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b p m f教学目标1. 正确认读声母 b、p、m、f,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2. 正确拼读 b、p、m、f 和单韵母、o、i、u 组成的音节,初步学习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3. 借助拼音,正确认读“爸爸、妈妈”2 个词语,认识“爸、妈”2 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正确拼读声母 b、p、m、f 和单韵母、o、i、u 组成的音节;初步学习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教学准备1. 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时预习卡。2. 准备资料:“状元成才路”多媒体课件、字母卡片。 教学课时2 课时第 1 课时课时目标1. 正确认读声母 b、p、m、f,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2. 正确拼读 b 和单
2、韵母组成的不带调音节,初步学习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教学过程板块一游戏导入,复习单韵母1游戏:气球飞到哪里去?课件出示:一个气球上写一个字母或音节,即:、o、e、i、u、yi、wu。学生拖动 鼠标将气球拖到“单韵母的家”或“音节的家”。132课件按顺序出示前两课的情境图,引导读:请大家看图,我们一起来读字母口形歌吧! 张大嘴巴 公鸡一叫o oo白鹅游水e ee牙齿对齐iii嘴巴突出u uu嘴吹口哨 3做手指操,巩固字母字形。【设计意图】游戏是学生喜欢的学习形式,能激发他们学习拼音的兴趣。字母口形歌则 帮助学生复习 6 个单韵母。板块二借助情境图,认识声母1出示情境图,提问:春天来了,天气晴朗,
3、谁和谁在干什么?预设:爸爸和孩子爬山坡。爸爸拄着拐杖,弟弟拿着收音机听广播。两个小朋友在山脚下的门洞边捉迷藏,小女孩躲在门洞后,小男孩蒙着眼睛用手摸。 2借助情境图,引出声母。(1) 教师念情境歌:听广播(b),爬山坡(p)。蒙着眼,用手摸(m)。后面还有一个 f。(课件出示四个声母:b、p、m、f)(2) 引导:“播(b)、坡(p)、摸(m)”要读得又轻又短,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声母的读音。(3) 教师带领学生读一读。3引导观察:观察情境图,找出图上有哪些东西长得像 b、p、m、f。预设:收音机、T 恤衫上的字母、山洞门、拐杖。【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看图说话,从中引出本课要学的 4
4、 个声母。借助情境图,既能帮学生读准 4 个声母的音,也帮助记住 4 个声母的形。板块三比较辨析,学习声母1学习声母 b、p,辨析音和形。(1) 教师范读:我们先来读读声母 b 和 p 吧。(学生跟读)(2) 体会发音区别:我们来做个小实验吧,我把这张薄纸放在嘴前,读声母 b 和 p,你有什么发现?你们也试一试,有什么发现?预设:读 b,薄纸基本不动;读 p,薄纸有明显的颤动。(3) 引导读一读字母歌:b bb,听广播;p pp,爬山坡。(4) 引导:怎么记住 b 和 p?你有好办法吗?预设:b 像数字 6,p 像反写的数字 9;b 像收音机的样子,p 像 T 恤衫上的字母。(5) 指导书写。
5、过渡:b、p 住在四线格的什么地方呢?课件出示四线格中的 b 和 p,学生观察笔画、笔顺及每一笔在四线格中的位置。指名说一说。认识新笔画:右半圆。教师边示范,边让学生跟着书空。b 竖、右下半圆,两笔写成,占上格和中格。第一笔竖不要碰到第一条线,右下半圆写饱满。p 竖、右上半圆,两笔写成,占中格和下格。第一笔竖不要碰到第四条线,右上半圆写饱满。学生练习写,教师巡视指导,提示握笔姿势与坐姿。2学习声母 m、f,辨析音和形。(1) 过渡:你们真会学习,我们再来读 m 和 f。(教师范读,学生跟读)(2) 学生自由练习读,提问:你感觉发 m、f,气流有什么不同吗?(3) 引导: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 m、
6、f 的音和形? 预设:m 像两扇小门,两个山洞;f 像一根拐杖。(4) 引导编字母歌:两个门洞 m mm,一根拐杖 f ff;两扇小门 m mm,伞柄朝上 f ff。(5) 指导书写。课件出示四线格中的 m 和 f,学生观察笔画、笔顺及每一笔在四线格中的位置。指名说一说。认识新笔画:左弯竖、右弯竖。教师边示范,边让学生跟着书空。m 竖、左弯竖、左弯竖,三笔写成,占中格。注意左右两部分一样大,占满格。f 右弯竖、横,两笔写成,占上格和中格。f 的横比较短,写在比第二条线略低一点的位置上。学生练习写,教师巡视指导,集体展评。【设计意图】小学生爱模仿,模仿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学发音,学书写,
7、教 师的示范很重要,因此学习声母 b、p、m、f 的时候都有示范指导。课堂上的小实验,省时省力,既能帮助学生学习发音方法,解决难点;又能缓解学习疲劳,调节情绪,调动他们学习 汉语拼音的兴趣。板块四学习拼读,了解方法1. 出示女孩使劲推卡片示意图,动画展示声母和韵母相拼的过程。教师相机示范拼读。2. 请你听一听:b 和,哪一个读得响亮一些?哪一个读得轻短一些?3. 小结方法: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4. 自由练习拼读教师带读指名拼读全班齐读。【设计意图】突出学生“听”,通过倾听帮助学生掌握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借助示意 图,引导学生通过自由的拼读练习,体会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第 2 课时课
8、时目标1. 正确拼读 b、p、m、f 和单韵母、o、i、u 组成的音节。2. 借助拼音,正确认读“爸爸、妈妈”2 个词语,认识“爸、妈”2 个生字。教学过程板块一拼音游戏,复习旧知1猜猜猜:教师做 b、p、m、f 的口形,请学生举起相应的声母卡片,并读一读。2拼拼拼:bb。课件出示示意图。教师提示: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学生开火车读。【设计意图】采用游戏的形式寓教于乐,引导学生复习声母的读音和两拼音节的拼读方 法,巩固上节课的知识,增强学生记忆。板块二学习拼读,习得方法1. 拼读音节 b的四声。(1) 出示课本第 25 页的四幅图,观察图画:每一幅图上画的是什么呢?(2) 学生交流,
9、相机拼读的带调音节。预设:猪八戒手里拿着“8”,b、b、b;小白兔拔萝卜,b、b、b;有人练习打靶,b、b、b;有一座大坝,b、b、b。2. 课件依次出示:bbbb ,指名带读,开火车拼读。3. 课件打乱顺序出示:bbbb ,学生开火车拼读。【设计意图】借助图片,以学生熟悉的事物或者熟知的词语带出音节,在具体的语境中 帮助学生掌握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板块三运用方法,练习拼读1激发兴趣: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同学们拼读的方法掌握得真好,能不 能自己拼读课本上的这些音节呢?课件出示课本第 25 页的 b、p、m、f 和单韵母、o、i、u 组成的音节图示。2学生自主拼读带调的两拼音节。3.
10、 同桌合作:一个小朋友拼读,另一个小朋友评一评。然后交换角色。4. 指名同桌在全班展示。展示时教师及时纠正拼读不正确的地方。5. 开火车拼读课本第 25 页的音节。6. 选择音节组词说话。例如:b波浪玻璃b铅笔比一比b布娃娃布置不足7朗读儿歌。qin ni hu pl bwnshnp wnshn p牵牛花 ,爬 篱 笆 ,往上爬 ,往上爬 ,d d d dd d pdow dnchu l b嘀 嘀 嗒 ,嘀 嘀 嗒 ,爬 到屋顶吹 喇 叭 。(1) 教师示范朗读。(2) 同桌合作:互相找一找、拼一拼儿歌中的两拼音节。(3) 指名拼读音节:pdw【设计意图】学生刚刚学会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需要经
11、过多次实践巩固,才能逐渐形 成基本能力。自主拼读,同桌合作拼读,全班展示拼读,都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 到拼读的练习中。板块四 看图识词,拼读识字1出示课本第 25 页下面部分的插图。(1) 提问:图上有谁?他们去干什么?预设:图上有爸爸和妈妈,他们带着小朋友出去玩。b bm m相机出示词语:爸 爸妈 妈(2) 教师范读音节词。讲解:“爸爸、妈妈”的第二个字都要读轻声,读得又轻又短。(3) 学生练习读两个音节词。(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2. 拓展说话:你爱爸爸妈妈吗?在家里,爸爸最喜欢做什么?妈妈最喜欢做什么?3. 识记汉字:爸、妈。这两个字你以前认识吗?是怎样认识的?4. 拓展拼读词语
12、。(1) 课件出示音节词,配上相应的图画。byfmpbm b(2) 学生自由拼读。再读给同桌听,请同桌评一评。5. 一边拍手,一边跟读儿歌,巩固新词。w i bb wi m m我 爱 爸 爸 ,我 爱 妈 妈 ,b b mmiw xnf deji wziwnshzhn f y爸 爸 妈 妈 给 我幸福 的 家 , 我 在温室中发 芽 ,w zu iw deb bm m wyojinknkuil dezhn d我 最 爱 我 的 爸 爸妈 妈 , 我 要健康快乐 地长大 。【设计意图】借助图画,让学生在情境中练习拼读;借助儿歌,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让学生在语境中练习拼读,巩固新词“爸爸、妈妈”
13、。板书设计3b p m f作业设计对应课时作业。教学反思准确把握编者意图,合理运用情境图,帮助学生掌握声母 b、p、m、f 的音和形。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找出图中具体事物与声母 b、p、m、f 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读准音,如观察课文中的情境图,念情境歌“听广播(b),爬山坡(p)。蒙着眼,用手摸(m)。后面还有一个 f”,把“播(b)、坡(p)、摸(m)”读得又轻又短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声母“b、p、m”。为了让学生记住形,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情境图,找出图上的收音机、T 恤衫、山洞门、拐杖等事物。拼读音节,特别是拓展练习拼读音节的时候,适当补充一些与音节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把枯燥的拼音与实际熟悉的事物、熟悉的词语联系起来。如拓展拼读词语的时候,不仅用课件出示 “by、fm、pb” 等音节词,还配上相应的图画,让学生认知。教师自己创编的字母歌、字母顺口溜、教学用书上列出的儿歌等,都应该作为拼音教学的合理资源加以 运用,以此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拼音的专业术语不能教,要用学 生能听懂的、比较感兴趣的语言与学生交流,避免学生产生畏难、厌学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