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11月模块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98159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11月模块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11月模块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11月模块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11月模块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11月模块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11月模块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11月模块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11月模块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11月模块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11月模块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11月模块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11月模块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11月模块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11月模块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11月模块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11月模块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11月模块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11月模块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11月模块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11月模块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11月模块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东省日照市莒县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11月模块考试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 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新时代的中国文艺应更加自觉地深入生活,从中发现、挖掘和塑造彰显着新时代中国精神的英雄形象,从

2、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顶层设计出发,努力填补现实英雄形象严重不足的短板,形成革命英雄、建设英雄、改革英雄、创新英雄等各类英雄形象百花齐放、相映生辉的当代英雄审美格局。电影战狼 2采用宏大叙事,塑造了冷锋这样一个彰显着新时代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的当代典型英雄形象,堪称当代中国文艺英雄叙事中的标志性成就。首先,冷锋的英雄行为建立在专业精英主义与团队精神相结合的基础上,这一点不同于以往主要依靠某种崇高的意识形态信仰或桀骜不驯的另类性格而成就自我的英雄成长路径。其次,冷锋的英雄行为既符合普遍的生活逻辑、情感逻辑和人性逻辑,又彰显着鲜明的当代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比如,他一身正气,但也会因捍卫真挚的战友情谊

3、而失控伤人,犯下大错。最后,冷锋这一英雄性格是人性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高度统一。如果没有冷锋这个典型性格,我们就无从同时领略到人性中的正义与善良、亲情与友情、爱情与仇恨、倔强与柔情的相映生辉;如果没有这个典型性格,我们也无从同时领略到人性中的大爱与小爱、大我与小我、大家与小家的矛盾冲突。正是如此逼真的人性再现,才让我们对英雄产生了感同身受的强烈情感共鸣。这就是恩格斯所说的处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摘编自马立新、洪文静新时代,文艺如何塑造英雄形象)材料二:典型人物固然要反映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某种共性、普遍性,但也要体现出具体的个性、特殊性。恩格斯指出:“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

4、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黑格尔所说的,是一个这个”。“这个”即人物主体在典型性中显示的独特性,是个性与共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的有机统一体。黑格尔精辟地分析了荷马史诗中的阿喀琉斯、阿伽门农、赫克托尔等人物形象,这里的“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满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典型形象的魅力,更多来自于独立自主生命个体的特殊经历、精神气质和个性品质。典型人物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现实的个人”,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显现其丰富多彩性,对读者来说是“熟悉的陌生人”,似曾相识而又有陌生感。现实中的人物性格,是各种属性兼具的

5、整体。因此,在新闻报道中,记者不能将典型人物理想化,赋予他们完美无缺的道德品质和常人难以企及的精神境界。如果是这样,人物“个性就更多地消融到原则里去了”。基于僵化的思维观念或单一的道德品质塑造而成的典型人物,缺乏个性特质,必然流于类型化。个性化的鲜活描写,才能使笔下人物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鲁迅写革命先驱李大钊,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这位“共产主义者”个性化的复合特质:“他的模样是颇难形容的,有些儒雅,有些朴质,也有些凡俗。所以既像文士,也像官吏,又有些像商人。这样的商人,我在南边没有看见过,北京却有的,是旧书店或笺纸店的掌柜。”这样的形象外表看上去并不高大,但是贴近人物的实际,先驱者为革命而流血牺

6、牲,更令人沉痛和景仰。先进典型不是简单的象征符号,性格是人物塑造的关键。人民日报记者笔下的时代楷模黄大年,是一位纯粹的、有情怀的、赤胆忠心的科学家。在黄大年的身上,体现了“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和“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这是我国优秀科学家的共性。记者同时写出了典型人物的个性特质:黄大年放弃在英国优厚的待遇,怀着一颗赤子之心返回祖国,带领团队开展攻关研究,“可项目刚刚开展的时候,国外养成的惯性思维、行事风格、处事理念,让黄大年对工作中的一些事情经常不理解,很生气,又无奈。面对种种不适应,急性子的黄大年不仅要倒时差,还要倒识差。”典型是某一种先进类

7、型的代表,又是个别的、完整的人物。记者不回避社会实践中的矛盾,不隐瞒人物的弱点乃至缺点,这样的报道更能引起人们共鸣。(摘编自陈伟军做好典型人物报道:以“人学”为立场,摒弃“高、大、全”叙事模式)材料三:典型人物是个体的,又是社会的;是个性的,又是共性的;体现人性本色,又折射时代风貌。成功塑造典型的创作者,首先应是合格的时代书记员。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关于人的一切,可以也必须在其社会关系中得到理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天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情怀,新时代画卷里的中国人,其生活世界和情感世界,不但与革命战争年代或新中国成立初期有很大不同

8、,与改革开放早期相比,也有不小变化。典型人物是现实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塑造典型人物,必须洞悉社会发展趋向,剖析现实生活肌理。近年来,话剧生命密码、歌剧呦呦鹿鸣都塑造当代模范人物,但不同的行业特征,给予人物形象不同的艺术特质。恩格斯在给拉萨尔的信中说,古代人的性格描绘,在今天是不再够用了。面对新人新事,前人塑造典型人物的手法,今天更是不够用了。不论是“驻村第一书记”“海外维和官兵”,还是“天使投资人”“程序员”,抑或“快递小哥”“电商小二”,都是文艺创作要书写的新人。而新人之“新”,不仅新在职业,更新在精神。典型人物是时代总体精神状况的艺术表征。新时代的创作者,脚下是一片孕育典型人物的丰厚土壤,应

9、当静下心来、沉下身去,以万取一收之手段,捕时代精神之要义,以文字、颜色、声音、情感、情节、画面、图像等,塑造生动鲜活的典型人物。(摘编自胡一峰塑造典型人物,为时代传神写照)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新时代的中国文艺应从顶层设计出发,形成各类英雄形象百花齐放的当代英雄审美格局,填补英雄严重不足的短板。B. 如果没有冷锋这个典型性格,我们就无从同时领略到人性中的正义与善良、大爱与小爱、大我与小我等矛盾冲突。C. 黑格尔所说的“这个”指的是一定的单个的人,是建立在具体的个性和特殊性基础之上的人物生命个体的独特性。D.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

10、关系的总和”。这句话告诉我们必须在其社会关系中理解关于人的一切。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 )A. 冷锋形象能够作为当代中国文艺英雄叙事中的标志性成就,取决于其专业精英主义与团队精神相结合基础上的英雄成长路径。B. 在新闻报道中,如果将典型人物理想化,就会把人物个性更多地消融到原则里去,必然使人物缺乏个性特质,流于类型化。C. 鲁迅刻画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共产主义者形象,说他像旧书店或笺纸店的掌柜,这是很贴近人物实际的描写,极富个性化。D. 一代人有代人的天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情怀,新时代的文艺创造者要立足于现实的土壤,创作出反映新人新风貌的作品。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对人物形象

11、描写的句子没有体现出“这个”特点的一项是( )A. 祝福中描写祥林嫂“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B. 雷雨中周朴园对鲁大海说:“你?我只知道你是罢工闹得最凶的工人代表。”C.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焦裕禄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D. 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4. 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5. 创作者应如何塑造典型人物形象?请结合材料二、材料三简要概括。【答案】1. D 2. A 3. B 4. 首先提出典型人物要体现出具体的个性、特殊性的观点;接着通过分析典型人物理想化的弊端,进一步强调展现典型人物个性特质的重要性;最后从“人物个

12、性化的鲜活描写”和“性格塑造”两个角度,介绍了塑造典型人物个性特质的方法。 5. 既要写出典型人物的共性、普遍性,也要体现出具体的个性、特殊性;对典型人物进行个性化的鲜活描写;不能将典型人物理想化,不回避社会实践中的矛盾,不隐瞒人物的弱点乃至缺点;折射时代风貌,做合格的时代书记员。【解析】【1题详解】1.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填补英雄严重不足的短板”错,原文材料一说的是“努力填补现实英雄形象严重不足的短板”是英雄形象不足,不是“英雄”不足。B项,“我们就无从同时领略到人性中的正义与善良、大爱与小爱、大我与小我等矛盾冲突”错,原文说“如果没有冷锋这个典型性格,我们就无从同时领

13、略到人性中的正义与善良、亲情与友情、爱情与仇恨、倔强与柔情的相映生辉;如果没有这个典型性格,我们也无从同时领略到人性中的大爱与小爱、大我与小我、大家与小家的矛盾冲突”,“正义与善良”并非“矛盾冲突”。C项,对“这个”的解释只看到了其个性和特殊性的一面,与原文不符。原文是“这个即人物主体在典型性中显示的独特性,是个性与共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的有机统一体。”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取决于其专业精英主义与团队精神结合基础上的英雄成长路径”错。以偏概全。“专业精英主义与团队精神结合”只是其作为当代中国文艺英雄叙事中的标志性成就的一个原因,而非全部理由。故

14、选A。【3题详解】此题考查理解文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B项,这是周朴园的台词,他明知鲁大海是自己的亲儿子,却根本不打算认,对利益的追求胜过对亲情的渴望,这表现出他资本家冷酷无情的性格特征,这是传统资本家身上所共有的薄情寡义特征,缺乏“熟悉的陌生化”中的人物个性。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梳理行文脉络的能力。材料二先提出“典型人物固然要反映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某种共性、普遍性,但也要体现出具体的个性、特殊性”,接着用马克思、恩格斯的话证明典型人物都需要有“独特性”;第二段指出“在新闻报道中,记者不能将典型人物理想化,赋予他们完美无缺的道德品质和常人难以企及的精神境界。如果是这样,人

15、物个性就更多地消融到原则里去了。基于僵化的思维观念或单一的道德品质塑造而成的典型人物,缺乏个性特质,必然流于类型化”,即人物理想化的弊端,从反面论证人物有个性特质的重要性;最后两段分别从“个性化的鲜活描写”“性格是人物塑造的关键”两个角度介绍如何塑造典型人物。【5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二“典型人物固然要反映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某种共性、普遍性,但也要体现出具体的个性、特殊性”可得出;“个性化的鲜活描写,才能使笔下人物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可得出;“记者不能将典型人物理想化,赋予他们完美无缺的道德品质和常人难以企及的精神境界。如果是这样,人物个性就更多地消融到原则里去了。基

16、于僵化的思维观念或单一的道德品质塑造而成的典型人物,缺乏个性特质,必然流于类型化”“典型是某一种先进类型的代表,又是个别的、完整的人物。记者不回避社会实践中的矛盾,不隐瞒人物的弱点乃至缺点,这样的报道更能引起人们共鸣”可得出;根据材料三“典型人物是个体的,又是社会的;是个性的,又是共性的;体现人性本色,又折射时代风貌。成功塑造典型的创作者,首先应是合格的时代书记员”可得出。【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 1.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2.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

17、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3.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到了晚上约定的时间,米考伯先生又来了。我洗了手和脸,以便向他的文雅表示更多的敬意。接着我们便朝我们的家走去,我想,我现在得这样来称呼了。一路上,米考伯先生把街

18、名、拐角地方的房子形状等,直往我脑子里装,要我记住,为的是第二天早上我可以轻易地找到回货行的路。到达温泽里他的住宅后(我发现,这住宅像他一样破破烂烂,但也跟他一样一切都尽可能装出体面的样子),他把我介绍给他的太太。米考伯太太是个面目消瘦、憔悴的女人,一点儿也不年轻了。她正坐在小客厅里(楼上的房间里全都空空的,一件家具也没有,成天拉上窗帘,挡住邻居的耳目),怀里抱着一个婴儿在喂奶。婴儿是双胞胎里的一个。我可以在这儿提一下,在我跟米考伯家的整个交往中,我从来不曾见到,这对双胞胎同时离开过米考伯太太。其中总有一个在吃奶。他们家另外还有两个孩子:大约四岁的米考伯少爷和大约三岁的米考伯小姐。在这一家人中

19、,还有一个黑皮肤的年轻女人,这个有哼鼻子习惯的女人是这家的仆人。不到半个小时,她就告诉我说,她是“一个孤儿”,来自附近的圣路加济贫院。我的房间就在屋顶的后部,是个闷气的小阁楼,墙上全用模板刷了一种花形,就我那年轻人的想象力来看,那就像是一个蓝色的松饼。房间里家具很少。“我结婚以前,”米考伯太太带着双胞胎和其他人,领我上楼看房间,坐下来喘口气说,“跟我爸爸妈妈住在一起,当时我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不得不招个房客来住。不过,既然米考伯先生有困难,所有个人情感上的好恶,也就只好让步了。”我回答说:“你说得对,太太。”“眼下米考伯先生的困难,几乎要把我们给压垮了,”米考伯太太说,“到底是否能渡过这些难

20、关,我不知道。当我跟爸爸妈妈一起过日子时我真的不懂,我现在用的困难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不过经验能让人懂得一切正像爸爸时常说的那样。”“要是米考伯先生的债主们不肯给他宽限时间,”米考伯太太说,“那他们就得自食其果了。这件事越快了结越好。石头是榨不出血来的。眼下米考伯先生根本还不了债,更不要说要他出诉讼费了。”可怜的米考伯太太!她说她曾尽过最大的努力,我毫不怀疑,她的确如此,想过一切办法。朝街的大门正中,全让一块大铜牌给挡住了,牌上刻有“米考伯太太青年女子寄宿学舍”的字样,可是我从来没有发现有什么青年女子在这一带上学,没有见到有什么青年女子来过这儿,或者打算来这儿,也没见过米考伯太太为接待什么青年

21、女子作过任何准备。我所看到和听到的上门来的人,只有债主。这班人没日没夜地找上门来,其中有的人凶得不得了。有个满脸污垢的男人,我想他是个鞋匠,经常在早上 7 点就挤进过道,朝楼上的米考伯先生大喊大叫:“喂,你给我下来!你还没出门,这你知道。快还我们钱,听到没有?你别想躲着,这你知道,那太不要脸了。要是我是你,我绝不会这样不要脸面。快还我们钱,听到没有?你反正得还我们钱,你听到了没有?喂,你给我下来!”他这样骂了一通后,仍旧得不到回答,火气就更大了,于是就骂出“骗子”“强盗”这些字眼来。连这些字眼也不起作用时,有时他就跑到街对面,对着三楼的窗子大声叫骂,他知道米考伯先生住在哪一层。遇到这种时候,米

22、考伯先生真是又伤心,又羞愧,甚至悲惨得不能自制,用一把剃刀作出抹脖子的动作来(这是有一次他太太大声尖叫起来我才知道的)。可是在这过后还不到半个小时,他就特别用心地擦亮自己的皮鞋,然后哼着一支曲子,摆出比平时更加高贵的架势,走出门去了。米考伯太太也同样能屈能伸。我曾看到,她在 3 点钟时为缴税的事急得死去活来,可是到了 4 点钟,她就吃起炸羊排,喝起热麦酒来了(这是典当掉两把银茶匙后买来的)。有一次,她家刚被法院强制执行,没收了财产,我碰巧提前在 6 点钟回家,只见她躺在壁炉前(当然还带着一对双胞胎),头发散乱,披在脸上,可是就在这天晚上,她一面在厨房的炉子旁炸牛排,一面告诉我她爸妈以及经常来往

23、的朋友们的事。我从未见过她的兴致有比那天晚上更好的了。(节选自英查尔斯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成为米考伯先生的房客之后,“接着我们便朝我们的家走去”,“我们的家”这一称呼侧面反映了“我”内心的孤独。B. 米考伯太太面目消瘦、憔悴,一点儿也不年轻,哺育着四个孩子,生活很不如意。但为了缓解米考伯先生的困难,她愿意招个房客来住。C. 米考伯先生家楼上的房间里什么也没有,但为了不让人知道,他们成天拉上窗帘,表现了米考伯一家人爱体面的特点。D. 米考伯太太的话介绍了米考伯先生的遭遇,“石头是榨不出血来的”写出他们无力偿还债务的境况,刻画出米考伯夫妇的

24、无耻形象。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米考伯先生遭遇讨债后“作出抹脖子的动作”,与擦亮皮鞋、“哼着一支曲子”出门去形成鲜明对比,写出其人性的复杂、狡诈。B. 小说多用外貌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米考伯太太“面目消瘦、憔悴”写出她生活的不如意;“头发散乱,披在脸上”写出她的悲伤。C. 小说以“我”的视角叙事,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唤醒读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也使故事情节更加真实,情感更加动人。D. 米考伯先生债多不愁、乐天知命,人们将这一典型形象特征概括为“米考伯主义”,可见作者人物塑造之成功、影响之大。8. 米考伯太太总提及她的爸爸妈妈,这表现了她怎样的心理?9. “我”

25、对米考伯夫妇抱以怎样的态度?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答案】6. D 7. A 8. 体现出她对过去优越生活的怀念,对现在贫困生活的不满、无奈;过去的生活成为她炫耀的资本,也体现出她的虚荣。 9. “我”对米考伯先生的文雅、周到表示敬意;“我”对米考伯夫妇贫穷、悲惨的生活状况感到同情;“我”对米考伯夫妇的挥霍无度、不切实际、盲目乐观等表示委婉的批判、温和的讽刺。【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要点的能力。D项,“刻画出米考伯夫妇的无耻形象”理解有误。从文中看“眼下米考伯先生根本还不了债,更不要说要他出诉讼费了”这是实际情况,米考伯太太“她说她曾尽过最大的努力,我毫不怀疑,她的确如此,

26、想过一切办法”,“石头是榨不出血来的”是说他们夫妇生活极端穷困,并不是无耻的。故选D。【7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分析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A项,“写出其人性的复杂、狡诈”分析错误。前后对比体现出米考伯先生的虚荣和盲目乐观,不能体现人性的狡诈。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跟我爸爸妈妈住在一起,当时我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不得不招个房客来住。不过,既然米考伯先生有困难,所有个人情感上的好恶,也就只好让步了”,“可是就在这天晚上,她一面在厨房的炉子旁炸牛排,一面告诉我她爸妈以及经常来往的朋友们的事。我从未见过她的兴致有比那天晚上更好的了”,联系情节看,米考伯太太总提及她的爸爸妈妈

27、,言外之意是过去生活条件优越。回忆过去的生活,是因为对现在贫苦生活的不满。她现在被债务缠身,却又想让人知道她曾经的优越,这说明她是有典型的虚荣心的人,现在的贫困不值一提,而只有过去的生活是她炫耀的资本,所以她才反复提及过去生活。【9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中人物思想情感的能力。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比如外貌、动作、语言、细节描写等,为我们展示了米考伯夫妇的人物性格。结合“一路上,米考伯先生把街名、拐角地方的房子形状等,直往我脑子里装,要我记住,为的是第二天早上我可以轻易地找到回货行的路”看,“我”对米考伯先生的文雅、周到表示敬意;“可怜的米考伯太太!她说她曾尽过最大的努力,我毫不怀疑,她的

28、确如此,想过一切办法”,从这里可看出,“我”对米考伯夫妇贫穷、悲惨的生活状况感到同情;写米考伯被逼债时做出抹脖子的动作,过后又哼着曲子,摆出更为高傲的姿态,写“米考伯太太也同样能屈能伸。我曾看到,她在3点钟时为缴税的事急得死去活来,可是到了4点钟,她就吃起炸羊排,喝起热麦酒来了(这是典当掉两把银茶匙后买来的)”,可看出“我”对米考伯夫妇的挥霍无度、不切实际、盲目乐观等表示委婉的批判、温和的讽刺。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29、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梁惠王曰:“

30、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节选自孟子梁惠王,有删改)【注】梁惠王:魏惠王。因曾迁都大梁,所以魏国又称梁国。梃(tng):木棒。耨(nu):锄草。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

31、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B.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C.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D.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庶人”也叫“庶民”。西周以后对农业生产者的称谓,其身份比奴隶高。B. “万乘之国”,即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古代称兵车,四马一车为一乘。C. “俑”,古代陪葬用的偶人。“始作俑者”本义是最开始用俑殉葬的人。D. “孝悌”,指孝顺父母、关爱子女。孔子认为孝悌是

32、做人、做学问的根本。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孟子认为,一个国家如果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就危险了。他通过利害分析,告诫梁惠王要讲仁义,不必谈利益。B. 孟子询问梁惠王用刀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是要借此提醒梁惠王施行仁政,不要使百姓活活地饿死。C. 孟子引用孔子的“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用以批评统治者的残暴统治,这体现出他“以民为本”的政治思想。D. 孟子认为,如果让百姓生活在苦难之中,必难抵挡外来之敌;如果施行仁政,即使国力弱小,也能无敌于天下。13.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2

33、)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14. 梁惠王想洗雪魏国的耻辱,对此,孟子给出了怎样的建议?请简要说明。【答案】10. B 11. D 12. C 13. (1)没有讲求仁义却遗弃自己父母的,没有讲求仁义却把国君放在后面的。(2)施行政事却不免做出类似于率领野兽去吃人的事情来,那他们做百姓父母官(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14. 对百姓施行仁政,少用刑罚;减轻赋税,提倡深耕细作;让百姓学习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理。【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本句意为:他们(秦、楚)常年夺占百姓的农时,使百姓不能耕作来奉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儿各自逃散。他们使自己的百姓陷入了痛

34、苦之中。“民时”是指百姓耕种的时节,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D。“兄弟妻子”在此处同时作“离散”的主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项,“孝悌,指孝顺父母、关爱子女”错误,“悌”指敬爱兄长。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C项,“用以批评统治者的残暴统治”不当,引用孔子的话是为了告诫统治者要爱护百姓,不能让百姓活活饿死。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注意以下关键字词的正确翻译:(1)仁、义:讲求仁义;遗:遗弃;亲:父母;后:把放在后面,轻慢。(2)行政:施行政事;率:率领;恶:怎么,哪里;为民父母:做百

35、姓父母官。【14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提示,找出孟子给出对策的段落,即最后一段“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从政策上说,要施行仁政,减免赋税,少用刑罚;从农业上说,要提倡深耕细作;从教化上说,要让百姓明白孝悌忠信的道理,这样就可以对抗强大的敌国了。【点睛】断句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的综合能力,需要平时多朗诵文言文,形成较强的文言语感,完成这类题,可以遵循以下方法:找名词。文言文中的名词,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看虚词。虚

36、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代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它们的前后,往往是断句的地方。明顶真。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语势连贯。据排偶。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语言上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依总分。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据此也可以进行断句。参考译文: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将会为我国带来什么利益吗?”孟子回答道:“大王,您为什么一定要说到利呢?只要有仁义就可以了。大王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邑?士人平民说:怎样有利于我自身?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国

37、家就危险了!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千辆兵车,在拥有千辆兵车的 国家里拥有百辆兵车,不算是不多了。如果把义放在后头而把利放在前头,那他们不争夺是不会满足的。没有讲求仁义却遗弃自己父母的,没有讲求仁义却把君王放在后面的。大王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何必谈利呢?”梁惠王说:“我很乐意听您的指教。”孟子回答说:“用木棒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回答:“没有什么不同。”(孟子于是)说:“厨房里有肥嫩的

38、肉,马房里有健壮的马,百姓面带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等于率领野兽来吃人啊。野兽自相残食,人尚且厌恶这种行为,施行政事却不免做出类似于率领野兽去吃人的事情来,那他们做百姓父母官(的意义)又在哪里呢?孔子说:最初采用土偶木偶陪葬的人,大概没有后代吧?就是因为它们像人却被用来殉葬。(土偶木偶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使百姓活活地饥饿至死呢?”梁惠王说:“我们魏国,以前天下没有哪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这是老先生您所知道的。(可是)等到传到我手中,东边被齐国打败,我的大儿子也牺牲在那里;西边丧失了七百里土地给秦国;南边又被楚国欺侮。对此我深感耻辱,想要为死难者尽洗此恨。要怎么办才好呢?”孟子回答道:“

39、方圆百里的小国便可以称王了。大王如果对百姓施行仁政,少用刑罚,减轻赋税,(提倡)深耕细作、勤除杂草,让年轻人在耕种之余学习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理,在家侍奉父兄,在外敬重尊长,(这样)可以让他们拿起木棒打赢盔甲坚硬、刀枪锐利的秦、楚两国的军队了。他们(秦、楚)常年夺占百姓的农时,使百姓不能耕作来奉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儿各自逃散。他们使自己的百姓陷入了痛苦之中,(如果)大王前去讨伐他们,谁能跟大王对抗呢?所以说:有仁德的人天下无敌。大王您别再怀疑了。”(二)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待储光羲不至王维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

40、将出户迎。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诗人渴盼友人储光羲来访,清晨门户开启,就坐等倾听友人到来的车声。B. “晚钟鸣”与“朝已启”相照应,写诗人自早及晚候客未至,突出等待时间之长。C. “过”字既写出春雨轻洒的动态,也写出了时间的流逝,暗含诗人对友人的不满。D. 尾联有对友人没有到来的叹息和遗憾,有伫立堂前的怅惘和失落,情感细腻动人。16. 唐诗归云:“颔联要欲、方将等虚字下得极苦心。”请简要赏析。【答案】15. C 16. “要欲”是好像、仿佛的意思,“方将”是将要、正要的意思;颔联用两词描写作者好像听到友

41、人身上玉佩的清响,正要起身出门去迎接;细致生动地表现出诗人等待朋友时殷切又焦急的心理状态。【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C项,“暗含诗人对友人的不满”不当,作者并无对友人的不满,应该是有一种久候不至的惆怅之情。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炼字的能力。这两句意思是:仿佛听见了你清脆的佩玉鸣响,正要起身相迎;“要欲”是指好像,仿佛,诗人从早上起床就一直在等待着友人到来,侧耳听着有无车马声,甚至产生了幻觉,觉得好像听见友人身上佩玉的鸣声,甚至打算立即就出门迎接,这两个虚词充分渲染出诗人期待友人到来的急切心情,以及久等不至的焦灼之情。【点睛】炼字1.动词-富有

42、动态,生动形象,写活画面。2.形容词-形象特点,营造氛围,体现意境。3.数词-具体真实,符合情境。夸张渲染。4.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孔子在论语阳货中指出诗可以用来侍奉君父的两句是“_,_ ”。(2)大学之道中强调上至国君下至百姓,人人都需要以修养自身的品德为根本的句子是“_,_ ”。(3)在春江花月夜中,“_ ,_ ”两句运用典故,暗含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写两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答案】 (1). 迩之事父 (2). 远之事君 (3).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4).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5).

43、 鸿雁长飞光不度 (6). 鱼龙潜跃水成文【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以下关键字的书写:迩、庶、壹、长、潜、文。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初见草原,心就近了,净了,静了。绿色,像地毯般,无限向远方伸展、起伏,一望无际。雪白的羊群,悠闲地在蓝天下漫步,远看像是散落在草原上的颗颗珍珠。放牧人手持长长的鞭子,偶尔一声吆喝声起,在空中飞荡。远远的蒙古包,传来马头琴声,深情而悠扬,伴着豪放的歌声,久久回荡, ,应和着草原特有的粗犷。早上,天是蓝的,平静的蓝,纯净的蓝,有几朵白云挂在上面,还不时地变换着姿态。草原的天上地下,哪儿都好,哪一处都看不够,醉

44、不够,迷恋不够。眼睛不够使,心也不够使,好多往事在心头涌起,好多故事在回忆里升腾。头顶高天淡云,脚踏如茵绿草,一种 的豪迈情感油然而生。看着看着,云似乎很低很低,好像离你很近很近,只要一举手就可以摸到一样;它又好像离你很远很远,怎么也够不着。眼看着 ,心也随着云聚云散,云卷云舒。风是凉爽的,吹过来拂过去。衣襟飞起,丝巾飘扬。走着走着, 就起跑了。跑起来,和着风,拥抱这绿,化成这风,和这阳光融在一起。恍惚间觉得,自己是一阵清风,一湾碧水,一束红花,一抹淡淡的绿,飞舞着,摇曳着,涌动着,流淌着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余音缭绕 顶天立地 风起云涌 情不自禁B.

45、余音绕梁 傲然挺立 叱咤风云 不由自主C. 余音缭绕 傲然挺立 风起云涌 不由自主D. 余音绕梁 顶天立地 叱咤风云 情不自禁19. 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草原哪儿都好,哪一处都看不够。”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答案】18. A 19. 运用拟人,“悠闲”“漫步”将羊群拟人化,写出羊群自在惬意;运用比喻,将羊群比作珍珠,生动形象地写出羊群洁白、优美的特点。 20. “天上地下”强调了范围之广,突出了作者对草原景物的喜爱;“醉不够,迷恋不够”和“看不够”构成排比,突出作者对草原景物的沉醉和迷恋。【解析】【18题详解

46、】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辨析和理解能力。做这种题要善于从对象、色彩的褒贬、使用的范围等角度去辨析成语。第一组:“余音缭绕”形容悦耳的歌声或乐曲使人听了不能一下子忘掉。“余音绕梁”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余音回旋不绝。也比喻诗文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语境是说马头琴声,深情而悠扬,伴着豪放的歌声,久久回荡,主要侧重于乐曲声,故选“余音缭绕”,故排除BD。第二组:“顶天立地”头顶云天,脚踏大地。 形容形象高大,气概豪迈。“傲然挺立”形容高大挺拔,意志坚定不移。语境是说头顶高天淡云,脚踏如茵绿草,一种豪迈情感油然而生,此处显然用“顶天立地”的本义。于是排除第二处是“傲然挺立”的BC两项。第三组:“风起云涌”指

47、狂风刮起,云层涌来,形容雄浑磅礴之势;也比喻事物迅速发展,声势浩大。“叱咤风云”形容威势极大,多用指人。第三处横线后的语境是心也随着云聚云散,云卷云舒,所以应选“叱咤风云”。第四组:“情不自禁”指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语境是风是凉爽的,吹过来拂过去。衣襟飞起,丝巾飘扬。说明内心是舒畅愉悦的,所以走着走着,情不自禁地就起跑了。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判断和分析能力。首先要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的特征及其表达作用,其次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雪白的羊群,悠闲地在蓝天下漫步,远看像是散落在草原上的颗颗珍珠”,这句话运用了拟

48、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前一分句用动词“漫步”赋予羊群人的动作,表现它们的悠闲惬意地生活。后一分句,将“羊群”比作颗颗珍珠,本体是“羊群”;喻体是“珍珠”;比喻词是“像”。这样写生动地写出了羊群的洁白、优美和宝贵。【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原句和改写句之间优劣的能力。做这种题要善于找到比较的切入点,比如是否更符合语境,是否使在上下文在结构上衔接得更紧致;是否有不同修辞手法,造成表达效果的区别等等。本题改写的句子是“草原哪儿都好,哪一处都看不够”;原句是“草原的天上地下,哪儿都好,哪一处都看不够”,比改写句多一个“天上地下”的短语,显得更具体更形象,而且与作者前文描写的“初见草原,心就近了,净了

49、,静了。绿色,像地毯般,无限向远方伸展、起伏,一望无际”“早上,天是蓝的,平静的蓝,纯净的蓝,有几朵白云挂在上面,还不时地变换着姿态”等语句相呼应,的确是从地上到天下到处都是美景处处、美不胜收。21.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型纪录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将于10月12日播出。该片围绕抗美援朝战争历程为叙事主线,首次全景、真实、权威地揭露了决策内幕和历史细节,充分表达了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政治智慧和战略眼光。志愿军指战员在武器装备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锻造出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直到现在仍被广为传颂。【答案】

50、把“围绕”改为“以”;把“揭露”改为“披露”;把“表达”改为“展现”;在“直到”前加上“这一精神”。【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修改病句的能力。“围绕为”句式杂糅,应将“围绕”改为“以”。词语使用不当,揭露的意思是使隐藏的东西显露出来,公之于众。披露则是指通过新闻发表、公布或者由当事人陈述、表白,把信息进行公布。根据词义应把“揭露”改为“披露”。搭配不当,“表达”与“智慧”“眼光”动宾搭配不当,把“表达”改为“展现”。成分残缺,句子缺少主语,在“直到”前加上“这一精神”。22. 阅读下面语段,请参照画线句的形式,将对文段内容的推断补充完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又与时维新的“和谐”价值理念,特别是由此展

51、开的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国与国和谐等思维与行为模式,不仅为中国梦抹上了浓浓的文明底色,更为“让世界变得更好”提供了一种新的文明图景。人与自然的和谐,让早已不堪重负的地球实现休养生息成为可能;_;_ 。【答案】 (1). 与人的和谐,使互相猜忌的人际关系实现平等相待成为了可能; (2). 国与国的和谐,为日渐冲突的国际社会和平发展提供了文明范式。【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语段内容是说“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国与国和谐”等思维与行为模式的意义,句是就“人与自然和谐”做出推断,表明“人与自然和谐”的意义。由“不堪重负”到“休养生息”,实现一个转变。根据分号,第二句和第

52、三句的填写的内容应是“人与人和谐”和“国与国和谐”的意义:人与人的和谐,可以使得人际关系相处由互相猜忌到平等相待;国与国的和谐,可以使得国际关系由日益冲突到和平共处或者对和平有益等。句式没有严格要求,参照句的形式,句式是:人与人的和谐(国与国的和谐),让(令/为等)(转变上的意义)。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节约既是个人修身养性所必须,同时也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可是现实生活中浪费现象依然存在,不少

53、人依然缺乏节约意识。请综合材料内容,面向全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这是大诗人陆游的金玉良言。所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俭更是一切美德之源。清末中兴之臣曾国藩曾经说过,“勤俭自持,可以处乐,可以俭约”,“无论是大家还是小家,士农工商,勤俭节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翻开厚重的华夏历史,由勤俭而成的事例可谓不胜枚举。文王

54、成了圣人还亲自上朝,日影偏西还顾不上吃饭。周公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常坐以待旦。仲山甫昼夜从不懈怠,事无巨细,勤到这种程度。陶侃综理密微,就是竹头木屑都储于有用之物。范仲淹划粥为食发奋攻读,粗茶淡饭砺大志,始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绝唱。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穷奢极欲导致身死国灭的教训亦是数见不鲜。夏桀、商纣亡于奢靡无度,荒淫暴虐;秦始皇兴建阿房宫豪华盖世,终为楚人一炬;隋炀帝沉迷于灯红酒绿,不理朝政,落的个身首异地;唐明皇沉醉于享受美色,而至安史之乱,使盛唐趋衰。前世不忘后世之师。当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许多人就逐渐抛弃了

55、勤俭的秉性。由节俭到挥金如土,从粗茶淡饭到山珍海味,有的人甚至为了显示自己的气派,在菜肴里点缀金箔,以增加其含金量,令人咋舌。更有甚者,他们拿俸禄、吃皇粮,却不为人们办事。今天,我们站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仰望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不知道大家是否由衷的感到过自豪,因为我们国家日渐强大,我们处在这样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下学习成长。可是,我们是否曾思考过,这相对优越性的生活由何而来。旧中国水深火热,人民民不聊生,在那样动荡不堪的年代,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秉承艰苦奋斗的精神,用智慧和血肉才换来我们今天的这一片欣欣向荣,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我们怎么敢忘记,革命先烈艰苦奋斗的精神

56、我们又岂能抛弃?可是,举手投足之间,浪费却又是我们的惯常之举,面对食堂里面我们一碗又一碗倒去的白米饭,我们可曾有过一丝的怜惜;面对寝室里流过的自来水,我们可曾有过一丝自责。我们没有经历过战火纷飞的岁月,没有经历过饥寒交迫的苦楚,因而不知道珍惜和节约的可贵,随即把浪费当作无所谓。可是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却还有许多人正在饱受饥饿的煎熬、在死亡线上挣扎啊。我们学习勤俭节约,是在学习一种道德品质,学习一种人格力量,也是为失败做保险,因为任何一个人,一旦奢侈浪费,必然败家或自取灭亡。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应该学习俭朴,用冷静的眼光,着眼于我们的一生。深刻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我的

57、演讲结束,谢谢大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能力。【审题】材料指出,节俭不仅是个人的事,更是与国家、民族命运相连。尤其是在当前疫情现状下,全球都受到影响,我们应该有危机意识,节约起来。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缺乏节约意识。学生可以结合个人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这种现象的看法,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还可以提出建议。写作指令是面向全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我们在写作时要强调节约对个人、国家的重要意义,及其时代价值,并倡导同学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体现演讲稿的格式要求,符合演讲稿的行文特点。【立意】1.节约在任何时代都不过时

58、。2.在当前形势下,节约刻不容缓。3.厉行节约,从我做起。【素材】1.当发达国家的人们正在为怎样节能而不懈努力的时候,我们中的某些人却是不在意生活中浪费那一点一滴的资源,这样逐渐形成了一种通病“节俭冷漠症”。我们身边的小事也足见这种病态的严重性:每天早、中、晚三餐后,食堂里几只装剩菜剩饭的大桶里堆积了许多米饭、剩菜;白天光线充足,总有几间教室的灯还在那里亮着;电脑总是处在待机状态;水,没人使用,还听见自来水哗哗地流着这种种浪费的现象都让我们心惊和心痛。现在我国的水、电等资源非常紧张,所以国家也提出了要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主张。2.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

59、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分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3.奢侈浪费小到足以破坏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大到足以灭亡一个无比强盛的国家。自古就有许多帝王在刚开始创业时,以勤

60、俭修身,受到了百姓的拥戴,但后来他们逐渐放弃了勤俭而一味的追求安逸享乐,结果招致了自己的灭亡。五代时的后唐庄宗李存勖,一开始励精图治,奋发有为,击败各个敌手称帝。但后来沉湎于音乐戏曲,每天在宫廷上用重金请人表演,演得好,用重金封赏,并且整天大肆兴建乐宫,乐队,造成黄金流失,最终导致部下作乱,伶人发难,在位三年就死于兵乱之中。欧阳修在撰写伶官传时,有感于这段历史,阐发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结构】文章以名言引出论点,勤俭节约是美德;接着举例历史人物,证明勤俭节约是优良传统;接着举例奢侈浪费往往导致亡国灭身来反面论证勤俭节约的重要性,紧跟着结合现实,论证即使在中国已经富强繁荣的现在,仍旧需要勤俭节约,并向同学们发起倡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