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分析论证思路与论证手法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思考艺术社会角色的扮演,既要追踪艺术起源与本质的问题,又要关注艺术与社会制度以及其他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关于艺术的起源问题,可以说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话题,不同时代的人们都对艺术起源进行过相关思考。上古时期,人们习惯于将某种艺术形式的创造归功于某位英雄或神人,比如中国古代的“仓颉造字”“伏羲创画八卦”“女娲抟土造人”(远古制陶业的反映)等神话传说即是如此。后来,人们逐渐本能地认识到,艺术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某种情感表达或情绪释放的需要。毛诗序有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2、,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中国古代关于艺术本质的思考,相对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因为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中国人不太习惯过于形而上的思考。而西方在这方面却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传统,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最早提出了“自然是由联合对立物造成最初的和谐,而不是由联合同样的东西。艺术也是这样造成和谐的,显然是由于模仿自然”的论点。柏拉图就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而“自然是对理式的模仿”。在西方社会,艺术走向自足要等到宗教神学笼罩的漫长中世纪结束之后。随着人文意识的觉醒,艺术的主体价值在文艺复兴【注】时期才得到灿烂释放。中国
3、文化由于具有早熟性,艺术的独立也要提前一些,如学界一般认为中国的绘画艺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走向独立。陆机在文赋中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中国书法艺术的成熟也是这一时期,以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的书法家为后世书法树立了高山仰止的艺术标杆。自在、自足、自由、自律的精神和意志,是艺术生命中最为核心最为基础的部分。孔子曾经说过:“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间接地道出艺术的主要价值在于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南朝画家王微在叙画中所说的“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亦是如此,突出了艺术给人精神上带来畅快感与自由感。西方也有类似的理解,黑格尔认为“审美带有某种令人解放的性质”,这里的“
4、解放”即可以理解为一种精神上的自由。艺术越往后发展,它的这种主体性价值就会越加凸显出来。20世纪初,中国近代教育家、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曾经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著名观点,他说:“宗教是靠着自然美而维持着它们的实力存在。现在要以纯粹的美来唤醒人心,就是以艺术来代宗教。”他提倡以艺术教育来破除对宗教的迷信。通过艺术和审美教育活动建构人的感性生命和情感世界,这一思想在今天看来仍具有实践和理论的双重指导意义。(摘编自徐妍浅谈艺术社会角色的扮演)【注】文艺复兴,指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的一场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关于艺
5、术的本质的思考,中国人还不习惯过于形而上的思考。B“仓颉造字”等神话传说,说明人们习惯于把艺术的形式创造归功于英雄或者神人。C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艺术是“模仿自然”,而“自然是对理式的模仿”。D蔡元培提倡“以美育代宗教”,来构建人的感性生命和情感世界,至今仍有重要意义。解析:选DA项,“中国人还不习惯过于形而上的思考”窜改文意,原文是“不太习惯”;B项,“说明人们习惯于把艺术的形式创造归功于英雄或者神人”以偏概全,把“上古时期的人们”偷换成“人们”;C项,“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自然是对理式的模仿”张冠李戴,这是柏拉图的观点。2(分析论证题)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6、)A文章采用总分结构,既论及了艺术的起源与本质的问题,又分析了艺术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B文章引用毛诗序论证了艺术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源于某种情感表达或情绪释放需要的观点。C三、四两段运用对比法,将中西方在艺术的本质和艺术与其他意识形态关系上的观点进行对比。D文章先提出观点,后从三个方面阐述;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既摆事实,又讲道理,说服力很强。解析:选CC项,“三、四两段运用对比法”分析错误,第四段没有运用对比法。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毛诗序的文字暗示了艺术并非英雄或神人创造,而是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B艺术具有使人获得精神上自由的主体价值的特点,所以不懂得
7、欣赏艺术的人在精神上是不自由的。C中国的书画艺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开始走向独立,比西方艺术价值的灿烂释放早了将近一千年。D西方艺术的主体价值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才得到灿烂释放,可以推知之前的文化艺术为宗教所禁锢。解析:选BB项,“所以不懂得欣赏艺术的人在精神上是不自由的”说法错误,强加因果,文中也无据。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中国书法是历史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书法艺术探索的影响下,一些书法作品片面追求书法的“线条质量”,甚至无底线地戏谑汉字,造成文本不可识读,丧失了对汉字、书法的基本尊重。一些学书者曲解“笔墨当随时代”之内涵,抛开传统,求新求异,频频写出“怪书”“丑书”,让业内人士摇
8、头,让书法爱好者一头雾水。其实,“笔墨当随时代”的本意是希望艺术家能创作出富有时代气息的作品,而非背离传统创造所谓的“新”笔墨、“新”面目。汉字天覆地载、严谨优美的造型结构,深藏着先民的美学智慧。不夸张地讲,了解中国书法中有关汉字的结构原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了解中国美学。不论是商周时期的金文,汉代的隶书,还是唐代的楷书,其构字原则都是拱向一个中心,书写时严格遵循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笔画顺序,呈现出紧凑有序、大方得体、匀称美观的汉字形象。汉字结构的平中寓奇、险中求胜,汉字笔画的劲健内敛、刚柔相济,以及书法布局的计白当黑、虚实相生,都极大强化了汉字书写的内在张力,影响着书法的审美取向。因此,缺乏对
9、汉字与文本的研究,就相当于丢掉书法之根,符号化的汉字线条终究无法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当下一些书法家见作品不见风格,真正能写出自己风格的大家并不多。造成该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当代学书者对古人书风的研习不足,从而导致创新不足。古人书风有千百种,学习时应抽丝剥茧,找到其中不变的精神为我所用。张芝、郑道昭等人书风强劲阳刚,有正大气象;欧阳询、黄庭坚等人书风儒雅纯正,耐人寻味;张旭、王铎等人书风气势恢宏,豪迈不羁。近现代,沙孟海书风沉雄朴茂,苍厚古拙,有金石之气;赵朴初书风儒雅隽秀,蕴藉内敛,有书卷之气他们的书法风格各异,个性突出。风格即人。这些书法风格均在守正的基础上实现出新,在汲取书法优秀传统精华的基
10、础上各有优长,值得学书者深入研究。书法风格是书法的艺术语言,建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审美标准之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审美标准无外乎真、善、美,这也是所有学书者创作时都应坚守的审美标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审美标准,还需进一步加深对书法审美情感的认识。书法审美情感,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感性审美情感,另一种是理性审美情感。两种情感之间呈递进和互相深化的关系,没有感性审美情感阶段就没有理性审美情感阶段,没有理性审美情感阶段就无法创作出有高度的作品。存在于认识过程中的递进情感,一般总是由初始对书法的兴趣进而步入到对书法的理性把握,这是一个对书法贯穿始终的,甚至是周而复始的认识过程。因此,再难的字体、字帖,
11、最终临习到手总归不是太难,但要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则非尽毕生精力与功夫不可。当然,在书法创作实践中,情感的表现是多样的,也是复杂的,反映在作品中最高级的东西,即真实纯净的情感,常常是理性审美情感与感性审美情感的交辉。所以,当书法进入到创作实践中时,所谓“灵感”往往是一种触发;所谓“激情”,则是一种唤起。了解这一规律,才能更好地提升书法审美认知,在创作实践中守正出新。(摘编自刘锁祥在创作实践中守正出新)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笔墨当随时代”并非要求人们置我国书法优秀传统于不顾,而是作品要有时代感。B当前一些大家虽有作品但却无法形成自己的风格是因其没有汲取书法优秀传统
12、精华。C汉字追求平中寓奇、险中求胜结构,造型可谓天覆地载、严谨优美,凸显审美特征。D书法创作过程中应始终坚持真善美的原则标准,这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审美标准。解析:选BB项“是因其没有汲取书法优秀传统精华”分析错误,风格的形成必须做到“在守正的基础上实现出新”,且原文“造成该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当代学书者对古人书风的研习不足”。5(分析论证题)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一针见血,直指当前书法作品和学书者曲解“笔墨当随时代”内涵。B第二段从汉字结构造型的审美研究深入剖析片面追求汉字“线条质量”的严重危害。C文中列举不同时代书法家的风格之例,旨在论证“大家”书风凸显个性,值
13、得学书者研究。D结尾段在对书法创作实践中复杂多样的情感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书法创作应有的态度。解析:选BB项“剖析片面追求汉字线条质量的严重危害”分析错误,应是从汉字结构造型的审美研究指出符号化的汉字线条没有生命力。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怪书”“丑书”不断出现的原因是一些学书者不了解中国书法中有关汉字的结构原理。B加强对汉字与文本的研究,才能牢固书法的根,才能让符号化汉字线条获得长久的生命力。C好作品需要触发“灵感”,需要唤起“激情”,这是所有学书者应该把握的书法创作的规律。D所有学书者只要能以守正为基,勇于创新,就能形成自己独特风格,成为后人楷模。解析:选CA项,从原文第一段看,“怪书”“丑书”不断出现的原因是那些学书者将中华书法和汉字的传统抛开,而选择求新求异。B项,从原文“符号化的汉字线条终究无法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可知这一说法错误。D项,说法绝对,原文还有“但要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则非尽毕生精力与功夫不可”等其他因素。- 5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