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初中语文 文摘(文苑)榆次县衙古楹联评点.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9958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 文摘(文苑)榆次县衙古楹联评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中语文 文摘(文苑)榆次县衙古楹联评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中语文 文摘(文苑)榆次县衙古楹联评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榆次县衙古楹联评点榆次县衙古楹联评点榆次县衙古楹联评点作者:老夫子榆次县衙古楹联评点2013年4月27日去晋中开会,有幸参观了榆次老城。榆次老城是在汉城的基础之上,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修建的,距今已有1400年历史。以后历朝历代不断修建,融入了各个时代的文化,汇集了不同年代的建筑风格。它是全国少有保存比较完整的古城之一。它集古民居、古城墙、古县衙、古寺院、古街道、古商铺于一身,融晋商文化、三晋文化和黄河文化于一炉。游览这些古迹,仿佛置身于绵延的历史长河之中,但是我最感兴趣的要数榆次的古县衙。榆次古县衙始建于宋朝,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县衙之一,被称为我国封建社会县级衙门的标本,素有“三晋第

2、一署”的美称。整个县衙分为5堂26个院落,布局整齐,建筑优美。特别是每个殿堂的楹联,对仗工整,寓意深刻,堪称一座文史资料的宝库。这些楹联流传甚广,引起现代人们的广泛关注。这些楹联虽然出自于封建社会文人大儒的笔下,但是用当今的眼光去看,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县衙大门有三间面阔,大门檐下悬挂横匾“榆次县衙”,廊下立放一面大鼓,专为百姓击鼓鸣冤之用。两边的门柱上书有一副楹联:“居官当思尽其天职,为政尤贵合乎民心。”这“一鼓、一匾、一楹联”生动地表现出从政之道。古代没有微博,没有举报网络,没有“信访局”,老百姓有了冤屈,只能到衙门口击鼓鸣冤。衙门里的官员听到鼓声升堂断案,公正断案就是古代官员的主要“天

3、职”。清正的官员依法断案,廉洁的官员以理断案,所以古代有句话“公生明,廉生威”。而糊涂的官员则是糊涂官断糊涂案,贪官则是“三年清知府,十万白花银”,搜刮民脂民膏。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就是这个道理。各级官员“尽天职”,“合民心”才是社会稳定和谐的重中之重!走进大门就是第一进庭院了。回头再看看大门的背面,有一副楹联:“为政不在多言,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存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上联说的是,做官的不能尽“耍嘴皮子”,理论上说起来一套一套的,摆保护来的却是花架子,装潢门面用的。虽然那时候没有“民主生活会,但是”当官的也要“吾日三省吾身”,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纠正不正之

4、风”。下联说的是,当官的要“识大体,顾大局”,一切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出发,虽然做不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但起码也要考虑国计民生吧!不能把老百姓的事情丢在脑后。第一进庭院的正面就是仪门,也叫“二门”。那里的正门只有新官上任,或者有重大庆典,才打开,其他时间都要走偏门。仪门上方有一块匾额,书写者“晋藩首府”。山西古称并州,并州的首府原来在晋阳,也就是太原,宋朝初年宋太宗将晋阳古城用水火摧毁,州治搬到了榆次,所以这里就成了山西的首府。仪门两旁廊柱上的楹联是:“好学近知,力行近仁,知耻近勇;在官惟明,莅事惟平,立身惟清”。这副楹联的上联出自于礼记.中庸,原文是:“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或利而

5、行之.。”意思是:喜欢学习的品格接近于智慧,努力行善的品格接近于仁爱,知道羞耻的品格接近于勇敢。下联出自于汉.马融忠经.守宰章,意思是:当官的对社会要明察秋毫,办事情要公平公正,本人要修身养性,清正廉洁。仪门的背面也有一副楹联:“官有典常,任一日,则尽一日之心,况兼地广事繁,敢不夙兴夜寐?民供正课,宽几分,则受几分之惠,纵使时丰岁稔,常如怨暑恣寒”。这副对联是后蜀孟昶撰写的,意思是:当官的有当官的规矩,当一天官就要尽一天职责,何况你所辖制地方宽广,事情繁多,不早起晚睡,不辞辛苦怎么能行呢?老百姓交赋税虽有限量,但是你宽一点,老百姓就多得一点实惠。就是在风调雨顺,庄家收成较好的年份,也要想到老百

6、姓暑天要暴晒于烈日之下,冬天忍受难于抵御的寒冷。说的多好啊!如果政府的官员都这样看问题,想着百姓,那老百姓不就会心感万福,口念“阿弥陀佛”了吗?穿过仪门,就进入了第二进庭院。庭院的甬道上建有一座牌坊,牌坊的额匾上有三个大字“廉生威”。“公生明,廉生威”是明代嘉靖年间无极县知县郭允礼官箴中的经典语句。牌坊左边的柱子上写着:“公其心,万善出”。右边柱子上写着:“大其牖,天光入”。意思是说,只有出于公心,才能做善事;只有打开窗户,才能透进阳光,比喻只有广开言路,多听别人的意见,才能思想敞亮。牌坊后边两侧各立一块石碑。左边石碑上镌刻着宋朝赵匡胤鞭策官吏的话:“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7、意思是说,你所拿的俸禄,都是民脂民膏,你绝对不能忘本。你可以虐待老百姓,但是你无法欺骗上苍,如果以意孤行总会遭到苍天报应的。左边石碑上刻的是明代郭允礼所写的“官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意思是,你下属的官吏害怕你不是因为你严格要求,而是敬畏你的廉洁。老百姓佩服的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佩服你的公正。你要是廉洁了,下属官吏就不敢怠慢,你做到了公正,老百姓就不会欺骗你。由此看来,官员的廉洁威力是多么大,公平是多么的重要。吏治的要害就在于廉洁和公正。穿过牌坊就是县衙的大堂,也就是县官大老爷“升堂”的地方。大堂五间面阔,檐下挂一横匾,上书“牧爱堂”。据史

8、料记载,南宋理学家朱熹曾在同安县任主薄,县署的匾额原来是“祜贤堂”,朱熹将其改为“牧爱堂”,蕴含着施爱于民的仁政主张。两边柱子上的楹联是:“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副楹联极其通俗,但是说的全是真理。你当了官不要感到荣耀,就摆起了官架子,耀武扬威。只要你是好官丢了官也不要认为是耻辱。别说一个小小的地方官没有多大用处,你所管辖的地方全靠你这个小官来治理。你吃的是老百姓的饭,穿的是老百姓的衣,你千万别认为老百姓是好欺负的,你自己本身也是一个老百姓!穿过大堂,就是第三进庭院,第三进庭院的正面就是“二堂”。二堂是审理涉及

9、隐私案件的地方。堂门的匾额是“悬鉴涵冰”。鉴,是铜镜,“悬鉴涵冰”是说悬挂的铜镜像冰一样明亮,蕴含着清正明鉴的意思。两边的柱子上的对联是;“浮躁一分到处便招尤悔,因循二字从来误尽英雄。”“尤悔”指过失和悔恨。如果官员稍有浮躁,就会造成失误,悔恨莫及。当官的不要因循守旧,因循守旧是最误事的,它可以毁掉你的英明。所以当官的切不可拿着上级文件念念完事,要有自己的思路,改革创新,做出一番业绩来。穿过二堂就进入了第三进庭院。第三进庭院正面是“三堂”,俗称“签押房”,是县太爷日常办公,批示文件的地方。三堂的楹联是:“要办事,莫生事,要任怨,莫敛怨;可兴利,毋近利,可急功,毋喜功”。三字经式的训示是多么朴实

10、无华!“要办事,莫生事”告诫当官的要脚踏实地地办事情,不要无事生非,搞出一些歪门邪道来;敛怨出自于诗大雅荡,指的是招惹怨恨。“要任怨,莫敛怨”劝诫官吏要任劳任怨,经得起考验,时时处处要为民着想,千万别引起民怨。“可兴利,毋近利,可急功,毋喜功”,是说官员要兴利除弊,但不要好大喜功,急功不可近利。前面三堂是县太爷办公的地方,再往后还有两进,几套小院,分别是知县一家生活起居和接待客人的地方,以及典史院,主簿院,县丞院和钱粮院,是知县的下属官员或师爷办公的地方。其中有一处叫“忍补堂”,两边的柱子上楹联是:“人人论功名,功有实功,名有实名,存一点掩耳盗铃之私心,终为无益;官官称父母,父必真父,母必真母

11、,做几件悬羊卖狗的假事,总不相干”。说的是官员应该不图虚名,不可搞那些“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谎报邀功。那都是掩耳盗铃之举,没有一点益处。人们称呼县官为父母官,要做父母官不可徒有其名,做那些“挂羊头卖狗肉”的勾当。县太爷的生活起居的地方在第五进院落,颇为静雅。门口有几颗槐树,所以上层楼叫做“槐月轩”,处理完公事,坐在树下赏月吟诗,修身养性。下层叫做“冰雪堂”,昭示县太爷要两袖清风,冰清玉洁。门柱上的楹联是:“堂上一官称父母,莫言当官易,要广施父母之恩典;眼前百姓即儿孙,应知为民难,须多照儿孙以福星”。说的是,当官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在大堂上自称父母官,既然是父母官就要像个父母官,要知道子民生

12、活很不容易,应为子民广施恩泽。可见即使下了班,当官的也不要忘了勉励自己要做个好官,不要一到晚上就去五星饭店,豪吃混喝,也不要购买豪华别墅,养小三,包二奶!在后院东侧有一处被称作“酂侯祠”的地方,那里供奉的是西汉丞相萧何。萧何协助刘邦打败项羽,从而取得天下。同时还为汉王朝制定了刑法律例,是一位杰出的好宰相,因此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酂侯祠附近有一座戏台,称为“音飞白雪”。音飞白雪戏台的台柱上也有副对联:“人情到底好排场,耀武扬威,任尔放开眉眼做;世事原来多假局,装模作样,惟吾踏实脚跟看。”这副楹联是就“演戏”所发出的议论,说的是人生就是一台戏,轰轰烈烈,熙熙攘攘,各种人做出各种姿态,有的是真的,有

13、的是假的,要勉励自己要脚踏实地做事,不要学那些做假局的,装模作样给人看。从县衙可以望见院外的“思凤楼”。思凤楼为木结构楼阁建筑,平面呈正方形,两层三出檐,十字歇山顶。据说在西晋咸宁年间,榆次县令荀浪清正廉明,政绩昭著,深受百姓爱戴。咸宁三年六月的某一天,县衙飞来一群美丽的鸟,大家都说是飞来了凤凰。从此榆次就有了“凤城”的美称。晋武帝听到这个传闻,就亲笔题词:“就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爱之如父母,乐之如时雨。”表彰荀浪像天上的日月,人们敬仰他就像景仰光辉的日月,百姓把他看作及时雨,像神灵一样尊敬他。看过这些楹联,引起我无限遐想。在中国3000年的古代文明史中,积累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统治者为了安定社会,维持统治,吸取历朝历代的教训,“民可载舟,亦可覆舟”,因而做出了不少爱民亲民的姿态。不可否认在那些年代也出现了一些清正廉洁的官吏,但是社会安定时间一长,统治者们就很快会忘记这些教训,开始贪图享受,恣意妄为,民不聊生。每到这时社会就会出现动荡,处于水深火热中的民众就揭竿而起,从而出现朝代变更。我们解读这些楹联,可以从中受到教益,牢牢记住“以民为本”这一点,多体谅一些民间的疾苦,多做一些为民的好事,才能让社会更和谐,更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