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岳麗历史必修1:高中同步测试卷(七)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4214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岳麗历史必修1:高中同步测试卷(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岳麗历史必修1:高中同步测试卷(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岳麗历史必修1:高中同步测试卷(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岳麗历史必修1:高中同步测试卷(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岳麗历史必修1:高中同步测试卷(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岳麗历史必修1:高中同步测试卷(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岳麗历史必修1:高中同步测试卷(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岳麗历史必修1:高中同步测试卷(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岳麗历史必修1:高中同步测试卷(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岳麗历史必修1:高中同步测试卷(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岳麗历史必修1:高中同步测试卷(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中同步测试卷(七)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B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1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益下,藏富于民;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在这里,林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是()A损害身体,削弱军队战斗力 B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C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 D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2. 1841年5月,广东民众在尽忠报国全粤义民谕英夷檄中,振振有词地问道:“汝已称厉害,何以

2、不敢在林公任内攻打广东?”材料中广东民众认为只要林则徐没有被道光皇帝罢官,英国绝对无法赢得鸦片战争的胜利。按照现在的史学理论,这种观点属于()A唯物史观 B英雄史观 C文明史观 D现代化史观3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据此判断西方列强获得的特权是()居住和租地特权领事裁判权关税自主权片面最惠国待遇A B C D4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的挑战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

3、战”主要是指()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 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 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5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带来了中国社会的蝴蝶效应:南京条约的签订结束了广州十三行垄断贸易的时代,推动了上海的崛起,中国进出口重心转移到长江中下游;广州与周边地区的衰落,引发了失业问题;失业问题又直接引发了()A太平天国运动 B民族工业兴起 C新思想的萌发 D维新变法运动6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教授在评论近代某一历史事件时写道:“其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他们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却不能借助宗教而挣脱传统的六道轮回,反封建的人没办法洗净自己身上的封建东西。”这一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

4、争 B辛亥革命 C洋务运动 D太平天国运动7某班在分小组讨论“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时,出现以下四种理由,你认为最恰当的是()A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B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C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D担负了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8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官僚体系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总理衙门”等官职或机构。这些变化()A说明原有的官僚体系遭到否定 B是殖民主义冲击专制主义禁锢的结果C是中国社会半封建化的表现 D无益于近代中国的发展9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

5、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次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中日甲午战争101895年5月台湾士绅提出了台湾独立的主张,并于当月25日拥原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改年号为“永清”,正式宣告台湾民主国成立。下列对这段史料最恰当的认识是()A台湾士绅模仿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尝试 B非常情况下保卫祖国的特殊行为C台湾士绅脱离祖国领土的独立行为 D坚决拥护大清王朝统治的爱国行为11近代史上赫德在中国实测论中向列强建议:侵华的最好手段“莫如扶植满洲政府,使其代行我令,压制其民。民有起而抗者,则不能得义兵排外之名,而可以叛上之名诛之我因得安坐以收其实利,此即无形瓜

6、分之手段也。”列强实现这一目标是在()A鸦片战争之后 B甲午战争之后 C瓜分狂潮之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12沙俄外交大臣拉姆斯托夫曾说,1900年的对华战争是俄国历史上少有的最够本的战争。这是因为沙俄()A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 B获得了大量战争赔款 C开始在中国开办工厂 D开始在中国内河航行13历史漫画能生动地反映或揭示历史本质。下列两幅漫画深刻揭示了() A英国侵略者通过南京条约割占了中国香港岛 B英国侵略者通过看木偶戏来庆祝自己占领了中国香港C中国近代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D政治腐败,官员贪图享乐是清政府对外战争失败的根源14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当时公开号召同盟会员、革

7、命志士宣传太平天国,宣传洪秀全,他首先以“洪秀全第二”自居,他又褒称太平天国诸领袖为“民族英雄”“老革命党”,这是因为()A二者革命任务上的一致性 B二者革命前途上的共同性C二者革命纲领上的共同性 D二者革命主体上的一致性 15.下列各项对右面漫画所反映的历史史实解读准确的是() A1898年开始维新变法 B1911年武昌首义成功C1912年颁布临时约法 D1916年袁世凯暴毙16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A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同盟会中华民国C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17胡适在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它)变换了全国的空气,解除了一个不能

8、为善而可以为恶的最上层高压势力,然后才能有各种革命的新种子在那个解放的空气里生根发芽。”该事件应是()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181911年12月日本朝日新闻刊登的一封信写道:“一旦共和政府建立起来,人民的捐税负担会比现在更重。甚至就这一点而言,共和政府也不可能统治中国。中国面临的最重要问题是如何筹措外债使国家免于破产。”材料表明()A中国政治民主化缺乏经济基础 B日本为干涉中国内政制造舆论C实业救国是共和政府必然的选择 D中华民国的建立缺乏社会基础19.右图为时政漫画玩弄于股掌之上,该漫画应创作于()A1860年 B1898年C1919年 D1948年20五四运动

9、期间发生的部分大事如下:5月4日,北京学生火烧赵家楼被捕;5月6日,北京商会要求释放被捕学生,抵制日货;5月28日,天津商会公布提倡国货办法;6月5日,上海学生邀请商会致电大总统、国务院;6月6日,上海华商电车公司工人罢工,南京罢市、宁波罢市。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先锋 各地商会对学生运动给予了有力支持各阶级联合领导了五四运动 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AB CD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21题14分,22题13分,23题13分,共计40分)21阅读材料:材料一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

10、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19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1887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入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每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摘编自日本大陆政策史材料二对于实力的强弱,也需要做一点具体分析。事实上,还在战争进行过程中,不少朝野人士就纷纷指出,就军力和经济力量而言,日本并没有绝对必胜的优势即拿两国的海军实力来说,日

11、本虽在速射炮和舰速上强于中国,拥有优势,但在船坚炮重上则有所逊色,而且在黄海海战中,北洋海军还拥有四艘日本所没有的鱼雷艇。即便是北洋陆军,虽在装备上总体说来落后于日本,但也并非一无长物。如日本就有学者认为,北洋陆军装备就有德制的毛瑟枪和克虏伯野炮,就“比使用村田式步枪和青铜炮的日军优越”。服务于北洋舰队的外籍人士肯宁威说:“中国人在鸭绿江上(指黄海海战)是可以得胜的,假使他们的炮弹不是实着泥沙。这不是海军提督的过错,而是军需局的坏蛋官吏的罪恶。”东北前线战事紧迫,军费告急,却同各地一样收到必须“报效”慈禧太后六十庆典银两的谕旨。将军长顺为讨好慈禧,硬从远不敷出的军费中开销一万两“报效”银,迅速

12、上交。摘编自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梁启超说:“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此观点适用于对甲午战争的分析,请具体说明理由。(8分)(2)甲午战争后,有人说:“日本与中国战,并不是日本与全中国战,不过是与北京政府战。”谈谈你对此观点的认识。(3分)(3)指出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3分)22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多角度地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史料研习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乱首被获、拿获华兴会匪要电、

13、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位置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囻万岁”。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毂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申报对辛亥革命态度的变化及原因。(4分)(2)你认为申报把“国”字改为“囻”的用意是什么? (3分)材料二理论指导近代化(现代化)以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主线,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经济上的工业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等内容;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或合理化

14、)、大众化(或世俗化)进程;社会生活和风俗的演进,即城市化。(3)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的里程碑。(6分)23通过阅读触摸历史、通过思考亲近历史,这是我们理解历史的必经之途。阅读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五四运动过程简表时间事件5月4日北京学生三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合,高呼口号,举行示威游行。北京政府派军警镇压,捕去学生32人5月7日天津、济南等城市群众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北京政府释放全部被捕学生5月8日北京政府再次颁布镇压学生运动的命令5月9日南京、无锡等地及巴黎华人开国耻纪念大会。苏州、嘉兴等地发生学生游行。武汉学商两界集会,商议支持北京五四运动的办

15、法5月23日北京警察厅查封学生联合会刊物五七日刊5月25日北京政府严令制止散发传单、集众游行、演讲6月3日北京学生在街头讲演,被捕170余人;4日,又被捕700余人6月4日上海、天津学生联合会分别急电全国,援救北京被捕学生6月5日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罢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6月10日天津工人酝酿大罢工。徐世昌被迫下令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3人辞职6月28日在海内外各界的强大压力下,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节选自“五四运动纪念馆”之“五四运动前后大事记”材料二新启蒙运动的倡导者强化了把五四作为启蒙运动的认知方式。他们认为,五四文化运动是一个典型的启蒙运动,思想大解放运动

16、,是中国第一次最伟大的启蒙运动。张艳新启蒙运动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评说(注:此处五四运动的概念取广义,大致指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共成立”)材料三“五四”的价值取向没有错,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回顾中国这90年的历史,我们找不到任何时段和时刻,标志着“五四”提出的任务已经完成或大致完成。相反,除了外敌入侵,我们这个民族的大不幸和大悲哀,几乎多多少少与“五四”精神失落、启蒙规划受阻有关。我们今天纪念“五四”,不仅仅是怀念历史,而是着眼于现在和将来。徐友渔我们为什么要纪念“五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五四运动的历史事实,并归纳其性质。(7分)(2)材料二从什么角度评价五四运动?结合20世

17、纪20年代左右的相关史实,简述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4分)(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2分) 参考答案与解析1导学号:38850060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关键句 “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可见林则徐清楚表明,中国的财富,宁可“损上益下”也不可“漏向外洋”为侵略者提供资金,这更是当务之急,因此D正确。A、B两项也是属于鸦片带来的危害,但不是材料反映的最大危害;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与材料中的“何妨损上而益下”相违背,排除C。2解析:选B。由“汝已称厉害,何以不敢在林公任内攻打广东”可知这是强

18、调英国侵略者虽然厉害,但不敢在林则徐在任时攻打广东。这种观点不顾实际,逞强自大,是英雄史观的体现。3解析:选C。列强侵华后同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了领事裁判权、关税自主权等一系列权益。题干材料“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指西方列强获得的居住和租地特权、领事裁判权。4导学号:38850061解析:选D。本题考查近代列强的侵华和太平天国运动。解答时注意时间“19世纪中叶”,同时理解材料的内容所指。“内部事务万分火急”指太平天国运动,因此可知,该史学家所指“西方的挑战”正好是在两次鸦片战争之间,列强不满足

19、于所得利益,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故应选D。5解析:选A。鸦片战争后,洋货大量涌入中国,使沿海农民和手工业者失业,从而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6解析:选D。太平天国运动借助“拜上帝教”进行反封建斗争,但定都天京后,封建特权思想和封建等级制度恶性发展。7导学号:38850062解析:选D。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为反侵略反封建,太平天国运动不仅沉重打击了清王朝,而且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8解析:选B。从材料中“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总理衙门”,可以看出正是鸦片战争后列强的入侵迫使专制政权做出适应局势变化的官僚体系的调整,故正确答案为B项;材料反映的不过是新增的一些官职或机构,并未否定原有官僚

20、体系,排除A项;材料表明的是半殖民地化的表现而非半封建化的表现,排除C项;这些官职或机构的设置体现了晚清时期的中国被迫逐渐与国际惯例接轨,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排除D项。9解析:选D。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刺激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10解析:选B。1895年马关条约割台湾岛给日本,激起了台湾民众的极大愤慨,因此台湾士绅提出台湾独立的主张属于非常情况下保卫祖国的特殊行为。11导学号:38850063解析:选D。本题考查近代列强的侵华。1900年列强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1901年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条约规定: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21、。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故应选D。12解析:选B。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赔款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白银,故选B。A项在辛丑条约中没有体现,C项出现在马关条约中,D项出现在天津条约中。13解析:选C。左图漫画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签订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右图漫画反映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两幅漫画揭示了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故本题选C项。14导学号:38850064解析:选A。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都肩负起反侵略反封建的任务,故A项正确;两者革命前途不

22、同,太平天国运动是要建立农民的政权,辛亥革命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故B项不正确;两者革命纲领也不同,天朝田亩制度体现的是农民阶级的要求,而“三民主义”体现的则是资产阶级的要求,故C项不正确;两者革命主体也不同,太平天国运动主体是农民,辛亥革命主体是民族资产阶级及其追随者,故D项不正确。15解析:选C。辛亥革命成功后,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法律上彻底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16解析:选A。本题考查对辛亥革命结果的理解。解答此题需抓住题干中“空壳”“革命成果象征”等关键信息。辛亥革命最终结局是失败的,但是作为辛亥革命成果的象征中华民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却保留下来。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不久即

23、被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民主共和成为一块空招牌;后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也被袁世凯废除,成为一纸空文。据此分析A项是最符合题意的。中国同盟会和三民主义分别是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它们都不是辛亥革命最具代表性的成果,故可排除B、C、D三项。17导学号:38850065解析:选D。“解除了一个不能为善而可以为恶的最上层高压势力”意指推翻了清政府,“变换了全国的空气”意指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由此可知该事件应是辛亥革命,选D。18解析:选A。根据材料“1911年12月人民的捐税负担会比现在更重中国面临的最重要问题是如何筹措外债使国家免于破产”说明建立新的政权需要必要的经济支持。

24、19导学号:38850066解析:选C。本题考查五四运动。注意关键词“山东”“青岛”和日本人把脚伸到山东地区。故判断是1919年帝国主义干涉我山东问题。20导学号:38850067解析:选B。不是各个阶级联合领导了五四运动,所以排除,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根据材料“5月28日,天津商会公布提倡国货办法;6月5日,上海学生邀请商会致电大总统、国务院;6月6日,上海华商电车公司工人罢工,南京罢市、宁波罢市”可知说法正确。21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分析梁

25、启超的话,可以从影响到战争胜败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来组织答案,而且一定要体现出尽管中日实力差距不大,但发展的趋势却是大相径庭,这对答题方向很重要;第(2)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军国主义道路,为发动战争做了精心的准备,而当时的清政府政治腐败,内部矛盾重重,难以全国一致抗日;第(3)问,甲午战争的战败,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列强侵略中国的欲望,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各个阶级、阶层开始挽救民族危机,维新运动就是最直接的代表。答案:(1)当时双方实力差距不大,但中国存在着根本性的弱点。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中国仍为君主专制,且政治腐败。日本由国

26、家推动工业化,国力增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缓慢,国力增长迟缓。日本已建成近代化军队,制定了详细的侵略计划,战争准备充分;中国军队近代化进程缓慢,军队素质低下,仓促应战。(2)日本在战争期间能一致对外;清政府腐败无能,内部矛盾重重,难以动员全国力量抗击日本侵略。(3)甲午战败使中国损失巨大,民族危机加深,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以不同的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22导学号:38850068解析:第(1)问,1905年申报称革命党人为“乱首”“匪”,可见对革命党持非议的态度,而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位置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可见持赞赏的态度;第(2)问,申报把“国”字改为“囻”,突出“民”的地位,

27、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第(3)问,注意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说明。答案:(1)态度变化:从漠视与非议到认同、赞赏。原因:辛亥革命成功,中华民国建立。(2)表示国家由专制走向民主(主权在民)。(3)作用:政治上:辛亥革命结束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经济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思想上: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社会生活上:推动了社会生活习俗近代化的变迁。23导学号:38850069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考查学生复述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从原因、过程、结果全面阐述问题;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作答。第(2)问考查获取信息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后半句很容易看出是从思

28、想解放角度评价;第二小问也要注意从思想角度,结合20世纪20年代左右思想界情况回答。第(3)问较简单,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即可。答案:(1)历史事实: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激发北京学生的大规模罢课、游行行动;北京及全国各界进行广泛声援,使北京政府释放被捕学生;北京政府的继续高压政策,激起更大范围和程度的群众运动(或工人罢工);在民意的压力下,北京政府最终罢免曹、章、陆三人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或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性质:五四运动是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爱国)运动。(2)角度:思想解放角度。理由: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旗帜,打倒了传统权威;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促进了西方各种社会政治学说(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还促进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3)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