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三 第十八章 第4、5节 课时跟踪检测(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过程描述正确的是()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捆扎稻草人驱赶稻田里的鸟类根瘤菌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成为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利用后重新回到大气中 A BC D解析:根瘤菌可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成为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利用,贮存在植物体内,并不直接回到大气中。答案:A 2(2011海口模拟)下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y表示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
2、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可以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T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正常作用范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B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y值和x值之间成正相关C在遭到干扰时,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有关,与数量无关DTS值越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小解析:正常范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及数量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而不是保持不变。y的大小反映了被干扰的程度,x表示生态系统的恢复力高低,对于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被破坏的程度越大,则恢复到原来状态所需要的时间越长;x、y值的大小不仅与生物种类有关,还与数量有关;TS值是生态系
3、统遭到破坏后偏离正常水平的程度,该值越小,则表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大。答案:B3蟑螂喜好在夜间出来活动。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尽管实际上是白天)。这个实验说明()A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B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C行为信息可以影响蟑螂的行为D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解析:尽管实际时间为白天,但反复提供一个倒置的物理信息,引起蟑螂的活动时间发生改变,说明蟑螂感受到了白天、黑夜这种物理信息。答案:A4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荒漠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C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D极地生态系
4、统解析: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应是营养结构最复杂的生态系统。答案:C5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属于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是()A莴苣在适宜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B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C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D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解析:青草返青时,青草的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青草与食草动物间的关系为种间关系。答案:C6生态系统结构越复杂,其调节能力就越大,原因是()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多能量可通过不同的食物链传递到最高营养级某营养级的部分生物减少或消失,可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代替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A BC D解析: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
5、杂,传递能量的途径就越多,相互弥补性就越强。但能量的逐级递减并不能说明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答案:B 7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南部,山坡上生长着一种灌木,这种灌木释放出挥发性的化学物质,被雨淋溶到土壤中去,能抑制其他植物种子的萌发和草本植物的生长。当火灾烧尽了此类灌木,其他草本植物便乘机生长繁盛,直到灌木再次出现时,这种化学抑制作用又再次出现。请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这种灌木释放出的挥发性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B这种灌木释放出的挥发性化学物质调节的是种内关系C灌木与它抑制草本植物之间是竞争关系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利用信息传递控制有害动物解析:这种灌木释放出的是一种挥发性的化学物质,因此属于化学信
6、息;由题意“这种灌木释放出挥发性的化学物质,被雨淋溶到土壤中去,能抑制其他植物种子的萌发和草本植物的生长”,可推断调节的是种间关系;灌木和它抑制的草本植物是不同的物种,它们之间是竞争关系;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利用信息传递控制有害动物,有效提高农产品的产量。答案:B8(2011海淀检测)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信息传递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起来为一整体,且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B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通过信息传递实现的C生态系统中用于传递的信息都是由生物产生的D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必须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解析: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有些是来自无机环境,如物理信息中的光。答案:C9关于
7、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C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抵抗力稳定性D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以维持其稳定性解析:“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应属于恢复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是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答案:B10以下实例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是()A豆科植物能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同时能通过根瘤菌获得含氮养料B草原上羊数量剧增会导致草的数量减少,进而抑制了羊的数量增长C山区植被遭到破坏或掠夺式砍伐后造成水土流失甚至泥石流的发生
8、D废弃多时的耕地上会逐渐生长出杂草,进而逐渐出现小灌木林解析:豆科植物和根瘤菌是共生关系、植被破坏导致泥石流发生,是自然现象没有体现自我调节能力。耕地上出现小灌木林是群落演替,只有B项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答案:B11(2011合肥模拟)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下列不属于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来提高农畜产品产量的措施是()A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B农作物的适时灌溉,家禽、家畜的定时饲喂C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D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解析:A、C两项属物理信息,D项属化学信息,而B项没有利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原理。答案:
9、B12采取下列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是()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者的数量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C增加适宜的物种数目D限制一个演替系列的演替过程解析: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减少捕食者和寄生者的数量不仅减少了生态系统的物种的数目,而且还有可能影响甚至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只能保持原有状态,不会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限制一个演替系列的演替过程,只能干扰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反而降低了稳定性;只有适当增加物种的数目,使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增多,使食物网更加复杂化,才能使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从而提高生
10、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16分)生物个体的稳态和生态系统的稳态都是通过反馈调节来实现的,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生命系统普遍存在着反馈现象,其稳定性的维持主要是通过_(正,负)反馈来实现的。请以文字、箭头分别构建一个个体稳态和生态系统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个体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以血糖调节为例)。生态系统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生态系统以水稻田生态系统为例,水稻田中的主要生物有水稻、食虫鸟与害虫)。(2)某大型湖泊藻类植物大量繁殖,水质迅速恶化,呈_(正、负)反馈状态。为减缓其污染,应该控制哪些污染源?(至少2点) _解析:生活系统普遍存在的反馈现
11、象是负反馈。个体稳态的反馈调节有血糖的稳态、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水盐平衡的调节(抗利尿激素的分泌)等。水稻田中水稻、害虫、食虫鸟组成食物链,害虫增多使得食虫鸟增多,食虫鸟增多抑制了害虫的增多。大型湖泊藻类植物大量繁殖,水质迅速恶化,水质恶化加剧了藻类的死亡,形成恶性循环,这属于正反馈调节。答案:(1)负 (2)正控制含N、P等污染物的排放,如处理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生产废水等;对农药、化肥进行合理减量使用14(16分)(2011潍坊质检)下面左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右图表示某植食性昆虫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率变化曲线。()(1)AE和DB过程中碳的流动形式分
12、别是_。(2)若消耗生产者10000 kg,位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最多可增重_kg。(3)左图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4)右图中,在t1时期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型,在t2时期后,种群数量将_。(5)在牧业生产中,为保护优良牧草,连年使用同一种化学杀虫剂,常导致害虫再度大爆发。其主要原因是:_;_。解析:图中A为大气中的CO2库,CO2从大气进入群落,是以CO2形式通过生产者(E)的光合作用转化为含碳有机物,然后以有机物形式通过食物链流动。食物链共4个营养级,若消耗生产者10000 k
13、g,最高营养级的生物(B)最多可增重1000080 kg,信息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牧业生产中长年使用同一种杀虫剂,很容易使害虫抗性逐代积累增强,且易杀死其天敌,故效果将减弱。答案:(1)CO2、含碳有机物(2)80(3)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增长不变(稳定)(5)害虫的抗药性经自然选择逐代增强化学杀虫剂导致害虫天敌大量死亡,破坏了生态系统原有的营养结构(害虫天敌大量死亡,破坏了食物链的结构)15(20分)下图中甲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1)在该生态系统中,既是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食物的生物是_。(2)请根据甲图中的生态系统,
14、写出乙图中能量金字塔各营养级的所有生物名称:_;_;_。(3)有人研究该生态系统中食草虫个体存活数与发育期的关系,结果如丙图所示。从中可推知食草虫死亡率最大的时期是_。(4)沼蟹会破坏大米草根系,土壤中的磷可促进藻类生长。若在食草虫幼虫期喷洒只杀灭该虫的含磷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_。一段时间后大米草数量不增反降,造成此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大米草死亡导致细菌数量增多,通过甲图的_食物关系,引起沼蟹数量增加;同时因含磷杀虫剂的使用,导致藻类数量增加,通过食物链_也会引起沼蟹数量增加,从而造成食草虫数量不增反降。(5)上述事实说明,人类活动会引起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减少,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_,_
15、容易受到破坏。解析:从图中分析,细菌既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又是线虫的食物来源;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传递效率为10%20%,因此能量金字塔底部代表生产者(即第一营养级),顶部代表最高营养级。分析丙图可见,一龄幼虫的死亡率最大。喷洒含磷杀虫剂后,食草虫大量死亡,蜘蛛因失去食物来源而大量减少。食草虫减少,大米草不增反降,分析原因有二:一是食草虫死亡,引起细菌的大量繁殖,因“细菌线虫沼蟹”食物关系的存在,使沼蟹大增,破坏大米草根系;二是无机营养充足,藻类大量繁殖,因“藻类线虫沼蟹”食物关系的存在,使沼蟹大增,破坏大米草根系。可见,人类活动往往会引起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锐减,导致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生态平衡易受破坏。答案:(1)细菌(2)藻类、大米草食草虫、线虫、海螺沼蟹、蜘蛛(3)一龄幼虫(4)减少细菌线虫沼蟹藻类线虫沼蟹(5)下降生态平衡(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