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普通高中2021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全真模拟卷08(含解析)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是春秋战国时代城邑分布图。春秋战国时代,以城邑建造上方正布局、夯土版筑为特征的华夏城邑群,扩大至东亚大陆宜于农耕的绝大部分地区。这反映了()A大一统国家形成的趋势B商业发展促进城市转型C交通状况决定城邑分布D城邑分布体现经济水准A由题干材料中的“城邑建造上方正布局、夯土版筑”“扩大至东亚大陆宜于农耕的绝大部分地区”等以及地图中城邑分布情况可知,春秋战国时代城邑建造上追求方正布局
2、,超出了防御的实用范畴,具有了表达宇宙观和显现政治秩序的意图,联系当时集权制度萌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时代特征可知,A项正确;B、D两项结论仅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决定”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2商鞅改革的政治路线图是“尊君”和“平民”。“尊君”,是以君主为至高无上的权威,构建一个不容挑战的政治秩序。“平民”,就是推行平民化的社会结构,王权之外的一切政治权力、经济利益、社会荣誉,对所有的民众开放。下列措施属于后者的是()A相地而衰征B焚烧诗书C统一度量衡D按军功授爵D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按军功授爵”提升了普通民众的政治地位,符合商鞅的“平民”路线,D项正确;A项是鲁国初税亩的内容,与商鞅
3、变法的措施无关,排除;“焚烧诗书”是加强对民众思想控制、统一思想的举措,与“平民”路线无关,排除B项;“统一度量衡”属于经济改革措施,与“平民”路线无关,排除C项。3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境内已有较多的石窟。在北方,坐落于敦煌的莫高窟开凿于前秦时期,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窟建于东晋时期,陕西、晋豫地区亦有石窟出现;南方主要有南朝时期开凿的新昌石城山摩崖龛像、南京栖霞山石窟等。据此推知,魏晋南北朝时期()A石窟开凿技术日臻成熟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境内C儒学的影响力有所削弱D石窟艺术得到普遍认同C材料只描述了石窟的分布情况,没有涉及石窟开凿技术,排除A项;佛教于西汉时期传入我国,排除B项;魏晋南北朝时期,
4、我国境内开凿了许多石窟,表明当时佛教在中国影响广泛,客观上反映了儒学的影响力有所削弱,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石窟的艺术特点,无法推断出当时石窟艺术得到普遍认同,排除D项。4苏轼任杭州知州时,当地发生瘟疫,他创建“安乐坊”收治病人,据说三年医好病人千人以上,苏轼的做法得到朝廷的认可,他继而买田收租、以租金维持病坊的日常支出。后来,朝廷在各地设置“安济坊”,专为穷人治病。据此可知当时()A地方政府享有很大的自主权B确立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C政府重视对民众的医疗救助D土地兼并的现象十分严重C材料“朝廷在各地设置安济坊,专为穷人治病”体现了政府对民众的医疗救助,苏轼的“安乐坊”和朝廷设立的“安济坊”都
5、有利于救助民众,体现了政府对百姓的重视和救治,C项正确;苏轼创建的救助机构得到朝廷的认可,与地方自主权大不能等同,A项错误,排除;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B项错误,排除;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5明末作家凌濛初在二刻拍案惊奇中写道:“徽人因是专重那做商的,所以凡是商人归家,外而宗族朋友,内而妻妾家属,只看你所得归来的利息多少为重轻。得利多的,尽皆爱敬趋奉。得利少的,尽皆轻薄鄙笑。犹如读书求名的中与不中归来的光景一般。”这折射出当时()A地域性商人群体开始形成B主流价值观出现根本转变C商业发展的环境得到优化D商人形象逐渐被社会认可D根据“得利多的,尽皆爱敬趋奉”可知,明末清初
6、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的形象逐渐得到了社会的认可,D项符合题意;材料主要反映了商人社会形象的变化,没有体现地域性商人群体的形成,A项错误;虽然商人的社会形象发生了变化,但明清时期重农抑商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并没有发生根本转变,B项错误;C项由材料内容无从得出,排除。6光绪十六年(1890年),宜昌海关在报告中说:“印度棉纱和(中国东部诸省来的)棉花的零售价格相差无几,所以买进棉花再来纺纱,反而比直接用洋纱更贵。”这一现象反映了()A近代棉纺织工业发展B清政府提高关税税率C传统纺纱业受到冲击D中国已沦为西方附庸C根据材料“印度棉纱和(中国东部诸省来的)棉花的零售价格相差无几,所以买进棉花再来纺纱,
7、反而比直接用洋纱更贵”等可知,洋纱的价格与中国本土棉花价格差不多,这就刺激民众直接购买洋纱,从而使传统纺纱业受到冲击,故选C项;洋纱大量输入对近代纺纱业是不利的,故排除A项;由材料看不出清政府提高关税税率,故排除B项;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才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排除D项。7据周策纵五四运动史记载,五四运动之后,中国出版事业有了显著的发展,当时出版的新期刊和报纸有600多种,除著名的新青年之外,每周评论新潮国民少年中国等都是名噪一时的报刊。这一现象说明()A中国开始形成了国人办报的高潮B通俗性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C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新思想的发展D马克思主义显示出强大生命力C国人办报的高潮在
8、此之前已出现,故A项不正确;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B项结论;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也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故C项正确;D项结论材料依据不足。8下面是中国某部近代史著作的目录(节选)。省略号处的内容可能是()第十七章安内与攘外(19281936)第一节北伐后的对外举措第二节日本侵占东北第三节国共全力搏斗第四节日本进图华北第五节联合抗日运动(1)抗日与反国民党(2)(3)蒋的统一成就(4)国防建设的推进(5)西安事变(6)国共二度合作A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遵义会议C重庆会谈纪要的签订D战略决战A根据材料关键信息“联合抗日运动”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五节讲述的是国共两党的抗日活动,结合第五节的总
9、体构架可知前面两个子栏目应该为中共的活动,后面的子栏目为国民党的活动和国共合作,因此省略号处应为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A项正确;遵义会议属于“反国民党”的内容,B项错误,排除;重庆会谈纪要、战略决战都发生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与“联合抗日”的主题不符,排除C、D两项。9从时间、空间和史实概述三个维度整理“历史时空框架”,有助于我们形成正确的时空观念。下列关于“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时空框架中,三个维度对应均正确的是()选项时间空间史实概述A1931年井冈山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革命道路B1935年遵义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C1942年延安开展整风运动,纠正党内的主观主义、
10、宗派主义和党八股D1949年北京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共同纲领C1942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开展了整风运动,整风运动的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C项正确;A项时间错误;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1945年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B项错误;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D项错误。10某学者在写作“中国现代经济史”时,将不同时段经济发展的特征作为专著各章的标题内容。以下表述,符合19791984年的是()A计划经
11、济体制下的经济徘徊B改革开放的起步与农村经济的黄金时期C两种经济体制的并存与经济在震动中前进D将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形态改造为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B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确立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其中农村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A项属于19531978年,排除;当时市场经济体制还未建立,C项排除;D项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措施的影响,排除。11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认为,“皇帝所决定的都有法律效力,因为人民已把他们的全部权力通过王权法转移给他”。这说明()A罗马皇帝享有国家最高权力B罗马法蕴含一定的契约精神C罗马法体现了“君权神授”原则D古代罗马属于君主专制国家B根
12、据材料可知,皇帝的决定有法律效力的原因是“人民已把他们的全部权力通过王权法转移给他”,即皇帝和人民之间的契约使得皇帝的决定具有法律效力,故B项正确。12“1870年以后,在工业革命的第二阶段中如果得不到贷款,工厂的扩大或现代化往往就无法实现。这时,银行通过提供由大批储户和投资者的资产汇集而成的资本,满足了这些金融需求。”这说明()A金融家经济地位发生变化B垄断资本获得发展C工业资本代替了金融资本D资本主义性质改变A根据材料内容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工厂对金融资本的依赖逐渐加深,金融家的经济地位发生了变化,A项符合题意。13苏联“二五”计划规定1933年至1937年轻工业年均增长率将由“一五”
13、计划期间的13.2%提高到18.5%,重工业年均增长率则由40.1%下降到14.5%。而结果是轻工业年均增长率只有14.8%,重工业年均增长率则达到19%。苏联重工业和轻工业产值的比例,由1932年的53.446.6发展为57.242.2。据此可知,苏联的“二五”计划()A意在推动工业均衡发展B借鉴“一五”计划的成功经验C调整工业比例计划失败D实现原定的重工业年均增长率C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苏联“二五”计划期间调整轻重工业比例的计划并未实现,整体上依然是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的经济结构,C项正确。14恩格斯在评论某一作品时说,它提供了社会各个领域无比丰富的生动的细节和形象化的历史材料,“甚至在经
14、济细节方面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该作品可能是()A巴黎圣母院B人间喜剧C老人与海D等待戈多B由“社会各个领域”“生动的细节”“形象化的历史材料”等信息可知,这一作品属于现实主义作品,因此B项正确;A项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与材料中作品的特点不符,故排除;老人与海属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出版于1952年,而恩格斯逝世于1895年,故C项错误;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文学荒诞派的代表作,故排除D项。15下面漫画中,世界经济由三方支配:山姆大叔及其得意洋洋的鹰,越来越重的日本以及欧洲12国集团,站台上写着他们各方的购买力数额。以下时代,符合
15、该漫画情形的是()A19世纪70年代B20世纪20年代C20世纪50年代D20世纪70年代D材料反映的是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受到日本和欧洲12国集团的冲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19世纪70年代,美国刚刚崛起,故A项错误;20世纪20年代欧洲仍是世界的中心,故B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明显占有优势,故C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16春秋公羊传相传是战国时期公羊高阐释春秋的著作。春秋公羊传倡导“大一统”,主张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春秋公羊学”是因研究春秋公羊传而形成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春秋公羊学形成于
16、战国时期,兴盛于汉,之后衰微。一直到清朝末年,中国社会的第二次大转变露出苗头的时候,春秋公羊学又出现了。春秋公羊学的两次兴盛分别出现在中国社会的两次大转变时期,汉初出现的春秋公羊学,为第一次大转变的结尾,清末出现的春秋公羊学,为第二次大转变的开头。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的先进人物,如魏源、龚自珍都提倡过春秋公羊学。到戊戌变法的时候,康有为更是以春秋公羊学为他的“变法”理论依据。这不是偶然的,这是因为春秋公羊学的精神是“改制”。康有为复活了所谓“公羊三世说”:“孔子生当据乱之世。今者,大地既通,欧美大变,盖进至升平之世矣。异日大地大小远近如一,国土既尽,种类不分,风化齐同,则如一而太平矣。孔子已
17、预知之。”摘编自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材料二董仲舒是春秋公羊学大家,他在春秋繁露中说:“若夫大纲,人伦道理,政治教化,习俗文义尽如故,亦何改哉!故王者有改制之名,无易道之实。”他认为道是不能改的,“天不变道亦不变”。(1)简述中国历史上春秋公羊学形成至第一次兴盛的时代背景。(6分)(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董仲舒相比,康有为对春秋公羊学的解释有什么不同,分析其原因。(6分)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的裂变、转型以及秦汉大一统方面进行阐述。第(2)问,先根据董仲舒、康有为的思想主张概括出不同,在此基础上结合两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等方面分析原
18、因。答案(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面临转型,分封制瓦解,中央集权制逐步形成,诸子百家兴起;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西汉初,需要打击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公羊学的思想主张为汉朝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提供了理论基础。(6分)(2)不同:董仲舒主张维护纲常伦理,反对变革;康有为从传统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依据公羊学提出社会发展变化的阶段理论,强调中国应建立君主立宪制度。(4分)原因:晚清时期,列强入侵,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面临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西方的社会政治理论传入中国。(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创刊于1923年的美国时代周刊,是世界上较有影响力的刊物。自创
19、刊始,每期封面都选择当时具有世界影响的代表人物,并配以简短和富有特色的介绍。下表为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部分中国人的相关信息。时间封面人物主题介绍1924年吴佩孚吴将军中国最强者军事天才,精通科学、文化;刻苦学习英语,说话柔和,手段强硬1927年蒋介石蒋介石将军在孙陨落之后升起征服者1949年毛泽东民主统一毛泽东把中国划入国际共产主义集团的版面,对西方而言,这是一场无法估计的灾难1971年周恩来周恩来中国人来了据李辉封面中国:美国时代周刊讲述的中国故事(19231946)等整理美国时代周刊带有浓厚的西方色彩,但它遴选的封面人物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近现代历史发展的某些动向。从材料中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20、历史时期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14分)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首先,带着设问解读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其次,从中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时期拟定一个论题,比如根据表中“1924年”“1927年”“1949年”这三个时间段的内容拟定一个论题中国由动荡走向安定;再次,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内容(比如辛亥革命、北伐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等)进行论证;最后,进行小结,升华主题。其他论题只要明确、论证时有史有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答案示例:论题:中国由动荡走向安定。(2分)论述:辛亥革命后,中国逐渐陷入北洋军阀统治之下,以段祺瑞、吴佩孚
21、、孙传芳、张作霖等为代表的军阀相互混战,政局动荡、民不聊生。1927年,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基本击溃了北洋军阀势力;1928年底,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但这种“统一”并没有带来中国政局的安定。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族实现了真正的独立,开启了民族复兴的崭新时代。(10分)近代中国由动荡走向安定,既是中国民族主义发展的产物,也是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结果,体现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深层动向。(2分)其他论题:中国社会性质得以改变;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18任何道德都是具体历史时代的产物(14分)材料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公民应具有
22、“四主德”,即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具有智慧之德的人担任统治者,负责治理国家;具有勇敢之德的人担任卫国者;具有节制之德的人从事生产。智慧是最高的德行,节制是最低的德行,勇敢居中。这三种人各具其德、各守其责,国家就具备了正义的德行。亚里士多德则强调公民对政治的参与,公民有修身、修政的道德责任。欧洲中世纪,“君权神授”的国王享有世俗权利,臣民对国王是依附和从属关系。基督教神学与教义的奠基者圣奥古斯丁在四主德的基础上,提出爱上帝是一切美德之源。基督教还宣扬“爱一切人”,并通过一系列戒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将忏悔、祈祷、诵经等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手段。18世纪,孟德斯鸠提出:品德“不是道德上的品德,
23、也不是基督教上的品德,而是政治上的品德”,这种政治品德就是爱祖国、爱平等、爱法律,这种爱是民主国家特有的,只有在民主国家,政府才由每个公民负责。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道德学的唯一目标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物质生产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促进公民的自由、平等与幸福。他强调人的本性是自由活动,坚信公民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将会增进社会的整体利益。结合所学知识,解读“西方道德观念的发展变迁”。(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14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方近代思想解放运动,旨在考查考生阐释问题的能力,其考查的核心素养主要是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24、从不同阶段道德观念发展的背景、内容及影响方面分别说明即可。评分标准:等级四(1214分):全面归纳西方不同时期道德观念的内容;准确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和阶段特征,全面分析它们的背景和影响;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结构完整。等级三(811分):基本归纳出西方不同时期道德观念的内容;能够结合世界史发展的相关史实和阶段特征,比较全面地分析背景和影响;逻辑较清晰、结构较完整。等级二(47分):能够归纳西方道德观念的部分内容;对提取出的信息进行分析时,运用所学知识不充分、表述不准确;叙述比较连贯通顺,有基本结构。等级一(03分):能零星提取西方道德观念的相关信息,但缺少分析;或未能提取材料信息,只列举所学知
25、识。19“她”字的诞生(15分)材料1823年,来华传教士马礼逊出版首部中文英语语法书因汉语里没有字与“she”相对应,他将其译为“他女”。1864年,传教士罗存德在为教会女子学校编写英语文法书时,可能受到广东话或客家话影响,将所有的第三人称都译成了“佢”。1878年,曾求学英国的广州人郭赞生将传统的“伊”字用于翻译女性代词。1918年,周作人指出:刘半农曾提起创造一个“她”字,但用新字在印刷时需要铸很多铅字很不方便,所以暂不提倡,而可用“他女”暂代。在一些响应者看来,这个字本身就是女子独立和与男子平等的象征符号。1919年,新青年刊登了英文“she”字译法的商榷一文。此后“伊”字指代“she
26、”的方案产生了较大影响,同时“她”也为更多的人所了解。5月,白话诗人康白情在晨报上发表北京学生界男女交际的先声,成为在报刊上正式使用“她”字的第一人。20世纪20年代刘半农以诗作教我如何不想她表达了对祖国深深的思念。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后,“她”字大量流行开来。(1)依据材料,概括女性新代词发生的变化。(6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她”字出现的原因,并简述其历史意义。(9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他女”“佢”“伊”“他女”“她”可得出译字形态的变化;根据材料“汉语里没有字与she相对应”“这个字本身就是女子独立和与男子平等的象征符号”“刘半农以诗作教我如何不想她表达了对祖国深深的思念
27、”可得出含义功能的变化;根据材料“不提倡”“为更多的人所了解”“流行开来”可得出“她”字使用范围不断扩大。第(2)问第一小问,从中外文化交流、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及新文化运动的推动方面分析;第二小问,从推动白话文运动发展,推动中西文化交流及社会发展等方面总结。答案(1)变化:译字形态的变化(他女、佢、伊、他女、她);含义功能的变化(从出于翻译的实际需要,到被赋予女性解放、男女平等的社会含义,再到喻指祖国);“她”字使用范围的变化(从受到质疑少有人用,到得到认同广为流行)等。(6分)(2)原因:清朝中后期,随着中西语言接触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人们尝试通过改造传统汉字的用法或创造一些新字,以适应中西方语言词汇对应的需要;由于近代女学的兴办、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和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女性逐渐走向社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女性独立意识觉醒,要求男女平等。(6分)意义:“她”字的诞生和流行折射了白话文运动的发展和文化大众化的历史潮流;以“她”字为代表的新字(词)的出现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互动;语言的变化记录了时代的变迁。(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