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00003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73 大小:1.8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8页
第8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9页
第9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38页
第38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39页
第39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40页
第40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41页
第41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42页
第42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43页
第43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44页
第44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45页
第45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46页
第46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47页
第47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48页
第48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49页
第49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50页
第50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51页
第51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52页
第52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53页
第53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54页
第54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55页
第55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56页
第56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57页
第57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58页
第58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59页
第59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60页
第60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61页
第61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62页
第62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63页
第63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64页
第64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65页
第65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66页
第66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67页
第67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68页
第68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69页
第69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70页
第70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71页
第71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72页
第72页 / 共73页
2016《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3 微题型1-14.doc_第73页
第73页 / 共73页
亲,该文档总共7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一部分考前化学题型通关二十个微题型专练题型专练1.下列关于生产、生活和能源中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A右图是“节能减排”中的节能标志B加快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停止使用核能C安装煤炭“固硫”、“脱硝”装置,降低酸雨发生率D推广农作物的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农药的使用答案B2下列制作铅笔的材料与相应工业不对应的是()A橡皮擦橡胶工业 B铝合金片冶金工业C铅笔芯电镀工业 D铅笔漆涂料工业解析A项,橡皮擦的原料是橡胶,属于橡胶工业制品,正确;B项,铝合金片的材料是金属,涉及金属的冶炼,与冶金工业有关,正确;C项,铅笔芯的主要原料是石墨,其制造与电镀工业无关,错误;D项,

2、铅笔杆外边刷的油漆属于涂料,与涂料工业有关,正确。答案C3“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下列做法不应该提倡的是()A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B按照规定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放置C深入农村和社区宣传环保知识D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纸杯、塑料袋等解析D项,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纸杯会浪费木材,破坏森林,塑料袋的使用会造成“白色污染”,不应该提倡。答案D4下列行为中不符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是()A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尽可能转化为所制取的物质B大量开采地下水,以满足社会对水的需求C减少甚至不使用对大气臭氧层起破坏作用的氟氯代烃D农业生产中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解析过度开采地下水,会造成地面沉降。答案

3、B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液晶态介于晶体状态和液态之间,液晶具有一定程度的晶体的有序性和液体的流动性B常压下,0 时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水在4 时密度最大,这些都与分子间的氢键有关C石油裂解、煤的干馏、玉米制醇、蛋白质的变性和纳米银粒子的聚集都是化学变化D燃料的脱硫脱氮、SO2的回收利用和NOx的催化转化都是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解析A项,由于晶体内部微粒的排列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液体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故液晶具有一定程度的晶体的有序性和液体的流动性,正确;B项,由于冰和水中分子间形成的氢键的不同,导致冰的结构中有空隙,水的结构中分子排列紧密,因此冰比水的密度小,正确;C项,纳米银粒子的聚集为物理

4、变化,错误;D项,燃料的脱硫脱氮、SO2的回收利用和氮氧化物的转化都可以减少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故能减少酸雨的产生,正确。答案C6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和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叙述叙述A利用米汤可检验加碘食盐中含有的碘元素碘遇淀粉显蓝色B铝制品在空气中耐腐蚀铝是不活泼金属C漂粉精可作为防控埃博拉病毒的消毒剂Ca(ClO)2与水和CO2反应生成的HClO有强氧化性D胃溃疡患者可服用适量含Al(OH)3或NaHCO3的药片Al(OH)3、NaHCO3均可与胃酸反应解析碘单质遇淀粉显蓝色,但加碘食盐中添加的是KIO3,不含碘单质,A错误;铝属于活泼金属,铝制品在空气中耐腐蚀,是因为铝

5、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膜,B错误;HClO有强氧化性,具有杀菌消毒的功能,C正确;胃酸与NaHCO3作用生成CO2气体,有可能导致胃穿孔,故胃溃疡患者不能服用含NaHCO3的药片,D错误。答案C7化学作为一门实用性强的自然科学,在社会、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明矾和小苏打常用作炸油条(饼)或膨化食品时的膨化剂,利用了Al3和HCO的水解反应,生成CO2气体,使食品膨胀B装饰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芳香烃及放射性物质都会造成室内污染C减少或治理企业废气和汽车尾气,可减轻雾霾D山东东营广饶县一男子收到网购物品后,因吸入氟乙酸甲酯中毒身亡,氟乙酸甲酯的结构简式为

6、FCH2COOCH3,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解析A项,Al3和HCO发生水解反应:Al33H2OAl(OH)33H,HCOH2OH2CO3OH,二者相互促进水解,产生CO2气体,使食品膨胀,正确;B项,装饰装修材料中挥发出的甲醛、芳香烃及放射性物质会造成室内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损害,正确;C项,企业废气和汽车尾气中含有害气体和粉尘,是造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所以减少或治理企业废气和汽车尾气,可减轻雾霾,正确;D项,根据氟乙酸甲酯的结构简式FCH2COOCH3可以看出,氟乙酸甲酯为饱和酯,不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错误。答案D8生活是化学的源泉,下列有关生产、生活中的化学叙述错误的是()A明矾KAl

7、(SO4)212H2O在水中能形成Al(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B变质的植物油有难闻的特殊气味,是由于植物油发生了酯化反应C一定浓度的双氧水可用于伤口的消毒D采煤工业上,爆破时把干冰和炸药放在一起,既能增强爆炸威力,又能防止火灾解析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考生不了解油脂变质的原因。A项,明矾在水中电离出Al3,Al33H2OAl(OH)3(胶体)3H,Al(OH)3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杂质使之沉降,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正确;B项,油脂发生氧化反应而产生难闻的气味,错误;C项,双氧水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杀菌消毒,正确。D项,炸药爆炸放热使干冰升华,体积剧烈膨胀,能增强爆炸威力,且二氧化碳不助

8、燃可防止火灾,正确。答案B9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超高分辨率荧光显微镜的贡献者。人类借助于这种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单个的蛋白质分子。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蛋白质中含有碳、氢、氧、氮等元素B蛋白质属于高分子化合物C蛋白质可完全水解生成氨基酸D消毒过程中细菌蛋白质发生了盐析解析蛋白质中的基本组成元素有碳、氢、氧、氮,A正确;蛋白质是高分子化合物,可由氨基酸缩聚而成,B正确;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C正确;消毒过程中细菌蛋白质发生了变性,D错误。答案D10科学家观测到固体催化剂表面“抓取”一氧化碳分子和氧原子配对生成二氧化碳分子的过程。下列关于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CO与CO2均

9、为酸性氧化物BCO是煤气的主要成分之一CCO2是弱电解质D大量CO2的排放可导致酸雨的形成解析CO是不成盐氧化物,A错误;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B正确;CO2是非电解质,H2CO3是弱电解质,C错误;大量CO2的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而导致酸雨的气体是NOx或SO2,D错误。答案B对点回扣1PM2.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

10、,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2一级能源与二级能源一级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能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例如:天然气,煤,石油,水能,太阳能,风能;二级能源是指需要依靠其他能源(也就是一级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例如:电能,一氧化碳等。3常见的环境问题及它们对应的污染物环境问题污染物酸雨SO2(主要)及NOx光化学烟雾NOx及碳氢化合物臭氧层空洞氟氯代烃及NOx水体富营养化含氮、磷的化合物温室效应CO2及H2O、CH4等烃类化合物白色污染有机难降解塑料4STSE解题“四步曲”题型专练1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乙醇分子的比例模型:B葡萄糖的实验式:CH2OC纯碱溶液呈碱性的原理:C

11、O2H2O=H2CO32OHD2-甲基丁醇的结构简式:解析A项,图示为乙醇的球棍模型,错误;B项,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实验式为CH2O,正确;C项,CO分步水解,且水解是可逆过程,COH2OHCOOH,错误;D项,主链编号要使羟基的位置最小,该有机物名称为3-甲基-1-丁醇,错误。答案B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A聚乙炔的结构简式:BNaHCO3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NaHCO3=NaHCOCCaC2的电子式:Ca2CC2D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B项中NaHCO3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应为NaHCO3=NaHCO,HCOHCO,故该项错误;C项中CaC2的

12、电子式中碳、碳原子间应共用3对电子,故该项错误;D项氯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应为17,故该项错误。答案A3下列化学用语或模型图正确的是()AHClO的结构式:HClO BNa2O2的电子式:CCO2的比例模型: D. 14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解析HClO为含氧酸,其结构式应为HOCl;Na2O2为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Na2Na;CO2直线形分子且氧原子半径小于碳原子半径,故其比例模型应为。答案D4下列有关说法或表示正确的是()A2甲基苯酚结构式:B碳化钙的电子式:Ca2CC2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腐蚀,正极的电极反应式:Fe2e=Fe2D.O2的结构示意图:解析2甲基苯酚结构式:;钢铁发生吸

13、氧腐蚀的正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O2的结构示意图:。答案B5食盐、蔗糖、醋酸、纯碱、汽油、“84消毒液”等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或表示正确的是()A食盐中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B蔗糖与醋酸的最简式相同C纯碱与汽油去除油污的原理相同D“84消毒液”中有效成分NaClO的电子式为:解析A项中表示的是氯原子的;蔗糖最简式为C12H22O11,醋酸的最简式为CH2O;纯碱的去污原理是使油污水解,而汽油是使油污溶解。答案D6下列化学用语的表述正确的是()A离子结构示意图:可以表示16O2,也可以表示18O2B.比例模型:可以表示甲烷分子,也可以表示四氯化碳分子C氯化铵

14、的电子式为:DCO2的结构式为:OCO解析16O2和18O2属于氧的两种同位素离子、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A正确;该比例模型可以表示甲烷分子,不可以表示CCl4分子,因为氯原子半径大于碳原子半径,B错误;NH4Cl的电子式为,C错误;CO2的结构式为OCO,D错误。答案A7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Be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乙酸的结构简式:C中子数为16的硫原子:S DNH4Cl的电子式:解析B项,乙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OOH,其中多了一个CH2,错误;C项,中子数为16的硫原子应表示为S;D项,NH4Cl的电子式应为。答案A8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N2的电子式:N

15、NBS2的结构示意图:C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53ID邻羟基苯甲酸的结构简式:解析A项中N2的电子式为NN;B项中S2的结构示意图为;C项正确;D项所示的结构简式为间位而不是邻位。答案C9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BeCl2分子的电子式:B质子数为116,中子数为177的钅立(Lv)原子:LvC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D苯甲醇的结构简式:解析Be的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BeCl2的电子式为 (类似于氯化铝,是一种共价化合物),A错误;钅立的质量数116177293,B正确;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应为,C错误;苯甲醇的结构简式应为,D错误。答案B10.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16、A.CSO的电子式B.甲酸甲酯的结构简式:C2H4O2C.钾离子的结构示意图:D.中子数为145、质子数为94的钚(Pu)原子:Pu解析CSO与CO2结构相似,A正确;B项表示的是甲酸甲酯的分子式,B错误;钾元素为19号元素,其质子数为19,而不是18,C错误;中子数为145、质子数为94的Pu原子应写成Pu,D错误。答案A对点回扣1化学用语中的五种符号元素符号H、Na等原子符号(又称核素符号)1H,37Cl等离子符号Cl、SO等化合价符号M、C等原子结构示意图或离子结构示意图Cl、S22五种表达式名称举例化学式CO2、H2、SO2等最简式(又称为实验式)CH2O、CH等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C

17、H3CH2OH、HOOCCH2CH2OH等3化学用语正误的判断方法4.化学用语使用的误区(1)电子式:离子(或根)带电荷,基团不显电性。如OH为,OH为。(2)结构简式需保留官能团,如CH2=CH2,不能写成CH2CH2,还要注意有机物中原子的正确连接,如,不能写成。(3)各“式”切勿张冠李戴:名称还是化学式,分子式还是实验式,结构式还是结构简式,原子结构示意图还是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比例模型还是球棍模型等。(4)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要遵守质量守恒,化学计量数要最简,注明反应条件并注意“”、“”、“”、“=”、“”符号的正确使用。(5)书写化合物的电子式时首先要正确判断

18、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题型专练1一定能在下列溶液中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含有大量Al3的溶液:Na、NH、SO、ClBc(H)11013 molL1的溶液:Na、Ca2、SO、COC含有大量Fe3的溶液:Na、Mg2、NO、SCND含有大量NO的溶液:H、Fe2、SO、Cl解析B项,SO、CO和Ca2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C项,SCN和Fe3因发生络合反应不能大量共存;D项,H、Fe2、NO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答案A2在下述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无色透明的水溶液中:K、Ba2、Cl、MnOB含有大量NO的水溶液中:NH、Fe2、SO、HC滴入酚酞试剂显红

19、色的溶液中:Na、K、CO、BrD强碱性溶液中:ClO、S2、HSO、Na解析A项,MnO有颜色,MnO不能大量存在;B项,NO在酸性环境中具有强氧化性,所以和Fe2不能大量共存;D项,强碱性溶液中HSO不能大量存在,且ClO和S2、HSO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也不可以大量共存;C项正确。答案C3下列有关NaClO和NaCl混合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溶液中,H、NH、SO、Br可以大量共存B该溶液中,Ag、K、NO、CH3CHO可以大量共存C向该溶液中滴入少量Fe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O2H=Cl 2Fe3H2OD向该溶液中加入浓盐酸,每产生1 mol Cl2,转移电子约为

20、6.021023个解析A项ClO能氧化Br,且ClO与H反应能生成弱电解质HClO,不能大量共存,错误;B项,Ag与Cl能生成难溶物AgCl而不能共存,且ClO能氧化CH3CHO, 错误;C项,因NaClO水解,溶液呈弱碱性,滴加Fe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O4OHH2O=2Fe(OH)3Cl,错误;D项,加入浓盐酸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ClO2H=Cl2H2O,每生成1 mol Cl2,转移电子约为6.021023个,正确。答案D4下列各组离子或分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满足相应要求的是()选项离子或分子要求AK、NO、Cl、HSc(K)c(Cl)BFe3、NO、SO、C

21、l逐滴滴加盐酸立即有气体产生CNa、HCO、Mg2、SO逐滴滴加氨水立即有沉淀产生DNH、Al3、SO、CH3COOH滴加NaOH浓溶液立刻有气体产生解析不符合溶液电中性原理,A项错误;Fe3与SO不能大量共存,B项错误;C项滴加氨水开始产生MgCO3沉淀,后产生Mg(OH)2沉淀,C项正确;滴加NaOH浓溶液会先和醋酸反应,不会立刻产生气体,D项错误。答案C5下列有关CuSO4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溶液中Na、NH、NO、Mg2可以大量共存B通入CO2气体产生蓝色沉淀C与H2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u2S2=CuSD与过量浓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u22NH3H2O=Cu(OH)22NH解

22、析A项,CuSO4与Na、NH、NO、Mg2均不反应,四种离子在CuSO4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正确;B项,CO2通入水中生成H2CO3,H2CO3的酸性比H2SO4弱,故与CuSO4溶液不发生反应,错误;C项,氢硫酸是弱酸,不能写成离子形式,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为Cu2H2S=CuS2H,错误;D项,CuSO4溶液与过量的浓氨水反应生成Cu(NH3)42,错误。答案A6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过量氯气通入溴化亚铁溶液中:3Cl22Fe24Br=6Cl2Fe32Br2B用氨水吸收少量二氧化硫:NH3H2OSO2=NHHSOC硫酸亚铁溶液与稀硫酸、双氧水混合:Fe2H2O2H=Fe3

23、H2OD向氯化铝溶液中通入过量氨气:Al34NH32H2O=AlO4NH解析选项A,过量的氯气可将Fe2氧化为Fe3,将Br氧化为Br2,正确;选项B,用氨水吸收少量二氧化硫,不能生成HSO,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NH3H2OSO2=2NHSOH2O,错误;选项C中O、H元素原子个数反应前后不相等,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错误;选项D,Al3与氨水反应生成Al(OH)3沉淀,Al(OH)3不溶于过量的氨水中,错误。答案A7下列解释物质用途或现象的反应方程式不准确的是()A硫酸型酸雨的形成会涉及反应:2H2SO3O22H2SO4B热的纯碱溶液可以清洗油污的原因:C

24、O2H2OH2CO32OHC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磨口玻璃塞:SiO22OH=SiOH2OD成分为盐酸的洁厕灵与84消毒液混合使用易中毒:ClClO2H=Cl2H2O解析A项,H2SO3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硫酸;B项,CO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一般以第一步水解为主,应写为COH2OHCOOH;C项,SiO2可以和强碱反应,故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要用橡胶塞;D项,盐酸与次氯酸盐可以反应生成氯气。答案B8下列相关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FeCl3溶液中通入SO2,溶液黄色褪去:2Fe3SO22H2O=2Fe2SO4HB向受酸雨影响的湖泊中撒CaCO3粉末:CO2H=H2OCO2C向NH

25、4Al(SO4)2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恰好使SO反应完全:2Ba24OHAl32SO=2BaSO4AlO2H2OD用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氮:3NO22OH=2NONOH2O解析CaCO3难溶于水,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B错误;当SO恰好全部沉淀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为NHAl32SO2Ba24OH=2BaSO4Al(OH)3NH3H2O,C错误;用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氮的离子方程式应为2NO22OH=NONOH2O,D错误。答案A9下列对各组离子或物质是否能够大量共存解释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NH3、O2、H2、CO2不能共存NH3为碱性气体、CO2为酸性气体,二者

26、反应生成(NH4)2CO3Bc(OH)1.01013 molL1溶液中,Fe2、NO、SO、Na不能共存发生反应:3Fe2NO4H=3Fe3NO2H2OC溶液中:K、Cu2、Cl、NH3H2O不能共存发生反应:Cu22OH=Cu(OH)2D溶液中:Al3、Na、SO、HCO可以共存不能发生反应解析常温常压下,A项中四种物质可以共存;C项中NH3H2O是弱电解质,在离子方程式中应写成化学式,不能拆分;D项中Al3与HCO发生水解相互促进反应,生成氢氧化铝与二氧化碳而不能共存。答案B10下列实验、现象所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现象离子方程式A将稀硫酸滴加到KI淀粉溶液中在空气中放置一

27、段时间后溶液呈蓝色4H4IO2=2I22H2OB向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溶液由浅绿色变成黄色2Fe2Cl2=2Fe3 2ClC向酸性KMnO4溶液中加入适量NaNO2溶液溶液紫色褪去2MnO5NO6H=2Mn25NO3H2OD将Na2S加入到滴有酚酞的KCl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S22H2O=H2S2OH解析Na2S与KCl不反应,Na2S水解使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为红色,S2应分步水解:S2H2OHSOH(主),HSH2OH2SOH(次)。答案D对点回扣1离子共存判断中常考离子的性质颜色MnO(紫)、Cu2(蓝)、Fe2(浅绿)、Fe3(黄)氧化性ClO、MnO、NO(H)、Fe3

28、、Cr2O还原性S2(HS)、SO(HSO)、I、Br、Fe2水解显酸性NH、Mg2、Al3、Cu2、Fe2、Fe3、Zn2水解显碱性AlO、S2、SO、CO、SiO、ClO、CH3COO与H和OH均不能大量共存HCO、HS、HSO、HPO、H2PO2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分析思路及“8个注意”(1)分析思路明确哪些物质或者离子参加反应,考虑物质是否过量;以不过量的反应物的离子配比书写离子方程式;注意物料守恒、电荷守恒和得失电子守恒等守恒规律,检查气体符号、沉淀符号、反应条件、反应方程式的可逆符号等是否书写正确。(2)“8个注意”反应条件;溶液浓度;电荷守恒;电解质强弱;溶解性;滴加次序;化学计量

29、数的化简;量的关系。题型专练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将0.1 mol CO2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则反应后溶液中阴离子数目为0.1NAB某温度时,1 L pH6的纯水中含有的H数为1.0106NAC常温时,1 L 0.1 molL1的硝酸铵溶液中,NH和H总数为0.1NAD25 ,pH12的Na2CO3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01NA解析A项,将0.1 mol CO2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生成0.1 mol Na2CO3,由于NaOH足量,故溶液中阴离子数目大于0.1NA,错误;B项,由pH的计算公式pH1gc(H)知,正确;C项,根据电荷守恒得n(NH)n(H

30、)n(NO)n(OH)1 L0.1 molL1n(OH)0.1 mol,错误;D项,缺少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错误。答案B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mol苯乙烯()中含有的碳碳双键数为4NAB加热条件下,4.6 g金属Na与足量O2反应的产物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数目均为0.2NAC室温条件下,pH9体积为1 L的CH3COONa溶液中,发生电离的水分子数为1.0109NAD高温条件下,16.8 g铁粉与足量水蒸气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8NA解析一个苯乙烯分子中只含一个碳碳双键,苯环中并不含碳碳双键,A项错误;加热条件下,4.6 g金属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0.1 m

31、ol Na2O2,Na2O2中的阴离子是O,故产物中阴离子的数目为0.1NA,B项错误;盐类水解促进水的电离,CH3COONa溶液中的OH完全来自于水的电离,故室温条件下,pH9体积为1 L的CH3COONa溶液中,发生电离的水分子数为1.0105NA,C项错误;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Fe3O4,Fe元素化合价可看作从0升高至8/3,故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6.8 g/56 gmol18/30.8 mol,即0.8NA,D项正确。答案D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3 g Na 与足量H2O反应完全后可生成NA个H2分子B1 mol Cu和足量热浓硫酸反应可生成NA个SO

32、3分子C标准状况下,22.4 LN2和H2混合气中含NA个原子D3 mol单质Fe完全转变为Fe3O4,失去8NA个电子解析A项,23 g Na即1 mol Na可失去1 mol e,与足量的H2O反应生成0.5NA个H2分子,错误;B项,1 mol Cu与足量热浓硫酸反应应生成NA个SO2分子,错误;C项,N2和H2都是双原子分子,标准状况下22.4 L N2和H2混合气的物质的量为1 mol,含有2NA个原子,错误;D项,3 mol Fe生成1 mol Fe3O4,根据Fe3O4中3个Fe原子的化合价共为8价,可知反应中3 mol单质铁失去8NA个e,正确。答案D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

33、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2.24 L氯气与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B标准状况下,l L辛烷完全燃烧,所生成气体产物的分子数为C常温常压下,46 g 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3NAD0.5 mol雄黄(As4S4,结构如图所示)含有NA个SS键解析A项,常温常压下2.24 L氯气的物质的量不是0.1 mol,不能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错误;B项,在标准状况下辛烷为液体,不能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错误;C项,46 g混合气体含14 g氮原子(1 mol氮原子)和32 g氧原子(2 mol氧原子),总原子数为3 mo

34、l,即3NA,正确;D项,雄黄分子结构中不含SS键,错误。答案C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各项中的物质均在标准状况下,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16.8 L CH4和CO2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0.75NAB4.6 g NO2和CH3CH2OH的混合物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1NAC5.6 L SO3中含有的电子数为30NAD11.2 L氖气中含有的原子数为NA解析标准状况下,16.8 L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75 mol,而1个CH4和1个CO2分子中均含1个碳原子,A项正确;NO2和CH3CH2OH的摩尔质量均为46 g mol1,4.6 g NO2是0.1 mol,4.6 g CH3

35、CH2OH也是0.1 mol,但NO2,与N2O4之间存在平衡2NO2N2O4,故混合物中含有的分子数小于0.1NA,B项错误;标准状况下,SO3不是气体,无法计算其物质的量,C项错误;11.2 L氖气为0.5 mol,但氖气由单原子分子构成,D项错误。答案A6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4 g D2和足量O2反应可生成D2O分子的数目为2NAB1 mol Na完全燃烧可转移的电子数为NAC6.021023个葡萄糖分子约含羟基的数目为6NAD98 g H3PO4和H2SO4的混合物中氢原子的数目为2.5NA解析4 g D2为1 mol,所以D2O也为1 mol,A项错

36、;1 mol Na燃烧失去1 mol电子,即为NA个电子,B项对;葡萄糖是多羟基醛结构,结构组成为五个羟基和一个醛基,6.021023个葡萄糖分子约为1 mol,所以约含羟基的数目为5NA,C项错;H3PO4和H2SO4的摩尔质量都是98 g/mol,所以混酸共有1 mol,但是题目并没有告诉我们两种酸的含量比,只能确定氢原子数目的范围在2NA3NA之间,D项错。答案B7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 L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所含分子数为NAB常温常压下,1 mol氦气含有的原子数约为NAC1 mol Al3含有核外电子数为3NADT 时,1 L p

37、H6的纯水中,含1106NA个OH解析标准状况下,22.4 L H2的分子数为NA,22.4 L Cl2的分子数也为NA,则22.4 L H2和Cl2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也为NA,A正确;氦气为单原子分子构成的气体,1 mol He中含有1 mol He原子,即约为NA,B正确;1个Al3核外有10个电子,C错误;pH6的纯水中c(H)1.0106 molL1,则c(OH)也为1.0106 molL1,1 L水中含有n(OH)1.0106 molL11 L1.0106 mol,即1106NA,D正确。答案C8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NA的叙述中正确的有()标准状况下,20 g重水(D

38、2O)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0.5 mol Fe2与足量的H2O2溶液反应,转移NA个电子将2 mol NO和1 mol O2混合后,体系中的分子总数为3NA常温下,0.4 mol SiO2所含的共价键数目为1.6NA2 molL1碳酸钠溶液中Na的数目是2NA1 mol氯气溶解在水中得到的新制氯水中氢离子的数目是NA22.4 L的N2的共用电子对数为3NAA2个 B3个 C4个 D5个解析标准状况下,20 g重水(D2O)的物质的量为1 mol,D2O又是10电子微粒,故其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正确;0.5 mol Fe2与足量的H2O2溶液反应,转移0.5NA个电子,故错误;将2 mo

39、l NO和1 mol O2混合后,两者反应生成2 mol NO2,NO2又会发生反应:2NO2N2O4,故体系中的分子总数小于2NA,错误;SiO2为正四面体结构,1 mol SiO2所含的共价键数目为4NA,故正确;中没有告诉溶液体积,无法计算,错误;氯气与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量不确定,无法计算,错误;中缺少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条件,无法计算,错误。答案A对点回扣1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正误判断类试题的解题要领(1)“一个中心”:以物质的量为中心。(2)“两个前提”:在应用Vm22.4 Lmol1时,一定要有“标准状况”和“气态”两个前提条件(混合气体也适用)。(3)“三个关系”

40、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与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原子、电子等)间关系;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原子)质量间的关系;“强、弱、非”电解质与溶质粒子(离子或分子)数之间的关系。2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判断的几个易错数据(1)明确下列常见微粒的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和相对分子质量:D2O、D37Cl、CH3等。特别是D2O考查较多,其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0、10、10、20。(2)掌握下列常见物质的结构和化学键数:烷烃(CnH2n2)分子中含共价键的数目是(3n1);苯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3)熟记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与得失电子数的关系:1 mol Na2O2与足量水或CO2反应转移电子1

41、mol;1 mol Fe与足量氯气反应转移电子3 mol;1 mol Cl2与足量铁完全反应转移电子2 mol,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电子1 mol。题型专练1.纯净物X、Y、Z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X可能是金属铜BY不可能是氢气CZ可能是氯化钠DZ可能是三氧化硫解析A项,若X是Cu,Y是Cl2,Cu在Cl2中燃烧生成CuCl2,电解CuCl2溶液生成Cu和Cl2,符合图中转化关系,正确;B项,若X是Cl2,Y是H2,H2在Cl2燃烧生成HCl,HCl溶于水生成盐酸,电解盐酸则生成H2和Cl2,也符合图中转化关系,错误;C项,若Z是氯化钠,则X、Y分别是Na和Cl2中的

42、一种;电解氯化钠水溶液生成的是H2、Cl2、NaOH,不符合图中转化关系,错误;D项,若Z是SO3,而X、Y 可能是O2和SO2中的一种,SO3溶于水生成硫酸,电解硫酸溶液实质是电解水,产生H2和O2,不符合图中转化关系,错误。答案A2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该性质的应用均正确的是()ANH3溶于水后显碱性,在FeCl3饱和溶液中通入足量NH3可制取Fe(OH)3胶体B碳酸钠溶液显碱性,用热的碳酸钠溶液可去除金属表面的油污C次氯酸钠具有强还原性,可用于配制“84”消毒液D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弱,可用铜罐代替铝罐贮运浓硝酸解析A项,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可用加热水解的方法,FeCl3饱和溶液中通入氨气得到的

43、是氢氧化铁沉淀,错误;B项,加热促进Na2CO3的水解,碱性增强,去污效果好,正确;C项,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错误;D项,铜与浓硝酸在常温下剧烈反应,而铝遇浓硝酸则发生钝化,错误。答案B3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应用均正确的是()ANH3能氧化氮氧化物,可用于汽车尾气净化B瓷坩埚能耐高温,可用于加热分解石灰石CFe在O2中的燃烧产物可用于制红色涂料DMg(OH)2分解吸热且生成高熔点固体,可用作阻燃剂解析A项,NH3能还原氮氧化物,如4NH36NO5N26H2O,错误;B项,瓷坩埚的主要成分是SiO2,高温下能与CaCO3反应:SiO2CaCO3CaSiO3CO2,错误;C项,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

44、Fe3O4,红色涂料是Fe2O3,错误。答案D4下列物质性质与应用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氯化镁属于电解质,工业上可用电解其溶液的方法制镁B钠钾合金的硬度小,可用作快中子反应堆的热交换剂CFe2O3是红棕色固体,可以制成红色的油漆、涂料D溴单质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可用CCl4萃取Br解析电解MgCl2溶液得到的是Mg(OH)2,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MgCl2的方法来制备金属镁,A错误;钠钾合金可作快中子反应堆的热交换剂的原因是该合金的导热能力好,B错误;D项可用CCl4萃取Br2,而不是Br,D错误。答案C5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该性质的应用均正确的是()A常温下浓硫酸能使铝发生钝化,可在常温下

45、用铝制贮罐贮运浓硫酸B二氧化硅不与任何酸反应,可用石英制造耐酸容器C二氧化氯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D铜的金属活泼性比铁的弱,可在海轮外壳上装若干铜块以减缓其腐蚀解析SiO2一般不与酸反应,但能与氢氟酸反应;二氧化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是因为它具有强氧化性;在海轮外壳上装铜块,构成Fe海水Cu原电池,Fe作负极,腐蚀加快,应装锌块。答案A6(2015江苏,8)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中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A粗硅SiCl4SiBMg(OH)2MgCl2(aq)MgCFe2O3FeCl3(aq)无水FeCl3DAgNO3(aq)Ag(NH3)2OH(aq)Ag解析B项,电

46、解熔融的MgCl2可制得镁,电解MgCl2溶液:MgCl22H2OMg(OH)2H2Cl2,错误;C项,FeCl3溶液蒸干过程中发生反应:FeCl33H2OFe(OH)33HCl,错误;D项,蔗糖是非还原性糖,不能和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生成银,错误。答案A7已知甲、乙、丙、X是四种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则甲和X不可能是()A甲为C,X为O2B甲为SO2,X为NaOH溶液C甲为Fe,X为Cl2 D甲为AlCl3,X为NaOH溶液解析A项,甲为C,X为O2,CCOCO2,CO2CO,符合上述转化,故A正确;甲为SO2,X为NaOH溶液,SO2NaHSO3Na2SO3,Na2SO

47、3NaHSO3,符合上述转化,故B正确;甲为Fe,X为Cl2,乙为FeCl3,乙与X不反应,不符合上述转化,故C错误;甲为AlCl3,X为NaOH溶液,AlCl3Al(OH)3NaAlO2,NaAlO2Al(OH)3,故D正确。答案C8如图所示甲丁四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甲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气态氢化物,丁是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则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共同含有的元素可能是()ACl BFe CC DN解析根据分析可知丁是一种强酸,排除B选项(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碱);C选项(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弱酸);Cl的气态氢化物不能被氧气氧化,Cl2不能通过两步反应生成最高价氧

48、化物,则排除A选项,故D选项正确。答案D9下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示变化的是()选项甲乙丙丁AN2NH3NONO2BNaNa2ONaOHNa2O2CSiO2SiF4H2SiO3Na2SiO3DAlAlCl3Al2O3NaAlO2解析A项中N2不能一步生成NO2,A错误;B项中NaOH不能一步生成Na2O2,B错误;SiO2不能一步转化为H2SiO3,C错误。答案D10现有Al、Cl2、Al2O3、HCl(aq)、Al(OH)3、NaOH(aq)六种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每条线两端的物质之间都可以发生反应,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AX可能为Al或Cl2B

49、Y一定为NaOH(aq)CN一定是HCl(aq) DQ、Z中的一种必为Al2O3解析首先根据这些物质,分析能与其反应的物质有几种,再与关系图中能与之反应的物质的种类数进行对照,便可得出相应的结论:Y为NaOH(aq)(有5种物质能与其反应);N为HCl(aq)(有4种物质能与其反应);M为Al(有3种物质能与其反应);根据M(Al)推出X为Cl2(有2种物质能与其反应);余下的Al2O3、Al(OH)3为Q、Z(有2种物质能与其反应)中的一种,二者均能与Y(NaOH溶液)、N(HCl溶液)反应。答案A对点回扣物质的特征反应现象及性质(1)焰色反应显黄色的元素是Na,显紫色(透过钴玻璃)的元素是

50、K。(2)在空气中由无色迅速变为红棕色的气体是NO。(3)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往往是SO2,加热后可恢复;若加热后不能恢复可能是O3、Cl2气体。(4)能使淀粉变蓝的是I2。(5)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且在空气中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红褐色的离子是Fe2。(6)滴入SCN溶液显红色或滴入碱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以及遇苯酚显紫色的离子是Fe3。(7)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是NH3。(8)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2、SO2。(9)两气体接近出现白烟且极易溶于水,一般是:HCl和NH3。(10)高中常见白色胶状沉淀是Al(OH)3、H2SiO3。(11)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NO2、Cl

51、2、Br2、FeCl3、碘水等。(12)与强碱反应放出气体的单质是Al和Si,化合物是铵盐。(13)通入CO2气体变浑浊的溶液:石灰水(过量则变澄清)、Na2SiO3溶液、饱和Na2CO3溶液、浓苯酚钠溶液、NaAlO2溶液等。(14)在一定条件下具有漂白性的物质:Na2O2、H2O2、SO2、氯水、O3、活性炭、Ca(ClO)2、NaClO等。(15)常温下能溶解SiO2固体的物质:氢氟酸和NaOH溶液。(16)滴入沸水中可得到红褐色胶体的溶液:含Fe3的盐溶液。题型专练1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元素e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Ba、b、d、e四种元素的离子半径:

52、edabCb、f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Da、c、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能够相互反应解析由表格可知,a为Na、b为Mg、c为Al、d为O、e为S、f为Cl。答案A2短周期元素X、Y、Z、W、Q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与Y可以形成5种以上的化合物B简单离子的半径:ZQYC工业上常用电解法生产Z、Q的单质D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XW解析X、Y分别为N、O,二者可以形成的化合物有N2O、NO、N2O3、NO2、N2O4、N2O5等,A项正确;Y、Z、Q分别为O、Al、Cl,离子半径:ClO2Al3,B项错误;Z、Q分别为Al、Cl,工业上制备

53、Al、Cl2分别用电解熔融氧化铝、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C项正确;X、Y、W分别为N、O、Si,非金属性:ONSi,则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2ONH3SiH4,D项正确。答案B3短周期元素X、Y、Z具有下表中所列性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X元素Y元素Z元素单质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Q)是强酸主要化合价为2、6A.与水反应时,X的单质一定被氧化BQ与锌作用时一定能生成氢气CX、Z的单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反应D符合条件的Y元素只有一种解析由元素Z的主要化合价知它是硫,X可以是锂、钠或氟,F2与水反应时F2被还原,锂、钠或氟气均能与硫反应,A错误,C正确;短周期元素中,能形

54、成强含氧酸的元素只有氮、硫、氯,故Y是氮或氯,Q是硝酸或高氯酸,B、D错误。答案C4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与表中元素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铝是第二周期元素B氯原子的半径比硫原子的半径小C氢氧化钠的碱性比氢氧化镁的碱性弱D硅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多解析铝在第三周期,A不正确;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B正确;同周期元素从左向右金属性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也逐渐减弱,C不正确;硅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而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D不正确。答案B5已知X、Y、Z、W为短周期元素,X的一种核素的质子数为8;Y和Ne原子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差1

55、;Z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W的非金属性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强。其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ZX2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WC化合物YWX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DZ的氧化物能分别与W的气态氢化物、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溶液反应解析根据提供信息,可以推出X为O,Y为Na,Z为Si,W为Cl。SiO2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A项正确;非金属性:SiCl,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2SiO3DBACD最常见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CBDA解析由D的主要化合价知D是硫元素,故E是钙元素,A、B、C分别为氮元素、

56、氧元素、氟元素。氟与氮元素形成的是共价化合物,A错误;硫元素可形成H2S、H2SO3、H2SO4三种酸,B正确;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所以原子半径:EDABC,C错误;H2S的稳定性比NH3的稳定性弱,D错误。答案B7某同学在研究前18号元素时发现,可以将它们排成如图所示的“蜗牛”形状,图中每个“”代表一种元素,其中O点代表氢元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离O点越远的元素原子半径越大B虚线相连的元素处于同一族CB元素是图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DA、B间可形成两种化合物解析按照原子序数可以将各个黑点对应的元素确定,可知B、C项均正确。钠原子的半径大于

57、氯原子的半径,但氯原子离O点的距离大于钠原子离O点的距离,A项错。A对应的为氧元素,B对应的为钠元素,二者可形成Na2O、Na2O2两种化合物。答案A8根据表中短周期元素性质的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元素编号元素性质原子半径/1010 m0.661.361.231.100.991.540.701.18最高或最低化合价21571532313A.形成的化合物具有两性B位于第二周期第A族C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解析只有2价,可知为氧元素;只有1价,由原子半径关系可知为锂元素,为钠元素;为第A族元素,由原子半径关系可知为磷元素,为氮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7价,

58、则为氯元素(氟无正价);为第A族元素,由原子半径关系可知为镁元素(比的大),同理为铝元素;A中形成的氧化铝具有两性,A正确。B中应位于第二周期第A族。C中形成的PCl3或PCl5均为共价化合物。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D不正确。答案A9.(2015福建理综,10)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W原子的质子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三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WZYX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WZ C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XWZD元素X、Z、W的最高化合价分别与其主族序数相等解析根据短周期元素W原子的质子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

59、可推知W是P元素。结合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X是N元素,Y是O元素,Z是Si元素。A项,同周期元素,由左到右原子序数增大,原子半径越小;同主族元素,由上到下原子序数增大,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增多,半径增大。所以原子半径关系为:SiPNO,错误;B项,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NPSi,所以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HNO3H3PO4H2SiO3,正确;C项,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就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ONPSi,所以对应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2ONH3PH3SiH4,正确;D项,主族元素原

60、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等于该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O、F除外),也等于主族序数,故N、Si、P的最高正化合价分别与其主族序数相等,正确。答案A对点回扣1我的闪记(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为“七横七周期,三短三长一不全;十八纵行十六族,七主七副和0”。(2)从左到右族的分布:A、A、B、B、B、B、B、B、B、A、A、A、A、A、0。(3)0族原子序数He2,Ne10,Ar18,Kr36,Xe54,Rn86。(4)同周期第A族和第A族原子序数的差值可能为:1、11、25。2熟练解读“位构性”的关系(1)原子结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结构位置(2)原子结构元素的化学性质结构性质(3)位置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题

61、型专练1下列操作或实验装置(部分夹持仪器略去)正确的是() 解析定容操作中,胶头滴管不能插入容量瓶内,且应平视容量瓶刻度线,A项正确;NO2易溶于水并和水反应生成NO,不能用排水法收集,B项错误;中间的瓶中的水要排入量筒中,应左导管短,右导管长,C项错误;不能在量筒中稀释液体,D项错误。答案A2下列有关实验的选项正确的是()A.配制0.10 molL1 NaOH溶液B.除去CO中的CO2C.苯萃取碘水中I2,分出水层后的操作D.记录滴定终点读数为12.20 mL解析A项,物质溶解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错误;B项,CO不溶于NaOH且不与NaOH反应,CO2因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

62、除去, 正确;C项,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错误;D项,滴定终点的读数为11.80 mL,错误。答案B3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且符合安全要求的是()解析向新制的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会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在溶液表面生成的氢氧化亚铁与空气接触,由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沉淀,最终变成红褐色沉淀,这个过程变化很快,无法观察到白色沉淀的生成,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正确的操作是将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滴管插入新制硫酸亚铁溶液液面以下,滴加氢氧化钠溶液,A选项错误。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B选项正确。开始排出的氢气中混有空气,点燃后会发生爆炸,不符合实验安全要求。正确的操

63、作是先检验氢气的纯度,后点燃,C选项错误。浓硫酸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混合后放出大量的热,将水注入浓硫酸中,会造成液滴飞溅,不符合实验安全要求,正确的操作是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或玻璃棒缓缓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D选项错误。答案B4茶叶中铁元素的检验可经过以下四个步骤完成,各步骤中选用的实验用品不能都用到的是()A将茶叶灼烧灰化,选用、和 B用浓硝酸溶解茶叶灰并加蒸馏水稀释,选用、和 C过滤得到滤液,选用、和 D检验滤液中的Fe3 ,选用、和 解析A项,灼烧在坩埚内进行,另外还用到酒精灯和泥三角,正确;B项,溶解、稀释用到烧杯和玻璃棒,错误;C项,过滤使用漏斗、烧杯、玻璃棒,正确;D项,检验Fe3应

64、选用KSCN溶液,用胶头滴管取用试剂,在试管内进行反应,检验,正确。答案B5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解析A项,夹紧止水夹,从长颈漏斗注水,在长颈漏斗下端能形成稳定的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可以实现;B项,碘的CCl4溶液不分层,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C项,酸性KMnO4溶液能把乙烯氧化为CO2,引入新杂质;D项,分馏时,温度计应在支管口附近(测的是馏分的温度)。答案A6下列实验中,所选装置不合理的是()A分离饱和Na2CO3溶液和CH3COOC2H5,选B用CCl4提取碘水中的碘,选C用FeCl2溶液吸收Cl2,选D粗盐提纯,选和解析解答本题主要从物质的性质、实验

65、原理、仪器的选择是否正确等角度去分析。CH3COOC2H5与Na2CO3溶液互不相溶,故应选择分液法将其分离,因此选,A错;用CCl4提取碘水中的碘,应选择分液漏斗萃取分液,B正确;将Cl2通过盛有FeCl2溶液的洗气瓶,将Cl2吸收,C正确;粗盐提纯应先将粗盐溶于蒸馏水中,然后过滤除掉泥沙等不溶物,再蒸发、浓缩最后得到NaCl晶体,D正确。答案A7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装置可用于验证Na与H2O反应是否放热B装置可用于干燥、收集NH3,并吸收多余的NH3C装置可用于制备并收集少量NO2D装置可制得金属锰解析若忽略NH3的性质会错选B项。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如果钠和水反

66、应放热,导致大试管中气体压强增大,则红墨水左端下降、右端上升,故A项正确。NH3属于碱性气体,可以用碱性干燥剂碱石灰干燥;常温下NH3和空气不反应,且密度小于空气,可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NH3;NH3有刺激性气味,不能直接排入空气中,NH3极易溶于水,所以可以用倒置漏斗防止倒吸,故B项正确。3NO2H2O=2HNO3NO,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NO2,NO2密度比空气大,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NO2,故C项错误;该反应为铝热反应,铝具有强还原性,高温下,能将部分金属氧化物还原为金属单质,故D项正确。答案C8下列装置或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解析依据图中的操作,通入氯气,氯气先把I氧化成I2

67、,然后再把Fe2氧化成Fe3,说明还原性:IFe2,则氧化性:Fe3I2,而整个反应中Cl2作氧化剂,其氧化性最强,可以比较Cl2、Fe3、I2的氧化性,故A项能达到实验目的;左边试管中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亚铁和氢气,该试管中右侧导管应伸入溶液中,否则硫酸亚铁溶液无法压入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则无法制取Fe(OH)2,故B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根据红墨水液面的变化可证明铁生锈时空气参与反应,故C项能达到实验目的;根据橡胶管两侧液面高度可判断装置的气密性,故D项能达到实验目的。答案B对点回扣1牢记常见仪器和装置使用时的4个注意事项(1)几种定量仪器的精确度滴定管的读数小数点后保留2位,量筒

68、、托盘天平的读数保留小数点后1位,广泛pH试纸的读数为整数。(2)使用前需检漏的仪器:分液漏斗、滴定管、容量瓶。(3)气体制备、性质实验的组合装置,在添加药品前要检查气密性。(4)在使用托盘天平时,谨记“左物右码”,所称质量砝码游码;若砝码放错位置,所称质量砝码游码。2实验操作中的数据(1)酒精灯内酒精容量不超过其容积的,不少于。(2)蒸发皿所盛液体量不超过其容积的。(3)烧杯、烧瓶加热时所盛液体量应在到之间。(4)试管在加热时,所盛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5)试管在加热时,要与桌面成45度角。(6)试管在加热时,试管夹应夹在离管口约处。(7)测定晶体中结晶水含量时,最后两次称量值之差不超过

69、0.1 g。3考生容易忽视的4个实验安全问题:(1)有毒气体的尾气必须处理。通常将H2S、SO2、Cl2、NO2等气体用水或NaOH溶液吸收。(2)易爆气体如H2、CO、CH4、C2H4、C2H2等在点燃之前必须要验纯。(3)用H2、CO还原CuO、Fe2O3等实验时,应先通气,等体系内的空气排尽后再加热,若先加热后通气可能会发生爆炸事故。(4)加热制取的气体用排水法收集完毕,应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入发生装置而使发生装置破裂。题型专练1反应A(g)2B(g)=C(g)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曲线a表示不使用催化剂时反应的能量变化,曲线b表示使用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

70、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催化剂改变了该反应的焓变C催化剂降低了该反应的活化能D该反应的焓变H510 kJmol1解析本题通过能量图像考查反应的热效应及催化剂与焓变的关系由图像知生成物的能量比反应物的能量小,因此反应是放热反应,A项错;焓变与催化剂使用与否无关,B项错;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C项正确;反应的H(510419) kJmol191 kJmol1,D项错答案C2已知:2H2(g)O2(g)=2H2O(g)H1CH2=CH2(g)3O2(g)=2H2O(g)2CO2(g)H22CH3CH3(g)7O2(g)=6H2O(g)4CO2(g)H3CuO(s)H2(g)=

71、Cu(s)H2O(g)H42Cu(s)O2(g)=2CuO(s)H5CH2=CH2(g)H2(g)=CH3CH3(g)H6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焓变(H)的判断正确的是()AH10,H30 BH20,H40CH1H4H5 D2H6H12H2H3解析氢气、有机物燃烧的反应均是放热反应,H10、H20,H30,反应为吸热反应,H40,A项和B项错误;根据盖斯定律有2,故H12H4H5,C项错误;由盖斯定律可知D项正确。答案D3已知:NaHCO3在水溶液中水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HCO3(aq)H2O(l)=H2CO3(aq)NaOH(aq)Ha kJmol1;稀盐酸和稀NaOH的中和热为b kJmol

72、1。则等物质的量的NaHCO3(aq)与稀盐酸(aq)反应的H等于()A(ab) kJmol1 B(ab) kJmol1C(ab) kJmol1 D(ab) kJmol1解析理解中和热的特点,抓住盖斯定律的原理。根据中和热的定义,可以写出:H(aq)OH(aq)=H2O(l)Hb kJmol1;NaHCO3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HCO(aq)H2O(l) H2CO3(aq)OH(aq)Ha kJmol1。由盖斯定律可知,所求反应可通过得:HCO(aq)H(aq)=H2CO3(aq)H(ab) kJmol1,B项正确。答案B4某一化学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能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

73、反应放热,在任何条件下都自发进行B催化剂只改变反应历程,不影响热效应C任何温度下,酶催化反应速率均比化学催化反应速率快D酶催化的效果比化学催化效果好,能让反应放出更多热量解析A项,由于生成物的能量小于反应物的能量,故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放热反应可能自发,但不一定在任何条件下都能自发,错误;C项,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高温条件下,蛋白质发生变性,丧失催化活性,错误;D项,催化剂不影响反应的限度和反应热,错误。答案B5常温下,0.01 molL1MOH溶液的pH为10。已知:2MOH(aq)H2SO4(aq)=M2SO4(aq)2H2O(l)H124.2 kJmol1;H(aq)OH(aq)=H2O

74、(l)H257.3 kJmol1。则MOH在水溶液中电离的H为()A33.1 kJmol1 B45.2 kJmol1C81.5 kJmol1 D33.1 kJmol1解析常温下,0.01 molL1 MOH溶液的pH为10,说明MOH为弱碱。2MOH(aq)2H(aq)=2M(aq)2H2O(l)H124.2 kJmol1H(aq)OH(aq)=H2O(l)H257.3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2/2可得:MOH(aq) M(aq)OH(aq)H45.2 kJmol1。答案B6已知同温同压下,下列反应的焓变和平衡常数分别表示为()(1)2SO2(g)O2(g) 2SO3(g)H1197 kJ

75、mol1K1a(2)2NO(g)O2(g) 2NO2(g)H2144 kJmol1K2b(3)NO2(g)SO2(g) SO3(g)NO(g)H3m kJmol1K3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53c2a/b Bm26.52cabCm170.52cab Dm26.5c2a/b解析根据盖斯定律,由(1)(2)2得NO2(g)SO2(g) SO3(g)NO(g)H326.5 kJmol1,故m26.5,KK1/K2,即c2a/b,D项正确。答案D7标准生成热指的是在某温度下,由处于标准状态的各种元素的最稳定的单质生成标准状态下1 mol某纯物质的热效应,单位常用kJmol1表示。已知在25 的条件下

76、:Ag2O(s)2HCl(g)=2AgCl(s)H2O(l)H1324.4 kJmol12Ag(s)O2(g)=Ag2O(s)H230.56 kJmol1H2(g)Cl2(g)=HCl(g)H392.21 kJmol1H2(g)O2(g)=H2O(l)H4285.6 kJmol1则25 时氯化银的标准生成热为()A126.89 kJmol1 B324.4 kJmol1C30.56 kJmol1 D题中数据不足,无法计算解析先根据标准生成热的定义写出热化学方程式:Ag(s)Cl2(g)=AgCl(s)H,再利用盖斯定律进行计算,H(H1H22H3H4),将数据代入,得H为126.89 kJmol

77、1。答案A8如图是298 K时N2与H2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3H22NH3H92 kJmol1Ba曲线是加入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曲线C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发生改变D温度、体积一定,1 mol N2和3 mol H2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Q1 kJ,若2 mol N2和6 mol H2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Q2 kJ,则184Q22Q1解析在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注明物质的状态,因此A错误;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反应热并不发生改变,B、C均错误假设把1 mol N2和3 mol H2放在体积为V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

78、 mol N2和6 mol H2放在体积为2V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则两容器中N2和H2的转化率分别相等,反应放出的热量是的2倍;若把容器加压使其体积变为V,则平衡向生成NH3的方向移动,N2的转化率增大,反应放出的热量增加,因此Q22Q1;由于N2与H2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因此Q2小于2 mol N2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184 kJ,因此D正确答案D对点回扣1“H”与反应的“可逆性”可逆反应的H表示反应完全进行到底时反应的热量变化,与反应是否可逆无关。如:N2(g)3H2(g) 2NH3(g)H92.4 kJmol1。表示在298 K时,1 mol N2(g)和3 mol H2(g)完全反应生成

79、2 mol NH3(g)时放出92.4 kJ的热量。但实际上1 mol N2(g)和3 mol H2(g)充分反应,不可能生成2 mol NH3(g),故实际反应放出的热量肯定小于92.4 kJ。2应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时应注意的六个问题。(1)首先要明确所求反应的始态和终态,各物质化学计量数;判断该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2)不同途径对应的最终结果应一样;(3)叠加各反应式时,有的反应要逆向写,H符号也相反,有的反应式要扩大或减小倍数,H也要相应扩大或减小相同倍数;(4)注意各分步反应的H的正负;(5)比较反应热大小时,应把H的“”、“”号和数值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比较;(6)不要忽视弱电解质的电

80、离、水解反应吸热,浓硫酸的稀释、氢氧化钠固体的溶解放热,都对反应热有影响。题型专练1电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用途广泛,右图是镁次氯酸钠燃料电池,电池总反应为MgClOH2O=ClMg(OH)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镁电极是该电池的负极B惰性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C正极反应式为ClOH2O2e=Cl2OHD进料口加入NaClO溶液,出口为NaCl溶液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知Mg是还原剂作负极,ClO在惰性电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Cl。答案B2.甲醇燃料电池被认为是21世纪电动汽车的最佳候选动力源,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通氧气的一极为负极BH从正极区通过交换膜移向负极区C通甲醇

81、的一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3OHH2O6e=CO26HD甲醇在正极发生反应,电子经过外电路流向负极解析通氧气的一极发生还原反应,为正极,A项错误;H从负极区通过交换膜移向正极区,B项错误;通甲醇的一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CH3OHH2O6e=CO26H,C项正确;甲醇在负极上发生反应,电子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D项错误。答案C3.科技工作者研究出以NH3为燃料、氧气为氧化剂、某固体氧化物为电解质的新型燃料电池(如图所示)。该固体氧化物电解质的工作温度高达700900 ,O2可在该固体氧化物电解质中自由移动,反应生成物均为无毒无害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极甲为电池正极B电池总反应为4N

82、H35O2=4NO6H2OC电池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D图示中的O2由电极乙移向电极甲解析燃料电池中,氧化剂在正极放电,燃料在负极放电,故电极甲为负极,电极乙为正极,A错误;由题目信息可知反应生成物无毒无害,故生成物中不可能有NO,B错误;由题目信息可知正极反应式为O24e=2O2,C错误;原电池中,阴离子由正极移向负极,D正确。答案D4如图是一种航天器能量储存系统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系统中只存在3种形式的能量转化B装置Y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C装置X能实现燃料电池的燃料和氧化剂再生D装置X、Y形成的子系统能实现物质的零排放,并能实现化学能

83、与电能间的完全转化解析太阳能电池利用光能转化为电能可直接作用于工作马达,实现了电能与机械能的转化。在装置X中,电解水生成H2、O2,实现了电能与化学能的转化。在装置Y中构成燃料电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作用于马达实现了电能与机械能的转化,A项错误;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上应是H2参加反应,B项错误;装置X可电解水生成H2和O2,C项正确;无论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都不可能实现化学能与电能的完全转化,D项错误。答案C5锂空气电池是一种新型的二次电池,其放电时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电池放电时,正极的反应式为O24e4H=2H2OB该电池充电时,阴极发生了氧化反应:Lie=LiC电池中的

84、有机电解液可以用稀盐酸代替D正极区产生的LiOH可回收利用解析正极的反应式为O24e2H2O=4OH,A项错误;电池充电时,阴极发生还原反应,B项错误;有机电解液不能用稀盐酸代替,因为金属锂与稀盐酸能发生反应,C项错误。答案D6钠氯化镍蓄电池是一种新型的电动汽车蓄电池,其正极MCl2中的M代表Ni、Fe、Ca、Cr、Mn、Cu等一系列金属,其中NiCl2的效果最好。而负极的活性物质是液态金属钠。正、负极活性物质被一种只允许Na迁移的Al2O3固体电解质陶瓷管分隔,由于正极是固态多孔金属氧化物,所以还需要添加NaAlCl4熔融盐在正极处作第二电解质,在正、负极之间传导钠离子。下列有关钠氯化镍蓄电

85、池的说法错误的是()A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2NaNiCl2=Ni2NaClB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为Nae=NaC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为Ni22e=NiD该电池被称为绿色电池,最大原因是从废弃电池中可以方便地回收较纯的镍,其他产物对环境没有污染解析由题意知,该电池反应为2NaNiCl2=Ni2NaCl,故A、C、D项正确;充电时阳极反应为Ni2e=Ni2,B项不正确。答案B7含乙酸钠和对氯酚()的废水可以利用微生物电池处理,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极是电池的正极BH向A极移动C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3COO8e4H2O=2HCO9HD此电池可以在高温下使用解析CH3COO中C元

86、素显0价,而HCO中C元素显4价,故CH3COOHCO,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因此可推断B极为电池的负极,A项、C项错误;阳离子向正极移动,B项正确;微生物在高温时会失去活性,D项错误。答案B对点回扣1有关燃料电池需注意的问题(1)燃料电池的电极不参与反应,有很强的催化活性,起导电作用。(2)燃料电池在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的是燃料(如H2、CH4、CH3OH等),在正极上参与反应的是空气或氧气。(3)燃料电池将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分为两个半反应,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一般将两个电极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数目写为相同,相加便得到总反应方程式。(4)燃料电池反应中,负极材料不一定与电

87、解质溶液发生反应。如燃料电池的负极为惰性电极,就不和电解质溶液反应。2介质对原电池的影响同一个原电池反应在不同的介质中其电极反应式有可能是不相同的,如氢氧燃料电池,其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都是2H2O2=2H2O,但在碱性介质和酸性介质中其电极反应式是不同的。另外由相同的电极材料组成的原电池,在不同的介质中其电池反应、电极名称、电流方向也有可能不同,如由镁、铝作电极组成的原电池,在氢氧化钠溶液中,铝作负极,镁作正极;而在稀盐酸中,铝作正极,镁作负极,因此在解电化学题时要特别注意介质的成分,慎重思考介质所起的作用。题型专练不定项选择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反应4Fe(OH)2(s)2H2O(

88、l)O2(g)=4Fe(OH)3(s)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B铅蓄电池放电时的负极和充电时的阴极均发生氧化反应C常温下Ksp(Ag2CrO4)1.11012,Ksp(AgCl)1.81010,则Ag2CrO4的溶解度小于AgClD等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HA与NaA(HA为弱酸)混合溶液,其酸碱性取决于Ka(HA)的大小解析A项,该反应的S0,由于常温下该反应能自发,则该反应的H0,正确;B项,原电池中“负氧正还”;电解池中“阳氧阴还”错误;C项,注意两者化学式组成不同,不能用简单的溶度积比较。设Ag2CrO4中c(Cr2O)x,AgCl中c(Cl)y。Ag2CrO4(s) 2Ag(aq)C

89、r2O(aq) 2xx有Ksp(Ag2CrO4)c2(Ag)c(Cr2O)4x31.11012,而AgCl(s) Ag(aq)Cl(aq),有Ksp(AgCl)c(Ag)c(Cl)y21.81010,由数量级可判断Ag2CrO4的溶解度大;D项中等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HA与NaA(HA为弱酸)混合溶液,其酸、碱性取决于Ka(HA)(酸HA的电离平衡常数)的大小,故该项正确。答案AD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2Mg(s)CO2(g)=C(s)2MgO(s)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B电解法精炼铜时,粗铜作阳极,精铜作阴极C在硫酸钡悬浊液中加入足量饱和Na2CO3溶液处理,向所得沉淀中加入盐

90、酸有气体产生,说明Ksp(BaSO4)Ksp(BaCO3)D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后,电离度增大,溶液中的值不变解析选项A中,反应S0,GHTS0,则H0,错误;选项C中,由于饱和Na2CO3溶液中c(CO)较大,所以即使是硫酸钡转化为碳酸钡,也不能说明Ksp的相对大小,错误;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后电离度增大,电离常数Ka,仅受温度影响,不受电离度影响,选项D正确。答案BD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氨水稀释后,溶液中的值减小B0.1 molL1Na2CO3溶液加蒸馏水稀释,CO的水解程度增大,溶液的pH减小C电解精炼铜过程中,阳极质量的减少与阴极质量的增加一定相等D298 K时,2

91、H2S(g)SO2(g)=3S(s)2H2O(l)能自发进行,则其H0解析选项A中Kb/c(OH),氨水稀释,c(OH)减小,K不变,则比值增大,错误;Na2CO3溶液水解呈碱性,稀释该溶液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水解程度增大,但溶液的体积增大,c(OH)减小,pH减小,选项B正确;选项C中,精炼金属时,活泼金属以离子的形式进入电解质溶液,阴阳极质量变化不确定,错误;选项D中,反应的S0,GHTS0,则H0,正确。答案BD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SiO2(s)3C(s)=SiC(s)2CO(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GHTS0,则H0,错误;铅蓄电池放电过程中,正负极PbO2、

92、Pb都生成PbSO4,质量都增加,选项B错误;选项C中,一水合氨的电离常数Kbc(OH)c(NH)/c(NH3H2O)、水的离子积Kwc(H)c(OH),则Kw/Kb,是定值,不受浓度影响,正确;选项D中的反应为S2Cu2=CuS,促进了HS电离,选项D错误。答案C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100 、101 kPa条件下,液态水的气化热为40.69 kJmol1,则H2O(l)=H2O(g)的H40.69 kJmol1B向AgCl悬浊液中滴入KI溶液,有AgI沉淀生成,说明AgCl的溶解度小于AgI的溶解度C由H2H23.4 kJmol1可知,比更稳定D已知:NH3(g)HCl(g)=NH4C

93、l(s)H0,则该反应在任何条件下均能自发进行解析 A项,气化热是1 mol液态物质气化时需吸收的热量,液态水变成气态水,需要吸热,正确;B项,组成结构相同的难溶电解质,溶解度越小越易生成,错误;C项,苯生成环己二烯为吸热反应,所以环己二烯的能量比苯高,而能量越低越稳定,即苯更稳定,错误;D项,H0,但气体体积减小,故S0,所以反应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错误。答案A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8NH3(g)6NO2(g)=7N2(g)12H2O(g)H0,则该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B常温下,pH均为5的盐酸与氯化铵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C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也能增大化学反应的焓变D氨水加水稀

94、释后,溶液中的值增大解析A项中,H0,则HTS0C由于Ksp(BaSO4)Ksp(BaCO3),因此BaSO4沉淀不可能转化为BaCO3沉淀D0.1 molL1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后,c(OH)、CH3COOH电离度均增大解析在较弱酸性条件下,钢铁可能同时有析氢腐蚀与吸氧腐蚀,选项A正确;选项B中的反应,S0,GHTS0,则H0,选项B错误;BaSO4与饱和Na2CO3溶液反应,BaSO4沉淀可能转化为BaCO3沉淀,选项C错误;选项D中,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电离平衡正移,CH3COOH电离度增大,c(H)减小,则c(OH)增大,正确。答案AD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镀锌铁制品镀

95、层受损后,铁制品比受损前更容易生锈B右图为用0.1 molL1NaOH溶液分别滴定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和醋酸,其中实线为滴定醋酸的曲线C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合成氨反应(H0)的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常数均增大D电解法精炼铜时,以粗铜作阳极,粗铜中的所有金属都以离子的形式进入电解质溶液解析选项A中,镀锌铁制品受损后,锌作负极,铁被保护,错误;选项B中,开始盐酸的pH小于醋酸的pH,滴定至终点,消耗NaOH溶液体积大致相同,正确;合成氨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移,平衡常数减小,选项C错误;电解法精炼铜时,粗铜中铜以及比铜活泼的金属以离子的形式进入溶液,较不活泼金属以单质形式沉积在阳极附近,

96、选项D错误。答案B9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向醋酸钠溶液中加水稀释时,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都减小B电解精炼铜时,阳极泥中含有Zn、Fe、Ag、Au等金属C2Al6HCl=2AlCl33H2H0,HTS0,一定能自发进行,正确;选项D中向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N2,正反应速率瞬间增大,逆反应速率瞬间不变,随着平衡移动,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错误。答案C10(2015江苏化学,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H2O2分解产生1 mol O2,理论上转移的电子数约为46.021023B室温下,pH3的CH3COOH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pH7C钢铁水闸可用牺牲阳极或外加电流的阴极

97、保护法防止其腐蚀D一定条件下反应N23H22NH3达到平衡时,3v正(H2)2v逆(NH3)解析A项,生成1 mol O2,理论转移2 mol电子,错误;B项,醋酸是弱酸,两者等体积混合后,醋酸过量较多,溶液呈酸性,pH7,错误;D项,达到平衡时,错误。答案C11关于下列各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表示H2与O2发生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则H2的燃烧热为483.6 kJmol1B乙表示恒温恒容条件下发生的可逆反应2NO2(g) N2O4(g)中,各物质的浓度与其消耗速率之间的关系,其中交点A对应的状态为化学平衡状态C丙表示A、B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将A、B饱和溶液分别由t1 升温至t

98、2 时,溶质的质量分数BAD丁表示常温下,稀释HA、HB两种酸的稀溶液时,溶液pH随加水量的变化,则同浓度的NaA溶液的pH小于NaB溶液解析A项,483.6 kJmol1是生成2 mol液态水对应的热量,错误;B项,交叉点A v(NO2消耗)v(N2O4消耗),二者并不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不是平衡点,错误;C项,将A、B饱和溶液分别由t1 升温至t2 ,由于在t1 时质量分数相等,所以在t2 时仍保持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BA,正确;D项,根据稀释时pH的变化情况,HB的酸性小于HA的酸性,所以B的水解程度大于A的水解程度,同浓度时NaB溶液的pH大,正确。答案CD12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

99、的是()A图1表示某吸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B图2表示用0.100 0 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1CH3COOH溶液所得到的滴定曲线C图3表示KNO3的溶解度曲线,图中a点所示的溶液是80 时KNO3的不饱和溶液D图4表示某可逆反应生成物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知t时反应物转化率最大解析A错,因为图中所示的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应该是放热反应;B错,因为醋酸属于弱酸,曲线的起点对应的pH应大于1;C对,因为从图中容易看出该温度下的溶质还没有达到饱和溶液所需要的量;D错,因为“生成物的最大量”和“反应物的最大转化率”

100、属于两个概念无法比较大小。答案C对点回扣1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若H0一定能自发若H0,S0一定不能自发若H0,S0,S0则一定条件下可以自发2化学平衡移动的实质和规律(1)化学平衡移动的实质是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浓度等)的改变破坏了原平衡体系,使得正、逆反应速率不再相等。当v正v逆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当v正I2将KI和FeCl3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后,加入CCl4,振荡,静置,观察下层液体是否变成紫色D检验乙醇与浓硫酸共热是否产生乙烯将乙醇与浓硫酸共热至170 ,所得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溶液是否褪色解析水解后的上层溶液应先用HNO3酸化,除去过量的NaOH后,再加AgNO3溶液

101、,A错误;Fe(NO3)2样品溶于稀H2SO4后,NO在酸性条件下将Fe2氧化成Fe3,不能证明Fe3是原先被氧化所致,B错误;D项得到的气体中含乙醇蒸气、SO2,这两种气体均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使其褪色,D错误。答案C7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A过量的铁粉中加入稀硝酸,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稀硝酸将Fe氧化为Fe3BAgCl沉淀中滴入稀的KI溶液有黄色沉淀出现AgI比AgCl更难溶C铝箔插入稀硝酸中无现象铝箔表面被HNO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D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蓝色浓氨水呈碱性解析过量的铁粉中

102、加入稀硝酸,充分反应后生成Fe2,滴入KSCN溶液不会出现血红色,A项现象描述和结论错误;由于AgI的溶解度远小于AgCl的溶解度,所以AgCl沉淀中滴入稀的KI溶液,沉淀会变成黄色,B项现象描述及结论均正确;Al在稀硝酸中不发生钝化,C项现象和结论错误。答案BD8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A向溶液X中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溶液X中一定含有SOB等体积pH3的HA和HB两种酸分别与足量的锌反应,排水法收集气体HA放出的氢气多且反应速率快HB酸性比HA强C在镁、铝为电极,氢氧化钠为电解质的原电池装置中镁表面有气泡金属活动性:

103、AlMgD向1 mL 1%的NaOH溶液中加入2 mL 2%的CuSO4溶液,振荡后加入0.5 mL有机物Y,加热未出现砖红色沉淀Y中不含有醛基解析A项,SO离子干扰;B项,酸越弱,浓度越大,放出H2的速率越快;C项,Mg的活动性大于铝,不能根据该原电池判断;D项,配制Cu(OH)2悬浊液,应使碱过量。答案B对点回扣1物质检验中干扰因素的排除(1)离子检验中的常见干扰离子以及排除措施待检离子干扰离子排干扰措施ClSO、SO加过量的Ba(NO3)2溶液CO加稀硝酸酸化OH加稀硝酸酸化SOCO加盐酸酸化SO加盐酸酸化Ag加盐酸酸化SOCO加盐酸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试液中COSO加硝酸后将产生的无

104、色无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气体检验中干扰因素的排除气体检验干扰因素的排除方法一般是先检验出一种可能具有干扰的气体,并除去该气体,而且要确认该气体已经除尽,再检验其余气体。如在SO2存在的条件下检验CO2,可设计如下检验思路:品红试液检验SO2高锰酸钾溶液除去SO2品红试液检验是否除尽SO2通入石灰水检验CO2。类似的,还有检验实验室制取的乙烯中含有SO2等。2物质性质探究的常见方法(1)证明酸性:pH试纸或酸碱指示剂;与Na2CO3溶液反应;与锌反应等。(2)证明弱酸或弱碱:证明存在电离平衡;测定对应盐溶液的酸碱性;测量稀释前后的pH变化。(3)证明氧化性:与还原剂(如KI、SO2、

105、H2S等)反应,产生明显现象。(4)证明还原性:与氧化剂(如酸性KMnO4溶液、溴水、浓HNO3等)反应,产生明显现象。(5)证明某分散系为胶体:丁达尔效应。(6)证明碳碳双键(或叁键):使酸性KMnO4溶液或溴水褪色。(7)证明酚羟基:与浓溴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8)证明醇羟基:与酸发生酯化反应,其产物不溶于水,有果香味。(9)证明醛基:与银氨溶液作用产生银镜;与新制Cu(OH)2悬浊液作用产生砖红色沉淀。(10)比较金属的活动性:与水反应;与酸反应;置换反应;原电池;电解放电顺序;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同种强酸的对应盐的酸性强弱。(11)比较非金属的

106、活动性:置换反应;与氢气反应的难易;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还原性;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12)比较酸(碱)的酸(碱)性强弱:较强的酸(碱)制得较弱的酸(碱)。题型专练不定项选择1室温下,下列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Na2S溶液:c(Na)c(HS)c(OH)c(H2S)BNa2C2O4溶液:c(OH)c(H)c(HC2O)2c(H2C2O4)CNa2CO3溶液:c(Na)c(H)2c(CO)c(OH)DCH3COONa和CaCl2混合溶液:c(Na)c(Ca2)c(CH3COO)c(CH3COOH)2c(Cl)解析A项,由于S2H2OHSOH、HSH2OH2SOH、H2OHO

107、H,故离子浓度关系应为c(Na)c(OH)c(HS)c(H2S),错误;B项,符合电解质溶液中质子守恒关系,正确;C项,根据电荷守恒有c(Na)c(H)c(HCO)2c(CO) c(OH),错误;D项,根据物料守恒,离子浓度的关系应为c(Na)c(Ca2)c(CH3COO)c(CH3COOH)c(Cl),错误。答案B2下列溶液中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0.1 molL1NaHCO3溶液:c(Na)c(HCO)c(CO)c(H2CO3)B0.1 molL1NaHCO3溶液与0.1 molL1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c(Na)2c(CO)c(HCO)2c(H2CO3)C0.1 molL

108、1NaHCO3溶液与0.2 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c(Na)c(OH)0.05 molL1c(CO)c(HCO)D0.2 molL1NaHCO3溶液与0.1 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c(CO)2c(OH)c(HCO)3c(H2CO3)2c(H)解析A项NaHCO3溶液呈碱性,即HCO的水解程度大于HCO的电离程度,故有c(CO)c(OH)0.05 molL1c(CO)c(HCO)(要注意到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体积加倍,离子浓度减半),C正确;D项相当于NaHCO3与Na2CO3以物质的量11混合,由电荷守恒得c(H)c(Na)c(OH)c(HCO)2c(CO),由物料守恒

109、得2c(Na)3c(CO)3c(HCO)3c(H2CO3),联立两式,消去c(Na),可得D正确。答案CD3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0.1 molL1 NaHCO3溶液中:c(H)c(Na)c(OH)c(HCO)c(CO)B一定量的(NH4)2SO4与NH3H2O混合所得的酸性溶液中:c(NH)0,即c(NH),错误。答案BC425 时,用2a molL1NaOH溶液滴定1.0 L 2a molL1氢氟酸溶液,得到混合液中HF、F的物质的量与溶液pH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H3时,溶液中:c(Na)c(HF)时,溶液一定呈碱性CpH3.45

110、时,NaOH溶液恰好与HF完全反应DpH4时,溶液中:c(HF)c(Na)c(H)c(OH)c(OH),由电荷守恒有c(H)c(Na)c(OH)c(F),得 c(Na)3.45时,c(F)c(HF),但此时溶液仍为酸性,B错误;当pH3.45时,c(F)c(HF),而当NaOH与HF恰好完全反应时,得NaF溶液, c(F)c(HF),C错误;滴定时,溶液体积不再是1.0 L,溶液体积会变大,由电荷守恒c(H)c(Na)c(OH)c(F),得c(H)c(Na)c(OH)c(F)1.6a molL1,此时c(HF) 0.4a molL1,得c(F)c(HF)2a molL1,即c(HF)c(Na)

111、c(H)c(OH)c(OH)c(H)Bc(Na)c(K)c(S2)c(H)c(OH)Cc(Na)c(S2)c(H2S)c(HS)c(SO)Dc(K)c(Na)c(H)c(SO)c(S2)c(HS)c(OH)解析Na2S电离出的S2与KHSO4电离出的H结合为HS,由于HS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所得溶液显碱性,A、B错;反应前c(Na)c(S2)c(HSO),根据物料守恒得, c(Na)c(S2)c(H2S)c(HS)c(SO),C对;根据电荷守恒得,c(K)c(Na)c(H)2c(SO)2c(S2)c(HS)c(OH),D错。答案C6.常温下,用0.10 molL1 KOH溶液滴定10.00

112、 mL 0.10 molL1 H2C2O4(二元弱酸)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混合溶液的体积可看成混合前溶液的体积之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点所示溶液中:1012B点所示溶液中:c(K)c(H)c(HC2O)2c(C2O) c(OH)C点所示溶液中,c(K)c(HC2O)c(C2O)c(H)c(OH)D点所示溶液中:c(K)c(H2C2O4)c(HC2O)c(C2O)0.10 molL1解析若1012,则c(H)0.1 molL1,由于H2C2O4HHC2O,c(H)小于0.1 molL1,A项错误;由电荷守恒可知c(K)c(H)c(HC2O)2c(C2O)c(OH),B项正确;点得到的是K

113、HC2O4溶液且溶液显酸性,据HC2OHC2O,H2OHOH,可知c(H)c(C2O),C项错;D项,c(K)0.06 molL1,c(H2C2O4)c(HC2O)c(C2O)0.04 molL1,c(K)c(H2C2O4)c(HC2O)c(C2O)0.06 molL10.04 molL10.10 molL1,正确。答案BD7下列溶液中粒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0.1 molL1 NaHCO3溶液与0.1 molL1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 c(Na )c(CO )c(HCO )c(OH ) B20 mL 0.1 molL1 CH3COONa溶液与10 mL 0.1

114、molL1 HCl溶液混合后溶液呈酸性,所得溶液中:c(CH3COO )c(Cl )c(CH3COOH)c(H) C室温下,pH2的盐酸与pH12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 c(Cl)c(H)c(NH)c(OH)D0.1 molL1 CH3COOH溶液与0.1 molL1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 c(OH)c(H)c(CH3COOH)解析A项,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得到Na2CO3溶液,由于COH2OHCOOH,HCOH2OH2CO3OH,H2OHOH,则有c(Na)c(CO)c(OH)c(HCO),错误;B项,CH3COONa与HCl按物质的量比

115、21反应后,溶液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Na、CH3COOH和NaCl的混合液,显酸性,说明CH3COOH的电离程度大于CH3COO的水解程度,因此c(CH3COO)c(Cl)c(CH3COOH)c(H),正确;C项,由于HCl是强电解质,NH3H2O是弱电解质,则pH2盐酸的浓度小于pH12氨水的浓度,等体积混合后,氨水过量,反应后为NH4Cl和NH3H2O的混合液,溶液显碱性c(OH)c(H),根据电荷守恒c(Cl)c(OH)c(NH)c(H),故c(Cl)c(H)cdBQF点X的转化率DE点的平衡常数0,B项错误。在同温度下,比较两条曲线上某两个点,比如就比较两个曲线的起点,可知当

116、容器容积缩小到原来的三分之一时,M的平衡浓度没有增大到原来的三倍(0.6 molL1),而是0.5 molL1,说明平衡逆向移动了,故abcd,A项错误。由E点到F点,温度升高、压强减小,这两个改变条件均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故E点X的转化率F点X的转化率,C项错误。对于吸热反应,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大,所以F点的平衡常数肯定大于E点的平衡常数,D项正确。答案D2在体积为1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NO(g)2CO(g) N2(g)2CO2(g)H,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表中t1t2):反应时间/minn(NO)/moln(CO)/moln(N2)/moln(CO2)/mol02

117、100t10.4t20.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t1 min内,v(N2) molL1min1B若向平衡体系中充入少量O2,平衡不移动C若升高温度时,NO的转化率减小,则该反应的H0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充入0.6 mol CO和0.6 mol N2,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解析A项,0t1 min内,v(CO2)molL1min1,则v(N2)molL1min1,正确;B项,O2易与NO发生反应,使NO浓度减小,平衡向左移动,错误;C项,升高温度,NO的转化率减小,平衡向左移动,则正反应放热,正确;D项,由表中数据得,t1 min时NO、CO、N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6 mol、0

118、.6 mol、0.2 mol,而t2 min时,CO的物质的量不变,说明在t1 min时反应已达平衡,则K,再充入0.6 mol CO和0.6 mol N2,QcK,平衡不移动,错误。答案AC3T温度下,向2.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0 mol NO2和1.0 mol O3,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t/s0361224n(O2)/mol00.360.600.800.8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在03 s内的平均速率v(NO2)0.24 molL1s1B24 s后,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达到新平衡时测得c(O2)0.44 molL1,则反应的

119、H0C在T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 mol NO2、0.5 mol O3和0.50 mol N2O5、0.50 mol O2,反应达到平衡时,压强为起始时的0.88 倍D在T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 mol N2O5和2.0 mol O2,达到平衡时,N2O5的转化率大于20%解析v(NO2)2v(O2)20.12 molL1s1,A错误;24 s时,c(O2)0.40 molL1,降低温度,c(O2)增大为0.44 molL1,即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正确;C项中投料与题干投料等效,且反应条件也相同,达到平衡时,n(O2)n(N2O5)0.80

120、 mol,n(NO2)0.40 mol,n(O3)0.20 mol,故平衡时压强与起始压强比0.88,C正确;D项投料等于题干条件下投料的2倍,若D项对应容器为4.0 L时,与题干平衡是等效平衡,此时N2O5的转化率为20%,现将该容器压缩为2.0 L,则平衡右移,即N2O5的转化率小于20%,D错误。答案BC4一定温度下,4个容积均为1 L的容器中,分别进行反应各容器中的C(s)都为足量:C(s)H2O(g) CO(g)H2(g)H131.3 kJmol1在某时刻,测得有关物质的浓度(单位:molL1)及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如下表:容器编号cH2O(g)cCO(g)cH2(g)v(正)、v(

121、逆)关系0.060.600.10v(正)v(逆)0.121.200.20?0.160.500?0.120.30?v(正)v(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吸收的热量为13.13 kJB. 若将平衡时、中的物质混合于容积为1 L的容器中,则反应仍处于平衡状态C. 在容器中,v(正)v(逆)D. 在容器中,H2的浓度为0.50 molL1解析A项中容器达到平衡(同)时,吸收的热量为(0.16 mol0.06 mol)131.3 kJmol113.13 kJ,故该项正确;B项中只有将平衡时、中的物质混合于容积为2 L的容器中,反应才能处于平衡状态,故该项错误;C项中容器中Qc

122、21(容器、平衡时的平衡常数为1),平衡将逆向移动,则v(正)v(逆),故该项正确;D项中根据容器、处于平衡状态,其平衡常数相同,据此可计算出中H2的浓度为0.40 molL1,故该项错误。答案AC5在20 L的密闭容器中按物质的量之比12充入CO和H2,发生:CO(g)2H2(g) CH3OH(g)H。测得CO的转化率随温度及不同压强下的变化如图所示,p2和195 时n(H2)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1p2,Hv(逆)解析按曲线中压强不变(任选一条曲线),温度升高,CO的转化率减小,则正反应放热,H0,在曲线上作100 时的垂线,p1p2,CO的转化率增大,则是加压

123、过程,即p1p2选项A正确;v(CH3OH)v(H2)4 mol/(20 L3 min) molL1min1,选项B错误;A点的平衡浓度:c(H2)0.2 molL1,c(CH3OH)0.1 molL1,c(CO)0.1 molL1,反应的平衡常数Kc(CH3OH)/c(CO)c2(H2)25,选项C正确;B趋向A,即反应向CO转化率减小的方向(即逆向移动)进行,故v(正)0。在三个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1 mol O2与2 mol Cl2,测得平衡时O2的转化率如下表所示。容器编号温度/容器体积/L平衡时O2的转化率平衡时的压强/Pa200V150%p1200V270%p2350V3

124、50%p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起始反应速率:B平衡时压强:p1p2C容器体积:V1p1,则V2,A错误,B正确;若V1V3,则平衡时,由于正反应是吸热反应,故应是350 时O2的转化率更高,而此时两容器转化率均为50%,说明V3V1,C正确;对D项,假设将2 mol O2与4 mol Cl2充入容器(体积为2V2 L,其余条件均与容器一样),则平衡时O2的转化率为70%,此时将容器的体积压缩为V2 L,则平衡右移,O2的转化率大于70%,D错误。答案BC7在温度相同的3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已知CO(g)2H2(g) CH3OH

125、(g)H90.7 kJmol1):容器甲乙丙反应物投入量1 mol CO、2 mol H21 mol CH3OH2 mol CH3OHCH3OH的浓度(molL1)c1c2c3反应的能量变化放出a kJ吸收b kJ吸收c kJ平衡时压强(Pa)p1p2p3反应物转化率12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c1c3 Ba90.7 C2p2p3 D131解析甲、乙建立的是等效平衡,且是等同平衡,一个是从正反应方向建立平衡,一个是从逆反应方向建立平衡。因此有c1c2,ab90.7,121,p1p2。丙相对于乙,起始浓度为乙的2倍,体积不变,相当于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三者的关系可用图示表示为。c32c1,

126、a90.7,2p2p3,131。答案AD8硫酸的消费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化工水平的标志。2SO2(g)O2(g) 2SO3(g)是工业制硫酸的主要反应之一。一定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均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SO2(g)和O2(g),其起始物质的量及SO2的平衡转化率如下表所示:甲乙丙起始物质的量n(SO2)/mol0.40.80.8n(O2)/mol0.240.240.48SO2的平衡转化率80%12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甲中反应的平衡常数小于乙B平衡时,丙中c(SO3)是甲中的2倍C该温度下,平衡常数值为400D平衡时,SO2的转化率:180%2解析三个容器中温度相同,平衡常数不变,

127、选项A错误;丙容器可以虚拟成将两个平衡后的甲容器压缩成一个甲容器,压缩过程中平衡正向移动,则丙中c(SO3)大于甲中的2倍,80%2,选项B错误;根据甲容器中的数据,有 2SO2(g)O2(g) 2SO3(g)起始浓度0.20.12 0变化浓度 0.16 0.08 0.16平衡浓度 0.04 0.04 0.16平衡常数K0.162/0.043400,选项C正确;乙容器可以虚拟在甲容器平衡后加入0.4 mol SO2,平衡正向移动,SO2的转化率降低,即180%,结合B项分析可知,选项D正确。答案CD9在容积为2 L的3个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g)B(g) xC(g),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

128、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有关数据如下:容器甲乙丙反应物投入量3 mol A、2 mol B6 mol A、4 mol B2 mol C到达平衡的时间(min)58A的浓度(molL1)c1c2C的体积分数w1w3混合气体密度(gL1)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x4,则2c1c2B若w3w1,可断定x4C无论x的值是多少,均有212D容器甲中反应从开始达到平衡平均速率为v(A)0.3 molL1min1解析对比甲、乙,乙的投料量是甲的2倍,通过“放大缩小”分析。丙的判断是建立x与4的关系上,即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还是不变,增大。A项,若甲、乙建立等效平衡,则2c1c2,但乙相对于甲而

129、言,相当于体积减小压强增大,由于x4,则平衡正向移动,所以2c1c2,正确;B项,若x4,则2 mol C相当于1.5 mol A和0.5 mol B,两种情况下A与B的物质的量之比不相等,故恒温恒容条件下与3不可能相等,错误;C项,起始时乙投入的量是甲的2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而容积体积又相等,故有212,正确;D项,v(A),错误。答案AC对点回扣1应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平衡移动的两个注意(1)不要把v正增大与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等同,只有v正v逆时,才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2)不要把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与反应物转化率的提高等同,当反应物总量不变时,化学

130、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提高;当增大一种反应物的浓度,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会使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提高,而本身的转化率降低。2速率、平衡图像题的解题模板(1)定特点:分析确定化学反应特点。(2)看图像:一看面(纵、横坐标的意义);二看线(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三看点(起点、拐点、终点);四看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平衡线);五看量的变化(如浓度变化、温度变化)。(3)想规律:联想平衡移动原理,分析条件对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4)作判断:利用原理,结合图像,分析图像中所代表反应速率变化或化学平衡的线,作出判断。3有关化学平衡计算的常用技巧:(1)三步法三步法是化学平衡计算的一般格式,根据题意和恰当的假设列出起始量、转化量、平衡量。但要注意计算的单位必须保持统一,可用mol、mol/L,也可用L。(2)差量法差量法用于化学平衡计算时,可以是体积差量、压强差量、物质的量差量等等。(3)极端假设法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这类反应的特点是不能进行到底。据此,若假定某物质完全转化(或完全不转化),可求出其它物质的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浓度、气体体积)的范围。(4)其他方法讨论法、等效平衡法、虚拟状态法、赋值法、估算法、守恒法等。- 73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