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东教育》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人教版地理教案选修6-2.1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98643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东教育》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人教版地理教案选修6-2.1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河东教育》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人教版地理教案选修6-2.1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河东教育》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人教版地理教案选修6-2.1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题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课型新课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与要求1、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2、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3、综合地图分析,理解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作用;4、确立人与自然共存、用人类知识和智慧降低灾情的可持续发展观。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性、受灾体的易损程度、灾情。难点: 运用资料分析人类活动对灾情的作用及其原因教具课本插图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教学过程设计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生态建设生态破坏人口社会经济减灾工程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社会发展

2、不同阶段的灾情观人类活动影响自然灾害正面影响负面影响缩小灾情放大灾情知识结构 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改造局部地区的环境1、人类活动导致孕灾环境的稳定性增加修建水库人类建设生态环境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增加环境的稳定性稳定局部水循环稳定局部地区的岩、土层减轻旱涝灾害发生减少滑坡、泥石流的发生减少灾害发生频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2、人类活动导致孕灾环境的稳定性降低环境更不稳定过量开采地下水人类超强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破坏森林和草场植被环境恶化海水入侵,地表沉降,地面塌陷水土流失、风蚀沙化诱发地震和塌方洪水和尘暴加剧自然灾害频发 读图P19分析横坐标表示月份,纵坐标

3、表示径流量的大小,用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建水库前和建成水库后的径流更加平稳,减少了汛期发生洪水灾害、枯水期发生旱灾的可能和强度。阅读指导P19自然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具有很强的随机性,但也有一定的规律性,从而为人们对灾害的预报提供了可能。据灾前兆、监测预报,会取得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二、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1、影响人自身的易损程度人口是最脆弱的受灾体:灾损中人员伤亡是最重要的,是衡量灾情大小的重要标准。人口是最活跃的受灾体:人能以各种行为来影响其他受灾体的易损程度;人本身的灾前防范意识、灾中的应急措施、灾后的自救互救行为,影响着人自身的易损程度。案例1人员伤亡少的原因:(学生阅读,

4、然后分析讨论)1、政府对地震高度重视;2、国民有较强的防震意识:住户清楚防灾紧急通道;易倒易碎品合理放置;家里没人时关闭煤气阀;每年举行抗震大演习;3、加固公共设施。2、影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易损性城市用地扩大,耕地、林草地减少,加重城市的洪水灾害。因为城市硬地面使雨水不能下渗,增加地表径流量。读图1.29分析深圳布吉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洪水的影响据图例,该流域从1980年到2000年,在面积的耕地、林地、灌草地等转变为城镇用地,而且城镇用地建筑密度大;同期,改变为城镇用地区域的洪水流量明显增大,林地保留较好的西部洪水流量无大的变化。说明了土地利用城市化,建筑用地增加、植被减少,洪水流量

5、增加。3、工程措施能改变受灾体的易损性提高房屋的抗震强度、提高农作物的抗旱性能,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从而减小灾情。三、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1、不同地区“缩小”:经济基础雄厚、政治稳定地区,有财力和物力防灾、灾时救援迅速、灾后恢复生产生活;“放大”:经济基础弱、时局动荡、人心不稳地区,减灾不力、防灾无措。2、最敏感区域自然灾害的高风险区(自然灾害发生频率高的地区)人类进入,则“放大”灾情;人类迁出,则“缩小”灾情。读图1.30:说明同样的灾害强度下,人类在自然灾害高风险区的活动强度和范围越大,经济密度越大,则灾情放大;反之灾情减小。思考P22人类合理利用土地对灾情有“缩小”作用人

6、类合理利用土地,能够改善孕灾环境和受灾体条件,从而减少灾情损失。如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等工程措施,改善植被条件,减少水土流失、荒漠化、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强度,减少灾情的损失;退田还江湖平垸行洪,不侵占行洪区(高风险区),避免了受灾的可能;改善作物种植结构,因地制宜发展作物,可以减少遭受旱涝灾害、病虫害的可能;合理利用草场,可以减少草场退化、鼠害。四、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1、地质历史进程中的“灾变”规模大:火山喷发、岩浆活动、海侵与海退、气候剧变、生物灭绝、陨石撞击等。图1.31小行星撞击地球,引起强烈爆炸,大量富含铱的沙土尘埃颗粒弥漫地球大气,造成恐龙销声匿迹。2、人

7、类历史时期灾情的变化(图1.32)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影响人类的灾害种类不断增多,影响范围在扩大。从原始社会到工业社会:经济水平由低到高;灾害种类由少到多;减灾能力由弱到强。学习方法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减灾能力;灾情等方面进行比较。思考P23原始社会:地震、滑坡、泥石流;农业社会:还有,洪涝、旱灾、病虫害、寒潮、台风、风暴潮等;工业社会:还有赤潮、海水入侵、海冰等。板书设计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1、人类活动导致孕灾环境的稳定性增加2、人类活动导致孕灾环境的稳定性降低二、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1、影响人自身的易损程度2、影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易损性三、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1、不同地区2、最敏感区域四、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1、地质历史进程中的“灾变2、人类历史时期灾情的变化授课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