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5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9662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5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5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5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5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5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5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5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5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5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五A卷基础练(2020安徽滁州)2018年9月5日,我国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首期成果在拉萨发布。下图示意我国青藏高原两条山脉部分地区冰川面积近50年变化曲线,读图完成12题。1据图可知(D)A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地区冰川面积持续下降B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地区冰川比西昆仑山的冰川退缩面积更大C西昆仑山南坡比北坡冰川退缩更快D冰川面积变化与气温和大气环流变化有关2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正在变暖变湿,由此将导致(C)A河流径流量迅速减少B高原固态水储量增加C出现新型的冰崩灾害D高原生态系统更为稳定【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图示曲线形态,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地区冰川面积波动下降,A错。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地

2、区冰川比西昆仑山的冰川退缩百分率更大,不表示退缩面积更大,B错。西昆仑山南坡比北坡冰川退缩更慢,C错。冰川面积变化与气温和大气环流变化有关,D对。第2题,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正在变暖变湿,由此将导致冰川融水量增多,短期内河流径流量迅速增大,A错。高原固态水储量减少,B错。冰川融化增多,出现新型的冰崩灾害,C对。高原生态系统发生变化,更不稳定,D错。(2020浙江台州)土壤中排放的CO2主要来自生物残体分解和根系呼吸,与土壤温度密切相关。读某地8月份土壤CO2实地监测统计图。完成34题。3与其它植被相比,红松阔叶林土壤CO2排放量峰值明显滞后的原因是(D)A蒸发量较小,土壤湿度大B生物群落多,多样性

3、丰富C枯枝落叶多,微生物丰富D树冠较茂密,土壤升温慢4由图示信息可推断,仅考虑生物体作用和土壤温度,下列自然带土壤CO2排放量较大的是(A)A热带雨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温带草原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解析】第3题,土壤中排放的CO2主要来自生物残体分解和根系呼吸,与土壤温度密切相关,与蒸发量、生物群落关系较小,AB错误;红松阔叶林生物量大,土壤中枯枝落叶多,土壤微生物丰富,土壤呼吸排放CO2多,是峰值高的原因,C错误;8月份红松阔叶林树冠茂密,林下光照较弱,土壤升温慢,D正确;第4题,热带雨林带生物量大,土壤中枯枝落叶多,土壤微生物丰富,土壤呼吸排放CO2多,纬度低,土壤温度高,呼吸作用强,

4、排放CO2多,故选A。(2020四川达州)秦岭山脉主峰太白山海拔3 771米,其高度在距今35 000年以来增加不超过100米。末次冰期(距今约7万年)以来,太白山经历了数次冰川发育。下图为距今35 000年以来七个时段太白山理论雪线(积雪冰川带的下限)高度测算值。位于太白山西北方向的贺兰山现代理论雪线高度约为4 724米。据此完成57题。5图示时段中,太白山有冰川发育的时段是(B)A2个B3个C4个D5个6导致太白山不同时期实际雪线高度差异的因素是(C)A地壳抬升B外力侵蚀C气候变化D人为活动7贺兰山现代雪线不同于太白山的主要原因是(A)A降水量小B气温较低C太阳辐射强D冬季风力大【解析】第

5、5题,由材料信息可知太白山经历了数次冰川活动,当太白山的冰川比较发育时,其山区的温度是比较低的,其雪线下限也是比较低的,读图可知太白山的理论雪线下限较低的时期总共有3个,可知ACD错误,故B正确。第6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以及人类活动(尤其是早期的人类活动)对雪线的高低不会产生影响,可知ABD错误,降水及气温的变化即气候的变化才是导致太白山不同时期实际雪线高度差异的因素,故C正确。第7题,由图可知太白山现代雪线高度约为4 400米,低于贺兰山的现代雪线高度,贺兰山位于我国西北内陆且其山体的海拔低于太白山,气候更加干旱,降水量更小,因此其雪线的海拔高度更高,故A正确。岷江上游干旱

6、河谷地区地势西高东低,海拔7635 844 m,耕地多集中在海拔2 0002 800 m区域。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地区小叶灌丛与落叶阔叶林的混合交错带称为林树下线。图1示意岷江上游及水系分布,图2示意干旱河谷林树下线海拔与坡向的关系及变化。读图完成810题。8岷江干旱河谷林树下线海拔分布特征为(C)A北坡高于南坡,西坡高于东坡B正东正西正南正北C东南坡向最高,西北坡向最低D东北西南东南西北9影响岷江干旱河谷林树下线海拔差异的主导因素是(B)A平均气温B水分和湿度C土层厚度D岩石性质10与1999年相比,2009年岷江干旱河谷林树下线变化主要得益于(B)A降水量增加B退耕还林工程C蒸发量降低D土层厚

7、度增加【解析】第8题,据图2可知,岷江干旱河谷林树下线海拔南坡高于北坡,东坡高于西坡;东南坡向最高,西北坡向最低;正南正东正西正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选C。第9题,结合图1可知,岷江干旱河谷多呈西北东南走向,河谷西北坡为阴坡,东南坡为阳坡,因此西北坡蒸发弱,土壤水分条件好,因此林树下线海拔低。选B。第10题,由图2可知,各坡向林树下线呈下降趋势,表明部分耕地转变为林地,其主要原因是实施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建设;如果没有政策要求,即使气候有利于森林生长,受经济利益的影响,农民也不会轻易退耕还林。选B。B卷能力练(2020山西太原)土壤全氮含量是指土壤中各种形态氮素之和。下面图甲为贡嘎山植被垂直分布

8、图(海拔3 500 m处为林线),图乙为贡嘎山东坡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沿海拔变化图。读图回答13题。1a植被对应的自然带是(A)A针叶林带B常绿阔叶林带C山地荒漠草原带D亚高山草甸带2贡嘎山东坡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C)A随海拔的升高而逐渐增大B随气温的降低而逐渐增大C在a、b植被过渡带处较大D均不受植被类型的影响3贡嘎山东坡(D)A次生阔叶林处微生物活动微弱B林线附近残枝落叶的分解速度较快Ca植被归还地表的生物量小于落叶林Da植被处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高于次生阔叶林处【解析】第1题,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气温的降低,植被从常绿阔叶林向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山灌丛过渡,图中b为针

9、阔混交林,a为针叶林,选择A。第2题,贡嘎山东坡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随海拔的升高有时增加,有时减小,A错;随着高度增加,气温的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有时增加,有时减小,B错;从图中看在a、b植被过渡带(2 5002 900 m)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较大,C对;均受植被类型的影响,D错。第3题,次生阔叶林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小,说明微生物活动强,分解快,A错;林线附近(3 500 m以上)残枝落叶的分解速度较慢,B错;a植被(2 900 m)归还地表的生物量大于落叶林(1 900 m),C错;a植被处(2 900 m)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高于次生阔叶林处(1 700

10、m),D对。(2020北京石景山)下图为我国某地区部分地理事物及现象示意图,图中、为该地区主要的自然带。据图完成45题。4图中、所对应的自然带分别为(A)A荒漠草原带、草原带、森林草原带、落叶阔叶林带B草原带、森林草原带、落叶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C针阔叶混交林带、针叶林带、森林草原带、落叶阔叶林带D针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落叶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5导致该地区自然带呈现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变的主要因素为(A)A夏季风B太阳辐射C地形D地表径流【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均位于我国黄河流域,自北向南,随着降水越来越多,自然带依次为荒漠草原、草原、森林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故选A。第5题,由上

11、题知,、自然带递变的主要因素是降水的差异,而降水的差异主要是受夏季风的影响不同,故选A。九岭尖位于江西省西北部武宁、修水、靖安三县交界处,是九岭山脉的主峰,海拔1 794米。境内森林茂密,野生动植物种类极为丰富,其地势险峻,1 500米以上分布面积广泛的高山草甸(如图)。山坡有少部分落叶阔叶林被常绿阔叶林所取代。据此完成67题。6与九岭尖海拔1 500米以上出现高山草甸植被体现的地域分异相似的是(D)A欧洲西部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B我国内蒙古地区温带草原分布C珠穆朗玛峰高寒草甸分布D马达加斯加岛热带雨林分布7九岭尖山坡处常绿阔叶林能够取代落叶阔叶林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C)A热量B土壤C光照D水分

12、【解析】第6题,按山地垂直地带性的分布规律,亚热带山地高山草甸出现的海拔高度一般在4 000米以上,九岭尖海拔1 794米,山顶不会出现高山草甸,应该形成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因此山顶出现高山草甸植被属于非地带性。第7题,落叶林以冬季落叶树种为主,冬季落叶林中光照充足,林隙间逐渐生长出常绿树种。山坡的光照条件发生改变,光照充足,能满足常绿林生长,常绿林逐渐取代落叶林;区域地理环境中的热量、土壤和水分条件,在短期内不会改变。(2020山东泰安)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下表为对横断山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的研究结果。据此完成89题。自然带海拔/m3 500植被类型热带

13、季雨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高寒灌丛草甸蝶类种数3494522011361251008自然带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D)A热带草原B常绿硬叶林C常绿阔叶林D针叶林9与相比,自然带蝶类种数较多的原因可能是(B)光照时间长,且强度大地形变化大,生物种类多年降水量多,且变率小人类干扰少,植物种类多ABCD【解析】第8题,由表格中信息,结合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随着海拔升高,针阔混交林带过渡到针叶林,自然带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针叶林。第9题,山地的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及相对高度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为热带季雨林,为常绿阔叶林,与相比,自然带蝶类种数较多的原

14、因可能是地形变化大,生物种类多;人类干扰少,植物种类多。正确。选B。10(2020广西柳州)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气候条件是影响物种丰富度的重要因素。贺兰山位于我国温带草原与温带荒漠两大植被区域的过渡带上,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山体大致为东北西南走向,海拔2 000 m是针叶林带与下部疏林灌丛带的分界线。下图为贺兰山不同海拔段的物种丰富度变化曲线。(1)描述贺兰山物种丰富度随海拔高度变化的特点。(2)分析贺兰山物种丰富度的峰值出现在海拔2 000米左右的原因。(3)推测贺兰山东西两坡物种丰富度的差异,并说出其原因。【答案】(1)整体呈单峰状,海拔2

15、 000 m左右物种丰富度最高;海拔1 3002 000 m左右物种丰富度随海拔上升较快;海拔约2 2002 700 m间,随高度的上升物种丰富度下降较快;海拔约2 700以上,随高度的上升,物种丰富度逐渐下降。(2)贺兰山山麓年均降水量少,气候干旱,不适宜多数物种生存,高海拔地区气候严寒,也不适宜多数物种生存。海拔2 000米左右的中海拔区域多受地形影响,降水较多,蒸发较少,湿润程度较高,且位于草原和荒漠生态过渡带上,导致不同生态带的生物在此交汇。所以物种丰富度相对其它丰富度最高。(3)差异:东坡物种丰富度高于西坡。原因:东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丰富;东坡为冬季风的背风坡,热量条

16、件好。(或从西坡分析:西坡为冬季风的迎风坡,热量条件差;西坡为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稀少。)【解析】第(1)题,据“贺兰山不同海拔段的物种丰富度变化曲线”分析可知,贺兰山物种丰富度整体呈单峰状,在海拔2 000 m左右物种丰富度达到最高,接近350;海拔1 3002 000 m左右物种丰富度随海拔上升增加幅度较快,从200上升到350;海拔约2 2002 700 m间,随高度的上升物种丰富度下降较快,从350下降到150左右;海拔约2 700以上,随高度的上升,物种丰富度逐渐下降到100以下,物种数量较少。第(2)题,气候条件是影响物种丰富度的重要因素,主要考虑热量和降水。“贺兰山位于我国温带草

17、原与温带荒漠两大植被区域的过渡带上,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贺兰山山麓年均降水量约200 mm,低海拔地区气候干旱,水分较少,不适宜多数物种生存;高海拔地区气候严寒,气温低,也不适宜多数物种生存。海拔2 000米左右的中海拔区域多受地形影响,东南季风受到地形抬升,降水较多,蒸发较少,湿润程度较高,海拔2 000 m是针叶林带与下部疏林灌丛带的分界线,且位于草原和荒漠生态过渡带上,导致不同生态带的生物在此交汇。所以物种丰富度相对其它丰富度最高。第(3)题,气候条件是影响物种丰富度的重要因素,贺兰山东西两坡物种丰富度的差异主要考虑热量和降水。据图可知,东坡物种丰富度高于西坡。热量:山体大致为东北西南走向,东坡为阳坡,冬季风的背风坡,东坡热量条件好;降水:贺兰山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东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丰富。西坡为冬季风的迎风坡,热量条件差;西坡为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稀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