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东教育》高中历史教学素材人教版必修1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98094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东教育》高中历史教学素材人教版必修1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河东教育》高中历史教学素材人教版必修1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河东教育》高中历史教学素材人教版必修1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河东教育》高中历史教学素材人教版必修1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备课资料合作与讨论1为什么会出现“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有人说“没有毛泽东就不会有文化大革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2国际歌中唱到“从来没有什么神仙皇帝”。这句话的意思是让人们打破个人崇拜,摆脱精神枷锁,可在社会主义运动的过程中恰恰出现了这样的事。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的认识。3请从现实中找一些你所了解的民主政治建设的事实。思路:人们常说,没有毛泽东,便不会有“文化大革命”,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却只说出了问题的一半。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没有谁能像毛泽东那样,给中国历史以那样巨大、深远和多方面的影响。毛泽东个人的风格、气质和特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2、革命史、建设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毛泽东个人的这种作用更加突出,到“文化大革命”时,这种个人作用发展到了极端,以至于我们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文化大革命”。如果忽视毛泽东个人这种偶然因素的作用,这段历史便会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但是,问题还有它的另外一半,而且是更为重要的一半。毛泽东的个人作用是在什么样的基础上才能得到那样的发挥?是什么条件使毛泽东具有那样突出的个人作用,使他在觉得需要发动“文化大革命”时,就能够不顾绝大多数中央领导人反对,“亲自领导和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并把它维持了10年之久?这样,我们接触到了“文化大革命”得以发动的另一重要原因我

3、国的政治体制特别是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发生时,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体制及运行机制的状况如何呢?对此,邓小平曾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从1958年批评反冒进,1959年反右倾以来,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逐渐不正常,一言堂,个人决定重大问题,个人崇拜,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一类家长制现象,不断滋长。”的确,个人崇拜强化和助长了个人专断,二者结合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1958年以后,毛泽东对个人崇拜的态度,由反对变为默许、欣赏、支持。1970年,毛泽东在同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说:“总要有点个人崇拜”“过去几年有必要搞点个人崇拜。”这是因为当他要坚决推行实际错误而他认为正确的主张时,

4、不能不依靠个人的绝对权威力排众议。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人出于维护党的团结和毛泽东的威信,不再坚持不同意见。正如邓小平所说:“那时大家把什么都归功于一个人。有些问题我们确实也没有反对过,因此也应当承担一些责任。当然,在那个条件下,真实情况是难于反对。”可见,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现象的发展,使党丧失了约束和纠正自己领袖犯错误的能力。一个领导一切的政党,一个掌握巨大权力的领导者,一旦失去了强有力的、具体切实的监督和制约,本身就是一种严重的危机。“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和进行,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依靠毛泽东个人的权力和威望才得以实现的。而这种不正常的权力,正是没有监督和制约机制的产物。毛泽东认为,许多问题的解

5、决光靠法律不行,法律是死的条文,是谁也不怕的。大宇报一贴,群众一批评,会上一斗争,比什么法律都有效。这种观点曾广泛流行,成为党和国家领导机制及其运动机制的基础之一。1957年,不经过任何司法机关和法律程序去划定“右派”,便是其典型表现之一。“文化大革命”中被列为打倒、横扫对象的“牛鬼蛇神”一类概念,既非科学的政治术语,更不是法律条文的专有名词,而是一个充满主观随意性并带有一些文学色彩的比喻。然而“文化大革命”中,在这顶莫名其妙的帽子下被名正言顺、冠冕堂皇地迫害、批判的人何止千万!这类概念的出现,精确地反映着当时我国法制观念薄弱的程度。上述这些给我们描述了一幅总的画面:“党和国家现行的一些具体制

6、度中,还存在不少弊端,妨碍甚至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等方面来说,主要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权力过分集中,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对这个问题没有足够的认识,成为发生“文化大革命”的一个重要原因。历史回眸_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观点:一大批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已经混进党、政府、军队和文化领域的各界之内,相当大的一个多数的单位的领导权已经不在马克思主义者和人民群众手里。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在中央形成了

7、一个资产阶级的司令部,它有一条修正主义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在各省、市、自治区和中央各部门都有代理人。过去的各种斗争都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实行“文化大革命”,公开地、全面地、自上而下地发动广大群众来揭发上述的阴暗面,才能把被走资派篡夺的权力重新夺回来。这实质上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以后还要进行多次。这些观点后来被概括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时空隧道_从“文革”看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政治的保障和推动作用;而政治要能对经济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就必须根据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潮流实现自身的有效发展,否则,不但不可能成为积极的保障和

8、推动力量,反而可能成为阻碍的力量。列宁说:“胜利了的社会主义,如果不实行充分的民主,就不能保持它所取得的胜利。”世界各国的政治发展实践表明:政治保障和推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就是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制体系。所以,政治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必须落实于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国。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就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必须是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有机统一,努力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他认为,没有健全的民主与完善的法制,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正是在这样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党从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出发,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提升到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高度,强调在物质

9、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这种协调发展中,以民主和法制建设为基础,以依法治国为基本方略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和推动力量。这些认识的取得是否与“文革”这场浩劫有关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思路分析本节的重点有两点:一是“文革”期间民主政治建设的严重挫折;二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政治建设的突出成就。突破这两点内容可以从当时领导人对当时社会主要矛盾及工作重心的认识人手,突出对出现这两种不同情况的社会根源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加深政治建设的基础是经济建设这一理论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全面理解当今民主政治建设的现实意义。知识链接_全面理解人民代表大

10、会制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一个国家的性质、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是这个国家的国体;一个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是这个国家的政体。中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与之相适应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整个国家机构按照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成和运转,各个国家机关以及中央与地方合理地划分职能,使国家权力既避免过分集中又避免不必要的牵扯,从而保证国家的各项工作有序、高效地进行。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是通过由民主产生、对人民负责并受人民监督的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来治理国家的。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国家事务实行领导,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国家权力最终掌握在全体人民手中。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存在着各项政治制度,其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其他各项政治制度赖以建立的前提,反映了中国政治生活的全貌,是具有根本性的政治制度。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1954年正式建立的。此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中国的经济、政治与其他方面的社会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是适合中国国情、具有极大优越性的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