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枣庄市三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00302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7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枣庄市三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山东省枣庄市三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山东省枣庄市三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山东省枣庄市三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山东省枣庄市三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山东省枣庄市三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山东省枣庄市三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山东省枣庄市三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山东省枣庄市三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山东省枣庄市三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山东省枣庄市三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山东省枣庄市三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山东省枣庄市三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山东省枣庄市三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山东省枣庄市三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山东省枣庄市三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山东省枣庄市三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山东省枣庄市三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山东省枣庄市三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山东省枣庄市三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山东省枣庄市三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2页
山东省枣庄市三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东省枣庄市三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测试时间:2020年10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今天,人们对疫病的认识更为明晰,但几千年积攒下来的中医经验仍是抗疫“利器”。中医专家认为,新冠肺炎病性上属于阴病,是以伤阳为主线。中医治疗针对寒和湿,注重调节机体平衡,提高自身免疫力,对抗“疫”之气。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针对临床治疗期确诊患者推出了中医治疗通用方“清肺排毒汤”。“清肺排毒汤”用于改善患者发热、乏力、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使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从而阻断病情进

2、展,大大降低了重症转化率、病亡率。对于重症患者,西医呼吸支持、循环吏持等技术对抢救生命来说必不可少,中西医深度结合,携手开展临床治疗,大批患者因此受益,推动患者救治形势积极向好。医学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去照料和护理身体不适的人,让他们身心各方面与环境、社会相适应。中医、西医采用的手段不同,但都是在“照顾”患者,目的一致。在我国,将中医与现代西医结合,对症选用,优势互补,往往能产生“1+12”的效果。由于我国医疗资源相较人口数量始终比较紧张,中西医结合将有利于缓解资源紧张局面,用较低的成本实现高效的“照顾”。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在医学上的重大优势,也是宝贵财富,不应有孰高孰低、孰优孰劣之分。(摘编自李红

3、梅用好中医瑰宝,人民日报2020年3月4日)材料二:中医在治病和防病二者之间,重视以防病为主。中医说:“养之不素则病生。”这个“素”,是人生命的根本,也就是人生命的平衡态。中医是奉行中道的医学,和谐是它防病治病所奉行的至高原则。中医预防医学首先强调人体在能量摄入上的平衡。没有能量,人的生命将无法维持。但中医并不鼓励过分地摄取能量,中医提出“饮食有节”的思想,强调适度地获取能量,因为能量的过剩,不仅不能给身体带来好处,身体内还需要分解出另外一种力量来消化这些能量,过分的能量摄取成了身体的负担。中医还强调能量消耗的适度。中医提出“不妄作劳”的观点不要过分劳累。中医重视“固本培元”,注意身体内部根基

4、的培植。人生病往往与对自身能量无节制的消耗有关,入不敷出,最终破坏了身体的内在平衡,形成疾病。中医认为,防病的关键还在于人与自然的平衡。人生活在自然界之中,人的生命来自自然界,自然界的变化对人的身体会产生影响。中医主张人要注意契合自然的节奏,实现人与外在世界的和谐。如春天气温上升,人的身体也渐渐形成外张的态势,气血由内部浮向体表,皮肤松弛,汗腺舒张,容易产生湿症,必须防湿;夏天天气燥热,此时人容易急躁不安,要有所抑制;秋天是收缩的季节,人的气血由外部而潜向内里,皮肤紧缩,汗腺收紧,这时要注意水的补充,食物要清淡;冬季多有寒症,如伤寒、关节疼痛,由于室外活动少,长期封闭,容易消沉,必须注意调节。

5、中医预防医学最重要的方面,还在于保持精神的平衡。病从心起,养生重在养心。人不是机器,也不是一般的动物,人是具有复杂情感和精神的动物。人的精神性因素是内在平衡的根本。精神平衡被打破,容易引起疾病。如人遭受精神刺激,疾病往往也会跟着到来,人心胸狭窄,惠得患失,性情暴烈,盲目攀比,心情长期处于不平衡之中,或者是消极郁闷,或者是孤独无依,或者是偏执独断,等等,都是不良的心理状态,都容易带来疾病。中国人有“仁者寿”的说法,长寿的人,往往是待人和善、精神平衡的人,也就是心理比较健康的人。(摘编自叶朗、朱良志寻求整体平衡的中医,中国文化读本普及本)材料三:中华医道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核心,形成了天人感应、顺应自

6、然、整体关联、阴阳平衡、调和致中、五行生克的阴阳五行学说和脏肺经络学说相结合的整体医道观,构建起一整套“治未病”的养生之道和望、闻、问、切诊断,针灸、按摩推拿、经方等“治已病”的理论和方法。在这种整体论的指导下,中国医学形成了“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的疾病生成观;形成了“医之上者,理于未然,患居虑后,防处事先”“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冬不养藏,春必病温”“介疾有喜”的疫病防治观;形成了防微杜渐,治病求本,适时为度,辨证施治、扶正祛邪的医疗

7、观;形成了“病从心起”,故“治心”“修养”的修心养性观和“饮食法地道,居处法天道”“制喜制怒”的养生观;形成了驱邪避毒、斋戒沐浴、打扫庭院、掸尘扫房,强身健体的卫生健康观;形成了“悬壶济世”“大医精诚,仁心仁术”“医者仁心,医德为先”“妙手回春,杏林春暖”的医德观。“上医治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观和医道观结合起来,发展创新,使其成为现代疫病防控观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并为打赢疫情防控战贡献智慧和力量。(摘编离李伟天道、人道、医道与疫情防控,光明日报2020年3月16日)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医对新冠肺炎病性的认定基于传统中医经验;此次抗

8、疫,中医阻断轻症患者向重症转化效果明强,西医在救治重症患者上功不可没。B. 我国开展临床治疗时,应酌情将中医与现代西医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主要是因为这种方式成本低,有利于缓解医疗资源紧张局面。C. 中医预防医学强调人体在能量摄入上的平衡:摄入能量过多并不可怕,只要体内分解另外一种力量维持身体内在平衡,就能避免疾病。D. 三则材料都重点强调的中医注重调节机体平衡、以防病为主的理念,体现了中华医道中“治未病”的疫病防治观,至今仍有现实意义。2.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医养生讲究“起居有常”,就是提倡人作息中规,活动合节,与外在世界保持和谐。B. 中医养心与中国文

9、化重视人的德行修养是一脉相承的,如“妙手回春,杏林春暖”。C. “冬要养藏”是冬季养生秘诀,有些年轻人因为爱美,冬天穿着单薄,这不利于养生。D. 材料二和材料三都提到中医“病从心起”的观点,说明中医早已关注人的心理健康。3. 下列中医谚语,不能够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冬忌生鱼,夏忌狗肉。”B. “贪吃贪睡,添病减岁。”C. “吃药不忌嘴,跑断大夫腿。”D. “情急百病生,情舒百病除。”4. 材料二在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5. 当下,在应对疫情中应如何更好地发挥中医的作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 A 2. B 3. C 4. 论证结构清

10、晰,文章采用“总分”结构,首段提出中心论点,后三段分别提出分论点,层次分明;论证方法丰富,综合运用引证法、例证法、正反对比等(能写出两种论证方法即可)加以分析论证。 5. 重视对中医理论、经验和技术的继承、发展,对症下药;中医与西医深度结合,优势互补,标本兼顾;实践中医治未病的理论,重视预防,保持(个体在摄入能量、与自然关系、精神上的)平衡;坚定文化自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观与医道观有机结合,为现代疫病防控观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为疫情防治贡献智慧和力量。【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B项,“主要是因为这种方式成本低”说法错误。进行中西医结合主要原因应

11、该是疗效,而不是成本。C项,“只要体内分解另外一种力量维持身体内在平衡,就能避免疾病”说法错误。结合原文“中医预防医学首先强调人体在能量摄入上的平衡。没有能量,人的生命将无法维持。但中医并不鼓励过分地摄取能量,中医提出饮食有节的思想,强调适度地获取能量,因为能量的过剩,不仅不能给身体带来好处,身体内还需要分解出另外一种力量来消化这些能量,过分的能量摄取成了身体的负担”分析可知,文中并没有“只要就”的表述,选项太过绝对。D项,“三则材料都重点强调的中医注重调节机体平衡、以防病为主的理念,体现了中华医道中治未病的疫病防治观,至今仍有现实意义”说法错误。无中生有,材料一并未涉及中医“以防病为主”的理

12、念。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B项,“中医养心与中国文化重视人的德行修养是一脉相承的,如妙手回春,杏林春暖”说法错误。“妙手回春,杏林春暖”是指医术高明。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本题,首先明确材料二的观点:和谐是中医防病治病所奉行的至高原则。A项,“冬忌生鱼,夏忌狗肉”体现的是人要做到与自然平衡;B项,“贪吃贪睡,添病减岁”体现的是能量摄入要平衡;C项,“吃药不忌嘴,跑断大夫腿”强调是吃药时候要有所顾忌,注意药性相冲的问题;D项,“情急百病生,情舒百病除”体现的是要保持精神平衡。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论证特点的能力。

13、首先,从论点提出的角度来看,材料二观点鲜明,文章围绕中心论点“和谐是中医防病治病所奉行的至高原则”展开论述,然后设置分论点:中医预防医学首先强调人体在能量摄入上的平衡;中医认为,防病的关键还在于人与自然的平衡;中医预防医学最重要的方面,还在于保持精神的平衡。从三个方面有力支撑中心论点。其次,从论证结构上看,材料二采用了“总一分”结构,首段提出中心论点,后三段分别提出分论点,层次分明。再次,从论证方法上看,运用多种方法来论证观点,如在引出“和谐是中医防病治病所奉行的至高原则”这一观点时,引用中医理论“中医说:养之不素则病生。这个素,是人生命的根本,也就是人生命的平衡态”,运用了引证法;在证明“防

14、病的关键还在于人与自然的平衡”时,运用例证法,如“夏天天气燥热,此时人容易急躁不安,要有所抑制;秋天是收缩的季节,人的气血由外部而潜向内里,皮肤紧缩,汗腺收紧,这时要注意水的补充,食物要清淡”;在证明“中医预防医学最重要的方面,还在于保持精神的平衡”时,运用正反对比论证,如“如人遭受精神刺激,疾病往往也会跟着到来”“无依,或者是偏执独断,等等,都是不良的心理状态,都容易带来疾病。中国人有仁者寿的说法,长寿的人,往往是待人和善、精神平衡的人,也就是心理比较健康的人”。最后,从论证的语言上来看,说理语言通俗易懂,如在论证“中医预防医学最重要的方面,还在于保持精神的平衡”这一观点时,举人遭受精神刺激

15、,疾病往往也会跟着到来的例子,将抽象晦涩的理论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易于读者理解。【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结合“今天,人们对疫病的认识更为明晰,但几千年积攒下来的中医经验仍是抗疫利器”“针对临床治疗期确诊患者推出了中医治疗通用方清肺排毒汤。清肺排毒汤用于改善患者发热、乏力、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使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从而阻断病情进展,大大降低了重症转化率、病亡率”分析可概括出重视对中医理论、经验和技术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准确诊断,对症下药;结合“由于我国医疗资源相较人口数量始终比较紧张,中西医结合将有利于缓解资源紧张局面,用较低的成本实现高效的照顾。中西医结合是我国

16、在医学上的重大优势,也是宝贵财富,不应有孰高孰低、孰优孰劣之分”分析可概括出中医与西医深度结合,优势互补,标本兼顾,提高疗效,降低成本,缓解资源紧张局面;结合“中华医道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核心,形成了天人感应、顺应自然、整体关联、阴阳平衡、调和致中、五行生克的阴阳五行学说和脏肺经络学说相结合的整体医道观,构建起一整套治未病的养生之道和望、闻、问、切诊断,针灸、按摩推拿、经方等治已病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可概括出实践中医治未病的理论,重视预防,保持个体在摄入能量、与自然关系、精神上的平衡;结合“上医治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观和医道观结合起来,发展创新,使其成为现代疫病防控观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实践

17、指导,并为打赢疫情防控战贡献智慧和力量”分析可概括出坚定文化自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观与医道观有机结合,为现代疫病防控观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为疫情防治贡献智慧和力量。(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回不去的渡口傅菲渡口,一棵老洋槐树作为标识。我们总以为,树有多老,渡口也有多老。树是洋槐树,皲裂的树皮把我们带入时间深深的皱褶里。事实上,那是一个荒滩,一条砂石路直通下去,是石埠。石埠上,妇人在洗衣,淘洗豆子、白米。小孩在石埠下的河水里,摸螺蛳、捉虾,光着身子,嘻嘻哈哈地傻闹。一条竹筏,被一根绳子系在洋槐树下。老毛竹煻了火,黝黑,两头翘,六根毛竹

18、用老藤扎起来,一头一尾,中间再扎两绑,便成了竹筏。河水并不深,大人卷起裤腿,可以淌水过河,小孩翘起屁股,手举衣服,也可以游到对岸,竹筏也仅仅是渡口的一个象征。河是饶北河。年少时,记得有一个艄公。竹筏上摆着几个矮板凳。艄公也是戴尖帽的斗笠,穿一件棕黑色蓑衣,光着脚板。他撑第一竹篙的时候,会“嘿呀吼”地吆喝一声,竹篙插入水底,竹筏慢慢滑动,竹篙斜起来,再拔出水面,插入水底。竹筏在水面嘶嘶嘶嘶地滑翔,青山在飞。在冬春之季,我们去对岸,都由艄公撑竹筏渡河。对岸是另一个村子。两个村子隔一条河。对岸有很多沙地,种西瓜,种花生,种荸荠。这是我们村没有的。我们村有柴火,有茶油,是对岸村子没有的。两岸因此有了很

19、多的偷盗和争夺,发生械斗;也因此有了婚配姻缘,随便入哪家的门,开口便是亲戚。艄公把嫁妆送到对岸去,把送亲的人接过来。外出读书的人,被一只竹筏,送到小镇的车站,坐上去县城的客车。送别的母亲和姐姐,站在渡口,一直在挥手,不停地挥手,直到竹筏没入河湾的柳树林,像一片树叶,飘在水面,母亲哗啦啦的泪水流了下来。据说,这个渡口,在很早以前,很繁忙,有木船,密密麻麻地排在河岸。河滩宽阔,秋季开满了白蓼花,米白米白的,一大片。岸边是麻白麻黄的芦苇。芦苇从秋风里抽出摇曳的花束,空茫。我的祖父,我的曾祖父,从这个渡口出发,挑一担箩筐,去浙江海边挑海盐。木船顺河而下,入信江,逆流而上,入衢州;也把夏布,蚕丝,带去浙

20、江。木船,一个码头一个码头地停靠,夜一日一日地凉。这里确是晨读的好地方。石埠由一块石灰石大石板铺设。我们坐在石板上,听着湍湍而流的河水,背诵课文。苍老的洋槐,在暮春,散发一种黏稠的气味,一串串垂挂下来的洋槐花,一直垂到我们额头。被嘴唇磕碰出来的汉语,有了水的韵味和植物的气息。有一个练声的人,每天会来到这个渡口,把镜子悬在树上,对着口型,练声。我一直记不起他的名字,只知道他是一个艺考生,考了几年也没考上,后来去深圳,村里也几乎没有他的音讯。我外出生活之后,每次回家,我在父母身边坐几分钟,说说话,便会去渡口走走,站站。我说不清为什么。渡口还是哭丧的地方,故去的老人,到渡口买水。炮仗啪的一声,零星地

21、炸开。哭丧的子女,跪在埠头上,哭得全身瘫痪。渡口,是去另一个世界出发的地方。河流,或许是人世间最长的路。活着的时候,没走完,死了,接着走,渺渺茫茫地走,不分白日黑夜,风雨兼程,身上不需要长物,不需要口粮,不需要牵挂和被牵挂,一个人走,再长的路,再艰难的路,也不觉得孤独寂寞,也不凄冷忧欢。我们需要另一个世界来打开现世的世界,放下恩怨,放下爱恨,驱除内心的黑暗。没有死,我们无法理解生。没有死的永恒,我们无法理解生的短暂。死是对生的救赎。死是生的皈依。没有到过渡口的人,不足以谈论生离死别。我是这样以为的。公路开通之后,渡口迅速被人遗忘。石埠两边,长满了荒草。早年拴木船缆绳的石桩,黝黝的,全是苔藓。作

22、为时间的标记,石桩多了一份轮回的沧桑。石桩上面,搭了一块长条形的石板,石板连通石埠侧边台阶。溽热的夏天,我们躺在石板午睡,歇凉。洋槐的树荫浓密地盖在赤裸小身子上。河水清幽的凉风,从水面卷上来,我很快进入梦乡。除了山中的岩洞,我再也找不到,比这里更凉爽的地方。事实上,我们几乎不午睡,和几个差不多大的孩子,从石板上,一个纵身,跃入河中,青蛙一样游泳。清澈见底的河水里,一群群游鱼梭子一样,来来回回。我们常常玩得忘乎所以,不记得上课。现在的渡口,完全荒落了。石柱和石板,被人连夜偷走,卖给浙江人。和对岸村子相连接的,是一座石桥。石桥也无人走,因为下游几百米的河面上,有了一座公路桥。一个完全无人踏足的荒滩

23、。蒿草和白蓼,再一次占领。洋槐依然散发蓬勃的生命,郁郁葱葱,即使冬天落尽了叶子,也苍劲,宛如深远岁月的写意。我几次带我小孩去渡口,看看那种荒凉。我小孩看了一次,再也不去,说,没什么好看的,都是草,还有很多垃圾。这是一个时间的渡口,每一个人,都是它的客人。人,只是渡口的不系之舟,终有一天,会离开渡口,在河面上飘,直至不知所终。当我想起这些,我对生命,保持敬畏的沉默。(有删节)6.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通过对特定时期的渡口刻画展现了故乡饶北河渡口的风景画,展示了故乡人们的风情、风俗,体现作者的思乡之情。B. 文章第二段对年少时渡口旁人们活动的描述可谓细致入微

24、,可见渡口的热闹场景也曾给作者留下心中难以抹掉的美好回忆。C. 渡口是河两岸相互联系的生活的见证,是去另一个世界出发的地方,也是作者年少晨读的好去处。D. “人,只是渡口的不系之舟,终有一天,会离开渡口”,既饱含作者的坎坷经历,又有其对生命的深刻思考。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对石埠旁的妇人、小孩以及艄公的描述主要采用动作细节描写,呈现渡口的热闹景象,体现作者对“渡口”的深深依恋之情。B. 文章多处采用插叙,回忆了以前的渡口并描述了渡口旁人们的各种活动,目的是表达作者对而今渡口荒芜的现状的惋惜之情。C. 作者对渡口河滩秋季开满白蓼花和芦苇花束的

25、环境描写,既烘托出当时渡口的繁忙,也与当下渡口的荒芜形成鲜明的对比。D. 文章写的是渡口,却从眼前的槐树写起,中间穿插与渡口有关的人生经历与思考,再回到老槐树和立足的渡口,前后照应。8. 关于本文的语言运用特点,有人认为,表述活泼新颖,富有音乐美;也有人认为这样会割裂了画面的完整性,有生硬感。对此,你怎么看?试以第段为例说明。9. 全文围绕“渡口”进行构思,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渡口”的含义。【答案】6. D 7. B 8. 参考示例一:第段以短句为主,(如“这个渡口,在很早以前,很繁忙,有木船”“木船顺河而下,入信江,逆流而上,入衢州”等)运用节奏明快的短句,细腻地描述了渡口曾经的繁忙以及我的

26、祖辈由渡口出发经商的过程;多处运用叠词描述对象,(如“密密麻麻”“米白米白”“一日一日”等)形象确切地刻画了渡口相关事物景致的特点,富有音乐美。这些语言运用,贴切地描述了渡口的景象,更好地表达作者对渡口的情感,内容与语言表达形式达成有机的统一。参考示例二:第段多用短句,似乎在追求一种跳跃活泼的语言风格,但有时却割断了语意的连贯性,也割裂了画面的完整性,有生硬之感。(比如“据说,这个渡口,在很早以前,很繁忙,有木船”,如果改成“据说这个渡口在很早以前很繁忙,有渡船”,反而更能突出“有渡船”,从而与下文今日的荒凉空旷形成反差。再比如,将“空茫”单独成句,是突出了渡口的荒凉,但也显得生硬、突兀、欠自

27、然)作者的主观意图太过强烈,使语言略显做作而失了散文应该的自然流畅。 9. 作者由现实中的渡口写起,它是人们过往生活的一个美好记忆,是河两岸人们相互联系的生活的见证,是由此外出讨生活的起点;由渡口还是哭丧的地方,赋予渡口去另一个世界出发的地方的内涵,建立起生与死的关联;由渡口的被人遗忘、荒落,与渡口边生机勃勃的植物形成对比,赋予渡口时间的内涵,引发我对生命的敬畏与思考;同时,“渡口”象征生命中的某一起点,生命仿佛是从“渡口”出发的“不系之舟”,在不断地前行中发现、探索生命境界,增加对生命的体验与领悟。【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

28、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D项,“既饱含作者的坎坷经历”错。文章并没有体现出作者的坎坷经历,本选项属无中生有。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B项,“目的是表达作者对而今渡口荒芜的现状的惋惜之情”以偏概全。文章回忆以前的渡口并描述渡口旁人们的各种活动,目的不仅仅是表达

29、惋惜之情,也有对他人命运的悲悯同情、对生命与生离死别的升华与思考。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品味语言、赏析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品味语言”就是对语言的体味与感悟,理解语言背后的含义,领会深层蕴含的人文精神。赏析语言表达技巧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摸索语言规律,提升语言领悟能力,从语言中获得智慧,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本题要求回答“关于本文的语言运用特点,有人认为,表述活泼新颖,富有音乐美;也有人认为这样会割裂了画面的完整性,有生硬感。对此,你怎么看?试以第段为例说明。”本题答案不唯一,我们可以同意第一种观点,也可以同意第二种观点,总之同意哪种观点都可以。答题时要注意抓住其中的一种观点写起,切

30、忌两种观点都涉及到。如答第一种,要分析第四段短句的优点,如节奏明快、描述细腻:原文“据说,这个渡口,在很早以前,很繁忙,有木船,密密麻麻地排在河岸”的描写细腻的描述了渡口很早以前繁忙的景象;运用叠词,富有音乐美:“密密麻麻”“米白米白”“一日一日”“一个码头一个码头”等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渡口相关事物景致的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如答第二种,需要分析第四段短句的缺点,如读起来生硬无力:“河滩宽阔,秋季开满了白蓼花,米白米白的,一大片”,如改成“河滩宽阔,秋季开满了一大片米白米白的白蓼花”,读起来会更加流畅完整,给人以舒服感;缺失形象生动之感,不自然不流畅:“芦苇从秋风里抽出摇曳的花

31、束,空茫”。作者将“空茫”独立成句,主观意图太过强烈,这样做虽然是为了突出渡口的荒凉,但却显得生硬而且不自然,使文章失了散文应该具有的魅力。【9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理解词语必须联系语境,做到“词不离句”,一般有临时性词义的词语、有特殊用法的词语等要这样来理解。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态度揣摩词语的含义。一般分析具有深层含义或特定意义的词语、能点明中心或主旨的词语等依据此法。联系作者写作时的写作意图和社会背景等理解词语的含义。“渡口,一棵老洋槐树作为标识。我们总以为,树有多老,渡口也有多老。树是洋槐树,皲裂的树皮把我们带入时间深深的皱褶里”,作者开篇由现实中的渡口写起

32、,它是人们过往生活的一个美好记忆,是河两岸人们相互联系的生活的见证,是由此外出讨生活的一个起点;“渡口还是哭丧的地方,故去的老人,到渡口买水”“哭丧的子女,跪在埠头上,哭得全身瘫痪”,渡口还是哭丧的地方,渡口是去另一个世界出发的地方。赋予渡口去另一个世界出发的地方的内涵,建立起生与死的关联;“石埠两边,长满了荒草。早年拴木船缆绳的石桩,黝黝的,全是苔藓”“洋槐依然散发蓬勃的生命,郁郁葱葱,即使冬天落尽了叶子,也苍劲,宛如深远岁月的写意”,由渡口的被人遗忘、荒落,与渡口边生机勃勃的植物形成对比,赋予渡口时间的内涵,引发我们对生命的敬畏与思考;“这是一个时间的渡口,每一个人,都是它的客人”“人,只

33、是渡口的不系之舟,终有一天,会离开渡口,在河面上飘,直至不知所终”,“渡口”象征生命中的某一起点,生命仿佛是从“渡口”出发的“不系之舟”,在不断地前行中发现、探索生命境界,增加对生命的体验与领悟,使我们对生命,保持敬畏的沉默。【点睛】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常指的是那些或含义深刻(关涉主旨意蕴),或有特定义(关涉语境临时之义),或有指代义的词语;同时要注意词语的特殊性,即运用了该词语的比喻义(要搞清楚其比喻的对象,即本体)、双关义(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象征义(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反语义、色彩义(褒贬互换)等。这些词语的含义往往不是词典所解释的普通含义,而是在具体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古代诗文

34、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就。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寻丁父忧,归。成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索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阌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佑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曰:“今大兵

35、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内地,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天祥曰:“吾亦知其然也。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敌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天祥夜亡入真州,泛海至温州,遂移漳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

36、母,可乎?”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厓山破,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B. 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C. 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D. 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

37、应有众万人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指科举时代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举进士,指参加进士考试。B. 对策,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自汉起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C. 勤王,尽力于王事,后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D. 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地神,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用社稷代指国家。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天祥才华出众。他二十岁时参加进士考试,应对时不打草稿,一挥而就,考中状元,考官王应麟对他大为赞赏。B. 文天祥堪当重任。他任湖南提刑时,与旧相江

38、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为之动容,认为他有治理国家的能力。C. 文天祥忠君爱国。长江上游告急时,他积极应诏勤王;被捕之后,拒绝张世杰的劝降并书写过零丁洋,以明心志。D. 文天祥守节不屈。厓山被攻破后,他被元将张弘范送往京师,元朝廷劝降,他坚决不屈服,视死如归,最后从容就义。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2)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3)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14. 文天祥为什么不听友人劝阻,仍然入卫京师?请简要说明。【答案】10. A 11. D 12. C 13. (1)你率领一万多乌合之

39、众奔赴京师,这与驱赶羊群和猛虎搏斗有什么不同。(2)我不能保卫父母,却教别人叛离父母,可以吗?(3)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臣民)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 14. 国家危急,却无人应召;以身报国,希望感召忠臣义士【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句意为:文天祥捧着诏书大哭,派陈继周征发州中豪杰,联合溪峒少数民族,派方兴召吉州军队前来,各路英雄都回应,聚集了一万人的军队。“郡中豪杰”是指郡中的豪杰,偏正短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D;“诸豪杰”作“皆应”的主语,其前应断开,排除B。故选A。【11题详解】本

40、题考查文化常识识记能力。D项,“社指谷神,稷指土地神”错误,应该是“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神。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C项,“被捕之后,拒绝张世杰的劝降并书写过零丁洋,以明心志”错误,原文有“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可见,是张弘范让他写信招降张世杰,他拒绝了,而不是拒绝张世杰的劝降。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关键词为:(1)以:率领;乌合:乌合之众;是:这;何异:与有什么不同。(2)捍:保卫;乃:却,竟然;叛:背叛。(3)虽:即使;董:督责;“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均

41、为状语后置;苟:苟且;貌:名词作状语,表面上。【1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并提取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根据“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可知,文天祥为国家危机,竟然没有人愿意起兵勤王而感到遗憾痛心;根据“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可知,他希望自己做个示范者,能够感召天下的忠臣义士一起前来保家卫国,这样或许可以让国家延续下去。【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注意词类

42、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参考译文: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二十岁中进士,在集英殿对答皇上的策问,被皇上亲自选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被提拔为湖南提刑,顺便拜见原丞相江万里。江万里一向认为文天祥有极高的意志节操,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改变容色说:“我已经老了,综观天时将有变化,我见过的人才很多,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就落在你的

43、身上了。你可要竭尽全力。”咸淳十年,改任赣州知府。德佑元年,元军进逼愈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捧着诏书大哭,郡中豪杰群起响应,有众万人,朝廷知道后,让文天祥凭江西提刑安抚使的身份领兵入卫。他的好友劝阻他,文天祥说:“既然国家抚养臣民三百多年,一旦国家遇到紧急情况,向天下征集兵员,竟然没有一人一马响应入关,我对此非常遗憾,所以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行动来对众宣示,期望天下有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的忠臣义士。”于是倾尽家财为军费。第二年正月授任临安知府,不久又授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朝廷派他到元营请求和好,跟元丞相伯颜在皋亭山谈判时据理力争。元丞相伯颜气愤地扣押了他,文天祥随元

44、军到了镇江。后来趁夜色逃到真州,辗转到了高邮,渡海到了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逃到南岭。文天祥正在五坡岭吃饭,张弘范的军队突然抵达,文天祥仓皇出逃,千户王惟义上前抓住了他。文天祥被押解到潮阳,带去见张弘范,张弘范的近侍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拜,张弘范以礼相待,带他一起到崖山,让他写信去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自己的父母,却教唆别人也背叛自己父母,这可能吗?”张弘范还是坚决要求他就范。文天祥于是写下自己所作的零丁洋诗给他。文天祥在燕京共呆了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最终不会屈服,于是把文天祥召入宫中,对他说:“你有什么心愿?”文天祥说:“我受宋朝的恩惠,做了宰相,怎么能够侍奉别的皇帝?希

45、望赐我一死就满足了。”但是元世祖仍然不忍心赐他一死,随即让他退下。文天祥临刑时非常从容镇定,对押解的吏卒说:“我的事情完成了。”向南方叩拜而死。文天祥终年四十七岁。(二)课内知识 (9分)15. 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召幸特指皇帝对嫔妃的召见。近幸则多指帝王对臣下而言。B. 封建时代为了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即说话写文章时遇到君主或尊亲的名字都不直接说出或写出,以表尊重。如“可畏惟人”;人,本应写作“民”,因避皇上李世民之名讳而写作“人”。C. 古人在说到地名时,多用“阳”指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用“阴”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如华阳在

46、华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北。D. 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征,是自上而下的选拔;“察臣孝廉”“举臣秀才”属于“辟”,是自下而上选拔官吏的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C项,古代“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江阴在长江之北”错误,江阴在长江之南。 故选C。16. 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故事: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如“奉行故事”“虚应故事”。六国论中“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中的“故事”即此意。B. “表”是中国古代臣子向君王上表陈情言事,对君王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在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

47、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为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其中“表”的内容侧重议论和叙事,往往带有抒情色彩。C. 干支纪年是中国古人纪年的一种方式,它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两两相配而成,六十年周而复始,故称“六十甲子”。例如赤壁赋中的“壬戍之秋,七月既望”和兰亭集序中的“永和九年,岁在癸丑”等句中的“壬戌”“癸丑”即是干支纪年法。D. 东宫,指封建时代太子所居住的宫殿阁。借指太子本人,太子就是封建时代君主的儿子中被预定继承君位的人。【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A项,六国论中的“故事”是“旧事,先例”的意思。故选A。17. 下面各句的文言现象

48、解说不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慈父见背,舅夺母志 见:表被动;夺:强行改变B.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当:担当;上报:报答朝廷C.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被动句;以:因为D.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省略句;其:加强反问语气【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和掌握句式的能力。A项,见,用在动词前,偏指一方,指“我”。故选A。(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徙倚【注】陆游渔扉夕不掩,徙倚欲三更。月正树无影,露浓荷有声峥嵘岁将晚,悄怆恨难平。坐念中原没,男儿恐浪生。【注】徙倚:徘徊。18.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49、本诗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手法,既写徙倚所见,又写徙倚所思。B. 本诗首联紧扣题目徙倚”,既交代了徙倚的时间,又暗示诗人的境遇。C. 本诗颔联写树木隐匿在昏暗的夜色中,寒露侵衣,营造了清冷阴森的意境。D. 回顾往昔,作者慨叹时光易逝,内心怅恨不平,悲伤和遗憾之情溢于言表。19. 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此联与示儿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相比,所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答案】18. C 19. 因为挂念陷没的中原,内心怅恨,担心自己虚度一生。“坐念”一句表达了对中原陷落的悲痛,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愿望;“王师”一句则表达了对后世北伐成功的期待。【解析】【18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

50、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树木隐匿在昏暗的夜色中”与原文不符,“清冷阴森”与原诗意境不符。“月正树无影,露浓荷有声”意思是“月正当头,树木笼罩在月色中,没有树影;更深露重,时有露珠滴落在荷叶上的声音传出”,营造了一种孤寂静谧的氛围。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含义及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理解诗句含义就是翻译诗句大意;赏

51、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坐念中原没,男儿恐浪生”,意思是“白白地担心中原陷落,作为男子汉,恐怕要白来这世上一回”。“坐”是“徒”“白白”的意思;“坐念”是“白白地惦记”;“念”的对象是“中原没”,可见诗人是挂念中原陷落,自己却又无可奈何,表达了对中原陷落的悲痛;而“男儿恐浪生”则是担心自己此生无法建功立业,实则是有建功立业的愿望。“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

52、原”的喜讯告诉他。“王师”一句表达了对后世北伐成功的期待。【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

53、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四)名篇名句默写(12分)2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直接提到学与思关系的句子_,_。(2)在赤壁赋中,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_,_。(3)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概括了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那就是_,_。(4)阿房宫赋中以一连串的排比夸张表现阿房宫的奢华,如写架起房梁的椽子“_,嘈杂的音乐声“_”。(5)苏洵在六国论中以_,_两句回忆了先辈开辟事业的艰辛。(6)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占中,“_,_”寥寥数语,描写出了周瑜胸有

54、成竹、指挥若定的英雄形象。【答案】 (1). 吾尝终日而思矣 (2).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 诵明月之诗 (4). 歌窈窕之章 (5). 有善始者实繁 (6). 能克终者盖寡 (7). 多于机上之工女 (8). 多于市人之言语 (9). 暴霜露 (10). 斩荆棘 (11). 谈笑间 (12). 樯橹(强虏)灰飞烟灭【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写能力。注意以下重点词语的写法:“须臾”“诵”“窈窕”“繁”“寡”“工女”“市人”“暴”“棘”“樯橹”。三、写作(60分)21.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作家李尚龙曾发文说:“废掉一个年轻人,只需要三样东西就够了。哪三样呢?一根网线,一

55、台电脑,一部电话。”有人看后则补充道:“废掉一个年轻人,两个办法就够了。给他一部手机,给他一个沙发。回家葛优躺,看视频。大脑废了,四肢也废了。”对此,某班将以“电子产品和网络能否毁掉一个年轻人”为辩题,举办一次班级辩论会,请你以“正方(能)”或“反方(否)”的“一辩”的身份拟写一篇辩论稿,选好角度,准备在辩论赛中进行主辩陈述用。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说理充分,论辩有力;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心中有梦,诱惑可挡各位老师、同学、对方辩友:你们好!我方观点认为:电子产品和网络不能毁掉一个年轻人。周敦颐谓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6、纵使如今网络遍布生活的每个角落,只要青年心怀梦想,也能同莲一般洁净,而不能简单地认为有了网络和电子产品,年轻人便会醉心于此,一蹶不振。首先,网络内容丰富,适合青年阅读的内容也不在少数。如今,中国各大主流媒体已不单单只存在于报纸、新闻节目之中,而是活跃在大大小小的休闲软件之中。现在的刷微博已不再局限于各类娱乐新闻,而通过这些主流媒体的平台,青年可以更多地接触、了解社会时事,感受存在于身边的平凡英雄,致敬为国奉献的战土,景仰身处技术尖端的各类科学家,赞颂舍己为人的自衣天使。由此以来,青年们便在潜移默化中增强爱国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快使社会风气更加优良,民族复兴指日可待。其次,青年自身怀有梦

57、想,有强大的自制力。在中国梦的大力弘扬下,中国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梦想,也是每一位中国青年的梦想。当心中有梦时,即使面对网络和电子产品的诱惑,青年也是可以抵挡的,因为他们知道,“葛优躺”打游戏,追刷剧并不能帮助他们实现梦想,甚至还可能能影响自己前行的步伐,而自制力便可帮助青年“不畏浮云遮望眼”。“3棋才子”柯洁年少就享有围棋天才的佳誉,在此之后,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注纷至沓来,即使面对如此多的赞誉,他也依旧专注于自己的一方围棋天地。这难道不是青年自制力的体现吗?有如此自制力,而又心中有梦,电子和网络的诱惑又有何惧?最后,身处积极的社会环境青年怎能不“择其善者而从之”?新冠疫情爆发,无数医生护士驰援武

58、汉,这其中存在着大量青年医生,护土,他们用血肉之躯躯为我们筑起生命之墙。看到这些新闻,这些英雄事件,青年如何能再继续沉醉网络、继续“葛优躺”?如何能忘却心中的梦想,被诱惑所困?李大钊曾言:“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这样的青年,心中有梦,眼中有光,又怎会被这小小的诱惑所困?由此,我方认为电子产品和网络不能毁掉一个年轻人。谢谢大家!反方一辩年月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表达应用的能力。审题:这是一则任务驱动作文,首先明确任务,是写一篇“辩论稿”。其次确定立场,“正方”或“反方”。正方的观点是赞成这两个观点,即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能毁掉一个年轻人,在网络极其发达,手

59、机无比方便,信息真假难辨的时代,年轻人确实比较容易沉溺于无所事事的玩游戏、刷视频、看各种以吸引人眼球为目的的信息,有人说,拿起手机,瞬间几个小时就没了,时间就此浪费,而工作、学习尚无进展,很多人意识到这种问题,也在尽量避免,但总是因为拿起手机习惯性的关注社交软件、短视频平台而“破功”,所以有人把电子产品成为“精神鸦片”,一切让人沉迷的事物,都可能像毒品一样毁掉人。反方的观点则是不赞成该观点,即电子产品并不会毁掉年轻人,持该观点的人可以客观地看待电子产品,它只是一种工具,跟任何一种工具一样,它本身并不存在好与坏的分别,关键在于使用工具的人;因此,当年轻人正确使用电子产品,如利用电子产品学习、工作

60、,让生活更便捷,让自己能更快速高效地投入学习工作中,它当然不会毁掉青年;相反,如果年轻人错误地使用了电子产品,如只知道拿来娱乐、购物,与其说是电子产品毁了他们,不如说是他们自己毁了自己,因为,这样利用新工具的人,即使没有电子产品,也会因沉迷于其他老式娱乐而被“毁”。在确定观点后,注意辩论稿的格式,标题直接点明中心,开头要有称呼,开门见山点出论点,主体结构要层次清晰、角度深刻,可分论点引领,使用典型材料,使听众认同;结尾要深刻有力,同时附上结束语“本方辩手陈述完毕,谢谢大家!”立意:(1)远离电子产品等精神鸦片。(2)正确使用电子产品,它并不会毁掉年轻人。(3)会毁掉人生的只有年轻人自己。(4)

61、任何工具都要正确使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素材:1.疫情期间莘莘学子通过网课,学习知识,追求真知。寒假之际,一场疫情将众多本应去学校学习的学生阻断在家,无数学生担忧上课问题。可通过网课,学生们轻松的体验了即使在家,仍可不误学习的生活。老师们以直播的方式授课,学生们在手机或电脑前学习,通过网络,解决了上课问题并且保障了学生老师的人身安全问题。如果同学们有不懂不会的地方还可以回看再次理解。电子产品解决了青年的求知问题。2.无数青年足不出户亦可遍观世界景,遍知天下事,了解全世界,开阔新眼界。热门的App“抖音”,考研神器“B站”,随时随地解答问题的“知乎”哪一个不是生活必备?通过手机你领略了泰山的雄厚

62、,长城的壮阔,巴黎圣母院的巧夺天工,埃菲尔铁塔的精妙绝伦你知道了古国文化的源远流长,诗词经典的博大精深,世界历史的曲折辉煌;你体会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长,世界更替的日新月异,未来生活的波澜壮阔电子产品满足了青年追求真理,探索世界的欲望。3.乡村女孩郭翠珠通过网课追求知识;电竞战队IG夺冠为国争光;无数青年因网络而改变人生,走向成功。是网络,让我们拥有了丰富的生活,有了展望未来的机会,让我们离成功越来越近。结构层次:文章开门见山地点出论点“电子产品和网络不能毁掉一个年轻人”,引用名言来证明,即使身处网络之中,年轻人也依然可以“出淤泥而不染”;接着,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年轻人不会沉迷于电子产品的原因

63、:网络内容丰富、青年有梦想和自制力、社会环境积极健康。最后再次总结青年的特点,以反问语气强化青年不会被电子产品所困的观点,增强说服力。【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二)引述+表态+观点。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此题可明确自己的立意后按上述的方式行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