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讲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1)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2)北煤南运给我国的交通运输带来很大的压力。(3)提高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三、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1)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2)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2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1)缓解能源紧缺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2)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及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2、3区域协调效应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置,利于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4对环境的影响(1)东部地区:天然气部分替代煤炭,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2)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全析考点一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资源跨区域调配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必需的前提下进行的,根本原因是能源资源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而且已经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分析往往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与资源配置状况入手。如下表。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对资源跨区域调配意义的分析要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资源、经济发展、
3、社会进步、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入手。分析如下: 意义方面对调入地区对调出地区资源缓解资源短缺问题促进资源开发经济促进资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形成资源相关产业链,增加经济收入社会带动相关产业和设施的完善带动地区城市化发展,提高生活水平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利于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方法我国先后实施了若干跨区域调配工程,如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而这些问题亦成为地理学科中较重要的问题。要掌握此类问题,需按以下思路进行:1跨区域调配资源原因的分析思路(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资源的地区供求关系差异;资源在区域间一般不具流动性。(2)调入地资源紧张的原因
4、:本地少;消耗量大(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利用不合理(浪费、污染)。2解决该资源短缺途径的分析思路开源节流(资源跨区域调配,寻找替代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防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3跨区域资源调配线路选择的分析思路(1)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2)新建线路短、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3)安全系数高。(4)对沿线自然环境的影响小。1读图,回答(1)(3)题。(1)西气东输管道没有直接从甘肃东南部穿过,而是绕道宁夏、陕西北部,其主要原因是()A节约管道建设成本B带动宁夏、陕西等地的经济发展C补充气源D保护东部的生态环境(2)图中反映出我国油气分布与消费方面的特征是()A油气资源分布西
5、多东少B油气资源分布西少东多C油气消费西多东少D油气消费东西平衡(3)图中各石油进口路线中,方向的来源地是()A俄罗斯B欧洲C中亚 D波斯湾解析:(1)C(2)A(3)A第(1)题,宁夏、陕西北部天然气资源丰富,西气东输线路从此地经过可以补充气源。第(2)题,我国油气分布与消费在空间上呈现出不平衡现象,油气资源分布具有西多东少的特点,而油气消费则相反,这使得我国必须大范围调配能源资源。第(3)题,图中各石油进口路线中,方向的来源地分别是俄罗斯、中亚(或哈萨克斯坦)、中东波斯湾地区和拉丁美洲。2(2013江苏高考)为缓解“昆明水少、滇池水脏”的问题,云南省已建成螳螂川、牛栏江调水工程,并规划建设
6、金沙江调水工程,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1)(2)题。(双选)(1)“滇池水脏”与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有关。 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的主要原因有()A流域面积小,汇入水量少B季风气候,径流季节变化大C水体总量大,进出水量小D全年高温,湖水蒸发量大(2)跨流域调水工程对滇池流域的主要影响有()A改变滇池流域降水总量B提高滇池水体自净能力C减少昆明污染物排放总量 D缓解昆明用水紧张状况审题答题规范专训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湖泊水体更新周期主要取决于湖泊水量和汇入水量的大小。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答案:(1)AC(2)BD全析考点二1南水北调2西气东输线路对调入地区的意义对调出地区的意义西气东输一线工程西起新疆
7、维吾尔自治区的轮南,途经甘肃、宁夏、陕西,在陕西省靖边与陕北气田连接,贯穿黄河后,经山西、河南、安徽、江苏到达上海。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从霍尔果斯到广州、上海,途经13个省市自治区,干线全长4 859 km缓解能源短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东部经济发展;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东部地区进行西气东输工程的配套建设,带动东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天然气加工业的发展,推动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西部能源
8、结构气化,在沿线农村推广使用天然气,缓解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特别提醒西气东输工程并排百利而无一害从经济效益看,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从环境效益看,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也是很大的。但是数千千米的输气管道线路长、规模大、施工方式多样,而管道途经的中西部地区气候干旱,地貌类型复杂,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施工不当很容易造成生态破坏,因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做好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3西电东送线路(主力电源)对输入地的影响对输出地的影响北线:晋、陕、内蒙古(火电)和黄河上中游(水电)环渤海地区缓解能源紧张局面,促进经济发展;改善能源结构,减轻环境污染;
9、减轻铁路运输压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缩小东西部差距,对社会安定起重要作用中线:三峡和金沙江(水电)华东地区南线:乌江、澜沧江、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水电)和黔、滇(火电)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4.晋煤外运类型主要线路东西运煤通道通往东北集通线、京包京沈线、滨洲线通往华北京包京沈线、大秦线(在秦皇岛港出口)、石太京石京沪线(在天津港出口)、陇海线(在连云港出口)等南北运煤通道宝成成昆线、同蒲太焦焦柳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沿海运煤通道以海港为枢纽3(2014浙江高考)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
10、线路图,完成(1)(2)题。(1)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ABC D(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解析:(1)D(2)A第(1)题,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可能加剧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京杭大运河北段已经淤塞,南段能通航,而丙地位于南段,故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由图示海拔可知,丁地海拔高于戊地,丙地海拔低于丁地
11、,所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在丁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在丙至丁段无法实现自流引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经过戊地,所以能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第(2)题,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水源地在长江下游入海口附近,所以长江的水质备受社会关注;该工程会造成长江入海水量减少,从而会使长江向海洋输送的泥沙量减少;该工程不会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该工程会提高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4(2011安徽高考)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下图表示我国19782005年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读图完成(1)(2)题。(1)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分别对应图中
12、的()Aa、b、c Bc、b、aCc、a、b Db、c、a(2)当前能缩小能源生产重心与能源消费重心东西间距的是()A西电东送 B西气东输C陕西煤炭资源开发 D东海油气资源开发解析:(1)B(2)D 第(1)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北的油气产量增产空间越来越小,相反,中西部的煤 、水电等的开发越来越快,能源生产重心从东北地区向西南方向转移,故曲线c代表能源生产总量重心变化轨迹。东南沿海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几十年的迅猛发展使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都向南偏移,其中体现改革开放经济成果的GDP的重心更靠近东南沿海,故曲线b和a分别代表能源消费总量重心和GDP重心的变化轨迹。第(2)题,我国能源生
13、产的重心偏西,能源消费的重心偏东,要缩小这个东西间距,就要在东部建设能源生产基地,故D项正确,而A、B、C项发展的均是西部的能源基地,会增大东西间能源生产重心与能源消费重心的距离。主观题常考的11题型之(十一)资源调配意义类题目设问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结合具体区域(输出地或输入地)说出“对输出地的意义”或“对输入地的意义”;二是“对两地协调发展的意义”;三是具体到某方面的意义,诸如“对经济发展的意义”“对生态环境有利的影响”等。此类问题常见于能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等内容,如我国的“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晋煤外运”等,也经常迁移运用于世界上其他区域的调水、调能、输电工程等。角度一资
14、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其答题思路为:角度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其答题思路为:典例(2012山东高考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其干流水量主要来自东侧支流,泥沙则主要来自西侧支流,有“东水西沙”之说。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下图为辽河流域局部区域图。指出建设“引松济辽”调水工程、打造东北黄金水道,对辽河干流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应用流程答案增加水资源量,促进工农业发展;发展内河航运,加强区域间的联系;改善环境,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或优化投资环境。1资源跨区域调配原因思考方向满分术语资源分
15、布状况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资源在空间上不具有流动性资源消费状况资源输出区:资源丰富,经济较落后,资源生产大于消费;资源输入区:资源缺乏,经济发达,资源生产小于消费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思考方向满分术语对调入区的意义环境意义改善生态环境;缓解区域能源、资源的短缺;促进资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社会经济意义对调出区的意义环境意义有利于环境保护;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区域工业化和城市的发展社会经济意义对两区域的协调发展加强了区域间的交流;有利于带动文化、经济的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有利于社会的繁荣和稳定(2015阜宁模拟)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区域发
16、展必须加强与其他地区的联系以发挥各区域的优势条件,求得共同发展。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材料二中线工程纵断示意图。(1)根据材料,简述中线工程沿线地形特征及对该工程的有利影响。(2)分析该工程可能对甲省产生的影响。解析:第(1)题,从材料二中高程可知沿线地区为平原,从剖面图上可知南高北低,由此可知中线工程建设难度较小,可自流引水。第(2)题,从图中可知甲省为河北省,该省水资源比较短缺。应从中线工程对河北省产生有利和不利的影响两方面回答。答案:(1)特征:以平原地形为主,地势南高北低。影响:工程建设难度较小;可以自流引水。(2)有利: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促
17、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工程巨大的投资,促进相关产业大发展,促进劳动力就业。不利:加剧沿线地区的次生盐碱化;占用耕地;搬迁移民等。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2015冀州中学期末检测)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如图)是我国第一条引进境外天然气资源的大型管道工程。读图,回答12题。1干线沿线自西向东依次经过我国的()A地势第一、二、三级阶梯B阴山、秦岭、南岭地形区C寒带、温带、热带气候区 D黄河、长江、珠江流域2该工程建设对地理环境产生的显著影响是()A加快新疆天然气资源的开采,促进其经济发展B诱发沿线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C缓解珠三角地区能源短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D促进中国和中亚地区
18、国家之间的社会文化交流解析:1.D2.C第1题,青藏高原是我国第一级阶梯,“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并没有经过;此外,也没经过阴山和寒带地区。第2题,二线工程是从中亚土库曼斯坦运输油气,不会加快新疆天然气的开采;滑坡、泥石流主要发生在我国的西南地区,不在该工程的显著影响范围内;天然气为清洁能源,输入能源短缺的珠三角,既可以缓解珠三角地区能源短缺,还可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珠三角污染;管道运输并不能带动人口流动,对于促进各国人民社会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微弱。2013年11月15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段正式通水,中线工程预计2014年年底建成全线通水。下图为南水北调东、中线调水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34
19、题。3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利用京杭运河将长江水调往北方,该调水工程会()加重海河的防洪压力缓解京津地区的地面沉降补充黄河的入海流量增加长江下游的泥沙淤积ABC D4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以()A提高华北地区的水运能力B带动沿线水产养殖业的发展C促进沿线地区的环境治理D利用南北地势落差开发水电解析:3.D4.C第3题,南水北调是有计划的人工调水工程,可以控制调水量,不会加重海河的防洪压力,错。京津地区因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南水北调缓解了京津地区的水资源不足,减少了地下水的抽取,甚至补充了地下水,缓解京津地区的地面沉降,对。南水北调的水并不汇入黄河,所以不会补充黄河的入海流量,错。大量抽水北调,长
20、江的入海水量减少,水流减慢,搬运能力减弱,可能增加长江下游的泥沙淤积,对。故选D。第4题,北方交通以陆上交通为主,水运少,南水北调主要是解决生活、生产用水紧张问题,不会提高水运能力,A错。为了保证调水的水质,沿线地区不宜发展水产养殖业,B错。为了确保调水的水质不被沿线地区的工业企业污水污染,必须加强沿线地区的环境治理,所以会促进沿线地区环境治理,C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山麓地带建设,沿线地势落差较小,又缺少水库建设条件,不适宜开发水电,D错。(2015安庆二模)下图为我国十二五规划国家能源基地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5我国主要能源生产区、消费区的正确叙述是()A华北地区能源消费主要以石油为主B
21、东部沿海消费水电、核电为主C西南基地能源主要是水能、天然气D蒙东基地生产主要是煤炭、石油6目前,能缓解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矛盾的有效措施主要为()大力开发西部能源资源,加强区域能源调配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用油气资源全面替代煤炭资源大力研发潮汐能,开发新能源A BC D解析:5.C6.A第5题,西南地区水能资源位居我国首位,同时四川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故C正确。华北地区主要的消费能源是煤炭;东部沿海消费能源以火电、水电为主;蒙东基地主要生产煤炭资源。第6题,从图中可看出,我国主要能源生产区在西部,而消费区在东部,则加强区域能源调配是缓解矛盾的主要措施;另外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也能减少需
22、求,可缓解供需矛盾。读图,完成78题。7关于该调水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沿途多流经喀斯特地貌区,地表水难以储存B沿途工业污水排放量大C该工程沿线南高北低,需逐级提水D沿途全年高温,蒸发量大8该工程可能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生物多样性减少 B土壤次生盐碱化C草原退化 D水土流失解析:7.C8.B第7题,从图中地势高低和输水线路可知,北水南调需要逐级提水。第8题,沿线地区位于30N40N的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该调水工程可以为沿线地区农业提供丰富的水源,若灌溉不合理可能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2015苏锡常镇四市二模)近年来我国开始实施油气进口多元化战略,原油进口“四面八方
23、”格局初现,且进口量持续攀升。下图是我国石油进口通道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东北通道沿线沼泽面积大,不利于施工 西南油气通道沿线地势平坦,利于施工 海上通道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安全性差 西北通道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A BC D 10.我国目前原油进口“四面八方”格局的出现有利于()缓解能源供需矛盾 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提高大气环境质量 增强能源供应安全A BC D解析:9.B10.C第9题,西南油气进口通道经过地形崎岖的云贵地区,施工难度大,西北油气进口通道沿线地处内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叙述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第10题,石油为化石燃料,大量使用会导
24、致环境污染。我国原油进口出现“四面八方”的格局,实现进口渠道多元化,可以有效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增强我国的能源供应安全。故正确答案为C。(2015山东省实验中学诊断)读某地区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完成1112题。11下列关于甲、乙、丁三地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丁地比甲地气温日较差大B甲地比丁地太阳辐射强C甲地比丁地气温高是由于其海拔低D乙地比甲地降水多是受海洋的影响12在丁地可采取东水西调的措施保证农业生产高产和稳定,若实施调水,则乙、丙两地之间最合理的工程是()A利用地势,开渠自流 B逐级抽水C架设“水上桥” D开凿输水管道解析:11.A12.D第11题,根据纬度、海陆位置和降水分
25、布情况,可判断图示地区为澳大利亚东部地区,丁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比位于沿海地区的甲地少,故丁地晴天多,太阳辐射强,气温日较差大;甲地与丁地气温的高低主要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乙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迎风坡,来自海洋的东南风受地形抬升,降水多于沿海的甲地。第12题,从降水量和海陆位置可判断出,丙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西侧,乙地在大分水岭东侧,所以乙、丙两地之间最合理的工程是开凿输水管道。二、综合题(共52分)13读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材料一中缅油气管道工程缅甸段第一标B段主线路工程于2011年8月1日打火开焊,并在缅甸曼德勒市举行了正式开工仪式。中缅油气管道是我国管道建设史上
26、建设难度最大的工程之一。材料二目前我国进口原油的80%是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的。马六甲海峡是世界上的敏感地带之一,该海域海盗活动比较猖獗。材料三下图为中缅油气管道线路示意图。(1)简析中缅油气管道工程建设难度大的原因。(8分)(2)中缅油气管道的修建对缅甸的发展有何影响?(8分)(3)我国已规划布局了西北(中亚)、东北(俄罗斯)和海上三大油气战略通道,建设中缅油气管道的意义何在?(6分)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中缅油气管道所经地区为东南亚西南部及我国西南地区,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河流众多,可谓山高谷深,地质活动频繁。第(2)题,中缅油气管道的修建可带动缅甸沿线相关产业发展,
27、增加就业机会,增加经济收入,也可满足沿线油气需求。第(3)题,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油气净进口大国,进口渠道多元化,可保证能源进口的稳定和安全。答案:(1)地形复杂,多高山峡谷;处在地质活动带上,地质灾害多发;降水丰富且集中,洪涝灾害频发。(2)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可带动缅甸沿线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经济收入,也可满足沿线油气需求。(3)可形成多元化进口渠道,最大限度地保障能源进口的稳定和安全。14(2012江苏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30分)材料一图1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图2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材料二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年调水量52亿立方
28、米,受益于该调水工程,加州发展成为美国人口最多、灌溉面积最大和粮食产量最高的一个州。材料三黄淮海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计划于2014年底通水,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1)试对两调水工程进行比较,完成下表。(16分)调水工程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美国加州北水南调工程水资源南北差异的气候原因_单位调水量耗能大小_原因_(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跨流域调水对调入区的主要影响。(6分)(3)要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还应采取哪些节水措施?(8分)解析:第(1)题,本问为基础知识对比
29、题,需结合经纬度和海陆轮廓进行定位,确定线路所经地区的气候类型和地形特征,应结合题目进行分析(气候类型、降水状况影响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地形、地势影响水的自流方向,从而影响调水能耗)。第(2)题,对于调入区可持续发展来说,调水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使各项经济活动和生活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并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第(3)题,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可从开源、节流和提高认识等方面来考虑。答案:(1)调水工程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美国加州北水南调工程水资源南北差异的气候原因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北方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北部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少雨单位调水量耗能大小小
30、大原因地势起伏较小(或地势南高北低)地势南高北低,向南调水需逐级提水(2)满足生活用水(或促进社会发展);促进工农业发展(或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3)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适当提高水价;提高节水意识等。第二讲_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一、产业转移1分类国际产业转移、区域产业转移。2目的追求更高利润,扩大销售市场。3产业转移的原因温馨提示产业转移的实质就是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以降低生产成本,获取较多的利润,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劳动力因素劳动力充足、高素质且价格低廉的地区或国家,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发达国家内部交易成本高,发展中
31、国家内部交易成本低,企业由发达国家转移至发展中国家。3市场因素国内市场饱和、避开政策等的限制,企业就会开辟国际市场。温馨提示分析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时,首先分析工业部门的特点和地区分布;其次是把握影响工业部门选择区位的因素。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全析考点一1产业转移的规律(1)转移主体:先是劳动力密集产业和轻工业转移,然后是资金、技术密集产业和重工业转移。轻工业重工业高科技工业(初期)(中期)(后期)(2)转移方向: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和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在现实中,国际产业转
32、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3中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1(2014海南高考)一些跨国企业通过在国际互联网上发布订单的方式,将产品的制造环节转移给承接订单的企业。下图示意其一般模式。该模式中,制造工厂的国际转移速度较快。据此完成(1)(3)题。(1)在图示模式中()A发单企业集中在亚洲B接单企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C产品全部在接单企业的工厂制造D利润随订单流向逐级递减(2)从事下列产业的跨国企业,适于采用图示模式的是()A普通服装制造B汽车制造C金属冶炼 D甘蔗制糖(3)在图示模式中,导致制造工厂国际转移速度较快的主要因素是()A原材料价格 B交通条件C
33、工人工资 D市场解析:(1)D(2)A(3)C第(1)题,一般来说,发单企业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A错;而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分布着大量的接单企业,B错;从图中可以看出产品除了在接单企业制造外,还有其他工厂,C错;利润随订单流向在逐级递减,D正确。第(2)题,金属冶炼和甘蔗制糖不需要采取跨国生产模式,C、D错;汽车制造精密零部件跨国分工,技术含量较高,一般在发达国家专门化生产,B错;只有普通服装制造业技术含量不高,符合图示模式,A正确。第(3)题,通过分析,该企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由发达国家向劳动力丰富且廉价的发展中国家快速转移,C正确。2(2011海南高考)
34、20世纪80年代初,某国W汽车公司开始在我国合资生产汽车,我国为此逐步建立了相应的零部件供应体系。近几年,我国的汽车产量和销售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且增长依然强劲,W公司逐步把在我国上市的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据此完成(1)(2)题。(1)W公司最先转移到我国的汽车生产环节是()A研究 B设计C零部件生产 D组装(2)近几年,W公司将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主要目的是()A加快新车型的研发B提高新车型的市场竞争力C扩大新车型的产量D增强汽车生产的集聚效应解析:(1)D(2)B第(1)题,据材料可知,我国与该国W汽车公司最初的合作是将该公司产品的零部件进行组装。第(2)题,关
35、键零部件的生产并不属于产品的研发和设计;将关键零部件转移到我国,主要是为了提高新车型的市场竞争力,而非扩大新车型产量和增强汽车生产的集聚效应。全析考点二随着产业转移的发生,产业迁出区和产业迁入区在产业结构、生产分工、区域环境等方面均发生着变化,具体表现分析如下:3(2010江苏高考)下图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1)图中箭头所示的生产要素及其流动方向,符合区际关系的是()A为资金B为技术C为劳动力 D为原料(2)关于两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A欠发达地区应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促进区域发展B发达地区应将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以
36、降低生产成本C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步转移第二产业,有利于两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D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城市化解析:(1)AC(2)CD第(1)题,由图中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特点可知,发达地区为欠发达地区提供资金和技术,而欠发达地区则为发达地区提供劳动力和原料、能源等。第(2)题,欠发达地区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做法太绝对,不符合经济发展特点;高新技术产业应布局在技术水平较高的地区;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步转移第二产业及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两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两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带动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发展。4(2014广东高考节选)珠江是西江、
37、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多河流的总称。西江、北江、东江等河流在珠江三角洲形成“三江汇集、八口入海”的水系特征。位于珠江干流西江沿岸的梧州市,是广西承接区外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区。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珠江流域示意图。材料二20062009年梧州市主要新增企业所属行业统计图。(1)20062009年梧州市主要新增企业大多属于_密集型产业和_密集型产业,新增企业数量最多的行业是_。(2)有人建议将位于珠江三角洲的某大型造纸厂迁移至梧州市,有人则认为不合适。推断后者认为不合适的理由。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梧州市主要新增企业有服装加工、家电电子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建材加工、
38、金属加工、金属开采等资源密集型产业,建材加工的企业个数最多。第(2)题,梧州位于西江上游,大型造纸厂水污染严重,迁址将会加剧珠江水污染,对珠江三角洲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利。答案:(1)劳动力资源建材加工业(2)梧州位于西江上游,水体自净能力和治污能力低,大型造纸厂水污染严重,迁址梧州将会加重西江和珠三角的水污染。高考常考的24图示之(二十四)产业转移示意图主要反映产业转移方向目的地和分布的一种图示,该图示往往以区域图为载体,或以统计图形式呈现,综合考查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产业转移的影响和区域地理特征等。图1首钢转移示意图图2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示意图图3我国某工业公司向异国发展的过程示意图图4跨国公
39、司家用电器工厂地理转移示意图分析产业转移要紧紧抓住两点:一是分析工业部门的特点和地区的差异。如图1所示,作为重工业,首钢搬迁可优化产业结构,促进首都职能转变,减轻首都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缓解首都交通拥堵和用地紧张,便于城市合理规划。二是把握影响产业转移的主要工业区位因素。(1)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主要是利用廉价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再次是利用地价便宜的优势。如图2劳动密集型产业由美国转移到日本,再到亚洲四小龙、东盟,最后到中国、越南,就是充分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资源。图4所示家用电器工厂由墨西哥转移到我国,则是看中了我国庞大的消费市场。(2)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
40、主要是利用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如图3所示我国某工业公司向异国发展的过程。1(2010海南高考)下图示意制鞋业在两个地区的转移。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描述制鞋业在M、N两地区之间的转移情况。(2)分别简述制鞋业转移对M地区和N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应用五步法读图1由题干“下图示意制鞋业在两个地区的转移”,可知该图为“制鞋业转移示意图”。2由题图可获取以下信息:答案:(1)M地区制鞋业企业把生产企业都转移到N地区,在M地区只保留研发中心。(2)对M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环境污染减轻,环境质量改善。对N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加重了环境污染,环境质量恶化;工业化发展,地理景观
41、人文化增强(增加了大量的厂房、道路等景观)。2(2010安徽高考)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我国纺织服装工业产业布局不尽合理,80%的生产能力集中在沿海地区。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材料二安徽省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指出,2005年全省外出人员达1 000万左右。把人口发展纳入城乡经济、社会规划统筹考虑,利用区域规划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1)分析图示服装加工基地转移和人口迁移的原因。 (2)据此说明产业转移对安徽省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解析:第(1)题,据材料和图分析
42、,服装工业集中在我国东部沿海;工业产业布局不尽合理,逐渐向中部经济地带的安徽进行产业转移。而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原材料、劳动力、能源、市场、交通、政策等。安徽相对于东部沿海的突出区位优势有:原材料、劳动力、水、土地、能源等供给充足,生产成本低;安徽临近沿海发达地区,交通日益完善,市场较广阔;广东等东部沿海省份经济发达,产业结构要升级,生态环境压力增大。据图和材料分析1978年以来人口从安徽向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迁移,现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第(2)题,安徽省承接部分服装加工基地,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人口迁入会增加,迁出会减少。因为工业的发展必然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口迁入
43、城市,促使城市化水平提高。答案:(1)安徽与广东等省相比,原材料、劳动力、水、土地、能源等供给充足,生产成本低;(也可从广东等省生产成本高等角度分析)广东等省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安徽临近沿海发达地区,对外交通日益完善,市场广阔,政策扶持力度大。与安徽相比,广东等省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完善。(也可从安徽省劳动力富余等角度分析)(2)安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向发达地区迁移的人口减少,其他地区人口迁入增加。省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城镇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下图表示当今世界
44、汽车产业转移的一种趋势。读图回答12题。1甲、乙、丙三地汽车产业向丁地转移的主要原因是()A先进的技术B廉价的劳动力C广阔的市场 D丰富的资源2汽车产业转移到丁地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有利于()A提高甲地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升级B优化乙地产业结构,缓解其就业压力C促进丙地产业和人口集聚,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D加强丁地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解析:1.C2.A第1题,根据四地经纬度可知,甲地对应美国,乙地对应欧洲,丙地对应日本,丁地对应中国。由于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再加上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居民的收入日益增加,购买力增强,故我国汽车消费市场广大。第2题,汽车产业转移到我国,会增加欧
45、洲国家的就业压力;汽车产业转出,不利于日本人口和产业的集聚;接受转移产业的同时,也可能接受了环境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2014大纲卷)美国M公司在我国投资建设某电子产品生产厂,零部件依靠进口,产品全部销往美国,产品的价格构成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34题。3M公司将电子产品生产厂由美国转移至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A市场广阔 B劳动力价格低C交通运输方便 D原材料丰富4我国进一步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下列措施最有利的是()A扩大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国际引进B提高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利益比重C加大电子信息产品高附加值环节的投入D限制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国际引进解析:3.B4.C第3题,电子产品生
46、产厂属于劳动力密集型工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劳动力。我国人口数量多,劳动力充足且价格低,电子产品生产厂由美国向我国转移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第4题,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主要从事生产环节,附加值低,为了进一步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应该加大电子信息产品高附加值环节的投入,提高电子信息产业的附加值。限制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国际引进不利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2015北京丰台区一模)图丙中a、b、c表示产品生产的设计、加工、营销环节。读图,回答56题。5皖承接的产业对应图中的阶段和环节分别是()A、a B、bC、c D、b6服装加工基地向皖迁移将()A推动皖进入高新技术产业阶段B使皖部分乡村景观
47、不复存在C使沿海高素质劳动力大量流失D进一步扩大区域间经济差距解析:5.D6.B第5题,安徽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其优势是劳动力资源丰富;图中显示承接的主要是服装加工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中的附加值最低的加工环节,对应产品周期为衰退期。第6题,服装加工基地的转移会促进安徽工业化进程,从而促进区域城市化的发展,也会缩小区域间的经济差距,同时使部分乡村景观变为城市景观。(2015黄冈模拟)读企业迁移与盈利空间示意图,SRC表示空间收入曲线,SCC和SCC表示不同时期的空间成本曲线,回答78题。7关于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A企业的空间成本曲线为SCC,盈利空间界限为M1M2B随着时间的推移,企
48、业空间成本不断由SCC曲线变成SCC曲线C根据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拉力往往大于推力D企业的空间成本是相对稳定的8下列分别对应图中推力和拉力的是()优惠的税收政策 劳动力成本上升市场广阔 环境污染严重A BC D解析:7.B8.C第7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所在地的用工成本会上升而推力加大,新的较落后的区域具有成本优势而具有较大的拉力,使空间成本曲线由SCC过渡到SCC。不同区域企业的成本存在差导,且拉力与推力大小也不同。第8题,备选项中为拉力、为推力。(2015江西八校模拟)读甲、乙两地某类企业2013年单位产品成本构成图(单位:元),产品市场价格均为102元。读图回答910题。9该类企业从甲
49、地迁往乙的主导因素是()A技术 B原料C市场 D劳动力价格10该类企业转移到乙地带来的主要影响是()甲地产业结构升级 甲地大量失业乙地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乙地城市化A BC D解析:9.A10.D第9题,图中显示两地成本差异主要表现在技术成本上,则企业由甲地迁往乙地的主导因素是技术。第10题,从成本构成上看,该企业属于技术导向型工业,迁往乙地会促进乙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促进其工业化与城市化。对甲地而言,有利于资源要素向更高级产业集聚,促进其产业结构升级;由于劳动力需求较少而不会导致大量失业。(2015延边质检)下表为甲、乙两城市某类企业单位产品构成和市场平均价格表。读表,完成1112题。城市生
50、产成本/元市场平均价格/元技术原料劳动力其他甲1.2611330乙1.262063011.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该类企业将会在两地之间发生转移,其转移的方向及影响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从甲市向乙市转移技术B从甲市向乙市转移动力C从乙市向甲市转移劳动力D从乙市向甲市转移市场12该类企业转移造成的影响可能是()A不利于乙地产业结构升级B促进甲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C导致甲地大量工人失业D提高了乙地该类产品的市场价格解析:11.C12.B第11题,与乙城市对比,甲城市具有明显成本优势,尤其是劳动力成本优势,故劳动力导向型产业从乙市向甲市转移。第12题,甲城市发展相对落后,引进产业可以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
51、程,增加就业;乙城市迁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有利于进行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成本降低,乙地该类产品的市场价格不但不会提高,反而可能会降低。二、综合题(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6分)材料一位于华东地区的A省和S市,经济发展差距较大。S市科技人才密集,GDP总量大、增长速度快,但能源、矿产资源较贫乏,2012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高达60%。A省地处内陆,劳动力资源丰富,第二产业居主导地位并受到政府大力支持,立体快速交通网络初步形成,铁路密度、通车里程居华东地区之首。材料二下表为某年A省和S市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对比表。(单位:%)地区1、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
52、月11月12月全国总计11.411.61110.710.510.310.110101010S市43.843.52.62.52.12.42.72.72.9A省1717.116.516.616.516.516.21616.116.216.2注: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其增长速度能反映工业发展状况。(1)两省市经济具有较强的互补性,试分析A省承接S市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14分)(2)S市转移出经济附加值低的企业后,集中力量发展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简析产业转移对S市优化产业结构的意义。(12分)解析:第(1)题,可从劳动力和土地价格较低、交通便利、接近消费市场、政策支持等方面
53、分析。第(2)题,S市把经济附加值低的企业转移到外地,可以腾出空间、资金、劳动力来发展新兴产业,避开S市矿产和能源不足的劣势,减少能源消耗,有助于减少污染等。答案:(1)劳动力和土地价格均较低;交通便利;接近消费市场;能依托S市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A省政策大力支持工业发展。(2)避开S市矿产和能源不足的劣势;充分发挥科技水平高的优势;减少能源消耗,有助于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有助于腾出更多的土地及发展空间。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6分)材料2013年入夏以来,广东先后迎来了五省区党政代表团到访,新一轮省际经贸合作全面启动。据不完全统计,自2008年至今,广东在滇投资项目有
54、1 500多个,项目投资额达4 000亿元。“十一五”以来,广东在内蒙古投资项目302个,投资额达1 109亿元,涉及建材、化工、能源、物流等多个产业。(1)从承接产业转移角度分析云南省有哪些优势区位因素。(6分)(2)在广东和内蒙古的经贸合作中,内蒙古的鄂尔多斯重点承接煤炭开采与加工的设备制造业,试分析其原因。(12分)(3)简析A所表示的区域经济联系对广西人口流动和城市化的影响。(8分)解析:第(1)题,可从能源、原料、劳动力、地价等方面分析。第(2)题,需结合鄂尔多斯当地的资源特征及工业进行分析。第(3)题,可从加快人口迁移及促进城市化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答案:(1)能源、原料(矿产、生物资源)丰富,劳动力廉价,地价低。(2)当地采煤业发达(或煤炭资源丰富),市场广阔;引进煤炭开采与加工的设备制造业,有利于促进煤炭产业升级(或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加快区域工业化进程等。(3)向其他省区迁出的人口减少;省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城镇规模扩大;城市化进程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