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99053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6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6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6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6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6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古

2、代的尚象观念从周易开始。易象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也是审美意象的源头。伏羲通过对自然万物的仰观俯察,探索出了万物的变化规律,并取万物之意,创制出了分别代表天、地、水、火、风、雷、山、泽的八卦图,以象喻意。八卦如此,审美意象的创构同样如此,两者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结果。王羲之兰亭集序有“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的说法。这种游目骋怀,正是在俯仰体悟之间获得审美的愉悦。通过仰观俯察,主体在立象尽意之中进行审美的体悟和创造。中国自古以来的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体验方式和创造方式,是审美方式的体现。观物取象包含着审美的观照方式,其观其取,都体现了古人的尚象精

3、神。立象尽意乃以象见意,突出了象的表意功能。在上古的器物和艺术创造中,主体观物取象的目的在于制器和创构艺术意象。周易系辞上所谓“制器者尚其象”,左传宣公三年所谓“铸鼎象物”,说的都是尚象制器。从史前彩陶的造型和纹饰开始,中国的器物创造和艺术创造都体现了尚象的精神。象是感性生动的,以其张力不断生成和创构。观物取象本身不仅是一种感悟方式,而且还借助想象力进行意象创构。同时,象还具有丰富的象征性,借助于虚实相生等手法,使丰富的意味和情趣得以呈现。汉字中包含着尚象的特征。汉字如诗如画,是以象形表意为基础的文字,包含着意象的形态及其组合,体现了审美的思维方式。汉字都在不同程度上以象表意,是观物取象的产物

4、,从自然和社会中提取物象和事象,充满着情趣和意味,借以表意,具有直观性和象征性的特点。在用字的过程中,主体常常使文字承载着主观的情意,使象与情意相统一。汉字在中国的形成、完善和使用,促进了尚象特征的确立和发展。这种审美特点,尤其表现在作为文字运用的诗歌等文学作品中。审美的创造包括器物的创造和文学艺术的创造,取象于自然中的物象和社会生活中的事象,在此基础上主体能动地进行拟象,并且借助想象力进行象的组合和创造。拟象在似与不似之间,增强了表达的张力,由此创构而成意象,同时在运用的过程中使象具有类比和象征的意味。早在史前时代,玉器、陶器和岩画创造就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意象创构的物化形态。其中的象生造型,往

5、往带有象征的意味。意象创造的思想从周易的“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开始发展到南北朝文心雕龙“窥意象而运斤”,意象从而成为文学艺术的审美范畴。(摘编自朱志荣论中华美学的尚象精神)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伏羲创制的八卦图与后世审美意象的创构都是采取以象喻意的方法,两者的结果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B. 观物取象包含着审美的观照方式,立象尽意突出了象的表意功能,因此说观物取象、立象尽意是审美方式的体现。C. 汉字尚象特征的确立和发展,取决于汉字在中国的形成、完善与使用,这在诗歌等文学作品中表现得尤其鲜明。D. 器物的创造和文学艺术的创造都是审美创造,都包含取象和拟象

6、的过程,两者的区别在于有无借助想象力进行组合和创造。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第一段用兰亭集序中的相关说法,论证了俯仰体悟可获得审美愉悦的道理。B. 文章第二段引用周易左传中的内容,论说观物取象、立象尽意是审美方式的体现。C. 文章以大量篇幅阐述象与审美的内在关联,强调了中华美学具有尚象精神的观点。D. 文章解说尚象观念缘起,阐述取象、立象的审美方式、尚象的表现等等,有条不紊。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从周易开始就有了尚象观念,从史前彩陶的造型和纹饰开始就体现了尚象精神,这表明,中华尚象传统历史悠久。B. 如果象不能借助虚实相生等手法而产

7、生丰富的象征性,那么人们在使用象时就难以把丰富的意味和情趣借助象得以呈现。C. 在使用汉字过程中,主体常常使文字承载着主观情意,使象与情意相统一,这说明,汉字的表意可以随汉字的使用而不断丰富。D. 史前时代的玉器、陶器和岩画中的象生造型的意象,往往带有象征意味,这表明,这些意象创造超越了使用价值,都属于艺术创造。【答案】1. B 2. B 3. D【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A项,“两者的结果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错,应是都以“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方式产生。C项,“取决于汉字在中国的形成、完善与

8、使用,这在诗歌等文学作品中表现得尤其鲜明”这一表述不当。应是“汉字在中国的形成、完善和使用”促进了“尚象特征的确立和发展”;而“诗歌等文学作品中”突出地表现了尚象的审美特点。D项,“两者的区别在于有无借助想象力进行组合和创造”错,两者都借助了想象力进行组合和创造。点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之间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2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9、,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文本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设题的误区如下:概括不当、论据分析不当、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B项,“论说观物取象是审美方式的体现”错,应是论证“在上古的器物和艺术创造中,主体观物取象的目的在于制器和创构艺术意象”。【3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要求考生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然后认真辨析所给的选项,把文本的信息和选项进行比较,看选项有无改变文章的表述。D项,“这些意象创造超越了使用价值,都属于艺术创造”这一说法不恰当,具有象征意味不足以说明

10、就是艺术创造,据原文,史前时代的意象创造,有的是器物创造,有的是艺术创造,意象创造到南北朝才成为专属文学艺术的审美范畴。(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我用手机支付宝扫一扫,付完款后便可享受到舒适的按摩服务。”日前,市民罗先生到嘉兴八佰伴购物中心一家火锅店吃饭,由于该火锅店人气格外火爆,因此不得不在外面排号等位。为了打发时间,罗先生干脆就在附近一台共享按摩椅上做起按摩来。不仅仅是共享按摩椅,在全国多地的机场候机室、车站候车大厅、商场、餐厅等位区,近年来纷纷出现了如迷你唱吧、抓娃娃机、心愿盒子等设备。这些设备虽然无人值守,但是每当人们遇到等候乘

11、机、等候乘车、等候吃饭、等待观影、等朋友等一个个“等待时间”时,它们便会显示出可观的“吸金”能力,成为人们打发碎片化时间的新选择。消费者获得了娱乐体验,商家瞄准碎片化消费需求,以低成本换来高收益的“等待经济”应运而生。材料二:如今,“等待经济”已成为城市消费新热点,究其原因,应是等待经济能根据不同的等待场景,提供不同的娱乐和体验选择,并且操作简单、价格便宜,满足了消费者轻娱乐的需求。通常,在短时间内,消费者若能获得一种便捷式的愉悦感,便不惜自掏腰包为之买单,让等待的时间从“焦灼”的状态,变成一种“舒缓”的状态。不仅如此,随着消费者特别是年轻群体消费能力的逐步提升,以及移动支付等现代技术手段的日

12、益普及,“等待经济”还会延续发展,而针对消费者的零碎时间以及对某一项消费不断细分且具有消费升级体验的商业模式也会越来越多,消费者也将有更多选择。众所周知,消费群体决定市场走向,“等待经济”也验证了这句话的真理性。此前,就有经济学者指出,以碎片化消费为特征的“等待经济”,是消费升级趋势下商业营销和消费需求实现精准对接的产物,虽然一些碎片化消费项目并非消费者的生活必需,但由于其将原本被视为无聊的等待时间变得充实有趣,而愈发受到消费者青睐,正由额外消费向常规消费转型升级。材料三:材料四:现实中不乏“等待经济”的“网红机”红不起来的状况。设备的品质,投放的位置以及体验能不能升级、创意能不能翻新,都是影

13、响产品热度的因素。比如国联证券分析认为,就点位投放角度来看,共享按摩椅与无人货架类似,优质点位是有限的,这也意味着投资者在投放前不能只看市场铺设数量,还要认真做好市场调查。“给想进入这个行业的人提个醒,要把虚假繁荣的情况考虑在内。”业内人士分析,经营者事先考察的流量很有可能含有一定水分。比如越是人们有等待、休憩需求的场所,越需要座椅功能,设置在这类场所的共享按摩椅,只坐不消费的情况往往也会更多。在迷你KTV里,只乱唱但不点歌的情况也有不少。的确,通过对时间的精准计算,用一些可以用得上的、舒适度高、新奇有趣的产品,填满原本浪费在发呆上的碎片时间,这种方式很为人们喜闻乐见。然而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

14、展,尤其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运用,对于时间的计算和利用将越来越精准高效。过去人们在马路上叫的士都是一等半天,现在有了网约车,可以精准地出门,等车的碎片时间就被“消灭”了。未来人们的时间计算将会更加精准,对于时间的利用也将越来越充分,到时候没有多少时间可以“浪费”,针对碎片时间的生意可能就没那么好做了。到了那时候,人们想要“浪费”的时间,很可能将是被计划出来的彻底用于放松身心的时间。(摘编自王小舒微博橙子辅导)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消费者为了打发“等候时间”,有了碎片化消费的需求,这是“等待经济”出现的一个重要前提。B. 碎片化消费是“等待经济”的重要特征,但

15、是碎片化消费项目并不是消费者的一种生活必需项目。C. “等待经济”的设备和产品的投放,既要做好市场调查,找到优质点位,也要注重市场的铺设数量。D. 如果人们对于时间的计算更加精准,“浪费”的时间就会变少,“等待经济”的市场就会“缩水”。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打发时间、无须专人看管、支付便捷、娱乐性强,这些都是“等待经济”这一崭新经济形态的重要特点。B. 实现商业营销和消费需求精准对接、把额外消费转化为常规消费等,都可以视为对消费升级趋势的顺应。C. 材料三表明影院大厅、机场候机大厅、车站候车室、商场主要楼层通道都是“等待经济”的优质点位。D. “等待经济”这

16、一商业模式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会受制于移动通信技术水平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运用情况。6. 围绕“等待经济”的特点,结合材料所给信息,谈谈如何促进“等待经济”良性发展。【答案】4. B 5. A 6. (特点1)“等待经济”是一种“碎片化消费”,要在短时间内赢得消费者青睐,(做法1)需要注重产品和服务创新,提供个性化服务;(特点2)“等待经济”是一种注重体验的消费模式,(做法2)要重视消费者的消费体验,要提供优质的服务;(特点3)“等待经济”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做法3)因此要注重设备品质及其投放位置,保障消费者能快捷便利地享受到服务。【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

17、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B项,“碎片化消费项目并不是消费者的一种生活必需项目”以偏概全,根据材料二最后一段中“此前,就有经济学者指出,以碎片化消费为特征的等待经济,是消费升级趋势下商业营销和消费需求实现精准对接的产物,虽然一些碎片化消费项目并非消费者的生活必需,但”,可见是“一些”碎片化消费项目并非消费者的生活必需,选项扩大成所有。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

18、本题问的是“对材料的棚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A项,“娱乐性强”并非“等待经济”的重要特点,原文有“满足了消费者轻娱乐的需求”“提供不同的娱乐和体验选择”,因而“娱乐性”可以是等待经济的特点这一,但“娱乐性强”不是它的“重要”特点。 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某个问题进行探究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探究题要基于文本信息给出合乎文本内容的答案,而不是自己编造。题目是围绕“等待经济”的特点,结合材料所给信息,谈谈如何促进“等待经济”良性发展

19、。首先找到“等待经济”的特点,然后结合特点给出具体做法。根据材料二“有经济学者指出,以碎片化消费为特征的等待经济,是消费升级趋势下商业营销和消费需求实现精准对接的产物”,可知“等待经济”是一种“碎片化消费”,为了吸引消费者在“等待”的短时间内进行消费,就需要“注重产品和服务创新,提供个性化服务”;根据材料二“针对消费者的零碎时间以及对某一项消费不断细分且具有消费升级体验的商业模式也会越来越多,消费者也将有更多选择”,“等待经济”是一种注重体验的消费模式,那么针对这一特点就要以顾客的消费体验为服务宗旨,“要重视消费者的消费体验,要提供优质的服务”;结合材料二“在短时间内,消费者若能获得一种便捷式

20、的愉悦感,便不惜自掏腰包为之买单”,可知“等待经济”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便捷也是它能否获得青睐的关键,“因此要注重设备品质及其投放位置,保障消费者能快捷便利地享受到服务。”【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

21、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位作家贾平凹东边的高楼是十三层,西边的高楼也是十三层

22、,南边是条死胡同,北边又是高楼,还是十三层。他家房在那里,前墙单薄,后墙单薄,方正得像从高楼抛下的一个纸盒,黝黑得又像是从地底冒出的一块仄石。他把楼不叫楼,叫山;三山相峙,巍巍峨峨,天晴之夜往上望去,可谓“山高月小”房子方位不好,光线也不足。十一点零五分,太阳准时照来:三点二十四,太阳准时归去。他会充分利用这天光地热;花盆端出来、浴缸端出来,还有小孩的尿布,用竹竿高高地挑起,那些虽然不金贵,但在他眼里,却是幸福的旗子。他从来不奢华,口很粗,什么都能吃,只是嗜烟如命。烟吸多了,便喜食辣子,面条里要有,稀饭里也要有,当然面条最好,但愿年年月月如此。再就是爱看书,眼睛本来好好的,现在戴了眼镜,一圈一

23、圈的,像个酒瓶底。于是,别人送他一副对联:“片片面,面片片,专吃面片;书本本,本本书,专啃书本。”他看了,也不恼,说是两句都用一个“专”字,不对仗,下联改成“尽”字为妙。什么都可满足,只是时间总觉不够。白日十二个小时,他要掰成几瓣:要给吃喝,要给儿子,要给工作,要给写作。早晨吃罢饭,妻子工厂远先走了,他洗锅涮碗,送儿子到幼儿因。儿子不肯去,横说竖劝,软硬兼施,末了还得打屁股,一路铃声不停,一路哭声不绝。晚上回来,车后捎了菜,饭他却是不做的,衣服他也是不洗的,进门就坐在桌前写。妻子接了儿子回来,大声不出,脚步轻移,洗衣做饭。他写好了,妻子让念念他的著作,他绘声绘色,念毕了,妻子说“不好”,他便沉

24、默,若说“好”,他又满脸得意,说是知音,一家人闹在一块儿,一个快乐顿时分成了三个快乐。天天在写,月月在写,人变得“形如饿鬼”了。但稿子一篇篇源源不断地寄出去了,又一篇篇源源不断地退回来了。妻子说:“你没后门吧?”他说:“这不同干别的事!”一脸清高。妻子再说:“人家都千儿八百有稿费。你连个铅字都印不出。”他倒动气了:“写作是为了钱?”他眼泡常常是红肿的,那是熬夜熬的。衣虽然肮脏,但稿件上却不允许有半个黑墨疙瘩,脸虽然枯瘦,但文中人物却都极尽俊美。他羡慕别人发表了作品,更眼红别人作品得奖。他有时很伤感,偷偷抹了泪。但他又相信自己,因为风声、雨声、国事、家事,他装了一肚子故事。他要用笔写出来给自己看

25、,给世人看。世人都盼星期天,他也盼星期天。世人星期天上大街,他星期天关门就写作。写得累了,看看“山上”。“山上”层层有凉台,台台种花草,养鱼鸟;有的洗了被单挂着,他想象那是白云;有的办家庭舞会,他醉心是仙乐从天而降;当层层凉台都坐了人,他就乐得嗤嗤笑,说像是麦积山的佛龛。走出门去,碰到认识的,寒暄几句,有的问:“还在写吗?”答:“还在写。”有人劝他别受苦,他哼一声,进屋把门关了。他最大的乐趣是把稿件往外投,信封严严实实地糊,邮票端端正正地贴,夫妻到邮局去,让儿子拿着往邮筒里塞。儿子问:“爸爸挣钱了吗?”做娘的说:“爸爸是生活上的小人,道德上的伟人,经济上的穷光蛋,精神上的大富翁。”儿子听不懂,

26、问爸爸是干什么工作?回答是“作家”。“作家!作家!”外边人都知道了,都传说这里有一个下班回来“坐家”的人。有懂行的,说此人不可小瞧,说不定将来要去作协工作呢。楼上几个老太太便如梦初醒,但却瘪了嘴:原来是个“做鞋”的?(有删改)7. 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妻子认为丈夫是“道德上的伟人”“精神上的大富翁”,这其中包含了妻子对丈夫的戏谑,也包含了对他的理解。B. 作品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眼镜“一圈一圈的,像个酒瓶底”生动地表现了作家看书成痴的特点。C. 作品结尾处,邻居们对作家下班回来“坐家”的理解,表现了邻居们对作家闭门造车写作方式的批判。D. 作品没有一波

27、三折的故事情节,但就在平实、极富生活气息的叙述中,一个不一样的作家形象展现在读者眼前。8. 最后一段妻子说主人公是“生活上的小人”,请分析这个说法的内涵。9. 本文主人公从未发表任何作品,但题目却称他为“一位作家”,合理吗?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答案】7. C 8. 这个说法反映了妻子对他的埋怨和怜惜物质清简,生活单调,却很满足。如住房仄陋、衣食简单,天天忙于写作,乐在其中。在时间问题上吝啬小气。如送孩子上学很简单粗暴,很多费时费事的家务事不干。对待家人给予他作品的反馈很孩子气。如老婆一赞扬便满脸得意。 9. 合理。主人公方面,他虽然还没发表文章,但他拥有成为作家的良好素质和品质:他感情细腻,

28、想象力丰富,语言表达颇有文学性。如把周围的楼叫山,调侃说“山高月小”;把下联的“专”改为“尽”等。他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美。如周围人的生活,他觉得可爱、充满美感,就算是孩子的尿布,在眼中也是幸福的旗子。他有正确写作态度:热爱写作,不投机取巧,锲而不舍,乐此不疲。如他“天天在写,月月在写”不愿意走后门等。他人的评价方面:他人的评价方面:他虽然还没发表文章,但是他的妻子和懂行的人对他的写作前景很看好。如“精神上的大富翁”“说不定将来要去作协工作”都是对他作品质量的肯定。作者方面:作者方面:他虽然还没发表文章,但是作者对他充满了肯定称许,作者想借“一位作家”为题来启发读者思考;真正的作家应该

29、像主人公一样拥有良好的素质和品质,而作品的发表反而是顺其自然的事。【解析】【7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C项,“表现了邻居们对作家闭门造车写作方式的批判”是错误的。仔细阅读作品,可知结尾处邻居们对作家下班回来“坐家”的理解,说明身边的人对他的写作态度和生活方式不理解,觉得他在自讨苦吃。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

30、题型首先理解句子的表层含义,然后必须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在理解深层含义时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来理解。妻子说主人公是“生活上的小人”,在理解这句话时必须结合后面“道德上的伟人,经济上的穷光蛋,精神上的大富翁”来理解,所以妻子的这句话实际上是对主人公的一种埋怨和怜惜。然后在结合他在生活中的表现来回答,比如住房仄陋、衣食简单,但是爱看书、爱写作,说明物质上不丰富,但他却很容易满足。他什么都可以满足,但总是觉得时间不够,所以很多费时费事额家务事不干,星期天也不出去。他的作品写好了念给妻子听,妻子说“不好”,他便沉默,若说“好”,他又满脸得意,他的反应很是孩子气。可据上述分析作答。【9题详解】本

31、题考查体会标题的作用以及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可从线索、内容的表达、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和主旨的表达等方面来分析,结合内容分析标题的合理和不合理之处,找出理由作答。题干为“本文主人公从未发表任何作品,但题目却称他为一位作家,合理吗?”首先表明观点,然后结合文本进行分析。如认为不合理,可以从他从未发表作品,写作只是他的业余爱好,所以不能称其为作家;从周围人对他的评价来讲,他的生活圈狭窄,并且他的写作行得不到生活中接触的人的理解,所以不能称其为真正的作家。认为合理的话,可以从主人公本身的素质来看,他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美,他感情细腻,想象力丰富,并且热爱写作,

32、从不投机取巧,具备了一个作家应有的良好素质和品质。他虽然还没有发表文章,但是懂行的人和他的妻子对他的写作前景比较看好。作者的写作目的就是要通过这样“一位作家”来引起读者思考其中肯定称许的意思和提醒的意味,所以看似不合理,但实际上有更深层的含义。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章昭达字伯通,吴兴武康人。性倜傥,轻财尚气,少时遇相者谓曰:“卿容貌甚善,须小亏,则当富贵。”梁大同中,昭达为东宫直后,因醉堕马,鬓角小伤。昭达喜之,相者曰:“未也。”侯景之乱,昭达率乡人援台,为流矢所中,眇其一目。相者见之,曰:“卿相善矣,不久当贵。”台城

33、陷,昭达还乡里,与陈文帝游,因结君臣分。文帝为吴兴太守,昭达杖策来谒。文帝见之大喜,因委以将帅,恩宠超于侪等。陈武帝谋讨王僧辩,令文帝还长城招聚兵众,以备杜龛,频使昭达往京口禀承计画。累功除定州刺史。时留异拥据东阳,武帝患之,乃使昭达为长山令,居其心腹。(天嘉)四年,以功授镇军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初,文帝尝梦昭达升台铉,及旦,以梦告之。至是,侍宴酒酣,顾昭达曰:“卿忆梦不?何以偿梦?”昭达对曰:“当效犬马之用,以尽臣节,自余无以奉偿。”寻出为都督、江州刺史。废帝即位,改封邵陵郡公。华皎之反,其移文并假以昭达为辞,又频遣使招之,昭达尽执其使送都。太建二年,征江陵。时梁明帝与周军大蓄舟舰于青泥中,

34、昭达分遣偏将钱道戢、程文季乘轻舟焚之。周又于峡口南岸筑垒名安蜀城于江上横引大索编苇为桥以度军粮昭达乃命军士为戟施楼船上仰割其索索断粮绝,因纵兵攻其城,降之。三年,于军中病薨,赠大将军。昭达性严刻,每奉命出征,必昼夜倍道;然其所克,必推功将帅。厨膳饮食,并同群下,将士亦以此附之,每饮会,必盛设女伎杂乐,备羌胡之声,音律姿容,并一时之妙,虽临敌弗之废也。四年,配享文帝庙庭。(节选自南史章昭达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周又于峡口南岸筑垒名安/蜀城于江上横引大索/编苇为桥/以度军粮/昭达乃命军上为戟施楼船/上仰割其索/B. 周又于峡口南岸筑垒名安/蜀城于江上横引大索/

35、编苇为桥/以度军粮/昭达乃命军士为戟/施楼船上/仰割其索/C. 周又于峡口南岸筑垒/名安蜀城/于江上横引大索/编苇为桥/以度军粮/昭达乃命军士为戟施楼船上/仰割其索/D. 周又于峡口南岸筑垒/名安蜀城/于江上横引大索/编苇为桥/以度军粮/昭达乃命军士为戟施楼船/上仰割其索/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东宫,古代宫殿名,因在皇宫东面而得名,后也借指居住在此的太子。B. 移文,官府用于征讨、晓谕或声讨的文书,也称为“移书”或“檄文”。C. 斃,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官员的死亡,也可用于妃嫔、皇子、公主等。D. 配享,指臣子在帝王宗庙得到附带祭祀,是古代奖励功臣的种

36、恩典。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昭达追随文帝,颇得信任。文帝任吴兴太守时,昭达主动谒见,结下君臣情分;文帝镇守长城,昭达多次奉命与武帝通消息,后累积功勋为定州刺史。B. 昭达忠于陈朝,不怀二志。御宴上,面对文帝询问,昭达坦陈尽忠尽节之意;废帝即位后,华皎造反,昭达将华皎派来诱降的人全部押送到京城。C. 昭达能征善战,颇有智谋。早年昭达即跟随文帝守长城,防杜龛;后又担任长山令,防备留异;征江陵时,面对梁周大军,他巧出奇兵,大获全胜。D. 昭达刚柔相济,治军有方。昭达对将士要求严苛,行军征战,必昼夜兼程;但每有功勋,必推给将帅;军中宴饮,必盛设杂耍音乐,与将士同乐

37、。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少时遇相者谓曰:“卿容貌甚善,须小亏,则当富贵。”(2)昭达对曰:“当效犬马之用,以尽臣节,自余无以奉偿。”【答案】10. C 11. B 12. A 13. (1)小时候遇到相面的人,对他说:“您面相很完美,应当有小小的损伤,就会富贵。”(2)章昭达回答说:“应当像犬马一样为您效劳,来竭尽我的忠诚,除此之外没有办法报答。”【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一般有如下切入角度:1.从特殊标志词切入;2.从特殊文言语句切入:明句式,助断句修辞句,找特点审关系,明结构;3.利用对称(偶)句式断句法。古人写作,常常喜欢“对举

38、成文”,即两个句子成对称(偶)形式,这给断句提供了重要依据,也应高度重视。本题中,画线句可译为“北周的军队又在峡口的南岸修筑堡垒,取名叫安蜀城,在江面上横向拉起粗大的绳索,编结苇草构成桥梁,来运送军粮。章昭达于是令士兵制作长戟,放置于楼船上,让士兵们仰着身子切割绳索。”“周又于峡口南岸筑垒”,“周”,主语“周朝军队”;谓语动词“筑”,修筑;“于峡口南岸”,介词结构做状语;“垒”,堡垒,作宾语,可见这是一个主谓宾中心语完整的句子,所以“垒”后应该断开,“名安蜀城”,“名”,命名,叫;“安蜀城”,做“名”的宾语,可见承前省略主语“垒”,该句有了动宾部分,是完整而独立的句子,所以“名”前要停顿,“城

39、”后要停顿,排除AB。“昭达乃命军士为戟施楼船上/仰割其索/”,这里主语为“昭达”,“命”为使令性的词,其后接“军士”,既做“命”的宾语,又是后边“为”“施”“割”三个承接性动词的主语,这叫兼语短语做谓语,是一种固定句式;“施”后省略了介词“于”,翻译为“在”,与后面的“上”形成固定搭配,翻译为“放置在楼穿上”,所以应该在“上”后停顿;“仰割其索”,“仰”做“割”的状语。据此排除D项。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记忆、理解课内文言文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文书的名称、官场的礼节、朝廷的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

40、避讳的说法等。解答此类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项,“移文也称为移书或檄文”说法不正确。移文是官员之间或国内不相统属的各官署之间交往的一种平行文书。移文与檄文虽有联系,亦有区别。檄文常常是针对敌对面而发的,多用于声讨和征伐;移文常常是针对内部不同意见而发,多用于晓谕和责备。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要判断精准,一要有整体阅读的意识,在把握文

41、章大意的基础上分析归纳文章内容,分析其主要艺术手法,感悟其语言特点和作品风格,二要带着选项回原文,比照其相关信息区仔细辨析,因为问题往往出在细节处,可能仅是一字之差。考查翻译的,可以使用代入法判断,但一定要注意理性分析智慧选择,千万别先入为主导致误判。A项,“文帝任吴兴太守时,昭达主动谒见,结下君臣情分”说法不正确,原文中说的是“台城陷,昭达还乡里,与陈文帝游,因结君臣分”,之后才有“文帝为吴兴太守”一事,可见昭达与文帝结下君臣情分是在文帝担任吴兴太守之前。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

42、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翻译以直译为主,要求准确、通顺。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本题要重点翻译到:“善”,完美;“须”,应当;“亏”,损伤;“犬马”,像犬马一样;“节”,忠诚节操;“用”,功用;“自余”,除此之外;“无以”,没有办法;“奉偿”

43、,报答。【点睛】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1、词语解释题。这是典型的“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题目。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已经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二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3、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

44、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4、开放性理解题的解题方法。(1)第一类的解题方法说说对文中人物的评价、观点或看法。解题时,首先应该读懂文章,弄清文章的人物究竟是怎样的人,作者对他的基本态度是什么,是肯定还是否定,是赞赏还是批评等问题。(2)第二类解题方法结合自身或现实,谈谈读后的启示或收获。在中考中,重点是考查从作品中获得人生观、世界观、美好品德、某种精神方面的启示或收获。读原文,看文章是赞美或宣扬哪一种人生观、世界观、品质、精神。作判断,这些的一切在当今社会是否值得提倡,我们又该如何云改正或抵制。

45、参考译文:章昭达,字伯通,是吴兴武康人。他生性洒脱不拘,轻视钱财,崇尚义气。小时候遇到相面的人,对他说:“您面相很完美,应当有小小的损伤,就会富贵。”梁朝大同年间,章昭达担任东宫直后,因喝醉酒从马上摔下,鬓角受了小伤,章昭达为此而高兴(以为应验了看相人的话),看相人说:“这个不是。”侯景作乱,章昭达率领乡里人援助台城,被流箭射中,瞎了一只眼。看相的人见到他,说道:“你的面相好了,不久定当富贵。”台城陷落,章昭达回到家乡,与陈文帝(注:时在梁朝,文帝尚为梁朝官员)交往,于是结下了君臣的情分。侯景之乱平定后,文帝被授为吴兴太守,章昭达拄着拐杖前来拜见文帝。文帝见到他非常高兴,于是委任他做将帅,恩宠

46、超过同类人中对等的人。陈武帝谋划讨伐王僧辩,命文帝回到长城(县城名)招集士兵,以防备杜龛。文帝频繁差遣章昭达前往京口接受策略规划。累计战功,被授予定州刺史。当时留异拥兵盘踞东阳,武帝感到担忧,于是任命章昭达为长山令,把守在留异的腹地。天嘉四年,章昭达因为战功被授予军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的官职。当初,文帝曾经梦见章昭达升任宰相,第二天就把梦中的事告诉了他。到这时,侍座宴席间,酒喝到酣畅的时候上,文帝回头看着章昭达说:“你还记得不记得梦中的事啊,用什么来实现梦中之事呢?”章昭达回答说:“应当像犬马一样为您效劳,来竭尽我的忠诚,除此之外没有办法报答。”不久离开京城,担任都督、江州刺史。废帝即位后,改封

47、章昭达为邵陵郡公,华皎之造反,颁发文书并且谎称是章昭达所写,又频繁地派来使者招降章昭达,章昭达把他派来的使者全部抓起来送到京城。太建二年,攻打江陵。当时西梁明帝与北周军队在青泥水中聚集了很多船舰,章昭达分头派遣副将钱道戢、程文季乘着轻便的船只焚烧敌军的战船。北周的军队又在峡口的南岸修筑堡垒,取名叫安蜀城,在江面上横向拉起粗大的绳索,编结苇草构成桥梁,来运送军粮。章昭达于是令士兵制作长戟,放置于楼船上,让士兵们仰着身子切割绳索。绳索被割断,粮道断绝,趁势挥军攻打城垒,降服敌军。太建三年,在军中病逝,追赠为大将军。章昭达天性严格而尽心,每当接受使命出征,必定日夜加倍赶路;然而他所攻克的,一定把功劳

48、推让给手下的将帅。厨房餐饮食用,全部与部下相同,将帅士兵们也因此而归附于他。每当饮宴聚会,必定多设歌女与各种音乐,备全羌人、胡地的乐音,音乐与女色,都极尽当时的美妙,即使在临战对敌的情形下也不废止这种做法。太建四年,附祀于文帝庙堂。(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苦寒行刘克庄十月边头风色恶,官军身上衣裘薄。押衣敕使来不来?夜长甲冷睡难着。长安城中多热官,朱门日高未启关。重重帏箔施屏山,中酒不知屏外寒。注中酒:喝醉了酒。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起句“十月边头风色恶”,点明了官军戍边的时间、地点与环境,语言简洁,紧扣题旨。B.

49、诗歌第三句不仅问而不答,引起读者的深思,而且巧妙地将笔触引向对“热官”的描写。C. 五、六句描写京城中的高官日上三竿还在府中高卧未起,并未打算从关内启程运送寒衣。D. 整首诗歌含蓄蕴藉,对人物的境遇不作过多的评论,却在客观描绘中寄寓着强烈的感情。15. 这首诗题为苦寒行,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官军的“苦寒”的。【答案】14. C 15. 环境烘托:作者描写十月的边疆,风沙漫天,气候恶劣,烘托出官军生活环境的苦寒。反衬(对比):长安城中的“热官”官位高气焰盛,与军上的戍边凄冷情状形成对比,突出将上苦寒境遇;“热官们”高卧不起,纸醉金迷,而将士们衣裘溥,冷难睡,用统治集团纸醉金迷之“乐”,来

50、反衬边防成卒之“苦寒”。正面描写(白描):通过对官军的衣着和动作行为的描写,直按表现军士的“苦寒”。(用最简洁的笔墨,勾勒出苦寒将士形象)【解析】【14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C项,“未打算从关内启程运送寒衣”错,“朱门口高未启关”的意思是太阳高高升起,朱漆大仍然牢牢关闭着。故选C。【15题详解】本

51、题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的分析能力。诗词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鉴赏诗词的艺术手法,就是把握景、情、意之间的关系。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把握,即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手法。解答时,注意理解诗歌内容,抓住诗歌重点字词进行分析。解答此类试题,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如何运用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的作用。题干中“如何表现”考查的是表达技巧。诗前四句写边疆的士卒生活,十月的边疆,气候恶劣,守边的兵士,却衣裘单薄。以环境的苦寒衬托军士的“苦寒”。“官军身上衣裘薄”“夜长甲冷睡难着”运用外貌和动作描写,直按表现军士的“苦寒”。后四句描写京城大官的生活。贵人的“

52、朱门日高未启”和戍卒的“夜长甲冷难睡”则构成了更为鲜明的对照。【点睛】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包括:(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联想和想像 (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借代、对偶等。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3、。(1)离骚中屈原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_,_”。(2)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用“_,_”两句描述现在的学生饮食和衣着的优越,用以和自已曾经的艰苫形成鲜明的对比。(3)白居易的观刈麦中,用“_,_”两句具体描绘麦农刈麦时的艰辛。【答案】(1). 伏清白以死直兮 (2). 固前圣之所厚 (3). 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4).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5). 足蒸暑土气 (6). 背灼炎天光【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常见的名句名篇的默写。高考名篇名句情景式默写,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和内涵的理解。因此在默写的时候,我们就要在紧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好情景式默写题所提示的语境:包括题干所给出的叙

54、述性情景,以及题干给出的要默写语句的关键词,题干提示所要默写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等。特别要注意所默写语句中的难写字、易混字、易错字、通假字,还有虚词等。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伏、固、廪稍、裘葛、暑、灼。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古代人们在造物活动中不止于满足“形”下之“致用之器”,更不断探寻着“形”上之“自然之道”。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深厚的“合”“和”思想,渗透于社会的方方面面。道德经所言“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认为世间万物都有“阴”“阳”之分,彼此相“和”才能 。“合”则“和”,儒家和道家对“和”的理解 ,无论是道家倡导的与自然“和谐”共处,

55、还是儒家说的“中庸”之道,本质都是“以和为美”“以和为贵”。( )。考工记指出,好的器物制作所需之“美材” 要符合“天时地气”,然后“巧者合之”。“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无不是先因其地、以其时而取材,然后能工巧匠加以制作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虽然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提倡“和而不同”,但同时也强调“以和为美”。西周思想家史伯认为“和”是在差异中寻求平衡与统一,而非简单的趋同。中国传统造物活动正是不断地调和“天、地、人”之间的关系,从自然万物 发展变化的规律中,探究“和谐共生” 之道。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生生不息 如出一辙 必须 周而复始B

56、. 绵绵不绝 如出一辙 必需 循环往复C. 生生不息 异曲同工 必需 周而复始D 绵绵不绝 异曲同工 必须 循环往复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造物的最高境界B. 造物最高境界莫过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C. 中国传统造物的最高境界莫过于“天人合一”D. 中国“天人合一”的传统是造物的最高境界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提倡“以和为美”,但同时也强调“和而不同”。B.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提倡“和而不同”,同时也强调“以和为美”。C. 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提倡“和而不同”,但同时也强调“以和

57、为美”。D.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提倡“以和为美”,同时也强调“和而不同”。【答案】17. A 18. C 19. D【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第一处,生生不息:不断地生长、繁殖绵绵不绝:形容多,连续不断。此处用来修饰“世间万物”,用“生生不息”恰当。第二处,如出一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异曲同工:比喻不同时代、不同人的文章、言论一样精彩,或不同的事情产生相同的效果。原意为不同的曲子有着相同的影响,同样精彩。此处是说儒家和道家对“和”的理解本质相同,应

58、用“如出一辙”。第三处,必须:副词,一定得要。必需:动词,一定得有。此处在“符合”这个动词前要用副词来修饰,因此选“必须”。第四处,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含重新开始的意味。循环往复:强调重复出现或者进行。此处用来形容世间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不能是重复的,因此用“周而复始”恰当。故选A。【18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本题语段陈述的话题是“中国传统造物活动”,而括

59、号后面有文字“然后能工巧匠加以制作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因此可推知括号内的句子要以“造物”开头,故可排除AD两项;“中国传统”应该修饰“造物”,而非“天人合一”,故排除B。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

60、不变的。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错误,“虽然但”错误,在这里是多余的,应该为递进关系“不仅也”; 从上下文内容可以看出“以和为美”与“和而不同”的语序是错误的,应该前后交换。A项用了“虽然但”,关联词语使用不当,故排除A;B项将“以和为美”与“和而不同”的语序弄错,故排除B;C项同时具备两处错误,关联词和语序都不当,故排除C项。故选D。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4字。春晚从1983年诞生以来,_。正如王晓渔所言:如果说最初“没有春节便没有春晚”,后来则逐渐发展为“_”。这种颠覆的可怕之处,不仅仅在于它颠覆了春节传统,还颠覆了春节

61、的主体。春晚全名“春节联欢晚会”,潘知常将“春节联欢晚会”拆开后观察到:_,“联欢”是春晚所喻示的意义指归,而“晚会”则是春晚所提供的表演平台。春晚通过消弭距离、时差和人的能动性,使得变动的空间感、流动的时间感被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传媒以及固定的国家主义想象所产生的的民族共同体所取代,逐渐跻身为春节的固定符号,并在春节之后继续残留于脑海深处,流窜于日常生活。【答案】 (1). 就逐渐完成了对春节的颠覆 (2). 没有春晚便没有春节 (3). “春节”是春晚依托的文化背景【解析】【详解】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连贯能力,属于补写上下句题。这是一道补写题,属于语言表达能力里的衔接考查。此类试题一般

62、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本题:第一空,要结合下文“这种颠覆的可怕之处,不仅仅在于它颠覆了春节传统,还颠覆了春节的主体”来推导,“它”指的是“春晚”,说明“春晚”从1983年诞生以来,就逐渐完成了对春节的“颠覆”,所以此处填“就逐渐完成了对春节的颠覆”;第二空,要结合上文“没有春节便没有春晚”来推断,说明后来则逐渐发展为“没有春晚便没有春节”,强调“春晚”的颠覆作用,所以此处填“没有春晚便没有春节”;第三空,要结合下文“联欢是春晚所喻示的意义指归,而晚会则是春晚所提供的表演平台。”来推断,

63、此处应该是解释“春节”的,因为“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所以,它对于“春晚”来说,应该是其“依托的文化背景”。所以应该填“春节是春晚依托的文化背景”。21.下图是某网站“春天的印记”图片集里的一张,请根据图片,发挥想象,描写一个场景表现这一主题,要求:语言生动形象,使用两种修辞手法,字数在60至80字之间。【答案】粉红的桃花开了,像一束美丽的彩霞,散发出阵阵迷人的气息。鸟儿站在枝头,叽叽喳喳的叫了起来,好像在说:“春天真好,我喜欢春天!”花儿、鸟儿、为春天增添了许多乐趣。【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化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主要抓住图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

64、忠于原图,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本题:图中大背景是春天来了,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春天的气息,桃花盛开了,一丛丛,一簇簇,散发出阵阵迷人的气息,运用比喻修辞,把“桃花”比作“一束美丽的彩霞”,表现它的美丽;小鸟被迷人的桃花吸引,站在枝头,好像在说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表现它欢快的心情。“花儿”、“鸟儿”就是“春天的印记”,并为春天增添了许多乐趣。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澳大利亚从欧洲引进兔子100多年以后,野兔的数量蹿升至6亿多只,这些兔子把数万平方公里的植物啃吃精光,导致其他动物面临饥饿的危机,许多野生植物也面临绝种的危机。1

65、952年,无计可施的澳大利亚用黏液瘤病毒去感染野兔,由于是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病毒,所以传播速度相当快,而且致死率达到了99.8%,野兔数量很快就从6亿下降到了最低时的1亿。但毕竟有千分之二的存活率,野兔的基数原有6亿多,上百万的野兔活了下来,基因因抗体慢慢发生变异,于是病毒对野兔的毒杀作用越来越弱,到1990年代末期,澳大利亚野兔基本不会感染黏液瘤病毒了,野兔数量又回升到3亿以上,并逐年增多。在医学上,这种让某一种动物全部参与病毒感染,通过优胜劣汰先死掉一批,从而整体性获得免疫力的办法,叫“群体免疫”。理论上讲,一旦动物群体中有70%-80%的成员有了对某种病毒的抵抗力,传染致死的事情也就不会发

66、生大规模的流行。2020年3月13日,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瓦兰斯表示,将需要大约60%的英国人口感染新冠病毒,从而获得“群体免疫力”。帕特里克瓦兰斯这一言论引发人们的热议。请结合材料内容,从下列三种身份中选择一种,给帕特里克瓦兰斯先生写一封信,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1)中国x市诚道中学一位学生家长(2)中国x市诚道中学一名高中学生(3)中国X市诚道中学一名教师要求:主标题自拟,副标题统为“给帕特里克瓦兰斯先生的一封信”;自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范文】中国值得世界重视的抗疫经验给帕特里克瓦兰斯先生的一封信帕特里克瓦兰

67、斯先生:你好!2020年1月中下旬中国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后,大约在一个月内,感染人数开始不断下降,疫情基本得到有效控制。此后,国际上的疫情却飞速发展,中国从高危地区反而变成了相对安全的地区。中国在约一个月内的时间将疫情迅速控制,并开始复工复产,可谓世界卫生史上的一个奇迹。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也表示,中国的抗疫举措是世界卫生防疫的典范。中国在整个抗疫过程中,付出了牺牲,提高了效率,保持了透明度,承担了责任,分享了经验。个中作法值得重视和总结:全国联动,上下一盘棋。全国范围内调动各省的医疗资源,援助武汉和湖北,迅速解决了湖北地区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中国的经验在于,要集中优势兵力重点解决最严重地区的问

68、题,同时切断传染源,对湖北实施封城封路;要整体施策,顾全大局,协同用力,而不能各自为战。中国的举国动员能力和高效的政策实施能力获得了高度赞誉。不可麻痹大意,或存侥幸心理。勿庸讳言,中国对病毒的认识不是一步到位的,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及可能的影响存在判断上的分歧,这导致开始时政策出现不一致,举措不够坚决。这是中国此次抗疫的教训之一。这一点中国毫无保留地与世界相关机构进行了交流,并提请其他国家要高度重视,要防止疏忽侥幸,避免疫情蔓延失控。病毒面前没有例外,事不关己、袖手旁观的做法是危险的。科学研判,实事求是地应对。抗疫过程中,中国做到了高度透明、科学民主地决策交流。在武汉一线的医务人员每天进行业务交

69、流甚至远程视频连线,不断修正完善治疗方案。短短一个月内,中国卫健委的治疗手册已更新发布到第七版,并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信息共享。伊朗已将中国最新的治疗手册译成波斯文。最重要的是,在抗疫面前尊重理性讨论,尊重科学决策。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下,中西医各自发挥了特色和优势,实现了有效互补。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打赢抗疫战。中国在抗疫过程中,充分信任一线医疗工作者的作用,给他们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空间。同时也充分调动社区的基层堡垒作用,层层传导,真正做到点对点,人盯人,无盲区,无死角,同时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送温暖送物资。没有社区人员和广大志愿者的参与,严格的社区管理是难以实现的。中国愿意毫无保留地与贵国交流

70、抗疫经验,也希望贵国从本国国情出发采取更有效的应对措施,共同取得抗疫的成功。中国X市诚道中学一名教师【解析】【详解】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审题】群体免疫,是指人群或牲畜群体对传染的抵抗力。群体免疫水平高,表示群体中对传染具有抵抗力的动物百分比高。因为,疾病发生流行的可能性不仅取决于动物群体中有抵抗力的个体数,而且与动物群体中个体间接触的

71、频率有关。如果群体中有70%80%的动物有抵抗力,就不会发生大规模的爆发流行。2020年3月13日,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瓦兰斯表示,将需要大约60%的英国人口感染新冠病毒以获得“群体免疫力”。对此引发不少人的争议。以某一个身份“给帕特里克瓦兰斯先生的一封信”,可以分享中国疫情防控经验和成果,具体做法勤洗手,戴口罩,不聚集,隔离,封城,疫区管控测量体温,实名登记。这是疫情防控的必须采取的措施,写作过程中可以列举西方国家相反的例子,“群体免疫”,才导致西方疫情大爆发,使文章具有思辨性。【立意】同心抗疫,尽显中国精神;抗疫斗争升华伟大中国精神;中国抗疫经验非常值得借鉴;【结构】标题切合题意中

72、国值得世界重视的抗疫经验,首段总结经验,引出内容,“中国在整个抗疫过程中,付出了牺牲,提高了效率,保持了透明度,承担了责任,分享了经验”。中间段落是具体做法,第二段“全国联动,上下一盘棋”;第三段“不可麻痹大意,或存侥幸心理”;第四段“科学研判,实事求是地应对”;第五段“科学研判,实事求是地应对”;第六段“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打赢抗疫战”。最后一段中国愿景,“中国愿意毫无保留地与贵国交流抗疫经验,也希望贵国从本国国情出发采取更有效的应对措施,共同取得抗疫的成功”。【素材】1.有人认为,故意让数千万人感染应该是误读了英国官方的策略。 英国政府之所以这么做,其实是用心良苦呀。 要知道,欧洲史

73、上第一个被公开处死的君主“查理一世”,就是英国的。对于一个国王都曾被议会送上断头台和爆发过“光荣革命”的国家而言。 英国政府可能认为,对于自己国家这些民众:你越想让他们干什么,他们就越是不干。 如果宣布:大家都关在家里,不要出去,必须带口罩。民众肯定又要闹革命,闹抗议,闹罢工,高声宣呼自由、民主,人权。如果换种说法:政府考虑将不采取隔离措施,任由病毒发展。等到有足够多的人被感染(60%的人口都感染),也就产生了群体免疫力来对抗新型冠状病毒。于是只能把有限的医疗资源留给重症患者的方案,以尽可能降低病亡率。 而之所以宣布“让60% 民众感染新冠”,其实是利用了民众群体心理,“反其道而行之”。2.在

74、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疫情“围困”之下的武汉人,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在方舱医院,有人架起书桌,有人打起太极,有人跳起了广场舞病魔再猖獗,武汉人也绝不会向它低头,他们用坚强乐观的态度表达对灾难的抵抗,也让外面的人增添了信心和勇气。因为爱这座城,武汉人民克服了很多困难,作出了很大牺牲。他们是这座城市的守护者,是这座城市的英雄。3.疫情让人担忧甚至恐惧,但已有越来越多的武汉人开始克服焦虑、悲伤等负面情绪,想着要做些什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女医生张旃,写下“个人觉得不需要告诉,本来处处都是战场”的现代版“与夫书”;90后快递小哥苍禹威,每天清晨就骑着电动车出门,为周边2000多户街坊邻居们买菜送

75、菜;小学音乐教师华雨辰,哪里需要去哪里,去当接送医护人员的司机、当测温员、当方舱医院的播音员。一个个平凡的人挺身而出,守望相助, 汇聚成共同抗疫的磅礴力量。【点睛】作文写作方法:(1)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一般来说,偏正短语结构重在修饰语部分。(2)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3)展联想,深入挖掘主旨。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4)巧构思,化抽象为具体。(5)炼语言,注重个性化表达。语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鲜活的东西,无论是平实朴素的,还是充满文学韵味的,锤炼语言,使表情达意确切、形象、简约而意韵丰富,应是不懈的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