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98982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曲师大附中2017级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据新华社北京2017年10月17日电:国际天文学家近期发现,太阳系中存在一对像彗星一样活跃的双小行星。这对小天体一边相互绕转,一边向宇宙中喷射气体和尘埃。这是人类首次发现如此活跃的双小行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 双小行星的运行轨道可能介于( )A. 地球和金星之间 B. 地球和火星之间C. 火星和木星之间 D. 木星和土星之间2. 比太阳系高一级,比总星系低一级,且不包含双小行星的天体系统是( )A. 地月系 B. 河外星系 C. 银

2、河系 D. 总星系【答案】1. C 2. B【解析】1. 小行星带位于类地行星和巨行星之间,类地行星包括水、金、地、火星,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故C正确。2. 比太阳系高一级,比总星系低一级的天体系统为银河系和河外星系,但银河系包含双小行星所在的太阳系,故B正确。“生命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的一个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下图为天文学家公认的恒星周围“生命宜居带”示意图。下图中横坐标表示行星距离恒星的远近,纵坐标表示恒星质量的大小。据此完成下列各题。3. 宜居带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行星的体积 B. 宇宙辐射的强度C. 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 D. 适宜呼吸的大气4. 生命存在需要适

3、宜生物呼吸的大气层,大气层的存在主要取决于( )A. 日照条件稳定 B. 有原始海洋C. 行星与恒星的距离适中 D. 行星的体积、质量适中【答案】3. C 4. D【解析】3. 材料主要反映日地距离适中,故使宜居带内行星表面的温度适中,C正确。【点睛】对地球来说,太阳是最重要的天体。据此完成下列各题。5. 下列能源中,属于太阳辐射能范畴的有( )核能 潮汐能 煤炭 风能A. B. C. D. 6. 下列现象,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的是()有线电话的突然中断;产生“磁暴”现象,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亚寒带地区树木年轮的疏密变化平均周期是11年;扬尘、沙尘暴天气的出现A. B. C. D. 【答案】

4、5. D 6. C【解析】5. 核能属于来自地球内部的能源;潮汐能主要来自月球(其次为太阳)对地球的引力;煤炭和风能属于间接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故D正确。6. 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表现有: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引发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水旱灾害。故C正确。下图为太阳辐射量随纬度分布示意图。可能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受大气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大气和云的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完成下列各

5、题。7. 下列纬度带,云量最多的是( )A. 赤道 B. 北纬20C. 北纬40 D. 北纬608. 影响可能总辐射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大气云量 B. 大气厚度C. 纬度 D. 大气密度【答案】7. A 8. C【解析】7. 赤道地区可能总辐射量与有效辐射量的差值最大,即被云减弱的最多,由此可判断该地云量最多。A正确。8. 读图可知可能总辐射量随纬度增高而递减,故C正确。2017年9日,墨西哥中部地区发生7.1级地震,地震致使波波卡特佩特火山喷发。下图为“地震波的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9. 组成波波卡特佩特火山的岩石的矿物直接来源于( )A. B. C. D

6、. 10. 地震发生时,当地居民的感觉是( )A. 前后左右摇晃 B. 上下颠簸C. 先前后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D. 先上下颠簸,后前后左右摇晃【答案】9. B 10. D【解析】9. 一般认为软流层为岩浆的源地,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上部,图中为地幔,故B正确。10. 地震波纵波传播速度快于横波,因此地震发生时,纵波先到达地球表面。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横波垂直,故D正确。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11. 关于图中各圈层的正确叙述是( )A. 地球外部圈层由ABCD四部分组成B. 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C. 外部圈层的温度总体上高于内部圈层D. 各圈层间相互

7、联系、相互制约,形成自然环境12. 地球各圈层中( )A. 水圈由地球上各种水体构成,连续但不规则B. 大气圈是由不同类型气体组成的,干燥洁净C. 生物圈是各种类型的生物的总称,生机勃勃D. 岩石圈由莫霍面以上的岩石组成,厚度不均【答案】11. D 12. A【解析】11. 图示A表示大气圈,B表示生物圈,C表示水圈,D表示地壳,E表示软流层;F表示地幔,D表示地核。各圈层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自然环境,D项正确。地球外部圈层由ABC三部分组成;地球内部圈层由DFG三部分组成;地球软流层及地核等温度很高,远远高于外部圈层,给A、B、C项错误。12. 地球各圈层中:水圈由地球上各种水体构成,

8、连续但不规则;大气圈是由水汽、杂质和干结空气三大部分组成;生物圈是各种类型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生机勃勃;岩石圈由莫霍面以上的岩石和莫霍面以下上地幔顶部组成,厚度不均。故A正确。B、C、D错误。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3. 上图中地貌广泛分布于( )A. 四川 B. 吉林 C. 广东 D. 新疆14. 这种地貌的成因是( )A. 风力侵蚀 B. 流水侵蚀 C. 冰川侵蚀 D. 风力沉积【答案】13. D 14. A【解析】13. 图示地貌为风蚀蘑菇,主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D正确。14. 该地貌为风力侵蚀而成,A正确。下图是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

9、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5. 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A. 海水侵蚀 B. 风化 C. 冰川侵蚀 D. 流水侵蚀16. 上图中由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是( )A. 岩洞 B. 岩礁 C. 沙滩 D. 海岸【答案】15. A 16. C【解析】15. 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型)、瀑布和峡谷;风化作用使岩石崩解、破碎,形成风化壳;冰川侵蚀地貌常有冰川U谷、刃脊、冰斗和角峰,冰川作用一般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海蚀地貌常有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柱、海蚀平台和海蚀拱桥。A正确。16. 岩洞是由于天然水流经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等)

10、与它们发生化学反应而使岩石溶解所形成的地下空间,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岩礁位于或近于水面的石块,是海浪的侵蚀作用形成的;沙滩是海底的土壤在地壳运动中露出海面,一些珊瑚礁与贝壳也随之露出,在海浪的冲击磨洗下变成微小的颗粒,成为海滩、沙滩,是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海岸(又称滨),是在水面和陆地接触处,经波浪、潮汐、海流等作用下形成的滨水地带这个地区主要是海浪的侵蚀作用为主。故C正确。【点睛】注意岩洞、岩礁、沙滩和海岸的形成过程。17. 贵州群山深处的“大窝凼”是由岩溶漏斗、落水洞、天坑以及溶洞组成喀斯特地貌群。2016年9月25日,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在此建成启用,开始探索宇宙深处的奥秘。据

11、此完成下题。 “大窝凼”特殊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是( )A. 风力 B. 流水 C. 冰川 D. 生物【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当地为喀斯特地貌,这是因流水的侵蚀作用而成,故B正确。18. 下图所示为我国华山景观,该地貌景观属于( )A. 火山 B. 断块山 C. 背斜山 D. 向斜山【答案】B【解析】图示景观为华山北坡的断崖,属于断块山,B正确。中国首枚X射线天文望远镜“慧眼”在550公里高的近地圆轨道上,成功监测到引力波源所在的天区,参与监测首个引力波电磁对应体。下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9. 影响大气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

12、弱作用B. 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C. 高山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D. 地面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20. “慧眼”望远镜运行轨道所处大气层的特点是( )A.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B. 对流现象显著,多云雨现象C. 气流平稳,天气晴朗,有利于飞机飞行D. 存在电离层,可反射无线电波【答案】19. B 20. D【解析】20. 由图可知“慧眼”望远镜运行轨道所处大气层为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可反射无线电波,D正确。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对流现象显著,多云雨现象为对流层特征; 气流平稳,天气晴朗,有利于飞机飞行为平流层特征。故A、B、C错误。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21. 近地面大

13、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 )A. B. C. D. 22. 雾霾天气发生时,白天会导致( )A. 增强 B. 增强 C. 减弱 D. 减弱23. 华北平原的早春时节有时会出现霜冻,对越冬农作物造成危害。早春时节霜冻的出现与图中的哪个箭头密切相关( )A. B. C. D. 【答案】21. B 22. D 23. C【解析】21. 图中为太阳辐射;为地幔辐射;为大气逆辐射;为地面吸的太阳辐射。收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地面辐射,B正确。22. 雾霾天气发生时,白天大气多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D正确。23. 早春时节出现霜冻是因为大气逆辐射弱,保温效果差,地面温度急剧下

14、降,C正确。【点睛】霜是空气中的水汽在地面或地物凝华而成,温度越低越有利于凝华现象的发生。暑假期间,曲阜的小红到沿海某城市旅游,她发现当地风向具有明显的昼夜变化,并绘制如下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24. 上图示时间( )A. 陆地气温较低 B. 正值夜晚C. 海面气压较低 D. 海滨凉风习习25. 她发现海边的风力比家乡较大,当地妇女多用纱巾遮面。这里风力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地转偏向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重力A. B. C. D. 【答案】24. D 25. B【解析】24. 图中时刻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海滨凉风习习,D正确。风向说明相对于海洋,陆地气温高,形成低压,为白天,A、B、C

15、错误。25. 影响风力的主要有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的大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摩擦力大,风力小。故B正确。【点睛】注意图中的风向;海面较路面平滑,因此摩擦力小。26.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吕氏春秋圜道中的这段文字主要涉及的水循环环节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描述,“云气西行”是水汽输送,“水泉东流”是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某野外求生训练营进行荒岛求生训练时,在沙滩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如下面左图所示;下图为当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7. 左图获取淡水过程中,

16、未体现出的水循环环节是( )A. 蒸发 B. 降水 C. 水汽输送 D. 径流28. 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 )A. 日出前后 B. 中午前后 C. 日落前后 D. 午夜前后【答案】27. C 28. B【解析】27. 图中取水主要是在薄膜内实现,水汽输送是通过大气运动,显然无法体现,C正确。水汽蒸发与薄膜凝结,然后流到中间,降落收集器中,体现了蒸发、径流、降水环节。28. 获取最佳时期是薄膜上气温和薄膜下气温相差最大的时段,温差最大水汽凝结最多,此时位于中午前后,B正确。【点睛】注意获取淡水的位置是在薄膜下方。下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回答下列各

17、题。29. 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A. 降水量增加 D.蒸发量增加 C.下渗减少 D.地表径流减少30. 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图a中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b中、分别对应的是( )A. 、 B. 、 C. 、 D. 、【答案】29. C 30. C【解析】试题分析:29. 该流域开发过程中,气候没有明显变化,降水量、蒸发量不会增加,A、B错。聚落增加,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下渗减少,C对。地表径流增加,D错。30. 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随着区域开发,植被破坏,地表径流量应增大。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b中的分别对应的是III、II、I

18、 ,C对。A、B、D错。考点:流域开发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40分)31. 下面左图表示北半球某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图中等压面弯曲是由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右图表示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单位:百帕),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左图中,甲、乙两地,气压较高的是_,气温较高的是_。若该图表示的是城市市区和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则乙地为_(市区或郊区)。(2)在左图中,用箭头标出环流模式。(3)左图中,甲、乙之间与丙、丁之间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之间,理由是_。(4)右图中,A地为_压中心(高或低),西安的风向为_ _。(5)右图中,北京与东京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理

19、由是_。【答案】(1)甲;乙;市区 (2)图略(逆时针方向) (3)丙、丁;高空气流受地面摩擦力影响小 (4)高;西北风 (5)北京;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解析】(1)热力环流中热的地方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低压区等压面下弯;冷的地方气流下沉,形成高压,高压区等压面上拱。市区气温比郊区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2)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形成高压,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低压,气流上升。水平方向上,风从高压去流向低压区。(3)丙丁位于高空,空气运动时的摩擦力小,因而风力较近地面的甲乙大。(4)A地中心气压值高于周边,为高压中心。西安位于高压中心东部,为西北风。(5)在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

20、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32. 下图所示为我国东部某地区地质构造与地貌景观,A、B两图分别为、两地的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简述甲山岭的形成过程。(2)乙、丙两处,更可能储存石油、天然气资源的是 处。(3)影响图中处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4)A、B两图所示地貌类型的名称分别为A ,B 。简述两图所示地貌形成过程的共同之处。(5)图中显示出的水循环环节是 。【答案】(1)(地质历史时期)地壳运动使岩层受挤压向下弯曲形成褶皱(向斜);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变得紧实,不易被侵蚀而成为山岭 (2)丙 (3)流水侵蚀作用 (4)冲积扇; 三角洲。(地势变缓,)流水速度降低,(搬运能力下降,)所携带的物质沉积(堆积)下来 (4)地表径流【解析】(1)图中甲处岩层下弯,中间地势高于周边,为向斜成山。形成过程包括内力和外力的共同作用。地壳运动使岩层受挤压向下弯曲形成褶皱(向斜);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变得紧实,不易被侵蚀而成为山岭。(2)丙处为背斜构造,上拱的岩层和水之间形成封闭空间,便于储存石油、天然气。(3)图中处位于河流上游的高山峡谷处,以流水作用为主。(4)A处位于河流出山口,为冲击扇;B处为河流入海口,为河口三角洲。两处均为流水的沉积作用。(地势变缓,)流水速度降低,(搬运能力下降,)所携带的物质沉积(堆积)下来。(5)河流等属于地表径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