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江苏高考历史二轮培优新方案课时跟踪检测(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先秦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9721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江苏高考历史二轮培优新方案课时跟踪检测(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先秦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江苏高考历史二轮培优新方案课时跟踪检测(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先秦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江苏高考历史二轮培优新方案课时跟踪检测(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先秦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江苏高考历史二轮培优新方案课时跟踪检测(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先秦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江苏高考历史二轮培优新方案课时跟踪检测(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先秦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0江苏高考历史二轮培优新方案课时跟踪检测(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先秦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20江苏高考历史二轮培优新方案课时跟踪检测(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先秦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跟踪检测(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先秦时期(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19无锡一模)据荀子儒效载:“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由此可见周朝()A神权与王权相互结合B以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C王权受到诸侯国限制D周天子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解析:选B“周之子孙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体现周朝用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故选B项;材料没有体现神权及王权问题,排除A、C两项;材料中体现了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周天子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 D项。2“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

2、的制度渊源是()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 D察举制解析:选A材料中强调的“孝”“悌”等思想是受宗法观念的影响,其产生的制度渊源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A项正确。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部族联盟首领产生的方式,与材料无关,B项错误。郡县制是对地方实行有效统治的行政管理制度,与材料中的“孝”“悌”等思想无关,C项错误。察举制是汉代开始实行的选官制度,与材料中“孝”“悌”等思想的产生无关,D项错误。3(2019无锡期中)周礼中有以系家庭伦常的婚礼,以示成人之道的冠礼,有敬天事神、祈福保民的祭礼,慎终追远、显扬孝道的丧礼,也有彰明君臣大义的朝礼,敦睦诸侯邦交的聘礼等。这些周礼的制定主要是为了()A周王

3、室安全 B宗族分封秩序C王位世袭制 D嫡长子继承权解析:选B礼乐制度是维系奴隶社会等级规范的制度,故选B项;分封制的目的是“以藩屏周”,维护周王室安全,与“周礼”不符,排除A项;王位世袭制和礼乐制度没有必然关系,排除C项;嫡长子继承权是宗法制的规定,与“周礼”不符,排除D项。4(2019常州一模)据左传记载,鲁成公与晋侯朝拜周简王,会同刘康公、成肃公准备共同伐秦的时候,刘康公对成肃公在社庙接受祭品时失礼不敬的行为强烈不满,他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由此推断当时的情况是()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B君主直接控制地方C分封制已彻底瓦解 D宗法制受到了挑战解析:选D刘康公对成肃公在社庙接受祭品时失礼不

4、敬的行为强烈不满,他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表明在宗族祭祀中的规则遭到破坏,宗法制受到了挑战,故选D项;西周时期最高统治者并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所以不存在君主专制的强化,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在祭祀过程中出现的失礼行为,与君主和地方关系无关,且西周时期君主不能直接控制地方,排除B项;分封制彻底瓦解说法过于绝对,且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5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是黄帝族的后裔。这主要反映出当时()A黄帝地位得到各族公认 B宗族观念逐渐强化C民族认同意识正在形成 D世袭制度不断延续解析:选C由材料可知夏、商、周三族把本族来

5、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是黄帝族后裔,具有民族认同的意识,故选C项;材料强调各族与黄帝的血缘关系而非黄帝地位,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民族观念而非宗族观念,排除B项;夏、商、周三族之间没有世袭,排除D项。6如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解析:选A由图片可以看出,“陶”位于济水之滨,“曹鲁之间”水运交通便利,区域位置优越,促进了商贸的发展,A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争霸战争”,且争霸战争不利于经济的交往与商贸发展,B项错误。交通条件会影响地

6、方经济状况,但不起决定作用,C项错误。“城市规模扩大”没有涉及,D项错误。7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解析: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战国时期的相关史实分析问题。战国时期的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在有限的土地上,农民会努力改进耕作技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农业收益的增加,会进一步刺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促进以家庭为单位的个

7、体小农经济的形成,故C项正确;A、B、D三项说法与材料不符,均排除。8春秋时期,土地耕作制度从休耕制开始向连种制过渡,出现两者并存的局面,到战国时期连种制占据主导地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井田制的瓦解B耕种技术的进步C劳动人口的增长 D小农经济的形成解析:选B休耕与连种都属于耕作技术,材料中耕作技术的变化反映了精耕细作农业下耕种技术的进步,故选B项;井田制瓦解的表现为公田被大量抛荒,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排除A项;耕作技术变化,不能反映劳动人口的增长,排除C项;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男耕女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9春秋时期,管仲在齐国推行粮食“准平”

8、政策,即在市场粮价低迷时,由政府收购囤积;当市场上粮价升高时,政府则将囤积的粮食抛出。这一做法()A导致政府与民争利损害形象B标志着重农抑商政策的确立C客观上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D解决了国家财政困难的问题解析:选C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管仲实行“准平”政策,保护了粮农的生产和生活,这客观上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故C项正确。10诗经中多篇诗歌描述了几位从事劳役的农夫的家庭,因为服役者长期在外,导致田园荒芜,父母失去依靠。国语中也记载尹铎为赵简子守晋阳,为争取民心,乃“损其户数”(“民优则税少”)。这些记载共同反映出当时()A争霸战争使人心趋向统一B政府抑制小农经济的兴起C土地制度出现了根本变革D

9、社会动荡冲击了宗法观念解析:选C题干中“因为服役者长期在外,导致田园荒芜,父母失去依靠”“为争取民心,乃损其户数(民优则税少)”等信息,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土地私有制以及需要缴税,说明土地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过渡,故选C项;题干未体现百姓的统一愿望,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政府鼓励小农经济以支持战争,排除B项;题干未提及宗法制受到冲击,排除D项。11周襄王七年(公元前645年),晋国“作爰田”,把一部分公田赏赐给立了军功的贵族和出身平民的士兵作私田;周定王十三年(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开始向私田征税。 这主要说明()A土地私有制逐步得到认可B争霸战争是经济改革的根本因素C晋鲁率先进

10、行封建化改革D经济改革是加强王权的主要手段解析:选A据材料“公田赏赐给士兵作私田”和“向私田征税”说明逐步承认土地的私有性质,故选A项;依据所学,经济改革的根本因素是巩固统治,排除B项;依据所学,晋鲁改革是奴隶主阶级的改革,不是封建化改革,排除C项;材料主要说明经济改革对土地的作用而不是对王权的作用,排除D项。12(2019连云港期末)论语载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意思是不管父亲是否正确,他责骂或责打你,作儿子的都应该在脸上挂着愉悦的神色,否则,就会伤慈父之心,就是不孝。荀子认为“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乃“人之大行”,可谓大孝。这说明荀子的主张()A丰富了民本的内涵 B发展了孝道的思想C强调

11、了仁爱的意义 D突出了德治的主张解析:选B据材料“荀子认为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可知荀子的孝道增加了“义”的标准,故选B项;材料“子夏问孝”可知不是民本,排除A项;据材料“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可知荀子强调的是“义”而不是仁爱,排除C项;材料体现父子关系不是德治主张,排除D项。13孔子在政治上认为“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在讲学和执礼时都使用洛阳雅言(周朝官方普通话),如论语所载:“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这反映出,孔子()A以讲学践行政治理想B坚守正统的思想观念C重视学生的礼仪教育 D排斥社会的主流思想解析:选B通过题干可知,“天下无道,

12、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了在春秋末期,西周的分封制遭到破坏,而“(孔子)在讲学和执礼时都使用洛阳雅言”,即孔子仍然用周朝的官方普通话宣传其政治主张,这反映出孔子坚守正统的思想观念,故选B项。14韩非子认为:“臣尽死力以与君市(交易),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间是一种买卖关系,即使是父子也用计算之心相待。”这反映出韩非子()A反对用礼乐制度规范人伦关系B强调社会关系中重利的价值观C重视法律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D提倡用买卖关系处理社会问题解析:选B据材料“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间是一种买卖关系,即使是父子也用计算之心相待”,可知韩非子通过买卖、交易等形式来明确君臣、父子之间的关系,因此强调重利的价

13、值观,故选B项。15春秋战国时期,不仅诸子“游走讲学”成为一种盛况,而且“士人游宦于列国”也司空见惯,如孔子先后到过周、齐、卫、宋、蔡、楚等地,苏秦、张仪等来往于各国之间。据此可知,当时()A百家争鸣进入了顶峰 B文化统一成为共识C区域文化的融合加强 D儒学的主流地位提高解析:选C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诸子“游走讲学”“士人游宦于列国也司空见惯”,体现各区域间的交流频繁,反映区域文化的融合加强,故选C项;材料主旨是区域间的文化交流,看不出百家争鸣是否进入顶峰,排除A项;材料是文化交流融合而不是文化统一,排除B项;苏秦、张仪是战国纵横家,看不出儒学地位问题,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5分)16阅读材

14、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墨子论语与韩非子道德与功利等内容比较 墨子论语韩非子信鬼神信亦不信不信鬼神兼相爱,交相利仁爱;由己及人无爱;利己信奉天意信奉天意不信天,信暴力反对奢靡礼;享受与节制张扬私欲崇奉圣人崇奉圣人反对崇圣尚贤能举贤才不尚贤,以术御臣崇尚教化教罚并用崇尚法治材料二先秦时期是古代中国民族精神构建的时代。礼记礼运语谓:“圣人耐(能)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周易乾卦象传语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人们从天象而感悟人道,认为人应当像自然的运行那样生生不息,不断前进。礼记中庸所谓“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

15、,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种精神,在先秦时期常常被称为“中和”或“和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墨家、法家在社会功利方面的主张。(4分)(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墨家、法家相比,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的原因。(8分) (3)据材料二,概括先秦时期所构建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3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墨子中的“反对奢靡”以及教材墨子的主张“非攻”概括墨子的主张;根据材料一韩非子中的“无爱;利己”“张扬私欲”“崇尚法治”分析法家的主张。第(2)问,其一,根据墨家和法家的思想主张的具体内容并结合时代背景综合分析,其二,根据

16、儒家自身主张和思想特点分析,其三,结合西汉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过程分析。第(3)问,先秦时期是古代中国民族精神构建的时代,根据材料二所引礼记礼运周易乾卦象传礼记中庸中的相关内容概括其基本内涵。答案:(1)主张:墨家:俭朴,反对奢靡,谴责战争;法家:利己,张扬私欲,以法治国。(2)原因:墨家强调“兼爱”“非攻”,爱无差等,在等级森严的阶级社会中难以推行。法家偏重功利,严刑峻法,容易激化矛盾。儒家既讲德治,也讲功利,又吸收法家思想,是偏于道德的中庸政治;经西汉董仲舒改造后更加符合君主专制的需要,并经汉武帝认可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主流地位。(3)内涵:天下一家的统一精神、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或“求同存异”的和谐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