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届高考地理单元综合检测试题23.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9971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考地理单元综合检测试题2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2届高考地理单元综合检测试题2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2届高考地理单元综合检测试题2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2届高考地理单元综合检测试题2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2届高考地理单元综合检测试题2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2012届高考地理单元综合检测试题23.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2012届高考地理单元综合检测试题23.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2012届高考地理单元综合检测试题23.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2012届高考地理单元综合检测试题23.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2012届高考地理单元综合检测试题23.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2012届高考地理单元综合检测试题23.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2012届高考地理单元综合检测试题23.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2012届高考地理单元综合检测试题23.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综合测试四(自然地理和地图)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10黑龙江四校联考)北京时间2009年9月2日15时55分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60千米,此次强震的震中在西爪哇省打横地区西南方142千米处的海域。据此回答13题。1此次地震发生后,地震波横波(S波)和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在向上经过莫霍界面时发生的显著变化是()A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BS波完全消失,P波的波速突然下降C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DP波完全消失,S波的波速突然下降2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地核B上地幔C下地幔D地壳3地震发生时,爪哇岛居民的感觉是()A左右摇晃 B先左右摇晃后

2、上下颠簸C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解析:地壳的平均厚度约17千米,此次地震的震源应位于上地幔。地震发生时,地震波由上地幔经过莫霍界面进入地壳时,P波、S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由于P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在震中附近的居民感觉到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答案:1.C2.B3.D(2010湖南株洲检测)读“非洲某月海平面气压(单位:百帕)和非洲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45题。4上图中M、N两地的盛行风向分别为()A西北风;东北风 B西北风;东南风C西南风;东北风 D西南风;东南风解析:M地位于非洲南端的海洋上,受西风带的影响明显,以西北风为主;N地在北半球的信风带,东北风为盛行风向。答案:A5我国古诗

3、中有众多关于四季景色的描写。下列古诗中所描述的情景与上图中等压线所示时间一致的是()A“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晋乐府古辞孟珠B“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唐杜甫夏夜叹C“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南朝齐萧悫秋思D“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解析:此时从气压的分布来看,赤道低压带偏北,应该为北半球的夏季,选择B项。答案:B(2010宁夏银川一模)读“某天气系统经过石家庄市前后的气温、气压、降水、风速变化示意图”,完成68题。6该天气系统是()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解析:该天气系统过境时,气温下降,风速增大,降水明显,为冷锋。答案:C7该天气系统到达石家庄市

4、的时间是()A29日 B31日 C1日 D3日解析:降水出现的日期即为冷锋到达的时间。答案:B8下列现象与图示天气系统过境无关的是()A感冒患者数量猛增B交通事故频发C城市用电、用气量减少D病虫害减少,有利于来年农作物生长解析:城市用电、用气量与冷锋无关。该冷锋过境时,气温降至零下,感冒患者可能增加;路面结冰,交通事故频发;过冬害虫可能因低温死亡,病虫害减少。答案:C(2010辽宁大连一模)右图为“某海区因洋流影响而形成的表层海水剖面示意图”,图上曲线为18等温面。读图回答910题。9如果该海区在北太平洋,那么流经该海区的洋流是()A日本暖流 B千岛寒流C阿拉斯加暖流 D加利福尼亚寒流10如果

5、该海区在北大西洋,那么其沿岸地区为()A热带沙漠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 D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洋流类型的判断及洋流的分布规律。表层海水在竖直方向上温度的变化规律是由表层向深处递减。由图上18等温面的弯曲状况可推知图示海区中间的温度低于两侧,则该海区的洋流为寒流。图上的东、西应理解为大陆的东岸和西岸。因此,如果该海区在北太平洋,则该洋流为加利福尼亚寒流。如果该海区在北大西洋,则该洋流为加那利寒流,由于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其沿岸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答案:9.D10.A(2010山东济宁)下图为“我国南方某低山丘陵区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11

6、由于人类某种活动,使蒸腾作用显著减弱时,可能直接导致()A该区域降水增加 B该区域地表径流增加C蒸发量不变 D地下径流增加解析:毁林开荒,植被破坏导致蒸腾作用显著减弱,地表径流增加。答案:B12若要进一步增加该流域水资源的丰富程度,下列措施中作用不明显的是()A封山育林 B退耕还林C修建梯田 D修建小型水库解析: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修建小型水库能进一步增加该流域的水资源。答案:C(2010浙江杭州一模)分析材料一、材料二,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314题。材料一:气候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在1950年,著名地理学家Peltier根据全球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划分出大、中、小三种不同的某种外力侵蚀强

7、度区域(材料二),其中甲、乙、丙分别代表大、中、小三种侵蚀强度区域,其中对A区域不作该外力作用强度的划分。材料二: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侵蚀强度划分图。13直接受该外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有()A挪威的峡湾 B黄土高原的沟壑C石灰岩溶洞的石笋 D沙漠的风蚀城堡解析:该外力侵蚀作用在降水量50130厘米,年平均气温在525之间最为强烈,应该与流水的侵蚀作用有关。挪威的峡湾是冰川的侵蚀作用;石灰岩溶洞的石笋是流水的化学溶蚀作用;风蚀城堡是风力的侵蚀作用;黄土高原的沟壑是在流水的侵蚀作用下形成的。答案:B14据图分析,下列区域中该外力侵蚀强度最大的是()A亚马孙平原 B浙闽丘陵C西伯利亚山地 D撒哈拉大沙漠

8、解析:从上题分析可知该外力作用为流水的侵蚀作用,我国的浙闽丘陵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及地貌条件下,侵蚀作用强烈;亚马孙平原植被覆盖良好,西伯利亚山地为亚寒带气候,气温低,撒哈拉大沙漠气候干旱,降水少,流水的侵蚀作用都不强烈。答案:B(2010山东聊城模拟)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其中C为沉积物,B、F、G为沉积岩,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而且该地没有发生过地层倒置现象。据此回答1516题。15据图判断该地发生过的地质作用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A B C D解析:图中下覆岩层有明显的水平弯曲变形,说明该地发生过水平运动;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说明地质史上发生过岩浆活动;与岩浆岩接触

9、地带有变质岩存在,说明该地发生过变质作用;C为沉积物,说明有外力作用的影响。答案:D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走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在F处B假如C地层上为松散沙质沉积物,则该地可能常年盛行北风CA处有可能找到化石D如果该地有石油,则应该在2地向下打井开采解析:隧道选址应在背斜处,而F处为向斜;A为岩浆岩,不可能找到化石;2处地下为向斜构造,为良好的储水构造,开采石油应对应于地下的背斜构造,即从1处向下钻井;若C为沙质沉积物,其形态示意为沙丘,则其迎风面为北侧坡面,故其常见风向为北风。答案:B(2009江苏南京一模)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下图是“全球温度

10、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1718题。17有关升温3对靠雨水生长粮食地区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全球变暖对全球各地区粮食生产都有害无益B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C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增加D西半球粮食产量会普遍增加,东半球相反18据图推断,如果全球温度升高3,下列几个地区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A澳大利亚 B西亚 C北非 D中亚解析:本组题考查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气候变暖会对农作物产量有一定影响。对低纬度的大部分国家,升温伴随干旱的加重,造成供水不足,会使农作物减产;高纬度的国家则随着积温增加,农作物产量可能增加。答

11、案:17.B18.B(2010山西重点中学诊断二)下图示意世界四个国家21世纪初期能源消费情况。读图完成1921题。19上图表明上述国家中()A国以石油为主,且石油消费量在四国中居首位B国矿物能源消费构成较均衡,且石油消费量最大C国以煤炭为主,且核电消费量最大D国以天然气为主,且天然气消费量在四国中居首位解析:读图可知,国以石油为主,约占50%,但该国能源消耗总量没有其他国家大,所以石油消费量在四国中不居首位(没有国量大);国矿物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消费构成较均衡,但石油比重最大,由于国在四国中能源消耗总量最大,所以石油消费量最大;国以煤炭为主;国以天然气为主,由于在四国中能源消耗总量较

12、小,所以天然气消费量在四国中不居首位(没有国量大)。答案:B20四个国家中,能源利用率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A B C D解析:单位GDP能耗最低的国家能源利用率最高,单位GDP能耗最高的国家能源利用率最低,读图可知,国能源利用率最高,国能源利用率最低。答案:C21在防止世界气候变暖、节能减排中最应该承担更大义务的国家是()A B C D解析:大量使用矿物能源,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四个国家中,矿物能源消耗最多的国家,在防止世界气候变暖、节能减排中最应该承担更大义务,读图可知为国。答案:B(2010海淀10月)如图为地球公转情况,虚线为极圈和回归线,EFG为晨昏线,据此回答2224题。

13、22图示所反映的日期是()A3月21日前后 B6月23日前后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解析:地球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则图中中心点为北极;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则太阳由公转轨道一焦点向外照射地球,图中EFG为晨昏线,即图中昼部分为G向东至E部分,则北极圈内为极夜。答案:D23若此时我国某地物体的影子长恰好为一天中最短,则该地位于上海()A西北 B东北 C东南 D西南解析:此时我国某地物体的影子长恰好为一天中最短,即该地正是正午;图中显示105W为0时,则75E为12时,正是正午;结合我国西部地区经纬度位置,可判断该地位于上海西北。答案:A24一年中当甲、乙两地昼长的差由最小逐渐增大时,

14、则下列现象一定不存在的是()A赤道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开始减小B太阳直射点向南移C甲乙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差异逐渐增大D太阳直射点向北移解析: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各地昼夜平分,甲乙两地昼长差为0,达最小值;此后,无论太阳直射点向南或向北半球移动,甲乙两地昼长差都将增大。答案:C25(2009浙江文综)读图,代表的土壤类型依次是()A荒漠土壤、森林土壤、草原土壤B草原土壤、荒漠土壤、森林土壤C森林土壤、草原土壤、荒漠土壤D草原土壤、森林土壤、荒漠土壤解析:森林表层枯枝落叶多,有机质积累多,垂直向下变化大;草原降水较少,有机质含量由表层向下变化小;荒漠中枯枝落叶最少,土壤中积累的有机质最少。答案:D二

15、、综合题(共50分)26(13分)(2010江苏镇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2009年3月28日,由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在全球展开。从斐济开始,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中国等国的城市率先熄灯,欧洲、美洲等国的城市紧随其后。全球上千个城市,在当地区时20时30分至21时30分这一个小时里,依次熄灭电灯、关闭电源。材料二:几个主要城市的经纬度位置。(1)当新西兰和斐济开始此活动时,北京时间是_,图中5个城市中最接近正午的是_。(2)关于以上5个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A5个城市均在大陆西岸B伦敦与雅典的气候特征一致C雅典和惠灵顿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相近

16、D莫斯科与旧金山昼夜长短变化一致(3)当惠灵顿开始此活动时,家住伦敦的珍妮观察到太阳方位与下图大致相符的点是()A BC D(4)惠灵顿开始此活动时,位于东半球和昼半球且昼夜等长的经度范围是_。(5)全球开展“熄灯一小时”针对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解析:第(1)题,新西兰和斐济在东十二区,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两地存在4个小时的时差,此时北京时间为20时30分4小时16时30分;最接近正午的城市与惠灵顿经度应相差127.5,且在惠灵顿西侧,故莫斯科最接近。第(2)题,5个城市中,莫斯科在大陆内部,雅典在欧洲南部,地中海岸边;伦敦终年温和湿润,而雅典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气候特征不一致;雅

17、典和惠灵顿纬度数相近,所以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相近;莫斯科比旧金山纬度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比旧金山大。第(3)题,当惠灵顿开始此活动时,伦敦正值当地时间早上8:30,此时的太阳方位大致与点相符。第(4)题,东半球的经度范围为20W160E,3月28日昼夜等长的点应在赤道上,赤道上属于昼半球的范围为37.5W142.5E,求二者的交集即可。第(5)题,开展“熄灯一小时”活动针对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答案:(1)16时30分莫斯科(2)C(3)A(4)20W142.5E(5)全球气候变暖。27(12分)(2010北京东城检测)读图甲、图乙,完成下列问题。(1)说出甲地的风向。比较甲、乙

18、两地风力大小,并说明原因。_(2)说出图甲中天气系统A到达北京时的天气状况。_(3)在图乙中画出875、900、925、950百帕四条等压线,并判断该图所示天气系统的类型。_(4)图甲中的A和图乙中的天气系统强烈发展可能成为自然灾害,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图甲中的A天气系统图乙所示天气系统自然灾害名称对农业的影响解析:第(1)题,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形成风,画图即可得出风向是西北风,因甲地等压线比乙地密集,所以甲地的风力比乙地大。第(2)题,天气系统A是冬季的冷锋,此天气系统过境能带来大风、降温,可能有雨雪天气。第(3)题,描

19、点连线,层层进行,可从外向内,也可从内向外,连线时不要交叉,不要漏点;连好可见是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的低气压(或气旋)天气系统。第(4)题,冷锋天气系统强烈发展可形成寒潮(或沙尘暴),对农业生产可造成冻害;低压天气系统强烈发展可形成热带风暴乃至台风,造成强降水形成涝灾,但缓解了旱情。答案:(1)西北风。甲地比乙地风力更大。原因:甲地等压线比乙地更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2)大风、降温,可能有雨雪天气。(3)画图略;低气压或气旋。(4)图甲中的A天气系统图乙所示天气系统自然灾害名称寒潮(或沙尘暴)台风对农业的影响不利:冻害等;有利:减轻虫害等(沙尘暴引起土壤侵蚀、农业减产等)不利:淹没农田

20、等有利:缓解旱情等;28.(12分)(2010唐山12月)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同学们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因素。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性。(2)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_(风带),请在图上相应的位置用箭头画出该风带的风向。(3)A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对应的自然带是_带。(4)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在_和_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

21、的地的自然带是_带。(5)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_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_为基础的。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_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_为基础的。解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体现在各自然要素之间的联系上,差异性体现在各地区组成自然环境的各要素的差异上。由于差异性的存在,形成了不同的气候与自然带。答案:(1)整体(2)西风带西南风,风向略(3)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4)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5)由赤道到两极热量从沿海向内陆水分29(13分)(2010课标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下图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

22、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该区域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1)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_(2)比较甲、乙两地雪期与降雪量的差异,并解释原因。_(3)分析位于丘陵区的丙地融雪侵蚀较乙地严重的原因。_解析:第(1)题,由题干信息知,雪期是指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可理解为当地气温持续低于0的时间。读图中经纬度,结合轮廓特点可知图示地区为我国东北地区。图中等雪期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增,且在中部地区向北凸出。凸高为低,说明中部雪期较东西两侧短,即中部地区气温持续低于0的时间较短。联系影响气温的因素,回忆气温高低与地形地势的关系,按

23、题干要求组织答案即可。第(2)题,看清图右下角的图例,结合甲、乙两地的雪期和降雪量线的数值,不难得出两地雪期与降雪量的差异。雪期长短主要由气温决定,降雪量主要受水汽多少影响。联系甲、乙两地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找到差异的原因。第(3)题,首先要正确理解题干中融雪侵蚀的含义,即为积雪融水水流形成的侵蚀。其侵蚀作用的强弱取决于融雪水径流量大小,地形状况和植被好坏。融雪水径流量与地形、地势相关,地势越低,融雪水汇入量越多;植被好坏与人类活动有关。综合以上知识,规范地组织答案即可。答案:(1)等雪期线在中部地区向北(东北)凸出。表明沿MN一线中部雪期短于其东西两侧地区。即东西部气温持续低于0的时间较长;中部气温持续低于0的时间较短。因此,中部地势较低(为平原),东西部地势较高(为山地)(东西高,中间低)。(2)甲地雪期比乙地短,原因是甲地纬度低于乙地。甲地降雪量比乙地多,主要是因为甲地比乙地距海近,水汽更为充足。(3)丙地属于丘陵地形,地势低于乙地,融雪径流量大于乙地;丙地比乙地受到更多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林地被毁,过度垦荒等),丙地更易被侵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