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全国百强校》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98289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百强校》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全国百强校》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全国百强校》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全国百强校》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全国百强校》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全国百强校》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全国百强校》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全国百强校》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全国百强校》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全国百强校》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全国百强校》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全国百强校》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全国百强校》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全国百强校》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全国百强校》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全国百强校》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全国百强校》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如何看待“燕赵文化”燕赵区域以燕山、太行山、渤海、黄河为四面分界,主体为次生黄土的平原地带。虽然这一区域具有“地边胡,数被寇”的特点,但燕赵文化仍属于华北平原上以汉族为主的旱地农耕文化。燕文化与赵文化有着不同的来源和各自的特征,但又大体接近而趋同。相对于其他周边区域而言,“慷慨悲歌”是燕赵文化的共同基调。燕赵区域的文化特征就是“慷慨悲歌”,也只有“慷慨悲歌”才是燕赵区域的文化特色。具有特征主线的区域文化是优越的文化。在全国各个地域中,燕赵区域是极少数真正形成了文化特征的地域之一。燕赵文化得以形成“慷慨悲歌”这一特征主线,为古今所共认,历代

2、所称道,其内涵鲜明,无可否认。这是燕赵区域的优越之处,值得骄傲。中国古代“知己”“知音”的价值观念,是“燕赵悲歌”的产生机制。燕丹的精诚与荆轲的侠士志向契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慷慨悲歌”。慷慨悲歌是一个情结,是由经济文化的落后和政治地位的低下而导致的一个情结。这个情结经过一种壮烈的撞击,发生逆转,出现升华,于是就化育成为慷慨悲歌的性格。而这也正是北方历史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慷慨悲歌”的历史认同,有三次高潮。荆轲刺秦王,与燕太子丹在易水告别,高渐离击筑,荆轲作歌,这是燕赵文化慷慨悲歌特征的第一次概括。汉末曹魏时,曹操等人以邺都为活动中心,诗风雄峻古朴,慷慨悲凉,燕赵文化第二次被称作慷慨悲歌。唐代

3、,高适等人以气质自高,慷慨悲歌,临风怀古,燕赵文化第三次被人称为慷慨悲歌。燕太子丹、荆轲的谋刺秦王,标志了燕地文化的形成和成熟。从此以后燕文化就永久性地定格于此,成为燕赵文化所独有的固定不变的意象。这一特征不仅在当时存在,在后世也存在,如明清之际,燕赵文化的慷慨悲歌特征也有鲜明的体现。“慷慨悲歌”的实质,乃是一种生命价值观,是一种贯穿人生的精神力量。燕赵侠士的轻生尚义,表面上看是不重视生命,实质上却是更加重视、更加珍爱生命的体现。“燕赵悲歌”体现为一种超越“千金”、超越“生死”的价值观,燕赵文化精神在此具有最为突出的表现。了解到人的生命除了肉体的存在,还有精神的存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可以

4、教导人们,突破对自我的一己关怀,寻求更高的价值。燕赵文化归根结底是一种生存方式、一种生命价值观。燕赵文化具有多元性。在“慷慨悲歌”激扬人性的同时,也包含了不少世俗的、物欲和肉欲的不良内容。这些流弊在民间、在当今,也都有不同轻重的表现。其救治方法,则莫过于以风俗治风俗,以文化治文化,以精神治精神,如古人所谓“风教”,由低而高,由杂而纯,由俗而雅,由外在而内在。(摘编自张京华“燕赵文化”概念界定的要点,有改动)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具有特征主线的区域文化是优越的文化,燕赵文化具有无可否认的“慷慨悲歌”这一特征主线,因此燕赵文化是一种优越的文化。B燕赵区域虽然毗邻少数民族地区,多

5、次受到外族的侵扰,但其区域文化还是保持以汉族为主体,以旱地农耕文化为主流的特点。C“慷慨悲歌”所体现的超越“千金”、超越“生死”的价值观,是燕赵文化精神的突出表现和重要内涵,具有人生的教导意义。D对“慷慨悲歌”的历史认同有三次高潮,这三次所概括出的内容各不相同,使“慷慨悲歌”这一燕赵文化的特征逐次清晰丰富起来。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受地理环境、生产方式、政治地位等的影响,燕赵区域逐渐形成自己的生存方式和价值观念,表现出“慷慨悲歌”的文化特色。B汉末曹魏时的曹操和唐代的高适等人之所以能成为燕赵文化的杰出代表人物,原因之一是他们的诗或雄峻古朴,或慷慨悲歌。C燕太子丹与荆轲的关系

6、产生了中国古代“知己”“知音”的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正是“慷慨悲歌”这一文化特征产生的主因。D“慷慨悲歌”这一文化特征在战国时期就已存在,在数世纪后的明清之际仍然存在,已成为燕赵区域重要、悠久、稳定的文化符号。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燕文化和赵文化来源不同而且各具特征,但二者的文化内涵大体接近而趋同,具有共同的文化基调,故被人合称为“燕赵文化”。B“慷慨悲歌”是一个由现实生活的落后而产生的情结,是历经碰撞、冲击、转变以至升华,最终才形成的有地域特征的文化性格。C燕赵文化具有多元性,其内容良莠不齐,如今在民间流行的,大多是世俗的、物欲的不良内容,有待人们采取恰当的方法来

7、救治。D燕赵文化是北方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北方历史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从其表现可以了解到北方地区物质与精神方面的部分特点。【答案】DCC【解析】【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D【技巧点拨】解答时要注意: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试题分析:C项对原文第4段“中国古代知己知音的价值观念,是燕赵悲歌的产生机制。燕丹的精诚与荆轲的侠士志向契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慷慨悲歌”的内容信息进行转述,转述时把“知己”“知音”的价值观念催生荆轲刺秦说成荆

8、轲刺秦产生“知己”“知音”的观念;把“机制”替换成“主因”,是偷换概念,“机制”是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内部组织和运行变化的规律,“主因”指主要的原因。两者有所区别,因此C项是错误的。【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解答时要注意: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试题分析:C项是对原文最后一段内容的转述,原文说“这些流弊在民间、在当今,也都有不同轻重的表现”,强调的是不良内容在民间、在当今都有存在的现实,选项转述为“如今在民间

9、流行的,大多是世俗的、物欲的不良内容”,则强调民间流行的大多是不良内容,从而把“度”的问题变成“量”的问题,转述与原文不等值。因此C项是错误的。【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111明良论龚自珍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历览近代之士,自其敷

10、奏之日,始进之年,而耻已存者寡矣。官益久,则气愈偷。望愈崇,则谄愈固。地益近,则媚亦益工。至身为三公,为六卿,非不崇高也,而其于古者大臣巍然岸然、师傅自处之风,匪但目未睹,耳未闻,梦寐亦未之及。臣节之盛,扫地久矣。非由他,由于无以作朝廷之气故也。何以作之气?曰:以教之耻为先。贾谊谏汉文帝曰:“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兹训,炳若日星,皆圣哲之危言,古今之至诚也。窃窥今政要之官,知车马、服饰、言词捷给而已,外此非所知也。清暇之官,知作书法、赓诗而已,外此非所问也。堂陛下之言探喜怒以为之节蒙色笑获燕闲之赏则扬扬然以喜出夸其门生妻子小不霁,则头抢地而出,别求夫

11、可以受眷之法,彼其心岂真敬畏哉?问以大臣应如是乎?则其可耻之言曰:我辈只能如是而已。至其居心又可得而言。务车马、捷给者,不甚读书,曰:我早晚值公所,已贤矣,已劳矣。作书、赋诗者,稍读书,莫知大义,以为苟安其位一日,则一日荣。疾病归田里,又以科名长其子孙,则志愿毕矣。且愿其子孙世世以退缩为老成,国事我家何知焉?嗟乎哉!如是而封疆万万之一有缓急,则纷纷鸠燕逝而已,伏栋下求俱压焉者鲜矣。(选自龚自珍全集,有删改)【注】明良:明君良臣。气:知耻的精神。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官益久,则气愈偷 偷,苟且B至身为三公,为六卿 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C皆圣哲之危言

12、 危:危险111D小不霁,则头抢地而出 霁:晴朗,引申为脸色好看5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堂陛下之言 / 探喜怒以为之 / 节蒙色笑 / 获燕闲之赏 / 则扬扬然以喜 / 出夸其门生 / 妻子B堂陛下之言 / 探喜怒以为之节 / 蒙色笑 / 获燕闲之赏 / 则扬扬然以喜 / 出夸其门生 / 妻子C堂陛下之言 / 探喜怒以为之 / 节蒙色笑 / 获燕闲之赏 / 则扬扬然以喜出 / 夸其门生 / 妻子D堂陛下之言 / 探喜怒以为之节 / 蒙色笑 / 获燕闲之赏 / 则扬扬然以喜出夸 / 其门生 / 妻子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观点国家最大的

13、耻辱就是士人不懂得廉耻,并将当时士大夫不知耻的普遍性归结为朝廷不能振作知耻精神。B第二段提出解决方法,朝廷要教化士大夫知耻,并引贾谊劝谏汉文帝的文辞阐明朝廷要明白不知耻风气盛行的原因。C第三段列举为官现象,阐明不知耻的危害。作者分别说明政要之官和闲暇之官的言行和心理,他们谄媚、苟且,无心国事,危害极大。D全文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法。古代的官员在边境危急时能够像鸠燕一样为国而死,既是比喻论证,又和当时官员的行为形成对比。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5分)(2)疾病归田里,又以科名长其子孙,则志愿毕矣。(5分)【答案】CBD

14、(1)皇帝对待大臣像对待犬马,他们就会自己按照犬马的身份为人处事。(2)当他们因病辞官回家的时候,又用应举成名的思想来教育他们的子孙,愿望也就算完成了。【解析】试题分析:危:正直。【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本题考查的是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一个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词性而作另一类词使用。包括名词活用、动词活用、形容词活用等。名词活用又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的使动意动用法等。动词活用包括动词活用为名词和动词的使动意动。形容词活用包括活用为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的使动意动用法用法等。1试题分析:此句句意理解有误。不是比喻论证和

15、对比论证。【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试题分析:重点词语:“遇”第二个“犬马”的名作状,“为”各1分,句意2分;“归”“长”“毕”各1分,句意2分。【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

16、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本题【参考译文】读书人都懂得廉耻,那么国家就永远不会有耻辱了。读书人不懂得廉耻,这就是国家的最大耻辱。我遍览近代的读书人,从他们向皇帝陈述政治主张、开始做官时起,具有廉耻心的人已经很少了。当官越久,知耻的精神就越差劲。名望越高,巴结的恶习就越顽固。地位越接近皇帝,逢迎的手段就越巧妙。到做了三公、六卿,官位并非不高,然而在他们身上,像古时候大臣那种高尚的、严正的、为人表率的自持风格,不只是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到,就连睡觉也梦不到了。

17、大臣讲究节操的盛况,已完全没有了。这不是由于别的原因,而是没有使朝廷官员知耻的精神振作起来的缘故。怎样才能振作朝廷官员的知耻精神呢?答:首先是教育朝廷官员懂得廉耻。贾谊在规劝汉文帝时说:“如果国君对待大臣像对待犬马一样,大臣就会像犬马那样要求自己。如果国君像对待官吏一样对待他们,他们就会按官吏的标准要求自己。”这些教导,像太阳星辰一样光辉,都是圣人贤士的警语,是从古到今最好的告诫。我私下观察现在身居要职的官员,他们只知道追求车马,讲究服饰,卖弄花言巧语,此外就一无所知了。清闲的官员,只知道练书法和吟诗作对,此外就什么都不过问了。大臣们在朝廷里发表政论,都是察言观色根据皇帝的喜怒行事,当皇帝态度

18、和颜悦色或赐宴的时候,他们便洋洋得意,出来在自己的门生、妻子儿女面前夸耀一番。皇帝稍有不高兴,他们就赶快磕头退出,另外寻求可以得到皇帝宠爱的办法。难道他们的心真正地敬畏皇帝吗?问他们作为大臣难道应该这么做吗?他们却可耻地说:我们这些人只能这样罢了。至于他们的居心也就可想而知了。那些追求车马、卖弄花言巧语的人,不怎么读书,却说:我从早到晚在衙门值班,已经是很好了,已经够劳累了。会书法和写诗的人,虽然读过一些书,但不懂得其中的道理,认为在职位上苟且偷安一天,就多得一天的荣耀。当他们因病辞官回家的时候,又用应举成名的思想来教育他们的子孙,志愿也就算达到了。他们还希望子孙后代都把保守退缩当作老成稳重,

19、至于国家的事情,我家何必关心呢?唉!像这样下去,边疆万一有紧急情况发生,他们就会像斑鸠、燕子一样纷纷地飞走了,能够心甘情愿同朝廷共患难的人太少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8-9题。白 石 滩(唐)王维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注释】向堪把:差不多可以用手握住,可以采摘了。8这首诗四句都是写月光下的情景的。诗人是如何写出月光的皎洁的?请简要分析。(5分)9“家住水东西”是否应该改为“家住水东(或“西”)岸”?诗后两句和前两句是如何一起营造画面感的?请加以赏析。(6分)【答案】诗人是通过侧面描写表现的。(1分)例如,石头的色泽是洁白的,水中的蒲草能看出

20、是绿色的 ,姑娘们趁着月色去溪边浣衣,这些都写出了月色的皎洁优美。(3分)这样写,构思新颖,含蓄优美,激发人想象,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1分)不能。(1分)“水东西”用互文的手法写出住在溪水边的姑娘们都趁着月色去浣衣,进一步突出月色的宜人。(2分)前两句写月下静谧美好的清水白石、水底蒲草,后两句写动态的、喧闹的月下浣衣图,以动衬静,境界更加清净美好。(3分)【解析】111【技巧点拨】诗歌的表现手法有:抒情手法(1)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A托物言志(借物喻人)B借景(物)抒情C情景交融。描写手法:对比:勾画的生活画面,突出表现诗人的情感,或表达了对生活、社会的思考。衬托(映衬、反衬、烘托)渲染(

21、三次或三次以上描写铺排)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修辞手法(1)用典借用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活动、古诗文。(2)借代含蓄、委婉,表达特定的感情;(3)比喻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语言深入浅出地揭示生活哲理。想象、联想,设想奇巧,勾画了的生活或社会图景。(4)双关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具含蓄美。A谐音双关,含蓄,富有情趣。B语意双关。(5)拟人,景和物人格化,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情景交融,物我一体;或借物喻人,象征。(6)夸张,突出特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或造成奇特的意境,表现浪漫主义的情感。(7)反复,连用某字,突出特点或某种情感。(8)设问,一问一答,富有情趣;反问,增强说服力,发人深醒。(

22、9)反语,讽刺。(10)互文:“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其它表现手法:虚实相生。本题主要考查的写景手法及作用。【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分析诗歌“意境”,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10补写出下列句子

23、的空缺部分(10分)(1)劝学中荀子用木头经过墨线比量处理后更加挺直,金属经过打磨后更加锋利来类比论证学习的作用,得出君子 “,”的结论。(2)夜归鹿门歌中孟浩然写到鹿门山隐居环境的安静“”和人物身处其中的悠然自得“”。(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表达了自己不愿屈身权贵,追求自由的心声:“,。”(4)鲍照在拟行路难中表达了对门阀制度的不满。他安慰自己要安于命运,并借酒浇愁,停唱行路难,但是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的痛苦不能消歇:“,。”(5)春江花月夜中作者面对春夜美景,思绪飘飞。既追问江畔何人见月,江月何年照人,感喟宇宙永恒、人事更迭,又欣喜于“,”,表达人生无穷,宇宙永恒的达观。【答案】(1)君子

24、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4)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5)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解析】试题分析:注意根据题干的提示确定诗句,不要写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类比论证学习得出的结论”“环境的安静,悠然自得”“不愿屈身权贵,追求自由”“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痛苦不能消歇”“人生无穷,宇宙永恒”。【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技巧点拨】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可先在头脑中默背有关内容,选取与提示相对应的内容默写。

25、如果默写的内容印象不深,可先记得几个字默写几个字,后面记起来了再默写。1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呼 噜赵新这是一条烧得很热的土炕。炕头儿上睡着父亲,后炕里睡着县长,吴有睡在他们中间,吴有是桃树湾村的村主任。这天下午县长来到村里,搞农业结构调整调查,因和父亲谈得投机,就和父亲交了朋友,晚上索性连县城也不回了,坚决要和父亲住在一起,以便把还没念叨完的事情接着念叨下去。这样吴有就叫娘和媳妇睡在一起,自己陪了领导和父亲睡。吴有很激动,很兴奋。他先是端茶倒水递火点烟耐心地听父亲和县长说庄稼话桑麻,然后在炕上铺好被褥放好枕头端来尿盆。等伺候两个人睡下

26、以后,夜已经深了,因怕闹出什么响动打扰县长休息,他连衣服都没脱就悄悄钻进了被窝。秋天的夜,月色朦胧,气爽风柔,更有那瓜果甜香丝丝缕缕从门缝里飘进来,让人感到生活是这般美好。吴有先是靠近父亲这边睡,但从父亲头上散发出来的浓浓的汗息一阵强似一阵,一阵比一阵猛烈,呛鼻子呛眼睛还似乎呛耳朵,熏得他用被子捂住脑袋还是受不了; 吴有只好往县长那边挪,这一挪就妙了:从县长头上散发出来的芬芳的皂香醒脾醒胃,清心爽神,令人舒畅愉悦。吴有不能再朝后炕里挪了,再挪就挨着县长,就碍县长的事了!要是自己的手脚碰了县长而且把县长碰醒了,那会造成怎样严重的后果?他这个村主任还称职吗?吴有稳住了身子,一边闻那清心爽肺绵绵不绝

27、的皂香,一边倾听外面的天籁之音:院里有露珠落地,那晶莹的露珠落在铺了水泥的院子里,声音清脆圆润,明快爽朗,珠落玉盘一样好听。突然,父亲打起了呼噜。父亲的呼噜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后来就居高不下,一味地凶猛激烈,波澜壮阔!吴有已经有十年不和父亲在一条炕上睡觉了,想不到这土里刨食吃的老汉竟然这样雄姿勃发,惊天动地, 或嘈嘈杂杂,如人喊马叫;或哗啦哗啦,如暴雨来临;或浪涛涌动,如洪水漫卷;或霹雳电闪,如地裂天崩!吴有决定推醒父亲:一是他受不了这种噪音的煎熬,二是怕父亲的呼噜把县长吵醒了。吴有悄悄地挪到炕头儿,正要伸手推醒父亲的时候,县长那里也打起了呼噜!但是奇了,县长的呼噜一如那缕妙不可言的皂香,打得

28、舒缓悠扬,余音绕梁,听起来如小河流水,春雨飘洒,燕语呢喃,微风送爽。而且县长的呼噜打得很有节奏,起伏有致,强弱匀称,一会儿缥缥缈缈声若琴弦,一会儿丝丝缕缕恰如游云,简直是天上的一支乐曲!吴有感叹不已,吴有突发奇想:自己是高中毕业,在学校学习时就有很高的音乐天赋,那首广为传唱深受欢迎的校歌就是自己谱写的曲子,现在何不把县长的呼噜之声原汁原味地记录下来,作为一首轻音乐奉献给社会?即使不能广为传唱,自己还可以哼唱,哼唱久了,熟能生巧,说不定以后自己打呼噜时也能打出县长的味道和水平来!吴有悄悄地下了炕,悄悄地拿来笔和纸,悄悄地伏在桌子上,悄悄地摁亮了手电筒。在完整地反复地记录和核对了县长的“艺术之声”

29、后,他也草草地记录了父亲的呼噜之声。他把两首曲子进行对照,父亲的和县长的果然不能同日而语,远不在一个档次!第二天吴有兴致勃勃地来到县文化馆,把头天晚上记录好的两首曲子给李老师。他读高中时李老师教他音乐,李老师艺术造诣很深,写过很多有名的歌曲,是省内的音乐权威。李老师先看父亲的呼噜之声。李老师看了两遍,默唱了两遍,又小声唱了两遍,又大声唱了两遍。李老师前所未有地激动起来,简直是手舞足蹈,欣喜若狂!李老师大喊大叫地说:好,好,好!这首曲子气魄宏大,旋律高昂,有耕种的艰辛,有收获的喜悦,有春风秋雨,有酷暑寒霜,有雷有闪有情有爱,有百鸟争鸣稻谷飘香吴有,了不得了不得,这是一首雄壮的散发着泥土气息的田园

30、进行曲,我马上给你推荐出去,让大家欣赏!吴有说:李老师,请您再看看那一首!李老师拿出县长的“艺术之声”。李老师只哼了一遍,就皱了眉头。李老师说:吴有,这不是歌曲,这是一个人在打呼噜! (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小说故事发生在一条烧得很热的土炕上,县长和“父亲”同睡一炕,表明县长能够和群众打成一片,小说歌颂了这种亲民作风。B小说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父亲的汗臭、呼噜的刺耳和县长身上的皂香、呼噜的舒缓悠扬对比,吴有和李老师对呼噜的不同理解形成对比。C作者通过吴有的感受描写父亲的呼噜声,用比喻、排比的手法突出了其雄姿勃发、气势惊人的特

31、点,为后文李老师的评价作了铺垫。D小说描写细腻,对乡村夜晚景色的描写,对呼噜声的描写,还有吴有的心理描写,都是如此,虽然弱化了情节,但让小说拥有乡土诗意。E小说通过吴有的视角来叙述故事,叙述语言的清新明丽和诗意化,说明吴有是一个蓬勃向上、热爱乡村生活、具有诗意情怀的村干部。(2)小说中的吴有的父亲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3)小说中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划线句内容简要分析。(6分)(4)小说以“呼噜”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加以探究。(8分)111.Com【答案】答B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1)热爱乡土,辛勤耕耘,充满乡土情怀的老一代农民。从李老师对他鼾声的评价可以看出

32、,他的艰辛和喜悦来自于乡土,他的气魄和生命紧紧联系着乡土;(2)质朴,坦荡。他身上有浓浓的汗味,鼾声惊天动地,不因为和县长睡一个炕而忐忑不安,和吴有形成鲜明对比;(3)熟悉乡土,关心乡土的未来前景 。他和县长相谈甚欢,可见他关于农业结构调整的的意见和热诚打动了县长。(如有其它合理答案,酌情给分)划线句的环境描写能够表现乡村环境的诗意般的美好,为整个故事提供大的背景;这些环境是通过吴有的视角来展现的,又能表现吴有热爱乡土的本性,同时揭示出人物因为县长住宿在家心理的舒畅,难以入眠的兴奋和激动;环境的美好又和吴有忘记根本、迷恋权位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表达讽刺的主题。(每点2分,如有其它合理答案,可酌

33、情给分)小说以“呼噜”为题的作用是从人物刻画角度说,父亲和县长不同的呼噜声能够侧面展现其不同的人生,吴有和李老师对呼噜的不同理解表现了他们不同的人生态度;从结构上说,呼噜声将四个不同的人物纽结在一起,起到一笔带四端的效果,构思巧妙;从主题揭示的角度,呼噜声能够表达作者对乡土的热爱之情,鞭挞阿谀忘本的人性;从表现力角度,用富有生活气息的呼噜声做标题,别致新颖,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以上四点,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如有其它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解析】【考点定位】概括文章内容,概括作品人物性格特征的能力,能力层次为综合分析C。【技巧点拨】本题属于综合题。考查的范围包括:小说的主旨、情节构思、人物

34、形象以及形象塑造的方法。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读全文;抓标题;辨文体;找线索;理层次。层次理清楚了,题目就明了。试题分析:父亲是农民,谈话离不开说庄稼话桑麻。身上散发的是浓浓的汗息,甚至呼噜都有耕种的艰辛、收获的喜悦、春风秋雨、酷暑寒霜、雷有闪有情有爱、百鸟争鸣稻谷飘香。可见他热爱土地,热爱耕耘,把这些融进了生命。【考点定位】考查考生分析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能力层次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划出文中描写人物的语句(全面)。根据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形容词),要准确揭示人物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不可无中生有,一定要“言必有据”。 分析不可单一化。人物性格是复杂的、多侧面的。因此,不要只抓一点,

35、不计其余,应多角度多侧面地分析、概括。要分条写出 ,做到准确、简洁、有条理。1试题分析:“秋天的夜,月色朦胧,气爽风柔,更有那瓜果甜香丝丝缕缕从门缝里飘进来,让人感到生活是这般美好”让人感受到乡村夜晚的宁静美好,给人物活动提供背景。“院里有露珠落地,那晶莹的露珠落在铺了水泥的院子里,声音清脆圆润,明快爽朗,珠落玉盘一样好听”这是吴有在睡不着觉是感受到的,通过听觉描写,写出夜晚的安静,也表现出他躺在县长身边的喜悦和不安。【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中环境描写的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自然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都有重要作用。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36、场所,渲染故事气氛、增强故事真实性,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暗示社会环境,深化主题的作用。【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技巧点拨】小说的主题不是象贴标签一样明显地张榜在作品的前头,而是蕴藏于作品的所有艺术形象中,它有待于读者去寻找、去挖掘、去发现、去获得。读者对小说作品主题的理解有一个由潜渐明的过程,还有一个由浅入深、由薄到厚的过程。本题考查对小说标题的理解,标题的作用主要有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概括小说主要事件;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从给读者的感情来说,还有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发阅读的冲动

37、的作用。五、语言文字运用(16分)12下列语段中填入括号内的字音、字形、用法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3分)一百年前的今天,一颗巨星( )落了。但他是永生的。他著述极富,肩负着最荣耀也最艰巨的任务,那就是:培育良知,( )人类,这二者对于他来说都是无( )光荣的。他受到旧时代的咒骂,历尽( )折;但他又受到未来的祝福,光照万代,他在咒骂与祝福中溘然长逝。A殒 教育 上 挫cu B陨 教育 尚 挫cuC陨 教化 上 挫cu D陨 教化 尚 挫cu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仔细辨识上下文的意思,然后根据字形正确选择字词。“陨落”的意思是星体或其他在高处运行的物体从高空掉下来;“殒”的

38、意思是丧失(生命)、死亡。此处应填“陨”。“教化”的意思是“教育感化”,重在熏陶;“教育”的意思是“按一定要求培养”,重在教导启发。应填“教化”。“无上光荣”形容非常光彩和荣耀;“尚”是尊崇、注重之意。此处应用“上”。“挫”的读音是第四声。【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技巧点拨】正确书写汉字:有形辨法。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义辨法。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结构辨析法。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

39、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注意常见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侧重两个方面:一是容易读错的字,包括形近而音不同的字和声旁已不代表读音的字;二是多音多义字,音随义移。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以及词语的词性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善用排除法和认定法。音辨法。1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央视纪录片中国远征军犹如空谷足音,向观众展现了中国人第一次把侵略者赶出中国国土的战例,让人们对那段中国先烈浴血奋战的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B本赛

40、季的全国女排联赛在对抗性和观赏性上有了明显的提高,尤其是八强战之后,比赛打得更加难舍难分,这与四位名帅的排兵布阵和临场指挥不无关系。C3月1日,法国枫丹白露博物馆中国馆被盗,20件珍贵藏品不胫而走。该馆中保存着1860年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抢掠的大量珍贵文物,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D在2015年央视网络春晚上王铮亮演唱了最远的距离,他那温暖醇厚又不失清亮的嗓音,让现场每位观众耳濡目染,沉浸其中,让每一个归心似箭的人热泪盈眶。【答案】A【解析】【考点定位】考查考生辨析和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技巧点拨】成语的错误类型主要有内涵不明,感情色彩失当、对象错类和不合语法,考核的重点是望文生义、

41、对象错配和褒贬失当,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成语积累中找到成语的关键,记忆含义的同时还要记忆用法,如词义的褒贬、适用的对象、语法功能,在答题时首先明确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分析成语的内涵,看是否恰当。14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武汉市公交集团汽车公司二车队是一条贯穿珞狮大道走向的路线,途径武昌区、洪山区两大市区,是武汉市公交的骨干线路。B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发布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管理办法,制定了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并支持公众关于对食品药品违法行为进行投诉举报。C军事情报一直是境外间谍情报机关高度关注的领域,近年来的大量案件也说明在军事领域的反窃密斗争异常强烈。D由于商

42、贩们长期在马路边露天烧烤,环卫清洁工只好选择去污力强,但容易烧伤皮肤的火碱溶液来清洗沾满油污的路面。【答案】D【解析】【技巧点拨】搭配不当类病句在考试时经常出现,作答时注意:关注并列短语,出现了并列短语,可能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关注长宾语,宾语过长容易造成定语搭配不当和宾语中心词;关注介词;关注关联词,看是否造成关联词义搭配不当或关系搭配不当;关注两面判断,是否两面对一面。111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分)华罗庚曾经说过,读书的真功夫在于“既能把薄的书读成厚的,又能把厚的书读成薄的”,这番对读书的独到见解,耐人寻

43、味。从取向上说, “读薄”偏重于求深度 ,“读厚”则偏重于求宽度。从方法上说,“读薄”需要开掘、“蒸馏”, _。深入了解一个民族的重要途径,就是在把书“读薄”的同时,把书“读厚”。读书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其真谛和要义唯在于:_ 。如此循环往复,则境界全出。【答案】“读厚”则需要拓展、杂糅 由“薄”而“厚”,再由“厚”而“薄”(意思对即可。对一处1分,两处3分)【解析】试题分析:由前一句“读薄”需要开掘、“蒸馏”,可知,应填读厚的需求,要和开掘、蒸馏相对;由后句“如此循环往复,则境界全出”,可知应填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44、E。【技巧点拨】补写续写式扩展的方法不仅要求表意正确,语言形式与前后句保持一致,更重要的是在内容上要能与前后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就要求考生在做题时首先要仔细审题,弄清题目的要求;其次,要认真分析语言环境,弄清整个语段或句子的含义及前后句之间的联系。所以,解答这类题,必须从内容和语言形式两个方面入手来分析和扩展。116下面是我校某班级“爱心义卖”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75个字。(4分)【答案】“爱心义卖活动”全员参与,由班长组织分为六个小组, 每组准备好物品,在游园过程中开展才艺展示和摆摊义卖活动。(内容完整2分,语言连贯1分,表述准确

45、1分)【解析】【技巧点拨】这是描述类图文转换,就是用文字表述其内容,做这种题目时要求全面、完整、重点突出,一般有字数要求;要注意不能遗漏任何信息,也就是要把图表中内容都要说出来,实际上是就是要用文字把图表的信息完整的描述出来,要达到百分之百。要注意描述内容的层次,各层次之间的关系和顺序。六、写作(60分)17阅读下面诗歌,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既然是这样,那就是这样黄灿然现在,当我看见路边围墙上的爬藤那么绿,那么繁,那么沉地下垂,我就充满喜悦,赞叹这么美丽的生命,而不再去想它的孤独,它可能的忧伤。既然它是这样,那它就是这样。当我看见一个店员倚在店门边发呆,一个看门人在深夜里静悄悄看守着自己,一个

46、厨师在通往小巷的后门抽烟,一个老伯拄着拐杖推开茶餐厅的玻璃门,我就充满感觉,赞叹这么动人的生命,而不再去想他们的痛苦,他们可能的不幸。既然他们是这样,那他们就是这样。这首诗引发了你对当下哪些现象的思考?请根据阅读诗歌的体会,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论说类文章。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或套作。【答案】生活是美好的人这一辈子很短,永远也没有多远,命运仍然是反复无常,当这一次睡梦来临,便不知是否还能够再次醒来。所以不管怎样,都要相信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简单的美好,幸福的开心,毕竟生活中的幸福和苦恼都来自于我们内心不明智的分别,既然我们能走过春夏秋冬,就让内心的世态炎凉随风飘散。“现代的人生活

47、是很累的,走在街上,双眼见到的仿佛是一个黑白的世界,人们的表情是麻木的,人们的行为是单调的,就连语言,也变得冷漠。生活的竞争似乎不能促进人们奋斗了,造就的是一批批扯线的公仔。生活的压力,空气的污染,困难的打击,使灰暗蒙蔽了双眼,分不清理想,分不清美好的生活。” “不,不是这样的。是你太悲观了,色彩填充着世界,花儿开得多么鲜艳,你试过晨跑吗?呼吸一下清晨的土香,感受一下露珠的清凉,享受一下初升太阳的温暖。人们丧失了奋斗的精神吗?不,没有。难道你没发现吗?下班的人们洗去一天的烦恼,开始了丰富多彩的夜晚生活,夜景多美啊,那变化多端的霓虹灯在街上闪烁,就像一个大舞场,辛苦一天的人在这里寻找快乐,释放一

48、天的疲劳。生活那么美好,是你缺少发现生活的双眼。”是啊,是我太悲观了,蒙蔽双眼的不是灰暗,而是自己拒绝发现的有色眼镜。摘下眼镜,刺眼的光芒驱走了心底的黑暗,花儿真的很鲜艳,空气也没有想象中污浊,人们的脚步是轻快的,生活,真的很美。我想要学习阿Q,尽管他有劣根性,尽管他是鲁迅先生笔下被批判的人物,但他的精神在这个世界是应该提倡的。因为,不断的需求会侵蚀人的感情,阿Q精神有满足现状的意义,还有一点更重要,那就是使人能自我安慰“事情原本可能更糟呢”的精神。生活也许充满惊奇与挑战,但就是这些才能使静如止水的生活不再平静,使你感受到更深的生活层次。世界上只有风是不畏惧荆棘的,它可以毫不费力的从中穿过,并

49、且完好如初,人,究竟不是风,但人的顽强和拼搏就如一把剪刀,把荆棘一簇一簇的剪掉,虽然双手被刮得鲜血淋淋,但终究战胜了困难不是吗?生活是美好的,它的美好虽然附带着一些痛苦,但它不会跟人过不去的,它只需要你那炽热的心。在匆匆逝去的日子里,要留下我们高洁的思想和高尚的灵魂。埋怨和嫉恨不能带给你什么,相反还会带走你的一些东西,悲观和忧郁不能助你写出抒情的散文,相反还会送出生命。每个人都在接受阳光的洗礼,我们拥有相同的东西,那就是生命。生活并不缺少美,缺的只是发现美。【解析】【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哲理诗材料作文的审题,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入

50、诗1人:有哪些人,主要人物,次要人物。2物:哪些物,重要的物,次要的物。3事:主要事件,起因、经过、发展、结果。4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人与物之间的关系。5议论:看作者的议论提示,看材料有无倾向性。6中心:想反映或揭示的是什么。7读出诗意:A从相互关系(主次、转折、因果、条件、递进等)中读出侧重点B从对比中读出是与非、褒与贬、肯定与否定。C从措辞中读出情感倾向。(二)出诗哲理是关乎宇宙、人生和生命的道理1见微知著2见一知类3由物及人4取譬设喻。品语义。要读懂诗歌类材料,要学会品语义。抓意象,抓关键。诗歌是借助意象来表情达意的。诗歌语言的含蓄美,也多体现在诗歌所描绘的意象中。

51、这些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性或指代性,审题时,我们可抓住诗歌的意象去联想、体会,捕捉它所包含的象征意义和寓意。这一步我们要弄清两个问题:一是诗中有什么意象,二是这个意象有什么深层意义或象征意义,可采用相似联想进行合理的推求。如果一首诗中含有多个意象,要注意分清几个意象孰轻孰重,防止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如果诗歌内容庞杂繁复,我们应该找出并理解它的关键语句,把握关键信息,以便准确把握主旨。 析主旨。顺诗中关键语句之“藤”,摸命题者的意图之“瓜”,分析它们包含了怎样的是非、善恶、褒贬等观念,并据此来立意,确定文章主旨。 以上是针对较难理解、较复杂的诗歌材料而给出的审题步骤,核心是抓意象、析主旨,对于浅显简单的诗歌而言,往往一两步就可以到位。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