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密启用前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模块考试语文202004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29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乡村文化是乡村社会得以延续的核心。如果没有乡村文化,那么乡村也就成为一潭死水,无从振兴了。如果乡村的振兴只是在乡村建设几间民宿,开上几个咖啡馆,让一些城里人到乡村来
2、换换空气,尽管可以增加就业、提高收入,但是却不是真正的乡村振兴。从这个意义上说,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乡村文化的振兴。文化赋予了生活的意义。乡土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同时又超越了个体,是文化将这些个体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赋予乡村生活的价值。比如乡土社会中有许多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着不同的意义。在人们庆祝这些节日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生者与亡者保持了沟通,成为联系密切的共同体。文化也赋予乡村社会以秩序。在乡村社会中,文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比如要养成尊老爱幼的风气就需要有尊老爱幼的文化氛围。在传统的乡村社会中,社会变化相对比较缓慢,老年人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可以教导青年人,因此老年人在社会中具有较高的
3、地位。但是到了现代社会,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有很多渠道获取知识,受过现代教育的年轻人更容易利用这些渠道获取知识,要维持年轻人对老年人的尊重,就需要文化力量。乡村文化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基础。西方国家在迅速的城市化过程中,农业的快速发展是以乡村社会的消亡为代价的。与西方国家不同,东方社会都希望在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保留乡村,如日本、韩国和中国的台湾地区,在高速城市化过程中,都曾经以不同名义推动乡村的振兴,希望避免重走西方乡村消亡的道路。东方社会振兴乡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保护乡村文化。中国乡村振兴的目标之一是实现乡风文明,通过文化建设,实现乡村的和谐和有序发展,因此乡村振兴需要文化先行。文化
4、先行可以从物质层面做起。但是,物质层面乡村文化建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乡村文化建设不能停留在物质文化建设上。有一些地方的乡村文化只是停留在物质建设上,精神文化建设没有同步,物质文化也就很快消失了。在物质文化建设的基础上要推动乡村公共事务的治理。公共事务就是大家参与来管大家的事情,乡村振兴需要乡村居民相互之间协作,协作的过程就会有更多公共的事务需要大家去参与和决策,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逐渐完善乡村的各种制度。比如现在许多村庄制定有村规民约,这就是处理村庄公共事务的手段,但是要避免为了制定村规民约而制定村规民约,要让村规民约真正发挥作用。乡风文明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结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社会
5、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乡村文化是相通的,通过政府推动和村民参与,在乡村建立起良好的社会风气。(摘编自王晓毅(乡村振兴,文化建设要先行1. 下列关于材料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乡村文化能使乡村充满生机活力,同时也是乡村振兴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B. 节日文化具有联通意义,可使乡村中的个体连成整体,人与自然成为共同体。C. 在维持乡村良好秩序和实现乡村和谐有序发展上,文化是一种重要的力量。D. 乡村振兴必须经历一个先物质、经济层面,再到精神、制度等层面的过程。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东方社会城市化和保留乡村不存在矛盾,都在城市化过程中保留了乡村文化。B.
6、 乡村振兴要文化先行,文化先行的意义之一在于确保乡村社会和谐有序发展。C. 在村规民约的制定上,只有村民团结协作,积极参与决策,才能发挥其独特作用。D. 建设乡风文明,既必须着眼于乡村文化的建设,又应该具有更高更广的视野。3. 文章第二段从 、 、 三个方面论述了乡村文化对乡村的作用。4. 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答案】1. D 2. A 3. 乡村生活(意义)、社会秩序和乡村振兴 4. (1)例证法,材料中的多处用“比如”,第二段中“比如乡土社会中有许多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着不同的意义”。(2)对比论证法,第二段西方国家与东方国家对待乡村文化的不同态度。【解析】【1题详解】本
7、题主要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比阅读,寻找细微的差别。D项,“乡村振兴必须经历一个先物质、经济层面,再到精神、制度等层面的过程”错误,根据第三段“中国乡村振兴的目标之一是实现乡风文明,通过文化建设,实现乡村的和谐和有序发展,因此乡村振兴需要文化先行。文化先行可以从物质层面做起。但是,物质层面乡村文化建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乡村文化建设不能停留在物质文化建设上”可见,乡村振兴要“文化先行”,不是“必须经历一个先物质的过程”,而是“可以从物质层面做起”但“不能停留在物质文化建设上”。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8、。做此类题时,第一步,把握题干信息要点;第二步,逐个选项到点,概括分析,判断正误。A项,“东方社会城市化和保留乡村不存在矛盾,都在城市化过程中保留了乡村文化”表述错误,原文第二段说“与西方国家不同,东方社会都希望在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保留乡村,如日本、韩国和中国的台湾地区,在高速城市化过程中,都曾经以不同名义推动乡村的振兴,希望避免重走西方乡村消亡的道路”,是“都希望”保留乡村文化,而不是“都保留了乡村文化”;另外说“东方社会城市化和保留乡村不存在矛盾”也于文无据。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结合文中相关信息进行概括,根据题干要求,回到原文中筛选关键信息,
9、分点概括作答即可。题干给出了答题区间是第二段,主要分析“乡村文化”从不同角度对乡村的作用;第一层从“文化将这些个体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赋予乡村生活的价值。比如乡土社会中有许多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着不同的意义”可见,“乡村文化”赋予乡村生活“价值”与“意义”;第二层从“文化也赋予乡村社会以秩序”可见,乡村文化能让乡村社会有“秩序”;第三层从“乡村文化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基础”也可见,乡村文化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基础。【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本内容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得出答案。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10、等。从“比如乡土社会中有许多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着不同的意义”“比如要养成尊老爱幼的风气就需要有尊老爱幼的文化氛围”“东方社会都希望在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保留乡村,如日本、韩国和中国的台湾地区,在高速城市化过程中,都曾经以不同名义推动乡村的振兴”“比如现在许多村庄制定有村规民约”等,多处使用“比如”句式,列举事例来证明,这是举例论证;从“在传统的乡村社会中,社会变化相对比较缓慢,老年人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可以教导青年人,因此老年人在社会中具有较高的地位。但是到了现代社会,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有很多渠道获取知识,受过现代教育的年轻人更容易利用这些渠道获取知识,要维持年轻人对老年人的尊重,就需要文
11、化力量”“西方国家在迅速的城市化过程中,农业的快速发展是以乡村社会的消亡为代价的。与西方国家不同,东方社会都希望在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保留乡村”可见,文章把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对比,把西方国家乡村社会消亡与东方社会希望保留乡村的不同态度进行了对比,这是对比论证。【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小技巧1.概括每一段的段落大意,特别注意每一段的第一句和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基本上这就是文章的中心。2.看标题,先将文章大致看一下,然后去看题目,带着问题去找答案。这样比较有针对性,目标明确。3.不管是题目还是文章都要将关键字圈起来,特别是时间,概括性词语。例如:几乎,大概,一般,全,都,凡是这类词4.找出文章表程度
12、的词语。例如:总共、基本、大致、最等。5.找出有逻辑性的关联词。例如:表转折,表因果,分层分类,举例子,并列或递进。6.文章反复出现的句子,特别注意跟文章一样的句子,因为有可能张冠李戴。(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34个鸡蛋李暖暖从家里跑了。李暖暖是跟她爸爸赌气走的,原因很简单,她已经快混完大学,拿到毕业证了,理所当然地要求她有着显赫身份的爸爸给她找一份好工作。李暖暖的爸爸说,你做梦吧。李暖暖去的地方,是甘肃省和青海的交界。那也不是李暖暖盲目跑去的,学校早就动员他们去西部做志愿者,李暖暖只是一赌气报了名而已。终于,在李暖暖她妈也就是我二婶的要求下,我决定趁
13、着出差的机会去看看她。可以想像我带的行李有多重,大包小包的包裹里,竟然还有果冻和巧克力。李暖暖的妈说:“这是李暖暖最爱吃的。”没办法,我就拖着几个大袋子上火车,下火车,转大巴,下大巴,再转小公共汽车,结果还要步行三公里。是土路,刚刚下过雨,泥泞得根本抬不动脚。碰到一个赶着毛驴车的男人。听到我找李暖暖,二话没说就把我的人和袋子全都放在毛驴车上。半个小时后,他将我带到了那个小镇子。很小很小的镇子,只有一条街道,两旁的房子低低的旧旧的,男人指着一个低矮围墙围起的院子说,那就是学校。下课了,孩子们跑出来,男人跟一个孩子说了什么,那个穿着补丁衣服的小男孩飞快地跑向教室,拉了一个女孩出来。女孩穿着简单的黑
14、色纯棉T恤和黑色牛仔裤,乌黑的头发短而整齐。她抬起头来看我。那个瞬间,我心疼了。我不到23岁的妹妹李暖暖,黑了,瘦了,她还剪掉了一头自己最最喜欢的长头发。以前的李暖暖,天天穿得怪异而艳丽,喜欢那些小首饰,曾经在一只耳朵上戴过四个耳饰,为此差点儿被她爸赶出家门而现在的她,素面朝天,极其简约。李暖暖在呆了片刻后大喊一声,一把抱住了我。等她终于从我怀里抬起头,我看到她哭了。那天下午,李暖暖在镇子最好的一家饭店招待我,还有她的三个学生。李暖暖说,他们是班里最穷的孩子,可能只有春节的时候才能吃上一顿肉。那顿饭,我几乎吃不下去,只陪她一起看着孩子们狼吞虎咽。我说再要两个菜,被李暖暖制止了,她小声说:“我不
15、想他们知道别人可以生活得很优越,不想让他们早早地为此而自卑。” 吃过饭,李暖暖叮嘱几个孩子回家,然后我们回了她的宿舍。李暖暖说,这是全校最好的房子,窗子是玻璃的。墙壁显然是刚刷过不久,不均匀的白色石灰覆盖不住曾经的许多污渍。“暖暖,”我说,“反正也快半年了,你跟我回去。”她摇头,很坚决地摇头,“不行,我答应了这些孩子,一定把他们送到初中。”原本,李暖暖和她爸爸赌气,非要去个最穷的地方,以折磨自己来惩罚他。结果她就来了,但她还没放下行李就后悔了。她没见过这么穷的地方,还有那么破的教室,那些教室的窗子,竟然冬天全都堵上,夏天全部敞开,根本没有玻璃。还有那些孩子,都那么脏兮兮的李暖暖当时就想走了,但
16、她没有走掉,因为所有孩子的家长,竟然都在那里等她,那些面容卑微的家长,是为了给她,一个愿意来教他们孩子的老师鞠躬的。当那些乱蓬蓬的脑袋一齐低下去,李暖暖的脚就走不动了,就被钉在了那里,花白头发的校长拿过了她的行李李暖暖的班里有32个学生,从她第一天上课的时候,第一排的第一个孩子,拿了一个鸡蛋给她,第二天第一排第二个孩子也拿了一个鸡蛋给她,那是个羞涩的男孩,给她鸡蛋时,脸红红的,不说话结果32个孩子每天都轮流给她拿鸡蛋。直到有一天,在她收到第34个鸡蛋的那天,那个羞涩的不说话的男孩的奶奶找到学校告状,说孙子偷拿家里的鸡蛋,她才知道了真相:为了留住她,那些孩子商定,每天送她一个鸡蛋。那天,在牛奶和
17、巧克力中长大的李暖暖,抱着那个羞涩的不说话的男孩放声大哭晚上,我和李暖暖在屋里分那些果冻和巧克力,她分得非常仔细,专注的样子很像是一个给孩子分食物的母亲。在车站,李暖暖一直叮嘱我,回去要给她集资,没钱东西也行,给什么要什么。然后,依旧怨怨地说:“跟我爸要,就说我要20万赎身。”我答应着,心里始终酸酸的。她爸说,等到暖暖回来,我要让她去她想去的地方临走,我把这话传给李暖暖,她笑呵呵地说,这老头,我原谅他了。(有删改)5.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细腻、生动笔触,叙述了大学生李暖暖的支教经历,娓娓道来,情节看似简单,但蕴含着一种温暖人心的正能量。B. 李暖暖
18、制止“我”再点两个菜,突出了她心思细密的特点,也清晰地反映了她对社会上的极度贫富不均怀有深深的怨愤。C. 小说标题简洁醒目,吸引读者,“在她收到第34个鸡蛋的那天”,谜底揭开,孩子们的行为感动了李暖暖,使她决心留下来。D. 李暖暖说“跟我爸要,就说我需要20万赎身”,其实她并不是真的感觉被这里拘禁,而是想给当地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6.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第一段单句成行,为下文情节的发展设置了很好的悬念,也为主人公李暖暖后来的性格发展奠定了基调。B. 小说采用了有限视角,以“我”的视角来叙述李暖暖的故事,使事件真实可信,拉近了小说和读者的距离。C.
19、 小说巧用插叙,补充情节,“原本,李暖暖和她爸爸赌气”这一部分,交代了李暖暖决心支教到底原因。D. 小说以小见大,现实性强。主要扣住当前青年人心理成长过程中的叛逆问题,也涉及父母对孩子如何教育的问题。7. 小说第5段写到了“我”去看李暖暖时路途境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8. 李暖暖经历磨练后的成长蜕变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答案】5. B 6. D 7. 写出交通的不便和路途的遥远,暗示暖暖支教环境的恶劣,交代了故事背景;(环境方面) 为后文叙述暖暖的一系列转变作铺垫(情节);衬托了暖暖朴素简约的新形象;(人物形象方面)为揭示主旨创设条件,正是艰难环境的磨炼使李暖暖成长
20、成熟。(突出主旨方面) 8. 对父亲态度的变化:由原来赌气离家,想折磨自己惩罚父亲,到最后原谅父亲。穿着打扮的变化:原来长头发,穿着怪异艳丽,喜欢首饰,到现在头发短而整齐,穿着朴素。个性的成熟:做事认真,顾及学生心理:决心把学生带到初中;带学生吃饭能顾及孩子自尊;分食物像个母亲。【解析】【5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B项,“也清晰地反映了她对社会上极度贫富不均怀有深深的怨愤”错误,原文没有反映出“她对社会上的极度贫富不均怀有深深的怨
21、愤”,仅仅是因为不想他们知道别人可以生活得很优越,不想让他们早早地为此而自卑。故选B。【6题详解】此题考查分析鉴赏文学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涉及情节作用、形象特征、主旨把握、手法运用等方面。此类题要求学生全面把握文章内容、结构、主旨、手法的基础,明了各个选项的设题角度,仔细辨别,判定正误。一般错误的选项的命题都会有明显的漏洞,或文意、或手法。要仔细阅读文章找到这些问题,然后对照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比照,最终确定答案。D项,“父母对孩子如何教育”错误,文章没有花费笔墨在讲述父母对孩子如何教育,文章文中没有兼及此,而是父母子女间如何相处。故选D。【7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段落作用的能力。分析语段的作用,
22、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伏笔、照应、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和其它语段的关系。还要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如开头注意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阅读兴趣等,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结尾注意点明深化主旨等。文本写“我”去看李暖暖的路途的语句是“我就拖着几个大袋子上火车,下火车,转大巴,下大巴,再转小公共汽车,结果还要步行三公里。是土路,刚刚下过雨,泥泞得根本抬不动脚”“碰到一个赶着毛驴车的男人。听到我找李暖暖,二话没说就把我的人和袋子全都放在毛驴车上。半个小时后,他将我带到了那个小镇子。很小的镇子,只有一条街道,两旁的房子低低的、旧旧的,男人指着一个低
23、矮围墙围起的院子说,那就是学校”,通过以上语句可以看出交通的不便和路途的遥远,暗示暖暖支教环境的恶劣,交代了故事背景。根据下文“我不到23岁的妹妹李暖暖,黑了,瘦了,她还剪掉了一头自己最最喜欢的长头发。以前的李暖暖,天天穿得怪异而艳丽,喜欢那些小首饰,曾经在一只耳朵上戴过四个耳饰,为此差点儿被她爸赶出家门而现在的她,素面朝天,极其简约”,可知衬托了暖暖朴素简约的新形象。根据下文“在车站,李暖暖一直叮嘱我,回去要给她集资,没钱东西也行,给什么要什么”从这些语句可以看出为下文写李暖暖坚强执着的形象作铺垫,同时也可以看出李暖暖正逐渐成熟起来。本题根据以上分析可运用简洁的语言来回答即可。【8题详解】本
24、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原本,李暖暖和她爸爸赌气,非要去个最穷的地方,以折磨自己来惩罚他。结果她就来了,但她还没放下行李就后悔了”“临走,我把这话传给李暖暖,她笑呵呵地说,这老头,我原谅他了”,可知对父亲态度的变化,由原来赌气离家,想折磨自己惩罚父亲,到最后原谅父亲。“她还剪掉了一头自己最最喜欢的长头发。以前的李暖暖,天天穿得怪异而艳丽,喜欢那些小首饰,曾经在一只耳朵上戴过四个耳饰,为此差点儿被她爸赶出家门而现在的她,素面朝天
25、,极其简约”,可知穿着打扮的变化,原来长头发,穿着怪异艳丽,喜欢首饰,到现在头发短而整齐,穿着朴素。“我不想他们知道别人可以生活得很优越,不想让他们早早地为此而自卑” “不行,我答应了这些孩子,一定把他们送到初中”“晚上,我和李暖暖在屋里分那些果冻和巧克力,她分得非常仔细,专注的样子很像是一个给孩子分食物的母亲”个性的成熟:做事认真,顾及学生心理,决心把学生带到初中;带学生吃饭能顾及孩子自尊;分食物像个母亲。【点睛】关于小说阅读需要: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就可以
26、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主要形象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等。3.鉴赏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形象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具体的作用。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形象的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4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裴子野,字几原,河东闻喜人。子野生而偏孤,为祖母所养,年九岁,祖母亡,泣血哀恸,家人异之。少好
27、学,善属文。起家齐武陵王国左常侍,遭父忧去职。居丧尽礼,每之墓所,哭泣处草为之枯。天监初,尚书仆射范云嘉其行,将表奏之,会云卒,不果。久之,除右军安成王参军,俄迁兼廷尉。时三官通署狱牒,子野尝不在,同僚辄署其名,奏有不允,子野从坐免职。自此免黜久之,终无恨意。时中书范缜闻其行业而善焉。会缜迁国子博士,乃上表让之。有司以资历非次,弗为通。出为诸暨令,在县不行鞭罚,民有争者,示之以理,百姓称悦,合境无讼。及齐永明末,沈约所撰宋书既行,子野撰为宋略二十卷。其叙事评论多善,约见而叹曰:“吾弗逮也。”普通七年,王师北伐,敕子野为喻魏文,受诏立成。高祖以其事体大,召尚书仆射徐勉等集寿光殿以观之,时并叹服。
28、俄又敕为书喻魏相元叉,其夜受旨,子野谓可待旦方奏,未之为也。及五鼓敕催令速上子野徐起操笔昧爽便就既奏高祖深嘉焉。自是凡诸符檄,皆令草创。子野为文典而速,不尚丽靡之词,其制作多法古,与今文体异,当时或有诋诃者,及其末皆翕然重之。子野在禁省十余年,静默自守,未尝有所请谒,外家及中表贫乏,所得俸悉分给之。无宅,借官地二亩,起茅屋数间。妻子恒苦饥寒,唯以教诲为本,子侄祗畏,若奉严君。末年深信释氏,持其教戒,终身饭麦食蔬。中大通二年,卒官,年六十二。(选自梁书裴子野传,有删改)9.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自此免黜久之,终无恨意 恨:遗憾B. 时中书范缜闻其行业而善焉 善:友善C.
29、 其制作多法古,与今文体异 法:效法D. 静默自守,未尝有所请谒 谒:请求10. 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A. 及五鼓/敕催令速上/子野徐起操笔/昧爽便就/既奏/高祖深嘉焉。B. 及五鼓/敕催令速上子野/徐起操笔/昧爽便就/既奏/高祖深嘉焉。C. 及五鼓/敕催令速上/子野徐起/操笔昧爽便就/既奏高祖/深嘉焉。D. 及五鼓/敕催令速上子野/徐起操笔/昧爽便就/既奏高祖/深嘉焉。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偏孤,指早年丧父或丧母。古人对死很忌讳,故称父母之死为见背、孤露或弃养等。B. 有司,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文中用“有司
30、”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C. 五鼓,也叫五更或五夜。因古代民间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故得名。文中指五鼓时分,即凌晨三点到五点。D. 中表,古代称父系血统的亲属为“内”,称父系血统之外的亲属为“外”。内为中,外为表,合而称之“中表”。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裴子野恪尽孝道,感动苍生。祖母去世时,他才九岁就悲痛泣血;父亲去世,他离职服丧,每到墓所,哭泣处草木都为他枯萎。B. 裴子野施行德政,以理服人。任诸暨县令时,不施行鞭打刑罚,以理息讼;大家都称赞他,全县没有诉讼事件。C. 裴子野才华横溢,令人叹服。年少时好学,擅长写文章;宋书作者沈约、尚
31、书仆射徐勉都认为自己才华比不上裴子野。D. 裴子野自守操行,舍家济人。家里没有住房,借用官地二亩修建茅屋得以栖身;妻子儿女常挨饿受冻,所得俸禄分给贫困的亲戚。13.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尚书仆射范云嘉其行,将表奏之,会云卒,不果。(2)其夜受旨,子野谓可待旦方奏,未之为也。【答案】9. B 10. A 11. B 12. C 13. (1)尚书仆射范云很欣赏裴子野的品行,要上表向皇帝启奏(推荐),恰逢范云死了,没有结果。(2)当天夜里接到命令,裴子野认为可以等到天亮后再回奏,就没有写这篇文书。【解析】【9题详解】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
32、把实词放回到句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B项,句意为:当时中书范缜与裴子野没有交往,听闻他的品行业迹也褒扬他。善:赞许。故选B。【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等到五更,皇帝下令催促,让子野开始写檄文并赶快交上去,子野慢慢起床拿起笔,拂晓就写好了。
33、上奏后,高祖十分赞赏他”。“子野徐起操笔”中,“子野”人名,主语,之前断开,排除BD;“昧爽”,拂晓,黎明,时间状语,之前断开,排除C故选A。【11题详解】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B项,“文中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错误,“有司”只是“官吏的通称”,各有专司,不能用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初中学过,“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诸葛亮出师表)。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
34、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C项,“宋书作者沈约、尚书仆射徐勉都认为自己才华比不上裴子野”错误,文中只是说“其叙事评论多善,(沈)约见而叹曰:吾弗逮也”,意思是“他的叙事评论有很多好的地方,沈约见了,感叹说:我比不上他啊!”“召尚书仆射徐勉等观之,时并叹服”,意思是“就召来了尚书仆射徐勉等人一起看文章,当时所有人都很叹服”,可知只是某一方面,选项扩大范围。故选C。【13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
35、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嘉”,赞赏;“表”,上表、上奏;“会”,恰逢。(2)“受旨”,接到命令;“谓”,认为;“为”,写;“未之为也”,宾语前置。【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
36、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
37、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参考译文:裴子野,字几原,河东郡闻喜县人。子野刚生下来母亲就去世了,被祖母抚养。他九岁时,祖母去世,他悲痛泣血,家人感到诧异。年轻时好学,擅长写文章。子野出仕后,做了齐武陵王封国的左常侍,因父丧离职。他守丧时充分尽到了礼节,每次到墓地,他哭泣的地方连草木都为之枯萎了。天监初年,尚书仆射范云很欣赏子野的品行,要上表向皇帝启奏,恰逢范云死了,没有结果。很长一段时间以后,裴子野被授以右军安成王参军,随即迁任兼廷尉正。当时,刑事判决文书是由三方官员共同签署,有一次裴子野不在,同僚就署上他的名字,奏章没有批准,裴子野受牵连被免职。自此被罢免很久,始终没有遗憾
38、之意。当时中书范缜与裴子野没有交往,听闻他的品行业迹也褒扬他。恰逢范缜升迁为国子博士,(范缜)立即上表推让裴子野。有关部门认为从裴子野的资历来看,他不符合按惯例提升的条件,没有通过。出任诸暨县令,在县任时不实行鞭罚,百姓有争执时,向他们明示道理,百姓称赞,全境无诉讼事件。到了齐永明末年,沈约所撰写的宋书已经流行,子野将自己所撰写的删改为宋略二十卷,他的叙事评论有很多好的地方,沈约见了,感叹说:“我比不上他啊!”普通七年,王师北伐,皇帝命令子野写讨伐魏国的檄文,子野接受了诏书立刻就写好了。高祖因为这件事关系重大,就召来了尚书仆射徐勉等人一起看文章,当时所有人都很叹服。不久皇帝又命令子野写文书让魏
39、国宰相元叉明白自己的意思,当天夜里接到命令,子野认为可以等到天亮后再回奏,就没有写这篇文书。等到五更,皇帝下令催促,让子野开始写檄文并赶快交上去,子野慢慢起床拿起笔,拂晓就写好了。上奏后,高祖十分赞赏他。从此,凡是各种命令檄文,都叫子野起草。子野写文章典雅而迅速,不崇尚华丽的词藻,他的作品多仿效古人,和现在的文章体例不同。刚开始有人指责,到了后来都完全看重他了。裴子野在皇宫任职十多年,静沉缄默,洁身自爱,不曾有什么要求,母亲家与父亲家亲戚贫困,就把所得俸禄全分给他们。没有住宅,借用官地二亩,盖草屋数间。妻子儿女经常受饥寒,而他只以教诲为本,子侄敬畏他,像侍奉父亲一样。晚年深信佛教,严守教规,终
40、身只吃麦蔬素食。中大通二年,在官任上去世,时年六十二岁。(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都下送辛大之鄂孟浩然南国辛居士,言归旧竹林。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予亦忘机者,田园在汉阴。因君故乡去,遥寄式微吟。【注】这首诗是孟浩然在长安送辛大回鄂州所作。都下,京城长安;辛大,诗人的朋友。式微:衰微、没落。诗经邶风有一首题名式微的诗,写流落在外的亡国之君。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居士”是旧时出家人对在家信佛之人的泛称,这里称辛大为“居士”是说有德才而隐居不仕。B. “调鼎”比喻担任宰相治理国家,“未逢”一句写出辛大有治理国家才能却不被
41、重用。C. “忘机”指忘却了追求功名利禄、勾心斗角的心机。诗人以“忘机者”自居,有自得之意。D. 诗中前两联叙述辛大,后两联叙述自己。写出了两人的相似之处,也指出了此诗的缘起。15.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在尾联中蕴含的情感态度。【答案】14. C 15. 句意:因为听说你要回家去,所以从远地寄这首诗给你,以表慰问之情。表达了对辛大回乡归隐的赞同,以及自己归隐的心愿。表达了诗人的落寞之感。【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42、,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C项,错在“自得之意”。“忘机者”这里是指那些在功名道路上的失败者,透露出作者的落寞、失意之情。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态度的能力。分析诗歌中某一联的内容和思想情感,即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心境,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回答时一般分三步走:第一步,理解诗句的意思;第二步,分析诗人是如何表达其情感态度的;第三步,指出诗人在诗句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43、本题,读懂全诗,精读尾联,根据具体内容分析。最后一联是“因君故乡去,遥寄式微吟”,结合注释理解此句的句意为:因为听说你要回家去,所以从远地寄这首诗给你,以表慰问之情。“式微”:衰微、没落。诗经邶风有一首诗,题名式微。有一个黎国的诸侯,失去了政权,寄居在卫国。他的臣子做了这首诗,劝他回去。“式微”的意义是很微贱。亡国之君,流落在外,是微贱之至的人。孟浩然说这首诗是“式微吟”,用典,是鼓励辛大回家乡的意思。这个辛大,想必也是一位落第进士,和孟浩然一样的失意人物。所以这首送别诗,没有惜别之意,表达了对辛大回乡归隐的赞同以及自己归隐的心愿,表达了自己的式微之感,从而抒写了自己的乡愁。【点睛】分析诗歌中
44、某一联的内容和思想情感,即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心境,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一是重视诗中哪些诗句带有明显、强烈的感情色彩词语;二是诗中描述图景,与作者情感的关系。即抓住诗句中的众多意象,渲染了意境怎样的特点;三是关注注释暗示信息赏析诗歌中某句的精妙,要从分析该联的内容、手法和思想情感着手,即结合诗句内容、从手法着手来分析诗人的心境。(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1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
45、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_,_,咏而归。(2)_,_;奔车朽索,其可忽乎!(魏征谏太宗十思疏)(3)举先王之政,_,_。(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批评秦统治者奢侈时写道:“钉头磷磷,_;_,多于周身之帛缕。”(5)六国论的中心论点是六国破灭,非兵不利,_,_。(6)杜甫登岳阳楼中“_,_”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烟波浩渺的雄浑景象。(7)千古凭高对此,_。六朝旧事随流水,_。(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8)素月分辉,_,_。(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答案】 (1). 浴乎沂 (2). 风乎舞雩 (3). 载舟覆舟 (4). 所宜深慎 (5).
46、 以兴利除弊 (6). 不为生事 (7). 多于在庾之粟粒 (8). 瓦缝参差 (9). 战不善 (10). 弊在赂秦 (11). 吴楚东南坼 (12). 乾坤日夜浮 (13). 谩嗟荣辱 (14). 但寒烟衰草凝绿 (15). 明河共影 (16). 表里俱澄澈【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
47、“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沂、雩、载、覆、慎、弊、庾、粟、参差、赂、坼、谩嗟、衰、凝、俱、澄澈。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荷叶,像绿色的海洋,一阵清风吹来,“绿的海洋”霎时间波涛起状,荷叶一片连着一片翻腾着。风停了,“绿的海洋”又平静下来了。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地滚动着,晶莹剔透,像一颗颗漂亮的珍珠。那片片荷叶,像撑开的一张张绿伞,有的轻浮于湖面,有的亭
48、立在碧波之上,似层层绿浪,如片片翠玉。在那碧叶连天的绿波中,成千盈百的荷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谁也不让着谁。有的荷花花瓣全都展开了。那一朵朵粉红色的荷花, 像一位位穿着粉红衣裳的少女。头上戴着黄色的莲蓬,静静地站在那里。一阵微风吹来,这些少女就翩翩起舞。有的荷花半开着,莲蓬只露出了半个,像小姑娘的头发长得只露出半张脸,有的荷花刚刚露出了尖尖的角,花蕾上沾满了露珠,悠然欲滴,像是她细密的汗珠,晶莹在那粉嫩的圆脸上,甜蜜蜜闪烁着幸福的滋味。放眼远眺,这一片荷花的海洋,似一片细细的雪,又如一片淡淡的霞,红花绿叶相映。俯身深吸一口, ,顿觉沁人心脾,心旷神怡。17.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
49、 拟人、比喻、反复B. 比喻、对偶、引用C. 拟人、对偶、对比D. 比喻、对偶、借代18.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在绿波中,成千盈百的荷花密密地长在一起”,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19.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分别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17. D 18. (1)原文更有文学韵味,更有画面感。“碧叶连天”化用了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2)原文更生动形象,有动态感。用了拟人的手法,“你挨着我,我挨着你,谁也不让着谁”,仿佛人潮涌动、摩肩接踵一般,喧闹、热闹,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荷花之多之密之动。 19. 像
50、一位位穿着粉红衣裳的少女一阵清香扑鼻而来【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D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荷叶,像绿色的海洋”,比喻,把“荷叶”比作“海洋”。“似层层绿浪”“如片片翠玉”,对偶,“似”对“如”;“层层”对“片片”;“绿浪”对“翠玉”。“绿的海洋霎时间波涛起状”,借代,“绿的海洋”代指荷塘。故选D。【18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可以从在句子的语言、句式特点、修
51、辞、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等方面答题,要结合原文对原文句子赏析,注意语言表达。“在那碧叶连天的绿波中,成千盈百的荷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谁也不让着谁”,“碧叶连天”化用了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来写荷叶密匝,化用诗句,使语言具有文学色彩。“你挨着我,我挨着你,谁也不让着谁”,将荷花比作人,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句子生动形象,有动态感,荷塘的荷花仿佛人潮涌动、摩肩接踵一般,喧闹、热闹,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荷花之多之密之动。改后的句子“在绿波中,成千盈百的荷花密密地长在一起”,虽然语意一样,但是没有了美感。【19题详解】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做这类题目要认真阅读语段,明确语段讨论的话题,然后认真推敲每一处
52、空白处与上下文的关系,做到填写每一处空白处,既要做到前瞻又要后顾,这样即可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填写上恰当的语句,使上下文连贯通顺,另外一定要认真阅读题干中的隐性要求,按要求作答。第一句从上文“那一朵朵粉红色的荷花”,可知是粉红色,从下文“像一位位穿着粉红衣裳的少女”,可知比喻为少女,填入“像一位位穿着粉红衣裳的少女”;第二句上文在荷花的海洋中“深吸一口”,下文“顿觉沁人心脾”,两者之间表达的意思应该是清香和嗅觉,即“一阵清香扑鼻而来”。【点睛】借代是一种修辞手法,指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的名称来称呼它。借代,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借代词为名
53、词。使用时,必须考虑替代的正当性与通用性,尽量化繁为简,并且要让文义通顺。并且,此时的借代一般是类似于以小见大,用小事物来反映大的局面或情况,使句子更形象具体。通俗的说,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20.在红楼梦第二十一回中,“大姐儿”生了痘疹后,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一面打扫房屋供奉痘疹娘娘,一面传与家人忌煎炒等物,一面命平儿打点铺盖衣服与贾琏隔房,一面又拿大红尺头与奶子丫头亲近人等裁衣。外面又打扫净室,款留两个医生,轮流斟酌诊脉下药,十二日不放家
54、去。”在这些处置措施中,哪些地方恰好符合了现代科学防疫知识?请写出三条。【答案】“十二日不放家去”,及时采取必要的隔离手段,避免交叉感染;“外面打扫净室”,保持公共卫生;“款留两个医生,轮流斟酌诊脉下药”及时就医就诊。【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名著阅读。本题以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解答此种题型,需要学生平时多读经典作品,多记忆,多感悟。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大概看到古人对瘟疫的一些处理方法,比如说忌食、隔离、清洁、用药等。“一面打扫房屋”“一面命平儿打点铺盖衣服与贾琏隔房,一面又拿大红尺头与奶子丫头亲近人等裁衣”“外面又打扫净室”体现
55、出保持清洁和公共卫生,并对密切接触者的衣物进行更换。“一面传与家人忌煎炒等物”说明对某些食物要做到忌食。“十二日不放家去”,体现出要进行及时的隔离和时间限制,避免人群中交叉感染。大姐儿得了水痘之后,凤姐一家可谓是进行了一系列的动作,尤其“两个医生,轮流斟酌诊脉下药”,体现出及时就医、用药。四、写作(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0年春天,我们一起经历了一段特别的岁月:居家抗“疫”,在线学习。在新的学习模式中,同学们一定对自主、自律有了新的认识,对亲情有了新的感受,对师生关系有了新的感悟;在同学们心里,一定有许多的话想说,许多的感触想写。 请从自己、父母或老师中任选一种交流对
56、象,以“成长”为主题写一封信,讲述你的成长经历,抒写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文体形式规范,文体特征明显,不要抄袭,不要套作,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范文在疫情中成长亲爱的自己:你好!2020年的春节,实在令人难忘。这本是一个辞旧迎新,举国欢庆的节日,但今年,欢聚一堂,团圆,走亲访友这些词语都已不复存在。说起原因来真是令人痛心疾首。原来有种叫做新型冠状病毒的“怪物”,以武汉为中心,迅速席卷了全国。这种病毒自爆发以来,全国已有七万多人被感染,还有一千四百多同胞离我们而去,巨大的悲痛和恐惧笼罩着每一个人。人们的生活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本准备热热闹闹,欢天喜地迎接精彩假期生活的
57、我们,也只能无奈地开始了属于每个人的“宅”生活。当我们宅在家里吃着团圆饭,阖家欢乐,却还整天抱怨着生活太无聊的时候,白衣天使们已经义无反顾地离开家人,踏上去武汉的战场。这些逆行者在医院战地中,为人民安全而战。为了挽救无数同胞的生命,他们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将全部的心力投注在病人身上,他们忘记了自己也是别人的爸爸、妈妈、儿子、女儿。他们的亲人此刻也正在为他们担惊受怕,时刻期待他们能够平安归来。在这场战疫中,有两位老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是:钟南山院士和李兰娟院士。尤其是钟南山院士,十七年前非典病毒爆发的时候,他的一句“把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带给了世界无比的震撼。而今天,八十四岁高龄的他,再
58、次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武汉的土地,为了守护亿万万同胞的健康,再一次与死神展开了殊死搏斗,他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令我非常敬佩。我多么希望自己长大后也能成为他那样的民族脊梁,做有益于人民的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一名学生,虽然不能与抗疫前线的白衣天使们并肩作战,但可以用实际行动来支持他们。我们积极的学习并普及防护知识:勤通风,少出门,勤洗手,出门戴口罩。做到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保护好自己和家人,减少疫情传播。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致,众志成城,终将战胜疫情。宅在家里的这段日子里,我要化危机为机遇,科学安排时间,努力读书。希望灾难过后,云开雾散,春暖花开的时候,再次走进校园的我,因为掌握了一套科学的
59、学习方法,养成了一个独立思考的习惯,而一跃成为超级的成功学习者,甚至成为一个令人刮目相看的、满腹经纶的“小先生”。期待重回在美丽的校园!自己【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话题作文的能力。话题作文试题有三个主要特点:第一,题目只提供写作内容围绕的核心,而不以标题的形式提供具体明确的主旨。第二,只提供写作范围,而且范围相当宽泛,要求所写内容与话题相关即可,不要求归纳试题所供材料的中心意思并紧扣这一中心意思做文章。第三,话题作文一般要求自拟文题,而非话题作文不要求自拟文题,也不能另立文题。【审题】根据材料内容“在新的学习模式中,同学们一定对自主、自律有了新的认识,对亲情有了新的感受,对师生关系有了
60、新的感悟”,按照要求“请从自己、父母或老师中任选一种交流对象,以成长为主题写一封信,讲述你的成长经历,抒写你的感悟和思考”,围绕“成长”来写作文,但是有限制,“疫情期间”“自律”“亲情”“师生关系”等等。【立意】在疫情中成长;成长的印记;成长路上的点点滴滴;自律让我更优秀;感受亲情等等。【结构】标题以“成长”为主题,在疫情中成长,一二段联系现实,不得不都“宅”在家里。第三段写白衣天使冲锋在前;第四段写钟南山院士和李兰娟院士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五段写自己,作为学生应该怎么做,“我们积极的学习并普及防护知识:勤通风,少出门,勤洗手,出门戴口罩。做到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保护好自己和家人,减少
61、疫情传播”。最后严格要求自己,“宅在家里的这段日子里,我要化危机为机遇,科学安排时间,努力读书”。【素材】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轻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是童年,那美丽的时光怎么一去不复返呢?金色的童年是去了,留下的只是零零星星的回忆。当我一次又一次地敲开记忆的大门,观望早已泛黄的照片,阳光洒落,凝望那熟悉的记忆的脸庞,比着“v”的姿势,幼稚至极。当用双手托起散落的细碎的阳光,才发现童年的时光早已被无情、无声地带走,一去不返。越过时光的原点,才发现,自己真的长大很多很多。2.六岁的我,常在寂静的夜晚和哥哥姐姐一起登上小小的山坡,坐在碎石上,听蛙鸣唱起摇篮曲,看萤火
62、虫点着灯在夜空中舞蹈。还调皮地带上几只透明的塑料袋,跟着哥哥姐姐一起捉萤火虫,每每看到照片中天真的我手中拿着一只“会发光”的塑料袋,温暖的光照着我欢乐的脸,总会怀疑童年其实还没有离开我,它还会伴随我很长时间。3.成长的足迹,已经离开了我,随着那些早已捕捉不到的时光永远离开了我,属于我们的成长足迹,像一阵风,纸飞机飞出地平线后,我们被抛出这天地。放开任性的泪水,我们开始用厚厚的书本来代替曾经堆积的梦想。远方钟声响起,模糊了成长的轨迹。曾经陪伴我们长大的娃娃、提线木偶,现在已被时光尘封进长长的河流,梦幻开始变得虚无缥缈。可是,虽然我的那段童年已不复存在,但至少回忆还在;回忆过后,又将是继续在成长的道路上涉足,印下更多的成长足迹。我相信纯真永存,一如我相信一切光影的反射与相投,一如我相信满树繁花只源于冰雪里的一粒顽强的种子。【点睛】话题作文试题有三个主要特点:第一,题目只提供写作内容围绕的核心,而不以标题的形式提供具体明确的主旨。第二,只提供写作范围,而且范围相当宽泛,要求所写内容与话题相关即可,不要求归纳试题所供材料的中心意思并紧扣这一中心意思做文章。第三,话题作文一般要求自拟文题,而非话题作文不要求自拟文题,也不能另立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