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检测)必修一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1讲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9792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检测)必修一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1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检测)必修一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1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检测)必修一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1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检测)必修一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1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检测)必修一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1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18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检测)必修一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1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1讲一、选择题1(2016黔东南州一模)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到,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以下不属于“重新评价”表现的是(B)A更新观念,学习西方B民族觉醒,一致对外C兴办实业,挽救危亡D崇尚理性,倡导民主解析材料中“19世纪”和“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说明中国在列强的侵略下进行近代化的探索,故A、C、D三项符合题意,B项不属于“重新评价”的表现,故选B项。2(

2、2016桂林、崇左一模)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失败(C)A促成了中国起步迈向近代化B使清政府从此丧失舆论支持C刺激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D激发起民众盲目排外的心理解析洋务运动是近代化的起步,与材料中“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不符,故A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后还有戊戌维新、义和团的扶清灭洋,清政府没有“从此丧失舆论支持”,故B项错误;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与材料中“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相符,故C项正确;材料中“直截了当地讲救亡”不等于盲目排

3、外,概念混淆,故D项错误。3(2017银川质检)晚清人士黄遵宪曾评价某个条约把“东南诸省所恃以联络二百余年所收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之他人”。这个条约是(C)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与材料中“东南诸省所恃以联络二百余年所收为藩篱者”不符,故A项错误;天津条约割让九龙,与材料中“二百余年所收为藩篱者”不符,故B项错误;“二百余年”前即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895年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材料中“东南诸省所恃以联络二百余年所收为藩篱者”表明了台湾的战略地位,故C项正确;“拱手而让之他人”表明割地,但辛丑条约中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4(2017汉中质检)晚清士大

4、夫联名上书反对议和说:“赔款、割地的各条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之变局,如照此签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据此可知,这些反对者(C)A顽固地坚守传统政治体制B“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C对19世纪末的时局认识较清D深刻揭露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从关键信息分析可知,反对者认为议和签订不平等条约带来列强侵略中国的巨大危害,C项正确。题干仅是涉及不平等条约中赔款、割地等内容,没有涉及政治制度,A项排除;题干反映反对者对时局的认识较清,没有涉及“天朝

5、上国”的观念,B项排除;这些反对者都是封建统治者,不可能深刻揭露清政府的腐朽本质,D项排除。5(2016桂林、崇左调研)据记载,马关条约签订后的第一年,日本对中国的棉纱输出立刻增长了4.3倍;第二年在1896年的基础上又增长了1.8倍。这说明(C)A中国近代纺织原料主要依赖进口B帝国主义进入资本输出的阶段C近代中国经济半殖民地化的加深D中国民族工业对棉纱需求剧增解析近代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城市,大部分内陆及农村地区始终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故A项错误;马关条约中规定:“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此项条款意味着帝国主义开始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题目中的棉纱输出中国

6、属于商品输出,故B项错误;从题目中日本对中国棉纱输出的增长显示出近代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了,故C项正确;题目中只是说明日本对中国的棉纱输出增多,但是并未提及原因,故D项错误。6(2017合肥质检)马关条约签订以后,申报对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加。这一变化(A)A说明了媒体引导国人反思和图变B反映了清政府放宽对舆论的监控C证明了国人开始关注日本的文化D折射出中国报刊等传媒迅猛发展解析材料与清政府放宽对舆论监控无关,故B项错误。国人早就已经关注日本文化,而不是开始,C项错误。单纯申报对日本一国报道增多无法折射出中国报刊等传媒迅猛发展,D项错误。7(2016昆明调研

7、)中国近代某一条约规定:清政府惩办“祸首诸臣将”,在侵略者“被虐”“遇害”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为被害的外国人的坟茔建立碑碣,以示“昭涤垢雪”。这些条款反映的实质是(D)A阶级矛盾激化B中国主权丧失殆尽C民族矛盾缓和D清政府角色的变化解析材料所述为要求清政府惩办抗击外国侵的中国将领,结合所学可知该条约内容属于辛丑条约,该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故选D项。8(2017乐山调研)中国近代某条约规定:清政府惩办“祸首诸臣将”,在外国人“被虐”“遇害”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为被害外国人的坟茔建立碑碣,以示“昭涤垢雪”。这些条款导致的严重后果是(D)A列强结成侵

8、华同盟B救亡运动的彻底失败C留学风潮日益泛滥D政府的角色完全转变解析“清政府惩办祸首诸臣将,在外国人被虐遇害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说明该条约是辛丑条约,列强结成侵华同盟是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后,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救亡运动并不是彻底失败,故B项错误;留学风潮日益泛滥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故D项正确。9(2016郴州质检)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

9、步改造落后的过程。”作者强调的是(B)A要正确认识西方侵略动机B要理性地看待西方的侵略C要客观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D要辩证地分析中西方社会差距解析西方侵略动机是“以贪欲为动机”,故A项错误;“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说明对待西方的侵略,要理性地一分为二地看,故B项正确;陈旭麓针对的不仅是鸦片战争,故C项错误;中西方社会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与材料中陈旭麓的观点没有直接联系,故D项错误。10(2016江西诊断)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

10、,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拟定该条文的核心目的是(D)A确保外国公使进驻北京B维护列强在该地区商贸利益C镇压该地区人民的反抗D控制政治中枢实施间接统治解析材料中列强企图实施对京津地区的军事管控,这些内容出现在辛丑条约中,目的就是控制清政府,以华制华。故选D项。11(2016东北名校调研)阅读下表,与史实完全相符的一项是(C)选项时间事件或条约影响A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清政府逐渐沦为西方列强的附庸B1895年马关条约列强开始对华进行资本输出,中华民族危机大大加深C1900年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矛盾空前激烈D19

11、42年中国派远征军入缅作战1945年击败侵缅日军,提高中国国际地位解析A项错误,因为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B项错误,甲午战争后不是开始资本输出而是变成资本输出为主。C项符合史实,故选C项。D项错误,1945年击败侵略中国的日军,中国国际地位提高。12(2016泉州质检)1937年7月7日,驻华北的日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中国全面抗战爆发。日本在华北地区驻军始于(B)A甲午中日战争之后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C辛亥革命爆发之后D九一八事变之后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00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失败后,中国被迫签订了辛丑条

12、约,该条约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故选择B项。甲午战争失败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A项错误;C、D两项不符合题目“驻军始于”的要求。二、非选择题13(2016全国名校联盟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伴随着明治初期“富国强兵”政策的实施和扩军备战,日本在与欧美列强修好的同时,以武力从南、北两个方向向亚太地区扩张的对外政策已经比较明朗。而这样的政策,矛头最终指向中国。1887年,参谋本部第一局局长小川又次提出征讨清国方略,其中提到:“自明治维新之初,常研究进取方略,先讨台湾,干涉朝鲜,处分琉球,以此断然决心同清国交战。此国是实应继续执行。”这就把明治维新以来日

13、本的国策,进行了最好的表述。材料二甲午战争前约20年间,中日间的外交交涉一直围绕日本所挑起的琉球问题、朝鲜问题及要求修改条约这三大要点。基本上处于日本主导、中国应对的模式。日本选择与中国立约,绝非出于两国古代的友好历史,而是将中国这一东亚传统秩序的盟主,拉入以国际法为解释框架的近代外交体系中,以便实现瓦解原有秩序、进行对外扩张的目的。而清政府幻想一味忍让,单靠派遣驻外使团这一近代外交模式进行外交交涉,即可换来万年太平,维持原有的“华夷秩序”。“华夷秩序”属于东亚传统秩序,其存在的合法性本非近代外交理论所能轻易解释。这也难怪中方在向日本说明中国与琉球、朝鲜的宗藩关系时,只能以自古如此、“众所共晓

14、”(黎庶昌语)来解释。据谭皓重审甲午战前的中日关系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矛盾的体现及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中日关系上为什么中国处于被动地位及对中日关系发展的影响。答案(1)体现:维护和突破东亚传统秩序的矛盾。原因: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积极对外扩张,但受到中国主导的东亚传统秩序的阻碍。(2)原因:日本在东亚的扩张是既定国策,蓄谋已久;清政府腐败愚昧,仍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传统秩序与近代外交模式不相容;清政府消极隐忍,一味求和等。影响:纵容了日本的进攻态势,促使其挑起了对华战争。14(2016陕西师大附中二模)1901年为确定辛丑条约的赔款数

15、额,总税务司赫德向列强提供了清朝财政报告,其中收支状况表如下:岁出数额(千两)岁入数额(千两)中央和各省的行政费30000田税26500陆军30000各省杂税1600海军5000各省杂项收入1000宫廷花费1100盐税盐厘13500海关经费3600厘金16000出使经费1000常关税2700河道经费940海关税(一般货物)17000铁路800债款开支24000总计101120总计88200(注:1.“债款开支”中的债务主要是指18951898年的三笔外债。2.“厘金”是一种商业税,盐也是抽厘对象,即“盐厘”。3.“常关税”为内地货物通过税。)结合所学知识,以“从财政收支看清末政治经济状况”为主题,解读材料。要求:提取信息充分(不同角度的信息至少3条)、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答案示例:为维护庞大的中央集权统治,支出主要集中在政治、军事领域;海军和铁路的支出,反映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甲午战后为向日本赔款,大举借债,还债成为沉重负担,也直接导致了财政赤字(入不敷出);由于小农经济依然占主导地位,田税仍是数量最多的税种;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与商业有关的厘金、常关税、盐税盐厘等合计已超过总额1/3;关税比例仅次于田赋,说明中国逐渐卷入世界市场,对外贸易不断增长。上述材料表明,近代中国一方面在向工业文明艰难的转型,另一方面也面临着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