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讲_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二、直面环境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2)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3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地域差异:问题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表现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等短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地域差异发达国家更突出农村地区、发展中国家严重城市地区、发达
2、国家严重形成原因过度消耗资源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过度开采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居住地过分密集,造成污染物集中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2内涵:(1)生态持续发展(基础)。(2)经济持续发展(条件)。(3)社会持续发展(目的)。3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温馨提示(1)可持续发展三大原则中,“公平性”侧重的是“权利”,“共同性”侧重的是“义务”,“持续性”侧重的是“发展”。(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时,重点理解公平性原则,不要把公平性原则与共同性原则混为一谈。前者强调全球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而后者强调全球一个整体。全析考点一以人
3、地关系模式图来理解人地关系及环境问题的成因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不同区域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有所不同,即环境问题表现形式具有地域差异,主要表现为城市地区与乡村地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如下表:地区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由于交通、工业活动与人类居住地的过分集中,造成污染物的集中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地盐碱化等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者强度过大发展中国家较发达国家严重,以生态破坏为主一般都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人口增长却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此外,发达国家利用一些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需要,将污染严重的
4、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以环境污染为主过度消耗资源1(2011广东高考) 读2007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散点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1)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A上海、天津B广东、福建C海南、贵州 D辽宁、山东(2)山西、内蒙古人均GDP不算高,但人均CO2排放量高。其主要原因是() A自然资源贫乏 B交通设施落后 C煤炭消耗量大 D第三产业发达解析:(1)B(2)C第(1)题,从图中可知,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较,人均CO2排放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级行政区有云南、湖北、重庆、海南、福建和广东,其中人均GDP高
5、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只有福建和广东。因此选B。第(2)题,山西和内蒙古人均GDP不高,但是煤炭消耗量高,人均CO2排放量高。因此选C。2低碳经济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环境友好的突出特点。读2013年中国省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分布图,完成(1)(2)题。(1)关于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省际差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吉林高于河北B山西高于河南C青海高于甘肃 D安徽高于湖南(2)我国东南沿海低碳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产业结构轻型化 B劳动力资源丰富C森林覆盖率较高 D离国际市场较近解析:(1)C(2)A第(1)题,依据图例可以判断,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由低到高依次为高碳区、相对高碳区、相对低碳区和低
6、碳区。甘肃、吉林、河北、河南、安徽属于相对高碳区,青海、湖南属于相对低碳区,山西属于高碳区,因此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吉林与河北相当,山西低于河南,青海高于甘肃,安徽低于湖南。第(2)题,我国东南沿海低碳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轻型化,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产业。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表现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1)人口压力。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对全球形成较大的人口压力,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增多,引发资源和环境问题。(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利用超过了资源本身的再生速度,长期采用损害环境的生产方法,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采取以损害环境为代价
7、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盲目追求当前经济增长,全球范围内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虽然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但自然原因有时也是环境问题形成的重要因素。分析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流速缓慢,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2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与成因环境问题原因典型事例措施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及降水少华北平原水资源紧张 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
8、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土地资源短缺生态退耕、建设占地等我国人均耕地较少能源短缺利用率低、资源分布不均我国东部地区能源短缺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滥垦、滥伐、滥牧,自然植被遭破坏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治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等原因大熊猫、华南虎、藏羚羊等数量日益减少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工业“三废”的大量排放泰晤士河的悲剧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
9、,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固体废弃物污染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垃圾任意堆放大城市周边地区的垃圾“围城”现象噪声污染交通、工厂噪声等城市噪声海洋污染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渤海石油泄漏特别提醒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的区别与联系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破坏是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源短缺是指资源数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资源短缺;资源短缺也会引起生态破坏。3(2013大纲卷)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
10、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完成(1)(3)题。(1)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A重金属盐B氮、磷营养物C固体废弃物 D泄漏的石油(2)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 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 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3)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A赤道附近 B大洋中部C中、低纬近海 D高纬近海解析:(1)B(2)C(3)C第(1)题,题干显示,赤潮的发生跟浮游生物的暴发性繁殖有关,显然这是由水体的富营养化造成的。第(2)题,水温高,浮游生物生命活动强,繁殖速度快;风力小,利于氮、磷营养物的聚集。第(3)题,由上题解析可知赤潮多发于水温偏高、风力偏小的海域,
11、而中、低纬度近海地区,水温较高,同时该区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大。4溶解氧DO是指溶解于水中的氧的含量,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生化需氧量BOD是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有机物体时需要消耗氧的数量,它用于监测水体有机物的污染状况。下图为某河由M河段至Q河段中水溶解氧和生化需氧量浓度变化的曲线。据此完成(1)(2)题。(1)图中有机污染源在()A BC D(2)最容易导致鱼类死亡的河段是()AM BNCO DP解析:(1)B(2)C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以看出在以前BOD浓度很低,而在时BOD的浓度突然增加,因此有机污染源在该处。第(2)题,在O河段水中的溶解氧即DO含量最低,说明水质最差,鱼类最有可能因缺
12、氧而死亡。5(2012安徽高考节选)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山清水秀、林茂粮丰,大理古城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如果在洱海西岸大规模建设住宅,可能对地理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审题答题规范专训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答案:占用耕地和湿地,影响农业生产,湿地的功能减弱、效益降低。人口增多,林地遭破坏,入湖污水增多,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灾害增多,环境质量下降,不利于大理古城的保护,人地关系恶化。全析考点二以示意图来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原则内容要求公平性原则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人类的发展
13、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人类需要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持续性原则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共同性原则各国共同参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地方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对于全球共有的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2.理解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的区别传统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发展目标以经济发展为目标,经济的增长就意
14、味着发展以社会全面发展为标准,其终极目标是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增长方式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投入、低污染、高产出消费模式提倡高消费提倡适度消费文明标准建立的是物质文明,主要考虑经济利益建立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要考虑社会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时间尺度当代人的最大需求强调代际公平空间尺度从区域利益出发,采取封闭式、掠夺式和转嫁式的发展方式从全球利益出发,是一种互补的发展方式6(2013江苏高考)2013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可持续发展五大支持系统。报告以1995年全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为100,下图表示2010年五大支持系统的能力指数。读图回答(1)(2)题。(双选)(1)19952
15、010 年发展支持系统发展最快,其代价有()A大量消耗资源B大量排放污染物C科教投入不足 D人口增长缓慢(2)为保障各支持系统协调发展,应大力加强()A社会保障建设 B经济基础建设C农业基础建设 D生态与环境建设审题答题规范专训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从文字中可获取1995年全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为100。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答案:(1)AB(2)CD7(2010浙江高考)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发展支持系统121.2113.3110.2注:1995年全国为100.0。(1)说明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主要是由哪些支持系统的变化来驱动的?(2)中国生存支持
16、系统的变化有何特点?试从农业角度简析其原因。(3)中国环境支持系统的变化有何特点?简析其原因。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呈上升态势。发展、智力和社会三个支持系统曲线位于可持续发展能力曲线之上,可推知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上升主要是由发展、智力和社会三大支持系统来驱动的。第(2)题,分析生存支持系统曲线较易解答该系统的变化特点。2004年生存支持系统的平稳发展跟农业投入水平增加、资源转化率提高密切相关。第(3)题,中国环境支持系统变化缓慢,基本保持稳定,这跟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取得一定成效有关。答案:(1)呈上升态势。发展、智力和社会三个支持系统。(2)2003年前徘徊波动,200
17、3年较快上升,2004年后平稳发展。农业投入水平增加、资源转化效率提高,农业政策调控取得成效。(3)变化缓慢,近几年有所下降,但基本保持稳定(或尚未持续恶化)。原因: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环境冲击部分得到缓解和遏制(或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取得一定的成效)。高考常考的24图示之(十八)漫画是一种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等独特的表现方式,寓抽象于形象之中,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以取得讽刺、警示的效果。地理漫画的表现主题多集中在资源、人口、环境、粮食等重点问题上,用以反映人口问题以及由于人类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问题,展示人地关系及其协调途径。图1小鸟的悲哀图2
18、小草的哀求图3飞来的山峰判读漫画,先抓主题,再分析,找出前因后果,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措施、意见)。以上三幅漫画可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解读:(1)解读标题。漫画不能采用直白的标题,应该用夸张、比喻、象征性的标题。如上面三幅漫画的标题如果用“滥伐森林”“过度放牧”“人口过度增长”,就达不到漫画的效果,甚至就不是漫画了。以上三幅漫画还可命名为:“小鸟的悲哀”可命名为:还我家园、无家可归、难民悲歌等。“小草的哀求”可命名为:争先恐后、明天的早餐在哪里、最后的晚餐等。“飞来的山峰”可命名为:农民的“优惠”、农民要失业等。(2)反映的问题。每幅地理漫画都反映了特定的地理问题,一般从画面中的内
19、容可以读出来。如“小鸟的悲哀”反映的是乱砍滥伐森林,动物失去了家园,生物多样性减少。“小草的哀求”反映的是过度放牧。“飞来的山峰”反映的是人口过度增长,耕地不断减少。(3)产生的原因。如上图中乱砍滥伐森林、过度放牧、人口过度增长之间就存在因果联系。由于人口过度增长,一些地区为了生存,对森林进行大规模的采伐,通过毁林造田,种植粮食,以满足人口不断增长的需要。由于人口过度增长,一些地区运用落后的耕作方式进行掠夺性种植,或采取粗放型经营手段进行过度放牧,致使绿色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大量良田土质退化,甚至产生沙漠化或盐碱化,从而导致耕地减少。(4)造成的危害。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
20、候等生态效益,一旦破坏将会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全球气候变暖加剧、物种灭绝等不良后果。(5)解决问题的措施。如预防和治理滥伐林木的对策:完善林木保护机制,加大监管力度;建立起打击滥伐林木的长效管理机制;深入开展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提高农民的林木保护意识。又如关于人口过度增长的问题,人类必须考虑自身发展与环境之间客观存在的依赖关系,根据自然环境所提供的物质条件,保持和调节人口与环境相适应的比例关系,决不盲目地发展自身,要使人口的适度增长与环境保护处于良性循环之中。在这方面,发展中国家更要注意控制人口过度增长。1(2015北京东城区模拟)下图为我国规划中的粤赣运河漫画。下列
21、关于粤赣运河叙述正确的是()A连接长江流域的赣江和珠江流域的北江B可发展航运、养殖等,有百利而无一害C穿越武夷山脉,有利于武夷山旅游业的发展D占用沿线大量的土地,延缓当地经济的发展应用五步法读图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答案:A2读下面漫画,完成(1)(2)题。(1)该漫画反映的问题是()A死亡率过高B人口迁移量大C人口过多 D劳动力素质低(2)该问题不会导致()A生态环境问题 B资源枯竭C土地和粮食问题 D国防兵力不足解析:(1)C(2)D第(1)题,从漫画中可以看出是人口过多问题。第(2)题,人口老龄化才会引起国防兵力不足。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2015邯郸一模)PM2.5指大气中直径
22、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珠江三角洲是全国第一个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评价并率先公布数据的城市群地区。下图为2012年3月16日7时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发布的珠三角地区PM2.5均值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1下列四城市中,空气质量最好的是()A佛山B广州C珠海 D惠州2导致图中珠三角PM2.5浓度偏高的原因,不正确的是()A人口稠密,汽车数量大 B天气返潮,微风少雨C经济发达,工厂企业多 D强冷空气南下,气温下降解析:1.C2.D第1题,结合图例可看出珠海PM2.5均值在35以下,为选项中四城市最低值,故空气质量最好。第2题,强冷空气南下带来的大风会使空气中的污染物快速
23、扩散,从而降低PM2.5的浓度,不会导致浓度偏高。(2015湖北七州市二模)读我国某地生态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模式图,回答34题。3该工业园区主导产业的工业导向类型属于()A市场导向型 B原料导向型C劳动力导向型 D技术导向型4该生态工业园区()A最可能位于湖北B属于高科技产业园C生产过程中所有工业产品都能循环利用D具有高效的资源利用及和谐的生态功能解析:3.B4.D第3题,从图中可知主导产业均与甘蔗有关,由此可知主导产业属于原料导向型。第4题,湖北不是甘蔗产区;图示中主要是污染物而不是所有产品都被循环利用;图中显示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各个系统中的废弃物也被充分利用,节约了资源,减轻了污染,具有和
24、谐的生态功能。(2015浙江五校二模)读长江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的变化图,回答56题。5关于长江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的变化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2011年的季节变化比2012年大B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较大C2012年的年际变化比2011年大D11月的季节变化最小6影响长江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A气温 B降水C径流量 D污染物来源解析:5.B6.C第5题,图中显示不同月份入海通量有很大的差异,说明季节变化较大;同时2012年与2011年入海通量也有较大差异,表明不同年份也有较大差异,即年际变化较大。年际变化要比较不同年份,不能以一年来说明;同理季节变化也是一年中不同月份的比较,不是
25、不同年份同一月份的比较。第6题,图中显示夏秋季多、冬春季少,刚好与长江径流量变化情况一致,说明直接因素是径流量。(2015河南十校二模)按常理,鸭子长得越快鸭农越赚钱。但在湖北云梦、京山等地,一些鸭农却养起了“慢生鸭”。在自然环境捕食,辅之以麦麸、玉米、谷糠和青饲料,这样养的鸭比用有添加剂的浓缩饲料喂养的晚2个多月才能出栏,但肉质好,价格高,成为更有赚头的绿色食品。据此完成78题。7“慢生鸭”饲养者在利于消费者健康前提下获取高利润的做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 D公正性原则8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使用有剧毒的农药防治病虫害引进抗病虫害
26、的优良品种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利用作物害虫的天敌防治虫害等A BC D解析:7.A8.B第7题,饲养慢生鸭需要的人工成本、机会成本更高,同时能获取更高利润,体现了公平性原则。第8题,绿色食品的生产过程中要减少使用或不使用有害农药或防腐剂等。读工业社会时期人地关系的示意图,完成910题。9关于图示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人与自然的对抗性增强,地理环境遭到破坏人地关系呈现全面不协调“环境决定论”思想表现最突出大规模耕作、灌溉使生态系统更稳定ABC D10下列符合可持续发展持续性原则的是()A我国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B当代人及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C国际合作应对全球气候变暖D河北省三河
27、市为通州区供应天然气解析:9.A10.A第9题,由图可知,这一阶段人类从自然界获取大量物质和能量,同时向自然界排放大量的废弃物,人类与环境的对抗性增强,人地关系呈现全面不协调。第10题,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这就是持续性原则,因此A项符合。近年来,鄂尔多斯市鄂旗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构建产业链,推进产业良性循环,实现产业循环升级。下图为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部分产业链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11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在构建循环经济产
28、业链的过程中,最可能遇到的困难是()A缺乏优惠的政策 B资源短缺C缺乏高素质人才 D资金严重短缺12下列关于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资源的消耗B减轻了环境污染C提高了经济效益D生产过程中不会有任何污染物被排放到环境中解析:11.C12.D第11题,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鄂尔多斯地区,长期以来,这里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而循环经济产业链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第12题,该产业链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但在生产过程中避免不了会有污染物被排放到环境中。二、综合题(共52分)1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29、26分)材料一“红色荒漠”是指在我国南方红土地区的土地荒漠化。这些地区地形以丘陵为主,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下。材料二下面是“红色荒漠”形成结构示意图。(1)完成“红色荒漠”结构示意图。上图中字母表示水土流失、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等条件,请写出各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A_,B_,C_,D_。(8分)(2)“红色荒漠”的形成造成的不利影响有哪些?(6分)(3)我国北方的荒漠化主要发生在_地区。简要说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土地荒漠化防治的不同措施。(12分)解析:第(1)题,根据图表内容,结合南方丘陵地区情况正确分析得出结论。第(2)题,“红色荒漠”的形成对生产和地理环境都有影响,主要是使表层土
30、壤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等。第(3)题,我国北方的荒漠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南、北方荒漠化形成的原因不同,荒漠化防治的措施也不同,结合课本知识正确作答。答案: (1)人口增加高温多雨滥伐森林水土流失(2)表层土壤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减产;当地地表变得崎岖不平;下游易淤积河道和湖泊。(3)干旱和半干旱北方:植树造林、种草,防止过度放牧等。南方:控制人口增长,积极开发新型能源,退耕还林等。14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6分)材料一2014年10月12日以来,全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出现持续低能见度的雾霾天气,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PM2.5是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31、2.5微米的颗粒物,肉眼不可见,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材料二20062011年卫星图片显示的全球PM2.5分布图。(1)根据材料二,指出20062011年全世界PM2.5污染严重的区域。(5分)(2)专家指出PM2.5的主要来源是人为排放。请说出PM2.5的主要人为来源,并简述可以导致其污染程度加剧的天气状况。(6分)(3)根据材料二,推断我国雾霾天气严重的地区并分析其形成原因。(7分)(4)为减少雾霾天气的出现,我们应采取哪些措施。(8分)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北非、西亚、南亚、中亚和东亚PM2.5污染严重。第(2)题,PM2.5主要来自工业生产、汽车尾气和农作物秸秆燃烧。它的形成与大雾
32、、静风、逆温等天气状况有关。第(3)题,我国华北地区雾霾天气最为严重,其原因与工业交通污染和能源消费结构有关,与冬春季节多沙尘天气有关。第(4)题,从控制污染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植树造林等方面分析。答案:(1)北非、西亚、南亚、中亚和东亚等地区。(2)人为来源:发电、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汽车尾气,农作物秸秆燃烧等。天气状况:大雾、静风(无风)、逆温等。(3)华北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多,工业和交通污染源多;在能源结构中煤炭比重大;冬春季节多沙尘天气。(4)控制污染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植树种草,增加绿化面积;加强监控与管理。第二讲_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1.走可持
33、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1)严峻挑战(2)行动: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发展循环经济(1)手段:环境无害化技术。(2)核心:提高生态效益。(3)方式:环境友好方式。(4)目的: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5)意义:推进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6)实践全析考点一1庞大的人口压力2资源短缺令人担忧3深刻的环境危机1(2011天津高考节选)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乙省人口总数超过了甲省,居全国首位。甲省乙省人口自然增长率/%2003年2009年2003年2009年5.644.998.3
34、57.262010年乙省城市化水平达到64%。2011年该省部分地区在我国“十二五”中被确定为农业基地(如图所示)。据文字材料,指出乙省农业持续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请从所提供的材料中,找出一条证明此矛盾产生的依据。解析:农业基地需要大量的农业用地,而乙省城市化水平高、山区面积比重大,对其农业发展不利。答案:矛盾:城镇用地(非农业用地)与农业用地之间的矛盾依据:人口数量多,增长快(山区面积大,平原面积小,耕地有限;城市化水平高,非农业用地规模大)全析考点二1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2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循环经济(1)循环经济的原则与特点。(2)实行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推
35、行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通过清洁生产可以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其已成为世界各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所普遍采用的一项基本策略。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推行生态农业。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调整原有的生产结构,把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的生产相结合,发展种植业与林、牧、副、渔业相结合,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3适度消费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适度消费,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能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消费具有动力功能,对经济发展具有拉动作用。2(
36、2013福建高考)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1)(2)题。(1)最适宜该模式的是()A河套平原B黄淮平原C辽东丘陵 D闽浙丘陵(2)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经济效益加快城镇发展提供清洁能源促进民居集中A BC D解析:(1)D(2)B第(1)题,甘蔗、水稻的生长都需要高温多雨的环境,一般分布在我国水热条件较好的南方地区。第(2)题,发展循环农业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与城镇化、人口迁移关系不大,所以错误。3(2009天津高考)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1)据图文材料分析,影响葡萄酒产业布局最主要的一组区位因素是()
37、A原料、劳动力 B原料、市场C技术、市场 D交通、能源(2)对图中葡萄酒产业特点的描述,符合图文信息的是()A以工业为基础,产业部门单一B地域文化决定了葡萄酒的产量C工业产品间都有“上下游”联系D产业结构体现了可持续发展观念解析:(1)B(2)D第(1)题,图示显示葡萄酒产业的产品是由葡萄直接加工而成,故葡萄酒产业应接近原料地;又葡萄酒、油类、药类需直接投放市场,故该产业还应接近市场。根据葡萄酒产业的投入产出关系,进而可判定B项正确。第(2)题,图示显示葡萄酒产业的生产过程为循环生产模式,基本实现了无污染排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观念。高考常考的24图示之(十九)地理关联示意图是指运用文字框图和箭
38、头、线条等连接有关地理事物,表示各地理事物间相互联系、结构特征及演变规律的组合图形。地理关联示意图通常借助带箭头的线段将有关地理事物的形成、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发展趋势等要素联系起来。它一方面从整体的角度来构建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反映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特征。图1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图2燃烧化石能源对人体健康危害过程图图3山区自然灾害链示意图(1)读图名,把握关联图的中心内容。如图1展示了农作物秸秆的六种利用方式;图2展示了燃烧化石燃料产物的废弃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图3展示了山区自然灾害的关联性。(2)关注图中的各要素,把握各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图中的各环节、框图、箭
39、头及箭头指向,即关联图中的关联性。一般框图表示环节,箭头表示关联过程,箭头指向表示关联的因果特征。分清图中要素是判读关联图的基础。如图1中基础是秸秆,由秸秆指出的箭头有农田、田间焚烧、燃料、饲料、工业原料和沼气原料。箭头的含义是读图的关键,如图2中箭头与水汽结合酸雨,由此可知为SO2或氮氧化物,再由箭头“酸性气体排放”也能判断出为SO2或氮氧化物。(3)依据框图所指要素及箭头逐个分析框图之间的关联性,图中各环节包括哪些要素,箭头由哪个环节指向哪个环节等。如图3中的“堰塞湖”是由岩体、土体或泥石堵塞河湖所造成,据此可知,应该对应崩塌、滑坡、泥石流,它们的发生都与地震有关,再结合图中的“暴雨”即可
40、分别对应出来。(4)进行各部分间的因果推理,找出规律,并进行文字表述。地理关联示意图的分析就是逻辑推理过程,关键是将关联图所表达的地理原理、过程或规律用文字表达出来,进行图文转换。如图2根据图中各部分的相互关系可知分别是SO2或氮氧化物、酸化、呼吸,图3中分别是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5)在推理时要充分利用已知条件,从最简单、最有把握的方框入手,当已知条件逐渐增多时,再推理其他空白处的内容就相对容易了。在完成了各框内容之后,利用所掌握的概念、原理、分布规律等将所填内容验证一遍,确保其正确性。1(2012江苏高考)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逐步改善,秸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下图
41、是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秆利用方式是()ABC D(2)在农田里大面积焚烧秸秆的影响主要是()引起大气污染造成资源浪费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A BC D应用五步法读图1由图示中框中内容和箭头指向,可联系这类地理事物的形成和演化过程,进行详细梳理。2从题图可获取以下信息:答案:(1)D(2)A2读我国某生态农牧业养殖场生态农业循环图,回答(1)(2)题。(1)该农场最有可能位于()A黑龙江B新疆C山东 D浙江(2)该养殖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A商品谷物农业 B大牧场放牧业C水稻种植业 D混合农业解析:(1)
42、D(2)D第(1)题,提取图中有效信息“藕田”(水田),结合水田分布知识,可知选D。第(2)题,由题干和图可知,该养殖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3(2015大庆质检)当地时间2013年8月18日下午,日本鹿儿岛县樱岛的昭和火山口发生爆炸性喷发,喷出的烟尘高达5 000 m,为观测史上最高的一次。图甲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乙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结合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1)(2)题。(1)图甲中与昭和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类型一致的是()Aa BbCc Dd(2)图乙中、,直接受弥漫在大气中的火山灰影响而减弱的是()A BC D解析:(1)B(2)B第(1)题,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属于
43、岩浆岩;在图甲中,b、c、d三类岩石都能转化为a,故a表示岩浆,b表示由岩浆冷凝而形成的岩浆岩。第(2)题,由图可知,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弥漫在大气中的火山灰会加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从而使减弱。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2015绵阳三模)现代拆解与再利用产业,几乎100%对回收废弃物资源进行了利用。下图为江苏扬州静脉产业园产业链基本构架,读图回答12题。1该产业园区主要目的是解决()A工业生产中的环境污染B资源利用中的环境污染C消费过程中的环境污染D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该园区从国外输入废弃物资源,主要考虑的是()A经济效益B社会效益C环境效益
44、 D国家间利益解析:1.C2.A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主要是对废旧机电产品、电子产品、汽车等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则主要是为了解决消费过程中的环境污染。第2题,从国外输入废弃物资源来进行拆解、回收再利用,可能是由于国外该类资源收购价格较低,则企业的利润较大。(2015泰安期末)读我国某地区工业生产联系示意图,完成34题。3下列关于该地区工业的说法,正确的是()A企业因生产联系而集聚B该地区的工业多属于技术导向型工业C硫酸厂是该地区的主导企业D该工业多布局在东部沿海地区4图示产业链最突出的优势是()A延长电厂产业链,提高其产品附加值B扩大市场规模,提高产品竞争力C吸纳劳动力就业,提高城市化水平D提高
45、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解析:3.A4.D第3题,图示企业之间存在着投入产出的联系,即生产联系,A正确。该地区工业主要是有色金属冶炼,多属动力导向型,多靠近能源丰富地区布局,故B、D错;硫酸厂主要用于尾气回收,属于附属产业,故C错。第4题,图中产业链通过循环生产,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回收废弃物,实现了经济和生态双重效益。选项A、B、C都只是实现了经济效益。读某地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回答56题。5下列地区最适合大力推广该生产模式的是()A青藏高原 B松嫩平原C海南岛 D太湖平原6该循环经济模式()A没有任何废弃物产生B生产受市场影响显著C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D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开展生产解析:5.
46、C6.C第5题,从图中可知该产业链中的原料为甘蔗,由此可知C选项正确。第6题,该循环经济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充分利用,但仍有污染物排放。读我国沙漠化土地成因构成(点)图,回答78题。7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A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B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C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D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8据图分析沙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植被遭到破坏B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C降水减少,蒸发加剧D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地区推进解析:7.C8.A第7题,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是我国干旱、半干旱的集中区。第8题,从图中可知乱垦滥伐和过
47、度利用占我国沙漠化土地成因的80%以上,故选A。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原经济区规划了六大生态区(如图),到2020年,区域森林覆盖率要从现在的22%增长到25%,初步实现区域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根据材料和图完成910题。9西部三个山地生态区防治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C土壤盐碱化 D大气污染10除了建立生态区,本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还有()A西部地区进行大规模梯田改造,减少地表径流B河流上游进行梯级开发,有效防治洪涝灾害C东部地区推广新型灌溉方式,节约用水D关停所有有污染的产业,保护环境解析:9.B10.C第9题,中原经济区的西部为黄土高原,由于沟壑纵横,坡度大,地表植
48、被覆盖率低,加上多暴雨,使黄土高原地区成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第10题,图示区域的东部地区是我国盐碱化最严重的区域之一。盐碱化的发生主要由不合理灌溉引起,因此,推广先进的灌溉技术,是有效防治盐碱化的措施之一。 读我国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危害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112题。11图中所示的环境问题是()A荒漠化 B臭氧层空洞C水土流失 D全球变暖12图示环境问题在我国最严重的地区是()A黄土高原 B塔里木盆地C东北平原 D长江三角洲解析:11.C12.A第11题,图示地区降水集中、植被破坏、土质疏松易造成水土流失。第12题,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为黄土高原。二、综合题(共52分
49、)13(2015怀化二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材料一下图为某地区的干燥度分布示意图。注:干燥度是某地一定时段内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材料二酒泉、武威、兰州等地自古是重要的粮食、棉花及优质瓜果产区。近年来,酒泉等地农民在瓜秧周围的表土上铺一些小石块,以提高西瓜的产量和质量,这就是“压砂技术”。(1)根据材料一描述图示地区干燥度分布规律,并简析其成因。(8分)(2)简述酒泉利用“压砂技术”能够提高瓜果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原因。(8分)(3)图中B湖日趋缩小,有专家提出“治湖的关键是治河,治河的关键是协调人地关系”的治理思路。试分析B湖面积缩小的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12分)解析:第
50、(1)题,从图中可以直接判读出干燥度的分布规律;成因主要从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地形对降水的影响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主要从“压砂技术”能够保持土壤水分、肥力和增加温差等方面分析。第(3)题,B湖面积缩小的原因主要从补给量变化以及蒸发量变化方面进行分析;采取的措施主要从合理用水、恢复植被以及发展节水农业等方面分析。答案:(1)规律:总体上由东南向西北增加;在西部山地由南向北增加。成因:受夏季风影响,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气流遇山地(祁连山)抬升,多形成地形雨,降水由南向北减少。(2)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土壤侵蚀(保持土壤水分、肥力);增大瓜田日温差。(3)A河水量减小,断流期延长;全球
51、变暖,蒸发增强。措施:退耕还草(恢复天然植被);合理分配、利用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资源,恢复下游供水;发展科技,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用水;推广耐旱作物,发展节水农业。14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材料一我国沙尘暴的主要发生区域在青藏高原和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其中,每年的12月到次年3月,沙尘暴发生中心集中在青藏高原上,并随时间推移向北移动。目前,珠穆朗玛峰地区海拔6 300 m以下,基本没有常年积雪(景观如材料二所示)。材料二冰川退缩后,在珠穆朗玛峰北坡形成越来越高的戈壁滩(2010年11月拍摄)。材料三“风沙滚滚天畔来,白天屋里点灯台,行人出门不见路,一半草场沙里埋”。这是流
52、行于内蒙古一带的顺口溜。(1)分析每年12月至次年3月沙尘暴中心集中在青藏高原上的原因。(8分)(2)目前,珠穆朗玛峰地区海拔6 300 m以下,基本没有常年积雪。这一现象可能给青藏高原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带来怎样的影响?(6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所描述的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要缓解这种地理现象,当地应采取的措施。(10分)解析: 第(1)题,从干燥的环境、大风天气、地表疏松等方面分析。第(2)题,缺少常年积雪,加剧干旱程度,利于风蚀作用,不利于植被生长,从而导致环境恶化。第(3)题,材料三显示内蒙古一带沙化严重,主要是因为人们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在生产生活中对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在工程建设中不合理施工等。针对造成土地沙化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措施即可。答案:(1)冬季受高气压控制,大风天气多;气候干旱,降水少;地表疏松物质多;地表缺乏植被的保护。(2)冰雪融水减少,加剧了干旱的程度;地表遭受风蚀加剧,影响植被生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3)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樵采;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不当的工程建设。措施: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合理利用水资源;在工矿、交通建设中注意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