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师用书:第1单元 3 阿房宫赋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96283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师用书:第1单元 3 阿房宫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师用书:第1单元 3 阿房宫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师用书:第1单元 3 阿房宫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师用书:第1单元 3 阿房宫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师用书:第1单元 3 阿房宫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师用书:第1单元 3 阿房宫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师用书:第1单元 3 阿房宫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师用书:第1单元 3 阿房宫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师用书:第1单元 3 阿房宫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师用书:第1单元 3 阿房宫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师用书:第1单元 3 阿房宫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师用书:第1单元 3 阿房宫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师用书:第1单元 3 阿房宫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师用书:第1单元 3 阿房宫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师用书:第1单元 3 阿房宫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师用书:第1单元 3 阿房宫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2016-2017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师用书:第1单元 3 阿房宫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阿房宫赋本课话题奢与俭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秦皇大兴土木,阿房宫建造起来,百姓的怨愤也高涨起来。陈涉振臂一呼,动摇了秦王朝的根基,项羽一把火,焚尽了秦帝国的繁华。千古一帝虽已长眠地下,但不知灵魂安息否?后人哀之自当鉴之。如不鉴之,重蹈前人覆辙又为后人所哀。这反复哀叹的背后,是历史的教

2、训不够惨痛,还是人性的贪婪难以消除?厚重的历史向我们展示的不仅有自豪的文明,亦有惨痛的教训。链接生活中的素材光盘行动2013年年初,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出台,使得大江南北刮起反奢靡、反浪费之风,全国上下掀起了一场整治“舌尖上的浪费”的革命。几乎与此同时,由北京市一家民间公益组织推行的公益活动“光盘行动”应运而生。“光盘行动”针对人们日益严重的“舌尖上的浪费”现象,倡议人们“吃光盘中的食物”。“光盘行动”的推行既是对节约理念的倡导,也是对当前消费价值观的纠偏。“光盘行动”倡导节约用餐、文明用餐的餐桌文化,倡导俭以养德、俭以养身的文化理念,得到民众的热烈欢迎,使得“不浪费”成为大家心灵的默

3、契和崇尚的美德。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魏征2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3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4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万恶俱纵。金缨5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渡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萨迪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蜀山兀(w)骊(l)山廊腰缦回(mn) 囷囷焉(qn)不霁何虹(j) 妃嫔媵嫱(pn)(yn)(qin)尽态极妍(yn) 剽掠(pio)鼎铛玉石(chn) 逦迤(l)(y)珠砾(l) 锱铢(z)(zh)架梁之椽(chun) 在庾之粟粒(y)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一(2)爱(3)族(

4、4)之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骊山北构而西折(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2)辇来于秦(名词作状语)坐辇车(3)朝歌夜弦(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4)日益骄固(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5)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名词作动词)出现了云;出现了龙(6)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名词作动词)出现了彩虹(7)朝歌夜弦(名词作动词)吟唱、弹奏(8)谁得而族灭也(名词作动词)灭族(9)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名词作动词)变成焦土(10)后人哀之而不鉴之(意动用法)以为鉴(1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为动用法)为哀叹(12)燕赵之收藏(动词作名词)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13)六王毕,四海一(数词作动词)统一第4步古今

5、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义:各种建筑都与中心建筑钩连,相邻的屋角互相对峙,好像兵戈相斗。今义:指人各用心机,互相排挤。(2)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古义:指天气(雨雪阴晴)的意思;今义: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3)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古义:指金玉珠宝等物;今义:筹划、计划或组织。(4)可怜焦土古义:可惜;今义:怜悯。第5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判断句)译文:一个人的想法,是千万人的想法啊。(2)函谷举。(被动句)译文:函谷关被攻破了。(3)秦人不暇自哀。(宾语前置句)译文:秦人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哀叹。(4)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状语后

6、置句)译文:让那(阿房宫中)负载大梁的柱子,比田里的农夫还多。常识速览多才多艺的晚唐文人杜牧杜牧(803853),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杜牧出身高门士族,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杜牧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故人称“杜樊川”。杜牧工诗、赋、文、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人们将他和杜甫相比,称他为“小杜”;又和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弊;诗歌语言流利而又清新,气势豪放而又情致婉约。著有樊川文集。阿房宫赋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即公元825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唐敬

7、宗李湛十六岁继位,贪好声色,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求访异人,希望获得不死之灵药,因此在位三年即为宦官刘克明所杀。作者预感到唐王朝的危险局势,就借这篇赋,表面上写秦因修建阿房宫,挥霍无度,贪色奢侈,劳民伤财,终致亡国,实则是借秦之故事讽唐之今事,规劝唐朝的当政者,要以古为鉴,不能哀而不鉴,最终只能落得“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结局。整体感知本文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王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文脉梳理【答案】宏伟瑰丽珍宝之富戒奢爱民文本层析一、阅读课文第一段,完成下面的问题。1以下六句

8、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阿房宫宏伟的一组是()蜀山兀,阿房出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蜂房水涡长桥卧波歌台暖响,春光融融ABCD【解析】都是间接描写阿房宫宏伟的。【答案】B2对下列句子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阿房宫的规模之大。 B作者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了阿房宫建筑的宏伟豪华。 C段末写宫内歌舞氛围,实际上是在写秦始皇不惜劳民伤财建造阿房宫以满足自己耳目之娱的奢靡生活。 D作者描写阿房宫用墨如泼,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只是为了体现赋体的特色。 【解析】D项,作者铺陈阿房宫,并非为了体现赋体的特色。而是旨在说明秦统治者之

9、奢侈腐化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答案】D 二、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B“辇”指人力拉的车,专供帝王出行时乘坐。C“剽掠其人”中的“人”就是指“民”。因唐代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民”为“人”。下文“人亦念其家”的“人”,就不是这个意思了。D“妃嫔媵嫱”统指六国王侯的宫妃。她们各有等级。媵是陪嫁的人,也可能成为嫔、嫱。【解析】C项,“人亦念其家”的“人”也是避唐太宗李世民讳。【答案】C4对第二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解的一项是()A第二段先用几句交代了宫女的来源,寄托了作者的兴亡之感。

10、B作者用排比、夸张、拟人等手法,间接写美女之多,宫女命运之惨,揭示了秦始皇生活的骄奢淫逸。C作者一连用了“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等六组排比句式,写宫人梳妆打扮,“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的凄惨生活。D宫女们听到宫车由远及近,而又渐渐离去,作者用极为简练的文字描绘出宫女们对皇上的盼望由兴奋的顶峰跌至失望的谷底的心理过程。【解析】B项,第二段没有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答案】B三、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5对第三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三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B第三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

11、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D本段最后一句话表现了貌似强大的秦王朝在人民起义的怒涛中迅速土崩瓦解、灰飞烟灭的下场,突出了人民的巨大力量。【解析】C项,“可怜焦土”,道出了作者的无限惋惜,叹息宏伟壮丽的阿房宫毁于一旦和秦王朝的迅速覆灭,并没有寄予同情。【答案】C四、阅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6下列选项中对“后人”指代的内容解说正确的一项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A相同,相同。B相同,与其他不同。C相同,与其他不同。D相同,不同。【解析】第个“后人”意义相同,指秦后哀

12、秦灭亡之人,第个“后人”指虽哀秦之亡而不以秦为鉴的后人之后的人。【答案】C7对第四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本段开头连续慨叹,情不自禁,阐明了兴亡自取的道理。B作者在“嗟夫”后用假设语气申述论证,指出仁政与国家长治久安息息相关的道理。C作者用“后人”的委婉称谓,提醒统治者不要重蹈秦亡的覆辙,意味深长。D作者认为六国与秦灭亡的原因都是不爱其民,并指出:历史教训不难总结,但是人们往往停留在“哀”字上,而不是引以为鉴。【解析】B项,作者用“嗟乎”后的假设来说明爱民与长治久安息息相关,“仁政”的范围较宽。【答案】B话题互动话题:作者把六国和秦灭亡的原因归结为统治者自身,你同意他的看

13、法吗?为什么?学生甲:同意。六国之所以灭亡,是因为统治者不爱惜他们的百姓。而秦走了六国的老路,统治者并不爱惜百姓。在享受穷奢极欲的生活的同时,却不断地加重着百姓的负担。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是这个道理。我的观点:【答案】不同意。一个国家的存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单纯地抓住一点而忽略了其余。六国和秦灭亡固然有统治者自身的原因,但亦不能脱离当时的环境,如六国时各国的交流频繁,百姓亦有统一的心理需求。古人云“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有一定道理的。 写法借鉴1写作特色排比手法从整体结构来看,本文前两段以描写为主,后两段以议论为主。前面的描写是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的。但是,无论描写还是议论,都大量采

14、用了排比的手法,叙事言情,极尽其致,气势夺人,令人耳目一新。描写中排比的例子,如“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一段;议论中排比的例子,如倒数第二段中的几个“多于”。这固然是赋体的传统写法,但值得称道的是杜牧没有像编类书一样堆砌相同词语,而是写得不繁缛冗杂,恰到好处。2写法指导(1)句式结构必须协调一致。(2)要围绕一个中心,意义上也要密切相关。3迁移应用请你恰当地运用排比手法,描绘一幅自然图景或生活场景。(300字左右)【参考示例】在和暖的夏夜,或许暑热还没有那么逼人,这时候外出散步是一件惬意的事情,因为外面有令我们心旷神怡的美景。天上擎起神奇的宝镜,那是诗国的月宫,或许你能看到仙子飘飘的衣袂;地上飘

15、着点点的灯盏,那是赴会的飞萤,或许它们在赴一个甜蜜的约会;河面舞着袅娜的倩影,那是婆娑的杨柳,或许这就是大诗人笔下的“新娘”;草窠里传来精彩的合奏,那是蟋蟀的管弦,或者这才是人类音乐真正的发源地。少女似的,夏夜如此动人;清水似的,夏夜如此明澈;轻纱似的,夏夜如此轻柔。且让我们受用这无边的夏夜吧!素材应用1课内素材奢靡亡国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一味贪图享乐,他开始在渭河南岸修建阿房宫,动用民工七十多万人,耗资巨大。在杜牧的笔下,阿房宫规模宏大,“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宫内歌舞繁盛,“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后宫美女如云,“明星荧荧,开妆镜也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秦始皇肆意

16、享乐,“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始皇的奢靡纵欲,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以致众叛亲离。秦始皇无道,最终导致农民起义,自取灭亡。杜牧在唐敬宗与秦始皇之间发现了惊人的相似之处,写作了阿房宫赋借古讽今,以秦警唐。【应用角度】“以史为鉴”“奢与俭”等。2精彩应用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奢,是备受唾弃的恶习,被视为一种罪恶。披览古今,掩卷长思,决定个人成败乃至国家兴亡的,就在“俭”与“奢”两个字。但又有多少人“知之而不鉴之”呢?秦国刚取得天下,就剽掠六国之人,骄奢淫逸,导致二世而亡,身死国灭,为后人所笑。而后的隋、唐、宋历朝历代统治者还不是走着秦王朝的老路,复为后人所笑?历

17、史走到今天,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重申并力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这是对传统美德的弘扬,对沉疴陋习的鄙弃,彰显着他们对国计民生之重视、对发展道路认识之清醒,此乃民族之大幸。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戒奢以俭,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做出自己的努力!佳作领悟俭朴也是一种力量谁都知道俭朴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懿行。其实,俭朴也是一种力量。1936年,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采访了革命根据地延安,写下了闻名于世的西行漫记。在延安他看到了毛泽东住在十分简陋的窑洞里;看到了周恩来睡在土炕上;看到了彭德怀穿的背心竟是用缴获的降落伞做的;看到了林伯渠的眼镜腿断了,用绳子系在耳朵上也还是将就着戴斯诺从革命家

18、俭朴的生活里发现了一种伟大的力量“东方魔力”。他断言,这种力量是兴国之根,胜利之本。 十三年后的开国大典,证明了斯诺先生的“东方魔力”说。其实,这种力量,正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精神的发扬光大。先秦时,秦穆公问大臣由余:“君主得国失国,有没有什么规律性的东西可循?”由余说:“有,就是常以俭得之,以奢失之。”看来这位由余,认为“俭”中自有一种力量可以“得国”。“东方魔力”的力量,归根到底是民之力。民心即天心。正所谓得民心者得民力,得民力者得天下。俭朴,是对民之血汗的爱惜,民岂有不支持不拥护者?支持,拥护,天心民力也就在其中了。倘若民脂民膏任尔挥霍,民岂无怨?怨则失天心,失民力,“国”岂能不失?秦始

19、皇造阿房宫造秦陵,不但活着奢侈,死后还想享受,结果秦传到二世就灭亡了。唐明皇声色犬马,只为博妃子一笑,冬天差人从南方往宫里送荔枝,每天飞马南北,专人运送,劳民伤财,结果招来“安史之乱”,险些掉了脑袋,这也是失之于奢。也许有人认为,作为“治国之道”,俭朴是一种力量,居家过日子就未必是。李商隐诗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由大比小,治家与治国同理,套用由余的话,也可以说是“常以俭兴之,以奢败之”。有人调查了某市五十名失足青年,其家庭多是“奢户”,过去讲“侯门多浪子”,现在倒成了“奢户多败子”。由于这些家庭片面追求高消费,只给予孩子优越的生活条件,却不重视道德思想教育,使这些孩子摈弃节俭,

20、爱慕虚荣,忘掉贡献,攀比吃穿,得到了银子想金子,做了皇上又想当仙。最终其家庭条件不能再满足他们,为平欲壑,就去偷,去骗,去抢,结果走入歧途,步入高墙,悔恨终生。假如当初一直有那么一种“东方魔力”引导他们的话,那么,完全可以确信,高墙、电网绝不是他们的归宿。诸葛亮在其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俭朴正是这样一种力量它不单可以兴国、治家,更可以修正我们思想中的旁枝左节,在潜移默化中引导我们走向更高的道德层次。1学开头开头一段简明扼要,层层递进,观点鲜明。2学引用第3段中,作者引用由余的言语,有力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丰富了文章的内容。3学对比第4段中,作者先从正面阐述俭朴的作用,接着从反面阐

21、述奢侈的危害;于正反对比中,鲜明地论述了自己的观点。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走:趋向B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落:落下C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响:歌声D则足以拒秦 拒:抗拒【解析】落:座,所。【答案】B2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辇来于秦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后人哀之而不鉴之朝歌夜弦廊腰缦回ABCD【解析】都属于名词作状语,为名词作动词,为名词的意动用法。【答案】A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而气候不齐B楚人一炬,可怜焦土C弃掷逦迤D韩、魏之经营【解析】C 项,逦迤:古今义都是“连绵不断”的意思。A项,气候,古

22、义:气象,天气;今义: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B项,可怜,古义:可惜;今义:怜悯,值得怜悯。D项,经营,古义:收藏的东西;今义:筹划并管理。【答案】C4与“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族秦者,秦也B秦人不暇自哀C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D高低冥迷,不知西东【解析】A项,与例句一样都属于判断句。B项,属于宾语前置句,C项,属于状语后置句,D项,属于省略句,省略了主语“长桥”“复道”。【答案】A5名句默写。(1)长桥卧波,_?_,不霁何虹?(2)五步一楼,十步一阁;_,檐牙高啄;_,钩心斗角。(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答案】(1)未云何龙复道行空(2)廊腰缦回各抱地势(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