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西南宁市上林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01109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南宁市上林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广西南宁市上林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广西南宁市上林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广西南宁市上林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广西南宁市上林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广西南宁市上林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广西南宁市上林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广西南宁市上林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广西南宁市上林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广西南宁市上林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广西南宁市上林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广西南宁市上林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广西南宁市上林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广西南宁市上林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广西南宁市上林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西南宁市上林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周王朝实行了“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分封制度,使周王同姓、母弟和异姓功臣于各要冲地区建立了封国。该制度A. 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B. 消除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C. 有利于巩固西周统治D. 使贵族政治影响周边民族【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巩固西周的统治,C选项符合题意。夏商周时期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A选项排除。分封制体制之下,诸侯有较大的权力,随着诸侯势力坐大,最终威胁周天子的统治地位,B选项排除。通过分封制,周文化在周边民族得到传播,但是并

2、不是使贵族政治影响周边民族,D选项排除。2. 王国维认为,商代的权力继承“以弟及为主,而以子继辅之,无弟然后传子”,结果造成“商王中丁以后九世之乱”。西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完善了A. 禅让制B. 皇帝制C. 分封制D. 宗法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商代权力继承混乱,最终导致王朝内斗严重。西周为了解决权力分配问题,实行宗法制,确立嫡长子继承制,进而稳定了统治,D选项符合题意。禅让制属于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时期的政治制度,A选项排除。皇帝制是秦始皇首创,B选项排除。分封制是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C选项排除。【点睛】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长

3、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嫡长子继承制保障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3. 有学者认为,秦朝的郡县政府具有中央性,中央指挥郡县如“运诸掌然”。以下说法符合材料原意的是A. 郡县机构仿照秦代中央官制设置B. 郡县制始终适应封建国家治理需要C. 郡县制使中央得以垂直管理地方D. 郡县制彻底根除了地方割据隐患【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央指挥郡县如运诸掌然 ”的意思是中央可以灵活自如的指挥地方,也就是中央得以垂直管理地方,故C项符合题意;郡县制是地方官制,故A项错误;有时封建国家为了治理需要短暂推行了分封制,郡县制始终适应封建国家治理需要也不符合材料原

4、意,故B项错误;D项说法错误,郡县制不可能彻底根除地方割据。4. 秦汉时期,当皇帝难以决断军国大事时,便召集群臣,商谈解决方案,并由丞相领衔上奏,供皇帝做出决策,这被称为朝议制度。朝议制度A. 说明国家大事由群臣决议B. 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 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D. 有利于决策做到集思广益【答案】D【解析】【详解】对于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有利于皇帝听取不同意见,做到集思广益,故选D。“最终决断权归皇帝所有”,说明不是由群臣决议,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排除B。材料反映出以皇权为中心的政治体制,并非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排除C

5、。5. 科举制是古代中国重要选官制度。下列对科举制的评述,正确的是A. 孝廉和贤良是科举制的主要考察科目B. 依据中正官对不同人才所定品级授官C. 适应了隋唐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D. 根据家族血缘关系确定各级官员任命【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的科举制把选官权力由地方收归中央,这大大适应了隋唐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故C项正确;孝廉和贤良是察举制的主要考察科目,故A项错误;九品中正制依据中正官对不同人才所定品级授官,故B项错误;世官制根据家族血缘关系确定各级官员任命,故D项错误。6. 唐代宗时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

6、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A. 尚书省B. 中书省C. 御史台D. 门下省【答案】D【解析】【详解】“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说明“给事中”是负责审核的官员,结合所学可知,唐朝的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故选D;唐朝三省制下中书省草拟诏令,尚书省负责行政,AB均不符合题意,排除;御史台是东汉至元朝设置的中央监察机构,不符合题意,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关键信息是“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联系所学唐朝唐朝三省制的主要内容分析解答。7. 元朝的行省不是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地方分权,它的实行既是为了避免宋代过分分权所造成的行政效率低下,也是为了避免类似唐

7、末五代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这说明行省A. 彻底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矛盾B. 主要着力于政治与军事控制C. 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划机构D. 是地方行政制度调整的产物【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它的实行既是为了避免宋代过分分权所造成的行政效率低下,也是为了避免类似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体现的是行省制度的出现是地方行政体制不断调整完善的结果,D正确;A说法 过于绝对,排除;BC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8. 钱穆先生指出,明朝历史上,内阁大学士的品级始终没有超过正五品,因而“其官仍以尚书(正一品)为重”,其署衙必曰:“某部尚书兼某殿阁大学士”。这是因为A. 朝野普遍认为阁臣头衔无足轻重B. 六部

8、尚书掌握朝廷的实际决策权C. 明内阁不是法定的权力中枢机构D. 明朝六部尚书逐渐沦为内阁属官【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内阁大学士的署衙被称为“某部尚书兼某殿阁大学士”,这是因为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枢权力机构,而六部是法定的中枢机构,故C项正确;A项错在“普遍认为”,且不符合史实;明朝朝廷的实际决策权掌握在皇帝手中,故B项错误;内阁始终不能统帅六部百司,故D项错误。9. 公元前5世纪,虽然执政官等职位向所有公民开放,但是处于第四等级的公民因为生计问题 而极少参与执政官的选任。为了鼓励更多公民积极参政,伯利克里A. 扩大选民范围B. 实行公职津贴制度C. 制定严格法律D.

9、 改革城邦权力机构【答案】B【解析】【详解】第四等级公民因为生计无法参政,因此伯里克利实行公职津贴制度,鼓励公民参政,选项B正确;扩大选民范围在克里斯提尼时代已经实现,选项A排除;制定严格法律是强制手段,与材料中的“鼓励”不符,排除C;伯里克利并未对城邦权力机构进行改革,排除D。10. 公元1世纪-公元2世纪,罗马法学界思想异常活跃,并且形成一个历时一百多年的法学界的百家争鸣局面。罗马法学界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A 标志万民法走向成熟B. 使罗马保持长期繁荣C. 进一步完善了公民法D. 体现了罗马法的繁荣【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公元1世纪公元2世纪,罗马法学界思想异常活跃,并且形成一

10、个历时一百多年的法学界的百家争鸣局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说明万民法逐渐形成,“法学界的百家争鸣局面”反映了罗马法的繁荣。故答案为D项。A项,万民法诞生于3世纪,与材料中时间“公元1世纪-公元2世纪”不符,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罗马法的繁荣,而不是罗马的繁荣,排除;C项,根据材料中“公元1世纪-公元2世纪”“法学界的百家争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万民法逐步形成,而不是公民法的完善,排除。11. “通过国王与议会的相互妥协,以一种和平的方式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双方长久以来的矛盾与斗争。”材料评价的是A. 英国“光荣革命”B. 英国大宪章C. 1787年美国宪法D. 美国独立战争【答案】A【

11、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光荣革命”是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士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是国王和议会相互妥协的产物,A正确;B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12. “英国革命的政治目的从权利法案中可以很容易地找到答案,就是维护政治传统。政府的 权力不应当被一股政治力量所垄断,而应让多股政治力量来平衡。”“维护政治传统”的途 径是A. 确立君主立宪政体B. 给予国王行政大权C. 结束英国君主制度D. 实行责任内阁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英国维护政治传统的手段是保留国王,而实现政治平衡的手段是实行立宪政体,因此选项A正确;选项B内容不能体现出

12、“政治平衡”,排除;选项C不符合史实,英国未废除国王,排除;责任内阁制度与题干中“维护政治传统”不符,排除D。13. 1832年,英国工业家佛莱尔说:“50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的代表,现在我们需要了。因为那时我们几乎完全为国内消费而生产现在却大不相同了。”材料反映出当时A. 英国尚未建立民主制B. 工业资产阶级没有权力C. 责任内阁制开始出现D. 工业革命推动议会改革【答案】D【解析】【详解】1832年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弗莱尔的政治要求是议会需要更多的代表工业家利益的议员,希望通过议会更多地表达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以保证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利,1832年英国的议会选举

13、改革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故D正确;1689年权利法案标志中产阶级民主政体-君主立宪确立,A错误;B表述太绝对,错误;1721年责任内阁制开始出现,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4. “美国宪法是人类法制史上的里程碑,它的制定是将欧洲从启蒙运动以来有关人类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下列原则和制度中最能体现该观点的是A. 总统制B. 三权分立C. 中央集权D. 议会至上【答案】B【解析】【详解】1787年宪法中规定美国实行三权分立政治体制,这是对启蒙运动思想家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的运用,B正确;总统制、中央集权和议会至上不符合材料“将欧洲从启蒙运动以来有关人类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

14、现实的政治原则”,A、C和D项错误。15. 从1876年起,法国共和派开始在议会选举中取得胜利。他们调动了年轻人、小学教师、医生小企业家等人的热情,争取到越来越多的农村选民的选票。这反映出近代法国A. 专制独裁开始被打破B. 权力制约机制得到强化C. 政治派系复杂且多变D. 民主共和政体得到巩固【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法国1875年宪法确立了法国的民主共和制,从1876年起,法国共和派开始在议会选举中取得胜利,说明法国的民主共和政体得到巩固,故D正确;1789年法国大革命开始打破封建专制独裁,排除A;B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政治派系复杂且多变,排除C。16. 完

15、成统一后的德意志,联邦议会代表不是选举产生,而是由各邦君主委派。代表共58名,普鲁士占17席,修改宪法14票就可以通过。各邦代表作为一个单位投票,那么普鲁士一邦17票就可以决定任何重大问题。这体现了德意志帝国A. 专制主义色彩浓厚B. 各邦保持主权地位C. 确立了代议制民主D. 中央政府权威下降【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联邦议会代表不是选举产生,而是由各邦君主委派”“普鲁士一邦17票就可以决定任何重大问题”可知,德意志帝国缺乏民主性,具有明显的专制主义色彩,故A正确;根据“普鲁士一邦17票就可以决定任何重大问题”可知,普鲁士在各帮中具有特殊地位,各邦缺乏主权地位,排除B;材料表明德意志帝

16、国只是形式上确立了代议制民主,具有明显的专制主义色彩,排除C;1871年宪法确立德国是联邦制国家,各邦服从联邦政府,中央政府具有权威,D错误。17. 下面为19世纪英国人批评东印度公司对华不道德贸易的政治漫画,漫画里一个英国人正在给大清国的人喂食OPIUM(鸦片)。由此不道德贸易导火索引发的战争是A.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鸦片战争【答案】D【解析】漫画反映的是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这导致了鸦片战争,故D项正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故A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为了扩大中国市场,故B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的导火线是朝鲜问题,故C项错误。18.

17、南京条约中规定:“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稗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响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今又议定,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这些规定A. 英商可以进人中国内地贸易B. 体现了中英平等互利的精神C. 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D. 利于解决清政府的财政危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商“应纳进口、出口货税、响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等规定,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C项正确;1842年南京条约只允许英商在五个通商口岸贸易,A项错误;南京条约是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主权,B项错误;协

18、定关税便利了英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不利于清政府解决财政危机,D项错误。19. 下面为甲午战争前中日两国实力对比表。由此可以推出A. 清政府腐败无能B. 日本侵华蓄谋已久C. 清政府积极备战D. 中国出现内忧外患【答案】A【解析】【详解】甲午战争前中国实力强于日本,但是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说明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选项A正确;两国实力对比无法得出日本蓄谋已久的结论,排除B;从战争结果来看,清政府并未认真备战,选项C排除;选项D不能由材料数据推出,排除。20. 1895年7月15日申报痛斥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及其卖国罪行,发出了“我君可欺,而我民不可欺;我君可玩,而我民不可玩”的呼声,台湾各族人民也组

19、织起大量义军誓死抗倭报国。村料中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当时A. 美国对华提出门户开放政策B. 清廷伙同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C. 清政府对日本割地赔款D. 日本占领台湾并屠杀义军【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1895年7月15日,台湾各族人民也组织起大量义军誓死抗倭报国”可知,这一现象出现主要是因为清政府对日本割占台湾,故C项正确;美国对华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是在1899年,故A项错误;清廷伙同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是在1900年,故B项错误;日本屠杀义军是结果不是原因,故D项错误。21. 1901年,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所列12项要求分为:惩罚性、预防性、赔偿性等几类条款。下列内容中属于“

20、预防性”条款是( )A. 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B. 惩治附和与支持义和团的官员C. 发生反帝斗争的地区暂停科举D. 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使馆界”【答案】D【解析】【详解】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使馆界”,是为了保护列强在华的利益,也是预防利益受损的体现,故D项符合题意;ABC项都是属于惩罚性的体现,不符合题意。22. 历史学家蒋廷黻认为: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因此,它的“惨败是极自然的。”这表明义和团运动A. 具有空想性B. 革命任务不明确C. 目标不清晰D. 指导思想不科学【答案】D【解析】【详解】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因此,它的“

21、惨败是极自然的”,这表明了义和团运动的口号不科学,即指导思想不科学,故D项正确;反对西洋化体现不出空想性,故A项错误;“扶清灭洋”的口号说明革命任务很明确,故B项错误;这一口号体现出目标很清晰,故C项错误。23. 五四运动中出现“改造强盗世界,不认秘密外交,实行民族自决”和“另起炉灶,组织新政府”等 口号。这些口号的出现表明五四运动A. 将反帝反封建斗争提升到一个新阶段B. 实现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转变C. 强调在政治层面进行理性的爱国教育D. 推动了中国外交由屈辱走向独立自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不认秘密外交,实行民族自决”“组织新政府”可知,五四运动将反帝反封建斗争提升到

22、一个新阶段,选项A正确;材料未体现出新旧民主主义转变的特征,即未看到新的阶级、指导思想等内容,排除B;材料中不仅仅体现了五四运动的爱国精神,选项C排除;选项D是新中国成立后实现的,排除。24. 毛泽东曾说:“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他得出该评价的主要依据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 提高了民国政府行政效率B. 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灭亡C. 实现了中国政治的民主化D. 体现了民主共和的合法性【答案】D【解析】【详解】之所以毛泽东高度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要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体现了民主共和的合法性,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革命

23、性和民主性,没有体现出他提高政府的效率,A排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没有宣告封建制度灭亡。是宣告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灭亡,B排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没有实现真正的中国政治民主化。因为最后被袁世凯废除了,C排除。故选D。25. 中共二大发表的宣言说,中国的广大农民有极大的革命积极性,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小资产阶级的大量群众因遭受极大痛苦会加入到革命的队伍里面来,工人阶级将会变成推倒在中国的世界资本帝国主义的革命领袖军。由此可知,中共二大A. 强调了农民阶级的领导地位B. 认为资产阶级是革命的敌人C. 对国情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D. 正式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在中共二

24、大上,共产党对中国社会各阶级做了正确分析,说明对国情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故选C;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没有居于领导地位,排除A项;资产阶级当时是可以团结的对象,而非是革命的敌人,排除B项;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在1924年召开的国民党一大以后,排除D。故选C。二、非选择题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众所周知,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是一种由君主独占国家最高权力并采取君位世袭制的专制政体。从秦统一到1840年鸦片战争,共持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君主制。其间虽然经历多次改朝换代的历史动荡和国土分合,甚至有过几次北方民族入主中原,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体却始终持续不断。摘编自张星久

25、试论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成长机制材料二 近百年来的时势可谓危急极了当然要发动政治上的力量来救济它,当然要拟议及于政体。于是从戊戌变法急转直下,而成为辛亥革命。中国的民主政治,虽然自己久有根基,而亲切的观感,则得之于现代的东西列强。代议政体,自然要继君主专制而起。但代议政体,在西洋自有其历史的条件,中国却无。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及主要特征。(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君主专制结束的标志,并简要分析君主专制结束后“代议政体”在当时不能被实行的原因。【答案】(1)政治措施:确立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在中央设立三公九

26、卿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特征: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权力高度集中。(2)标志: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原因:中国传统思想观念根深蒂固;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建立了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局限性;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解析】【详解】(1)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主要有:确立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特主要体现为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权力高度集中。(2)

27、标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原因:需要从中国的历史传统、资本主义发展程度、社会性质及袁世凯对革命果实的篡夺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正式就取,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蠲(免)除工商业各项服制;鼓励华侨投资,1月12日清帝退位,3月11日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陈旭麓主编中国近代史词典材料二 经过了一次大革命的政治经济不平街的半殖民地的大国,强大的敌人,弱小的红军,土地革命一一这是中国革命战争四个主要的特点。这些特点,规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指导路线及其许多战略战术的原则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

28、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临时政府属于什么性质的政权?并分析该政府的建立及其施行的措施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2)材料二中,“相反的道路”是一条怎样的道路?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选择这样一条道路的原因。【答案】(1)性质:资产阶级政权; 影响: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封建帝制)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入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2)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原因

29、: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敌强我弱的斗争形势;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无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农民阶级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解析】【详解】(1)依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性质是:资产阶级政权。依据材料“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蠲(免) 除工商业各项限制,鼓励华侨投资”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所学知识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概括,可得出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封建帝制)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2)依据材料“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

30、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可知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依据材料“过了一次大革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强大的敌人,弱小的红军,土地革命这是中国革命战争四个主要的特点”等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中国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敌强我弱的斗争形势、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无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农民阶级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等角度概括。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雅典城邦的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任何政务大事。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议事会的经常监督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则无论其功勋威信多高,皆依法

31、惩处,从罢官放逐直至处死。实际上所有公元前5世纪的著名政治家都受过公民大会的责罚,米利斯托克利和伯里克利亦不例外。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等世界古代史材料二 在罗马法方面,不仅有举世公认的罗马私法,也有与私法相比毫不逊色的罗马公法制度。例如现代宪政制度中分权与制衡原则就是以罗马宪法为滥觞,在罗马共和宪法中,不仅存在同僚之间的分权(双执政官制),也存在执政官和其他行使积极权力的长官与行使消极权力的保民官之间的分权和制衡,最后还有五大宪制机关:人民大会、元老院、长官、保民官、祭司团彼此之间的分权与制衡,罗马的这些制衡机关也在后世逐渐发展成为议会、参议院、监察机关等政权机构。摘编自蒋安杰正确认识希腊法与

32、罗马法的历史贡献(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政治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典城邦政治形成的条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的历史意义,并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希腊罗马政治文明的认识。【答案】(1)特征:主权在民;权力制约;法律至上;公民意识。条件:自然地理环境优越;海外贸易和工商业比较发达,经济和文化交往活动频繁;城邦体制独具特色;公民具有较高参政素质等。(2)意义:罗马法理顺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巩固了罗马政权;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境内各民族的发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其自然法理念具有永恒价值。认识:古希腊的民主和罗马的法律在当时都是为了维

33、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需要,但也给近现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提供了诸多有意义的借鉴,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解析】【详解】(1)特征:依据“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任何政务大事”可知主权在民;依据“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议事会的经常监督下”可以得出权力制约;依据“无论其功勋成信多高,皆依法惩处”可知法律至上等。条件:依据所学从古代希腊地理位置、经济发展、城邦政治以及公民意识等角度回答。(2)意义:依据“代宪政制度中分权与制衡原则就是以罗马宪法为溢觞”“罗马的这些制街机关也在后世逐渐发展成为议会、参议院、监察机关等政权机构”等,并结合所学从罗马法巩固自己统治以及对于后

34、世法学影响等回答。认识:可从古希腊的民主和罗马的法律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和对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影响分析回答。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美国民主宪政发展过程实际上是相互妥协、权衡冲突各方的争议,形成政策,制定法律 的过程,它们最成功的地方不是追求了会议意见与代表意志的一致性,或一致通过、全体高 度赞成、全场代表多少次起来热烈鼓掌,或反对,或抨击,或中途退会,抑或拒绝签字,而是 “允许多种意见、意志和利益在一种有秩序的体制下妥协共存”。摘编自毛经文妥协也是珍贵的历史遗产材料二 1875年,经历了长期动荡的欧洲大国法国再次通过了一部共和制宪法法兰西第三 共和国宪法,从此,法国历史上君主

35、制和共和制的反复较量终于暂告一个段落,共和制终于 在法国确立了下来。但这部宪法实际上却带着鲜明的共和派和君主派相妥协的痕迹。摘编自黄小刚共和宪法:君主制和共和制的妥协(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美法两国如何采用妥协的方式完成政治变革的。(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美国相比,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过程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答案】(1)美国:召开制宪会议,经过各方争论和妥协,颁布1787年宪法;实行联邦制,各州保留一定的独立性;实行两院制,参议员每州两名,众议员按州人口比例选出。(答出两点即可)法国:采用和平协商方式(君主派和共和派之间达成妥协),制定第三共和国宪法,

36、从法律上确立共和政体。(2)不同:法国共和政体确立更具有艰难性、曲折性。原因:美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没有传统“包袱”的束缚;长期为英国的殖民地,受英国民主影响较大。法国的封建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封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外部势力干涉较多。【解析】【详解】(1)美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通过召开制宪会议,经过各方争论和妥协,颁布1787年宪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为了协调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实行联邦制,各州保留一定的独立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为了协调大小州和南北方之间的关系,实行两院制,参议员每州两名,众议员按州人口比例选出。法国:根据材料“这部宪法实际上却带着鲜明的共和派和君主派

37、相妥协的痕迹”可知,法国采用和平协商方式(君主派和共和派之间达成妥协),制定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确立共和政体。(2)不同:根据材料“1875年,经历了长期动荡的欧洲大国法国再次通过了一部共和制宪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美国相比,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更具有艰难性、曲折性。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法国相比,美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没有传统“包袱”的束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长期为英国的殖民地,受英国民主影响较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在历史上是欧洲大陆上强大的封建国家,其封建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封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在建立民主过程中中不断遭到外部势力干涉,因此其历程曲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