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专题强化训练一般面对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下图是某条河流的剖面图,虚线箭头为图示区域全年正午太阳来向(遮蔽区范围随季节有变化)。读图,完成12题。1图示区域可能位于()A北纬45附近 B北纬20附近C南纬45附近 D南纬20附近2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为河流右岸 B河流自东向西流C遮蔽区最大在1月 D遮蔽区最大在7月解析:第1题,虚线箭头为图示区域全年正午太阳来向,阳光从北面照射过来,说明一年中太阳始终位于北部天空,该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图示区域可能位于南纬45附近,C对。第2题,结合上题,该地位于南半球,受向左的地转偏向
2、力影响,左岸侵蚀,右岸沉积。甲为河流左岸,A错。一般面对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结合南岸、北岸位置,河流自东向西流,B对。遮蔽区最大在6月,C、D错。答案:1.C2.B读某日晨线图,a、c两点为晨线的顶点,b点为晨线的中点,晨线在地球上为西北东南走向,b点的经度为50E。据此完成34题。3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此时有关各地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A国际标准时间是2时40分Ba点地方时是12时Cb点地方时是14时Dc点地方时是0时4假设一自然运动的物体从a点过b点到c点,其运动过程中的方向偏转表现是()A东西东 B西东西C右不偏转左 D左不偏转右解析:第3题,ac为晨线,b点为晨线
3、的中点,因此应位于赤道上,b点的地方时应为6时,b点所在经线的经度为50E。根据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计算出国际标准时为2时40分。a、c两点为晨线的顶点,则a点地方时为0时,c点地方时为12时。第4题,ab段位于北半球,bc段位于南半球,b点在赤道上,在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运动方向的右侧偏转,在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运动方向的左侧偏转。赤道上不偏转。答案:3.A4.C右图中MON表示晨昏线,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读图,回答56题。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线速度:PQMONB所在半球河流右岸侵蚀严重CMO为晨线DNO为晨线6此时关于日期和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AQ点的地方时为17
4、:00BN点的地方时为6:00C若阴影部分日期是5日,则非阴影部分是4日D再过8小时全球为同一日期解析:第5题,结合线速度分布规律知,线速度PQMNO;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知该半球为南半球,所在半球河流左岸侵蚀严重;根据日期的特点可以判断过极点与P点的经线为0时所在经线,则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故NO为晨线。第6题,过Q点的经线为180经线,过P点的经线即60W,其地方时为0点,那么北京时间为12点,再过8小时全球为同一日期。Q点即180经线,其地方时为16:00;图示中纬线圈上昼夜不平分,故N地不在赤道,其地方时不可能是6:00;若阴影部分日期为5日,则非阴影部分是6日。答案:5.D6.D右
5、图为局部日照图,图中O为南极点,阴影部分表示黑夜,OP为本初子午线,POQ60,POM30。读图,完成78题。7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可能是()A20.5S,60W B23.5S,60WC20.5N,60E D23.5N,120E8图示时刻,M点物体的日影朝向为()A正东 B正西C东北 D西南解析:本题图可转化为右图。第7题,该图为南半球俯视图,因此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M点为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时,OP为本初子午线,POM30,则30E的地方时为18时,则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60W;南极附近出现极昼,晨昏线与极圈没有相切,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可能为20.5S。第8题,由图可知,南
6、极地区发生极昼,则南半球为夏半年,全球除极昼极夜区以外,均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因此M地日落西南,物体的日影朝向为东北。答案:7.A8.C下表为某国甲、乙两地不同日期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观测数据表。据此完成910题。日期地区10月22日M日昼长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正午太阳高度甲11时13分471413时55分7828乙11时30分561613时20分87309.甲、乙两地的纬度差约为()A7 B8C9 D1010M日最接近()A12月22日 B2月22日C4月22日 D6月22日解析:第9题,根据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差计算两地的纬度差,据图可知甲、乙两地之间的正午太阳高度之差约为9,说明甲地与乙地的纬
7、度差约为9,故C项正确。第10题,根据表格信息可知,10月22日甲、乙两地的昼长小于12 h,说明两地位于北半球;M日甲、乙两地的昼长大于12 h,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A、B项错误;10月22日,甲、乙两地昼长与秋分日昼长(12时)的差分别为47分钟、30分钟,M日甲、乙两地昼长与12时的昼长差分别为115分钟、80分钟,为10月22日昼长差的2倍多,10月22日距秋分日约1个月,故可推出M日与二分日相差2个多月,又甲、乙两地位于北半球,故M日范围为5月21日7月23日,故可能为6月22日,故D项正确。答案:9.C10.D广东省茂名市(约21.5N)的小明家准备在某楼盘买房,楼是东西延
8、伸,每户南北均有阳台;两栋楼的楼高均是51 m,楼层高3 m,楼间距如图所示,有一地面停车场(车位布置如图)。据此回答1112题。11小明的爷爷怕冬季正午室内晒不到太阳,小明家最好买二栋的()A4楼 B6楼C8楼 D都可以12小明的父亲想在停车场买一停车位(停车场长度与楼长一致),现在只有甲、乙、丙、丁四个车位,他怕夏天车被晒时间太长,最好选择()A甲车位 B乙车位C丙车位 D丁车位解析:第11题,冬至日,茂名市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若此日室内能见到阳光,则全年都能晒到太阳。冬至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45,楼间距为30 m,可知二栋21 m以上房屋都能见到阳光(如图);再结合楼层高度为3 m,可判断
9、小明家最好买二栋8楼及以上楼层。第12题,夏季大部分时间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图示停车场位于楼房北侧,因该地夏季太阳高度角较大,停车位应距离楼房最近,中部被晒时间最短,故丁车位最好。答案:11.C12.D某太阳能设备生产公司,测试新研发的“追日型”太阳能发电设备。集热板可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旋转,使集热板始终正对太阳,从而提高太阳能利用率。读图回答1314题。13更好地开发销售市场,对主要销售目标城市进行测试,下列城市不适合作为测试地的城市是()A海口 B上海C杭州 D乌鲁木齐14在各城市中,经一年测试,下列测试结论正确的是()A纬度越高的城市,水平旋转角度越大B纬度越高的城市,水平旋转角度越小
10、C纬度越高的城市,水平旋转角度的年度化幅度越大D纬度越高的城市,水平旋转角度的年度化幅度越小解析:第13题,由材料分析可知,该设备主要是增加太阳能的利用率,测试的场地多为主要的销售市场,多为能源缺乏、需求量较大的城市。乌鲁木齐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由于需求量较小,不是主要的消费市场,因此不适合作为测试地,故答案选D项。第14题,由材料分析可知,太阳能设备为“追日型”,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移动的角度取决于白昼长短。在北半球各城市中,夏季纬度越高,白昼越长,水平旋转角度越大,冬季反之。纬度越高,昼长的年变化幅度越大,水平旋转角度的年变化幅度也越大。故答案选C项。答案:13.D14.C1
11、5专家发现,北回归线每年大约以14.4 m的速度由北向南移动。北回归线南移的结果是导致()A黄赤交角数值增加 B回归年周期变长C温带面积扩大 D全球气温升高解析:选C。回归线度数等于黄赤交角度数,依题意,黄赤交角度数不断变小,则热带范围变小、寒带范围变小、温带范围变大。16下图为圆柱投影图,阴影部分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_。P点的纬度是_。(2)A、B、C三点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_。(3)这一天地球上极夜范围是_。(4)如果A点的时间为19点20分,B点所属时区是_。(5)此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什么方向移动,北半球白昼将怎样变化?(6)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
12、分布规律是什么?解析:(1)从图中可知135E为0时,由此可知直射点的经线为45W;由晨线与经线夹角为20,结合昼夜分布可知太阳直射点纬度为20N。P点位于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处,其纬度为70N。(2)C点所在纬线的昼弧明显长于A、B点所在纬线的昼弧,故C点昼长最长。(3)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70S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4)由图可知135E为0时或24时,如果A点地方时为19点20分,由此可计算出A点与135E的经度差为70,由此可知B点在135E以东且相差70,计算可知B点经度为155W,属于西十区。(5)此日以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有两种可能,即向北或向南移动,北半球的白昼将有变长或变
13、短两种情况。(6)此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从20N向南北两侧递减。答案:(1)(20N,45W)70N(2)C(3)70S及其以南地区(4)西十区(5)一种情况: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变短;另一种情况:向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变长。(6)由20N向南北两侧递减。17福建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以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下图示意遮阳板设计原理。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中最大值时为什么节气?(2)济南某中学生借鉴这一设计,若两地窗户大小形状相同,则应在遮阳板长度和高度上做哪些调整以达到目的?解析:(1)当遮阳板收起且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中最大值时,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为冬至。(2)济南较福建纬度高,在夏季为减小室内太阳光照面积,在安装高度不变的情况下,需加长遮阳板;或者,在遮阳板长度不变的情况下,降低安装高度。答案:(1)冬至。(2)安装高度不变,加长遮阳板;遮阳板长度不变,降低安装高度。- 6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