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体影响利弊共存: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为各国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从长远看,有利于世界和各国经济的发展。同时,它也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世界各国经济过于相互依赖,这使世界经济波动性增强;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绝对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发展中国家因经济基础较差、技术水平低,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劣势和被动的地位。必须制定
32、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参与中谋求经济的发展4.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问题发展问题因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所导致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问题,即“南北问题”全球问题全球性的经济金融危机、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粮食短缺、毒品泛滥、传染病横行、恐怖组织活动猖獗等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对策(1)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解决“南北问题”。发展中国家应抓住机遇,规避风险,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在竞争中求发展。(2)全球性问题需要全人类共同行动才能走出困境。要加强对人类共同性问题的对策研究,制定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措施,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认识经济全球化
33、的利与弊1利:它加速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赶超发达国家。2弊(1)它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由于经济全球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绝对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2)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加深,经济危机一旦发生,其传染性和破坏性会空前加强。(3)发达国家把利润高、污染重的企业迁至发展中国家,甚至将工业垃圾和有害物质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严重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进一步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威胁着
34、人类的生存。1. (20184月浙江选考,T24)下表为经济全球化大事年表(部分)。下列项中,对该表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大事年表1947年关贸总协定建立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992年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1995年世贸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1999年欧元正式问世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A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形式多样B世贸组织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必然归宿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事件D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解析:选B。世贸组织与经济全球化相关,而非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必然归宿。2. (20
35、1811月浙江选考,T24)有外国学者认为,全球化的过程,并非一直是由经济主导,政治、文化因素有时也扮演主导角色。适应着亚太地区的发展要求,在承认多样化的前提下,APEC以其特有的组成方式问世。这种“组成方式”遵循的原则是()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加强合作、平衡收支安全先行、相互依存协商一致、自主自愿ABCD解析:选B。根据所学可以判断APEC的原则为。APEC没有统一的机构,故谈不上“平衡收支”,错误;“安全先行”是上海合作组织的原则,错误。3. (201711月浙江选考,T25)全球化时代对全球治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任重道远。下列项中不属于全球治理的问题是()A环境污染B民族文
36、化 C能源危机D粮食短缺解析:选B。民族文化是人类世界共同的重要的精神文化财富,是需要保护的,不属于全球治理的问题,故B项符合题意。环境污染问题、能源危机问题、粮食短缺问题都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影响着全人类根本利益的全球性问题,故其余三项都属于全球治理的问题,不符合题意。课后作业(十四)(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1946年9月19日,丘吉尔在苏黎世大学发表题为欧洲的悲剧的演讲,他强调:“为把这项急迫的任务完成好英联邦、强大的美国,而且我真挚地希望还有苏联,都应该成为新欧洲的朋友和保护者。”这说明丘吉尔()A主张建立包括美苏的欧洲合众国B认为欧洲联合是欧洲自己的
37、事情C主张英国在新欧洲之外发挥作用D认为欧洲统一需要各国力量帮助解析:选C。据材料可知,丘吉尔主张英联邦、美国与苏联要成为新欧洲的朋友和保护者,二战后,两极格局逐渐形成,英国作为老牌强国主张发挥其在新欧洲之外的作用,故选C项。2“杜鲁门总统及其幕僚,还有多数美国人相信,苏联笃定要牢牢控制中东欧,进而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发起进攻。美国政府由此制定了一套全球性的遏制战略。”材料中“遏制战略”的开端是()A铁幕演说B杜鲁门主义C马歇尔计划D建立北约解析:选B。“遏制战略”指的是美国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动的冷战,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故答案为B项。铁幕演说是发出冷战的信号,排
38、除A项;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具体运用,排除C项;北约的建立加剧了冷战的程度,排除D项。3(2019余杭中学等四校高三期中)冷战19451991中写道:“1945年后,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都需要安全保障,但是,它们对此的解释各不相同。而美国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大国,安全对其而言则意味着一个金钱、货物和人才都能自由交换的开放的世界。”为实现“安全保障”,美国19451991年在经济上采取的举措是()维护布雷顿森林体系倡导建立关贸总协定推行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ABCD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美国在经济上所采取的举措,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清楚题干中四个事件的时间。根据题干时间“194519
39、91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时间是1994年,故不对。故选C项。4联邦德国基本法要求在自由的自决中实现德国的统一。民主德国虽在20世纪50年代初曾要求实现德国统一,但它后来认为“统一是不现实的”。出现“统一是不现实的”的根源在于()A两极格局导致欧洲的分裂B美苏冷战对峙的格局C民主、联邦德国经济上的差异D德意志民族成分单一解析:选B。两极格局导致欧洲的分裂不是根源,只是表象,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初,“统一是不现实的”的根源应是美苏冷战对峙的格局,故B项正确;民主、联邦德国经济上的差异虽然存在,但不是出现“统一是不现实的”的根源,故C项错误;“德意志民
40、族成分单一”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5(2019金丽衢十二校联考)1955年丘吉尔断言:“通过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过程,我们完全有可能达到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该论断最准确的理解是()A推动了第三世界的崛起B核均衡避免了新的大战C两种制度互相借鉴调整D两极对峙格局得以形成解析:选B。材料“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的寓意,即美苏争霸核恐怖下的和平,故选B。6(20164月浙江选考,T22)1945年,根据布雷顿森林协议的要求,世界银行建立,并于1946年正式运行。1947年,另一世界性经济组织也正式运行。它是()A世界贸易组织B独立国家联合体C北美自由贸易区D国际货币基金组
41、织解析:选D。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是根据布雷顿森林协议建立的世界性经济组织,故选D。7下图是一幅反映英国退出欧盟的漫画。2016年6月23日,英国举行“退欧公投”,次日公投结果出笼,英国宣布退出欧盟。英国是欧共体第一次扩大时(即1973年)加入该组织的。英国加入时,该组织()A正提出“用一个声音说话”的口号B已经成立了立法机构“欧洲议会”C由经贸集团建设成为一个政治经济共同体D完成了“欧共体”到“欧盟”的转身解析:选A。本题考查欧洲联合的相关时间点。关注1973年这个时间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正确。欧洲议会成立于1975年,故B项有误;1993年欧盟的成立标志着由经贸集团建设成为一个
42、政治经济共同体,故C、D两项有误。8推动下表所列国际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成立时间名称1955国际茶叶委员会1960石油输出国组织1962可可生产者联盟1970天然橡胶生产者协会A.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资源紧缺B新兴独立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C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生产领域D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解析:选B。材料中四个国际组织的成员国大多数是二战后独立的国家,它们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而成立这些组织,故B项正确,A项错误。C项中“开始”的说法错误,排除。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是在冷战结束后,排除D项。9有学者认为:“日本对侵略战争拒不反省”。它是“一条腿的
43、国家”,只靠“多之又多的现金”支撑,由于“独脚凳出名的坐不稳当”,因此“日本今天正在追求平衡的力量”。这意味着日本()A追求政治大国的愿望会更加强烈B继续接受世界由美国领导的主张C与周边邻国的关系会进一步改善D将很快失去其经济上的优势地位解析:选A。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并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材料中“多之又多的现金”“日本今天正在追求平衡的力量”就是其体现,故A项正确;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一条腿的国家”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故B项错误,排除;由材料中“日本对侵略战争拒不反省”可知C项错误,排除;“将很快失去其经济上的优势地位”的说
44、法没有依据,故排除D项。10有人认为,苏联的解体造成了单极世界的骄狂自大、无法无天这样一种很不正常的局面。在他看来,苏联的解体()A导致了国际间力量对比的失衡B造成了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秩序C为美国实现世界霸权奠定基础D阻碍了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趋势解析:选A。“苏联的解体造成了单极世界的骄狂自大、无法无天这样一种很不正常的局面”体现了苏联的解体导致了国际间力量对比的失衡,故A项正确;题中并未出现国际政治秩序不合理的信息,故B项错误;苏联的解体造成了一种不正常的失衡局面,并非仅仅是美国称霸世界,故C项错误;苏联的解体促进了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故D项错误。112014年5月10日纽约时报中文网刊登题为
45、中国把“门罗主义”用到亚洲的评论文章指出,一个更强大的中国“可能会试图把美国挤出亚太地区,就像美国在19世纪把欧洲大国挤出西半球那样”。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A中美实现了亚太地区利益新平衡B国际格局形成中美两极争夺局面C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D中美冲突的必然性影响世界安全解析:选C。中美实现了亚太地区利益新平衡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中“试图把美国挤出亚太地区”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说评论作者猜测中国“可能”“试图”的行为,无法说明中国就具备了这样的实力和这样的想法,故B项错误;纽约时报的评论文章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具备了在亚洲地区与美国对抗的潜在可能,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美国的单极企图,故C项正
46、确;材料既没有提到“中美冲突的必然性”,也没有涉及“世界安全”,故D项错误。12阅读漫画北美自由贸易区真好,该漫画反映了北美自由贸易区()A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最佳方案B对墨西哥而言总体是弊大于利C加强各国优势互补,增强实力D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区域集团解析:选D。该漫画突出的是美国在北美自由贸易区中所享受到的好处。A项说法错误,B、C两项漫画中没有体现,D项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13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全球治理成为时代的命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的重点是地缘政治,大国以军事实力、向外拓展生存空间、划分势力范国、组建军事集团等手段实现其国家利益,无论是雅尔
47、塔体制中美国和苏联在全世界划分势力范国,还是战后组建以各自为主导的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组织的对抗,都是地缘政治战略在国际关系中的体现,冷战后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国际关系的重点是地缘经济,在地缘经济中构成力量的主导因素是经济、科技、信息、生态环境,在地缘经济的影响下,国际关系发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变化。张旺地缘经济因素对冷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材料二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发展可以让更多的国家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通过合作或者协商的方式解决全球性的问题,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民主原则,最终维护各个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如果没有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多极化和全球化很难步入正轨,公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也无法发挥较好的作用。相
48、比中国学者对全球治理理论研究的贡献,中国政府和领导人在国际舞台上贡献了中国智慧。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一系列国际场合中提出了众多新思想、新观点,比如提出了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摘编自冯特军国际政治概论、赵可全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与角色担当(1)根据材料一,指出“国际关系的重点”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这种变化对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国际政治问题全球治理的努力方向。解析 (1)第一小问变化,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对材料的解读概括即可得出“由地缘政治变为地缘经济”这一结论。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
49、可知考查的是经济区域集团化这个知识点,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2)从材料中“比如提出了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即可。答案 (1)变化:从地缘政治变为地缘经济。影响:加快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区域合作不断深入)。例子:从欧共体到欧盟的发展。(2)努力方向:加强国际合作;倡导民主协商;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4(20164月浙江选考,T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向西欧国家提出了一份旨在建立一个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大胆计划。即建议德国和其他西欧
50、国家把煤和钢的生产整个过程交由一个高级公共机构负责掌管,目的是使大家在经济领域团结一致,并进而在政治领域相互靠拢。舒曼计划的中心观点是“欧洲建设非一时之力、一日之功”。这种渐进的一体化方式,有别于以往的各种方法。到了1986年,欧共体成员从原先的6国增加到12国。摘自(法)法布里斯拉哈欧洲一体化史(19452004)材料二下图所示为1993年欧盟、美国、日本三大区域的国内生产总值引自(法)皮埃尔历史与地理(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5080年代,欧洲走向联合的历史进程。(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的联合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分析上述变化对推动世界格局多
51、极化产生的积极作用。解析 本题考查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基本过程及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欧盟成立及影响。(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20世纪5080年代,欧洲走向联合可以简单地概述为四个过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建立,三个共同体合为欧洲共同体,欧共体从6国增加到12国。(2)第一小问“变化”,题干问欧洲的联合在20世纪90年代有“哪些变化”,可以从欧盟形成过程和欧洲联合从经济一体化走向政治、防务一体化的过程来回答;第二小问“作用”,题干要求从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角度分析,只要从这一“角度”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作答即可。答案 (1)1951年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为欧洲共同体;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欧共体从原先的6国发展到12国。(2)变化:1991年,签订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建立独立的防务体系;欧共体逐渐由经贸集团转变为经济、政治实体。积极作用:欧盟成为与美国、日本并立的世界经济三强之一;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