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6.考试时间:150分钟;历史政治地理同堂分卷考试,每科100分,共300分第I卷 选择题(44分)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11个小题,共44分)下图为30N附近的等高线地形图
2、,图中等高距为10米。据图完成题1. 山峰N的最大海拔高度可能为A. 79米B. 69米C. 82米D. 97米2. M地貌的成因可能是A. 海浪侵蚀B. 人工海岸C. 珊瑚淀积D. 泥沙堆积3. 图中四条曲线表示河流,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1. C 2. A 3. 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等高线的判读。【1题详解】注意图中的海岸基线的海拔高度为0,再结合图中的等高距为10米,可以看出图中的山峰N处的海拔处在80H90,故最大的可选C。【2题详解】M的地貌为陡崖,地处海边,其形成可能是海浪侵蚀。【3题详解】河流的地势比周围的地势低,等高线应该凸向高值,故只有图中的两处的
3、山谷可以发育成河流,两处的等高线凸向低值为山脊,不可能发育成河流。【点睛】本组题的关键之一就是要掌握海岸基线的海拔为0米这一特性,再结合题目中所给定的等高距,完成第(1)题,同时对等高线地图的基本判读是完成本题的基本能力所在,试题难度不大,属于一般性的基础题目。下图为东南亚某半岛气温(虚线,单位:)、降水(实线,单位:毫米)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 下列关于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1月两地气温差异大B. 甲地降水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C. 7月两地气温差异大D. 乙地降水季节变化小年际变化小5. 与同纬度半岛东西两岸相比,丙地气温特点及其影响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4、A. 气温低,洋流因素B. 气温低,地形因素C. 气温高,海陆因素D. 气温高,天气因素【答案】4. D 5. B【解析】试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4题详解】从图中看,甲、乙两地1月和7月气温在25左右,差别不大,A、C错。甲地冬半年降水量为750mm,夏半年降水量为2000mm,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较大,B错。乙地冬半年和夏半年降水都较多,为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小,D正确。故选D。【5题详解】从图中看,丙地气温较同纬度半岛东西两岸低,原因是丙地海拔高,影响因素是地形,B正确,ACD错误。故选B。泰国香米主要产于泰国东北部。读泰国东北部气候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
5、。6. 该地的气候类型属于A. 热带雨林气候B. 热带草原气候C. 热带季风气候D. 亚热带季风气候7. 该地最高气温没有出现在7月份的原因是A. 纬度低B. 地势低C. 受反气旋影响明显D. 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8. 关于该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A. 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B. 冬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C. 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D. 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答案】6. C 7. D 8. D【解析】【6题详解】根据图中气温和降水的特征可知,全年高温,有雨季和旱季的变化,且降水量超过1000mm,故该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C项正确。故选C。【7题详解】纬度和地势条
6、件,不会随着季节发生变化,故A、B项错误;7月受西南季风控制,故C项错误;7月是该地雨季,多阴雨天气,云层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低,故D项正确。故选D。【8题详解】据材料可知,该地受气压带风带移动的影响,夏季东南信风移过赤道,偏转形成西南风,高温多雨,夏季风性质暖热、湿润,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干旱灾害;冬季盛行东北季风,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无关;冬季风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受地形的阻挡作用,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D正确。故选D。下图是我国编制的竖版世界地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9. 图中甲所在大洋是()A. 太平洋B. 大西洋C. 印度D. 北冰洋10. 乙大陆的环境
7、特征与纬度位置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A. 暴雪B. 烈风C. 酷寒D. 冰原11. 一艘海轮航行到丙地时,晚霞照映船舷。此时北京可能()A. 红日东照B. 烈日当头C. 太阳西挂D. 满天星斗【答案】9. B 10. C 11. A【解析】该题考查地图判读、地方时计算。【9题详解】根据图中陆地轮廓和经纬线,可知,图中甲海域位于欧洲和北美洲之间为大西洋。所以选B。【10题详解】乙大陆位于极点附近,为南极洲大陆。该大陆纬度高,气候酷寒。暴雪、烈风、冰原均和纬度位置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所以选C。【11题详解】丙地位于105W赤道上,该地晚霞映照船舷即该地日落时,该地地方时为18点,此时北京地方时大约为
8、9点,可能红日东照。所以选A。第II卷 非选择题(56分)二、综合题12.阅读下图及文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雷州半岛以“雷”著称,一年四季均有电闪雷鸣,夏季为雷电多发季节,最多的月份达 20 天以上,尤以雷州半岛的南部居多,是我国著名的三大雷区之一。材料二:雷州半岛素有“红土地”之称,半岛南部城市徐闻县出产的菠萝品质好,菠萝产量约占全国的 13 以上。菠萝喜温、喜光,喜酸性土壤,多在 24 月上市,收获时以人工采摘为主,季节性强。但近几年种植面积不断减少,“菠萝之乡”美誉正在受到挑战。(1)指出雷州半岛多雷暴的原因。(2)试分析徐闻县菠萝品质好的原因。 (3)徐闻县菠萝种植面积逐渐减少
9、,试分析原因。(4)有人支持该地承接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请说明理由。【答案】(1)三面临海,河流众多,水汽充沛;地处低纬,高温环境为强对流天气提供条件。(2)徐闻属热带季风气候,冬春季降水相对较少,光照强;徐闻多红壤,为酸性土壤,菠萝喜酸性土壤;纬度低,热量条件好;春季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春季月均温较低,病虫害少,农药使用量少,菠萝品质好。(3)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耕地面积减少;受市场需求影响,农民种植结构发生变化;劳动力大量向发达地区转移。(4)地理位置优越,靠近珠三角;土地价格低廉;劳动力充足;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带动就业,促进经济发展。【解析】【分析】本题以雷州半岛为考查区
10、域,考查雷暴天气的成因,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影响,综合性较强。【详解】(1)考查雷暴天气的成因。雷州半岛多雷暴天气可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热带气旋的影响三个方面分析。纬度位置:雷州半岛纬度低,气温高,蒸发强烈,水汽充足;海陆位置:三面环海,海陆热力环流显著,利于强对流天气发生;多台风天气。(2)考查徐闻县菠萝品质好原因,实质是考查农业区位因素。菠萝品质好与徐闻气候的光热条件、春季昼夜温差大且均温低、土壤及农药使用量少等因素有关。读材料可知,菠萝的生长习性喜温、喜光,喜酸性土壤,热带季风气候,冬春季降水相对较少,光热条件优越,春季昼夜温差大且均温低,有利于糖分积累与减少病虫害,
11、加之雷州半岛素有“红土地”之称,菠萝喜酸性红壤。故徐闻县菠萝品质好。(3)考查徐闻县菠萝种植面积逐渐减少的原因,实质是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徐闻县菠萝种植面积逐渐减少与城市化占用耕地、受市场需求、种植结构的变化及劳动力的转移等因素相关。(4)考查承接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的原因,实质是考查该地吸引产业转移的因素及承接产业转移的有利影响。徐闻县吸引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区位优越,地价低廉及劳动力充足等;承接产业转移的有利影响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增加就业岗位,带动就业,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等。【点睛】雷暴天气和强对流天气有关,所以分析雷州半岛多雷暴天气应从水汽来源多、空气对流作用强烈两方面分析。
12、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北极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体型巨大,凶猛。嗅觉极为灵敏,皮肤呈黑色,可从北极熊的鼻头、爪垫、嘴唇以及眼睛四周的黑皮肤看出皮肤的原貌,毛是无色透明的中空小管子,外观上通常为白色,奔跑时最快速度可达60 km/h,是非常出色的游泳健将,活动范围主要在北冰洋附近有浮冰的海域。它们主要捕食海豹,也捕捉海象、白鲸、海鸟、鱼类、小型哺乳动物等,在夏季它们偶尔也会吃点浆果或者植物的根茎。2016年12月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由于气候变暖,北极熊的数量到本世纪中期可能减少超过三成。 (1)北极熊为什么能在北极地区恶劣的环境下生存? (2)北极熊的迁徙规律是怎样的? (3
13、)气候变暖对北极熊有什么影响?进而对当地居民会产生什么影响?【答案】(1)北极熊体型巨大,体内有厚厚的脂肪,可以御寒;皮肤为黑色,便于吸收热量;毛是无色透明的中空小管子,外观上通常为白色,既不易散热,也便于隐蔽,从而不被捕食对象发现;体型巨大、凶猛,嗅觉灵敏,奔跑速度快,善于游泳,在浮冰环境下捕食能力强.(答对三点就得满分)(2)秋季:北极熊向北迁移到北部(较高纬度)的浮冰上.春季:北极熊向南迁移到陆地的森林里。(3)气候变暖导致海冰消融且间距增大,影响到北极熊的捕食和活动,一方面导致北极熊的数量减少,另一方面由于食物短缺导致北极熊攻击人类的现象增加,威胁到当地居民的生活。【解析】【详解】(1
14、)读材料可知,北极熊能在北极地区恶劣的环境下生存有特殊的功能,体型巨大,有厚厚的脂肪,可以御寒。皮肤呈黑色,便于吸收热量;嗅觉极为灵敏,奔跑速度快,善于游泳,在浮冰环境下捕食能力强;毛是无色透明的中空小管子,外观上通常为白色,既不易散热,也便于隐蔽等。(2)由于冬季北冰洋大部分海域结冰,便于北极熊捕捉海豹等食物,在体内形成厚厚的脂肪御寒。夏季气温较高,海冰消融较多,不便于捕食,北极熊回到较低纬度陆地森林里生活和睡觉,消耗冬季积存在体内的脂肪。所以北极熊的迁徙规律是秋季向北迁移到北部的浮冰上,冬季就在浮冰上活动和捕食;春季,向南迁移到陆地的森林里,夏季在森林里生活和睡觉。(3)结合材料分析,气候
15、变暖导致海冰消融且间距增大,影响到北极熊的捕食和活动,一方面导致北极熊的数量减少,另一方面由于食物短缺导致北极熊攻击人类的现象增加,威胁到当地居民的生活。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美国本土地理事物分布图和甲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材料二:美国小麦区和玉米带分布图、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城市分布图(1)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试分析甲地的气候特点及成因。(2)A、B是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分布区,其区位优势有哪些?(3)根据材料一,试分析北美的地形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4)根据材料二,试分析美国老年人口由东北部向西部和南部迁移原因。【答案】(1)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特点:夏季炎
16、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成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冬季受来自海洋的盛行西风的影响,气候温和,且受地形抬升作用,多地形雨,降水丰沛;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降水少,炎热干燥。(2)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深厚;气候温和湿润,降水丰富;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社会经济条件:地广人稀;交通便利;机械化水平高;农业技术先进,农业产量大,商品率高;市场广阔。(3)北美地形特征:西侧是高大的山地;东侧是低缓的山地和高原;中部是面积广阔、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形对气候影响:西侧高大山地阻挡了来自太平洋水汽的深入,使得山地西侧降水较多,向内陆急剧减少;东侧低缓的高
17、原和山地对来自大西洋的水汽的阻挡作用相对较小,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中央大平原横贯南北,使得冬季来自北冰洋的冷空气和夏季来自墨西哥湾的暖湿气流都可以长驱直入,使得年温差较大。(4)东北部气候阴冷潮湿,南部和西部气候条件优越,光热充足,适合老年人居住;东北部为传统老工业区,环境污染严重,西部和南部环境较好。【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总体难度一般。【详解】(1)甲地位于北纬30-40大陆西岸,结合气候资料统计图可知,该地夏季气温较高,接近30C,降水在10毫米左右,所以夏季高温少雨,而冬季气温也在20C以上,降水量在100毫米左右,所以冬季为温和
18、多雨的气候特点。从海陆及纬度位置看,该地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高温少雨,而冬季受气压带风带南移影响,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由于位于沿海,所以受海洋影响大,气温年较差小。(2)读图可知,AB位于美国中央大平原地区,为世界著名的商品谷物农业,其区位优势主要从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包括地形、土壤、气候、水源及交通、技术、市场等方面。该区域位于美国中央大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沉积平原,土壤肥沃。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湿润,降水丰富。有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的灌溉水源。美国城市化水平高,乡村地区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交通便利。有发达工业,为机械化提供了设备。科技发达,技术水平高,面向国际市场,市场广阔
19、。(3)北美地形特征对气候的影响,要先描述地形特征,然后考虑对降水及气温的影响。读图可知,美国的地形分为南北纵列带,西部为科迪勒拉山系北段,东部为阿巴拉契亚山脉及拉布拉多高原,中部为开阔的中央大平原。西侧高大山地阻挡了来自太平洋水汽的深入,使得山地西侧降水较多,向内陆急剧减少;东侧低缓的高原和山地对来自大西洋的水汽的阻挡作用相对较小,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中央大平原横贯南北,使得冬季来自北冰洋的冷空气和夏季来自墨西哥湾的暖湿气流都可以长驱直入,使得年温差较大,所以北美地形对气候影响较为显著。(4)美国老年人口向西部及南部迁移原因要从气候及环境角度分析。从气候看,东北部纬度高,气候阴冷潮湿,南部
20、和西部纬度低,气候条件优越,光热充足,适合老年人居住;从环境质量看,东北部为传统老工业区,环境污染严重,西部和南部开发历史较短,环境较好,所以美国老年人口退休后由东北部向西部和南部迁移。【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都属于人口移动,根本区别在于居住地是否发生长期改变。2、经济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3、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基础因素。例如,美国部分老年人在退休以后由东北部“冷冻地带”向西部、南部“阳光地带”迁移,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随着大庆油田、攀枝花铁矿、金昌镍矿等的开发,吸引大量人口迁人
21、,主要受矿产资源的影响;近代山东、河北大量人口闯关东,主要受土地条件的影响。(2)生态环境变化:受工程建设、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导致生态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在局部地区、特殊时期往往成为引起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例如:512坟川大地震后,北川县部分人口外迁山东;三峡工程建设使大量库区人口外迁;西北地区随着土地荒漠化的发展,出现沙进人退的现象。(3)政治因素:在特殊时期可能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例如,我国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吸引东部部分人口到西部地区工作;海湾战争期间,大量伊拉克居民迁往其他国家。 (4)社会因素:交通和通信事业的发展,减少了人口迁移的阻力,促进了人口迁移。文化教育和婚姻往往成为青年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家庭对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的迁移常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