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西南宁市三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 理(含解析)一、单选题(45分):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1. 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念珠藻临时装片如图所示,则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转动目镜,若污点跟着转动则说明其位于目镜上B. 在低倍显微镜下找到念珠藻,即可直接换至高倍镜C. 为使高倍镜下视野变明亮,可更换成大光圈或凹面反光镜D. 目镜不变,物镜从10换至40时,则看到的细胞数为3个【答案】B【解析】【分析】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由低倍镜换成高倍物镜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大,因此视野内的细胞数目变少,细胞体积变大;通过的光线变少,故视野的亮度变暗。【详解】A、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
2、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A正确;B、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后,应先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再换用高倍镜,B错误;C、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变暗,为使视野变亮,可换成大光圈或凹面反光镜,C正确;D、由图可知,此时镜头下一行可见12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从10换至40时,倍数放大4倍,故此时可见细胞数目为12/4=3个,D正确。故选B。【点睛】透彻理解显微镜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是解题关键。2. 下列关于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 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细胞壁,体现细胞的统一性B. 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结构不同,体现细胞的多样性C. 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多样性和细胞的统一性D.
3、 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答案】D【解析】【分析】可以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生物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它们的共同点是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详解】A、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统一性体现在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细胞壁不能体现细胞的统一性,A错误;B、噬菌体是病毒,无细胞结构,其与大肠杆菌结构不同,不能体现细胞的多样性,B错误;C、细胞学说解释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没有解释多样性,C错误;D、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
4、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C,需要明确细胞学说的意义,只是揭示了统一性,并没有揭示多样性。3.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在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T2噬菌体可以侵染大肠杆菌,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B. 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C.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有说服力D. 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是保温时间过长导致【答案】C【解析】【分析】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
5、)+DNA(C、H、O、N、P)。2、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T2噬菌体专门侵染大肠杆菌,因此其不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A错误;B、T2噬菌体为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B错误;C、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DNA和蛋白质彻底分开,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有说服力,C
6、正确;D、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是搅拌不充分导致,D错误。故选C。4. 下列关于细胞膜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应选用人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制备细胞膜B. 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不会随着细胞分化而改变C.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主要与载体蛋白的种类有关D. 器官移植成功率低主要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制备纯净细胞膜材料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因为该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此外还有蛋白质、糖类等成分。【详解】A、因人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膜,故可用于制备较为纯净细胞膜,A正确;B、细胞分化会因为基因
7、的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其细胞膜的成分会有所改变,B错误;C、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主要与载体蛋白的种类有关,一般而言,功能越复杂的细胞,其膜上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就越多,C正确;D、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保护、润滑、识别等功能,器官移植成功率低主要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细胞识别)有关,D正确。故选B。【点睛】解答此题需要明确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并明确其结构与相应功能的对应关系,据此分析作答。5. 下列有关成熟玉米叶肉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 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细胞器只有叶绿体B. 与有丝分裂相关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C. 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
8、器有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D. 在光学高倍显微镜下不可能观察到叶绿体的双层膜和基粒【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考查对各种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的理解。解答此题,可根据植物同化方式特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不同和各细胞器成分和功能判断选项是否正确。【详解】A、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叶绿体,A项正确;B、玉米为高等植物,没有中心体,B项错误;C、线粒体、叶绿体中含有少量DNA,可进行DNA复制、转录和翻译,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DNA复制、转录、翻译过程中均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C项正确;D、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叶绿体的双层膜和基粒,D项正确。故选
9、B。【点睛】显微结构与亚显微结构(1)显微结构:光学显微镜下可看到的细胞结构,不能看出细胞器的内部结构。(2)亚显微结构: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结构,能看出细胞器的内部结构。6. 如图所示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高等植物成熟筛管细胞中的细胞核,控制着该细胞的代谢和遗传B. 与相连接,二者共同参与细胞内磷脂的加工和运输C. 为处于凝固状态的遗传物质,不参与细胞代谢,仅起遗传物质的备份作用D.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控制指令”可通过从细胞核到达细胞质【答案】D【解析】【详解】A、高等植物成熟筛管细胞中无细胞核,A错误;B、为核膜,不参与细胞内磷脂的加工,B错
10、误;C、为核仁,不属于遗传物质,C错误;D、细胞核内合成的信息分子通过核孔到达细胞质后,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D正确。故选D。【定位】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7. 如图表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部分方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b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B. 图乙可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C. 甲状腺细胞和靶细胞的信息交流方式如图甲D. 两个相邻细胞的信息交流完全依靠细胞膜接触【答案】C【解析】【分析】图甲表明,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随血液流到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进行信息传递;图乙表示的是细胞膜直接接触,其中b是细胞膜上的受体,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就是细胞膜直接接触。【详解
11、】A、植物细胞的细胞膜之间信息交流不通过细胞膜上的受体,通过胞间连丝,A错误;B、图乙表示的是细胞膜直接接触,不能用于表示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B错误;C、甲状腺细胞分泌的甲状腺激素激素,可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但只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可用图甲表示,C正确;D、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一般分为三种:细胞间直接接触(如精卵结合)、化学物质的传递(如激素的调节)和高等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D错误。故选C。【点睛】透彻理解细胞膜的功能(信息交流)的三种方式是基础,能结合题图作答是解题关键。8. 溶酶体是一种含有多种水解酶的细胞器,其作用作用存在胞吞和自噬两种途径,下图表示吞噬细胞内溶酶体的产生和作用过程。下列
12、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溶酶体与囊泡形成异噬溶酶体需要消耗能量B. 溶酶体是由高尔基体形成的含有多种水解酶的小泡C. 溶酶体消化病原体的原因是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D. 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泄露到细胞质中不会引起细胞损伤【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吞噬细胞内溶酶体的产生和作用过程,溶酶体由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分为异噬溶酶体和自噬溶酶体,其中异噬溶酶体的作用是消化分解外来的病原体,而自噬溶酶体的作用是消化分解细胞中衰老损伤的细胞器。【详解】A、溶酶体与囊泡形成异噬溶酶体的过程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A正确;BC、据图分析:溶酶体是由高尔基体形成的小泡,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吞噬并杀死
13、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B、C正确;D、少量水解酶泄漏到细胞质基质可能会因为PH不同而导致酶活性降低而不破坏细胞结构,但若有大量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泄露到细胞质基质后可能会引起细胞结构被破坏而引起细胞损伤(如硅肺形成),D错误。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图形,掌握吞噬细胞内溶酶体的产生过程和发挥作用的过程。9. 胭脂红是一种水溶性的大分子食用色素。在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中,可用高浓度的胭脂红溶液作为外界溶液,观察无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刚发生质壁分离时,细胞的液泡为红色B. 若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细胞内的无色区域变小C. 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内
14、可能会出现红色区域D. 原生质层是由细胞壁、细胞膜、液泡膜及细胞质组成【答案】C【解析】【分析】胭脂红是大分子化合物,不能透过生物膜;由于细胞液无色,因此可以依据细胞壁和原生质层之间的颜色区域大小,可判断细胞是发生质壁分离还是质壁分离复原现象。【详解】A、刚发生细胞质壁分离时,胭脂红是大分子化合物,不能透过生物膜,细胞的液泡为无色,A错误;B、若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细胞吸水,液泡变大,所以细胞内的无色区域变大,B错误;C、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说明细胞已失活,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被破坏,所以细胞内可能会出现红色区域,C正确;D、植物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指的是细胞膜、液泡膜及两者之间的
15、细胞质,D错误。故选C。【点睛】能理解细胞壁的全透性和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0. 如图X、Y、Z是细胞中的三种有机化合物,X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主要能源物质, Y、Z为构成细胞膜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人的红细胞吸收X的过程需要载体蛋白B. 甘油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与Y有关C. 细胞膜上的Z是可以运动的,而Y是静止的D. 细胞膜会被蛋白酶分解,说明细胞膜成分有Z【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X为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最重要的能源物质,Y、Z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则X表示葡萄糖;由元素组成为C、H、O、N且是
16、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可知,Y表示蛋白质;由元素组成为C、H、O、N、P且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可知,Z为磷脂分子。【详解】A、人体红细胞吸收X(葡萄糖)的方式为协作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协助,A正确;B、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胆固醇可优先通过细胞膜扩散到细胞内部,这与Z(磷脂)有关,B错误;C、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细胞膜上的Z(磷脂)和绝大多数Y(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C错误;D、细胞膜会被蛋白酶分解,说明组成细胞膜的物质中有蛋白质(Y),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组成成分、结构及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知识,理解和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11. 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
17、蛋白,它在跨膜运输物质时离不开ATP的水解。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B.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C.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D. 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答案】D【解析】【分析】1、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名称运输方向载体能量实例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不需不需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要不需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需要需要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2、分析题文: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需要载体和消耗能量,属于主
18、动运输。【详解】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需要载体和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A错误;B、离子泵的运输类型属性是主动运输,运输方向为逆浓度梯度进行,B错误;C、离子的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因此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C错误;D、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阻碍氧气的运输,导致呼吸速率下降,生成的ATP减少,使主动运输过程减弱,因此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D正确。故选D。12. 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O2的释放)来绘制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叶绿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B. 光合色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
19、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C. 植物光合作用所能利用的光在可见光范围内D. 叶片在红光下释放O2主要是由类胡萝卜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叶绿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也可以用于水的光解,A正确;B、吸收光谱就是通过不同色素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的,B正确;C、植物光合作用所能利用的光在可见光范围内,C正确;D、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叶片在红光下释放O2主要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D错误。故选D。13. 下列关于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叙述中错误的是( )A. 都一定能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B
20、. 间期都会有胸腺嘧啶转入细胞核中被利用C. 过程中都只有一次着丝点的分裂D. 过程中都有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形成【答案】A【解析】【分析】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
21、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能发生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但基因重组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错误;B、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的间期中都有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所以都有大量的胸腺嘧啶转入细胞核中被利用,B正确;C、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只有一次着丝点的分裂,有丝分裂分裂过程中着丝点的分裂方式
22、在有丝分裂后期,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正确;D、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有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形成,D正确。故选A。14. DNA分子储存大量遗传信息,具有多样性、特异性等特点,遗传信息传递时需要酶的参与。下列关于DNA分子遗传信息的储存和传递,叙述正确的是( )A. DNA分子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与五碳糖的种类无关B. DNA分子的特异性和多样性都与碱基的排列顺序无关C. DNA分子的复制与DNA聚合酶的移动无关D. 转录与RNA聚合酶的移动无关【答案】A【解析】【分析】DNA分子能够储存足够量的遗传信息,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
23、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DNA分子上分布着多个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详解】A、DNA分子中只有一种五碳糖-脱氧核糖,因此DNA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与五碳糖的种类无关,A正确;B、DNA分子多样性是由DNA分子中多样的碱基排列顺序导致的,DNA分子的特异性指的是DNA分子中特有的碱基排列顺序,DNA分子的特异性和多样性都与碱基的排列顺序有关,B错误;C、DNA分子的复制过程是随着DNA聚合酶的移动完成的,C错误;D、转录过程是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下完成的
24、,随着RNA聚合酶在部分解旋的DNA单链上的移动完成的,D错误。故选A。15. 如图所示成熟miRNA是一类小分子单链RNA,通过与mRNA上特定的序列结合形成双链,导致某些基因不能完成正常表达,从而调节细胞增殖、分化调亡和代谢。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每种成熟miRNA只能与1种mRNA结合B. 成熟miRNA与mIRNA的结合避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 成熟miRNA与mRNA的结合可能会抑制mRNA翻译出蛋白质D. 成熟miRNA在癌症的诊断与治疗中将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答案】A【解析】【分析】miRNA:一类由内源基因编码的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RNA分子,它们在动植物
25、中参与转录后基因表达调控。mRNA:是以细胞中基因为模板,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转录生成的RNA,mRNA含有与DNA分子中某些功能片段相对应的碱基序列,作为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直接模板。因此,miRNA与mRNA结合后,可以抑制翻译过程,阻止蛋白质合成。【详解】A、miRNA是一类小分子单链RNA,只能与mRNA的一部分结合,而不同的成熟mRNA可能具有与同一种成熟miRNA碱基互补配对的碱基序列,因此,每种成熟miRNA可能与多种mRNA结合,A错误;B、成熟miRNA与mRNA的结合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正确;C、成熟miRNA与mRNA结合后,mRNA可能无法翻译出蛋白质,C正确;D、成熟
26、miRNA与mRNA结合后会影响mRNA的翻译,在癌症的诊断与治疗中将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D正确。故选A。16. 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不适合原核生物,其原因是( )A. 原核细胞无中心体,无法平均分配遗传物质B. 原核细胞有细胞壁,阻碍了细胞的正常分裂C. 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D. 原核生物无染色体,主要进行无性生殖【答案】D【解析】【分析】孟德尔遗传规律包括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这两大定律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因此,孟德尔遗传规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核基因的遗传.。【详解】A、原核细胞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是平均分配的,A错误;B、原核细胞有细胞壁,但原核细胞依然能正常
27、分裂,B错误;C、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C错误;D、原核生物无染色体,其遗传物质DNA是裸露的,主要进行无性生殖,而孟德尔的遗传规律适合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核基因的遗传,D正确。故选D。【点睛】17. 豚鼠的体色有黄色和黑色之分,尾巴有卷尾和直尾的区别。现有两只雌雄黄色卷尾豚鼠,为了弄清楚豚鼠的这些性状的遗传,研究人员特意做了如下实验:将这两只黄色卷尾豚鼠进行杂交,得到的子代性状表现及其数目如下表所示:( )子代性状表现黄色卷尾黄色直尾黑色卷尾黑色直尾子代数量6231针对上述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上述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 黄色直尾有1种基因型,黑色卷尾有2种基因型
28、C. 黄色纯合时会导致豚鼠的死亡,黑色纯合时也会致死D. 控制黄色和黑色,卷尾和直尾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题表分析,子代黄色黑色=21,卷尾直尾=31,说明黄色、卷尾是显性性状,且黄色显性纯合致死,同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详解】A、由分析可知: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B、由于黄色显性纯合致死,黄色直尾的基因型只有一种,黑色卷尾有
29、2种基因型,B正确;C、黄色纯合时会导致豚鼠的死亡,黑色纯合时不会致死,C错误;D、控制黄色和黑色,卷尾和直尾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D错误。故选B。【点睛】18. 某班同学对一种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绘制并分析了其中一个家系的系谱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 -5是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C. -5与-6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D. -9与正常女性结婚,建议生女孩【答案】B【解析】【分析】图中5和6正常但11号患病,即“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据此分析。【详解】A、由图示可知,-5与 -6不患病,而-11患病,所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A错误
30、;B、不论该病是常染色体遗传病,还是伴性遗传病,-5均是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B正确;C、若该病是常染色体遗传病,-5与-6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8;若该病是伴性遗传病,-5与 -6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C错误;D、若该病是常染色体遗传病,-9与正常女性结婚,子代男女患病概率相等,D错误。故本题选B。19. 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在没有受到紫外线、亚硝酸等外界因素影响时,也会发生基因突变B. 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C. 纯合的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F2出现3:1性状分离比说明发生了基因重组D. 三倍体无子西瓜是利用
31、人工诱导多倍体的育种方法培育的新品种【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表现为如下特点:普遍性:基因突变是普遍存在的;随机性: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性: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低频性:对于一个基因来说,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多害少益性:大多数突变是有害的;可逆性:基因突变可以自我回复(频率低)。【详解】A、细胞在没有受到紫外线、亚硝酸等外界因素影响时,也会发生基因突变,因为诱导基因突变的因素并非只有物理、化学诱导因素,还有生物诱导因素,而且自然状态下也会发生突变,A正确;B、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因此,基
32、因突变可以发生在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B正确;C、纯合的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F2出现31性状分离比,是等位基因发生分离导致的,不是基因重组导致的,C错误;D、三倍体无子西瓜是利用人工诱导多倍体的育种方法,属于多倍体育种,该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D正确。故选C【点睛】20. 白花三叶草只能进行异花传粉,其叶片的有条斑和无条斑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V与v控制。某白花三叶草种群,纯合的有条斑植株(VV)占36%,无条斑植株(vv)占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白花三叶草植株产生的花粉中,有40%的比例带有隐性基因vB. 当V和v的基因频率相等时,有条斑植株和无条斑植
33、株比例相等C. 异花传粉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更利于保持高度杂合性D. 利用白花三叶草进行杂交实验时,可以省去母本去雄的操作【答案】B【解析】【分析】某白花三叶草种群,纯合的有条斑植株(VV)占36%,无条斑植株(vv)占16%,则Vv的比例为48%,则群体中V的基因频率为36%+1/248%=60%,v的基因频率为16%+1/248%=40%。【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白花三叶草植株群体中V的基因频率为60%,v的基因频率为40%,因此该群体产生的花粉中,有40%的比例带有隐性基因v,A正确;B、当V和v的基因频率相等时,则无条斑植株比例为1/21/2=1/4,则有条斑植株的比例为3/
34、4,显然二者比例不等,B错误;C、异花传粉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有利于杂种的出现,因此更利于保持高度杂合性,C正确;D、由于白花三叶草只能进行异花传粉,因此利用白花三叶草进行杂交实验时,可以省去母本去雄的操作,D正确。故选B。【点睛】21. 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家兔体内较短时间内不会发生的变化是( )A. 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B. 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C. 部分红细胞体积略有减小D.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答案】A【解析】【分析】题意分析: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立即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从而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通过下丘脑调节水平衡,引起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同时注射
35、后导致血糖含量升高,将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具有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促进葡萄糖氧化分解、促进合成糖原和转化成非糖物质的作用。【详解】A、静脉注射葡萄糖导致血浆中葡萄糖含量升高,此时胰岛素分泌量会增加,以降低血糖,即胰岛B细胞的活动增强,A错误;B、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立即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B正确;C、由于注射葡萄糖导致血浆渗透压较高,可能会导致部分红细胞体积略有减小,C正确;D、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后,导致血浆渗透压上升,会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进而引起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通过垂体释放,导致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D正确
36、。故选A。【点睛】22. 新冠病毒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单链RNA病毒,人感染后会出现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等症状,目前已造成近百万人死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单链RNA结构不稳定,因此针对新冠病毒的疫苗研制闲难B. 该病毒利用宿主细胞的氨基酸合成自身的蛋白质C. 新冠肺炎患者体温维持在39 C时,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D. 若某地区疫情非常严重,则该地区人口的种群密度可能会下降【答案】C【解析】【分析】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其遗传物质为单链RNA。【详解】A、单链RNA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变异,因此针对新冠病毒的疫苗研制困难,A正确;B、新冠病毒入侵宿主细胞后,利用宿主细
37、胞的ATP、氨基酸、核苷酸等合成自身的成分,B正确;C、新冠肺炎患者体温维持在39时,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C错误;D、若某地区疫情非常严重,造成近百万人死亡,则该地区人口的种群密度可能会下降,D正确。故选C。23. 如图表示艾滋病死因和免疫系统受损大致关系,其中第II阶段病人体内出现的变化主要是( )A. T细胞数量减少,免疫系统被破坏,各种感染机会增加B. 免疫系统可以摧毁人体内大多数HIV病毒。C. HIV在人体内积累时间较长,可导致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D. T细胞逐渐减少的同时,伴随有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出现【答案】A【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示表示HIV浓度与T细胞浓度的关系。HIV
38、进入人体后,攻击T细胞,随着HIV浓度上升,会破坏更多的T细胞,使T细胞数目下降,从而使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丧失,体液免疫能力降低,最终使人体免疫能力全部丧失。【详解】A、在第II阶段HIV病毒数量增加,导致T细胞数量逐渐减少,免疫系统被破坏,各种感染机会增加,患病的机会增加,A正确;B、在第I阶段,免疫系统可以摧毁人体内大多数HIV病毒,B错误;C、随着HIV在人体内潜伏时间延长,可导致T细胞大量减少,进而使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但这不是阶段II的特点,C错误;D、T细胞减少导致免疫系统能力减弱,最后只保留部分体液免疫,病人容易感染,在体液免疫作用下,淋巴结肿大,但不属于第二阶段的典型变化,D
39、错误。故选A。【点睛】24. 为了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内只能由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科研人员做了如图实验研究。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A. 一段时间后检测,发现琼脂块A和琼脂块B逐渐有了生长素B. 一段时间后检测,发现琼听块B和琼脂块C逐渐有了生长素C. 一段时间后检测,发现琼脂块A和琼脂块C逐渐有了生长素D. 仅有实验一和实验二作对照,能充分证明生长素只能单方向运输【答案】C【解析】【分析】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也就是只能单方向的运输,称为极性运输。【详解】AB、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至形态学下端,所以B中不能找到生长
40、素,AB错误;C、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可以从形态学上端运输至形态学下端,所以AC中都含有生长素,C正确;D、仅有实验一和实验二作对照,不能充分证明生长素只能单方向运输,需要增加实验三进一步说明该结论,D错误。故选C。25. 紫云英根瘤菌突变株能产生细胞分裂素,正常生长的植物一旦被该突变株侵袭,就会出现侧芽加快生长,从而形成大量侧枝。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紫云英根瘤菌突变株产生的细胞分裂素只能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B. 侧芽加快生长,可能是受该突变株影响导致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升高C. 正常生长的植物,环境因子的变化不会影响基因组的表达D. 植物被该突变株侵袭后,侧芽附近生长素来源可能暂时受
41、阻【答案】D【解析】【分析】1、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生产上应用在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等。2、细胞分裂素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详解】A、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A错误;B、正常植物有顶端优势现象,顶端优势的形成是侧芽附近生长素积累导致的,侧芽加快生长的原因不会是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升高所致,B错误;C、正常生长的植物,环境因子的变化会通过影响基因组的表达来改变生长速度等,C错误;D、植物被该突变株侵袭后,侧芽附近生长素来源可能暂时受阻,使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
42、降低,顶端优势解除,导致侧芽加快生长,D正确。故选D。26. 种群密度是种族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种群的J型增长是不受种群密度限制所呈现的结果B. 气候因素通常不是研究对象密度大小的制约因素C. 人口密度的调查通常采用逐个计数法D. 种群密度越小,单株农作物的产量越高【答案】D【解析】【分析】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性别比例也能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2.S型增长曲线:在自然界中,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因此,种
43、群不可能按照“J”型曲线无限增长。【详解】A、种群的J型增长曲线没有K值,因此该曲线表示的增长过程不受种群密度的限制,A正确;B、气候因素通常不是研究对象密度大小的制约因素,制约种群密度大小的因素通常是食物、天敌、空间等,B正确;C、通常采用逐个计数法展开人口密度的调查,C正确;D、种群密度越小,单株农作物的产量会受到影响,进而降低,D错误。故选D。【点睛】27.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具体实验前进行预实验可大大减小实验误差B. 调查某中学校园中泡桐的种群数量,可用记名计算法C. 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果蝇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D. 能被台盼蓝和健那绿染色的细胞均是
44、死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需要做预实验,预实验也要像正式实验一样认真进行才有意义;调查种群数量的方法有逐个计数法和估算法,对植物种群数量估算常用样方法,对动物种群数量估算常用标志重捕法。【详解】A、预实验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预实验不可以减小实验误差,A错误;B、调查某中学校园中泡桐的种群数量,如果校内泡桐数目有限,且个体较高大,可用逐个计数法,如果数量较多可用样方法估算泡桐的种群数量,记名计算法是统计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方法,B错误;C、摩尔
45、根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果蝇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步骤为: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C正确;D、台盼蓝用来鉴别细胞的死活,死细胞会被染成蓝色,活细胞不会被染色,健那绿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可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D错误。故选C。28. 一块弃耕农田经过几十年的演替成为茂密的小树林,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生物个体的数量及稳定性均发生一定的变化。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杂草丛生的弃耕农田中不具备群落的垂直结构特征B. 演替过程中,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增加,后期趋于稳定C. 演替过程中,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后期趋于稳
46、定D. 演替过程中,草本植物的数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答案】A【解析】【分析】1.抵抗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2.恢复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影响;3.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就越弱。【详解】A、杂草丛生的弃耕农田中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A错误;B、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丰富度变化趋势是逐渐增加,后期逐渐稳定,B正确;C、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加,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C正确;D
47、、演替过程中,草本阶段时草本植物的数量呈现增加,灌木阶段和森林阶段时草本植物的数量减少,D正确。故选A。【点睛】29. 人类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生态学方面的经验,并能应用于改造自然的实际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引进外来物种一定能增加本地物种的多样性B. 将害虫的种群数量控制在K/2处可有效防止虫害发生C. 增加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数量,使能量的传递效率增大D. 利用化学信息(如性外激素)防治害虫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答案】D【解析】【分析】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
48、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的方法。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详解】A、引进外来物种不慎可能会导致生态入侵,使生物多样性降低,A错误;B、将害虫的种群数量控制在K/2以下,甚至更低可有效防止虫害发生,B错误;C、增加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数量,不会使能量的传递效率增大,只能使能量利用率更低,C错误;D、利用化学信息(如性外激素)防治害虫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该方法的典型优点是无污染,能保护环境,D正确。故选D。【点睛】30. 生态系统依靠太阳不断地提供能量,而生态系统中
49、的物质却都是由地球提供的。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叙述错误的是( )A.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B. 物质循环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过程C. 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D. 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平衡被打破,不会导致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答案】D【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等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再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2、物质循环的特点:循环往复、反复利用,具有全球性。【详解】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A正确;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
50、组成生物体的C、H、O、N、S、P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B正确;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C正确;D、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平衡被打破,可能会导致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如温室效应等,D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55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13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5、3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31. 下图是番茄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示意图,表示有关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过程是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其中光反应的场所是_,所需的条件是_(答出
51、2 点主要条件)。(2)细胞呼吸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过程比过程释放的能量_(填“多”或“少”) ,原因是_。(3)温室栽培番茄时,提高光合产物产量措施有_(答出2点即可)。【答案】 (1). 类囊体薄膜 (2). 光、色素、酶(答出其中2点即给分) (3). 少 (4). 过程是有氧呼吸,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能量完全释放;过程是无氧呼吸,葡萄糖氧化分解不彻底,部分能量存储在酒精中(答案合理即可) (5). 增大昼夜温差,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温室内悬挂一定光照强度的(红/蓝紫/白)日光灯;合理施肥、合理灌溉;增大空气流动,保证二氧化碳的供应等(答案合理即可)【解析】【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
52、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其主要包括光反应、暗反应两个阶段,对实现自然界的能量转换、维持大气的碳-氧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呼吸作用:指机体将来自环境的或细胞自己储存的有机营养物的分子(如糖类、脂类、蛋白质等),通过一步步反应降解成较小的、简单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乳酸、乙醇等)的过程。植物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产物相互利用,当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时,消耗植物已积累有机物,有机物质量减少;当呼吸作用小于光合作用时,植物积累有机物,有机物质量增加。【详解】(1)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其中光反应进行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暗反应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光
53、反应所需的条件是光、色素、酶。(2)细胞呼吸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过程比过程释放的能量少,原因是过程是有氧呼吸,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能量完全释放;过程是无氧呼吸,葡萄糖氧化分解不彻底,部分能量存储在酒精中。(3)温室栽培番茄时,提高光合产物产量的措施有很多,例如增大昼夜温差,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温室内悬挂一定光照强度的(红/蓝紫/白)日光灯;合理施肥、合理灌溉;增大空气流动,保证二氧化碳的供应等。【点睛】本题考查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需明确植物净光合作用与总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的关系。32. 糖尿病是一种发病率极高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往往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若不及时就医,还可能出现肢体
54、麻木、感觉减退、走路不稳等与神经功能障碍有关的症状。回答下列问题:(1)正常机体血糖含量升高时,可通过以下两条途径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是高浓度血糖引起下丘脑兴奋,通过有关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二是_。(2)部分糖尿病患者往往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体重下降,推测原因是_。(3)感觉神经中枢在_,部分糖尿病患者出现肢体麻木、感觉减退等症状,能否确定是该中枢受损?_(填“能”或“不能”)。【答案】 (1). 高浓度血糖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2). 胰岛素分泌不足,使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氧化分解来获得能量,导致机体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增加 (3). 大脑皮层 (4). 不能【解析】
55、【分析】糖尿病: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胰岛素:由胰脏内的胰岛B细胞受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如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胰高血糖素等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胰高血糖素:伴随胰岛素由脊椎动物胰脏的胰岛A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与胰岛素相对抗,起着增加血糖的作用。【详解】(1)正常机体血糖含量升高时,可通过两条途径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一是高浓度血糖引起血糖感受器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递到血糖调节中枢下丘脑,下丘脑分泌有关神经递质传递到胰岛B细胞,支配胰岛B细胞分泌胰
56、岛素;二是高浓度血糖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2)部分糖尿病患者往往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体重下降,原因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无法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储存,使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来获得能量,导致机体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增加,因此,机体消瘦。(3)感觉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部分糖尿病患者出现肢体麻木、感觉衰退等症状,可能是感受器、传入神经或大脑皮层感觉神经中枢受损,不能确定一定是大脑皮层感觉神经中枢受损。【点睛】本题考查机体血糖调节过程,需明确神经-体液调节过程及激素分级调节的过程。33. 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活着昆虫、兔、老鹰等多种动物。请回答下列问题。(1)草原上常用_法调
57、查兔洞口数,并用有效洞口数代替兔的种群密度。(2)植食昆虫和兔属于初级消费者,请画出能量流经初级消费者这一营养级的示意图。_(3)草场上经常要除杂草、灭害出,请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其意义是:_。【答案】 (1). 样方 (2). (3). 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共同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生态系统结构包括: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详解】(1)种群密度的调查可采取样方法(活动能力较弱的动物和植物)、标
58、志重捕法(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和黑光灯诱捕法(趋光性昆虫),测定兔洞口数可用样方法,有效洞口数可以代替兔的种群密度。(2)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同化量=呼吸散失的能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生产者同化的能量。能量流经初级消费者这一营养级的示意图见答案。(3)草场。上经常要除杂草灭害虫,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其意义是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内容,需明确生态系统的功能结构。34. 我国科学家解析出本能防御行为的神经环路如图所示。背侧中缝核为脑中的结构,GABA神经细胞为其中的神经元通
59、路,GABA可以释放5-HT(抑制性递质)。SC-LP-BLA为下丘脑中神经元通路。回答下列问题: (1)视网膜作为感受器,其功能为_。本能防御行为的神经中枢主要位于_。(2)当受到危险胁迫时,一方面会促进SC-LP-BLA神经元通路兴奋,另一方面会_(促进/抑制)GABA神经元兴奋,最终引起防御逃跑反应。(3)防御逃跑反应_(填“前”或“后”),已产生的5-HT被灭活,迅速终止生理效应,维持神经调节的灵活性。(4)与体液调节比较,神经调节有哪些特点_(写出两点)。【答案】 (1).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2). 下丘脑 (3). 抑制 (4). 前 (5). 作用途径为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
60、作用范围准确和局限、作用时间短暂【解析】【分析】1.神经调节特点:迅速、准确;作用范围比较窄;作用时间短;2.体液调节特点:比较缓慢;作用范围比较广;作用时间比较长。【详解】(1)视网膜作为感受器,其在图中的功能为接收(危险刺激)信息,产生并传导兴奋。据图可知,本能防御行为神经中枢主要位于下丘脑。(2)当受到危险胁迫时,一方面会促进SC-LP-BLA神经元通路兴奋,另一方面抑制GABA神经元兴奋,该神经元产生的递质为抑制型。(3)防御逃跑反应前,GABA产生的神经递质会通过灭活机制迅速终止生理效应,其意义是避免相关神经元处于持续性抑制状态,维持神经调节的灵活性。(4)与体液调节比较,神经调节有
61、哪些特点作用途径为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和局限、作用时间短暂。【点睛】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35. 生物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 我国水果生产发展迅速,水果的加工包括果汁、果酒、果醋等。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菌种是_,此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_。 (2)在葡萄酒发酵过程中,发酵液一般无需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这是因为在_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
62、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被抑制。(3)家庭制作葡萄酒,对其酒精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发现酒精含量都在12%16%这个范围内,且继续发酵也无法再提高,可能的原因是_。(4)经考古考证,早在5000年前中国古代人就会使用大麦和小米中的麦芽糖发酵酿制啤酒,例如,通过 “木薯根(富含淀粉)咀嚼”发酵法制作啤酒。咀嚼木薯根的主要目的是_。咀嚼后的混合物需要“加热”和“煮沸”,目的是_。(5)利用果酒制作果醋时需要醋酸菌,在醋酸发酵前,需要改变两个条件,具体措施是_。在变酸的酒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形成的原因是_。【答案】 (1). 酵母菌 (2). 18-25 (3). 在缺氧、呈酸性 (4).
63、酒精毒害(含量增加),抑制酵母菌生长,酒精发酵最终停止 (5). 利用唾液淀粉酶将木薯根中的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6). 消毒(或抑制杂菌的生长) (7). 通入无菌空气和提高发酵温度 (8). 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解析】【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利用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进行大量繁殖; (2)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利用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
64、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详解】(1)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菌种是酵母菌,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此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 (2)在葡萄酒发酵过程中,发酵液一般无需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这是因为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被抑制。(3)家庭制作葡萄酒,对其酒精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发现酒精含量都在12%16%这个范围内,且继续发酵也无法再提高,可能的原因是酒精毒害(含量增加),抑制酵母菌生长,酒精发酵最终停止。(4)通过 “木薯根(富含淀粉)咀嚼”发酵法制作啤酒中,咀嚼木薯根的主要目的利用唾液淀粉酶将木薯根中的淀粉分
65、解成葡萄糖。咀嚼后的混合物需要“加热”和“煮沸”,目的是消毒、抑制杂菌的生长。(5)利用果酒制作果醋时需要醋酸菌,醋酸菌是好氧菌,在30-35下最适宜繁殖,故在醋酸发酵前,需要通入无菌空气和提高发酵温度。在变酸的酒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形成的原因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点睛】本题综合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备,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果酒和果醋制备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及条件。36. 回答下列与蛋白质相关的问题:(1)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_。在细胞中合成蛋白质时,肽键是在_这一细胞器上形成的。合成的蛋白质中有些是分泌蛋白,如_(填“胃蛋白酶”“逆转录酶”或“酪氨酸酶”)。分泌蛋
66、白从合成至分泌到细胞外需要经过高尔基体,此过程中高尔基体的功能是_。(2)通常,细胞内具有正常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需要有正确的氨基酸序列和_结构,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可以导致蛋白质变性,通常,变性的蛋白质易被蛋白酶水解,原因是_。(3)如果DNA分子发生突变,导致编码正常血红蛋白多肽链的mRNA序列中一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替换,但未引起血红蛋白中氨基酸序列的改变,其原因可能是_。【答案】 (1). 氨基酸 (2). 核糖体 (3). 胃蛋白酶 (4). 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 (5). 空间 (6). 蛋白质变性使肽键暴露,暴露的肽键易与蛋白酶接触,使蛋白质降解 (7). 遗传密码具有简并性【
67、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蛋白质的结构、高尔基体的功能及翻译的有关知识。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在核糖体上mRNA的密码子翻译成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构成肽链,然后折叠、盘曲,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形成需要内质网的加工、运输,高尔基体的进一步加工、分类、包装和转运;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导致其变性;大多数氨基酸有多种密码子,如果由于碱基替换导致基因突变,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改变后的密码子翻译出的氨基酸可能还是原来的氨基酸,合成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不变。【详解】(1)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细胞中合成蛋白质时,在核糖体上mRNA的密码子翻译
68、成氨基酸,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形成肽键;胃蛋白酶是胞外酶属于分泌蛋白、逆转录酶和酪氨酸酶属于胞内酶;分泌蛋白从合成至分泌到细胞外还需要内质网加工,再经过高尔基体的进一步加工、分类、包装,最后形成分泌小泡转运至细胞膜,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出去;(2)细胞内的蛋白质都有特定的的氨基酸数目、种类和排列序列以及由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一定的空间结构;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可以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肽键暴露,易与蛋白酶接触,使蛋白质被水解;(3)编码正常血红蛋白多肽链的mRNA序列中一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替换,改变后的密码子翻译的氨基酸还是原来的氨基酸,这是密码子的简并性,所以不引起血红蛋白中基酸序列的改变。【点睛】关键要掌握密码子具有简并性这一特点,改变后的密码子翻译的氨基酸还是原来的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不变,功能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