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讲精练):专题20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97925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讲精练):专题20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讲精练):专题20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讲精练):专题20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讲精练):专题20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讲精练):专题20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201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讲精练):专题20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201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讲精练):专题20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201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讲精练):专题20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201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讲精练):专题20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201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讲精练):专题20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201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讲精练):专题20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201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讲精练):专题20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201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讲精练):专题20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201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讲精练):专题20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201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讲精练):专题20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201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讲精练):专题20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1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20: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精讲精练)【必备考点指要】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2注意联系必修一、二相关知识,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的背景及影响。3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4简述马克思主义庆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5前承维新思想、共和思想,后启马克思主义传播,认识新文化运动在思想解放潮流中的纽带作用。【基础考点整理】考点一:顺乎世界之潮流(师夷长技、维新变法、民主共

2、和)(一)睁眼看世界1背景:(1)清朝国势渐趋衰落,社会矛盾日趋尖锐。(2)读书人大多远离社会现实。(3)统治者沉浸在“天朝大国”的迷梦中。2代表人物及活动:(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收集有关西方国家的信息;编译四洲志、华事夷言等书籍。(2)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一书;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3)徐继畬:瀛环志略系统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政治和风俗等情况,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4)姚莹:对中国西南各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后,写成了康輶纪行一书,提醒人们注意英国对西藏的侵略野心。(二)维新变法1早期维新思想: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随着洋务运动

3、的开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而产生。2维新思想代表人物及主要活动(时间:19世纪90年代)1民主共和国方案(1)提出:1894年,孙中山明确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主张。(2)确立: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明确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定为政治纲领,将“建立民国”正式确立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共同奋斗的目标。2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1)原因:革命派极力主张用暴力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实现“民主共和”;改良派主张维新改良。(2)时间:1905年到1907年。(3)阵地:民报和新民丛报。(4)内容:要不要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建立共和政体;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5)实质

4、:围绕三民主义展开。(6)影响: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为民主革命的爆发做好了舆论准备。许多知识分子投身革命事业,扩大了革命的影响,壮大了革命的阵营。3民主共和国方案的初步实现: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正式成立。考点二:新文化运动(一)含义(什么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的文化革命运动。它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很有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2)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学改良的八项主张,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3)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旧文学,

5、建设新文学。(四)新文化运动的意义1性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2积极作用:(1)全面攻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传统的权威被打倒,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2)各种各样的“主义”传入中国,形成百家争鸣局面,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也开始在中国传播。(3)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4)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5)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3局限性:对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存在着完全否定和完全肯定的形式主义的偏向。考点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一)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1背景:(1)20世纪初,在中国的知识

6、分子中已有人开始介绍马克思。(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以及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2概况(1)十月革命前:梁启超是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人,他在1902年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革命党人朱执信发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一些无政府主义者也曾经介绍过一些马克思的学说和思想。(2)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号召中国人民向十月革命学习。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李大钊还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分别开设了与社会主义有关的课程,利用讲坛向学生宣传社会主义思

7、想。3影响: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二)新思潮的竞起1社会主义思潮(1)无政府主义:留日、法的学生及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主张个人的绝对自由,反对一切强权和政府,希望建立没有任何政府的社会。流行较早,影响较大。(2)新村主义:留日学生及进步知识分子。极力赞扬新村里共同劳动、相互协作、共同消费的新生活。影响较小。(3)工读互助团运动:北京大学学生。幻想通过知识分子做工和帮助劳动者求学的办法,来打破“劳力”与“劳心”的差别,实现社会的改造。成立“工读互助团”开始实践。2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1)实用主义:胡适。反对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主张社会改良和阶级调和。源于美国,影响较大。(2

8、)基尔特社会主义:梁启超。搞阶级调和、劳资合作,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源于英国,影响较大。(三)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1问题与主义之争:(1)胡适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主张社会改造应从点滴做起,反对进行全盘解决和社会革命。(2)李大钊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指出问题与主义不能分离。(3)问题与主义的论战,预示着新文化运动阵营开始分裂。2工读互助团的失败:(1)原因:经济上入不敷出和经常出现意见不合的情况。(2)影响:很多青年开始接受科学社会主义,谋求对社会的根本改造。【规律方法总结】1近代中国各种思想在互相批判与取代的同时,也互相融合、互相渗透。在评价历史人物和他们的思想的时候

9、应注意时代性和阶段性,切忌片面化。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是对当时中国现实问题的思考,也是对西方挑战的回应。2对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学习,要抓住三大特征、四个阶段。(1)三大特征: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历程。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如“师夷长技”)到主动选择(如维新思想、共和思想)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2)四个阶段:从鸦片战

10、争到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资产阶级学“制度”。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3本专题的基本线索:先进的中国人,以“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为标志,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大体上经历了“开始传入正式传播争鸣论战广泛传播”的历程,这一线索能提供较为清晰的历史脉络;诸多人物、文章和刊物,也可连缀到这一线索之下。【易混知识清单】1“师夷长技”的易混知识(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

11、看世界的第一人”,但他对西方的了解并不深入,只是开研究、学习西方之先河。(2)林则徐、魏源的思想代表的阶级利益是清统治集团中爱国的地主阶级的利益,学习西方限于器物的层次。(3)中国在洋务运动过程中既受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也受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洋务派所办新式学堂中有一些电报学堂、可见至少当时先进中国人对电、电报等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没有视而不见。2对维新派及维新思想的易混知识(1)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进行论战,其中的顽固势力包括顽固派和洋务派。(2)康梁维新思想与早期维新思想的关系:早期维新思想是康梁维新思想的基础,即康梁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区别主要是早期维新思

12、想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和付诸行动,而康梁维新思想不仅提供了具体的改革方案,使变法思想形成较完整的理论,而且与挽救民族危亡相结合,发展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3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思想和革命派的民主革命的不同之处:(1)在思想来源方面不同:维新思想是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中国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思想;革命派直接将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思想武器,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2)在对待清政府的态度方面不同:维新派主张维护清朝的统治,实行君主立宪制,要改变的只是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革命派主张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3)在通向资本主义的道路、方式和具体建立的政治体

13、制方面有差别:维新变法思想是用改良的方式建立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而民主革命思想则是用暴力革命的方式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5中国近代史上几次不同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思想解放”是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批判和反对当时在社会上仍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思想文化,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三次思想解放运动。(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思想解放”,则是用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问题,并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3)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解放”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努力建设有中国特

14、色的社会主义。6马克思主义思想与维新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有何相同之处?(1)都撰写文章进行宣传。在维新宣传中,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等文章宣传维新思想;后者有李大钊写了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进行宣传。(2)都同反对势力进行论战。维新派同顽固派进行论战;“问题与主义”之争。(3)都与政治运动相结合。在维新宣传中,康有为等领导“公车上书”及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都使马克思主义得到传播。(4)都组建宣传的团体。如维新派的强学会等;李大钊在北京、陈独秀人在上海组织的宣传社团等。【单元要点分析】1归纳19世纪至20世纪初中国主流思想的演进历程(1)“睁眼看世界”: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

15、主阶级开了向西方学习的先河,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驱。(2)早期维新思想: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早期维新思想应运而生,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3)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的传播,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积极宣传维新思想的同时,与顽固派进行了激烈的思想论战,使维新思想冲破重重阻挠,顽强地传播开来,形成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4)民主共和思想: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将“建立民国”确立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共同奋斗的目标,经过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论战,大大促进了民主思想的

16、传播。2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形成原因及其评价(1)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运动,最终推动戊戌变法的实现。康梁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代表,他们的思想是封建社会急剧崩溃和民族危机极端严重的现实反映,表达了这个阶层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但同时也反映出其软弱性、妥协性的一面。(2)上述特点产生的原因;客观原因:当时中国资本主义还很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主观原因: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分子自身认识的局限性。他们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分子的代表,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较密切的联系,其思想认识是有

17、局限性的,幻想“中西结合”。(3)评价进步性与局限性:维新变法思想的进步性在于变法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深刻地触及反帝反封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社会主题,反映了正在发展中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政治要求,也代表了当时一些爱国者的心声,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封建主义思想,也动摇了封建顽固势力反对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维新变法思想的局限性在于反对封建制度但又从维护封建制度的传统思想中寻找根据,没有完全抛弃传统的儒家理论,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而这就必然导致维新变法运动走向失败。3归纳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

18、程中所起的作用(1)政治上:维新变法思想在政治上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1)根本原因是当时的中国已经具备了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深入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阶级基础。(2)从客观上说,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最为尖锐的国家之一,中国的民主革命需要马克思主义这样一种先进思想的指导。(3)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同时五四运动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6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1)进步知识分子起了推动作用。(2)马克思主义

19、宣传同工人运动相结合。(3)马克思主义战胜了非马克思主义。(4)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7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途径或方式(1)撰写文章:如李大钊在1919年5月出版的新青年杂志的马克思主义专号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作了较全面、系统的介绍。(2)创办刊物:如新青年每周评论等。(3)创办社团:如 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成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陈独秀等人在上海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等。(4)翻译著作:如翻译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等。(5)开设课程:如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分别开设了社会主义与社会

20、运动等课程。(6)进行论战:如胡适与李大钊的“问题与主义”之争,马克思主义者与基尔特社会主义者的论战等。【学科问题探究】1蔡元培“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1)实质:推动新思想在北大传播,让资产阶级新文化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2)原因:蔡元培的办学方针使新文化运动的干将汇集到北京,新青年迁到北京,使其面貌焕然一新。2如何理解孔子的儒家思想在维新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两者在本质上是否一致?(1)理解: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创造历

21、史根据;而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士为宣传民主和科学,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的儒家的传统道德,以改造国民,为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扫清了思想上、道德上的障碍。(2)本质一致:两次运动中的“尊孔”和“倒孔”实质是一致的,都服务于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发展资本主义之宗旨。康有为的调和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是导致运动失败的根源;而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士对儒家思想全盘否定是不妥当的,忽略了儒家思想存在的某些合理成分,对后世也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的不同遭遇是由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程度决定的。3魏源海国图志在中国和日本遭遇的不同命运说明了什么?据统计,当时国内有士绅百万余人,有能力读此书的也多达三百

22、多万人,然而却很少有人认真地阅读和领会书中的深刻内涵。相反,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 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炬,在他们眼中这无疑成了一本大逆不道的书籍。遭到无端非议的海国图志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 佐久间象山(日本著名维新思想家)在读到海国图志“以夷制夷”的主张后,不禁拍案感慨:“呜呼! 予与魏,各生异域,不相识姓名,而其所见亦有暗合者,真可谓海外同志矣!”在魏源思想的引导下,佐久间象山在思想上实现了从排斥西方人到发展与西方的关系的重大变化,他主张从全球的形势出发思考日本的方略。海国图志在日本被大量翻印,一共印刷了15版,价钱一路走高。 周英杰:的孤寂与荣光3梁启超

23、的困境与福泽谕吉的看法说明了什么?(1895年)盖当购此图(世界地图)时,曾在京师费一二月之久,遍求而不得,后辗转托人,始从上海购来。图至之后,会(强学会)中人视同拱璧,日出求人来观。偶得一人来观,即欣喜无量。 梁启超饮冰室主人自说“我日本国不幸之邻国,一曰支那,一曰朝鲜。此二国者,不知改进之道,其恋古风之旧俗,千百年无异。在此文明日进之活舞台上, 仅以虚饰为其事,其于实际,则不唯无视真理原则,且极不廉耻,傲然而不自省。福泽谕吉(日本伏尔泰、思想教父)文明论概略问题设计:(1)梁启超在引导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2)“偶得一人来观,即欣喜无量。” 说明了什么?(3)福泽谕吉认为中国

24、不幸的原因在哪里?4概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必然性(1)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2)新文化运动、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的影响;(3)李大钊等人的宣传;(4)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5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引起中国知识分子的关注?(1)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2)新文化运动中各种新思潮的竞起机会;(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阶级基础;(4)一战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侵略与争霸的本性,通过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鲜明对比良方;(5)中国人几千年来对美好社会和大同理想的追求文化心理基础。6毛泽东对十月革命前后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影

25、响的对比(1945年4月)“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开始在欧洲走路,走得比较慢。那时我们中国除极少数留学生以外,一般人就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世界上有马克思其人,以前有人如梁启超、朱执信, 也曾提过一下马克思主义。不过以前在中国并没有人真正知道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七十多年马克思主义走得那样慢,十月革命以后就走得这样快。因为它走得这样快,所以一九一九年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就不同了,五四运动以后,很快就晓得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势力的口号。在这以前,哪个晓得提这样的口号呢?【高考真题选编】(2011年高考历史真题精选精析)1(2011年全国卷文综14)徐继畬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品论:“呜呼!可

26、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这表明作者 A鼓吹共和制,反对君主制 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C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 D主张效仿美国发展资本主义【答案】:B【解析】:徐继畲是晚清封建官僚,不是资产阶级人士,故排除A、D;他也不属于洋务派,且洋务派只学西方技术不学西方政治,排除C;D项主要突出华盛顿不终身、不世袭,批判中国君主制的终身与世袭。2(2011年北京卷文综16)“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拔图当泛槎(木筏)”。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这部著述是 A海国图志 B

27、资政新篇 C变法通议 D孔子改制考【答案】:A【解析】:张维屏是鸦片战争时期的爱国诗人,此时有关世界地理(“四海拔图“)的专著,在题中选项仅有A项。3(2011年天津卷文综历史4)右图为1878年天津首发的中国第一套邮票中的一枚。与该邮票设计理念无关的是 A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B近代西方文化的影响C“师夷长技”的思想 D兴民权、倡新学思想【答案】:D【解析】:解题时注意“1878年”这一关键信息,而兴民权、倡新学思想出现在维新变法时期,D项与邮票的设计理念无关。邮票既体现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要素,又是西学传入的结果,其他三项都有关。4(2011年天津卷文综历史5)新青年创刊时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

28、,但其后十余年间6(2011年浙江卷文综21)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由此可见 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 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A B C D【答案】:B【解析】:中国工人阶级找到自己的领袖应该在1921年中共建立后,项可排除;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是在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项可排除;从“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这一信息中可见是正确的。7(2011年江苏省单科历史5)某思想

29、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田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答案】:A【解析】:本题重点在对题中材料的理解:“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说明B不正确;20世纪初,维新变法运动已经失败,故C错误;“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说明D不正确;作者此段表述的主旨是要顺应时代潮流,进行变革,否则就会被历史淘汰。8(2011年上海市单科历史22

30、)严复译著的天演论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以今日之见 A该书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不科学,但警醒国人的作用巨大B该书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中国思想界起了振聋戋发醒作用C该书的理论是中国近代革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D该书是中国近代第一本介绍西学的著作【答案】:A【解析】:“不科学”是指进化论不是解释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解释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应是马克思主义主;“警醒国人”主要是指只有变法才能图强;同理,B项错误;C项中国革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应该是启蒙思想;D项错在“第一本”。9(2011年全国卷文综37)(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

31、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 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据孟子等材料二 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为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无以乱,外可无以悔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

32、之效也。摘编自王韬弢园文录外编材料三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 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摘编自孙中山全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8分)(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异同。(10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关系,并简析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兴起的历史必然性。(14分)(1)从材料一中“民惟邦本”、“因民所利”、“民贵君轻”、“君舟民水”等关键词归纳内涵,突出儒家理想的“仁政”。(2)从王韬(早期维新派)和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派)政治主张(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及其仿效国家(英、美)的不同归纳不同点;从两人思想中的传统因素和西方因素及思想重点归纳相同点。(3)指明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关系,必然要点明二者之间有一定联系,也有本质区别,尤其是二者对君主制的不同态度。从内因、外因和探索的主体总结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兴起的必然性。.精品资料。欢迎使用。高考资源网w。w-w*k&s%5¥u高考资源网w。w-w*k&s%5¥u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